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会员“lunkangjianghanjiang”整理的古文自相矛盾(共5篇),以供借鉴。
《自相矛盾》教学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指导书写生字“矛、盾”和理解“夸口、张口结舌”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精读课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成语的寓意,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理解成语的寓意,养成良好的积累知识的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引出《自相矛盾》。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课内预习。
★轻声读成语故事《自相矛盾》,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拼读生字表中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
三、精读与感悟《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成语中的矛和盾仅仅是指那个楚国人买的兵器矛和盾吗?
3、细读课文,抓关键词句,在交流讨论中感受人物形象和文章寓意。
预设: “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指导朗读好人物语言。
这个楚国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结果怎样?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周围人怎样看他?
你又怎样看他?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文章为什么到这就结束了? „„„„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四、小结
五、拓展与延伸
1、用今天学到的学习成语故事的方法,学习《滥竽充数》和《画龙点睛》这两个成语故事。
2、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更多的成语。
板书
成语故事
盾坚固 都戳不穿 自相矛盾 矛锐利 都能戳穿
说话前后抵触 矛戳盾 会怎么样
自相矛盾 篇2
自相矛盾(课本剧)
泰山小学 侯永芬
题材:根据苏教版第九册《自相矛盾》一文改编
时间:早市时间
地点:一条繁华的街市上
人物:卖矛和盾的人(称艺人)、卖羊肉串的人(称摊主1)、
卖花布的人(称摊主2)、卖包子油条的人(称摊主3)、 一群围观
的人
道具:制作精致的矛和盾若干个、布匹、包子、油条
第一幕
(幕启。沿街摆满了各式摊点,摊主们各自叫卖自己的商品)
摊主1:卖羊肉串啰,又香又嫩的羊肉串,正宗的新疆子羊串,快来瞧一瞧
,尝
一尝吧。
摊主2:卖花布啰,手工纺织的花布又美丽又环保哟,老奶奶穿上变年轻,
大姑
娘穿上更俊俏,小孩子穿上结实耐磨,小伙子穿上也不赖,出口转
内销,
价廉物美,机会难得莫错过呀!
摊主3:正宗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又香又大的包子,味道可口,包你吃了还
想吃。
油条色香质脆快来买呀!
艺 人:(肩上扛着几根长矛,手中拿着几个盾牌,径直走到摊主3旁的一
块空地上,放下矛和盾,从怀中拿出一个铜锣敲起来,边敲边吆喝道)在
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有钱的出钱,没钱的捧场。
摊主3:(大声嚷道)你这人怎么回事?竟和我抢起了生意去!去!去!
艺 人:(拱手作揖,赔笑)老兄,小弟有礼了,常言道和气生财,你是卖
包子的,我是卖兵器的,咱俩的生意是风马牛不相及,说不定还能为你带
来人气生意呢!
摊主3:你这人还挺能说会道的,好吧,托你的口福,你就在此摆摊吧。
艺 人:(狠敲一下锣,大声说)多谢了。(随后又猛敲了一阵锣)快来看一
看,瞧一瞧,祖传的工艺。
(一群人围了上来。)
第二幕
艺 人:(拿起一根长矛独自耍了一阵后,指着手中的长矛)本人的祖先一
直以打铁造兵器为生,曾多次为朝廷打造过许多作战长矛,看这长矛是纯
钢制作,又尖锐又耐用,什么盾都能戳穿!这长矛的杆子是正宗红木刷漆
的,光滑又美观。
观众1:(上前)东家让我瞧一瞧,(接过长矛仔细打量了一番)多少钱一个?
艺 人:头批生意,你就给4两银子吧。
观众1:再少点行吗?
艺 人:长官,我这已经是最低价了。
观众1:那我就买一个吧(边说边伸进衣兜中掏出了4两银子交给艺人准备走
)。
艺 人:长官,我家的盾也不错,(说着双手拿起了一个虎脸形的盾牌,递
到众人面前说)我家打造的盾牌非常坚固,什么矛都不能戳穿它。
观众2:那你就用你的矛戳你的盾,试试看,怎么样?
众 人:对!试试看,试试看。
艺 人:这……这……
众 人:哈哈!哈哈!怎么不说话呀?
观众1:看来,你是个骗子,你的话,根本不可信,什么祖传工艺,我看纯
粹是 在骗人,还给你,退钱吧!
众 人:对,退还别人钱。
艺 人:(满脸愧色,从兜里掏出钱来)这位大爷,对不住了。
(众人摇头,纷纷离去)
艺 人:(满脸懊悔样,狠狠地跺了一下脚,抽了自己一巴掌,长叹道) 本
以为可以多卖样东西,多赚点钱,谁知却说出了前后矛盾的话,让人识破
了,害得到手的买卖化为乌有,唉!
落幕
联系地址: 江苏宝应县泰山小学
联系电话:456
邮政编码
自相矛盾造句 篇3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一文内容浅显、寓意深远。对于这样的课文该如何教学呢?我想:反复诵读这篇文章没有必要的,仔细分析那更是无病呻吟了。而成语故事浩如烟海,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走进成语的世界,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才是最主要的。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了一分多钟的视频,2010年春晚上一段姜昆的《和谁说相声》,孩子们都被他前后矛盾的语言逗笑了;然后就出示了《自相矛盾》的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举其矛曰:“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文字,但由于认识水平较低,不能正确理解文章的意思。于是,我让学生把原文和现代文相对照再来理解关键字“鬻”“ 誉” “陷”“ 弗”,解决了这些词语,学生很快就理解了课文。接着,我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观察插图,展开想象,进一步探究文章内容,品味出寓意。当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拓展的时候,学生能找到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但都不能流畅表达。为此,我先出示了一些范例,引导学生表达,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具体表达。最后再来读读古文,学生整堂课兴趣盎然。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自相矛盾》是篇传统教材,传统的教法也许就会止于读懂寓言故事内容,领悟寓言故事的启示意义。对于这类故事易读懂的课文,如果还只是将理解教材内容就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的话,这也许是对学生知识智力潜能的开发、挖掘是一种滞后的做法。所以,教什么,怎么教,自然成了困扰于每位语文教师心中一个很头疼很棘手的问题。那么,像这样的传统教材,如何凭借教材去进行改造、创造,挖掘教材中潜藏着可以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智慧的探究学习点?我就将这则寓言故事的教学目标拟定为:借助寓言故事,进行朗读感悟,发展学生的开放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续写故事,促进学生智慧的发展。这一目标,不仅关注了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体验的过程,更将着眼点放在了学生智慧的生成,是学生智与知、智与情的多向整合。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对家里人说……学生想象丰富。这一教学目标的实施,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而言,都是一次智慧的考验、增长过程。学生学的不是教材内容,而是学习如何从多角度去思考去辨析去发现,在充分的读书体验、行为思辨、互相启发、积极思维中增长自己的智慧;而老师也充分经历着一场用心倾听、适时启发诱导的积极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对于情感体验课型是一次丰富,更是一次挑战!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
那天教学了《自相矛盾》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自相矛盾”的意思。课前,我查了一下成语词典,“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触”。不就是说的和做的不一样嘛,这样的例子很多啊,所以也没有去好好琢磨。
课堂上提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快就有同学举手了,和我预想的一样,真好!我不禁暗自窃喜。“有一次,我和爸爸去买葡萄,那个小贩说他的葡萄又大又甜,于是我们就买了。没想到到了家里一看,那些葡萄居然酸得无法入口,我们都很气愤,那个小贩真是自相矛盾。”粗粗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他说的和做的相抵触啊。但再又想一想,又似乎有问题。但一时之间又说不出哪里有问题,只得匆匆了事。接下来还有同学说:“自己郑重承诺过要好好学习,但转眼又贪玩了,真是自相矛盾!”觉得有同样的问题,但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回到办公室后,游老师也和我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们商量了一下,觉得学生举的那几个例子有问题,不对,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上凤凰语文网看了一下,也没有什么大的突破,真是郁闷中!这可真是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的话说不出来。回家后,我又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这个成语再熟悉不过的成语故事。故事中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矛盾的,这无可厚非。但学生举得例子中他说的话和做的事也是自相矛盾的啊!突然,我茅塞顿开,言与言想抵触,言与行抵触,大概问题就是出在这里。言与行相抵触,我们可以说他言行不一,不守承诺,甚至撒谎,但不可以说他矛盾。只有言与言,行与行才能算是矛盾。小贩说水果好,但我们买到的却是不好的,只能说他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是骗顾客;同样,同学没有按照自己的计划做,只能算他不守承诺,说话不算数,但不能说是自相矛盾,因为他们是言和行相互抵触,只有言和言相互抵触或行和行相互抵触,才能说是自相矛盾。比如:我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不喜欢吃甲鱼。”所以每当家里煮甲鱼,或酒席上有甲鱼时,我从来都不吃。但有一次,我在酒席上看到甲鱼做得色香味俱全,令我垂涎三尺,所以忍不住吃了一口,被家人看到了,他们就会说我“自相矛盾”。在这里,“吃”和“不吃”是矛盾的,也就是行与行矛盾。
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呢?
自相矛盾造句 篇4
1、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2、她觉察到他的论点有几处略微有些自相矛盾。
3、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4、他刚才的言论十分自相矛盾。
5、做错事的人用谎话来掩饰自己往往说的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6、你早上说昨晚去朋友家坐了,下午又说昨晚去陪客户了,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到底在干嘛?
7、小明刚才说花盆是她打破的,现在又说是小丽打破的,简直是自相矛盾。
8、小玉一会儿说自己刚刚从家里出来,一会儿说从图书馆出来,简直是自相矛盾。
9、骗子的谎言总是自相矛盾的,只要细心,就能发现破绽。
10、他说自己热爱学习,却一天到晚打游戏,真是自相矛盾。
11、我们无论说话还是办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12、当说谎者不停圆谎的时候,经常会露出自相矛盾的破绽。
自相矛盾的故事 篇5
1、我们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2、这次反弹在自相矛盾之中瘫痪。
3、还原情境可以避免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的错误出现。
4、如果自相矛盾,那它就是不可靠的了。
5、他的个性遇事犹疑不决,说法常前后自相矛盾。
6、安静并舞动?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7、你竟然对自己提出的议案投下反对票,这种行径简直是自相矛盾!
8、这个家伙说的话前后自相矛盾。
9、如此自相矛盾的四句话却蕴含了深刻的意义。
10、你是否觉得这句话有些自相矛盾呢。
11、做错事的人用谎话来掩饰自己往往说话都是自相矛盾的。
12、他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13、你的发言自相矛盾,后面的论证恰恰否定了前面的论点。
14、对一个聪明才智高,能干却又做尽坏事的人,我们既欲其生,又欲其死,这种心境就是自相矛盾的最佳例证。
15、别以为我的说法自相矛盾,这不过是我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事情的结果罢了。
16、怎么这个人说话自相矛盾?
17、他刚才的言论十分自相矛盾。
18、你说的话自相矛盾,还在那喋喋不休,真是可笑。
19、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有时会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这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20、你刚才的发言前后自相矛盾,别人不知道该怎么理解。
古文自相矛盾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