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治病》13篇 《扁鹊治病》内容

时间:2023-02-08 00:51:3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扁鹊治病》13篇 《扁鹊治病》内容,以供借鉴。

《扁鹊治病》13篇 《扁鹊治病》内容

《扁鹊治病》1

  一、导入

  1、出示:起死人,肉白骨

  今天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多字成语,你们来猜读一下,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2、它指把死人给救活,让白骨上生出肉来。这里面有称赞医生医术高明的意思。老师今天就向大家介绍能这样的医生.他叫----扁鹊(板书)

  3、出示扁鹊头像。

  这就是扁鹊,真名秦越人,战国时期医学家。他精通各科目医学内科,创造了中医上的望、问、闻、切四大诊法。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听说那里的太子死了已有半天了。扁鹊就向宫里人问了一些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只是昏死而已,便让人前去通报进去说可以把太子救活。当扁鹊来到太子跟前时,用针刺了一会,再喂了点药,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从此,天下人都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

  4、扁鹊真是太神了!如果你们有些不舒服会不会让他治治?如果扁鹊说你有病你信他吗?

  5、可是,有人就不信扁鹊,小病不治成大病,结果一命呜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9课《寓言两则》里的《扁鹊治病》。(板书补充课题)读题。

  二、初读

  1、请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老师要求大家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困难的句子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地方举手示意。(学生读课文)

  2、老师搜集了一些认为有些难度的字词句来检查一下:

  蔡桓公 理睬 肠胃 敷烫 服几剂汤药 骨髓

  3、谁能说清肠胃和骨髓在人体的大概位置吗?那敷烫是什么意思呢?

  4、掌握了这些词句,对于读通课文应该没什么难度,我叫几个同学读读看。

  三、细析

  1、你知道扁鹊诊断蔡桓公有病用的是什么方法吗?他望了几次呢?

  2、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如果扁鹊把给蔡桓公的四次看病经过都记录下来,那该怎么写呢?我们今天就来根据课文的描述来写写看. 老师这里有一张“扁鹊专用诊笺”,大家看看,要你写会有什么困难.

  扁鹊专用诊笺

  日期:

  患者: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整理人:

  3、学生小组学习填写并交流

  4、选择典型诊笺反馈(抄\归纳\摘录的)

  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内容来填写的.齐读比较体味语言的不同表达.

  5、蔡桓公如此固执,扁鹊却几次三番地去劝他治病,从中又可以看出扁鹊的什么呢?

  四、明理

  1、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蔡桓公就因为不信,以致于病入盲肓,无药可救而病死了。你想

  临死前,蔡桓公会自言自语地说些什么?

  2、学了这个故事,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呢?

  4、春秋战国时期,好多辩士都喜欢讲些故事或引用熟语来劝说,你能在刚才的发言中用上一句这样的熟语对他说说吗?(投影)

  讳疾忌医

  不见棺材不落泪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船到江心补漏迟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5、会劝说别人了,我想你们也已经从这故事中明白了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那就是防微杜渐.(板书并齐读成语)

  五、引思

  现在,老师这儿还有这么一件事,请你们思考一下。有一位王大爷,他熟知扁鹊治病的故事,深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有一天在赶集时,他碰到一位摆摊就诊的医生。那医生说它有病,需要马上治疗。王大爷为了防微杜渐,就听从那个医生的建议,结果花了一千多元钱买回了一大包的药。没想到,后来一检查,他根本没什么病,那药也是假的。王大爷于是后悔得不得了。你怎么看待王大爷的防微杜渐呢?(不需学生回答就下课)

《扁鹊治病》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读好文中人物对话。

  2、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3、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通过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揭示寓意。

  教学难点:体会防微杜渐和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出示词语:救死扶伤、药到病除、妙手回春、起死回生、望闻问切

  师:如果老师说他主要是形容一个的人的,你能猜出老师要形容谁吗?

  生:扁鹊。

  请用上其中任意一个词,来介绍扁鹊其人。

  生:传说扁鹊是位能让人起死回生的神医,他曾经把“死”了的虢国太子救活了。

  ……

  师:扁鹊的原名叫秦越人,他医术精湛,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个“扁鹊”的称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扁鹊治病(板书)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通读全文,然后想一想,扁鹊是一位怎么样的医生,他为谁治病。

  2、检查生字,新词。

  3、交流扁鹊是一位怎样的医生,用文中的词叫什么(名医)。

  4、质疑:身为名医扁鹊最后有没有把蔡桓公给治好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把最后一段读一读。(指名读最后一段)

  5、这名医可不是徒有虚名吗?是扁鹊没看出蔡桓公有病呢?还是扁鹊无法医治蔡桓公的病?你能从文中找中反驳的理由吗?

  6、生再读文

  三、分析扁鹊的“医术”

  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描写扁鹊是名医的词句,并说明理由。

  句一: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二: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三: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

  从扁鹊的“看”“望”就能了解病人的病情,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那么单是医术高就能称“名医”了吗?

  生:医德高尚

  四、分析扁鹊的“医德”

  你是从文中哪里感受到扁鹊的“医德?”

  抓住时间间隔“过了十来天,十来天后,又过了十几天”可见扁鹊为蔡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扁鹊三番五次地去见蔡桓公为的是什么?

  评:对啊,医生的本职就是救死扶伤!

  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桓公的病情日益加剧,扁鹊一次又一次的劝说,该怎么读才能读出扁鹊当时的心情呢?

  1、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质疑:你觉得他们谁读得好?为什么?

  4、师:蔡桓公日益加剧的病情,扁鹊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因为他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不及时医治的话随时就有生命危险;因为他知道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因为他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谁能再来读一读,读书扁鹊日益焦急的心情。

  5、指名读。

  6、齐读。

  五、分析蔡桓公的固执,讳疾忌医

  面对扁鹊的再三劝说,蔡桓公的态度又是如何?用笔划出蔡桓公的语言和态度。

  交流:

  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从蔡桓公的不信到非常不高兴,你读出了蔡桓公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生: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善意劝告。

  六、明白寓意

  师:正是蔡桓公的固执己见、不以为是,最后使他的病情连神医扁鹊也是无能为力,所以扁鹊只好跑了,所以扁鹊不再请求给他医治了。我们来看扁鹊给蔡桓公最后的诊断:

  出示:皮肤病用热水敷烫不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所以我不再请求给他医治。

  1、读一读。

  2、从扁鹊的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你从这则寓言中又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小结):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扁鹊治病》3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烫、汤、肠”三个生字,正确读写“理睬、肠胃、汤药”等词语。

  2.反复读课文的基础上,读好人物的对话。

  3.揣摩人物的想法,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要点:通过对对话朗读的指导,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想法,明白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授

  教学材料:课本、课件

  课前谈话:

  孩子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聊聊天,好吗?认识我吗?(不认识)那么,我用一句话来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叫陈映群,是湖前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我是一个自信开朗的人。这会儿,你们知道该怎么称呼我了吧?(陈老师)早就听说我们龙港四小四年( )班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能说会道,很会学习,真有这回事吗?(有)那好,我来考考大家。

  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话,请大家读读,看看这段话给你们提出了哪些要求,可以一边读,一边划。

  交流:

  1、告诉我们本组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故事

  2、感受故事魅力的同时,体会其中的道理

  3、抓住主要内容,练习复述

  4、学会收集一些故事,让故事长廊更丰富多彩

  果然能干!相信等会上课一定能表现得更好,对吗?(对)

  同学们,其实刚才老师给你们读的,是第八组的单元提示,因为等会儿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来自第八单元,结合本单元要求去学习,一定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有自信吗?(有)

  上课!

  教学预设:

  一、导入课题 简介扁鹊

  1、揭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叫《扁鹊治病》,它是第八组的第一篇课文:第29课《寓言两则》里的第二则,寓言是一种用短小的故事讲述深刻的道理的文体。

  课题里有两个生字,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课题。(边写边讲解扁鹊两字的写法)一起来读一读。

  2、简介扁鹊

  古时候,人们把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医生叫扁鹊, 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有个叫秦越人医生,他到各地行医,为百姓解除痛苦,为人们治好了许多病,人们就送他“扁鹊”的称号,他还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被中医沿用至今。

  二、初读课文

  1、接着请同学们根据老师这里的学习提示,自己去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懂,我请咱们班朗读最棒的孩子给大家读一读学习提示。

  学习提示: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倒读、不断句。

  (2)自由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交流反馈

  (1)检测字词

  重点指导:扁鹊、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骨髓、无能为力

  读音:蔡 睬 烫、汤 髓

  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2)简要概括课文内容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都被他拒绝了,最终蔡桓公病入骨髓,无药可救,病死了。

  板书: 蔡桓公 ? 病死了

  三、研读课文

  扁鹊是名医,三次要给蔡桓公治病,但最终蔡桓公却病死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扁鹊的话,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蔡桓公怎么说、怎么做的句子,把它们读好。

  1、课件出示扁鹊的话

  句1: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话,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句2:您的病已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

  句3:您的病已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

  读

  说说你的体会?(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

  指导朗读

  2、课件出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

  句1: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句2: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句3: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4: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读

  说说你的感受?(你从哪些具体词语中体会到的?)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明白寓意

  1、同桌讨论:现在,你明白蔡桓公病死了的原因是什么吗?

  2、谈谈自己的体会。是啊,扁鹊是名医,蔡桓公却病死了,那是因为他固执己见 ,自以为是,有病不治,不听人言的结果啊!

  板书:固执己见

  这不仅让老师又想到了一些成语,请同学们读一读。

  3、积累成语:

  你们的体会,让老师想到了几个成语: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你有什么发现?

  五、写话

  读了这则寓言,请你用上刚才的一个或几个成语,对蔡桓公或类似“蔡桓公”的人,写几句话。

  自以为是、充耳不闻、讳疾忌医、

  防患未然、洗耳恭听、防微杜渐、

  五、布置作业 课外延伸

  1、把《扁鹊治病》的故事讲给家长听,说说自己的收获。

  2、《扁鹊治病》出自中国古代的《韩非子》一书,这部书中有不少寓言故事,譬如《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在课后搜集一些中国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板书设计:

  扁鹊治病

  蔡桓公 ? 病死了

  固执己见 不听人言

  ↓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扁鹊、蔡桓公、理睬、肠胃、敷烫、几剂、汤药“等词语。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从扁鹊的言行中体会扁鹊医术的高明,从蔡桓公的态度表现中体会人物心理。3、理解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体会“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查找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和他们的小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昨天,老师让同学们搜集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和他们的故事,有哪位同学能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分别是谁呢?扁鹊(战国),华佗(东汉末年),李时珍(明朝),张仲景(东汉末年)扁鹊是中国最早的名医,他的医术非常高明,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扁鹊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请同学们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不会读的句子多读几次,把句子读顺。(学生自由朗读)引出生字词。a、读准音(一人读一字)(平舌音:蔡、睬 后鼻音:肠、烫、汤)形:肠、烫、汤 是形近字,注意区分。b、齐读生字词。2、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开火车接力读方式) 老师给予正音。3、默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扁鹊见了几次蔡桓公,每次说了些什么?蔡桓公的态度是怎样的?2、四人小组讨论填表学生汇报板书:

  次数 病情 蔡桓公的态度 1 皮肤小病 不相信 2 皮肉之间 不高兴 3 肠胃 非常不高兴 4 骨髓 奇怪

  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3、同学们真聪明,老师都没讲,你们就把蔡桓公的病情和态度都读懂了,那么课文的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扁鹊的医术很高明呢?出示句子:句一: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句二:又过了十几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句三:扁鹊早知道蔡桓公要来请他,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不久,蔡桓公就死了。 扁鹊真不愧是一代名医,在中医理论上,为病人诊断要经过望、闻、问、切四个环节,现在扁鹊只凭“望”,就知道蔡桓公病在哪里,应该怎么治都一清二楚,我们真为他坚起大拇指,让我们再去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4、同学们,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蔡桓公病死了?病开始时,用可以治好;十来天后,病发展在;再过十来天,病发展在;再过十来天,病发展在,不能医治。五、创设情景,拓展想像。读过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写一写吧!六、板书: 扁鹊治病

  次数 病情 蔡桓公的态度 1 皮肤小病 不相信 2 皮肉之间 不高兴 3 肠胃 非常不高兴 4 骨髓 奇怪

  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

《扁鹊治病》5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故事文字简练形象,寓意深刻。文章的语言很生动,如蔡桓公对扁鹊的几个态度的变化,让人回味无穷。新课标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语文教学就是要凭借语言文字,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本课教学设计力求通过“解读文本,品味语言;建构文本,增加积累;超越文本,凸显主题。”从而发展语言,提高思维。另外,本文是古文翻译而来的,学生在此之前没有接触过古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入古文,让学生和古文“第一次亲密接触”,力图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学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扁鹊)。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

  师:扁鹊真名叫秦越人,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医学家,他救死扶伤,而且能做到妙手回春、起死回生。要说扁鹊在医学上最大的贡献,还是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望”指的就是看病人的症状,“闻”指的就是闻一闻病人身体的味道,“问”就是询问病人一些问题,“切”就是为病人把脉。扁鹊所创的“望闻问切”四大诊法,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还被中医沿用,说明扁鹊的确是个了不起的医生。让我们怀着敬意,再叫一叫他的名字。

  2.出示课题。

  师: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板书: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用扁鹊的医术高明导入,并提出问题──有人不让神医治病,意为在让学生了解扁鹊这个人的同时,也对课文内容打上个问号,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难度,教师注意了提问的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换成了“用简单的话告诉我们故事在讲什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思考方法的指导,降低了难度。】

  三、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设计意图:构建大的阅读话题,能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进行思维训练、语言积累。学生围绕“名医”展开学习。交流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分板块进行教学,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设计意图:语文课要上得有语文味,就应该立足文本,文本没有写蔡桓公说话的表情、动作、神态,而让学生在想象补充中了解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则可达到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教学目标的和谐统一。】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设计意图:课堂练笔要紧紧围绕文本进行。这个环节的设计,围绕“蔡桓公的懊恼”展开,在学生的写作中,自然而然会把寓言故事的寓意包含在内,突破了教学难点,融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为一体,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了语文素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3.介绍作者韩非。

  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韩非资料。

  4.阅读韩非的原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我数了一下,课文的字数是436个字,这样生动的一个寓言故事,你们猜猜韩非用了多少个字来写?韩非仅仅用了198个字,还不到原文的三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教师在教学中用“对比读”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古文简洁生动的特点,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书目:《古文观止》、《伊索寓言》。

《扁鹊治病》6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好!大家对我这个新老师肯定很好奇,所以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厉,大家可以怎么称呼我。我想这节课咱们会合作得很愉快,对吗?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3)

  引语:同学们,我先给大家引荐一个人,请看黑板,师板书:扁鹊。有人认识他吗?(抽2、3个同学发言)那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这位神医有关。师把板书写完整。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了解大概(6)

  师:《扁鹊治病》这篇课文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把书翻到141页,大声地去读读课文。注意读的过程中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生读,师巡视。

  交流讨论: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扁鹊和蔡桓公)能谈谈你对他俩的初次印象吗?(扁鹊医术高超,蔡桓公自负、固执)

  过渡:咱班同学真能干,读了一遍课文就了解了这么多的内容。不知生字词掌握得如何?文中有几个词语想出来考考大家,请看大屏幕。

  2、学习生字词

  抽两位同学读,重点指导“大”,念dai时是戏曲、旧小说中对国王或强盗首领的称呼;念da时是古代对国君、诸侯王的尊称。“桓”与“恒”的区别。量词“剂”,联系永康方言理解。

  全班齐读。

  (二)再读课文 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从前面同学们谈的故事的内容中,我们了解到扁鹊几次去拜见蔡桓公?(四次)师板书:1、2、3、4。四次拜见,扁鹊都说蔡桓公身上有病,还具体说出得的是什么病?(是皮肤病、皮肉之间、肠胃里、骨髓)那这样是不是就可以说扁鹊是一位神医呢?还有扁鹊三次请求治病,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那蔡桓公是不是真的是一位自负、固执的国君呢?口说无凭,还是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到2200多年前的齐国皇宫的现场去看看吧?大家先去看看扁鹊的第一次拜见。出示课件:第二段

  1、学习第二段

  师:请同学们认真地看看扁鹊第一次拜见的全过程,想想:扁鹊是不是真的医术高超?(是,从“站了一会儿”时间之短可以看出。)你能以读代讲把扁鹊的医术高超读出来吗?这句话你除了看出扁鹊的医术高超,还有没有看出其它的?(扁鹊对蔡桓公的态度很诚恳)让学生读出来。

  师:面对这样一位神医的诚恳请求,蔡桓公是怎样表现的?谁能把蔡桓公的表现读出来。(生读)我听出蔡桓公有点不高兴。同学们,你们从这位同学的朗读中你听出什么?还有谁愿意读当当蔡恒公的?(抽3位)

  师:咱班有医术高超的扁鹊,有自负,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蔡桓公,让我们把历史重放好吗?(分组朗读第二段,男女生对读)

  2、学习第三、四段

  师:通过亲眼所见第一次拜见,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人物的认识。那第二次、第三次拜见,过程是跟第一次一样的,对吧?那这样好了:这两次,你们自己去了,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去看第几次,并且自由选择同伴。一个人去也可以,结伴而行也行。不过回来之后得汇报一下,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好吗?出发了。

  汇报交流第三段:

  让学生先说他们看到的、听到的。让他们演一演。演的过程中,老师现场采访:当学生说到:“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时问:“扁鹊,要不治还会加深,这是什么意思?”(让学生理解“还会加深”意思是病由原先的皮肤病发展到皮肉之间,如果不治,病情还会继续严重起来。)蔡桓公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问:“大王,您为什么不高兴,不理睬扁鹊呢?”(挖掘蔡桓公的内心真实想法)

  汇报交流第四段:

  当学生说到蔡桓公非常不高兴时,如果学生把蔡桓公的动作、神态都说完整了,师:哦,原来蔡桓公当时是这样不高兴的,你呀说得好,演得也好,都可以当专业演员了。如果学生没说,那引导:你刚才看清楚蔡桓公怎么不高兴了吗?

  3、学习第四段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诚诚恳恳地劝告,都被蔡桓公拒绝了,这个蔡桓公还真是——固执、冥顽不灵。然而,这个扁鹊也真是的,人家都不领你的情,次次给你吃闭门羹,次次给你脸色看,为啥还去呢?可见这扁鹊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而且——医德也高。(让学生答。)

  因此,又有了第四次拜见。一起来看看第四次拜见。

  4、学习第五段

  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看看扁鹊的第四次拜见,想想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扁鹊医术的高超:从“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可以看出。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

  重点讲解扁鹊解释病理的那段话用词的准确性。如果学生说到了,师再强调一下。如果没讲到,这样处理:扁鹊解释病理的这段话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用词很准确。出示课件:大家请看红色的这几个词:皮肤病——就能够治好,可见治起来很容易;皮肉之间——可以治好,说明治起来也不难;肠胃里——也还能治好,这比前面稍难,但也能治好;而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说明再也无能为力了。病由轻到重,治起来也由易到难。叙述条理清晰,用词准确恰当。齐读这一段。

  (三)拓展延伸 深化主题

  师:四次亲临现场,让我们对文中的两个人物有了更深的认识。,不久蔡桓公真的如扁鹊所言,病入膏肓,疼痛难忍。同学们,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蔡桓公,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总结出“防微杜渐”和“讳疾忌医”)但,不管此时蔡桓公如何忏悔都为时已晚。我们班有没有类似蔡桓公的人啊?(没有)我们没有,并不代表别人也没有。让我们也学学名人,写些名言警句,提醒众人不要重蹈蔡桓公的悲剧,好吗?。如果时间不够,这样处理:把你写好的话回去让你们的老师组织大家再交流,好吗?。

  四)作业布置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医术高超) 扁鹊————————桓公 (自负、固执)

  (医德高尚)

  讳疾忌医

  防微杜渐

《扁鹊治病》7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学生读故事,学生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了解扁鹊并质疑课题。

  (1)齐读课题《扁鹊治病》

  (2)质疑:扁鹊给谁治病?怎么治病的?治好了吗?……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走进这个寓言故事吧!听朗读读音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自己受到的启示写下来,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品读课文

  1、说扁鹊是名医,从哪儿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勾画出你认为能说明扁鹊是名医的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汇报

  (学生可能会找到“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说”这里的他只站着看了一会,就可以知道他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明;几次拜见都只是通过看就知道他的病情,说明他确实是名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

  3、扁鹊既然是名医,可蔡桓公为什么却死了呢?关于这一点扁鹊是怎么解释的?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扁鹊所说的那段话。(采取多种形式的读)

  4、想一想蔡桓公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哪四个阶段?(师引导读四个分句)

  5、在扁鹊看来,蔡桓公最初只是病在(皮肤——板书),皮肤上的这点小病可以怎样医治?也就是说蔡桓公此时的病只用最简单的方法——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为了使板书简洁清楚,我写成“能治”,(板书“能治”。)

  6、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就能治好的病,蔡桓公却是怎么对待的呢?

  7、蔡桓公不但不相信自己有病,还不相信扁鹊说的话。所以他拒绝医治。可扁鹊说了,要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通过我们前边的学习,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正如扁鹊的推断,在不断地向体内发展,那到底发展到过身体哪些部位?是否能够医治?蔡桓公分别是怎么对待的?请同学们根据以下几个句子结合三、四自然段仔细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有关词句。

  8、蔡桓公的病发展到过身体的哪些部位?(请学生板书——皮肉、肠胃、脊髓)他们分别处于什么阶段?(生板书——可治、还能治、等死)当病在皮肉间时,蔡桓公怎么对待的?生板书——假装没听见,你猜他这时在想什么?当扁鹊告诉蔡桓公病在肠胃而且仍可治时,蔡桓公却——生板书:满脸不高兴,

  9、扁鹊最后一次见到蔡桓公时,蔡桓公的病已经发展到脊髓,只能等死,课文哪里讲了这部分内容?齐读五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有什么疑问吗?

  10、生质疑解难:扁鹊为什么看到蔡桓公就跑?蔡桓公为什么觉得奇怪?

  四、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1、蔡桓公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为什么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抱病死了呢?(使学生体会到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道理。)

  2、同学们把这个故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想,你还会明白什么?(要防微杜渐)

  四、结束语:

  一个短短的寓言故事,让我们明白了这么多的道理,我想这就是寓言故事能经久不衰,深受大家喜爱的真正原因吧!同学们课后有时间一定多读读寓言故事,其中的深刻道理会助我们健康成长的。

  几点反思:

  教完本课,总觉得不尽人意,反思课堂教学,有几点体会: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翁,教师只是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中教师要自始至终不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

  二、要体现开放式教学思想。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本课教学就是要体现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

《扁鹊治病》8

  片段一:小学语文第八册《扁鹊治病》这课,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 “ 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a 生说: “ 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 ‘ 讳疾忌医 ’ 的含义,就是说有了病 , 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 , 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 , 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 , 认认真真地改过。。 ”

  b 生说: “ 我知道扁鹊的医术高超,不用任何检查就知道你的病情,比现在的医生强多了,他真了不起。 ”

  c 生说: “ 我知道蔡恒公太骄傲了,听不进别人正确的劝告,我们要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

  突然,学生 d 站起来说: “ 我跟大家想法不一样,我认为扁鹊不该跑到秦国去。因为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即使不能挽回蔡恒公的命,总可以延长蔡恒公的寿命吧!生命无价! ”

  听了 d 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扁鹊的对与错。此时,我想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于是,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 “ 同学们,扁鹊应该怎么办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 ” (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 “ 扁鹊应该跑到秦国去,不然他不但不能救回蔡恒公,还会惹下麻烦。”

  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 虽然蔡恒公开始不听扁鹊的劝告,但现在他已知道错了,肯定会配合治疗,说不定会治好呢!”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 “ 蔡恒公的病已深入骨髓,就像现在的癌症,肯定是不能救活了。 ”

  又有一生说: “ 扁鹊在初遇蔡恒公时,就应想法设法让蔡恒公配合治疗。这样,扁鹊不但救了蔡恒公的命,也许还会得到好多珍宝呢。 ”

  片段二:抓住“名师”,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的讨论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明白了引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扁鹊治病》9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扁鹊、蔡桓公”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 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Hello, how are you today?

  生:(自由回答)

  师:I am fine ,too.我很高兴今天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在这里上学。老师有一个疑问想问问大家,假如你们生病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寓言故事,来看看故事里的病人 生病的时候是怎么做的。

  课件呈现课题并板书:扁鹊治病 师引入“扁鹊”一词的介绍以及扁鹊的真名秦越人的介绍。

  二、自读自悟,读悟文章主要内容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快速默读一下这篇课文,大概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上次课学习的课文中的生词,生齐读)

  师:谁来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 师生一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感悟故事情节

  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

  2、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思考从文中的“站了一会”“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能得 到什么启发?(扁鹊医术高明)。

  师:作为医生,都有给病人记录病情的习惯,现在就让我们来扮演扁鹊,一起为蔡桓公记录病情。完成第一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三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二张扁鹊专用诊笺。

  第四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三张扁鹊专用诊笺。

  讨论:扁鹊三番五次的劝说,可蔡桓公还是不听,由此可见,蔡桓公是个什么样的人?

  第五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完成第四张扁鹊专用诊笺。

  师:一个劲儿劝蔡桓公治病的扁鹊,现在却掉头就跑,这是为什么呀?

  第六自然段的学习

  1、指名读,齐读,师矫读

  2、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四、回顾课文,领悟文章主旨

  1、回顾课文,梳理情节 病在皮肤 热水敷烫 病在皮肉 扎针 病在肠胃 服汤药 病在骨髓 无药可救

  师:认真观察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你有什么发现?

  (病情越来越严重,治病的方法越来越困难)

  2、思考:该寓言是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 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成语:“讳疾忌医”与“讳疾忌医”的学习。讳疾忌医 [解 释] 讳:忌讳。

  疾:疾病。原指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的 缺点和错误。 防微杜渐 [解 释]防:提防,防止;微: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

  比喻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五、小组交流,拓展想象

  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

《扁鹊治病》10

  教师要对教师教学实践进行再认识,在思考,总结得出经验教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就是教学反思。下面是关于《扁鹊治病》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一

  真可谓 “ 一石击起千层浪 ” ,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学生的回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当学生积极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的时候,教师就成了课堂生成的发现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 …… 。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扁鹊到底该不该跑呢?他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将扁鹊与现在的医生治病救人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学生地的确确地思考了,探究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开放式的特点。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独特感受,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不同角度的欣赏。

  二、 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的表述中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要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注意不脱离语文学科的特点,将价值观的引导与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联系起来。《扁鹊治病》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故事。它以短小、简单、浅显的故事表达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在本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注意上述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适当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多向思维,多种表达。

  扁鹊该不该逃走,他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动了起来,当课堂上出现精彩的一幕,我们应该去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日记收上来之后,由于经过了课堂的整理与交流,课后的反复思考,比说的更加有力有据。崔泽宇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扁鹊,虽然你是一代名医,曾经创下了‘起死回生’的神话,当然你也很负责,一次次拜见蔡桓公,希望他可以接受你的治疗。人总是有很多的缺点,况且蔡桓公是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当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你在哪里?是啊!保命要紧,可你怎么不能去减轻蔡桓公的痛苦呢?也许病是好不了了,但是他也许仍然会感激你,在死之前不带着遗憾。试想如果你穿越时空来到两千年后的今天,医院里到处是患有绝症的病人,难道你也扭头就走吗?我在电视上看到过许多大夫在极力减轻将死之人的痛苦……我欣赏你的才华,但你的做法我实在不能认同……”这孩子以小到大,以古喻今,给这课留下了精彩的回味。

  《扁鹊治病》教学反思二

  本次教研主题是围绕导学案,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我执教的《扁鹊治病》是一则寓言故事,根据教材特点,我设计了导学案,并围绕导学案进行教学。在这堂课上,我真切地感受到导学案的一些作用,也感受到课堂上的一些优缺点。

  一、导学案的作用

  1、指导学生预习

  课前预习其实也就是学生的自学环节,学生之所以不预习或预习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或者教师授课不是建立在预习的基础之上。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不再茫然,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对知识点的形成和其中的重点、难点、目标,借助“导学案”完成课前学习。本课的导学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查阅资料 初识人物

  (2) 初读课文 自学生字

  (3) 再读课文 了解内容

  (4) 品读课文 走进人物

  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扁鹊医学高明?面对扁鹊的劝告,蔡桓公又是什么态度呢?让学生在课文中读读、找找、写写。

  (5) 感悟寓意 拓展练笔

  2、调整课堂教学

  在上课前,我将课前导学案收回,批阅学生的预习情况,将学生在预习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整理出来,适当调整教案。比如根据学生预习中提到的难读的词——“蔡桓公”、“骨髓”,容易写错的字——“蔡”、“睬”,不懂的词——“敷烫”、“几剂汤药”等,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二、课堂反思

  1、亮点——突出“蔡桓公”

  (1)依托说话练习

  我认为,蔡桓公是本篇课文的主人公,也是寓意得出所在,所以,我着力于这个人物的教学,但是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只有两句语言,以及两处态度。因此我就拓展了说话练习。

  (1)第一处,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想象一下,当扁鹊第一次告诉蔡桓公,他皮肤上得了病。蔡桓公是一种怎么样的态度啊?

  蔡桓公( )地说:“我的身体……”。

  (2)扁鹊看到蔡桓公这样的态度,不得不连忙退了出来。

  他走后,蔡桓公又会用怎么样的态度,对左右的人说些什么呢?

  (3)写话练习

  五六天之后,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得知此消息后, 说:“ 。”又会怎么说?说些什么呢?

  (2)词语拓展积累

  怎么说好话,加入蔡桓公的态度,可能话会说得好。因此我在导学案“词语链接“的基础上,让学生用上表示不当回事的成语、表示非常生气的成语以及表示非常后悔的成语,提升说话、写话能力,人物的态度变化显现出来了,寓意也自然而然地出来了,正是因为蔡桓公对自己的病不以为然、不听劝告、自以为是,才导致小病变大病,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的道理。

  2、缺点——指导故事内容还欠到位

  本课是寓言,作为寓言教学,首先要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清楚说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说经过的时候,显得冗长,教师应该点明可以用扁鹊“三番五次”来劝告,蔡桓公都不听,突出“三番五次”,或一次又一次。要指导到位。

  词语的拓展是一个亮点,但是拓展过多,学生是否能接受。因此我反思应该让学生在导学案中抄写,达到积累的真正目的。

  三、困惑迷茫

  在“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的确让学生自主学习,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很多发展空间,但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这无疑“雪上加霜”,即使是老师细致的讲解都未必使他们知道知识的来龙去脉,更不用说自主学习了,展示交流更是谈不上,特别是30%的学困生,一节课下来,看他们完成的导学案,不是答案不规范就是压根没有,课堂上更是见不到他们主动发言的身影,这使得整个班级学习两极分化严重。怎样才能两头兼顾:既发展了好学生,又使后进生有所进步,一直以来还没有找到比较好的方法。

《扁鹊治病》11

  新教育实验构建理想课堂有效教学框架 __年级__(学科) 教师:干国祥

  课题:寓言两则

  课时数:2

  教材解读:

  这是两则由古代文选改编的白话文,从严格的寓言体裁来说,《扁鹊治病》更接近寓言体裁,而《纪昌学射》,本不是一个寓言文本。但当它和《扁鹊治病》放在一起的时候,因为主题的相关性,以及叙事的近似,也可以当作一个寓言来看待。

  这两个寓言的寓意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渐”字。一个说明本领的习得的是渐修的,一个说明事物的发展是渐进的,由小而大,由细而巨。

  其中《扁鹊治病》的寓言在原文本中写得十分明白: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者也。…………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圣人蚤从事焉。

  如果说《扁鹊治病》这个文本说明了“欲制物者于其细也”,“图难于其易也”,“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那么《纪昌学射》同样也是“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细也”,“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

  当然,大小之辨强调了两个极点之间的差异,容易忽略过程的“渐进”,所以我认为,还应该强调一个“渐”字。

  寓言的教学,关键就是:

  寓面故事的理解;

  寓意的明确;

  寓言使用场合、适用场景的理解。

  此课也准备在此三方面展开。

  学习

  目标

  a类

  1.学习13个生字,朗读课文;

  2.能够简洁地复述故事。

  b类

  3.学习从故事中提炼相关的寓意;理解寓言的作用及这再则寓言适用的场景。

  4.理解“事物发展一定从是小到大渐进的道理”和“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的道理。

  c类

  5.掌握“讳疾忌医”“病入膏肓”等成语;

  6. 感受性学习这两篇课文的文言原文。

  预习

  作业

  1.理解并掌握课后的生字;朗读课文;心里试着默讲一下这两个故事,看看自己能不能保留细节。

  2.想一想,这两个故事,分别会是谁讲给谁听的?为什么要给他讲这个故事?

  3.以下有三句古代格言,想一想,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的寓意?

  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

  4.用你自己的话,试着归纳一下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板块

  (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

  个体学习清单

  第一课时

  第一板块——整体检测及导入

  教学常规检查:

  生字检测,讲解,其中妻、汤等字要重要讲解。

  讲故事。

  讨论故事谁在怎样的情况下讲给谁听,为什么。

  听写生字词语,校对,订正,打分。

  讲或听故事,参与按要求评议。

  第二板块——精读《扁鹊治病》

  朗读及表演

  清理故事结构,即病之“渐”:

  初见(王、医、疾)

  

  二见(王、医、疾)

  

  三见(王、医、疾)

  

  四见(王、医、疾)

  

  问答

  成语学习讳医忌医、病入膏肓

  寓意讨论

  原文对照学习。

  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

  抄写成语。

  抄录寓意。

  朗读文言文本。

  第二课时

  第一板块——精读《纪昌学射》

  朗读

  想想《扁鹊治病》的寓意,能不能移用到这个故事?为什么?

  清理故事结构,即术之“渐”:

  先学不眨-再学见小为大-最后学练射

  归纳寓意。

  想想下面两个成语与两则寓言的关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朗读课文。

  讨论寓意。

  抄录寓意。

  参与讨论。

  第二板块——原文比喻阅读

  教师范读

  朗读

  简单释义,再朗读

  朗读文言文本。

  理解文言文本。可作批注。

  第三板块——总结

  寓言的一些特点

  故事-寓意-场景

  场景-寓意-故事

  抄录精要。

  文本内容:

  寓言故事

  寓意(隐性)

  文本形式:

  寓言的寓意于虚构的特点

  为突出“渐”的主题,两个文本都是发展性的。

  《扁鹊治病》这个文本是一种先叙述后揭示真相的悬念法。

  阅读程序:

  如何阅读寓言

  如何阅读文言文本

  教学形式

  建议本课教学内容:

  重内容兼重形式

《扁鹊治病》1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拜见”、“名医”等词语的意思。  

  2.展开合理想象,把课文句子补充具体、生动。  

  3.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阅读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渐。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介绍“名医”,导入新课  

  1.抓住“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介绍扁鹊。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名医”(板书:扁鹊)。一起读一读他的名字。(简介扁鹊)  

  2.出示课题。  

  师:这样一位神医,却有人不相信他的医术,不让他治病,他是谁?(板书:蔡桓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扁鹊治病》这个寓言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通顺。如果读完一遍,老师还没有叫停,就接着读第二遍、第三遍。  

  2.指名朗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学生字词。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记起来太麻烦了,你能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在讲什么?  

  三、抓住“名医”,读悟感知  

  通过几个同学的叙述,我们对课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作者把想说的话、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放在了故事中。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  

  1.出示第一自然段: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  

  理解“名医”:什么叫名医?(有名的医生)那么有名的老师叫──名师,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叫──名嘴。  

  2.文章的第一句话就告诉我们扁鹊是一位“名医”,那么课文中一定会有很多句子可看出这一点。请大家默读课文,用横线划出表现扁鹊是一位名医的句子。  

  a.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站了一会儿、小病、发展)  

  师:扁鹊仅仅是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蔡桓公皮肤上的小病,真是医术高明啊!(板书:医术高明)  

  b.又过了十来天,扁鹊老远望见蔡桓公,只看了几眼,就掉头跑了。  

  你从哪儿看出扁鹊是一位“名医”?(老远望见、只看了几眼)  

  师:扁鹊也许只看了一眼,也许只看了两眼,就已经知道蔡桓公的病情发展,真是医术高明的医生!  

  c.皮肤病用热水敷烫就能够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发展到肠胃里,服几剂汤药也还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医生再也无能为力了。  

  师:这个句子很长,很难读,又很重要。它集中体现了蔡桓公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方式由简单逐渐变得复杂。扁鹊只用了“望闻问切”中的“望”就完成了诊断。真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d.扁鹊三次请求给蔡桓公治病。  

  如果学生没有提问,教师就引导:医术高明就能成为一位名医吗?扁鹊一次又一次地要求给蔡桓公看病,可以看出什么?(学生讨论)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才叫名医。(板书:医德高尚。)  

  师:也许医术高明的医生很多,他们不一定都能成为“名医”,只有像扁鹊那样,既拥有高明的医术,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才是真正的“名医”。  

  3.既然有这样一个“名医”为蔡桓公治病,为什么蔡桓公最后还会病死呢?默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与蔡桓公病死原因有关的句子。  

  4.交流。  

  a.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   

  朗读。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请你们想象一下,蔡桓公说这句话的时候,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动作、神态?  

  b.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不相信)  

  c.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d.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句子写得很简单,你能不能用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蔡桓公生气时的样子?  

  5.因为对扁鹊的不信任、不高兴、不理睬,蔡桓公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扁鹊治病的请求,最后他后悔了吗?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  

  指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你从什么地方看出蔡桓公相信他是一位名医了?(抓住“请”字理解蔡桓公的后悔。)  

  此时此刻,你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蔡桓公的病情?  

  当蔡桓公要去请扁鹊治病的时候,已经过了医治疾病的最佳时机,扁鹊走了,病入膏肓、浑身疼痛的蔡桓公只能等死。你想象一下,此时此刻,蔡桓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交流。(师归纳:后悔莫及、百感交集、痛苦不堪、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四、理解寓意,初识古文  

  1.你觉得蔡桓公是个怎样的人?(傲慢、固执、不听劝告)  

  2.我们读了这个故事,可以从蔡桓公之死得到哪些教训?(教师归纳板书:防微杜渐、讳疾忌医)  

  对啊,如果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对这个微小的毛病引起重视,(板书:微),进行及时的预防(板书:防),就会杜绝病情的渐渐变化,(板书:杜渐),毛病就一定会医好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是啊,蔡桓公一开始的皮肤病是微不足道的,(板书:微),由于他不听劝告导致病情渐渐加重,(板书:渐),假如对细微的小病能积极防治的话,(板书:防)就能杜绝它渐渐地发展,(板书:杜),就不会酿成大错了。这就是——防微杜渐。  

  3.介绍作者韩非。  

  通过这个寓言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很多道理,变得比半个小时前更聪明了。在欣喜之余,我们还要感谢本文的作者──韩非。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  

  课件出示韩非资料。  

  4.阅读韩非的原文。  

  我们今天学习的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就是出自《韩非子》。大家都知道,古人写文章都带有“之乎者也”,读起来比较难懂。而我们课本中的故事是人们翻译后的白话文,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原文的第一段(课件出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  

  师:能读得懂吗?老师说一句课文的句子,看看你们能不能在这篇古文中找到写 这个意思的句子──“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医治没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生找句子,对比读,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故事,寓言就是借一个小故事来讲述蕴味深长的道理,让读的人深受启发。而中国有名的寓言故事有《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其中《庄子》与《韩非子》收录最多。   

  2.建议同学们课后去看看有关寓言故事的书,并且在寓言故事得到一些启发。推荐阅读书目:《中华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板书  

  扁鹊治病  

  扁鹊 防 蔡桓公  

  名医 微 不相信  

  医术高明 杜 不理睬

  医德高尚 渐 不高兴

《扁鹊治病》13

  一、教材分析

  《扁鹊治病》取材于战国时名医扁鹊的传说故事。写扁鹊拜见蔡桓公,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cou4)理的部位。他劝齐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故事以蔡桓公这样一个悲惨的结局,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敷、烫、骨髓、无能为力”等词语。

  2、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3、感悟“防微杜渐,不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

  1、教学重点:

  能够联系上下文,品味人物“言行”,揣摩人物心理,体会人物形象。

  四、教学流程

  (一)以旧引新 导入新课 。

  引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寓言故事吗?都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同学们知道的寓言故事真多,平时肯定很喜欢读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师边走边说(扁扁豆的扁,鹊是喜鹊的鹊)边板书。齐读课题。

  这则寓言会向我们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让我们打开书翻到141页,轻声地去读读这则故事,注意读准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读得还顺利吗?里面的字都认识了吗?(认识)真的?那老师这有几个词语,你们帮我认识认识?

  出示课件:

  大王 蔡桓公 理睬 肠胃 医治 骨髓

  敷 烫 无能为力 几剂汤药

  (1)抽生读(2名),重点指导“大”(大字的古音念dai第四声与“桓”(与恒的区别)的音。然后齐读。

  提醒注意:同学们,这几个词中,有一个字是量词,你们发现了吗?(剂),对,我们一起来读含有“剂”这个词的短语,边读边记一下,量词“剂”与什么搭配。读两遍。

  过渡:看来,咱班同学的语文基本功很扎实。良好的基本功是成功阅读的基础。同学们,佛家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静能生慧,静能开悟”其实这里面也蕴藏着一种学习的方法,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读书要静心)现在,让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把刚才读的这几个词语放回课文中,静静地默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明了的话概括。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交流讨论

  全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名医扁鹊三次拜见蔡桓公,请求给他治病,都遭到拒绝。第四次,扁鹊知道蔡桓公病入膏肓,不再请求治病,结果,蔡桓公病死。)

  (三)体会人物形象

  过渡语:嗯,同学们的概括能力很不错。只是,听完后,老师心里有个疑惑:扁鹊是一个名医,他给蔡桓公治病,结果蔡桓公却死了。你们说是不是扁鹊的医术有问题?(不是)课文中有能证明扁鹊是名医的依据吗?(有)那赶快拿出笔到课文中找一找,划一划。

  治病

  扁鹊——————————————蔡桓公死了?

  1、

  有一天,名医扁鹊去拜见蔡桓公。(“名医”一词就直接写出了扁鹊的身份与地位。)

  2、

  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只站了一会儿就知道蔡桓公皮肤上有病,说明他医术高超。)

  3、

  几次拜见(如学生说四次拜见,我就直接板书)都只是看就知道蔡桓公的病情,说明他医术高超,有先知先觉的智慧。

  拓展:

  扁鹊几次拜见蔡桓公?四次拜见,扁鹊通过看分别知道蔡桓公得的是什么病?(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扁鹊通过望,而且第四次还是远望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蔡桓公的病情,可见他的确是神医。(老师相机介绍:相传扁鹊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创造了:望、闻、问、切四大诊法,中医沿用至今,他尤其擅长望诊和切诊。)给蔡桓公治病,扁鹊就用了他最拿手的望诊。

  4、

  扁鹊在解释蔡桓公的病理时,什么病用什么药讲得清楚明白,可见扁鹊医术的高超。(随机出示课件)

  拓展:

  给你个机会,当当神医扁鹊,向大伙说说那段解释。要不要准备一下?(如学生说不要,师夸奖:嗯,有自信,有了这份自信,老师相信你离成功不远了。如学生说要,那就让学生自由读一下。)出示课件。提醒学生如果忘了可以看一下大屏幕。

  师:同学们,听完这位扁鹊的解释,你觉得扁鹊他的医术高超吗?高在哪?从这段话的哪些字词可以看出?(能够治好、可以治好、还能治好,可见他对自己的医术很自信)。

  板书:(名医)

  师:看来蔡桓公之死并不在与医生,病,也不在与药,那真正害死蔡桓公的是谁呢?(是他自己)

  让我们的眼球聚焦到蔡桓公,看看他的表现怎样?请同学们拿起笔,找出描写蔡桓公的句子。找到后联系上下文,细细地品读一下,看看从中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蔡桓公?

  课件出示:

  1、扁鹊在蔡桓公身边站了一会儿,说:“大王,据我看来,您皮肤上有点小病。要是不治,恐怕会向体内发展。” 蔡桓公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也没有。”扁鹊走后,蔡桓公对左右的人,说:“这些做医生的,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医治没有病的人,才容易显示自己的高明!”

  (1)、先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然后老师追问:“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生读句子,师说:“你从蔡桓公的语言中体会到····”·····是一个人的性格,你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到他的性格,你真会读书。那蔡桓公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对吧?你能不能把蔡桓公的···读出来。

  (2)、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的体会是与他不同的,读出来与大家交流交流。他读得好不好?让其他学生来评价。他读得好是因为他体会得好,不同的体会就有不同的朗读。谁还想来试试。

  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高傲、自负、蔑视医生的国王。那其它地方带给你的不同的感受还有吗?

  2、过了十来天,扁鹊又来拜见蔡桓公,说道:“您的病已经发展到皮肉之间了,要不治还会加深。”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1)谈感受,再引导学生透过蔡桓公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读。

  3、十来天后,扁鹊再一次来拜见,对蔡桓公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肠胃里,再不治会更加严重。”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1)谈感受,再引导学生透过蔡桓公的神态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之后有感情的朗读。

  师:同学们,我们从蔡桓公的语言与神态中感受到了一位固执、刚愎自用、自负的蔡桓公。可见,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如果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与神态进行描写。

  师:扁鹊一次又一次请求给予治病,但都遭到蔡桓公的拒绝,最后,病入膏肓才派人去请扁鹊为时已晚。所以害死蔡桓公的真正凶手是谁?(蔡桓公自己,是他自己固执、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刚愎自用、自大的性格导致他即使有神医之称的扁鹊在身边,也救不了他。)

  (四)拓展想象

  教师创设情景:蔡桓公的病历经短短的一个多点月的时间就病入膏肓,病死了。读完这个故事,大家肯定有许多感受,也有很多话要说,那么你最想对谁说,想说些什么呢?下面,让我们畅所欲言,尽情地说一说!先拿出笔把你想说的话先写下来,再交流。

  1. 对蔡桓公说:

  评议:对啊,如果能够在一开始的时候,蔡桓公就能够引起重视,病情一定会治好的,事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的。这就叫做防微杜渐。

  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啊!

  正确对待自己,防患于未然,才能够不断进步啊!不要讳医忌疾!

  2. 对自己说:

  评议:对呀,结合寓言的学习,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启迪和思考,真了不起!

  生活中,我们也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及时克服。

  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看来你确实读懂课文了!

  4. 对所有的同学说:

  善意的批评,会让我们不断的进步!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我们要学着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五)复述课文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板书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别人听 ,好吗?先自由练说,然后你可以在这个教室里随意找一个倾听的对象,说给他听,让他谈谈听后的感受,可以是针对你讲故事的水平的高低,也可以是对故事内容的感受。

  (六)总结深化

  这则寓言故事给人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希望我们所有的人都引以为戒,不要让蔡桓公的悲剧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重演!

  实际上,在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许多寓言故事都阐明了深刻的哲理,成为人们不断自省的警钟,希望同学们课下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讲给大家听。

  治 病

  防微杜渐

  板书: 名医扁鹊——————————————蔡桓公死了?

  讳疾忌医

  第一次 皮肤上 不高兴

  第二次 皮肉之间 很不高兴

  第三次 肠胃里 非常不高兴

  第四次 骨髓 死了

《扁鹊治病》13篇 《扁鹊治病》内容相关文章:

散文《扁鹊治病》读后感4篇(扁鹊的等 治病故事读后感)

《扁鹊治病》教学课堂实录3篇(扁鹊治病优质课教案)

寓言故事两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故事二则扁鹊治病纪昌学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