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让自己的实践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学会写工作总结是很重要的,总结的内容需要在我们思考工作完成情况后得出的。一份好的工作总结能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更加清晰。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6篇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案例,以供借鉴。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1
小学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爱大自然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上饶县第三小学思维导图教学设计比赛2013年11月在小学语文教师看来,写好一篇课文的教案似乎比上一篇课文还要难,难是难,但是,究竟难在哪里?在我看来,一难在循规蹈矩,遵循一种被上级要求的框架不变;二难是备课字数多,简案一千来字,详案三四千字;三是教师的教案效果单一,起不到指导学生学习与记忆的作用,纯粹属于教师“私有财产”因而为了应付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于是有的教师善于“偷梁换柱”或勤于“下载”占起网络便宜一、传统教案存在问题探讨传统教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教学目的;2、教学的重点、难点分析;3、班级情况分析;4、教材分析;5、教学方法的采用;6、教学过程;7、作业设计??它的优点是在老师充分阅读、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写的详案,从一篇详案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老师的认真程度有的老师甚至将在课堂上要提问学生的问题都预设在教案之中,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教案往往很适合上级检查的胃口——认真所以大多教学参考书、资料纷纷用该教案的写作模式,成为了多年来教师们备课写教案的重要参考而被一直延用在我看来,这个教案模式仍然存在不少的弊端,首先,教师的备课写字量大以《桂林山水》为例,原文共有344个汉字,从网络上下载的一篇详案共有4600多个字,如果每篇教案都能这样写,一个学期下来28篇课文就有12万多字,可谓丰收之极,我不反对写详案,但问题是时间的安排与教学的必要性是否安排得当;其次是,从教案本身来看,把什么知识教给学生并未明确,里面大都是教师上课时要用到的话而已,与要教给学生的知识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关系,预设与学生交流用的话语尽可能地放到脑子里来备,而不用写到教案里;三是教师的教案与学生记忆知识似乎分开来进行的,教案本身与学生记忆知识的路线没有太大的联系;四是教师教案没有对学生的笔记起到实质性的指导作用,只是教师的“个人财产”而已二、“懒汉式”教案的产生既然传统教案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克服甚至于要我们去改变它,使之更加切合现今科技时代那么有没有一种“懒汉式”的教案可以探索呢?经过课题组三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认为这种“懒汉式”的教案还是有的,它综合了传统教案的优点结合现代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投入运用,更结合人脑认识事物的基本规律而试制出来的简而有效的一张A4纸图,在A4纸的图中,以一篇课文题目的关键词为教案的中心词,在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为一级分支,每个分支都承载着一定的关键词,这就是借助了英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的理论观点而制作的东尼·博赞在他的书中这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要把信息‘放进’你的大脑,或是把信息从你的大脑中‘取出’,思维导图是最简单的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性的和有效的记笔记的方法,能够用文字将你的想法‘画出来’所有的思维导图都有一些共同之处它们都使用颜色,都有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都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都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患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的图,它与我们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法相吻合”按照东尼?博赞的理论我们可以理解为把一个关键词作为“中心”,由这个“中心”向四周发散出去得到的结点就是“知识”由一个“中心”向四周发散出无数的结点,也就产生了无数的“知识”,再由这些无数“知识”再发散出去又产生新的无数结点即——知识,如此扩展,如此产生无穷无尽的知识,往大的想也可以跟原子裂变原理大致相同我们把这种教案模式叫做“思维导图”教案,它的特点是:简洁高效,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教师教案是指导教师上课的总纲领,站在这篇教案的中心你就会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教师教案既是教学的总纲,又是学生记笔记的模板,记忆知识的路线图,在教学中起到“三效合一”的作用——教师教案、学生笔记、知识记忆三、教师“思维导图”教案的制作任何事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备课写教案也一样,掌握了规律你就会觉得教案就这么简单并且实用根据“思维导图”理论观点,我们将每一篇课文的内容大致划分为九大内容——生字、多音字、新词、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段落分析、中心大意概括、知识积累与运用总观小学语文教学教案,根据个人的备课特点,讲解内容范围,我们把教师备课的“思维导图”教案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来认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生字——多音字——新词——近义词——反义词——成语——段落分析——中心思想——积累运用——作业安排等等,如下图所示,这个图就是语文教师“思维导图”教案的基本结构根据这个教案的基本结构我们可以任意编辑任何一篇课文的教案,如人教课标版小语七册第一课《观潮》教案实例在这个教案实例中,中心词的“观潮”,一级关键词分别是:目的、生字、新词、近义、反义、成语、段落、中心、积累、作业二级关键词是一级关键词所派生出来的知识点,根据个人的设计需要可设三级、四级关键词等等从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的知识关键词外其它没有多余的话语,在让学生记笔记时除“教学目的”可以不要求学生记以外其它知识都要求学生做笔记,学生笔记的模式与教师的教案几乎一致当学生复习知识时可以从中心开始联想得到所关联的知识,这就是“三效合一”四、“思维导图”教案的使用同传统的“线性”教案一样,“思维导图”教案也是教师事先备好的图,用材:一张A4纸,可以手写也可用电脑制作打印,如果是手写的上课时可用投影仪投影,是电脑制作的直接用大屏幕展示“思维导图”教案有两种使用方法,一是边讲课边把知识点板书在相应的线上,但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听和笔记的精力分散;二是把全部课文知识讲解完后再让学生做导图笔记,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学生容易集中精力地把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按照导图笔记的模式记录在不同的分支上,精力容易集中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思维导图”教案主要参与学生学习后期的知识整理、记忆方式上,相比与传统教案而言其优点是直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后期知识的分类、整理、记忆记忆知识不再是杂乱无章的东西而是有序可循为了让你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通常都要辅以PPT幻灯片,通过展示幻灯片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官知识,达到以色彩、图形、图像、声音等直观投入,使视觉、听觉都得到诱导,诱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增加知识的吸收量,再复习、回忆知识时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加广阔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千万种,教案也应该各有千秋,既有传统方式的引导,又不泛创新的思路,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加适合新时代、新课程的需要,我们将教师教案创新地进行整合,保留教案本身的精华——记忆知识的特点,又考虑到减轻教师的备课量、教案字数书写量,力争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负担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对学生听觉、视觉的激发,对知识的有效记忆所以说:“思维导图”教案是教师的备课总纲,是学生做笔记的模板,是学生记知识、回忆知识的路线图,我们设计的初衷是“一石三鸟”通过实践效果不错,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教案就能直接了当地把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在复习需要时也能通过“中心——四周”的发散形式把知识给回忆出来为学习服务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2
英语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本由金浪、夏孟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非常符合人脑思维特点,对英语学习有显著作用。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
《Go For It》教材的每个单元是以话题来编排的。这种以话题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以主题为单位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板块中,思维导图的即时制作与临时生成,都能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单元里,思维导图共有三张,基础导图、拓展导图、作文框架。对应的中文是放在后面的,学生可以用来预习和复习。
本课题旨在活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地利用,培养他们积极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借助思维导图,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单位,指导学生活用思维导图,对英语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预习的工具,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要求学生熟读英语版的思维导图并说出中文,对不认识的用红笔做好星级标记,检测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
(2)要求学生借助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说英语并翻译成英文,然后根据英语版的思维导图自批自改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3)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对话指示图,自问、自答,练习英语口语。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课堂笔记本,课内合作编对话的学习工具。
(1)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与同桌练习对话、与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英语写作的框架,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词汇。
(3)要求学生将老师课堂内所说的重难点直接补充在思维导图的相关词汇或句型旁。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复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扩展所学知识。
(1)要求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再创造,用彩笔画出个性化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手抄报。
(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循环英语听写、扩展英语写作等。或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在图上添加新的词汇和句型,优美的句子和谚语。
(3)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自己认为最难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并整理成一本错题集。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针对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有:思维导图理论、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思维导图的有关研究:
(1)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ozan)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特点:
①形象性、直观性。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形象、直观的,它的表达不仅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画或符号。②层次性。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层次性,围绕一个中心概念或任务,可以生发与其相关的多个概念,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大小范畴等,都可利用图的层次结构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层次性是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体现。
③关系性。思维导图除了表明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之外,概念间互相连接的指向与其连接词语,更能表明概念间的因果、递进、转折、假设或者是并列,条件、选择、是非等等关系。
④可扩展性。思维导图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的特点,一幅思维导图可大可小,外观的设计也不固定,全凭绘制者的才智和灵感。
⑤广泛性。思维导图可以做报告讲演、流程设计、知识管理,还可以用于各类业务测试和评价等等,目前在教育领域已有面向师生的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2、脑神经科学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大约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形成功能网络。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央向外部发散的网状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思维导图是一种和大脑思维在表现形式、语言逻辑高度一致的思维方式,它还原了大脑思维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带来了一场思维的革命。它结合了大脑思维方式,采取和大脑思维方式对应的独特的画图方式,在图中清晰地呈现出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和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和思考,很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是把思维在纸上用图片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的呈现。这种方式在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你很容易掌握重点,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入9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它是在继承和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积极的交流合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先前知识、情景和学习共同体是影响主动建构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性学习和思维导图都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理论精华,体现为以“问题”或“核心主题”为线索,让学习者个体或者小组围绕真实性的问题或主题,主动获取各种有助于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并在同伴之间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应从做中来,最有效促进学习的方式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及自然科学问题和哲学、伦理问题等等。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
(2)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同时要看到学生是会思考、有感情、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公开、坦诚、充满信任地接触每一个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体验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愉快的、有效的。
(3)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家长和教师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应依据一定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个性化评价,使学生审视有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反思今后应怎样努力,并掌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随着自我的形成,产生了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渴望从周围人那里感受到温暖、关爱、同情、尊敬、认可等。人性化的教育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对学生信任、理解、关心和无私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等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满足学生渴望关爱的心理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地学习,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后指导其以这一问题情境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构思,他们就会大胆地发表评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学生之间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共享,不仅是获取学习资源的良好途径,还能增进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3
思维导图总结
技法
1.突出重点
一定要用中央图像
整个思维导图中都要用图形
中央图像上要用三种或者更多的颜色
图形要有层次感
要用通感(多种生理感觉共生)
字体、线条和 图像的大小尽量多一些变化
间隔要有序
间隔要合理
2.发挥联想
要在分支模式的内外作连接时,可使用箭头
使用各种色彩
使用代码
3.清晰明白
每条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
所有的字都用印刷体写
关键词都要写在线条上
线条的长度与词本身的长度尽量一样
线条与线条之间要连上
中央的线条要粗些
边界要能“拥抱”分支轮廓
图形画得尽量清楚些
让纸横向放在你面前
词语尽量横着写
4.形成个人风格
布局
1.突出层次
2.使用数字顺序
建议
打破思维障碍
增加空白线条
提问题
增加图像
保持无限联想的能力意识
强化
复习思维导图
快速检查思维导图
准备 1.做好精神准备
培养积极的精神状态
复制周围的图像
专注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让自己做个荒诞的人
尽量让思维导图漂亮些
2.准备好材料
3.准备好工作空间或者工作环境
确保房间温度适宜
尽可能使用自然光
确保足够的新鲜空气
房间摆设要合适
制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放一些合适的音乐,也可以安静地工作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4
小学语文思维导图
摘要
本研究指出思维导图既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跃教学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多思维层次交流,引导学生掌握读写方法的教学策略;又是能帮助学生建构各种文章的结构及文辞、段落间的联系,促进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和掌握自主阅读的学习工具。在综合分析思维导图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的优势基础上,通过实践观察,就如何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提出了有参考价值的教学流程,使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已有研究更具体化和可操作化。
关键词 :思维导图,阅读教学,教学流程,S-T课堂分析,小学语文
一、研究的背景
思维导图源自脑神经生理的学习互动模式,并且具有放射性思考能力和多感官学习特性[1]。刚出现时主要用于商业,现在逐渐扩展到了教育领域,成为一线教师的一种教学策略。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
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材料复杂而广泛,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储存的信息量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大,阅读材料的难度也逐渐加深。教师能否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而带动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思维导图的放射性思考方法,除了加大资料的累积量外,更将数据依据彼此间的关联性进行分层分类管理,使资料的储存、管理和应用因为更系统化而增加大脑运作的效率。同时,它善用左右脑的功能,藉由颜色、图像、符号的使用,可以协助我们记忆、增进我们的创造力[3]。这恰恰能够满足学生克服语文阅读中存在的材料多、知识点繁杂等困难的需求,帮助学生构建一篇篇文章知识点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协助学生更轻松地完成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度和自学能力。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与语文阅读教学的关联认识,笔者对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运用、语文阅读教学等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教学实践观察和分析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江伟英[4]老师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教学的课堂,旨在探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并对其课堂案例进行S-T定量分析,客观评价该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和成效性,为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提供实践性参考。
(一)思维导图的概述 1.思维导图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 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5]。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于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6]。2.思维导图的画法
思维导图是融图像与文字的功能于一体的图式,是能够用图文将想法“画出来”的思维工具,它有从中心发散出来或从某点延伸展开来的自然结构。其绘制方法一般有两种:手绘和电脑绘制。本文所讲述的是手绘的阅读思维导图,基本要素包括:主题或中心、关键词和连线、图标和色彩[7]。绘制时,先准备一张空白纸张和一些颜色笔,从纸的中间或左方写上文章的题目或画出主题图案,最后从主题或中心图案处引出接线曲线来,思考每画一条曲线就连出一个怎样的图标或标出与主题相关联的关键词或主要观点。
手绘思维导图简便、不拘束小学生的思维,容易被小学生所接受,并且手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让学生能以图解读文本,还充分挖掘了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求学生把图画得多漂亮,而应当关注学生文本解读的思维过程。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使用的优势概述
有人认为,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8];也有人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9]。
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笔者经观察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上文提到的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这个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左右脑,帮助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此外,当学生在课堂中将自己的阅读过程用图外化表达时,教师便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并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变传统的讲解和分析文章为师生共同分享、研究、讨论的课堂模式,使学生逐步从自学到合作探究,最终充分学习文章的表现手法,领略文章的思想境界,情感深度,学会品味文学的品质。而此时老师仅从教的角度出发的分析讲解点即可,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释放出更多的时空,精心关注学生真实地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10]。
二、小学语文阅读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研究
(一)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过程
基于以上对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优势分析,证明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笔者深入实践,通过对江伟英老师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过程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观察研究,最终得出其开展思维导图阅读教学一般模式如下图:
1.学生课前绘制思维导图,进行自主预习
每学习一篇课文前,教师布置一项预习课文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先行理解即将所学的课文内容,边读课文边绘制思维导图(前提是学生已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借助绘制图的过程,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为学生明确以下预习准备工作:(1)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浏览、略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确定文章的类型或初步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2)勾勒词语,原文标注。
在原文章中画出生字词、四字词、成语或叠词等;(3)概括段意,明确手法。
尽可能地概括文辞段落所写的主要内容,或标注文段使用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重要内容。第2、3点是为了绘制思维导图时添加关键词和图标做准备。(4)展开想象,绘制导图。
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专用本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这个过程,学生是不受任何拘束的,自由地勾勒出对文章解读的过程,充分地感知课文和了解课文。过程解读:教育心理学关于心智技能的培养理论认为,心智活动来源于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心智技能通过实践活动“内化”实现,实践活动本身以及“内化”都是动态的过程。阅读本身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即在阅读的过程中,必须进行分
析、理解、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才能加深对读物内容的理解[1]。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在进行知识内化的个性化思维活动过程,学生进行内心的体验和感悟往往比外在的接受和学习更为深刻,这远比学生仅通过简单朗读课文进行预习,来得更有效果。
2.学生课中复述修正导图,师生交流合作 (1)借助导图,背诵课文。
新课之前,教师会先让学生背诵上一篇已学的课文。学生可以拿着导图,按图索骥,根据自己先前所画下的思路,一步一步地脱稿复述所学文章。
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可以检验出学生对课文的原认知程度,通过学生复述课文过程中,教师可以很快的检验出学生对已学课文的掌握程度,并对学生作有针对性的补充。(2)复述导图,分享心得。
思维导图绘制完成后,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讨论式课堂学习。采用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把自己所画的思维导图与组员进行共享,然后,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商讨文章内容,特别是在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或说明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讨论,最后推荐小组内部最终确定的导图方案,派出代表向同伴讲解课文。
(3)修正补导图,师生合作。
在学生讲解课文过程中同步进行。教师根据学生所复述的课文内容,在导图中进行修正和补充,同时帮助学生调整阅读理解上的偏差,学生修正自己的思维导图,扩充知识点。
过程解读:语言教学要为言语能力培养服务,教学中书面言语与口头言语要同时兼顾,方能取得教学成效[2]。经观察证明,这个环节利用导图进行师生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情绪,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一个知识互补、相互促进的过程。与此同时,摆脱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而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语言表达的积累,训练学生的说话、听说方面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向同伴解读文章的过程中,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培养其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课后完善思维导图,复习背诵课文
借助在课堂中已完善的思维导图,进行课文的再一次复习。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复述或背诵文章,同时用笔记录下自己新的理解,检查自己阅读理解上的遗漏,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模型
对以上教学流程的分析后,笔者进一步研究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1:
1.学生的使用: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通过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上课过程中,学生借助导图向同伴及教师分享其解读文本的过程,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此时导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在同伴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扩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能够借助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和背诵,并对文章作补充,更好的理解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文章的能力。
2.教师的使用:教师利用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整理课文讲解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架构;上课过程中,教师借助学生的导图,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正,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段等,协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后,教师可利用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针对性的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小学语文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堂实例的S-T分析
教学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是一种教师和学生间的信息传递过程,它是一种在时间轴上开展和变化的过程[1]。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是否能够优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及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光靠上述人的感性认识评价课堂教学,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而需要通过量的评价加以验证。
(一)课堂教学分析
综上,笔者采用S-T分析法,对思维导图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过程进行定量分析,以客观评价该教学模式。所谓S-T 分析法,即STUDENT-TEACHER分析法,主要用于对教学过程的定量分析,它是一种能够以图形的方法直观表现教学性格的教学分析方法,可用于对教学过程及其分析进行定量地处理、评价,有效记录、分析研究教学过程[2]。笔者以江伟英老师的一节常态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课为例,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白公鹅》一课,采样课时为36分钟。设定采样周期为20秒,在观察的过程中,每隔20秒选取一个样本。若该时刻为教师行为,则在表中记 通过参与听课和考察课堂录像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课堂讲授时长36分钟)以20秒为采样间隔对教学行为进行了采集,并统计教学过程中各教学行为发生的概率如表1所示:
(二)列表数据统计与课堂效果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行为的采样数为N,T行为数为NT,S 行为数为NS: N=108,NT=65,NS=43 行为占有率RT,即教学过程中T行为所占有的比例,为:RT= NT / N =%;
2.行为转换率CH,表示在教学过程中,T行为与S行为间的相互转换次数与总的行为采样数之比。称相同行为的连续为连。设S-T数据为:T T S S T S S T T T 则该数据中具有5个连:
以G表示数据中的连数,教学过程中,行为转换率CH=(G-1)/N,根据表1数据可知,G=56,则CH=(56-1)/108≈ 若以百分数表示,则CH=50%。
图:
将计算出的RT和CH数据描绘在横轴为RT,纵轴为CH的平面上,可得RT-CH图。显然一节课的教学,在图中对应一个点,根据上述数据,绘制图2,用黑点标记。
根据RT-CH图[1]以及教学模式及其标准条件的规定,可知运用思维导图开展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对话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比传统的以教师为主讲的讲授型课堂要生动、互动性更强。《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必然趋势和要求。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教师、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和探索,学生在主动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中,扩展了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加深了理解、感悟和思考。单纯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这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结 语
教育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决定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的根本问题。传统教学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注重展现热闹精彩的课堂教学,以学生接受的知识量和积累的知识量的多寡来评价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依附人格的信守经典者;求实创新的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能力的高低和形成健全人格的完善程度来衡量教学的成效,故而培养的是独立人格的开拓创造者。笔者认为,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要追求阅读环节的改进,首先必须端正自身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重视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在观摩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中,笔者发现:借助思维导图组织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进合作学习和创造性学习,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获取阅读的知识和方法,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所学过的同类型的文章中的阅读知识加以标示,方便归类学习和灵活运用。
运用思维导图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借助导图分享文本的理解、师生与生生的互相交流、教师用导图导读导思??在这种对话式互动课堂中,改变了传统纯课内阅读知识的讲授为阅读技巧方法的引导,唤醒了学生内部意识,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催化了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内省式、体验式的学习,使学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是实际能力水平、主动努力完成阅读任务,积极调整自己的努力程度,逐步培养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而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不仅充当了引导者的身份,而且成为了学生的倾听者和扩充者,在学生提出问题或遗漏知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致 谢
停下敲击键盘的瞬间,近乎迟钝的思维倏忽意识到时间流逝的飞快!四年时光,如白驹过隙,匆匆而过一如粤江的水,平和安静而又从不停留。蓦然回首,历历往事与真切回忆留存于心。只言片语难以表达我心之感慨,却也惟有写下寥寥数语以表深情。能够留在岁月中的那些记忆片断和感悟就成为走过的痕迹,虽不能偃仰啸歌,心亦陶然。即将为四年本科生涯划上的句号将思绪拉回三年前,我毅然选择了汉语言文学辅修专业的学习,开始了本科生活另一段求学征程,没有了周末,没有了假期,但,旅途中遇到了引导、关心、支持、帮助、陪伴与爱护自己的许许多多的他、她,还有他们和她们。
感谢所有舍弃休息时间为我们辅修班上课的老师们!您们学识渊博、学风严谨、思维灵动,使我备受裨益。正是您们的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我在茫茫学海中自由翱翔、尽情成长。感谢恩师们的鼓励和指引,让我在为学与为人的道路中坦然前行。您们的言传身教将是我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财富,激励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修身立业上孜孜以求,决不懈怠。师恩如山,师长之情,我将终生铭记于心!感谢况珊芸老师,引领我走进探索思维导图学科教学应用的道路,身在异乡仍一直为我学术之道无微不至的指引;感谢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江伟英老师,在我四个月实习期间,对我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教研上新的思想火花的激发,为我走进科研提供第一手材料和精心的指导;感谢郑有才老师,在我论文开题、研究、审稿、评阅过程中给我的悉心指导,论文才得以顺利完成;感谢文学院的其他老师在我语文学习道路上给我的鼓励和指导!旅途中有着如手足的师兄弟、师姐妹为伴,沿途的风景因为你们,更显绚烂!往事多多,不容笔述,同门情谊、朋友关怀不及言表之处,皆在缘中,难尽。愿在今后的人生中,一如既往,相互激励,携手共进。收尾处,遥拜亲爱的爸爸与妈妈安康,默默地坚强后盾是我前进的不竭动力,养育之恩,无私与伟大,我将以成绩作为对父母的最好回报!暂时的句号意味着下一段征程的开始,我深知,求索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依然在路上。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5
英语教学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本由金浪、夏孟挑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它是一种高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是一种可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的使用要求先写下基本概念,然后再从中辐射出与其相关的想法和思维动向。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他通过让使用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关注中心,然后再慢慢地找出并画出与其相关的分支。思维导图实际上是用分割知识框架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并且记住信息的一种方式。非常符合人脑思维特点,对英语学习有显著作用。它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图像思考和笔记工具,用“画”的方法来记录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是一种组织结构性思维工具。
《Go For It》教材的每个单元是以话题来编排的。这种以话题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以主题为单位构建思维导图,整体把握英语课的教学内容。在各个教学板块中,思维导图的即时制作与临时生成,都能为学生的听说读写提供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单元里,思维导图共有三张,基础导图、拓展导图、作文框架。对应的中文是放在后面的,学生可以用来预习和复习。
本课题旨在活用《初中英语话题思维导图》,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在课前、课中、课后对思维导图进行充分地利用,培养他们积极自主学习英语的习惯。
借助思维导图,以课前、课中、课后为时间单位,指导学生活用思维导图,对英语在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具体做法如下: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预习的工具,布置学生完成以下任务:(1)要求学生熟读英语版的思维导图并说出中文,对不认识的用红笔做好星级标记,检测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
(2)要求学生借助中文版的思维导图说英语并翻译成英文,然后根据英语
1 版的思维导图自批自改来检查自己的掌握情况。
(3)要求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对话指示图,自问、自答,练习英语口语。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课堂笔记本,课内合作编对话的学习工具。
(1)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与同桌练习对话、与小组合作完成一项任务。(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搭建英语写作的框架,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词汇。
(3)要求学生将老师课堂内所说的重难点直接补充在思维导图的相关词汇或句型旁。
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将思维导图用作复习的工具,引导学生学会整理、扩展所学知识。
(1)要求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再创造,用彩笔画出个性化的、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手抄报。
(2)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循环英语听写、扩展英语写作等。或者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在图上添加新的词汇和句型,优美的句子和谚语。
(3)要求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画出自己认为最难掌握的词汇和句型,并整理成一本错题集。
为了确保本课题的有效实施,我们针对本课题相关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的理论依据有:思维导图理论、脑科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思维导图的有关研究:
(1)思维导图(Mind Map)是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ozan)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造的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它以直观形象的图示建立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它结合了全脑的概念,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激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国内外专家皆认为:思维导图为人类提供了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能够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2)思维导图的特点:
①形象性、直观性。思维导图的形式是形象、直观的,它的表达不仅可以是文字,还可以是图画或符号。
2 ②层次性。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层次性,围绕一个中心概念或任务,可以生发与其相关的多个概念,概念间的隶属关系、大小范畴等,都可利用图的层次结构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层次性是学习者对知识理解的一个重要体现。
③关系性。思维导图除了表明概念之间的层次关系之外,概念间互相连接的指向与其连接词语,更能表明概念间的因果、递进、转折、假设或者是并列,条件、选择、是非等等关系。
④可扩展性。思维导图具有灵活的可扩展性的特点,一幅思维导图可大可小,外观的设计也不固定,全凭绘制者的才智和灵感。
⑤广泛性。思维导图可以做报告讲演、流程设计、知识管理,还可以用于各类业务测试和评价等等,目前在教育领域已有面向师生的专门的思维导图软件。
2、脑神经科学
现代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大脑里有大约140亿个神经元,神经元之间形成功能网络。大脑神经是一个由中央向外部发散的网状神经元,大脑的思维也呈现出一种发散性的网状图像。
思维导图是一种和大脑思维在表现形式、语言逻辑高度一致的思维方式,它还原了大脑思维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带来了一场思维的革命。它结合了大脑思维方式,采取和大脑思维方式对应的独特的画图方式,在图中清晰地呈现出思维重点、思维过程和不同思路之间的联系。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来表达和思考,很接近人的自然思维过程,思维导图是把思维在纸上用图片和线条形成发散性的结构的呈现。这种方式在处理比较复杂的问题时,一方面能够显示出思维的整个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很容易理清层次,让你很容易掌握重点,产生一目了然的感觉。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进入9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成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学习理论基础,它是在继承和批判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流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单向的知识传输,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积极的交流合作,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3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先前知识、情景和学习共同体是影响主动建构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性学习和思维导图都吸取了建构主义的理论精华,体现为以“问题”或“核心主题”为线索,让学习者个体或者小组围绕真实性的问题或主题,主动获取各种有助于解释和评价问题的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并在同伴之间交流和论证他们提出的解释。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习应从做中来,最有效促进学习的方式是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包括个人问题、社会问题及自然科学问题和哲学、伦理问题等等。
人本主义教育观的主要内容:(1)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强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的价值。主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帮助者、合作者。
(2)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重视学生个体的认知发展,同时要看到学生是会思考、有感情、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因此,教师应当公开、坦诚、充满信任地接触每一个学生,听取学生的意见,体验学生情感的变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这样的学习活动才是愉快的、有效的。
(3)强调学生个性化的评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学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学生的发展、成长应与他自己相比较,看他是否比以前有进步。家长和教师在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同时,应依据一定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客观公正的个性化评价,使学生审视有没有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反思今后应怎样努力,并掌握正确的自我评价方法,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4)强调情感化的师生关系。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随着自我的形成,4 产生了希望得到他人关爱的需要,每一个个体都渴望从周围人那里感受到温暖、关爱、同情、尊敬、认可等。人性化的教育必须以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需要有真诚的感情,表现出对学生信任、理解、关心和无私地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情感、欣赏赞扬学生的优点等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能够满足学生渴望关爱的心理需要,从而促进学生自发、愉快、积极地学习,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也将得到充分发挥。
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然后指导其以这一问题情境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他们可以更积极、更主动地思考,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构思,他们就会大胆地发表评论,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另外,学生之间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交流共享,不仅是获取学习资源的良好途径,还能增进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思维导图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念。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6
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应用
摘 要:在21世纪,基于对全方位人才的培养,英语的学习越来越趋于重要地位。但如今,应试教育使得教师过于注重笔试成绩而不注意转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很多小学生对自己的英语学习不自信,甚至感到厌烦。思维导图利用可视化的图形,将人类大脑的内部思维过程进行外部呈现,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表达方式。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到英语教学中,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设计
一、思维导图的概念
思维导图(Mind Map)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思维导图是指同时运用大脑皮层的所有智能,包括词汇、图像、数字、逻辑、韵律、颜色和空间感知等利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等,把人脑中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可视化。[1]学习者可借助这一有效的图形工具理清思维脉络,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并且可通过已制作的思维导图来回顾整个的思维过程,从而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记忆。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小学英语课堂的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满堂灌”式的:一方面,教师倾向于使用语言讲解将现成的知识和规则呈现给学生,不利于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很深的痕迹;而另一方面,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没有真正地主动参与整合知识的过程随着头脑里信息量的增长,越来越零散和孤立,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图。[2]除了“满堂灌”式,也有合作的活动课堂。然而有些活动课堂设计,教师在课堂合作活动中只简单地用语言向学生提出任务或布置任务,并不注意引导、启迪、点拨。老师这种 “盲目”、“形式化”、“片面热闹”的活动并不能实现合作活动的有效性。[3]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可实施性
多年来,“思维导图”已经成为21世纪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目前已被世界上 亿人所使用。在新加坡,“思维导图”已经成功地引入中小学教育。吉恩?鲁克?卡斯顿(Jean Luc Kastner)说:“我们的课程建立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这帮助我们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毕业分数。思维导图教学必然是未来的教学工具。”[4]
从新加坡取得的教学进展可以看出,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颇有成效。因此,笔者尝试使用思维导图,从课前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等分阶段设计教学。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充分回忆起旧知;通过上课采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听讲并做笔记,将课前学生复习的旧知识与新知识建立联系,实现同化和顺应;最后通过复习课堂笔记,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行归纳总结,而且授课过程也形象地被记录在图中,有利于理解和记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Unit 4 We love animals》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书写基础,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5]案例中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是monkey,dog,duck,panda,cat,rabbit六个单词的学习,教学难点是panda,cat,rabbit三个单词中的字母a都含有相同的音[]。本文尝试应用思维导图来达到教学目标和标准的要求。
(二)课前预习
学生在教师上课前做好课前预习,有助于学生对课上新知识的理解,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做到有针对性地听课。通过复习旧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知识的掌握情况,提出难点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进而知道自己上课听讲的重点。按照课程标准,学生必须能够听说认读这些单词,但对于接触英语不久的小学生来说,这些单词数量之多、难度之大,如果仅仅让他们依靠死记硬背,不但会导致其学习效率低下,还可能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三年级学生的英语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良好的自己归纳总结已经习得的知识,因此,学生在预习时,教师应预先设计预习任务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预习任务,帮助学生复习总结。
(三)课中
课堂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成败。传统的应试课堂在追求个性发展的时代已无法满足师生的需求,寻找一种新式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一堂优秀的课的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可以有两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能产生兴趣,自己有意识的去学习,那么课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然后,教学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师先要帮助学生简要回顾已学旧知,然后再自然顺畅地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以此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思维导图图文并茂、色彩丰富的特征有助于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实现新知的导入。
(四)复习
对于学生来说,为了巩固课堂效果,课后复习是必不可少的。复习绝不意味着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要帮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使课后复习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复习。思维导图的最核心目的除了激发思维,就是整理思考。思维导图提供给学生一种使用与整理信息,以及认知加工与处理的促进思维发展的支架。学生可以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在充分激活思维和左右脑功能的前提下,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而又有条理的梳理,将已学知识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系、归纳、总结、拓宽和延伸。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可试着回忆课堂上学习的新词汇,将所学单词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串联,归类记忆,并通过添加图片、色彩等调动左右脑一起来强化记忆,提高复习效率,优化学习效果。[6]除了课后对于新知识消化的复习,还要强调对于英语学习的总结复习,引导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学习过的知识。教师应每讲授过几个单元就为学生及时总结单词的发音及拼写规律,并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画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四、总结和展望
在本文中,笔者尝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课后复习以及总结等阶段,旨在使英语学习更加高效。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有助于学习者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言语信息图像化,帮助学习者系统地,有条理地思考学习材料,并以图形的方式记录下其思维过程,从而既达到了记得牢、不易忘、易提取的效果,也提高了学习者学习英语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教育的发展,思维导图在英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系统化和科学化。(作者单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东尼?博赞.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2005.[2] 曹伟.借助思维导图促进中小学英语单词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2):25-27.[3] 赖舜茹.思维导图式学习单在小学英语课堂合作活动中的运用[J].现象透视,2015,(5):49-54.[4] 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吴丽娜.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J].新课程学习,2012,(3):15-17.[6] 丛李方,徐欣.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教育科学论坛,2010,(7):51-53.
小学英语思维导图教学工作总结6篇 思维导图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 体育教师年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7篇(体育教师年度个人总结范文)
★ 关于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总结范文6篇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3篇(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 高二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3篇 高二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文章
★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7篇 班主任工作总结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