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知不觉,我们后知后觉,辛苦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制定一份工作总结吧。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基础教学总结心得),欢迎参阅。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1
本学期,继续深入践行“新基础教育”理念,围绕学校“诗意儿童文化”,抓住“新学校建设”为契机,以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年级文化的营造和学生形象特质的塑造为重点,巩固“新基础”研究成果,加快研究速度,追求研究的实效,使我校学生工作走好“全、实、深”之路,逐步追求学生工作的“精、特、美”。
一、日常研究推进梯队成长。
1、班主任培训由浅入深,促理性与实践转化。
本学期共进行了四次班主任沙龙活动。(1)浅处着手,进行学生礼仪习惯培训,实现教师与学生文明礼仪素养的共成长。(2)低处立根,进行与家长沟通艺术的交流,夯实家校联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3)高处着眼,举办道德讲堂,讲述爱生故事,树立“有爱心、有童心、有慧心”的新小教师形象。(4)深处迈进,探索学业评价与综合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价值,指导完善成长档案袋建设。四次培训活动,由浅入深,体现了不同层次的追求和要求,使班主任在沙龙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互转化,提升了全体班主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班队课研究点面结合,促全面素养提升。
本学期我们要通过校级研究的导向作用来切实提高我校日常班队活动课质量。以打造班队精品课为突破口,使研究在走稳“全、实、深”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精、特、美”。
(1)骨干先行,点上打造精品。第一梯队教师结成研究团队,以打磨“新基础精品展示课”为契机,以精品课为抓手,示范引领,提升班队骨干力量的素养,使研究走向“精、特、美”,为成为“新基础教育基地学校”做好准备。研究骨干顾俐老师的《春游建议“队队碰”》和查旭霞老师的《唱响春天的歌》,作为精品课展示,受到了华师大李晓文博士的肯定:这是打动学生心灵,也打动在场所有人的班队课,我们看到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但同时也暴露出我校研究的短板:首先,课型呈现不多元,除小队汇报式班队课,还应该尝试其他课型的研究;其次,班队活动中的有效互动问题,应更加有向、有效;其三,教师介入的时机和有效性的研究。
(2)增加频度,面上铺开研究。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扩大第
一、第二梯队的队伍,明确各梯队发展目标、学习和研究任务,通过增加研究频率,培养新的骨干力量。本学期共安排了12节研讨课,由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教师承担校级研究课,校级研究课分成两部分:先确定研究主题,由第一梯队教师先上,然后由第二梯队教师在下一次活动时重建,第三梯队教师在组内跟进。没有研究课任务的教师,轮流主评,每位老师至少有一次完整评课。
增加研究频度,让
二、三梯队教师尽快进入研究,迅速成长起来。如三年级苗小芬老师,在年级组内围绕“节假日安排”的主题,连续开放了两节班队课,并且在组内研讨和校级研讨过程中,主动承担主评任务,在一次次的活动中,所有班主任都看到了他驾轻就熟地班队组织,游刃有余地现场点评,她的成长是我校真实、开放、高质的日常研究铸就的。
其实,现在我校大部分班主任在班队课基本课型的研究上已经较有主张,大部分学生在班队活动课上也体现出较强的基本素养。
二、专题研究引领高位发展
1、课题研究由小见大,促研究专题深化。在上学期研究的基础上,我校在《学生培养目标研究培育各年级学生特质研究》以及《假日研究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等专题已经做投入研究。三年级组主动承担了《假日研究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这一专题,在双休日、节假日、寒假安排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苗小芬老师还以《寒假生活我来秀》为主题,面向全体班主任提供了一堂班队课,以展示研究的现状和初步成果。这些专题的研究都隶属于我校德育主课题、常州市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学校“七彩诗意德育”的实践研究》。
2、班主任素养厚积薄发,促队伍专业发展。
本学期班主任开始重视班级建设资料的积累。在上完班队课后,整理成功课例;班级建设案例的及时记录和反思;班级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班主任开始关注和加工这些资源,进而尝试班主任专题论文的撰写。本学期,班主任积极参加了区班主任论文评比。所谓厚积而薄发,正是做好、做足、做细了日常班队工作,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理清研究思路,明晰发展方向,有助于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
3、学期总结百家争鸣,显专题研究成果。
本学期班主任的总结体现了一个鲜明的特点:专题化。大家没有面面俱到地总结工作,而是侧重一个方面来谈自己的经验、体会。有的老师侧重介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有的侧重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交流;有的就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整合开展介绍了经验;有的在学科教学与班队活动之中找到了融通??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次次勇敢的尝试,一串串深刻的研究脚印,印证了班主任日常研究中的常态、开放的研究状态和自主、创新的研究素养。
三、文化建设营造成长气息。
1、校园文化体现年段需求。结合新校建设,年级组长带领成员整体设计年级外墙内容:一年级为常规三字歌;二年级为经典三字经;三年级为著名儿童人物介绍;四年级为知名儿童作家介绍;五年级为有名时代先锋;六年级为伟人巨匠。这些外墙内容体现了学生年龄特征和成长需求。从习惯导行、到知识涉猎、再到精神引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启迪学生心智,具有引领发展的功能。
2、年级文化凸显群体成长。上学期,已经梳理出各年级的文化。一年级是培养讲文明的小学生;二年级是培养会合作的小学生;三年级是培养有智慧的小学生;四年级是培养有才干的小学生;五年级是培养能自主的小学生,六年级就是培养优秀的毕业生。本学期,年级组长在计划中,不仅对本年级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剖析,从环境的布置,到活动目标、过程的策划,都进行了整体设计,凸显出了年级文化,彰显出年级学生的特质。并且通过年级文化墙的布置,把原本抽象的年级文化,较为形象地展现出来。各年级文化墙上不仅用标语喊响了各年级文化的口号,还展示了各年级学生活动中的风采,创设了一个给予学生展示成长的平台。在各教学楼楼道的墙面上,还张贴着本学期各班评选出来的四好少年和美德少年,他们已经成了学校文明形象代言人,在这里获得了强烈地成长感,同时也树立了其他同学学习的榜样,促进了学校的养成教育。
3、班级文化凝聚集体精神。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包括中队名称,中队口号,中队标志,都日趋成熟。部分班主任能够利用班级文化,引领学生发展。比如六(1)班是雏鹰中队,教师把每位同学都当成了一只只展翅待飞的雏鹰,并且巧妙地利用黑板报的建设,来展示每一位小雏鹰的作品,把雏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作为学生六年级这个特殊时期主要精神追求。在班级各项评价中,教师始终贯穿班级文化,班级象征物的精神,使班级学生积极向上,有凝聚力、战斗力。像这样的中队不胜枚举,比如一(5)班小海豚中队,四(5)班三叶草中队、五(1)班太阳花中队等等,教师都致力于班级精神的凝聚和升华。
四、活动整合提升教育价值。
1、整合活动内容:系列设计,融通共升。本学期,我校需要开展的活动非常多,有上级部门的活动,有我校的大型诗歌文化节、生命周活动,还有围绕年级文化开展的各项活动。活动虽多,但是我校巧妙地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统领,整合了“爱校教育”、“养成教育”、“学校大型活动教育”开展了“文明”系列活动。以“爱我新校,快乐文明做主人”为主题,开展了系列班队活动,将“美”的内涵从新校环境、硬件设施的美,上升为自身行为的美、形象的美,并与新校的美相互辉映;在“文明行动手牵手”活动中, 组织学生走进社区宣传文明,体验城管执法,鼓励孩子做文明使者,将文明之风带进家庭、社区。我校以“江苏省百万少先队员争当四好少年”活动,作为此次“文明”系列活动的评价总结活动,通过学生在系列活动中的表现和平时的言行,评选出了校园文明形象代言人175名,当他们的照片与事迹在校园里展现时,他们也成为全校学生学习的榜样。
2、整合活动主体:师生参与,共同成长。今年我校互动的舞台不在单单是学生的舞台,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舞台。在本次诗歌文化节期间,不但学生有童诗原创作品赛、童诗绘本比赛等诸多赛事,老师们也开展了书法(写童诗)比赛、诗歌朗诵比赛、儿童诗教学研讨等众多活动。而在本次闭幕式主题晚会中,老师们和孩子们的共同演绎,让晚会成了师生徜徉诗歌海洋、展示诗意才情的舞台。晚会中,学校的每位老师均登台亮相,或放歌一曲,或舞步婀娜,或吟诵童诗??新小孩子们,自然是本次晚会的主角,他们吟诗、唱诗、演诗??真正体现了我校教师“有爱心、有童心、有慧心”的特质;也展示了我校学生“有个性、能自主、会创新”的特殊气质。
3、整合活动组织:共谋划策,合力构造。以往学生活动都是由学生工作处一个部门策划实施,而本学期体现了部门间的有效沟通,整合融通。如在生命活动周中,参与策划的部门就有心理健康部,年级组长,校长室、课程教学处、儿童文化院组织。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生命周活动开展得多姿多彩,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如:着力于学生心理健康“花开灿烂”青春初期自护讲座、“护花行动”家教咨询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棵林社团”活动、“种植基地”活动??我们把这些活动与 “学雷锋日”、“国际劳动妇女节”、“植树节”等节日资源,结合“道德讲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等社会热点,开展“绿色行动”系列活动,使生命教育如春风春雨沐浴学生心灵,让学生保持绿色阳光的心态,让校园充满生机盎然的春意。
五、问题反思展现成长空间。
1、班主任虽然已经具备了专题研究的意识,但是班主任的理论素养不够,专题研究的素养(如反思、提炼、总结等素养)还有待提升。
2、年级组自主研究时间和空间不够,除参与安排和策划校级研讨活动,还要积极开展组内研究,组际交流,使年级组力量更强大。
3、班队课课型的单一,已经让我校班队课逐渐走入模式化,因此下学期我校将致力于班队课性的多样化的研究。
4、在把握各年段学生特征和需求的情况下,年级经典活动的策划和积累不够。哪些是这个年级必须要开展的活动,还没有清晰,各年级活动之间的内在逻辑还没有建立。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2
2012——2013第一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高一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文中的内一般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在上课时我们尽可能多的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不感到模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列举事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了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了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了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总之这学期教学效果显著,受到了学生称赞,学校领导的表扬。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3
“新基础教育”阶段总结及规划
课堂,是知识和智慧的殿堂,是思维和精神的家园。xxx中学以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试验为目标,聚焦课堂,探寻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课堂成为学习的天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精神家园。
阶段总结:
(一)在开学季中明确航向
9月8日,学校在区教研室主任xxx的指导下,开启新学期工作。xxx校长向王主任汇报了开学两周以来,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常规工作。xxx主任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与校本培训”话题与学校分管领导进行了深入交流,对学校营造的稳步开局局面给予了充分肯定,并鼓励领导班子励精图治,在“稳”的基础上求“进”,在“进”的势头下维“稳”。xx主任还为全体中小学教师做了“向新基础教育要质量”的专题报告。xx校长提出在新的学期,学校要为扎实推进新基础教育“搭台子、架梯子、换脑子、选苗子、压担子、引路子”,为新学期“新基础教育”的开展明确了航向。
(二)在沉潜周里磨砺风帆
学校按照计划,开展“新基础教育”推进周活动,10月9日至13日,恰逢区教研室副主任xx莅临我校沉潜指导,学校全体师生经过短暂的假期休整,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到了新的征程。Xx主任随堂听课,并参与学科教研活动,与老师们一起参与研讨。她认真听取了数学课《解分式方程》、化学课《运动的水分子》和历史课《俄国、日本历史转折》,同时在初四级部上 1 / 5 了一节化学课,引领老师们走上新基础教育的大道上,并组织老师们参与评课活动。xx主任为全体教师带来了研讨课的新风,为老师们躬身投入“新基础教育”研究扬起了风帆,同时为我校构建“五还五实”课堂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三)在共同体中擦亮眼光
11月上旬,学校与发展共同体兄弟学校临淄一中、临淄八中联合举办了同课异构活动。城区学校带来了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三所学校交流促进,共谋发展。学校教导处通过电话联系的形式,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和“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推进情况,协商确定了“切实开展反思重建”活动这一主题,活动当天,三所学校六名老师同课异构,出示了6节高质量的公开课。同时进行了分组研讨活动。研讨中,学校间围绕“切实开展反思重建”这个主题,畅所欲言。同课异构活动让老师们查找了自身的不足,擦亮了前行的眼光。
(四)在研讨课中砥砺智慧
进入12月,学校提出了“向半日教研”要质量的计划。在每个周一,各教研组将本周的半日教研情况上报教导处,教导处组织老师们听课、研讨,以语文组为例,半日教研内容依次为:听课、研讨、理论学习、主题教研、重建课或重建模拟课堂。教导处打破学科壁垒,挣脱年级牢笼的举措,促进了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老师智慧碰撞。为积累经验,巩固研究成果,学校通过微信平台推送老师们的反思,截至目前,共推送18期近3万字学习心得。老师们得以互相借鉴,点燃研究热情,共同生长。
(五)在校本培训里修正航道
2 / 5 自9月份以来,教科室坚持利用周五下午组织教师们参与“新基础教育”理论学习十余次,其中包含区教研室专家报告、xxx校长专题报告、各教研组读书汇报、各教研组研究心得论坛等内容和形式。为倡导“中层先行”,xx校长为校干队伍推送了理论学习材料,校干领导撰写学习体会,在微信公众号中分批展示。为倡导“骨干带动”,学校成立了“启航志愿小组QQ群”,以叶澜教授的的“生命·实践教育12个信条”为内容,引领老师们展开线上研讨。为保证老师们的学习效果,学校为每位老师配备了《“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和学科专业书籍、报刊。多措并举,不断刈除老师们学习研究过程中的错误做法,为老师们修正“新基础教育”航道。
(六)在跟岗学习中获得提升
为拓展教师教育事业,增强“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意识,提高广大教师新基础教育”试验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校2017年12月下旬,派出8名骨干教师到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进行为期一周的跟岗学习,学习借鉴“后茶馆式教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打造一批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坚力量,以点带面,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理念。学校制定了《xxx“”赴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跟岗学习方案》,“13”是指一周三体会,学习期间内写出至少三篇学习体会,及时在学校微信平台发布;“1”是指一次成果分享,学习过程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回来后制成ppt,在学校辜负本培训时间进行汇报,在全体教师会上分享学习成果; 3 / 5 3.“24”是指两学期内提供4节“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本学期至少再出示一节研讨课,下学期研讨课不少于三节。
工作规划
(一)构建教师学习实践与反思交流平台
一是切实发挥“齐二新基础教育启航群”、“xxx微信公众号”、“师苑微信群”、“新基础教育资源库”等网络平台的作用,进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学习、研讨与交流,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引领。
二是以教研组为单位,扎实开展教研组教研活动,确保每周半日教研时间,主要任务就是进行新基础教育集体研讨、反思重建,确保半日教研持续有效开展。规定教研组教研前半段时间为新基础教育理念学习,后半段为课例研讨,在教研组研讨基础之上,进行课例的反思与重建,并上重建课。同时以小课题研究、主题研讨为抓手,有计划地开展新基础教育的系统研究和实践,并引导教师有反思、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实践研究。从而将课题研究、主题研讨、日常实践有机地结合。
(二)打造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共同体,引进来走出去
争取与临淄区实验中学、朱台中学构建新基础教育试验学校组成共同体,每学期进行新基础教育同课异构研讨活动,请实验校老师进入我校上示范课,邀请专家进行新基础教育专题讲座,同时也派我校老师到上述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深入试验校进行学习交流研讨,既邀请名师走进学校,又要让本校老师走出去。
(三)打造骨干教师队伍,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4 / 5
在本学期研究的基础上下学期学校将重新评选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切实发挥骨干教师带头引领作用,打造好“骨干教师风采展示”、“骨干教师论坛“等校内骨干教师发展平台,形成“新基础教育”研究的骨干力量。能立足日常教学,自觉进行研究性变革实践,并在“动态生成性”课堂研究上有所突破,从而引领普通教师走入新基础研究正轨,育课堂改革的生命自觉。
(四)以校本教研为契机,提升新基础教育研讨时效性 充分利用好校本培训这个平台,继续邀请新基础教育专家走入学校,进行新基础教育讲座与答疑,并请一线名师深入学校课堂进行课堂教学点拨,从理论和课堂教学两方面进行提高。每月进行一次校内新基础教育骨干教师课例展评,结合新基础教育理念进行课例反思和重建,强化新基础教育论坛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老师走进论坛主讲,交流经验,形成思想碰撞,把校本培训这个舞台交给老师们,切实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
总之,我校的 “新基础教育”试验,要以“成人、成事”的价值观为追求,以学校“精和”文化为统领,结合学校一学期以来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现状,逐渐探索学校整体转型的变革之路,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发展学校,成就师生。
2018年9月
5 / 5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4
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赤峰建筑工程学校 张凤杰
这学期,我授课的科目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到课堂教学、答疑、成绩考核、操作练习,我都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成绩的取得,首先要把握好课程的导向,明确教学目标,这样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其次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对于方法的把握,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集体讲授法、小组协作学习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信一点——重复是最好、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很多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反复操作练习。
一、把握课程导向,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校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它为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计算机科学的入门介绍。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几个方面,即计算机的组成和发展、操作系统平台的介绍及应用、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和多媒体技术应用等概念性基础层次的内容。本课程比较系统、深入地介绍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配合相应的课后练习,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理论与实操需要互相结合、要讲究同步
按照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每周共2节课程,都是在机房里教学,期中大部分时间里是学生在操作练习。所以我们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或者是在每周备课的时候,甚至是在每次课讲解理论的时候,都必须时刻保证所上的理论内容要使得操作练习中学生有明确的目的,而不能任由学生漫无目的的练习或无事可干。
(二)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
利用计算机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同步,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等特点,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气氛,还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学校网络资源,适当的给学生一些自主上网学习的时间,通过网络来解决我们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习的效果会更好,同时在以后的工作,遇到不同问题也能解决好。
(三)转变教学理念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我认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每次课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是学习一个工具。在实践中,特别是在职业教育中,我总结了讲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新的方法,即“提出问题——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结论和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实际到理论,由个别到一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理论联系实际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在操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便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成果很大部分体现在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上。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还要适当地设计一些大型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成功中享受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发现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思路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传统的必修课程相比,在教与学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其一,学生在中学所接受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深度及应用能力也有所不同。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已达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要求,也有一部分仍处于零起点;其二,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懒惰,对学习缺乏兴趣沉迷于游戏。
(一)试行分层次教学方案
在入学初,首先对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按进行分层次教学。经过分层后,任课教师则可根据不同级别班的特点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学生水平较高,以加强、提高为主;中等学生大多数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熟练则按正常的教学进度及要求来上课;而部分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基本上没有操作过计算机,则以加强基础操作为主。根据学生自身水平层次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分层次教学使教学得到整合,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培养自学能力。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端正学习的态度和作风,明确学习目的,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只有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不断地自我提高,而不是仅仅掌握课堂上的一点知识,从而也真正体现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从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达到了预定目标,同时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艺术。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5
新基础年度总结
——浅谈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常州市觅渡桥小学 李静
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几年了,《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仅靠现成的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努力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实现课程目标。因为没有教学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也很难变成实际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资源,把数学教学延伸到每一个角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充满快乐的学习。这一学期我们教研组开展了对教学资源有效开发和利用的专题研究,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同时也是数学教学的资源。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学生之间的差异及出现的错误、意外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1、情感资源——学生发展的动力
情感是学习数学的“动力”系统。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有时,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个赞赏的目光、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浅浅的微笑,都会在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方面收到较好的效果。“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渴望被别人赞美、表扬和欣赏。”儿童是孩子,他们的这种心理更胜于成人,多角度审视孩子,发现他们的优点,给予表扬、鼓励,将极大地促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帮助他们取得进步。在课堂教学中多向评价,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更多的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鸭子和兔子进行游泳比赛,鸭子永远第一,但鸭子和兔子在陆地上跑步比赛,兔子一定是冠军。如:我在去年担任的五年级(10)班的数学时,我在学期初就订出了在该学期的数学评价中有四项内容:(1)口算题;(2)思维表达;
(3)动手操作;(4)笔试。这个班由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学期的数学测试成绩优秀的同学都是少数同学,基本没有什么大改变。但我的第一次测试,第一项内容“口算题”的优秀的同学竟然有三个同学以前的成绩是一般的。思维表达测试,成绩好的全是平常专门和老师辩论的,以前不受老师欢迎的男同学。动手操作测试成绩和笔试成绩好的同学也不是同一批同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表现的心理,并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能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种强烈情感,用这种情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我们成为学习的伙伴,激励了学生乐于学习实践,不断进步。
一学年来,我用多角度评价学价。每次测试后,我都表扬一批批进步的和成绩优秀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实践,这个班变成了团结向上、人人喜欢学数学的 1
班集体,我的内心真是无比欣喜。
2、失误资源——学生发展的来源
有人说:“垃圾也是宝贝”。对教学而言,学生的错误同样是有用的资源。我们既要能充当“垃圾箱”一样容下学生的错误,又不能像“垃圾箱”的废品一样一倒了之,而应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错误的闪光点,去审视其教学的价值。
如教学《圆锥体体积计算》一节,有这样一道练习题:一个圆锥形的物体,高3分米,底面半径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一个学生这样解答:×5= (立方分米)。这种解法引发了学生的一阵笑声。这位同学十分尴尬。而执教者没有将这样的解法一棍子打死,而是让这位学生讲讲自己的解题思路。他说:圆锥的高是3分米,而计算体积时用底面积×高×1/3,高是3分米,实际上是底面积×3×1/3, ,3 ×1/3。互相抵消, 实际上就是求底面圆的面积。多清晰的思维,多精彩的发言,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投入。
又如:教学《进位加》一节中,练习计算法29+8时,一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时写成了:
2 .9
+8
评讲时,教师没有粗糙地说这样写不符合书写要求,也没有随手擦去2和9之间的点,而是提问他:“为什么要写上这个点,说出你自己的想法?”这个学生思路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想法过程,实质就是他理解、内化的过程,更是全体学生及时巩固理解进位加法算理的过程,最后,教师再指出习惯上进位点点在哪里。
教育工作者,要学会耐心倾听,给予机会,精心呵护每位学生,帮助其重拾自信,让解题中失误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体现。
3、差异资源——学生互相启发的材料
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学生知识面有宽有窄,学习水平有高有低,认知能力有强有弱。差异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教学的基础,我们要承认并尊重它,把它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珍惜。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一筐苹果连筐共重45千克,卖出苹果的一半后,剩下的苹果连筐共重24千克,求原来有苹果多少千克?
通过学生们的认真思考,我评讲的时候,学生说:(45-24)×2=42(千克).当学生肯定的以上的方法以后,我又问学生:“还有别的方法吗?”学生又说出了方法二:45-(24×2-45)=42(千克)方法三:45×2-24×2=42(千克)方法四:.45-(24-45÷2)×2 方法五:(45-24)÷1/2 。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
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由些产生了多种方法,形成了对数学问题的丰富认识,成为学生之间实现互相启发的重要资源。教学中,多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做对的教师进行评讲,加以肯定,这样,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不搞统一要求、一刀切,应当将其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去利用,实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4、意外资源——学生发展的契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能促进教学或经过处理能促进教学的随机事件,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慧眼识别,巧妙转化,有效利用,使其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
一位老师在教学“9加几”时,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探讨出多样的计算方法,在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很多学生都认同用“凑10法”最方便,这已经是老师期望的结果。可就在教师准备“鸣金收兵”时,一个学生举手提出还有更方便的算法。于是教者就请这位同学讲他的计算方法,他就在计算时,我看到“9”,心里已想成“10”,加几时只要少加“1”,比如9+6,就是10+5=15,自然就快了。教师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想法,并沟通了这一想法和“凑10法”本质上的联系,加强了学生对“凑10法”的认识。在一次优质课比赛中,一位老师教学“认识乘法”。当教师让学生用连加表示4个2相加时,一个女生大声说:“还可以用乘法!”可教师却充耳不闻。当教师揭示了课题再告诉学生用乘法表示4个2相加时,该女生又说道:“4个2相加可以写成4×2。”这位教师只说了声:“你先坐下听老师说,等下叫你时你再说。”
这样的教学会给这个女生和全班学生带来怎样的感受和影响。我们在为前一位教师的随机处理而喝彩的同时,也深深地为第二位教师的错失良机感到遗憾。如果后者捕捉住契机,及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关注“未学先知”的那个女生的想法,及时表扬和引导,把探究的主动权放给学生的话,我想课堂一定会是另一番动人的景象。
二、灵活运用教材资源,发挥教材最大作用。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然而教材毕竟带有普遍性,它不能适应各种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增减、调整、置换,使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
1、情景图资源——由静变动
新课标教材中的情景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欲望,然而,静态的主题情境较难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及探索欲望,给教学组织和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挖掘和利用好情景图资源,使课堂教学丰富多彩。例如第七册教材《解决问题的策略》中有一幅“购物”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情景图中呈现的信息变成生动的对话。学生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条件是穿插在丰富的情景、流动的对话中的,学生在无意识听的过程中,一下子把条件都提炼出来是有一定困难的,而在初次对话中又没有去关注,所以学生从心底里产生了收集信息的需求。动态的“情景图”充分调动
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使学生情绪热烈,及时进入主体角色,并成功提取有效信息,解决数学问题。这样,从整体着眼,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受到了挑战,激起他们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促进学生的情感、思维同步进入亢奋状态。在心理需求的推动之下,通过对该“情景图”的探索,学生凭借自己选择的材料,发挥独立探究的潜能,逐步积累起丰富真切的原始体验,并从中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2、补充性资源——由浅到深
课本中提供的教学资源是根据标准性资源,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而变化。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往往有一些由于课本资源较容易,而学生无法接受的情况。这时,补充性资源的作用就能体现了,它可以帮助学生搭建一个“活动”的平台,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汲取更多的知识,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而更好的使课堂教学适合每个学生的需求,促进每个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例如,教学第四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出示:每捆小棒20根,有3捆小棒一共是多少根?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计算时,有的用乘法计算,有的用加法计算,两种方法对于解决这个问题同样适用。但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以补充提问:“如果有9捆小棒,要求一共有多少根,你会用什么方法?”。如果有的学生依旧不明晰,老师再追问:“20捆,50捆呢?”这时的学生谁都不会再用加法来计算,每个同学都会选择用乘法来列式。正是适时的补充性资源,为达成教学目标作出了不少的贡献,使一些摸棱两可的孩子获得了清晰的认识。同样还是这一节课,在练习口算4×5,40×5,7×8,7×80时,课本上只是让学生完成练习,而这时教师完全可以提问:“仔细观察算式,你准备怎样做?”让一些学习能力教强的学生发现每两题之间的联系,在口算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的能力,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和敏捷的思维品质。以上两个小小的补充性资源,的确发挥了课本资源的最大作用,只要我们每个教师成为有心人,课课都能上的精彩。
三、积极开发课外资源,让数学教学更有用。
时代的特征之一可以概括为“重视未来,强调发展”。以这样的时代要求来反观今日之数学教学,可以发现学生在学校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大多不能直接在工作生活中“学以致用”,而且还显得十分捉襟见肘。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首先就要有一种超前意识。有了这种超前意识,数学教学就不再只是重视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更要去挖掘其他学科和社会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进一步去认识和发现自己生活在其中的数学。
1、运用生活资源
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数学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培养积极的情感。例如,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提问:“六一儿童节学校参加篮球比赛,准备从我们班李明、王军、孙伟3人中选一人
作为主力。他们在过去的投篮比赛中成绩如下:李明投球25个,进球22个;王军投球20个,进球18个;孙伟投球50个,进球46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分别求出三人进球数占投球总数的百分之几,很容易比较出孙伟合适作主力。又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平移和旋转”时,让学生欣赏上海大剧院整体平移的壮观场景与芭蕾舞演员快速旋转的优美舞姿,使学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由于教师运用了生活中学生所喜爱的素材,学生兴趣盎然,积极主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拓展学科资源
数学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素质。如一位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根据“百发百中、百里挑
一、十拿九稳”这三个成语说出百分数,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又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从字母、汉字、国旗、交通标志中找轴对称图形。这样,不仅加强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而且拓展了学科视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3、汲取文化资源
数学教育不只局限于数学本身,应将数学置于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中,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认识”时,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周髀算经》)又如一位教师教学“圆的周长”时,运用多媒体介绍我国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使学生对“周三径一”的说法有了深刻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渗透了数学文化,拓宽了学生的数学视野,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到人类的智慧和文明,有效的激起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关注科技资源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数学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学中,教师要关注科技成果,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例如,一位教师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学生观看“神舟六号”飞船升空前倒计时的场面,学生再次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又如一位教师教学“用计算器计算”时,播放“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和着陆的壮观场面,然后告诉学生发射“神舟五号” 飞船就要用到计算器来进行精密的计算。在课堂上,教师还出示下列信息:“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中共飞行1260分钟,总共环绕地球飞行14圈,平均每分钟飞行千米。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用计算器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产生了爱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情感。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很多,以上是我本人的一些认识,教师们要学会开发与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处处留心,做一个有智慧、有思想的人民教师。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6
~~~~~~~~~~~~~~~~~~~~~~~~~~~~~~~~~~~~~~~~~~~~~~~~~~~~~~~~~~~~~~~~~~~~~~~~~~~~~~~~~~~~~~~~~~~~~~~~~~~~负责人: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在这一个学期里我担任高二(7)班(数控专业)及高二(8)班(机械加工专业)的《机械基础》科教学工作,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学校的基本教学要求,做到以学为主、以教为辅,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是教学中的次体,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让学生通这一学期里学习为学习其它专业技术课程和今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维护机械设备,以及进行技术革新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知识。
现把这一学期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环节
在整个学期里,我认真抓好备、讲、批、辅、考五个教学环节。首先在“备”字上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在上课前认真研读课本教材,按要求写好教案,教案上有课题、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重点难点和板书设计;其次,抓好上课环节,精读多练,组织好课堂纪律,按教学内容上课,力求板书工整有条理,图形准确无误,声音宏亮,讲解内容思路清晰,画图按步骤,便于学生接受,并注重调动课堂气氛,力求师生互动多,且上课有导入、复习、作业评讲,在教学过程中主讲练结合,让学生及时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课堂结束前有堂上小结,提出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布置相关作业;批改作业及时细致、做到全收全改,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下一节课上进行评讲,指出突出问题,强调不该犯的错误,而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则个别辅导;按照学校要求每四个星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考核,巩固已学的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查缺补漏;而期中、期末考试则要求学生认真对待,且考前组织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复习,重视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掌握好必要的基础知识,并要求学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课程特点及教学措施
1、《机械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学习,学生应熟悉和掌握机械传
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零件和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掌握分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有关计算;会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和选用标准件。虽然一周有六节课,但课程涉及的机械设备较多,而学生接触设备较少,针对这些情况,要使学生学有所得,就必须首先引导学生读图,把图形记于脑中,然后讲好每个知识点,再在知识点的基础上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引申,把握好重点难点,由浅入深讲解,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
2、学习本课程,要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联系日常生活、专业工种中的具体实例,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必须要教学上多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多找教具教学,使学生先有形象后成理论,为学好这一门课铺好路。
3、多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表现力,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可以使学生从原来的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机会和有时间对所授内容作判断,比较,分析,综合,使学生处于积极动脑,动口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针对两班的基础不同,在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在7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讲课时注重基础知识向高层次知识的深入,而8班同学基础较差,且学风不好,则着重基础知识的讲解,且重复次数较多,作业布置上也偏重于深度较浅的题目,而在同一个班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中也分层次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成就感,使学生能对本科目的学习产生兴趣。
三、总结
从期中及期末的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基本能掌握好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对机械基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本人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教学工作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争取做一个优秀的职教工作者,早日站稳讲台。
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6篇(基础教学总结心得)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