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16 00:4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欢迎参阅。

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1

  说到水浒传就定会说到宋江,宋江是梁山伯众好汉的头儿,带着起义军数次击败朝廷。可实际上他却是一个一心忠君,至死不渝的人,直到死都向君王表示自己的忠心。

  在我看来宋江是深受儒家儒家文化影响的,他自幼受父亲教诲,一心报国,渴望建功立业,平天下。但他在郓县做了几十年的小吏,始终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他心里充满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对现实的不满,这正是他题反诗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宋江就要造--。结合他言行中“全仗忠义,辅国安民”“光宗耀祖”,那所谓的“凌云志”也无非是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罢了。敢笑黄巢不丈夫,则是不赞同黄巢的行为,认为这不是大丈夫所为。

  那么宋江为何造--呢?宋家所接受的儒家文化,使他对“仁”有着较深的理解,无论是上梁山前还是上梁山后,宋江总是愿意帮助有难之人。来投奔他的人,不管身份贵贱,他总是好酒好饭招待,临走前还给些路费,因此他被称为及时雨。宋江扶危济贫,是因为他同情并理解下层百姓,也是他辅国安民的ZZ目标的体现。这是他做事的动机,但一旦超越这个动机便又是另一回事了。对晁盖的态度变化便可体现这一点。晁盖劫“生辰纲”,夺贪官污吏的不义之财时,宋江毫不犹豫地“担着血海干系”替晁盖通风报信。但后来晁盖造--的时候,宋江见到文书后,道:“晁盖等人不想做下这般大事,犯下大罪。”“于法度上却饶不得。”这便与晁盖在ZZ思想上划清了界限。所以宋江的造--,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是事实所逼。

  所以宋江是并不想造--的,即便是后来宋江已在凉山上站住了脚,心中依旧也依旧不愿当一个落草头目。面对朝廷钦差宿元景太尉时,他下了四拜,表达了对于效忠朝廷的渴望。宋江不厌其烦的向官员表明自己效忠朝廷的愿望,表达了他内心深处依然想报效祖国,落草是不得已的。

  起义的头目骨子里却讨厌起义,起义的命运便已注定了。起义兴于宋江,亡也亡于宋江。宋江最后建了功,立了业,算是报国了。可是他真的完成了他心中所想吗?应该没有吧?他并没能阻止北宋这栋大楼的倒下,奸臣依旧为所欲为,朝廷依旧昏庸,百姓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甚至依旧受少数民族势力威胁。这定不是他预期的样子。问题出在哪呢?宋江的才能绝对没问题,尤其是军事方面,应算得上是当世无双。思想上宋江绝对是皇帝的孝子忠臣,无论何时,何地他心中排在第一的绝对是报国。这样的人在封建帝制时代确是无可挑剔,问题出在了社会。

  北宋的腐朽黑暗在书中不少体现,小混混高俅的发迹,便是北宋真实状况的反映。昏庸的皇帝,无能的奸臣,少数民族的威胁,北宋内忧外患。这种关头国家需要像宋江这样的能人改变局面,前提是他得有机会。没有天空,雄鹰也无法展翅高飞。宋江迟迟没有意识到国家需要他,但朝廷并不想要他,面对能人奸臣自然想方设法排挤,北宋朝廷是没有他的用武之地的。报效祖国没错!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宋江并没有清楚的理解“祖国”的含义,在他看来皇帝便是祖国,报效祖国无外乎辅佐帝王,治国,平天下。即便他被逼上梁山见识了朝廷的面目后仍固执的说出“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这种话。他并没有意识到“国家”的真正意义是那无数百姓,是有了人民才有了国家,他们才是一国之本。在死前他依然“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宋江的忠心着实可贵,到头来那一片忠心没有给人民百姓却给了腐朽的朝廷。他这一份放错的忠义,害死了自己也害了兄弟。可怜那一众英雄好汉,最后只能悲惨落幕。

  让这么一个孝子忠臣做起义军头目本身就是一出悲剧。宋江若是能更早明白这一切相信也就不会酿成这样一出悲剧,可悲,可叹。

  面对奸臣昏君,抗争才是更好的选择。

水浒传读书笔记2

  我读过许多中外名著,比如,情节一波三折的《红色羊齿草的故乡》,危机四伏、扣人心弦的《詹姆士与大仙桃》、还有充满生活趣味的《绿野仙踪》……每一本书都会带给我不同的感受,它们为我枯燥的学习生活中增添了无限的快乐。

  最近,我又迷恋上了我过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它是家喻户晓的武打类小说。它的作者是施耐庵,中国元末明初小说家,号子安,兴化(今江苏兴化)人,原籍苏州。故事主要内容是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一起反奸臣,替天行道的英勇斗争故事。

  其中最令我佩服的是小李广-花荣,因为它具有“百步穿杨”的功夫。他原本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银枪,一张弓就射遍天下无敌手。因此他被比作西汉的飞将军李广,人称小李广。在第十四回里曾说到过花荣救宋江,他首先用箭射中了门神的骨朵头,后来他又射中了门神的朱缨,我当时心想他可真是神箭手。当他说要射队里穿白的教头心窝时,只听见“哎呀!”一声他就一命呜呼了。把众人吓得一哄而散,这场景我感到非常惊奇,暗自赞叹道到,花荣呀花荣百发百中!不愧是小李广。

  豹子头-林冲他是经历曲折的人,他曾是率领八十万进军的教头他有勇有谋嫉恶如仇,但却被小人高俅所诬陷,最后被害的远走他乡,家破人亡最终只得上演一出风雪山神庙的复仇记。那个社会实在太混乱了黑白颠倒,让人气愤。关于他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误入百虎堂”,“棒打洪教头”也许是因为大家都非常同情他的遭遇,很多人都非常喜欢他,所以他的故事都被演绎成评书和戏曲……

  这本书里每个人物都性格独特,身怀绝技,武艺高强。还有原先坐第一把交椅的黄盖英勇善战;力大无穷的鲁智深,足智多谋的吴用……都深深的映在我的脑海里。总而言之,《水浒传》不愧是文学经典!里面的故事栩栩如生,人物跳跃在纸张之间,故事情节五花八门,有的令人捧腹大笑,有的令人泣不成声,还有的则令人怒发冲冠。如果你也像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就也来读一读《水浒传》吧!

水浒传读书笔记3

“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是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一首豪气凌云的反诗,将我禁锢在忠义的王国。屹立于梁山之巅,仰望宇宙间的108颗星辰,闭上双眼,仰首尘埃……

  翻开那本厚厚的《水浒传》,静心品味,咀嚼真知,一页页的纸张带着我的灵魂在一点一滴中震撼,感动,升华……

  那个一个朝政腐败,对外献币气和,对内恣意,搜乱的年代,那是一个官官相护。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宣和元年,宋江等36人占据梁山,招募义军,群众起义。与官兵周旋数年,几经波折,朝廷招了安,他们为了忠义拼命扫平四方势力,只惜,这一众好汉终是战死、被俘、生离、死别……

  在尖锐的斗争,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他们玩转天下,笑看苍生。演绎了一场兄弟情长,护国安民的绝世戏剧,结束了戏完后的惨淡收幕。

  在这片英勇就义的天下,结识了不少英雄好汉。那“身事悲浮梗,功名类转蓬的林冲。”“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的宋江。“智可张良比,才将范”的朱武……一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在我心中荡起一片又一片涟漪……

  水浒于忠义,须臾不可离。但忠,是为何忠?宋江的忠义一直是后人议论纷纷的。它的忠义带领着梁山泊走向了不归之路,使他们成了统治阶级的鹰犬。致使宋江忠义的理想幻灭。不可否认,这是愚忠,是盲目,不可认同的。虽说如此,还是为这位固执的好汉拍案叫好,佩服!再说那李逵,因为宋江的忠义食酒而死,却是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于忠,于心,也让人热泪盈眶,大不了,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直到现在,心中还在为那惨淡的结局感叹。那吴用、花荣追随了宋江,双双吊死在树上,留得清名于世。不过也罢,这结局兴许也好。情在,心在。不过是没了魁梧的躯壳。他们的魂化作这夜空中的万千星点,照射着浩然的忠义,俯视这天下。护着千千万万的黎民百姓。

  兄弟情在红尘中散发无限,是没有色的酒,时间越久,味道越醇,是没有墙的家,那108位兄弟生生世世一家人。

  那情义,那忠义让我久久不能忘怀,让我敬佩、仰慕、感叹……

  我也想去做那样一条好汉,有信仰、有胸怀的好汉!水浒,悲剧的开始,悲剧的结局,却没有悲剧的故事,处处洋溢着老百姓的梦想,是千百年来不灭的灵魂,代代相传……

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水浒传名著读书笔记范文3篇(《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全部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第64回读书笔记左右3篇

学生《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 水浒传小学生阅读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初三3篇(关于《水浒传》第三回的读书笔记)

水浒传精选读书笔记4篇 《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精彩读书笔记初二范文5篇(水浒传读书笔记初一)

名著《水浒传》读书笔记范文3篇(水浒传读书笔记)

水浒传读书笔记心得体会3篇(《水浒传》 读书心得)

年中学《水浒传》读书笔记3篇(水浒传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