通过写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加以改正,然后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5篇(从教二十多年个人工作总结),欢迎参阅。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1
十二五工作总结
篇1:十二五期间年度工作总结
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与县人事劳动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就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今年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91人,人员再就业7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均为100%;城镇职业培训人,其中创业培训95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市内转移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其中工业园区定向培训7208人;累计新增担保基金47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95万元,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4975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2820万元,直接扶持就业1942人,带动就业4059人;失业保险参保万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基金81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值为%,均低于目标的%,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二、今年的工作回顾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094人,完成任务的%,城镇净增就业2823人,完成任务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1070人,完成任务的%,人员再就业308人,完成任务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为100%,城镇就业率为%,完成任务的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81人,完成任务的%,其中市内转移3694人,完成任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69人,完成任务的%,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284人,完成任务的%;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398人,完成任务的%;失业保险参保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32万元,完成任务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88万元,完成任务的%,到期贷款回收率达%;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2、加大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扩大了小额贷款覆盖面和发放额度,将小额贷款对象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个人创业贷款每笔最高限额由原来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农村创业妇女,通过县妇联推荐,不担保仅贴息,可以申请每笔最高额为8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对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进城创业农民工和返乡农民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融资贷款扶持。11月,新增财政担保基金70万元到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8笔,发放金额3988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创业贷款613笔、金额2888万元,发放小企业贷款5笔、金额11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920人,带动就业1830人,位居全市第二,充分发挥了小额贷款在推进全民创业中的扶持作用。
3、加大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服务。
我局印制了《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一万余份,在各乡镇和县城所有公交车站散发,宣传县委、县政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增强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
4、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园区岗位对接。我局常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284人。结合小额贷款工作,就业培训中心分期分批组织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到11月底,已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组织398名创业人员开展了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经培训合格的,再由担保中心进行贷前调查,发放创业贷款予以扶持。
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就业培训适合县工业产业对口专业很少,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农村劳动力培训券的发放和回收难度大,造成培训工作被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民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不明朗,且很多不能兑现,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短、快、平项目不多,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需求。
三、十二五期间和2012年工作展望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抓住实施民生工程这个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紧紧围绕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两大主题,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抓好劳动保障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深入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活动,推进工业园区岗位对接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就业水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净增就业9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50人,人员再就业12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市内转移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人,创业培训1750人;小额贷款发放突破1个亿,新增担保基金750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征缴1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三)2011年就业工作总体思路。
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我县经济赶超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四)2011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城镇净增就业1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人员再就业26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其中市内转移1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00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38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新增担保基金15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征缴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五)主要工作举措。
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围绕民生工程和2011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拓宽培训专业,高质量、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受灾农民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对进城创业的受灾农民,降低门槛,落实好小额贷款、就业培训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
篇2: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过去的五年里,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和××集团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抓改革,转型升级拓发展,实现了企业良好的结构性调整,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商品销售逐年增长%;实现利税 万元,年增长 %。今年,预计实现商品销售 亿元,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构建流通服务体系,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五年来,我们按照市政府、××集团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升现有平台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长江路市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提升性改造,服务设施得到了大幅更新,实用性得到了大幅强化,购物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小市场、大作用的功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添了分,增了光。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先后引入海鲜、精品水果、快洁食品等品种,实现了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消费业态转变,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二、推进服务管理创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按照公司“调结构、促发展、强管理、提服务,增效益”的工作方针,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促进管理更新,保障服务,保持市场繁荣。我们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
平,不断完善配套服务项目,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形象。一是多方合作,导入车辆服务管理平台,促使车辆有序停放,解决市民购物后顾之忧。二是积极配合道路、市场管理部门,制止游摊散贩占道,静化市场周边坏境。三是做好了经营户水、电、费的跟踪管理工作,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资产投入产出强度
我公司因企制宜,按照改旧、建新、育强的原则,下大力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确定了年度改造规划,着力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发展后劲。2014年4月先后对产业无优势、发展无后劲、生产风险大的“肉加工”,“制冷”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予以坚决关停。对3家加工户进行了清退,对7家商户进行了疏散。并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渐显。巧用“借鸡生蛋”方法,建成“新苏菜场”,植入自有菜场管理方法、管理优势,加强市场管理,加速市场发育,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安全生产一着不让
我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自上至下的职能健全、指挥有效、反应快捷灵敏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立了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特种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我们采用公司、管理员和经营户密切配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和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结合在一起统筹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针对生产区消防用水管道由于多年腐蚀多处渗漏的情况,进行了改道贯通,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防灾抗灾能力。特别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做好了安全设施的配备和设备安全的改造、维修工作。在涉氨企业的专项治理中,依规办事,按法执行,按照要求,逐条对照梳理,自查自纠,切实做好了专项治理工作。在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作报废停用处理时,确保了液氨使用设备的内部压力安全释放和液氨的安全转移,顺利进行了安全无害化处理。
“十三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集团的中心工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组织、服务、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服务市民、服务市场的综合平台。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商品销售年递增18%,利润年递增8%。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培育市场,强化市场管理。
1.创新经营格局体系。以市场经营为主业,资产经营为补充,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动态调整经营格局,促进齐头发展。
2.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体系。重点掌握经营业态和主流消费的变化,抓好管理和服务两件事,提升综合效益。
(二)合理配置资源,加大资产经营力度。
1.配齐配优资产经营人员,健全资产管理组织体系。
2.抓好经营信息、经营户信息收集体系建设。
篇3:十二五工作总结
前 言
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西和的经济发展,为打破交通?瓶颈?,西和县交通运输局按照省市不断调整完善公路网服务能力的总体思路,牢牢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的重大机遇,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一个重点,四大提升?(即以十天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实现路网结构、路面等级、管养水平、运输安全四大提升)为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公路建设、养护生产、路政管理、运输安全等工作,当前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基本形成了?两轴两站六干二十四环?的工作格局。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入?十二五?以来,西和县交通运输局把交通建设作为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西和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一是为切实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问题,积极争取建设农村公路通畅项目108项公里;二是为了减轻城区环境卫生压力,提升县城总体形象,对西马路、西晒路、卢六路、西姜路等出口路进行了硬化改造;三是积极推进骨干路和县际联网路建设,先后建设了何洛路、西马路、洛昌路、西和至礼县雷王等公路;四是结合全县大桥特困片区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设了大太路、大蒿路、西大陆、蒿林至赵沟等公路,修建了西汉水杜河大桥和赵沟大桥;五是积极响应全县旅游开发的总体部
署,先后建设了隍城路、观山路、仇池山公路、河口至香山等旅游公路,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旅游环境。六是为不断提升全县运输环境,征地60余亩新建了公交枢纽站和公用型汽车站。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县道236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300多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8%左右。全县基本形成了?两轴两站六干二十四环?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基础保障。
二、十天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川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的横向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全长公里,总投资.9万元。西和段起点石峡镇烧香台(金沙寺),讫点长道镇西团村,沿线与S219线基本平行或交叉通行。全长66公里,全县土地征收共涉及7个乡镇53个行政村5383亩,房屋征迁467户,企业征迁40户。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西和县交通运输局重新审视和定位西和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牢固树立大交通的意识,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乡镇,充分动员沿线乡镇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有序开展征迁工作。截至目前土地已全部补偿到位,共完成各类补偿资
金共计亿元,已交付各标段建设用地6000余亩;房屋、企业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征用土地308亩,新建征迁安置点18个,以妥善解决房屋征迁户的安置问题。十天高速的建成,将极大地缩短西和与周边县市区的交通距离,西和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便捷的交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三、公路管理养护不断加强,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长期以来,西和县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管养并重、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按照?四个结合(即:养护站和道班、养管协会、群众、企业结合专业养护公司)的公司化养护模式,稳步推进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长效化养护管理,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一是不断健全管养机构。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建立了?县设道班、乡建站、村建协会、企参与?的管理养护模式。县上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组建8个基层道班,各乡镇相应组建成立了管理养护站,在村一级,积极推行行政村管养和管养协会管养机制。二是不断完善管养制度。制定了《西和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试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检查考核办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养护制度体系,为全
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三是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县乡公路严格按照?三定一包?(定路段、定标准、定报酬、包养护质量)的责任制要求,由道班负责日常养护。乡村两级公路由乡(镇)养护站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具体组织沿线村社群众投工投劳开展集中养护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路况明显改善,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县道、乡道好路率长期保持在%和%以上。四是路政管理成效显著。为推进依法治路,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在乡镇成立了路政管理中队,配备十余名路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明确了依法行政规范和文明服务规范,有效的治理了公路?三乱?,行政许可正确率达100%,路产路权得到了有效保护。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在主干县道洛昌路建立了农村公路治超卸载站,长期在县道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从而有效遏制了车辆超限超载现象,确保了道路的安全畅通,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四、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行业文明再上新台阶。 长期以来,西和县交通运输局加强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广泛深入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了行业新形
象,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单位和个人。注重干部职工队伍素质的培养,加强业务技能和理论知识培训,有效促进了从业人员业务技能的提高。通过开展?作风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机关工作人员的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显著增强,工作效率、工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服务发展、加快发展的氛围十分浓厚。尤其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坚持以?除‘四风’、强服务,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认真完成了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各项工作任务,较好地实现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通过活动的开展,全局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有力推进了全县交通运输事业的科学发展。
由于近年来西和交通成绩突出,自2010年以来,西和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先进县区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先进县区,并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试点县?。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2
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关于呈报“十二五”期间规划工作目标完成情
况报告
市政府:
现将2015年及“十二五”期间城乡建设规划工作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规划编制工作
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商洛市中心城市新总规于2009年启动修编,2012年5月通过省政府批复。新总规确定的城市性质为“西安第二生活区,秦岭最美山水生态旅游城市”。围绕这个建设目标,将中心城市发展布局结构确定为“一主一副七组团”。与新总规同时编制审定的还有《商洛市城镇体系规划》、《商洛市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各县积极开展了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努力,洛南、商南县城市总体规划人口与土地规模论证报告已通过省、市两级审查。丹凤、镇安两县县城总规已经通过市规委会审议和省住建厅技术审查。山阳县城总规已通过规委会审议。柞水县总体规划已通过省、市初审。同时,县区编制审批的还有三个文化旅游名镇、十余个重点镇和二十五个美丽乡村总体规划。
2、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情况。按照城市总体规划,1 为了更好的指导项目建设,我局先后编制完成了《环城北路控制性详细规划》、《四大门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商洛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专项规划》等17项详细规划,使中心城市详细规划覆盖率由2010年的75%提高到目前的95%。同时编制了《商洛市绿地系统规划》、《商洛市中心城市绿道网规划》、《商洛市城市管线专项规划》、《商洛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10项专项规划,使中心城市规划体系更加完整。
3、“一体两翼”三规合一规划编制情况。按照“一体两翼”发展规划要求,结合“一体两翼”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了《中心城市“一体两翼”建设规划》、《蟒岭绿道建设规划》、《中心城市“一体两翼”重点区域建设规划》,为“一体两翼”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编制了“一体两翼”区域内的北宽坪镇宽坪村、夜村镇何家塬村、沙河子镇王山底村、高耀镇西塬村、柏峪寺镇柏峪寺镇街村等美丽乡村规划。
(二)规划管理工作
4、理顺管理制度。成立了商洛市规划委员会,制定了规委会议事规则,实行市区规划项目审批小组会议制度,按照专家把关、集体审议、集中决策的原则审议项目,提高了规划审批水平和效率。制定了工作纪实登记制度、首问负责制度、限时办结制度、跟踪督查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审批制度,通过设置报件窗口,实现了一次性告知,集中收件,专人跟踪,督办销号工作流程。推行“阳光规划”,规划审批实行程序上墙公示、批前网上公示、批后现场公示。
5、完善审批依据。先后修编了《商洛市经营性建设用 2 地容积率管理办法》、《商洛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商洛市规划局规划工作手册》、《商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编印了《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文件汇编》,完善了项目审批办理规范性程序,使规划编制、审批、变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提高管控水平。制定了《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项目审批空间控制要素表》,从严控制城市“五线”和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停车位等强制性指标。确保各个建设项目立面、色彩、形式、夜景等特色与整个城市发展目标高度统一。在建设项目“一书两证”核发和规划方案审查中,严格执行二十余条规划控制指标,认真落实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位、水景等内容,发证率达到了100%。结合棚改和移民搬迁政策,通过逐步降低老城区建筑密度、科学设置商业,严格立面、街景、造型审查,强化绿化,点缀小品,进一步疏浚旧城区,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在新区建设中,依据丹江、南秦两岸建筑天际线和城周六山山脊线,控制沿江临山建筑高度、体量和风格,确保建筑景观和山水环境相协调。
7、打造特色风貌。依据《商洛市城市风貌总体规划》和《城市风貌规划导则》,为建筑风貌控制提供了依据。为了更好的控制城市街景,编制了团结路、中心街等十余条街景规划,对主城区重点区域和道路两侧地块开发和街区特色打造进行控制和引导,规范建设行为。为了打造绿道示范城市,编制了《商洛市绿道网专项规划》、《商洛市绿道网建设 3 导则》明确了绿道建设目标、范围和主要内容,确定了各个单位职责分工和近期实施重点。为了推动水景打造,编制了《商洛市水景专项规划》,设置以丹江水脉为轴的公园亲水景观。
8、突出规划调研。一是为了打造中心城市慢行系统,进行了中心城市“一小时步行街”规划调研,为城市步行道和绿道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二是结合“三亮三进三服务”活动,开展了美丽乡村“五规合一”规划调研。三是围绕“一体两翼”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开展了“一体两翼”区域镇和风景区、历史遗存规划调研。四是开展了中小城市房地产业规划调研,对各建设项目审批户数、出售户数、实际入住亮灯户数进行了摸底。五是开展了全市范围内城镇发展规模和边界调研,调研涉及全市所有镇,对镇规划、用地、住房、人口等基本信心进行了全面摸底,整理了城镇化过程中镇、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中、省、市三级人大建议中进行了工作建议。六是围绕贯彻《陕西省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办法》,开展了建设无障碍城市规划工作调研。
9、加强规划督查。建立联动机制,严肃查处违规违法建设行为。积极探索建立规划、城管、国土、区镇办政府等部门的联合互动机制,互通消息,信息共享、相互配合、对违法建设行为保持高压打击态势。通过定期不定期巡查,发现通报违法现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形成了各部门齐抓共管城市规划建设的有利局面。制定下发了《商洛市建筑工程规划专项稽查工作的实施方案》对建设项目开展规划稽查,4 确保绿地、水景、夜景等规划要求的落实。同时,建立的规划核实验收工作制度,开展规划巡查20余次,累计核查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
10、强化规划核实。下发了《关于商洛市中心城区建设项目规划核实的通知》,依据规划审批内容及附件附图对已竣工建设项目和经我局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进行规划核实。主要核实内容包括技术指标落实情况,总平面布局落实情况,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文物遗存保护情况。累计核实项目10多个,涉及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
(三)、规划宣传工作
11、举办“把脉商洛”活动。省、市部分规划专家和商洛市相关领导等50余人集思广益,共同为商洛市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献计献策。开展专家学者讲规划活动。邀请张锦秋、吕仁义等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为城市建设建言献策。举办了“新型城镇化下的商洛思考”把脉咨询活动,邀请韩冀等专家教授共商城镇化发展大计。同时制作了100套把脉咨询活动光盘和500册《商洛规划》做宣传。
12、开展专家学者讲规划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3期,局长亲自带头先后在局机关、市委党校、洛南县、商州区进行城镇化发展专题讲座4期,使市、县(区)、镇(办)领导干部1000余人受到了一次系统的城乡规划知识教育,扩大了宣传,提升了规划理念。
13、与市委组织部联合举办全市城镇规划专题培训班。
5 邀请市委办信息科、市政府办信息科负责人,以及陕西日报驻商记者站、陕西人民广播电台驻商记者站等10多家媒体为规划工作出谋划策。
14、开辟“规划之窗”专栏。每周一期,邀请专家、领导及市民参与、了解规划,关注城市发展,提升全社会规划意识。
15、召开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现场调研座谈会(龟山会议)。围绕山水城市风貌和一山两河城市发展要求,邀请市级领导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
16、开展城市规划培训。与西安建大合作,召集市、县两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部门、相关技术单位和有关村、镇的主要负责人,在建科大学习中央城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城市规划管理知识。
(四)地理信息工作
17、完善机构理顺体制。经多方努力,经市编办批准,2013年6月成立的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局,与规划局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并增加副局长一名。将市测绘大队正科建制升级为副县建制。商州、洛南、柞水、镇安四县于2014年完成了测绘地理信息局挂牌工作。机构的完善,彻底解决了测绘工作的瓶颈。
18、夯实基础做好项目。争取资金500万元,扎实推进数字商洛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完成“三维城市模型”建库;完成商洛市2000城市坐标系建设;完成了城市规划区1:1000航测数字化城投项目,涉及成图面积约80平方公里;完成 6 了中心城区1:500航测数字化成图项目;市规划区数字正射影像图。
(五)勘测设计工作
19、强化行业管理。经过多方努力,成立了商洛勘测规划设计协会,开展了行业调研,制定印发了《商洛市勘测规划设计活动行为自律公约》,举办了多期业务知识培训班,极大推动了勘测规划设计行业发展。
20、实行登记备案。对在商洛市境内从事勘测设计工作的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和登记工作,按照相关要求实施了资质备案。目前有中国轻工业西安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北综合勘察设计研究院等15家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单位,商洛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商州区设计室等17个乙级、丙级资质的企业进行了备案登记。
21、开展施工图审查。对全市所有建设工程进行施工图审查。对不满足建筑结构安全、抗震、消防、节能、人防等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工程不予许可,督促了建设业主和设计单位进行整改,确保勘察设计质量,维护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
22、深化市场检查。印发了《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下发了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的通知,明确了管理要求,规范了行业管理。对勘察设计单位及施工图审查机构违反资质管理规定,不正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等行为进行查处。对违规企业进行了依法处理。
二、“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成绩
在“十二五”期间,我局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于20
11、20
12、20
13、2014年连续四年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为优秀等次;2012和2014年分别被市委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和“市级文明标兵单位”;局党委20
12、2013连续两年被市委授予“争当时代先锋、建设幸福商洛”活动先进党组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连续五年被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考核为优秀单位,省测绘局专文下发《关于向商洛市测绘地理信息局学习的通知》,号召全省各级测绘部门向我局学习。2012年12月,局长赵绪春同志被国家人社部和建设部授予“全国住房和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商洛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2015年12月4日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3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
----应县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年工作总结
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应县位于山西省北部、朔州市东端。全县总面积1708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万亩,其中农耕地万亩,基本农田85万亩。全县辖3镇9乡298个行政村,3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约24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0%,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县境内无煤,矿藏资源贫乏,在整个山西北部缺水的情况下,应县是相对的富水区,境内有4条河流,5大峪口,3座水库,76条古河道分布全县,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应县成为山西省的一个农业大县,发展农业综合开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990年,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正式被国家立项。20年来,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年的农业综合开发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取得了累累硕果,已成为全县投资农业的主渠道、农田水利和农田林网建设的主战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业综合开发交口称誉,盛赞农业综合开发是为农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一、20年发展历程回顾
(一)开发背景
计划经济时代,应县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过灿烂的农耕文明,号称“雁北粮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和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幅度提高,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然而时间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后,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农业生产条件恶化,耕地资源逐渐减少,农民吃饭全靠老天帮忙,全县农业生产一直徘徊不前,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就这样,一直到1990年应县抓住了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机遇后,全县农业生产开始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历程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经历了由浅入深,由单一到多元的进程,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3年。这一阶段从组织领导上,县里在开发初期就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组,并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于1992年正式成立了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使其成为专门负责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政府独立职能机构,实现了有阵地、有编制、有经费。我县因中低产田多,开发潜力大,再加上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构健全,从而为争取国家开发项目和资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开发内容上,由于刚刚开始搞开发,2 实行的是哪里农业基础条件薄弱,项目去哪里补救,工程比较分散,虽然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但是呈现出耕作形不成规模,开发链条短,农业开发项目区建设的整体标准不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依然增长缓慢。
第二阶段,1994-1998年。这一阶段农业综合开发的重点集中到中低产田改造上,同时围绕主导特色农产品开发和农副产品加工,增加了“种养加”专项贷款项目和多种经营项目。由于严格项目和资金管理,狠抓标准质量,项目建设从外在形象到实质内容都达到了高水平,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高标准示范项目区,县政府多次在项目区召开农业、林业、水利和农业开发现场会。在省和国家组织的多次检查验收中均取得较好成绩。
第三阶段,1999年~2005年。这一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由分散型向规模型转变,由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特别是提出了“统一规划、整体推进、分布实施、连片开发”的开发思路。通过实施连片开发,迅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协调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变单一的土地开发为广度、高度、深度并举,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综合开发效益。
第四阶段,2005年至今。这一时期,我县连年被省开发办列为一类投资重点县,加大了投资力度。按照中央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我县农业综合开
3 发在坚持基本任务不变的前提下,调整完善政策,改革创新机制,更加注重支持粮食主产区,更加注重支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2007年,县政府专门对农业综合开发提出:要以2007年下马峪项目为起点,继续连片扩展,规模治理,上档升级。按照这个要求,我县农业综合开发从2007至2009三年,先后在下马峪、杏寨两乡连片治理土地面积达到 万亩,总投资达到2821万元,使我县土地治理集中连片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促进了全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越上新的台阶。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规模和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综合开发先进县”,当年实施的土地治理项目连年被朔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优质项目工程”嘉奖,并多次受到省农业综合开发办的表彰奖励。2005年以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也引起了各级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人民日报、新华月报、人民文摘、百年潮杂志、科学社会主义杂志、山西日报、山西农业科技信息网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网、发展导报、朔州日报、应县报、塔乡儿女等报刊、杂志和网站多次对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特别是“2009年度山西第十届大众科技论坛”上,4 开发办主任董荣品同志评为“山西二十佳扶贫开发功臣”,在全社会树立了应县农发人的良好形象。
二、20年的成就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在省、市开发办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为加快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主要成效
1、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有效保障
土地是农业之本,是农村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应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中,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实行水田渠林路综合治理,农业、林业、水利、科技措施相互配套。20年来,全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75万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完成投资.01万元,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万亩,新打和维修机井1499眼,配套安装变压器219台,架设输电线路531公里,修筑防渗渠公里,改良土壤面积万亩,新增水地万亩,改善水地万亩,形成了块状开发基地、条带开发贯通的开发格局。
5 通过紧抓中低产田改造这条主线,全力打造优质、高效、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使项目区的建设实现了开发规模化、灌溉节水化、道路砂石化,渠道网络化,田面平整化、种植区域化、科技示范化、管理科学化;实现了井、机、电、渠、林、路、农业科技的综合配套;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渠成系、路相通的现代农业格局,有效地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了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全县农业形成了粮食、蔬菜、甜菜、奶牛、牧草五大生产基地。项目区内,粮食产量稳定增长,2009年,项目区的粮食亩产平均达到550公斤,比一般农田高出300多公斤。在项目区的带动下,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年来,全县粮食作物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比开发前1989年的11.3万吨增加了万吨,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粮食生产先进县,进一步推进了国家粮食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区内,蔬菜生产规模扩张。特别是2001年接马峪万亩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成后,迅速成为拉动全县蔬菜规模发展的示范基地。近几年,项目区又先后涌现出了赤堡村青椒、龙泉村萝卜、罗庄村土豆等一批蔬菜生产专业村,进一步带动了全县蔬菜种植向专业化、区域化、市场化发展。到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比开发前1989年的1.5万亩增加了28.5万亩,成为晋北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县。全县蔬菜产量每年稳定在11亿公斤左右,总收入12亿多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每年
6 人均收入2800多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去年,在国家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蔬菜重点区域2009—2015年发展规划》中,应县被列为全国蔬菜重点区域发展规划基地县。今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供菜基地县。
通过综合开发,连片治理,使一片片昔日的荒滩薄田,变成了高产稳产良田。例如2007年,下马峪乡完成中低产田改造万亩,全乡当年就增产粮食 250万公斤,增产蔬菜3600万公斤,实现增收4000多万元,昔日的“毛猴地”变成了如今的“聚宝盆”,农民们实实在在沾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光。下马峪项目区的南旺庄村共有220户、735口人,3625亩耕地。多年前,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落后,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始终跟不上社会的发展。200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该村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获得了历史大丰收。全村仅蔬菜产业一项,总收入达到650多万元,占到了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5%以上。2008年杏寨乡望岩项目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后,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当年实现粮食总产万公斤,比开发前2007年的万公斤增长了万公斤;新增蔬菜总量500万公斤,新增产值362万元;项目区农民收入增加了万元。
2、注重培育产业龙头,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的实施和推进,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顺
7 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要求,适时拓宽开发思路,在建设市场、培育产业龙头上大做文章,逐步延伸产业链条,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有效地发挥了农业综合开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20年来,全县累计完成产业化项目投资万元,扶持产业项目14个,培植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养殖企业,形成了农户联基地、基地促龙头、龙头带基地的良性发展格局,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998年竣工建成的接马峪蔬菜批发大市场,是一座集蔬菜收购、预冷、加工、运输、销售以及信息、监测、食宿等功能为一体,立足同朔,辐射华北,沟通全国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在这座市场的建设中,正是应县农业综合开发首先投入了300万元铺底投资,才陆续吸引了大量民间闲散资金,拉开了应县民间投资加盟加工销售企业以及其它领域的序幕。该市场总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累计投资2400多万元,年吞吐蔬菜达6000万公斤,成交额近8000万元,产品已销售到全国27个省市100多个中心市场和400多家加工企业,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专业批发市场之一,成为晋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它的建成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以南河种镇为中心的周边乡镇乃至周边区县蔬菜卖难问题,而且延长了产业链条,发挥了强大的带动效应。具体表现在:一是带动了全县蔬菜市场建设。在该市场获得显著效益的典型示
8 范下,全县相继建成了北曹山青椒、大临河土豆及王宜庄、罗庄、西堡、杏寨、金城等12家上规模的蔬菜批发市场,年吞吐能力达到了15亿公斤以上,全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二是带动了各类相关产业和农村劳务转移。以市场为中心,中介、信息、预冷、加工、运输、劳务、后勤服务等相关产业应运而生。围绕市场流通,目前全县已培育持证经纪人800余名,成立蔬菜营销等专业协会20多个,并配套建设了大中型蔬菜预冷库28座,脱水蔬菜加工厂32个,纸箱厂2个。制冷能力达到了日处理5600吨,加工转化能力达到了日处理2300吨;依托各大市场,全县农村餐饮、运输、信息、修理、百货等各类服务业已发展到1200多家,从业人员3000多人,季节性(7—10月份)营业额2450万元。全县各农产品市场从事装卸、选拣、包装的劳务人员达到了人(淡、旺季平均),各加工、制冷企业的劳务人员达到了5000人,每人平均季节性收入达到5000元,不仅解决了农村闲散劳力的就业问题,而且进一步带动了农民增收。三是带动了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创建。在市场的作用下,全县蔬菜标准化建设列入了县、乡、村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以接马峪青椒等为代表的一批无公害优质蔬菜品种逐步走上了国家农业部认证的轨道,继而又为实施品牌战略创造了条件。目前,全县无公害蔬菜面积达到了15万亩,青椒、胡萝卜、架豆、马铃薯、辣椒、西红柿、9 西葫芦、茄子、西瓜等9个主要菜种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产地和产品认证,以“应州绿”冠名注册,被评为山西省著名商标,从而为蔬菜产品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参与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蔬菜市场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开发项目区养殖龙头也在蓬勃兴起。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县规模化、工厂化发展畜牧业的典范。200
8、2009年连续两年实施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山西众鑫金原种猪繁育项目和养殖基地扩建项目,实施了工厂化养猪方式,引进了加系大白、新丹系长白、台系杜洛克等优种猪。项目实施后正常年份可出栏纯种母猪3119头,纯种公猪2019头,育肥猪8089头,年向社会提供沼气立方米,沼液吨,沼渣1173吨。特别是在农业综合开发的大力扶持下,该公司还推行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新型养殖产业化模式,建立了应县乃至朔州市第一家农民养猪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达87户,形成了强有力的产业积聚效应。在这些养殖龙头的拉动下,几年来应县规模发展养殖业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2009年底,全县共建成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 25个,现代化挤奶站 48个,奶牛养殖总量达3万头,年产奶量达万吨;建成肉羊养殖小区20个,养殖量达16万只;建成现代化养猪场6个,年出栏生猪万头。2009年,全县畜牧业总收入亿元,农民人均畜
10 牧业纯收入788元。养殖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养殖加工企业的发展,广东雅士利乳业集团在应县投资5亿元建起了年产量达5万吨的配方奶粉生产线项目,浙江一舟皮革有限公司在应县投资亿元建设了年加工600万张绵羊皮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巨大效应。此外,畜牧业的发展拉动了种植业内部结构的调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落实,应县还发展人工牧草地万亩,种植业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成功跨越,全县农业产业实现了由单纯的种植向种养加、产运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过渡。
3、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工程、农艺和管理措施综合运用,加强农田林网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结合改造中低产田,累计在项目区营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万亩的%,有效地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2009年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绿色发展论坛暨成果发布会”上,应县作为朔州市唯一入围的县脱颖而出,荣获首届“中国绿色名县”荣誉称号。
4、强化科技开发,农民素质不断增强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决定着农产品市场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决定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水平。应县在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中,始终把依靠科技进步,作为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整体水平的重要手段。20年来,综合开发的大舞台吸引了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科技人员的共同参与。新设施在项目区家家落户,新品种在项目区开花结果,新技术在项目区普及推广。20年来,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坚持每年邀请有关农业技术专家和农技人员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先后推广蔬菜、粮食、畜牧新品种49个,新技术31项,培训农民16万余人次,使项目区农民人均掌握2~3项适用技术。综合开发奏响了靠科技促效益的交响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科技素质,促进了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逐步改变,生产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例如镇子梁乡东辉耀村农民郭亮,今年57岁,高中毕业,村东有一块面积达10亩的责任田。2006年,经过郭家寨项目区的开发建设,郭亮的这块地农业生产条件彻底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他当年就调整种植结构全部种成了蔬菜,并积极参加县开发办举办的科技培训班,把学到的农业实用技术灵活运用到生产实践中,获得了平均亩产4250公斤、平均亩收入3400元的好收成。除去各种种植成本费用,亩纯收入3千元,当年实现纯收入3万元。全家5口人人均纯收入6000元,成12 为项目区增收致富的典型户和科技示范户。
通过不断强化科技开发,项目区真正成为新科技的试验示范基地,先进技术的培训基地和高效农业的展示窗口,使农民深深感觉到,种啥有人教,种啥不发愁。
(二)主要做法及管理经验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20年来,应县不断适应农业发展新要求,及时调整开发思路,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
1、完善管理机制,建设农民满意工程
20年来,应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把建设农民满意工程放在项目建设的首要位置,把项目决策和农民的意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紧紧抓住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着力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把一关”、“行四制”,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把一关”,就是在项目立项时,把好项目区的选项关。在规划设计中,通过召开农民座谈会和发放征求意见卡,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认真地核实农田现状,邀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论证,编制出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确保项目建设符合农村实际,符合农民意愿。
“行四制”:一是执行招投标制,通过工程招标,公平、13 公开、公正择优选择施工单位,并邀请纪检、审计和上级部门进行监督。二是实行公示制,对项目和资金进行建前、建中、建后的按期公示,主动接受农民群众和社会监督。三是实行监理制,及时和中标的监理单位签订监理合同,并且针对项目监理人员不足的问题,成立了由一名副主任牵头的“项目监督验收领导组”,配合监理熟悉业务快速开展监理工作,并对工程施工安全、工程质量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达标。四是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从项目的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质量管理、竣工验收、项目公示、建后管护等各个环节,严格执行报帐程序,同时资金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管理,规范财务管理,保证资金的正常使用。
2、创新投入机制,激活农民主体作用
面对农民自筹资金难的问题,应县积极创新自筹资金的投入机制。通过认真实践,针对机井工程投资回报率较大,农民投资积极性较高的实际,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综合开发,实行了“大户投资、小户合股”的投入机制。这一机制就是将渠、林、路等公益工程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重点;对井、机、电等受益工程,在县农业开发办负责提供用财政资金购置变压器、高压线、电杆和统一钻井的基础上,让农民自营实施,农民直接投资参与项目工程建设。农民自营工程竣工后,由县农业开发办统一组织验收和认定,属于财政资
14 金支出的材料,严格实行报账制。工程建成后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管理”,产权一步到位。通过利益驱动,激活了农民在项目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农民对项目工程监督管理的责任心明显增强,解决了自筹资金难的问题,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圆满完成。
3、成立管护协会,发挥工程长久效益
农业综合开发惠及千家万户,然而在加强项目工程建设的同时,管护问题越来越显突出。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长效作用,2009年,在省农业综合开发办赵建生主任的倡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和项目乡党委、政府积极筹备,先后完成了《应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和《管护协会章程》的编写,围绕这两项制度多次与项目区农民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力求使出台的制度完善合理。
2009年10月,应县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农业综合开发管护协会”。此后,又成了管护协会的管护队,同管护队员签订了管护协议,为管护队员配备了交通工具和服装。在成立管护协会的同时,积极探索管护协会的生存和发展,引导管护协会走自营自立之路。在县农业开发办和杏寨乡党委、政府共同努力下,计划一期建设温室大棚20个,实现管护协会经营创收,促进管护协会的健康发展和工程管护长效机
15 制的建立,并逐步引导管护协会成为能够带动项目区农民致富的一支新生力量。
4、加强开发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能力 一是加强和改进机关学习。坚持周五学习制度,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科技和业务管理知识。通过请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授课、开办学习园地、开展学理论谈体会心得交流会、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等方法,激发和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干部素质的提高。二是搞好业务培训。每年都对县农业开发业务骨干和项目乡村有关人员进行集中业务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都组织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领导和有关业务人员到周边先进区县学习考察,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使大家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明确了目标,推动了工作的开展。四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制定了《机关党务工作制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党务活动,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发办党支部多次被县委评为“红旗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四是加强文明机关建设。发扬“进取、求实、高质”的精神,不断修订完善机关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生活,全力打造一支创新型、学习型、16 文明型、服务型、廉洁型的农业综合开发干部职工队伍,形成了良好的机关风气,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项目自筹资金难以落实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农民筹资投劳成为困扰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无力解决农民自筹资金。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取消了“三项提留”和“两工”,把农民筹资投劳纳入“一事一议”范畴。但是由于绝大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有些村甚至变成了负债累累的“空壳村”,根本没有能力为农民提供经济服务,自筹资金只能由农户承担。例如我县2005年项目区大临河乡的东上寨村,几年前因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当时村集体账面上贷款加利息负债已高达60多万元。像这样的“空壳村”在全县占多数比重,农民自筹资金根本无法解决。二是农民收入较低,无力投入集体建设。近年来,农民的收入虽然也在不断提高,但相比较而言,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收入仍然较低,而且很不稳定。如我县2007年项目区下马峪乡的南旺庄村,共有220户、735口人,3625亩耕地,人均亩。以种植玉米计算,在农业综合开发前平均亩产是400公斤,亩收入约500元,除去农业生产资料和水电费支出约300元,亩均纯收入仅为200元。如果遇上自然灾害,收入更少。农民由于
17 收入低,所以只能顾及到局部和眼前的利益。再则,随着国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断加大,也使一些农民对政府投入形成了一定的依赖性,因而农民无力或是无意投入公益性较强的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自筹资金落实的难度。三是农民外出务工,造成劳动力缺乏和不足。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严重不足。仍以我县东上寨村为例,该村总人口2041人,常住留守人员为1028人,实有劳动力726个,其中男劳动力仅有520个。同时,受限于“两工”的取消,以及“谁受益、谁负担”的农民筹资投劳基本政策,也无法有效地组织在家农村劳动力参与投工投劳。
(二)工程管护十分困难
重视和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建后管护工作,对于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实现投资效益的持续发挥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目前由于缺乏统一的工程建后管护模式,各地只能结合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导致项目工程管护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一是存在“重建轻管”的思想,部分设施长效作用难以发挥。据调查,部分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各方面重视程度很高,群众主动配合,实施进展顺利。但工程完成后,由于体制、责任、资金等方面的因素,对工程建后的管护重视不够,管理弱化,导致一些基础设施工程由于管护不到位,出
18 现人为或自然损坏现象,无法正常发挥作用。二是管护资金严重不足,未形成长期有效的配套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成后,无论哪级政府管理,都需要一定的管护经费。由于过去没有设置专项管护经费,导致项目管护常常无人问津。当出现损坏时,由于维护经费短缺,谁都不愿意承担,相互推诿,形成许多废弃工程,可见不可用。一般来说,依照权责项目管护应由村级承担,但大多数村集体没有资金积累,使建成项目的管护经费来源不足。三是产权不明晰,导致管护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由于资源来源的多渠道性,使得项目设施的产权归属不强。目前从形式上看,主要的管理者是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主要的受益者是项目区的农民,使用权属于村级组织和受益农民。这种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相分离的现象,势必导致管理措施难以落实。
四、新时期加强农业综合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当前,我县正处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时期。全县农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农业多种功能开始日益凸显,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转变,农村经济结构深入调整,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动,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些都要求农业综合开发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改革
19 的精神破除一切影响和制约农业综合开发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全面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为此,今后一段时期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提出的建设“五新应县”的要求,以项目管理和建设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瞄准主导特色产业发展,强龙头,建基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振奋精神,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抓重点,攻难点,出特点,树亮点,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开创全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新局面。围绕上述总体思路,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
(一)要进一步拓宽农业综合开发领域。农业综合开发经过20年的发展,面临的条件、形势和任务与当年立项实施时已有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要根据当前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不断拓宽开发领域。在土地治理项目方面,在重点支持农田基本建设的同时,要根据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对项目区内部分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便民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并适当提高对科技措施、农机措施的投资比例和标准。在产业化经营项目方面,在支持标准化畜牧小区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的同时,更要积极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社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20 的发展,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二)要不断创新资金与项目管理机制。机制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一是要创新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总体要求,在用好国家财政资金的前提下,要本着“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具有的综合性、区域性和按项目进行管理的特点,主动搭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类资金整合平台,有效整合其他农业项目资金、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农民业主资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提高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二是要创新管理机制。农业综合开发走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已积累了一套成功的管理制度。在水利措施上,可以将机井、输变电线路的产权通过合同的形式一步到位,采用渠随井走、路跟渠走的管理模式;林业措施上,林网树木可以采用发林权证的形式落实管护主体。另外农业综合开发招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资金项目公示制和财政无偿资金县级报账制等“四制”的执行,为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我们要在坚持执行“四制”的前提下,以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在管理方面继续探索和创新,特别是要在农业综合开发信息化管理、绩效考评、项目建后管护等薄弱环节努力探索,并力争形成制度。
(三)突出抓好典型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优势、农林牧水综合优势,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起到标杆作用。土地治理项目要加强规划工作,项目区要集中连片,规模开发,分年度实施,经过几年努力,力争形成一个十万亩规模的高标准项目区,努力使项目区建设真正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目标,实现由传统农业向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的跨越,创全省一流的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要下大力谋划、设计、建设好典型项目区,提高单位面积投资标准,真正建出特色,成为亮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将项目工程建设与优势特色基地建设、道路硬化绿化、农民专业协会建设、农民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县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将项目区作为科技成果有效的转化平台,不断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
(四)进一步完善部门协同机制。继续坚持农业综合开发联席会议制度,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共同研究农业综合开发的重大事项。今后我们要在研究制订工作重点、开发项目和建设内容时,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交流与沟通,做好投资和政策的衔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的整体效益。同时要积极协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建立“支农投资
22 规划、计划衔接和部门信息沟通工作机制”的要求,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健全完善多部门共同协商和参与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机制;积极协调全县农口部门充分发挥行业技术优势,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布局,集中投入,共同组织好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的宣传。特别是要主动与中央和省、市级新闻媒体联系,加强我县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成效、经验做法的正面宣传,使全县各级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项目区干部群众进一步了解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监督农业综合开发,在全县营造良好的农业综合开发氛围,促进农业综合开发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4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工作总结
可久镇中心小学:
一、学情分析
(一)知识与能力
我班现有学生47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22人。这学期47人参加毕业统考。考试成绩在85分以上的有 37 人,60---84分的有 10 人,60分以下的有 1 人。优生占全班人数的 %,及格率为 %。全班平均分为 分。居全镇第 2 名。本学期取得好成绩,全靠师生共同努力,当然,已离不开学校领导开展的各种教研活动。
多数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脑子灵,反应快,智力发展是较可以的,但也还有两名学生,由于原来底子薄,学习起来也很困难,在毕业考试时没有取得好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期的教学中,主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测量、画图、制作、计算、语言描述等方面的能力。计算方面,多数学生计算不细心。通过这一学期的训练,多数学生能用数学语言叙述试题,并提高了计算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学生的学习目的、方法、兴趣来看,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上课能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发言积极,能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但由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平时对自己的要求不严,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能保证每天的作业都完成的学生不多。学习习惯方面,多数学生书写工整,但计算不够仔细,没有养成自觉检查演算的习惯,只图做完了事,通过这学期的努力,以上的不好习惯得到了改正。
二、本期工作重点
(一)思想教育
1、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通过阐明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建设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热爱科学的教育、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2、培养学生养成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和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以及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分四个单元进行,基本内容有:比例,圆柱、圆锥和球,简单的统计
(二),整理和复习。
在代数初步知识方面,教学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在几何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圆柱、圆锥和球的认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的计算。
在统计初步知识方面,教学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常用的几种统计图。
在整理和复习中则包括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的主要内容。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本册教材的难点是:有关概念的理解、应用。圆柱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三、本期完成的教学目标
(一)思想教育方面的要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小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
4、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二)双基训练要求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者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2、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球的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3、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本期主要的实施策略
1、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及关键,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突破重点,突破难点。
2、坚持教学六认真,积极参加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参与
3 教学的全过程。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验算的习惯。
4、学生、关心爱护学困生。利用时间为他们补课,加强对他们的个别辅导。
5、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讲解做到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用好教具、学具,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练习。
6、课前认真做好准备,精心构思,设计每一堂课,针对不同的课型,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7、搞好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形式在探究中学好数学知识。
8、坚持在生活中学数学的原则,多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以致用。
9、认真检测各单元,并进行试卷分析,找准问题及时补救,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10、认真分析学生自主性练习题,用以指导平时的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1、认真参加各级毕业班复习培训。
12、及时上完新课,认真制订毕业总复习计划,搞好毕业总复习。
五、反思
因为是毕业班,所以有不少的 反思:
1、对学生一定要严格要求,而且要坚持到底,切忌放纵。
2、好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不管是对老师的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学习。
3、拓宽学生计算应用题的范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指导好学生解答应用题的方法多样化,非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4、老师需要补充新鲜的知识,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兴趣。
六年级一班:
二○○五年六月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5
十二五工作总结范文
十二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与县人事劳动保障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就业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重重困难,胜利完成了各项目标和任务。
一、今年所取得的成就
今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净增就业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91人,人员再就业77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均为100%;城镇职业培训人,其中创业培训95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市内转移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其中工业园区定向培训7208人;累计新增担保基金470万元,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795万元,其中扶持个人创业贷款4975万元,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贷款2820万元,直接扶持就业1942人,带动就业4059人;失业保险参保万人,累计征缴失业保险基金81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值为%,均低于目标的%,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二、今年的工作回顾 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3094人,完成任务的%,城镇净增就业2823人,完成任务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 业1070人,完成任务的%,人员再就业308人,完成任务的%,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为100%,城镇就业率为%,完成任务的100%;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981人,完成任务的%,其中市内转移3694人,完成任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869人,完成任务的%,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284人,完成任务的%;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培训学员398人,完成任务的%;失业保险参保万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232万元,完成任务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88万元,完成任务的%,到期贷款回收率达%;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就业总体形势稳定。
2、加大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
扩大了小额贷款覆盖面和发放额度,将小额贷款对象扩大到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进城创业农村劳动者、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个人创业贷款每笔最高限额由原来的3万元扩大到5万元;农村创业妇女,通过县妇联推荐,不担保仅贴息,可以申请每笔最高额为8万元的创业扶持贷款;对当年新招用失业人员、进城创业农民工和返乡农民达到企业现有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给予200万元以内的融资贷款扶持。11月,新增财政担保基金70万元到位,累计发放小额贷款618笔,发放金额3988万元,其中发放个人创业贷款613笔、金额2888万元,发放小企业贷款5笔、金额1100万元;直接扶持创业920人,带动就业1830人,位居全市第二,充分发挥了小额贷款在推进全民创业中的扶持作用。
3、加大对就业政策的宣传和服务。
我局印制了《致全县外出务工农民工朋友们的一封信》一万余份,在各乡镇和县城所有公交车站散发,宣传县委、县政府为促进返乡农民工就业而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增强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激情。
4、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
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园区岗位对接。我局常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3284人。结合小额贷款工作,就业培训中心分期分批组织申请贷款的创业人员,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到11月底,已举办创业培训班14期,组织398名创业人员开展了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经培训合格的,再由担保中心进行贷前调查,发放创业贷款予以扶持。5、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就业培训适合县工业产业对口专业很少,不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农村劳动力培训券的发放和回收难度大,造成培训工作被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
2)、农民进城务工和返乡农民工创业优惠政策不明朗,且很多不能兑现,适合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短、快、平项目不多,不能满足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现实需求。三、十二五期间和xx年工作展望
(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抓住实施民生工程这个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城镇就业率和就业稳定性;紧紧围绕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两大主题,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抓好劳动保障平台和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深入开展各项就业援助活动,推进工业园区岗位对接工作;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力度,努力提高城乡统筹就业水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城镇新增就业人,城镇净增就业9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50人,人员再就业120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其中市内转移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人,创业培训1750人;小额贷款发放突破1个亿,新增担保基金750万元,到期贷款回收率%以上;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征缴1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三)xx年就业工作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我县经济赶超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
(四)xx年就业工作主要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2300人,城镇净增就业19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人,人员再就业260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城镇就业率95%;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人,其中市内转移168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700人,其中园区定向培训3000人,创业培训380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00万元,新增担保基金150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人,失业保险征缴25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
(五)主要工作举措。
为确保全年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就业再就业各项工作,围绕民生工程和xx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对创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全民创业。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拓宽培训专业,高质量、多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和就业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受灾农民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拓宽就业门路;对进城创业的受灾农民,降低门槛,落实好小额贷款、就业培训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创业。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促进就业和稳定就业。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 过去的五年里,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和××集团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抓改革,转型升级拓发展,实现了企业良好的结构性调整,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亿元,商品销售逐年增长%;实现利税 万元,年增长 %。今年,预计实现商品销售 亿元,年增长%。
“十二五”期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构建流通服务体系,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五年来,我们按照市政府、××集团打造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积极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升现有平台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长江路市场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提升性改造,服务设施得到了大幅更新,实用性得到了大幅强化,购物环境得到了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小市场、大作用的功能,为××文明城市建设添了分,增了光。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先后引入海鲜、精品水果、快洁食品等品种,实现了从传统经营方式向现代消费业态转变,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二、推进服务管理创新,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按照公司“调结构、促发展、强管理、提服务,增效益”的工作方针,在管理和服务上下功夫,促进管理更新,保障服务,保持市场繁荣。我们在完善硬件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
平,不断完善配套服务项目,积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公众形象。一是多方合作,导入车辆服务管理平台,促使车辆有序停放,解决市民购物后顾之忧。二是积极配合道路、市场管理部门,制止游摊散贩占道,静化市场周边坏境。三是做好了经营户水、电、费的跟踪管理工作,提高运行质量,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提高资产投入产出强度
我公司因企制宜,按照改旧、建新、育强的原则,下大力抓好硬件设施建设,确定了年度改造规划,着力改善经营环境,培育发展后劲。xx年4月先后对产业无优势、发展无后劲、生产风险大的“肉加工”,“制冷”落后产能进行了淘汰,予以坚决关停。对3家加工户进行了清退,对7家商户进行了疏散。并对企业资产进行了重新配置,资源进行了合理优化,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发展后劲渐显。巧用“借鸡生蛋”方法,建成“新苏菜场”,植入自有菜场管理方法、管理优势,加强市场管理,加速市场发育,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四、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安全生产一着不让
我公司始终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一个自上至下的职能健全、指挥有效、反应快捷灵敏的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建立了防火安全管理制度、特种设备管理、特种操作人员管理等制度。我们采用公司、管理员和经营户密切配合、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并和治安消防、食品安全管理、综合治理工作
结合在一起统筹管理,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成效。针对生产区消防用水管道由于多年腐蚀多处渗漏的情况,进行了改道贯通,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防灾抗灾能力。特别是对锅炉、压力容器做好了安全设施的配备和设备安全的改造、维修工作。在涉氨企业的专项治理中,依规办事,按法执行,按照要求,逐条对照梳理,自查自纠,切实做好了专项治理工作。在涉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作报废停用处理时,确保了液氨使用设备的内部压力安全释放和液氨的安全转移,顺利进行了安全无害化处理。
“十三五”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我公司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和××集团的中心工作,坚持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推进组织、服务、经营和管理体制创新,打造服务市民、服务市场的综合平台。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商品销售年递增18%,利润年递增8%。
三、主要任务:
(一)全力培育市场,强化市场管理。
1.创新经营格局体系。以市场经营为主业,资产经营为补充,一业为主,多业并举,动态调整经营格局,促进齐头发展。2.创新经营管理和服务体系。重点掌握经营业态和主流消费的变化,抓好管理和服务两件事,提升综合效益。
(二)合理配置资源,加大资产经营力度。
1.配齐配优资产经营人员,健全资产管理组织体系。2.抓好经营信息、经营户信息收集体系建设。前 言
长期以来,落后的交通条件严重制约着西和的经济发展,为打破交通?瓶颈?,西和县交通运输局按照省市不断调整完善公路网服务能力的总体思路,牢牢抓住国家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一轮的重大机遇,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一个重点,四大提升?(即以十天高速公路建设为重点,实现路网结构、路面等级、管养水平、运输安全四大提升)为工作思路,全面开展公路建设、养护生产、路政管理、运输安全等工作,当前全县交通运输事业基本形成了?两轴两站六干二十四环?的工作格局。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 进入?十二五?以来,西和县交通运输局把交通建设作为改善投资发展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加快西和科学发展的突破口来抓,大打公路建设攻坚战。一是为切实解决广大群众行路难问题,积极争取建设农村公路通畅项目108项公里;二是为了减轻城区环境卫生压力,提升县城总体形象,对西马路、西晒路、卢六路、西姜路等出口路进行了硬化改造;三是积极推进骨干路和县际联网路建设,先后建设了何洛路、西马路、洛昌路、西和至礼县雷王等公路;四是结合全县大桥特困片区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建设了大太路、大蒿路、西大陆、蒿林至赵沟等公路,修建了西汉水杜河大桥和赵沟大桥;五是积极响应全县旅游开发的总体部
署,先后建设了隍城路、观山路、仇池山公路、河口至香山等旅游公路,进一步提升了全县的旅游环境。六是为不断提升全县运输环境,征地60余亩新建了公交枢纽站和公用型汽车站。截至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其中:县道236公里,乡道公里,村道公里,公路密度达到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全县2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300多个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8%左右。全县基本形成了?两轴两站六干二十四环?的公路交通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基础保障。
二、十天高速公路建设进展顺利,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川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的横向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全长公里,总投资.9万元。西和段起点石峡镇烧香台(金沙寺),讫点长道镇西团村,沿线与S219线基本平行或交叉通行。全长66公里,全县土地征收共涉及7个乡镇53个行政村5383亩,房屋征迁467户,企业征迁40户。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西和县交通运输局重新审视和定位西和交通的建设和发展,牢固树立大交通的意识,以大交通带动大流通,以大交通促进大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积极协调相关单位和乡镇,充分动员沿线乡镇广大人民群众,扎实有序开展征迁工作。截至目前土地已全部补偿到位,共完成各类补偿资
金共计亿元,已交付各标段建设用地6000余亩;房屋、企业征迁工作已基本完成;征用土地308亩,新建征迁安置点18个,以妥善解决房屋征迁户的安置问题。十天高速的建成,将极大地缩短西和与周边县市区的交通距离,西和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便捷的交通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将进一步加强。
三、公路管理养护不断加强,交通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长期以来,西和县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始终坚持?管养并重、多措并举?的工作思路,按照?四个结合(即:养护站和道班、养管协会、群众、企业结合专业养护公司)的公司化养护模式,稳步推进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和长效化养护管理,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环境。一是不断健全管养机构。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原则,建立了?县设道班、乡建站、村建协会、企参与?的管理养护模式。县上成立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站,组建8个基层道班,各乡镇相应组建成立了管理养护站,在村一级,积极推行行政村管养和管养协会管养机制。二是不断完善管养制度。制定了《西和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试行)》,《农村公路日常养护检查考核办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管理办法》等管理办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完备的管理养护制度体系,为全
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三是不断提升管养水平。县乡公路严格按照?三定一包?(定路段、定标准、定报酬、包养护质量)的责任制要求,由道班负责日常养护。乡村两级公路由乡(镇)养护站按照?一事一议?的形式,具体组织沿线村社群众投工投劳开展集中养护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扎实开展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农村公路路况明显改善,养护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县道、乡道好路率长期保持在%和%以上。四是路政管理成效显著。为推进依法治路,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大队,在乡镇成立了路政管理中队,配备十余名路政执法人员和执法车辆,制定了一系列内部管理制度和社会监督制度,明确了依法行政规范和文明服务规范,有效的治理了公路?三乱?,行政许可正确率达100%,路产路权得到了有效保护。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车辆超限超载现象,在主干县道洛昌路建立了农村公路治超卸载站,长期在县道开展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工作,从而有效遏制了车辆超限超载现象,确保了道路的安全畅通,延长了道路的使用寿命。
由于近年来西和交通成绩突出,自xx年以来,西和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先进县区和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先进县区,并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公路路政管理试点县?。
内容仅供参考
二十年教学工作总结5篇(从教二十多年个人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高中语文教师期末教学工作总结_高中语文教学总结7篇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工作总结3篇(8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学计划)
★ 最新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7篇 三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工作总结
★ 优秀学校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 学校优秀班主任评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