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国古代的故事3篇 我国古代四大故事,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的故事1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人伍子胥因父亲被诬谋反,一家人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恰巧进山打猎方逃过大难。伍子胥欲出昭关逃向吴国,但昭关上挂有伍子胥画像的悬赏令,楚兵又严密盘查,伍子胥难以过关,一夜之间他愁得须发全白,面目全非,这才因祸得福混出了关。眼看来到吴国都城苏州,他早已身无分文,随身只带着一把箫。伍子胥只好席地而坐,吹箫乞食。恰巧吴国公子姬光经过,见一个鹤发童颜、气度不凡的异乡人竟然在闹市中行乞,心知此人来历不凡,于是便将伍子胥带进王府。二人交谈甚为投契,伍子胥详述冤仇,姬光大为震动,更赏识伍子胥的非凡才能,便留下来委以重任。在伍子胥的扶助下,姬光继位成为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带领吴兵大败楚国。伍子胥鞭尸楚平王,报了大仇。
吴王阖闾去世后,儿子夫差继位,听信谗言,赐死伍子胥。伍子胥临死前告诉部下:“我死后若国家遭了饥荒,你们就把城墙扒掉,百姓便可以得救了。”伍子胥自杀后,吴国日渐衰落。邻近的越国乘机进攻,兵临苏州城,城中粮食眼看着快要吃完了。这时,部下想起伍子胥留下的话,于是扒了城墙,掘地三尺,发现那城墙底下的砖竟是糯米做成的,因为经过蒸熟和压制,所以十分坚硬,长年不变质。原来,这是当年伍子胥修筑城墙时故意做了手脚,乃所谓“积粮防急”之计。这下子有救了!苏州人奔走相告,纷纷前来捡“砖”,一人抱几个,回家煮熟充饥。就这样,苏州的老百姓才渡过了饥荒。人们都说,伍子胥在苏州要过饭,这是报苏州人的恩呢。后来苏州一带的花子(乞丐)便把伍子胥的像供奉起来,称他为祖师爷。再后来流传到全国,所有的乞丐都知道这一传奇故事,因此大凡乞丐都敬奉伍子胥。
中国古代的故事2
1776年3月的一天,乾隆皇帝召唤他所宠爱的新任军机大臣和珅和三朝元老刘统勋一起,来到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前观景赋诗。除了游山玩水,乾隆此行还有个重要目的,就是劝和二人。因为,乾隆早已发现和珅和刘统勋不和,为了“大清事业”,乾隆便有心调和二人。
正在欣赏秀丽的山川景色,乾隆问道:“什么高,什么低?什么东,什么西?”
学识渊博的刘统勋随口即应:“君皇高,微臣低,文在东来武在西。”和珅一向以逢迎拍马著称,这次看到刘统勋抢在他的前面,十分不快,借题发挥道:“天最高,地最低,河(和)在东来流(刘)在西。”河与流明指热河由东向西流入离宫湖,但暗指自己和刘统勋,并借宫廷礼仪东为上首、西为下首来贬低刘统勋,暗示你刘统勋再老再有能耐,也在我和珅的下首。刘统勋岂能不明白,背着乾隆狠狠地瞪了和珅一眼,心想:“老狐狸,走着瞧!”这时,三人来到一座桥上,乾隆又要求和珅和刘统勋以水为题,拆一个字,说一句俗语,作成一首诗。刘统勋不放过报复的机会,捋捋胡子,望着清波中自己老态龙钟的面容,偷视和珅自负的得意之形,边走边咏道:“有水念溪,无水也念奚,单奚落鸟变为鷄(鸡的繁体字)。得食的狐狸欢如虎,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和珅听出弦外有音,便毫不示弱,反唇相讥道:“有水念湘,无水还念相,雨落相上便为霜。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和珅是在告诫刘统勋不要多管闲事,否则也不会有好果子吃。
听到这里,乾隆见时机已经成熟,当即上前每手拉住一人,面对湖水和湖面上三人的合影,说道:“孤家也对上一首。有水念清,无水也念青,爱卿共协力,心中便有情。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孤情看水情。” 乾隆以诗的语言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和珅和刘统勋的不满,要求二人同心协力辅佐朝廷。
刚才还自恃才高、以弦外之音互相攻击的二位臣子一听,不禁为之一震,深为乾隆如此循循善诱而感动。二人顿时拜谢乾隆,握手言和。
乾隆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没有急于求成,以帝王的权威进行斥责和压服,而是因人而异,精心选定劝导环境,在观景赋诗的基础上,抓住恰当时机,及时诱导,巧妙地运用暗示,取得了良好的说服效果,使二人放弃个人恩怨,言归于好。
中国古代的故事3
在正常情况下,人一生交往的关系人是10—30—60,什么意思呢?你遇到危难的时候,能借钱的对象不超过10个人。每天你都可以想一遍,谁能够借钱给你,就算是把亲戚、朋友、父母都加上,你到那时候能张口借钱的对象也不超过10人。
人这一生,其实不需要太多的关系就能应付得了。
投资人的聪明之处就是重点做极个别人的长期投资,历史上有一个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袁世凯做李莲英的投资。
在戊戌变法前后,有一天慈禧召袁世凯在颐和园议事,袁世凯看到慈禧身后站着的李莲英不时在老佛爷耳边嘀嘀咕咕,对她影响很大,就知道这个李公公很重要。但是他不便直接去接触,就开始在李公公身上投资。怎么投呢?非常简单,逢年过节送点礼,再简单不过了。
开始李莲英也不知道,说也不大熟悉这个人,怎么会送礼呢?但是他也习惯了,因为巴结的人太多了。关键是袁世凯坚持若干年,不断地送,越送越大。终于有一天,李莲英觉得不安了,心想这人怎么送了好些年礼,而且越送越大,为何就是不提要办什么事呢?
于是他就老想见袁世凯,心想见了以后,帮着办件事,这事就算平了。但袁就是不见,说没有什么事,只是对公公表示敬意。终于有一天,袁世凯主动通过人来约,要跟李莲英见面,李莲英特高兴,说终于能见,见了就把事给平了,把这么多年欠的人情给还了,而且想,估计是个棘手的大事了。
袁世凯约的时候,手下人都不解,都说,那么如日冲天的大总管李莲英,咱跟他也没什么往来,咱能约出来吗?袁世凯很自信,就吩咐手下去传话,几日几时在哪儿见面。下边的人说,那不行吧?袁世凯说:“你别管,肯定行,就这么办。”
李莲英一听袁世凯约见,心头既不安又高兴:憋这么多年了,赶紧得见。见了以后,以为肯定有大事,结果没想到,袁世凯又给了20万的银票,意思就是这银票是管这次帮忙,前面的人情你还欠着。李莲英收了这张银票后问:“大人有什么事情吗?”袁世凯说:“很简单,下官也没什么事情,就是想请公公费心,在宫里散布点消息。”袁世凯要在宫里造个谣。
造什么谣呢?造袁世凯政敌的谣。具体就是印一份假的报纸给慈禧看(那时候宫廷里有一份报纸,专门给皇上看的,叫《邸报》),在这份作假的报纸上造谣说袁的政敌要干坏事。这活看似简单,其实一般人还干不了。而这对李莲英太容易了,不就放个小话,然后拿一张假报纸嘛!
后来李莲英就用这种办法,借慈禧之手帮助袁世凯把政敌给扳倒了。所以投资于人这件事情,时间越长、越隐蔽,回报就越高。
所以投资于人的回报,特别是在安全上的回报,远高于一般的投资或者存银行。比如我有60万元存在银行,遇到麻烦会是个什么结果呢?第一,兵荒马乱中到银行去取钱,银行可能说不上班;第二,真出事了,要吃粮食,银行不能变出粮食,存在里边的钱也不能变成粮食;第三,这个钱还贬值,还收利息税。但如果投在6个人身上,一人10万块钱,只要有一个人相对比较成功,或者一直关系不错,那么遇到危机的时候,他肯定先打电话问有什么事,或者冲过来直接帮忙了。万一他发达了,10万或者50万块钱,对他也不是大事,不用你到银行,他就直接给送过来了。所以投资在人身上是值得的。
中国古代的故事3篇 我国古代四大故事相关文章:
★ 新时代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故事优秀作文5篇 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作文
★ 中国历史哲理小故事故事大全精选_中国古代哲理小故事3篇(有哲理的历史故事)
★ 中国古代寓言小故事3篇(《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多少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