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考试试卷),供大家参阅。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1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大纲 本课程依据小学教育专业
课程名称: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代码: B 课程管理: 数理学院应用物理教研室
教学对象 :小学教育专业
教学时数: 总时数 16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12 学时,实验实训 4 学时。课程学分: 1 分 课程开设学期: 4 课程性质: 专业主干课 课程衔接: 无
一、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本课程以科学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建构主义为主线,运用主动参与式的学习模式,论述 了科学的本质、科学素养的含义以及儿童是如何学习科学的等问题。讲授这门课可以增进学 生对科学、科学素养及科学探究的本质的理解; 提高学生指导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所必须具 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在理解儿童的学习过程和特点的最新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如 何有效地指导、协助、评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教育(一)教学目标
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教育的目的及科学素养的含义(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科学的本质
第二节 科学教育的目的及科学素养的涵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科学的本质 2、科学教育的目的第二章 认知科学与科学教育(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认知科学与科学教育的关系。(二)知识点及要求 第一节 儿童是知识的建构者
第二节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特征 第三节 学习动机与科学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儿童是知识的建构者 2、学习动机与科学教育
第三章 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5 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动手动脑”的教学思想
第二节 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思想和课程结构论 第三节 “学习循环”与科学教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动手动脑”的教学思想
(二)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思想和课程结构论 (三)“学习循环”与科学教学 4、科学教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规划
(一)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组织和应用 (二)科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三)科学教学中对学生“误解”的甄别和防止 (四)“概念图”的教学
(五)教学计划的准备和设计
5、科学教育中的公平教学与差异性教学
(一)多元文化教育模式 (二)多元智力理论与科学教育
(三)认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运用多种科学教学方法 (四)为男女生提供平等的科学教育(五)特殊儿童的科学教育(六)面向全体儿童的科学教育 6、科学过程技能
(一)引言 (二)观察(三)推断与预测(四)分类(五)测量(六)确认变量(七)制作图表
(八)假设的定义与特点 (九)实验的实施与结果分析(三)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方式:考查(四)考核成绩
平时成绩 30% 考试成绩 70% 五、教学参考书
陈华彬 梁玲 编著.小学科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执笔人:
教研室负责人审核: 教学院长审核: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
B.布鲁纳
C.施瓦布
D.杜威
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罗主义
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
B.斯宾塞
C.韦迪
D.布劳迪
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
B.布鲁纳
C.杜威
D.克伯屈
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A.目标分析
B.工作分析
C.活动分析
D.过程分析
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A.主体取向的评价 B.客体取向的评价 C.目标取向的评价
D.过程取向的评价
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A.上课
B.被动作业
C.训练
D.主动作业
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A.课程专家 B.教材专家 C.课程集体
D.教师
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游离性评价
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A.学科
B.目标
C.计划
D.经验
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 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 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
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
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
B.强调学科知识
C.强调学生心理
D.强调学生兴趣
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
B.课程理解范式
C.课程评价范式
D.课程实施范式
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A.初级学习
B.分散学习
C.高级学习
D.集中学习
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
C.轮形课程
D.广域课程
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
B.权利关系问题
C.义务关系问题
D.利益关系问题
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
B.非指导性教学
C.范例教学
D.程序教学
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 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
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
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
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B.说明性组织者原则与比较性组织者原则。C.上位学习原则与下位学习原则。
D.逐渐分化原则与综合贯通原则。
23.赞科夫发展性教学理论的教学原则是(C)
A.艺术性与科学性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动统一,集体与个别统一。
B.直观原则,兴趣原则,活动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C.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体学生都 得到发展。
D.教学与训育统一,问题解决学习与系统学习统一,形式训练与实质训练统一,主体与客体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
24.“教育目标具有层次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陈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这三个典型特征是属于(A)
A.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特征 B.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的特征
C.斯腾豪斯等人的生成性目标的特征
D.传统的普遍性目标的特征
2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80年代以来提出的“全民教育”口号,实质上就是追求(C)A.教育平等
B.教育的高质量
C.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
D.多元价值观
26.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B)
A.效果评价
B.内在评价
C.量的评价
D.质的评价
27.“连续性、序列性、整合性”是(A)
A.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三个标准
B.课程目标的三个来源
C.课程评价的三个特点
D.课程内容选择的三个取向
28.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深层价值取向是(B)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解放理性
29.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典型的评价模式,其中“以泰勒的课程理论为依据、围绕目标达成而建构起来的一种评价模式”,是(B)
A.差别模式
B.目标达成模式
C.外貌模式
D.回应模式
30.“体现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指的是(B)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标
C.教育目的D.教学目标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31.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1分);课程内容 上,既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知识,又把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32.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
创设课堂讨论情境,提出富有挑战性的、有吸引力、有价值的问题与课题;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展开讨论,要绝对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创造良好的氛围;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课堂讨论习惯与规范
33.为什么说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第三,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34.叙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并分析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如何实施课程。
三种取向:(1)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2)相互适应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3)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
35.按照美国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的划分,课程与教学评价经历了哪些历史阶段?每一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特点: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 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特点: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的预 定的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
第三阶段;1957年到80年代。特点;把评价视为价值判断的过程,评价不只是根据预定目标对结果的描述,预定目标本身也需要进行价值判断;既定目标并非评价的固定不变的铁的标准,那么评价就应当走出预定目标的限制,过程本身的价值也应当是评价的有机构成。
第四阶段:80年代以后由古巴和林肯提出的。特点:把评价视为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协商进行的共同的心理建构过程;评价是受多元主义价值观所支配的;评价是一种民主协商、主体参与的过程,而非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控制过程,学生也是评价的参与者、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基本方法是质的研究方法
四、材料分析题(共16分)
36.经验课程的基本特征可以描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教育和课程没有过程以外的目的,只有过程以内的目的,即促进儿童本能的生长,培养儿童适应现时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二,主张以儿童参与其中的活动及其经验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并且以“从做中学”作为课程组织的原则。第三,打破学科界限,采取作业的形式,分单元进行活动,反对预先规定教材范围和进度。第四,崇尚师生合作,反对教师权威,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
请结合上述材料分析(1)经验课程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点。(2)经验课程存在哪些不足。
优点:强调直接经验的价值,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儿童可以在与文化的与科学知识交 互作用中人格不断获得发展;强调社会生活、社会现实的价值。
不足:容易导致忽略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容易导致活动主义,忽视儿童思维能力和其它智力品质的发展;要求教师有相当高的的教育艺术,教师比较难适应。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试卷
学前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自考科学与教学论试卷
教学论课程考试试卷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3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B)
A、《雄辩术原理》
B、《礼记,学论》 C、《礼记,内则》
D、《礼记,王制》
2、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C )
A、《普通教育学》
B、《教学与发展》
C、《大教学论》
D、《民主主义与教育》
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博比特 D泰勒
14、(A)年学制标志着现代课程的开始
A 1912 B 1896 C 1914 D1922
4、西方古代主导的课程—“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数 音乐、天文和(D)
A 代数 B 比喻 C 会意 D 几何
5、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一般分前言、(B)、实施建议、附录等四部分组成。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教学功能
D、教学模式
6、制约教学手段现代化最现实的社会因素是(D)
A、技术的发展
B、政治因素 C、文化因素
D、经济因素
7、各科学要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这一原则体现了选择小学课程内容应具有的(B )原则。
A、基础性
B、实用性
C、时代性
D、综合性
8、(A)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内在评价
9根据课程与教学评价的主体,可以把评价分为(B)
A.A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B.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
C自评价与他评价
D.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
10、.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A)支配。
A.技术理性
B.实践理性 C.解放理性
D.理论理性
11、认为“教师的角色是课程开发者”,这是课程实施的(D )
A.忠实取向
B.相互适应取向 C.主体取向
D.课程创生取向
12、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 )
A杜威
B洛克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3、程序教学法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心理学家(B )
A布鲁纳
B斯金纳
C沙塔洛夫
D仲衡
1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教学
C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15、课程评价的功能有哪些(B )
A、定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B、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激励改进功能 C、导向规范功能、诊断鉴定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D、导向规范功能、诊断筛选功能、分析改进功能
16、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区别是(A )
A、指导作用和灵活性不同
B、指导作用和性质不同 C、方向和性质不同
D、方向和灵活性不同
17、下面哪一项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关键(D )A、备课
B、课外辅导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上课
18、下列哪些不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原则(D)
A整体性原则 B科学性原则 C 灵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9、以“儿童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构建了他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A杜威 B 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苏格拉底
20、就教学模式构建的重心而言,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是(B)
A由单一的多样 B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 C由刻板到灵活 D有被动性到主动性
21、教学方法的分类不包括(C)
A直观性教学方法 B实践性教学方法 C引导性教学方法 D研究性教学方法
22、运用研究法的关键是教师要(D)
A善于提问 B做好谈话后总结工作C运用启发性谈话 D 设计好问题
23、(A)原则是选择教学手段的根本原则和根本要求
A 教学最优原则B健康和安全原则 C经济性原则D综合性原则
24、当前渗透到教学领域并影响到教学方式变革的新技术主要有(C)A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B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C多媒体技术、网络通用技术、虚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 D 多媒体设计技术、虚拟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
25、一种观点认为课程实施是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研究的焦点是实践中发生变革的程度和影响变革的因素。这种观点是美国学者(D)课程论专家的观点 A菲吕马克B麦克米伦
C夸美纽斯D富兰
26、美国课程专家(A)总结了三种课程实施策略,即自上而下策略、自下而上策略和自中而上策略
A麦克尼尔
B泰勒C 杜威 D博比特
27、下面那个教育家认为迅速愉快和彻底是教学成功的标志和基本要求。(A)A夸美纽斯B泰勒C杜威D斯宾塞
28、优化教育的一般标准不包括(D)
A个人全面发展的质量标准 B真善美的过程标准
C高效率标准,即合理投入下的效益最优化 D教学模式的优化
29、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A)
A、现象、问题、规律
B、过程、方法、手段
C、现象、方法、手段
D、过程、规律、问题 30、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A)
A、知识、学生、社会
B、学科、内容、科目
C、教师、学生、内容
D、方法、目的、内容
31、课程实施的基本取向(A)
A、忠实、适应、得过且过、创生
B、混合、创生、灵活
C、适应、混合、得过且过
D、忠实、灵活、创生
32、被认为是最早使用“校本课程开发”的两个人是(C)
A、杜威 泰勒
B、斯宾塞 舒伯特
C、菲吕马克 麦克米伦
D、菲吕马克 泰勒
33、教学目标的功能不包括(D)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标准功能
D、认知功能
34、实践性课程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是(B)
A、决策
B、审议
C、理解
D、建构
35、被认为是现代课程的奠基者、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是(D)
A、博比特
B、查特斯
C、哈里斯
D、泰勒
36、“非指导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C)
A、斯金纳
B、赞可夫
C、罗杰斯
D、布鲁纳
3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中(C)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练习法
38、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不包括(C)
A、学习者的需要
B、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
C、学生的知识经验
D、学科的发展
3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
A、导向规范功能
B、诊断鉴定功能
C、激励改进功能
D、以上三者
4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因素的是(B)
A、教学任务和目标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学习者因素
15、制约教学手段选择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中(A)以有效发挥教学手段为目的A、教学任务和目标
B、学习者因素
C、教师因素
D、其他因素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判断说明题
1、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目的。
答:错,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的的具体化,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导作用不同,灵活性不同。
2、现代课程与古代课程没有什么区别 答:错。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是:第一,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第二,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第三,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第四,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课外拓展活动也受到重视,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是一样的 答:错。
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方式是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技术,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动作。因此,教学方法是教学方式的上位概念,任何一种方法都可分解为各种教学方式。
4、课堂教学是各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正确)
5、课程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和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错误,把课程改为课程内容)
三、简答题
1、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1)社会对课程发展的影响(2)儿童对课程发展的影响;(3)知识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有:(1)学制;(2)课程传统;(3)课程理论;(4)课程自身发展的否定规律。
2、优化教学大纲的基本策略是什么? 答:(1)遵循教学规律;(2)开展教学实验和教学改革;(3)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3、什么是教学组织形式? 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答:教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 练习法 实习法 实验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研究法
5、什么是课程目标?有何价值取向及形式取向?
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有: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类型有:普遍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
四、论述题。
1、班级授课组织有哪些不足?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在实践中进行改进?
答:不足:容易走向效率驱动、控制本位的极端;容易走向一刀切、划一主义;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的限制;容易导致书本知识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养成。如何改进:(略)
6、课程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基本来源?确定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环节是什么?
答:来源一:学习者的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不要漠视学习者需要的个性差异,不能把成人认为的学习者需要等同于学习者自己的需要。
来源二:当代社会生活用品需要。确定当代社会生活需要时刻注意三条原则:(1)民主性;(2)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3)教育先行。
来源三:学科的发展。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理清以下问题:(1)知识的价值是什么?(2)什么知识最有价值?(3)谁也没有想到知识最有价值? 五.材料分析题。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多次提到综合课程问题。如“改变课程结构地于强调学科本、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门类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请结合实际分析要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综合课程?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应怎样落实综合课程。
答:为什么倡导综合课程: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而我国长期以来具有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情况;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生活息息相关,而我为的学生往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而我国的学生整合知识经验的能力不够强。
怎样落实综合课程:确定作为综合课程组织核心的主题、问题和概念的选择标准;教师与行政人员要对综合课程进行恰当规划与合作;开发综合课程评估形式;建立单一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教师培训计划。
科学课程与教学论试卷3篇(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课程考试试卷)相关文章:
★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课程试卷3篇 开放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形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