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工作总结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回顾自己之前的工作情况,这样写出来的总结才能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工作。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7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期工作总结,供大家参阅。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1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回顾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下面是本人一学期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首先我在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知识面。还要在道德行为上以身作则。就要自己以身作则,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育工作方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虚心请教,提高教学水平,做好备课上课。
(一)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教学中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上合理组织好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4、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
(二)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坐姿要端正;上课有事必须先举手,经过老师同意再告诉老师;作业书写要干净、整洁,字要大方、而且所有字要排整齐,字迹大小一致。
(三)除了家庭作业,作业做到当面批改:当面批改学生作业,有错及时告诉学生,让学生马上改正,避免学生对老师给自己批改的作业从不看。
三、培优补差工作
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一年级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针对各种问题,我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我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例如我班的张成财同学,课堂上无心听讲,针对这一情况我经常找他谈心,课后进行辅导,期末考试中成绩有所提高。
四、存在不足与今后打算:
1、本班级学生成绩发展不平衡,在学法指导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学成绩仍然欠突出,还需提高;
2、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成功。培优扶差工作做得不够扎实,有待今后努力。
3、继续更新观念,努力实践主体教学;积极运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总之,一学期的工作已结束,有收获,同时也有不足;当然,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领导的关心、指导和同事们的帮助及关怀;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及时找出差距,积极弥补不足,力争使自己的工作在新的一学年里有更大的进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2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再加上家庭及学生智力的差异,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我认真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没有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3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由学前班升入,对学生的过去我不是很了解,本学期我努力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就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
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
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
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较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有关概念的归为一类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收银员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
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到其他班级听课,学习教学经验,大家交流、讨论: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勤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4
本学年,我担任二(四)班的数学教学工作。通过一年的接触也了解,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学期初,钻研了《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现在学生普遍对数学课感兴趣,参与性高,为学好数学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我的做法是: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项措施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特点。
(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一般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容易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了可能。
3、批改作业。
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教师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教师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仍给满分,鼓励学生独立作业的习惯,对激发学习的兴趣取得了好效果。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
4、注重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分层次要求。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教师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试卷中,增加了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也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次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二、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都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了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了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心境,始终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去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通过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四、不足之处
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更重要的是部分家长没积极参与教育,学校家庭的教育不能形成合力,以致于成绩上不去。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5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钻研教材,探索教法,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努力做到: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掌握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用心感受数学的美丽。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在本学期,我所担任的一年级数学的两个班的同学都存在着智力上的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心理水平、思维方式等不同,他们对同一数学问题可能有不同的思路和策略,不能过分强求一致。所以我注重算法多样化,允许每个儿童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6、根据各单元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第一单元,数一数。我以学生常见的事物入手,从数花草、数书本、数桌椅、数铅笔、数同学、数老师、到数建筑物、道旁树……从小空间到大空间,从课内到课外。认识了1到10各数建立数的概念。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建立在认识数的基础上的,首先是比多少的教学,其次是比长短和比高矮的教学,通过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来掌握了这部分知识,建立了多少、长短、高矮的概念,学会了比较事物,培养学生用对比的眼光看世界。
第三单元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生的摆小棒、红花、以及其他的学具,让学生学会了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学会使用>、<、=符号,同时通过学生操作得出3、4、5各数的组成,通过猜棋子的方法巩固了数的组成,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还让学生明白了加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学生能够准确的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认识了0这个数,明白了0的意义,会计算有0参与的加减法,更进一步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本单元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和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知道了它们的名称,掌握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中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在本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区别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通过反复的练习还是有个别的同学区别不开。
第五单元分类,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也能够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分类活动中学生充分体验了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学生对蔬菜和水果的分类以及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分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是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导致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认识面的扩大就会容易得多。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通过学习学生认识了6——10各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培养了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数数过程中进行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分工合作等教育。让学生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能够准确的进行口算。在这一单元设置了一次数学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用加减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连加、连减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从经历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连加连减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的理解连加、连减的意义,掌握了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能正确的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学会了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进一步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的数学乐园给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本单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理解了11——20各数的组成,读法和写法,初步认识了数位,运用数的组成正确的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再次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渗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本单元的学习以认识整时和认识半时两个内容为主,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时针、分针,学会读钟面上的整时和半时,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9、8、7、6、5加几的方法,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得出计算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掌握了用凑成10的方法进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学生还得出了小数加大数的加法计算方法,单元末的“我们的校园”培养了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接触简单的数据整理、看简单的统计图。
第十单元,总复习。我将这部分内容分为四部分进行复习,第一部分让学生熟悉0——20各数的排列顺序,数的序数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第二部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迅速准确的判断出怎样计算,并能很快的说出得数;第三部分复习基本的物体图形,进一步弄清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认识钟表的整时和半时,以及大约几时;第四部分是用数学的训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6
一、学情分析
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及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
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7
为顺利完成本学年的教学任务,提高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学校工作目标,除了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定期评定学生成绩、优质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外,应采取课内外培优措施,制定培优计划,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紧张的教学及培优补差工作中,力争取得好成绩,特制定一年级数学培优补差工作方案。
一.思想方面的培优补差。
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经常和学生谈心,关心他们,关爱他们,让学生觉得老师是重视他们的,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从而根据学生的思想心态进行相应的辅导。
2.定期与学生家长、班主任联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思想、课堂等各方面的情况。
二.有效培优补差措施。
利用课余时间和晚自习,对各种情况的同学进行辅导、提高,“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根据学生的素质采取相应的方法辅导。具体方法如下:
1.课上差生板演,中等生订正,优等生解决难题。
2.安排座位时坚持“好差同桌”结为学习对子。即“兵教兵”。
3.课堂练习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必做题”—基础题,第二层:“选做题”—中等题,第三层“思考题” --拓广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4.培优补差过程必须优化备课,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练习,才能上好课,才能保证培优补差的效果。要精编习题、习题教学要有四度。习题设计(或选编习题)要有梯度,紧扣重点、难点、疑点和热点,面向大多数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巩固“双基”,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习题讲评要增加信息程度,围绕重点,增加强度,引到学生高度注意,有利于学生学会解答;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三.在培优补差中注意几点:
1、不歧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纵容优秀的学生,一视同仁。
2、根据优差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方案,比如优秀生可以给他们一定难度的题目让他们进行练习,学困生则根据他们的程度给与相应的题目进行练习和讲解,已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
3、经常与家长联系,相互了解学生在家与在校的一些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作业情况,培养学习兴趣,树立对学习的信心。
4、对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要及时地检查,并做出评价。
5、不定期地进行所学知识的小测验,对所学知识进行抽测。
四、落实培优补差方案
我们针对学生知识残缺不全,基本解题方法不熟悉的特点,在面向全体学生采取知识点逐一过关的基础上,主要采取六个分层落实教学常规,实现共同提高。
1、学生分层。
以班为单位,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将学生分为A,B, C三层。其中A层学生:成绩优秀,基础扎实,学习自觉,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有严密的数学逻辑思维和综合解题能力。B层学生:成绩中等,上课能听懂,能独立完成基础知识题目,但综合能力欠缺,逻辑分析思维尚未成熟,主动性积极性较好。C层学生:基础不扎实。表现为:计算能力弱,领悟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意志不坚定。根据自愿,学生可在层间流动,也可脚踏两层。
2、备课分层: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因此,我们坚持通过集体备课来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坚持在集体备课时,突出对培优补差的讨论和研究,经过分析学生的能力增长点、思维障碍点,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
备课内容以学案和教案呈现出来.学案供学生使用,内容主要有:考纲要求,基础知识整合,重点热点探究,链接高考,总结归纳,课后练习五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整合,重点热点探究,课后练习都以培优补差为出发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梯度合理,可供不同层次学生选用。教案供教师使用。任课教师根据所教班级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编写教学设计,主要内容有: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堂范例、探究点的设置、方法规律、作业布置、课后反思等。
3、授课分层:
分层授课的主要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低起点,缓坡度,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让各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尝试成功。
分层授课模式是:基础知识整合→尝试探究→分层点拨→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教学中,我们交叉采用平行推进和分层推进授课。对于基本知识回顾、基本技能训练和课堂归纳小结,无论哪个层次学生都必须参与,同步进行;对于重点知识的延伸拓展,并把所学知识迁移到习题中时,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概念理解和不同要求的探究。
4、作业分层
对于作业,我们坚持做到:分层设计、统一要求、不同批改。
(1)分层设计:可为C层学生设计基础题,重在判断、计算、了解;B层学生除了做C层学生的基础题,还配以简单的例题变式练习;A层学生除完成 B、C层学生布置的题目外,主要从思想方法和能力培养上设计具有综合性、开放性、讨论型、渗入一些数学建模题目的自助餐(对于自助餐,我们配有答案,不收、不改、不评),使学生在自我消化的过程中感到学无止境。
(2)统一要求:平时,我们在学校分配的时间内要求学生按时作业,按时收缴,做到有练必交,有错必纠;做好限时训练,变学堂为战场,做到平时练习考试化,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及时领悟内化、查漏补缺。
(3)不同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对C层学生尽量采用面批,及时指导,做到日清周结,帮助他们提高;对A、B层学生的作业,我们采取初改或者轮改的方式,批改后,要求他们互相对照独立完善,鼓励他们自主钻研,力求更优。
6、辅导分层
分层复习在课堂中并不能彻底进行补差培优工作,课外辅导是对课堂复习教学的补充和完善。我们利用学生自习课时间,分别对C层学生和A层学生在课堂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辅导,而且侧重点不同:对C层学生侧重于兴趣、信心、愿意学习等意识教育;对A层学生侧重于培养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方法技巧的指导。
再谈转化数学困难生
如何转化学习困难的学生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由于数学的学科特点就更容易形成学科特点就容易形成数学困难生。在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中,我们如果不想办法去转化他们,那么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怎么能得到体现?又怎么能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呢?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想就如何转化数学困难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应具有新型的学生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意味着就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情绪生活、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等。每个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独立的人,困难生也一样,他们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如果他们长期得不到这方面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抗情绪,或者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导致怕老师,不信任老师,不愿接近老师,这就不会有真正的教与学,是与新课程改革的学生观相违背的。教师如果能够像对待优秀学生一样用自己的爱心去关注困难生,多参加他们的活动,经常和他们轻松愉快地互通心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学习上所遇到的困难,困难生就会觉得教师是可近、可亲、可信的,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因此只有教师的爱心太阳下没有了阴影,每一朵稚嫩的心灵之花才会绽放。
2、创建师生互动、全体参与的数学课堂,让困难生展示、实现自我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才能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优秀生当“主角”全面展示自我,困难生当“配角”或“观众” 的精英教育课堂是部分学生变成困难生的主要原因,新型的大众教育课堂中教师应创建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环境,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我在教“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时提问“①三根长度分别为4㎝、5㎝、7㎝的小棒能构成三角形吗?②2㎝、4㎝、7㎝呢?③4㎝、5㎝、9㎝呢?”这时马上有学生回答,我没有马上讲解,而是让学生分组用课前准备的小棒验证,我巡视于学生之间,特别是在差生身旁止步,该与指导和肯定、表扬,全体学生积极性很高,经过学生实验、思考和讨论后,学生们最后都能归纳出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的结论,整节课都让困难生积极参与,每名学生都获得展示、实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很满意。
3、发现和利用困难生的“闪光点” ,发挥困难生的学习潜能
困难生普遍缺乏学习动机、兴趣、毅力等,而且具有自卑、厌学的心理。但是他们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或存在“闪光点”,教师要注意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有些 “闪光点”可能与学习数学无直接关系,但是,只要帮助他们将“闪光点”转移到学习上去,就会为引导他们学好数学创造有利条件。如03年班上转来一名男生,具有打篮球的天赋,运动时不怕苦和累,是我校难得的体育人才。但他学习数学却没兴趣、没毅力、怕吃苦,成绩差。我找到他说:“你篮球打得好,能吃苦,想过将来在这方面有所发展吗?”他说:“想过,但我成绩差,考不上体校。”我又说:“是啊,不过体校招生比较注重体育专业成绩,文化数学要求要低一些。我看你的体育专业成绩没问题,只要学习从现在开始抓,你的愿望能实现。但你不能怕吃苦哟!”从这后他果然将不怕吃苦的“闪光点”用到了学习数学上。后来他考上了省重点高中的文体特长班,实现了愿望。
4、在期望中鼓励,在鼓励中发展
数学困难生,是由于他们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同时困难生的转化也往往是一个漫长的、曲折的过程。这就说明我们要任劳任怨,不厌其烦,持之以恒地帮助他们,在期望中等待学生的发展。工作中我找到了一剂良方——鼓励,它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毅力。记得一次考试后,一位女生羞答答地拿着试卷走进办公室,满脸通红的指着“59分”。我明白了她的意思,拿起红笔改成了“60分”,一边把试卷递还给她,一边说:“希望下次数学你能考到60分以上好吗?”果然,从那以后她变了。其实,这也不叫弄虚作假,学生想提高分数是上进的表现,给她一个希望值,使她能积极地去完成这个希望值不是更好吗?
数学尖子生的培优策略
无论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出类拔萃的人才,没有这样的人才就谈不到文化科学的进步。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建设的需要。当前社会正是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年代,各行各业都呼唤着杰出的人才的出现。富有数学天赋的优等生并不能自发地出现。不管他都不可能无师自通。他们需要培养,需要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进行严格的训练。而教师也同样不能忽视在普遍提高的基础上去发现和培养数学尖子生的任务。作为一名为国家输送优秀栋梁的人民教师,对于优秀学生的重点培养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数学尖子生,首先要善于发现和选择好的苗子。尖子生的苗子应该具备基础扎实,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学习上优较大的潜力和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浓厚的数学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注意学生各学科学习水平的全面、均衡发展。作为尖子生的苗子,既要有扎实的数理化实力,又要有良好的文科基础,从而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这正是尖子生成材必不可缺的前提。
2、重视学生的智力水平。有些学生学习勤奋,善于模仿,心细有耐性。他们在常规的考试中往往成绩优秀,但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上缺乏潜力,这类学生不适合作为尖子生的苗子。另一些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喜欢钻研,喜欢看课外书,喜欢超前自学,喜欢别出心裁,但比较粗心大意。其数学成绩不大稳定。这类学生学习潜力很大,只要引导得法,就是好苗子。
3、了解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数学尖子的好苗子往往都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良好的自信和毅力,有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习惯。而这些非智力方面的因素恰恰能起到强化学习深度和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准确选拔数学尖子的苗子是很重要的,但这仅仅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在于如何培养数学尖子生。这里必须解决好一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解决好尖子与一般的矛盾。不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然会顾此失彼。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使数学尖子生得以充分发展,知识、技能水平更上一层楼呢?要结合这些尖子生的具体特点,采取有力的相应措施:
1、严格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严师出高徒。培养数学尖子生,首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深入钻研,进一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些尖子生因为有了一些成绩就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在学习上好高骛远,不愿意扎扎实实打好基础,这是十分致命的弱点。对尖子生要肯定成绩,树立信心。但不能过分表扬,更要指出缺点,因势利导,稳扎稳打。学习数学必须加强练习巩固。特别是要勤动脑,多动手。
2、精选内容,注重培养思考钻研能力,提高自学能力。根据数学尖子生的学习水平,整理编选一些较有质量的学习内容,提供一些必要的课外学习资料,帮他们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在学习方法上给予必要地指导,特别是引导他们在自学中学会比较、归纳、总结,做好笔记,做好知识积累与解题方法积累。看题不要就题论题,要归纳综合,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逐步放手让他们摸索前进,不要包办代劳,遇到疑难,只指出关键,画龙点睛,多让学生发表己见,培养独创精神,鼓励求异思维。
3、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的动力工具。在培训数学尖子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握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良好契机,有意识、有目的地结合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背景,提供数学思想素材,反复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溶入于思维活动中,不断在“问题解决”中得到深化,从而进一步提高数学尖子生的数学素质。
4、积极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坚持开展课外活动,把开展课外活动纳入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中来。可以每天出一些难度大、综合性强的数学问题贴在墙上或抄在小黑板上。时常组织举办一些小规模的数学竞赛活动。利用节假日举办与竞赛有关的辅导讲座,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加深和拓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不同级别的数学竞赛及其培训。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工作总结7篇 一年级数学上册学期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 小学四年级上册班级工作计划22篇 四年级上册班主任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4篇 三年级数学教研组学期工作总结
★ 有关小学教学个人工作总结5篇(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 小学生的青年教师工作总结范文范本3篇 小学青年教师工作计划
★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12篇 年春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 精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篇(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