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播放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时间:2023-04-08 11:24:07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播放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供大家参考。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播放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1

  我老家在文成,家乡的风俗及活动有很多:清明节扫墓;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中秋节猜灯谜、赏花灯…………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春节。

  每年的春节,我与爸爸妈妈都会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一起过年。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中最热闹又丰富多彩的一天。一大早邻居家就响起鞭炮声。这时爷爷就忙上了,磨豆子,做豆腐;蒸糯米,捣年糕,杀鸡,杀兔。我最喜欢的还是把粗糙的米粉变成一块一块的年糕。蒸熟的米粉团有点烫手,等它冷一会,爷爷就开始不停的揉啊揉,一会用手推来推去,一会又翻个面。为防止粘手,还会适当的加一些色拉油,等揉到韧性十足,再把大粉团分成小份,大家一起做成形。

  爷爷喜欢长条的,他拿模板一压,一条带有吉祥如意字样的长条年糕就好了。而我就与众不同,用年糕做了许许多多的人样,这是爷爷,这是表弟,这是堂哥…………。虽然样貌有些许丑,但爷爷还是夸我别出心裁,做得很好。年糕做完了,蒸一蒸,炒一炒就开锅了,闻着香味,还是我熟悉的青菜酱油肉炒年糕。

  大年三十不仅有趣,就连吃饭也有讲究。必须一家老小都坐下,举杯互相祝福,在桌上不能谈伤心事,说坏话。狼吞虎咽席卷一阵后,一定得大家吃饱喝足,才分压岁钱,下桌放鞭炮玩去。

  接下来就是看春晚,一直到十二点,村里依旧灯火通明,依旧响着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别有一番风味,也是我们小孩欢呼雀跃的时候。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过了年,就意味着大了一岁,该更懂事了。除夕过后是正月,接下来是元宵,也就意味着要开学了,不知不觉中也有一丝不舍,再次期待春节的到来。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2

  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个地方的风俗都不一样,但我相信,有件事儿人们回老家过年时都要做串门!每到春节,络绎不绝的串门人总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脚印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亲戚家拜年串门。因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摆满了糖果和零食,我总能捞点糖吃,但最重要的还是能领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一到亲戚家,首先要想长辈们问好。可我们老家人特别多,一见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脸盲”,我一时半会儿不知该如何称呼,只能抛个眼神给妈妈,让她告诉我该怎么叫。之后,大家围在一起看电视,我一边吃糖一边听阿姨们唠家常,好不热闹!

  比起串门去别人家,我更喜欢亲戚们起来我家串门。

“丁零”门铃响了,舅公舅婆来了。妈妈赶紧迎上去,互相问候。妈妈给他们作了介绍了以后,大家坐下来,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来了,于是你请我让,大家一一入座,爸爸举着酒杯笑容满面地说:“来,今天我们齐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乐!鼠年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也欢笑着,“嘭”十多只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边吃边说着新年里要大吉大利的话。妈妈又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说:“我在这儿祝大家家庭和美、财源广进!”“好”随着欢呼声,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妈妈招呼着:“别光喝酒,吃菜呀!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纷纷夹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暖流,流过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机站起来说:“我祝舅舅、舅妈、姨姨,姨夫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鸿运当头、牙齿天天晒太阳!”“好!”大家鼓起了掌。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大家的话匣子打开了。外婆说起小时候我的糗事,大家听了都笑起来,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吃饱喝足,娱乐节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们打起了扑克,其乐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缘故,国家不允许串门拜年了。我心里有点失落,不过风雨过后见彩虹,我期待着明年过节的串门!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3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的家乡就用隆重的仪式迎接着这个端午节的到来。家乡的风俗有不少,不过在家乡的这些风俗之中,家乡的端午节是最为隆重,也是最受人们欢迎的。

  端午节,清晨河面上的水雾还在荡漾着,不过随着人群的集中,这些水雾悄然的散去。等到一阵阵的鼓声响起,家乡的那一条河流上已经停放了不少的龙舟,河两岸也都挤满了前来观看划龙舟比赛的人群。

  在鼓声中,换龙舟比赛的所有准备全都齐全,所有的划龙舟的选手也都上了船。等到时辰一到,三声鼓声响起,随后一声尖锐的枪声响起,河道里所有的龙舟一时间全都争先恐后的向前追逐起来。家乡热闹的端午节,随着划龙舟比赛开始渐渐进入到高潮阶段。

  在整个划龙舟比赛的过程中,在场的所有人都显得无比的激动,口号声,欢呼声,惊叫声在同一时间响起。让整个场面都热闹至极,所有人的脸上都充满着兴奋与激动,大家都在等待着划龙舟比赛结束,然后看到今年划龙舟比赛的冠军。

  每一年家乡的端午节都会为划龙舟比赛的冠军送给上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可是不少人都想争夺的。

  随着划龙舟比赛结束,人们等来了冠军,接着河两边的人群也就都一一散去。你们可不要以为我家乡的端午节就此结束了,当然还没有的,在家乡的晚上,街道两旁都亮着彩灯,不少的商铺上摆着大大小小的粽子,整个街道上都热闹极了。晚上的人们也都从家里出来,都置身在这条热闹又繁华的街道,在这一天结束的最后时刻感受着端午的精彩。

  今年的端午节又过去了,我的心里立即期待起了明年的端午节。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4

  我的家乡在福建,那里充满了我甜蜜的童年回忆。那些美好的瞬间让我难以忘怀,那些美味的水果也让我念念不忘,还有那些特别的风俗让我记忆深刻。

  我的家乡有很多奇特的水果。记得那是一个炎热的午后,妈妈出门去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玩,不一会儿,饥肠辘辘的感觉驱使着我到厨房里去寻觅好吃的。我在厨房里翻翻这儿,看看那儿,顿时,一个金黄金黄的大木瓜出现在我的眼前,怎么吃呢?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小刀把它切开,黄灿灿的果肉包裹着一颗颗滚圆滚圆的小黑籽,就像一颗颗圆溜溜的小珍珠,摸起来滑滑的。我捏起一个放入嘴里,咬了一口。哇!好辣啊!满嘴都充斥着火辣辣的味道。这个小黑籽味道还挺怪呢,害我喝了三杯水才让那味道在我嘴里渐渐淡去。不过,木瓜的果肉的确好吃,吃起来甜甜的、软软的。

  除了木瓜,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奇特的水果,比如小柠檬和波罗蜜。说起波罗蜜我总会想到大榴梿,它们长得实在是太像了,外面都有尖尖的刺,好像同胞兄弟。虽然它们长得像,但吃到嘴里的味道却有很大差别。大家都知道榴梿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香香的,而波罗蜜的气味和味道都是甜甜的,吃完很久,嘴里还留存着它的香甜。相比较而言,我还是更喜欢那香甜的波罗蜜。

  此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特别的风俗,比如我们家每当过年吃完年夜饭的时候都要跳火群。什么是跳火群呢?就是把地瓜藤放在院子里,然后放火烧起来,让全家老小都从火群上跳过去,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所有的霉运都被火烧光了,很特别吧?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5

  冬至,也叫冬节。在我们福清家家户户在冬至前一天晚上都要搓圆,福清人叫“搓米时”。搓圆代表团圆,在民间还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的.俗谚。

  冬至前夕,家里就备好了福桔、筷子、蜡烛、圆簸箕和糯米粉。晚上,吃完团圆饭,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搓圆了。

  妈妈在桌上摆好圆簸箕,圆簸箕前方好一对红蜡烛,寓意欣欣向荣,点上蜡烛,为了祈求平安。在簸箕里摆上十个福桔,“福”代表吉利。福桔堆里插上两朵搓圆花,摆上十双筷子。大概中国人都喜欢成双成对、十全十美,这些喜庆的红色把家里烘托的祥和而又温暖。

“搓汤圆喽!”妈妈笑着喊道。

  大家开始忙活开来。先在糯米粉里加上水,放在盆里揉搓,松松干干的糯米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很好奇,用手就揪一小块,捏一捏,咦!现在米粉团就如同橡皮泥一样,软软的。

  我掰了一块放在手心里团圆成一个球,再把它压扁。传统的汤圆里没有馅,为了让汤圆更美味,这次我精心准备的“料”是另具一格的:QQ糖、葡萄干、草莓干……把“料”放进压扁的团里,再搓圆,一个汤圆就搓好了。我心里充满了期待:我搓的圆煮完后会变成什么样子?会不会和外面卖的果味汤圆一样?如果真成了,那就是我的独家秘方。带着满脑子新奇,我期待第二天的冬至快点到来。

  冬至一大早,我一起床就冲进厨房,看见妈妈在煮汤圆。妈妈在锅中装满水,等水烧开将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服服帖帖地挨个儿贴在锅底,不知它们为何这样亲热。

“噗……”锅内叹了口气,热气从锅盖边沿冒出来。掀开锅盖,呀!一颗颗汤圆变得胖乎乎,圆溜溜,晶莹剔透,如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娃娃脸,有时还会有几个调皮地咧着嘴巴,冲我笑,笑得馅都流淌出来,让人看了直流口水。

  汤圆也有各种吃法,煮好的汤圆装上汤或裹上黄豆粉,都是顶美味的。松软甜糯的汤圆,几分钟时间就被一扫而光,好似秋风扫落叶一般。而甜美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啊!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

  我的家乡在浙江富阳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虽然没有城市那么繁华,但是,却有着城市没有的风味,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圆谱圆祠堂便是我们的大事儿一件。

  从开始造祠堂的那一天起,便要放鞭炮庆祝开工。造完了祠堂,那更是热闹。第一天早晨,礼数繁多。先是宰猪宰羊,把猪和羊分别绑在两张凳子上,再用红色的红菱把它们的头绑住,端端正正地放在祠堂的左右两边,像两个守门神一般。更是有人用轿子抬着村里最年长的老人,后面跟着许多乐手,围绕着村子走一圈。所到之处,就有许多人围观,不知有多热闹。等这些全部结束后,又得放鞭炮。中午,祠堂周围大摆宴席,邀请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个人去吃午饭。这一天,锣鼓喧天,鞭炮不绝,到处都摆满了小摊小位。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喜欢的,趁着这几天,买一些好吃好玩的,约上小伙伴们一起去玩,父母们也都不会责骂。

  夜幕降临,祠堂的大戏台上,先表演的是我们村里的阿姨们精心排练的节目——锣鼓。结束后,便是戏班子上台表演,咿咿呀呀,吹拉弹唱,是老爷爷和老奶奶最喜欢的节目。他们总是早早地搬来椅子,选好合适的位置,就算看上一天一夜也都不会感到乏味。尽管祠堂很大,但还是会被堵得水泄不通。我们孩子就喜欢在祠堂跑来跑去玩游戏。

  这些仅仅是第一日的场景。一般来说,这样的盛事至少要持续三天,并且连续三年。这几天,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会叫来亲朋好友,一起吃饭。最多的人家,可能要叫上三十几桌呢,真是热闹非凡。造祠堂的钱都是村民们自愿捐献的,多的达80万元,少的也有二三百元。只要捐献超过20_元的人家,都会获得一本古色古香的族谱。

  造祠堂圆谱不仅仅是一种民风民俗,更是象征着一个姓氏的繁荣与传承!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我的家乡,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端午风俗。

  小时候,我不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只是觉得这天有好吃的,好玩的罢了。

  早早的算好了时间,得知今天是吃粽子的日子,我一大早就喜得快要发疯了。

  懒得在卧室与灶房间来回周旋,我干脆搬了个小板凳来,就这么坐在奶奶跟前,看着她包粽子。

“这里脏,妮儿,你快出去。”

“没事儿,我不嫌脏。”相比关注这脏兮兮的瓦灶和墙壁,我还是更想看奶奶包粽子。

  那双布满皱纹的手是多么灵巧啊!一弯,一放,一折,一绑,短短几步,短短几十秒,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诞生了。

  要煮粽子了,奶奶怕熏着我,硬是把我推出了灶房。自己留在那儿随时准备着添柴火。

  望着灶房烟囱里冒出的浓浓的烟,不知为什么,我感到那次的粽子格外的甜。

“五月里有午端阳,粽子油条泡雄黄。”在我的家乡,端午节不仅要吃粽子,还要吃油条、糖糕一类的油炸食品。雄黄油也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关于鸡蛋的端午风俗。在这天,我一起床奶奶就会拿来一个提前煮好的热腾腾的鸡蛋,然后让鸡蛋从我的头顶一直滚到脚尖,嘴里还念念有词“骨碌骨碌灾,小病大灾都滚下来........”滚好后,再让我把鸡蛋猛地一摔,然后立刻拿起来,剥掉壳,给我吃掉。

  据说,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老人们坚信,热腾腾的鸡蛋可以粘走孩子们身上的一切病灾,在下一次端午节前都平平安安,幸幸福福。

  端午在奶奶对我的关怀中走来,又在奶奶对我的祝福中离去。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7篇(播放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相关文章: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3篇(最新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有关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6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7篇(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作文)

我爱我的家乡六年级作文12篇(作文我爱我的家乡初中作文)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工作总结3篇(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免费

最新小学生家乡的风俗作文3篇(小学语文作文家乡的风俗)

六年级下册写元宵的作文3篇(六年级下册元宵节作文)

家乡的风俗作文3篇 家乡的风俗作文满分作文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范例3篇(年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