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3篇 学生行为心理分析

时间:2023-05-15 13:24:2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3篇 学生行为心理分析,供大家参阅。

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3篇 学生行为心理分析

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1

  关于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情况的调查报告

  概要:通过对学生课堂学习行为情况的调查,探究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态度和习惯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此为课题研究的提出提供现实依据,并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一、调查目的课堂学习态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学生个性与人格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是学生顺利学习的基本保证。根据我们平时的观察、了解,目前我校中的一些学生分还没有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缺乏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为了改变现状,寻找培养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我们对我校学生课堂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方法

  问卷法:学生问卷。

  观察法:随堂听课,检查学生作业本。

  访谈法:师生座谈会。定量、定性分析。

(二)调查时间、对象与范围

  1、时间:2018年9月—2015年12月。

  2、对象与范围:本校18个班级作为课堂教学情况调查对象;选取18个班级90名学生作为调查问卷的对象(一年级43人,二年级20人,三年级27人)。三、调查结果

(一)课堂学习态度方面。

  在调查问卷中有四道题目是关于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 1、上课时你会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活动吗?

  在135份调查问卷中,有38%的学生是积极参加的,有60%的学生表现一般,还有2%的学生不参加。

  2、在课堂小组合作交流中,你的表现怎样?(A积极发表意见;B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C不参与)

  3、课堂上你会认真倾听同学回答问题或老师讲解吗?(A会;B有时会;C不会)

  从以上的两道(2、3题)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认真倾听”,但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

  以上的三个方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以上这些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表现会好一些。

  在课堂学习态度方面,通过和老师的交谈还了解到:勤学好问的学生在一个班中大约占五分一,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和刻苦精神。调查问卷的第4道题目是:

  你最喜欢哪一门学科?(A语文;B数学;C英语;D美术;E音乐;F体育;G其他)本题目目的是想了解学生的兴趣情况。从调查问卷和我们的访谈中了解到,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不一定就是主科,而是他们最喜欢的老师任教的哪一个科。例如在调查的四个班中,其中有一个班的体育科。

  以上的三个方 面,问卷结果和我们的听课观察结果基本一致:学生听课率还比较高,大部分学生听课都比较认真,而踊跃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发言的学生不多;主动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和被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基本上是各占一半。以上这些方面,低年级的学生比高年级的学生,女生比男生表现会好一些。

(二)课堂学习习惯方面。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有60%以上的学生在“课堂练习能独立思考完成后等候展示思维过程”(“等待同学或老师说了再做”的学生只占10%);8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有12%的学生有看课外书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等。

  但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学生作业习惯普遍比较差。

  我们检查了6个年级数学作业,学生的作业75%左右做得比较好,还有10%学生作业质量普遍比较差,表现在字迹不端正,随意涂改,不整洁,正确率不高。听课观察:写字的姿势不正确,头趴得低,作业本斜放,握笔很低,大拇指压着食指,“一尺一拳一寸”做到的学生不多。

  2、预习、复习习惯尚未“定型”。

  调查问卷显示,做到“经常预习、复习”的学生占27%,“有时预习、复习”的学生占42%,“老师布置就会预习和复习”的学生占31%。通过我们与老师、学生的交谈,了解到的情况也基本如此。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学生能自觉对学科内容进行预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形成。

  3、缺乏提出问题、独立思考的习惯。

  听课观察:例如语文课,教师要求读完课文后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已的意见,但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发表意见的学生为数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等待,一旦老师提问便“沉默是金”。有的课堂上表面热闹,有问有答,实际情况是除了几个优秀的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外,不少学生都是等待其他同学或老师的答案,或是随声附和,自己根本不动脑筋思考问题。

  4、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在调查问卷的6个年级中,其中学生有看课外书习惯的占了12%,高年级课外阅读量比低年级略高。四、原因分析

  1、教师忽视对学生课堂学习态度的关注和课堂

/.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观察和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关注,遇到学习态度不好的学生时,常常会推给班主任或家长,而很少主动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中,更少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系统培养。多数教师重视的都是学习结果(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只装着教案,没有注意调控课堂纪律,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有的教师教法比较陈旧,如“满堂灌”、“填鸭式”等,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确立,课堂氛围不够民主、和谐,致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学生没有提问、没有思考的时间,也没有发言的机会。有的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或不正确,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听课习惯,如:提问不明确,启发性不强,问题质量差等,学生不知从何答起或回答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动脑筋思考问题。

  3、教师责任心不强,对学生要求不严,缺乏有效的培养方法。 例如,老师对学生存在的作业书写马虎、糊涂不洁的情况,有的老师放任自流,不向学生提出要求,也没有帮助学生改正的任何措施,随学生之便。结果,造成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次糟糕。这是老师对学生学习不负责的一种表现。

  当然,社会、家庭等方面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造成较大的影响。五、问题对策 1、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给予高度的重视,要把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纳入各科的教学计划,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一个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也就说他对学习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就能够不断体验到取得进步的愉悦心情,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就能够主动克服,坚持完成既定的任务或目标;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能力,让学生掌握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自主学习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2、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通过交往,接受别人的示范、指导、劝说而逐渐形成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态度的前提。我们首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求学生要学习认真、扎实,勤奋好学,刻苦努力,不耻下问,上课精神集中,认真听讲,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课后按时完成作业、力求正确无误,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上一丝不苟、求真务实,力求全面发展等。

  特别是学困生,老师更加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增加他们的学习勇气,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辅导,使他们不断得到进步。3、改革课堂教学,使学生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新课程理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在这样的环境里,课堂就会变成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从而使学生喜欢上课,喜欢读书,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2)努力探索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学会赏识学生,课堂上给学生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努力转变角色,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教师要给时间、空间让学生质疑问难、合作学习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大胆提问、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的良好习惯,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品质。

  4、建立目标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将终身受益,它将对于人生、事业、生活起着经常性、永久性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按照下面的一些方面去要求: 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前准备的习惯、认真上课的习惯、课后复习的习惯、独立作业的习惯、勤学好问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书写工整的习惯、学习分析的习惯、讲究效率的习惯、珍惜时间的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阅读书报的习惯。在此基础上,依据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要把以上这些常规习惯逐步打造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即创造性的学习习惯,包括诸如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注重实践,学会思维,掌握合作式、开放式、探究式等多种学习方式。

  5、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学校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纳入教学常规管理中,经常检查、督促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批改情况。教师应该经常布置和检查学生的学科预习、复习情况,鼓励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通过教学常规教学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

  中学生行为 心理 学习自查报告(共16篇)

  学生心理自查报告

  心理行为训练心得体会

  心理行为随访岗位职责

  学习心理与学生学习特点

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2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自查报告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1、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处于低焦虑水平,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有%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六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开始发育,在心理上,六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整改措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

(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强化学校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小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一些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经验,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总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3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自查报告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多,其中不少压力已超过了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常常引起纷扰的、不利的、危机重重的后果。国内有些调查表明,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学生所占比例较高。那么,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带着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期了解当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我校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对策性建议。

  1、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

  调查显示,目前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一般,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处于低焦虑水平,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而有%处于异常焦虑状态,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于存在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即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十分需要通过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加以帮助,若焦虑异常得不到及时解决,就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此外,对于处于异常焦虑倾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是处于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总体焦虑倾向较强、焦虑范围较广,存在心理疾病,需要立即进行心理治疗,这部分学生不容忽视。

  2、男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男女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总

  体不如男生,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女生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以及总量表上的得分都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两性差异的原因首先是社会因素方面,如自我概念,对自己的期望,失败的归因方式等方面不同。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男女生对成败归因有不同的模式:女性比男性更多的将自己的成败归因于运气,而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运气;而男性则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任务艰难。这种归因导致了男女生自信心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显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专业有决定的影响。而且在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下,女生往往使自己扮演一个弱者的形象,学习成绩不好认为是性别差异造成的,认为男生天生比女生聪明,而没有从其他方面找原因。特别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以及对妇女的歧视都严重地挫伤了青年女性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制约着女生各方面的发展。

  其次是生理因素,由于女生性意识的萌生比男生约早一年的时间,因此性不安心理在女生身上表现得更早,更明显,他们变得易害羞、难为情,而且青春期的发育早于男生,青春期的女生对胜利的变化和月经的来临有一种神秘感和恐惧感,所以常处于焦虑不安中,有时莫名其妙的紧张,特别是在与人交往时尤为突出,于是产生了对人焦虑。

  男生在孤独倾向和冲动倾向上的得分要高于女生,但是没有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这个可能与男生的性格有关,人们在教育过程中

  赋予男生的形象是生来就刚强,为此在感情上不轻易外露自己,长此以往心中苦闷无处诉说,产生孤独感,而女生较男生更喜欢找人倾诉,心中的不快易化解。在冲动倾向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多地表现出攻击、多动和违纪等外向行为有关。

  综上所述,加强女生的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心理辅导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3、不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六年级在各个年级中问题最多,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这主要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在生理上,他们已基本上开始发育,在心理上,六年级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尤其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推理能力的发展使他们的某些观点或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发展原因,六年级学生的自我概念也在逐渐形成并有着极强的自我意识,他们非常注重自我形象的良好设计,但由于对自我形象过度敏感,他们过于着重别人对自己的外在评价和成败得失的评价,以至于产生不良的自我形象,如自卑、自责等。

  同时,六年级学生面临毕业考,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遭遇的学习上的挫折感,使得个体的心理状态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平衡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成就动机模式的确立,并由此影响其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状况,从而进一步影响个体人格的塑造和生涯的发展。

  实验小学关于对心理及行为异常学生的整改措施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小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身心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更加应该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根据我们调查分析发现,改善和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实效,为此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一)加强家校联系,改善家庭教育

  1、家长要注意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在青春期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大多是儿童早期教育和社会交往带来的精神发育缺乏,如幼年的心理剥夺、童年的经历有时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生活态度和心理体验。如果在人生早期

(一般指0-6岁)得到适应最佳教育将会使人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家长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抓住这一时期,向子女施以早期智力开发或优良品德的早期熏陶。家长还应经常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不好,家长只有设法使自己的主观愿望与孩子的客观实际相一致,同时在实现期望过程中应该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对原有期望进行调整,才能减轻孩子的压力。应提倡民主的家庭教育,这样才能较好地运用符合子女身心发展实际的科学方法,家庭教育才能收到实效。

  2、让子女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我国自古以来,提倡在家长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让子女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育人方法。孔子说:“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说明品德高尚的人都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育良好的品德习惯。而且,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持之以恒,使子女的意志和性格从中得到锻炼,并帮助子女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3、家长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优化

  家庭环境的优化不仅应体现在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文化气氛;还应体现在家长自身形象的完善上,使子女在家长乐观向上的情绪和刻苦学习、努力工作的实践中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对于子女的良好思想和行为表现,家长及时给予肯定才能收到激励、强化的效果。清代著名教育家颜元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指出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因此在教育中,要减少斥责和限制,多给以“表扬”和“承认”的机会,以提高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为了帮助子女明辨是非,克服、纠正和根除不良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可以适当采取不损害孩子身心为比标准的惩罚。原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教育子女,这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用简单的手腕来应付,是无济于事的。”为此,家长应了解有关教育以及儿童心理方面的基础知

  识,切实担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

(二)强化学校教育,改善学校教育工作

  1、转变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机械地按照预设的一套模式向学生强行灌输,使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被教育者的地位上。”这个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而且抹杀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应将小学生由升学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向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教育轨道上来,它有助于中小学教育走出狂热追逐高分、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误区,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痼疾,把开发人的潜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才能在教育内部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发生。

  2、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教育要纠正和克服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代替心理教育的片面倾向,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学校正常的教学中去。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从他助到自助,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可以采取宣传普及心理学常识(通过上心理辅导活动课和讲座的形式等)、开展一对一的心理咨询以及推广集体辅导、朋辈辅导的形式,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心理上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健康向上的心境。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心理档案,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进行矫治。

  3、加强青春期的性心理健康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性教育一定要讲究实效、慎重、科学,并注意把握时机。根据一些学校进行性教育的经验,系统地对他们进行有关方面的教育。

  4、着力提高教师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通过讲座、讨论、宣传材料等方式,注重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还可聘请有关专家和教育先进工作者介绍符号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经验,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以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软环境。

  5、重视家校沟通的途径

  建立家庭和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所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积极相互配合,将会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半功倍。因此,学校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善家庭环境,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和谐的气氛去影响和教育子女,这样有利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6、重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为学生健康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课余时间参加业余活动,有利于学生多种才能的发挥,丰富精神世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使生活更有乐趣,情操得到陶冶,能力得到锻炼,多种需要得到丰富,心理紧张得到缓解。其结果是进一步提高学生脑力、体力的效率,改善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三)积极引导青少年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对于学生来讲,保持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锻炼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质。青少年首先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才能对社会、对人生持有正确的认识,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与本人实际情况越接近,表现自我防御行为就少,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充分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潜能。第三就是要学会自觉地调控情绪,保持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学会自我疏导不良情绪,使消极的情绪对身心的伤害减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劳逸结合,科学用脑。

  总之,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应密切配合,综合治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学生行为心理学习自查报告3篇 学生行为心理分析相关文章:

学生上心理学课心得体会范文_有关学生上心理学课心得体会感想3篇(大学上心理课心得体会以上)

学生心理活动策划方案3篇(心理活动策划方案 小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案8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教案设计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篇(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怎么写)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最新3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3000可复制

学生会心理部工作心得3篇(学生会心理部的工作)

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12篇 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案

学生心理素质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