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设计教学14篇(设计课程教学),供大家参考。
设计教学1
《大道之行也》是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编著的《礼记》中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为阐明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古人追求的“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模式。下面给大家分享大道之行也的教学设计,欢迎借鉴!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诵课文掌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掌握文章的内容意义,熟练背诵文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教师组织学生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相机引入。
二、初步感知
检查预习。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指正。
教师范读。学生聆听,自己不认识的字词加上拼音。
教师领读。学生跟读,留心容易读错的地方,作上标记。
学生齐读。一起读课文,准确明白节奏重音等。
教师自渎。小声跟读,巩固读法。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1)大道之行也:用提示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就是“大道”的内涵。
(2)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要有停顿变化,不能连的太紧。
(3)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意思。
(4)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5)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读。
主要形式有:
1、男生齐读。
2、女生齐读。
3、左边齐读。
4、右边齐读。
5、同桌齐读。
6、学生自渎。
指名朗读课文,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三、深入探究
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学。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注释,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互相说一说,听一听,指出其中的不足,记录共同存在的疑惑或有争议的地方。
学生代表提出问题,教师相机组织解释疑惑或指正引导,形成共识。
教师提出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目标设计:
1、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2、文中的纲领性句子是什么?
3、“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大同”社会的社会局面怎么样?
教师给学生5分钟的探究时间,学生自主开展。
指名发言,教师相机讲解强调。
教师补充古代儒家人的政治理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领悟。
四、拓展延伸
1、教师出示老子《道德经》片段,组织阅读,比较理解,加深认识。
2、组织学生谈谈“大同”社会的理想是否能够实现。
五、作业设计
你认为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方?举例说明。
附: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也
大同 社会的纲领: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大同局面: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并理解重要的文言字、词。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作者论述思路。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情感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入学习作者思路,结合学生写作实际,指导学生立意谋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外至少读15遍。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想像,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范读材料。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能正确断名,准确诵读;
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二)、引导学生疏通文意。共同解决重点字词,疑难句子。
(三)、整体把握课文思路。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先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学生朗读)(教师点评朗读,如有必要可板书重点读音和朗读错误的读音。)
2、通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在回答的时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请发言的同学来解释。)
3、老师小结:这段文字从很多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社会画卷。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个理想的实质是什么?
(四)、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怎样对待弱势群体: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八、设疑探讨。
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3.从“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中,你感受到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状况?
4.根据文中阐述的内容和你对“大同”社会的认识,你觉得“大同”社会能实现吗?
九、板书设计。
十、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概括归纳自己学习课文后的具体感受。
2.完成课后练习。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古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自学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过程与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通过工具书等进行自学、自译的能力与提问、解答能力,最终达到理解文章主旨。
五、教法选择:
先学后导,用讨论、辨析、问答等方法来解决课文内容。
六、学法引导:
自主、合作交流与探究相结合七、课堂组织形式:
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归结,以四大组进行质疑比赛,以调动课堂气氛。
八、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由小组长负责)
二、导入: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第二段,在陶渊明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文学常识介绍:
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编辑而成,共49篇,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感知文意,掌握生字词。
2、学生对照大声朗读,对照注释,疏通词句,翻译课文。
要求完成:
1、本文最后说“是谓大同”,那么从文中看,“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做解释。
2、那么文章中从那几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呢?
明确: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合作探究:
1、文中的“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五、解答学生的疑问:
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会或不易理解的问题(包括难懂的生字词、文言词语、语句、文章内容等),教师主要在于导(解决学生都不会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等)。
六、学生再读并背诵。
七、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
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作业:
1、背诵全文。
2、在《我的语文日记》里,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九、补充:
文章所描述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
如洪秀全、梁启超、谭嗣同、孙中山、林觉民等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谈谈他们的故事如何?
设计教学2
七年级思想品德下《挫折面前也从容》教案
大杨树一中 张雨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3、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
2、教学难点: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教学方式:小型剧表演、小组讨论、故事讲述、案例分析、小游戏。
教学思路:以小型剧〈〈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为主线,配以小组讨论、故事讲述、案例分析、小游戏等形式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本课。教学准备:小型剧排练。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提问:
1、什么叫挫折?
2、造成挫折的原因有哪些?
3、不同的人对待挫折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其结果又有什么不同?
三、导入新课: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生难免有挫折,那么挫折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挫折面前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学习第五课第二框〈〈挫折面前也从容〉〉。(板书)
四、讲授新课:出示多媒体课件
体验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失去双手怎样写字。
(一)学生表演小型剧〈〈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同时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剧中的主人公遇到了什么挫折?
2、挫折先后给他带来什么影响?
3、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
(二)学生观看表演后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挫折)
(三)挫折的双重作用
1、学生每前后桌四人一小组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
2、学生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3、教师总结:可见,挫折如同情绪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对我们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板书)它让我们难过,不顺心,甚至阻碍我们前进的脚步,但它也会增长我们的才干,智慧,磨砺我们的意志,成为我们成功的垫脚石,(板书)讲故事《死里逃生的驴子》,由此可见,对于强者智者来说,挫折就是成功的基石。
(四)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材回答第三个问题。(板书)多媒体展示 小丹面对挫折采取了什么态度? 它的态度给了我们什么启示?(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以下列举其中一种情况)挫折是坏事也是好事,具有双重作用。多媒体教学,贝多芬事迹材料展示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板书)
(1)学生思考:如果一个人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他遇到挫折时会怎样?
(2)教师总结: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就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无所事事,就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人前进的精神支柱,使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板书)林肯的坎坷人生多媒体显示
(1)要正确的认识挫折,不要放大挫折。讲述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自己着急赶路而自行车却坏了的经历。
(2)要正确的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案例分析:〈〈小明的烦心事〉〉。
(3)教师总结:遭遇挫折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板书)
多媒体出示,一封求助信,让同学们帮助小烦解除烦恼。
(2)教师总结: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多观察、多思考、勤动脑、勤动手,创造性的克服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挫折,书写成功的人生。
4、学会自我疏导:(板书)(1)教师提问: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过多的自责和恐惧。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丧失继续进取的勇气或形成心中永远的阴影,如果善于自我调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那么,同学们回忆上学期我们学的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有哪些?(2)学生回答。
(五)教师总结:古今中外一切杰出人物,没有一个是一帆风顺走向成功的。在失败和不幸面前,他们无不是选择了发愤图强之路,一个个奋起与人生的逆境抗争,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做生活的强者,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最终迎得命运的青睐。希望在座的各位现在或将来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能加强心灵的力量,勇往直前,迎接挑战,祝福同学们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走向成功。
五、布置作业:收集关于战胜挫折的名言警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板书设计
挫折面前也从容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学会自我疏导:
设计教学3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吉鸿昌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3歌生字。
难、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铜像设计说明。
教学准备:字卡,吉鸿昌《就义诗》四字词语做成投影或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1.填空导入,激发情感。
(1)完成词语填空练习。
宁死()()视死()()
死而()()死得()()
(2)试着讲一讲词语的意思。
(3)齐读,说说读后的整体感受。
(4)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读书交流,体验情感。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事,在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书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如有遗漏或不完整的地方其他同学加以补充。
3.朗读感悟,升华情感。
(1)通过轻声读、放声读、分角色读等形式练读课文,同学互评,教师点拨,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出情感。
(2)朗读吉鸿昌在刑场上以树枝为笔、以地为纸书写的《就义诗》,加深感悟。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
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
4.设计铜像,倾注情感。
假如现在要为革命烈士吉鸿昌设计一座纪念铜像,你认为铜像人物造型何基座上的文字怎样设计好,说一说你的想法。
5.拓展延伸,陶冶情感。
(1)阅读《阅读》中相关的文章。
(2)到图书馆或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查阅吉鸿昌的有关资料。
设计教学4
《身体也会说话》
活动目标:
1、让学生对肢体语言形成一个重要的情感体验,树立在恰当的环境中使用恰当的肢体语言来展示个人魅力的意识。
2、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训练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让学生知道运用肢体语言表达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技巧。在特殊的情况下,是其它语言所不能代替的。
2、难点:如何正确地运用形体语言。 活动准备
课件、将全班分成四个组。活动过程:
一、课前热身游戏:
同学们,老师想,一会上课的时候大家要坐很长时间,所以,接下来我提议,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先来放松一下如何?这个游戏就是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不过,是做与老师口令相反的动作哦。
请同学们全体起立,左脚离地,站如松,双手向身体两侧弯曲,请大家安静,(此时,同学们已说说笑笑)此时,老师顺势依次作动作:嘘、暂停、全体请座、你们真棒、闭眼许愿。
二、激趣导入
老师睁开眼睛:“哎,你们怎么坐的这么整齐?老师也没有说话啊,你们怎么都坐好了呢?(老师,你不是用你身体的动作让我们坐好的吗?)
师:哦?那谁能给我们说说我刚才做了什么动作了?我们动作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老师让我们安静下来,并让我们全体坐下,还夸我们很棒,最后,老师还许了个心愿呢)
师:你把老师这几个动作的意思了解得一清二楚啊,你们想知道老师许了个什么愿望吗?(想)嗯,我的愿望就是……我暂时先保密,一会上完课再告诉你们啊。
师:刚才,同学们只通过我几个简单的动作就明白了我要表达的意思,可见,这除了嘴会说话,原来,身体也会说话。(出示课题)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快乐活动,身体也会说话。
三、活动感知
活动
一、影视放送
我们都知道,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们主要通过语言让别人了解自己,同时也了解别人,但不知你们有没有发觉,我们不用语言而用其他形式,比如,用身体动作,也会起到同样的作用,不信?请你看看下面老师给你准备的小影视!(中午同学们都趴在桌面休息,两名值日生回来了,老师为了不让他们打扰到其他同学,就用身体动作示意他们把扫除工具放到后面,回到自己的坐位休息。)
师:录像中的内容看懂了吗?谁能把他们用身体说话的意思给大家讲来听听呢。
师:打扫卫生回来的这两名同学在老师几个动作的提示下,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也没有影响到别人休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用身体动作表达的效果是不是远远大于语言表达的效果呢?
师:刚才这段视频对于大家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下面,老师给你们来点有难度的,你可要睁大双眼仔细看哦,时间转瞬即逝。(电视剧《雪豹》片断)
师:谁来说一说,他们在影片中所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啊?(可以一边放学生一边说)那你们说,他们最后胜利了没有?(胜利了),是的,他们就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依靠身体动作,准确的传达了彼此所要表达的意思,最终,成功消灭了敌人。可见,不管是现在生活中,还是以前的战争年代,你们说,身体语言所起的作用大不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用其他语言所无法替代。
活动二:讨论
同学们,那现在我们就来讨论一下,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之外,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还有哪些肢体语言?
(上课举手发言、乐队指挥、特种兵执行任务、交警、与聋哑人交谈、训兽师等等,比如学生说到交警,可以让学生做几个简单的指
挥交通的动作,比如说到训兽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训兽师是如何做动作让动作表演的等等。注意给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四、实践体验
1、体验情绪
师:既然身体可以说这么多话,那下面我们就亲自来体验一下。小组内讨论,用肢体语言来表达一种情绪。(学生汇报可以采用个人和小组的汇报方式,比如学生想表演生气、愤怒等情绪,可以随机采访学生:可以问问你想到了什么事让你如此生气吗?当学生说出后,适时引导学生要用积极豁达的心态去对人对事,缓解甚至消除学生的不良情绪。注意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
师:看了你们的表演,老师都被你们的气氛感染了,老师想说的是,不管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事,老师永远都是那个站在你身旁与你一起分享快乐,共同分担忧愁的那个人。
2、小竞赛
师:好啦,同学们,接下来的这个活动相信你们一定会喜欢的。我们来个小竞赛,看看最后谁获胜。老师先请每组到前面来一名同学,游戏是这样进行的,每个小组轮流看大屏幕做动作,前面这名同学看你本组成员做的动作,猜一猜是个什么词语,三次之内猜中就获胜啦。活动结束后,老师当场宣布获胜小组,并请同学们为他们表示祝贺。(可以用肢体动作,可以用声语言)
五、情境体验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初步学会了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下面我就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学以致用。我相信你们一定都能把学到的知识灵知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因为你们都是那么的聪明伶俐,活泼可爱。情境一:
学校每周都会为我们开设读书课,在图书室内,我们都知道要保持肃静,可今天这图书室来了这样三位同学,其中有两位看了一会儿,发现自己看的书中有许多有趣的内容,于是就互相交流,大声说笑,影响了旁边的同学。
思考:如果你是旁边的同学,要求你们用肢体语言去劝阻他们,该怎样做?
师:看你们说的多好,我们可以用这么多种方式去劝阻他们,这样,既帮助了这两名同学改正缺点,又没有影响其他同学看书,真是两全其美呀。
情境二:(播放背景音乐《我的好兄弟》)
孩子们啊,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四年级的我们,还有两年时间就要毕业了,而你也终将会离开母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想想在一起欢歌笑语的时光,想想和你朝夕相处、同分享共分担的老师和同学,这心中的感激与不舍,怎能仅仅是话语所能代替的?在这即将分别之际,你能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对他们深深的情意吗?
师:是啊,此刻,深深的拥抱,紧握的双手,胜过了千言万语。(背景音乐:《忧伤还是快乐》)同学们,小学学习生活的结束,不也正是另一个新的开始吗?那我们更该为彼此而高兴而快乐啊。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刚才许过的愿望,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星球,我们叫它快乐星,而我们都是这星球上的居民,每天无忧无虑。我知道它很难实现,但我们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在生活中多些微笑,更多些快乐,那么,孩子们,告诉我这节课你们快乐吗?(快乐)除了收获了快乐,你还收获了哪些?(收获了如何用肢体语言与人交流、正确的肢体语言可以给人带来身心上的愉悦等等)原来快乐不仅在玩耍中可以获得,在学习中一样可以获得快乐。最后,老师想用手语和大家说一句话,那就是:时刻绽放你的微笑,用心去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想和老师一起做一遍吗?(想)好,请全体起立。学会了吗?还想再和老师学习手语吗?(想)那就是,谢谢各位同学!今天的活动到此就结束了,下课。
设计教学5
《挫折面前也从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挫折的优良品质。
3、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五、设计思想:
通过中外名人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事例引入,使学生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再由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的介绍归纳,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把我完全压倒!”(通过介绍贝多芬的经历,明白“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
(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活动一:奏响命运的乐章
为学生播放《命运交晌曲》的片段。
活动思考
(l)乐曲的名称是什么?
(2)作曲家是哪一位?你对他了解吗?(3)乐曲的主题是什么?听后有什么感受?
(教师观察学生的反映以及对活动的理解程度,教师组织教学。)
1808年,贝多芬发表了他的《第五交响曲--命运》。在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里,“命运”是活生生的。它会“敲门”,它会蹒跚,它会欢呼。短短的30分钟里,表现了个人的孤独感和人类社会的冲突。从音乐中我们听到了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声音。他的做法体现了一位不屈的勇者在挫折面前的姿态。
贝多芬一生遭受到数不清的磨难。贫困,几乎逼得他行乞;失恋,简直使他绝望;双耳失聪,对他的打击更为惨重。他痛苦地把自己关在房子里,不愿与人见面。然而种种不幸、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激发了他的进取精神。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主题是:“挫折面前也从容”。
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深深体会了“人生难免有挫折”这句话的含义,也明白了由于人的态度不同,其行为的结果也不同。这节课我们将一同探究人们怎样面对挫折,经常使用什么方法战胜挫折?
(通过学习成功者的事迹,探寻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活动二:探寻成功者的足迹
对于人生来说,遭遇挫折一定是一件坏事吗?我们能不能将它变成一件好事呢?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面对挫折呢?(怎样理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一方面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到阻碍,从而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人们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会令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然而,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艰难的环境却会使他们抖擞精神,发奋努力。困难被克服了,就会有出色的成就。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遭遇挫折不一定是一件坏事,关键是看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它。下面请看两个故事:(课本p65和p66)
一个是发生在我国的真实故事——化名小丹的残疾姑娘如何战胜一次次的挫折而走向成功事例,另一个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总统林肯多次经历挫折之后最终获得成功的事例。
小组讨论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这两个战胜挫折的事例说明:一个人遭受挫折的打击是不幸的,但是,只要我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挫折,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意志,勇敢地面对它,就可以战胜挫折、取得出色的成绩,就会获得智慧和成功。可见,挫折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成功。
中国有句老话叫“蚌病成珠”,如果说珍珠是蚌在痛苦中艰难磨练的结晶,那么智慧就是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后得到的最宝贵的礼物。让我们愉快的接受挫折给我们的馈赠吧。
因此,挫折虽然对人是一种打击,同时还能给人以一定的压力——磨炼人的意志和毅力,造就人才。“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历史上一帆风顺而有大成就的人实在少见。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大多数都是那些历尽艰辛,在挫折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懈地奋斗的人。
我曾读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草地上有一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时间,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十分不忍。于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壳剪开,帮助蝴蝶挣脱蛹壳出来。然而,由于这只蝴蝶没有经过破蛹前必须经过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就死了。自然,这只蝴蝶的欢乐也就随着它的死亡而永远地消失了。由此可见,要得到欢乐就必须能够承受痛苦和挫折。这是对人的磨炼,也是一个人成长必经的历程。
教师归纳过渡:
同学们,挫折对造就人才和事业成功有着特殊的促进作用。但是,挫折毕竟是人生道路上逆流。它和人生前进的方向背道而驰。当挫折来临时,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争取由挫折向成功转化。如何才能做到积极地面对挫折呢?
(二)、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学生活动:P67虚框中的内容:战胜挫折,我有办法。
教师总结:同学们,战胜挫折的方法并非高深莫测,它们就存在于我们战胜挫折的经历中。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努力探索,我们就能找到战胜挫折的有效方法,就能积极、主动地迎接各种挫折的挑战。总结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的成功经验,人们战胜挫折的常用方法主要有:
1)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人生目标,才能激发火一般的热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冲破重重阻力和障碍,为实现自己的志向而奋斗。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人前进的精神支柱,使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就会使人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目光短浅、得过且过、无所事事,就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一遇到挫折就被压倒。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68页“彭加木的故事”)
2)要正确的认识挫折,采取恰当的解决方法:
遭遇挫折时,我们要冷静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就能找到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组织学生开展教材68页虚框中的活动)
3)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困难和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68-69页“巴斯德的故事”)
怎样激发自己的创新热情呢?①多接触新鲜事物;②多动脑,③勤动手。
4)学会自我疏导:
当我们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过多的自责:我为什么那么笨!我为什么要那样做!我还有什么脸见人啦!这些消极情绪对我们战胜挫折是十分不利的。如果不加以克服,就会丧失继续进取的勇气。如果善于自我调解、自我疏导,就能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增添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在挫折的考验中,我们见到了强者的风采。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表现如何呢?请看下面三名同学的做法。(播放投影:课本69—70页镜头一至三)
人在遭遇挫折时,往往会感到缺乏安全感,使人难以安下心来,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可是以上同学的做法,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从容的态度和不凡的表现。那么我们在遭受挫折的时候,又应如何进行调适呢?
学会合理宣泄,缓解心理压力;
转移注意力,改变注意的焦点;
目标升华;
向他人求助;
你还有其他自我疏导的方法吗?请你说一说。
教学结语: 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华,虽说也曾遇到过一些挫折或者不顺,但总的来说,还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在今后漫长的人生之路上,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用不着害怕的,我们只要有坚强的意志,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一定能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设计教学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翻译并背诵课文。
⑵掌握相关文言词。
2、过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结合讨论,感知此段文字的美好。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
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⑴大道之行也:施行。
⑵选贤与能:通“举”。
⑶讲信修睦:培养。
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独,单独。亲,以…为亲。
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
⑹皆有所养:供养。
⑺男有分:fèn职分,指职业。
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⑼不必藏于己:私藏。
⑽谋闭而不兴:发生。
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
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⑵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提示:
1、在同学们各抒己见的基础上,老师可以依据课文内容作总结归纳
⑴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各种年龄段的人都有适当的安排,对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⑵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
⑶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2、“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四、指导诵读
1、理清文章脉胳,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文章内容。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总提,以下分述: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共有三个方面: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
⑵男有分,女有养。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结
2、指名单独朗读,注意文中停顿:
⑴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
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⑶“不必为己”后停顿稍长,收一层文意。
⑷“故外户而不闭”后停顿稍长。
⑸末句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朗读课文,试着背诵。
4、抓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五、教师总结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六、作业
1、思考:“大同”社会跟陶潜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
2、背诵并默写全文。
【板书设计】
大道之行
《礼记》
天下为公
纲领选贤与能
讲修信睦
人人受到全社会关爱
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结论)大同盗窃乱贼不作
外户而不闭
设计教学7
挫折面前也从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挫折的两面性,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能力目标: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初步形成自我调适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面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应对挫折的方法
难点:挫折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成长路上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那么大家看下面的主人公遇到什么挫折呢?视频《隐形的翅膀》看着她淡定从容的笑容,同学们说说她对待挫折的态度是怎样的?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能像电影里的主人公一样从容面对挫折。(引入课题“挫折面前也从容”)
师:无疑,失去双臂的人生一定是充满着荆棘和挫折的人生。我们没遇到过如此大的挫折,但是我们在成长道路上一定也有过小小的挫折吧,请同学们写下一次让你记忆犹新的挫折经历。
(每个同学写完后,让小记者采访几个同学,并说说当时什么感受。问:某某同学,把你经历的挫折和大家说说吧。请问,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师:通过刚才的采访可以看出,挫折产生后会让人产生难过、伤心、担忧、焦虑、恐惧甚至灰心丧气等消极心理。很明显,这些都是挫折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是不利于我们成长的。老师在网上看到一个叫小雨的同学这样来描述挫折体验的。
我叫小雨,是初一的学生,擅长唱歌、跳舞,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上中学后,担任班里的宣传委员,对工作负责,并且在学校文体活动中多次为班级争得荣誉。但是在后来的几次阶段性测验中,成绩一退再退,在班委改选中也落选了。这几次挫折经历令我深受打击,几乎丧失了对学习的热情,一遇到考试就紧张,做其它事情也没有信心,心情也变得很坏,经常发脾气,有时甚至觉得活着很没意思。我真希望生活中没有挫折,因为挫折只会让人走向失败。
师:同学们说挫折对她产生了什么影响啊?对于她的看法“挫折只能使人走向失败”很多人做出了评论,挫折只能使人走向失败吗?你是的评论是怎样的呢?
师:看来挫折对人也有积极的作用,能够磨练人的意志,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人只有经过艰苦的磨练才会有出色的成就。如果小雨看了你们的回帖,一定也会有所感悟吧。同学们还能说出哪些不断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人物呢?(课件展示部分挫折名人)(可以说他们都是生活的强者,那么他们是如何应对挫折的?你是不是生活中的强者呢?你又有什么好的应对挫折的办法呢?小组内讨论)
师:刚才我们讨论出了很多应对挫折的方法。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该多向别人学习,下面再来看看下面这些人物都有哪些克服挫折的有效方法呢?
人物一: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在试制炸药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爆炸,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为人类而生”的目标,终于研制出安全炸药和无烟炸药,被称为“炸药大王”。
人物二:美籍华人杨振宁,刚去美国时专攻实验物理学,虽经很大努力,自己的实验手段与能力还是远远不如一些美国同行。但他发现自己在思维方面比别人要好,于是调整方向,放弃了在国内已有相当基础的实验物理,改学理论物理,最终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人物三:巴斯德是19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生物学家和医生。为了战胜夺走很多人生命的病魔——狂犬病,他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在失败中创新,尝试着把注射在动物身上的狂犬病疫苗,注射在了人的身上,并由此获得了成功。最终降伏了令人生畏的狂犬病。
人物四:上个学期,最疼爱佳佳的佳佳的爷爷去世了,佳佳心里很难受、很忧郁,上课时经常走神,成绩也退步了,被老师批评,佳佳觉得很委屈。于是就向自己最好的朋友天天倾诉,后来天天就陪她到河边散步,一起唱歌,佳佳躺在沙滩上,想象着自己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脸上不禁露出了笑容,那天晚上回到家,佳佳写日记把这些感受全记下来,心情好多了。第二天,她冷静多了,想到爷爷对自己的期望,决心好好学习,于是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让他们多提醒和帮助他,同时自己也不断地激励自己,对自己说:“我很坚强。”“我一定能行”。这样经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优异的成就,性格也开朗多了。
问:佳佳用了哪些方法来调节好了自己的情绪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请求帮助法、自我激励法。
师:综合同学的分析,应对挫折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现在我们是否能帮助小雨了呢?
设计教学8
《我也能创造》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是创造,明白生活中创造无处不在,人人都是创造之人。
2、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3、初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好习惯,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创造能力。
活动准备:1.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发明创造的各种资料。
2.制作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唤醒生活 1.由《伞的发明》故事导入 2.创造的意义
(1)人类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创造史,人类的各种发明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介绍影响社会进步的一些重大发明创造。如:弓箭的发明;制造石器和陶器;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近代蒸汽机的发明以及蒸汽机为动力的轮船、火车的发明;内燃机的发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电灯、汽车、飞机的发明;信息技术的发明,如电子计算机等;人造卫星、载人航天飞船等标志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发明。
(3)活动:“人类历史上的发明创造之最”知识抢答赛。世界发明之最.ppt 最成功的发条式收音机是()发明的。
A.里沃·贝利斯 B.托马斯·爱迪生 C.达尔文 持有专利最多的发明家是
A.托马斯·爱迪生 B.塞缪尔·霍普金斯 C.西德妮·底特曼 最年轻的专利持有者西德妮·底特曼是()人。A.英国 B.美国 C.匈牙利 最早的自动取款机是()发明的。
A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b.阿兰·舒格特 c.约翰·谢泼德拜伦 最早的圆珠笔是()发明的。
A.爱德文·兰德 B.艾尔斯兹尔·比罗与其兄弟乔治 C.塞缪尔·霍普金斯
(4)教师小结。
二、合作学习,体验生活 1.启发学生捕捉创造的灵感
教师:其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创造发明资源,伞的发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我们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及时捕捉大脑中闪现的灵感火花,就可能使积极的发明设想成为现实。
大胆想像,你也来发明创造吧。教师呈现创造的范例:你也来发明创造吧.ppt(1)奇巧二合一
A.电视+电话=可视电话。B.电灯+声音=声控路灯。C.卷帘门+纱窗=隐形纱窗。D.()+()=()。(2)创造新事物
A.沙漠之舟:能在茫茫沙漠中自由行驶的船。
B.轻便折叠桥:超轻量、能随身携带、供两人并排通过的桥。C.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深化感悟,引导生活 1.创造在身边
(1)看教科书第10页中的六个发明创造图片,学生说说图上都有哪些人,他们是干什么的,发明了什么?
(2)小组交流:你还知道哪些人的发明创造,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其实,创造并不只是那些绝顶聪明的大人物才能做到的,不管是小学生,还是普通工人、家庭妇女,每一个普通人都有创造的潜力。你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有什么共同点吗?(3)集体交流。
小结:他们对生活观察细致,深入生活,善于思考,能找到生活中的不足,并想办法解决它,创造它。如果向他们学习,那我们也能创造。2.我也能创造
(1)看教科书第11页11岁儿童发明冲气雨衣的全过程和第12页爬楼梯车和椭圆
形保温瓶的发明过程,说说自己的感受。
(2)讲讲自己同龄人或自己身边人发明创造的故事。(3)从他们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小结:发明源于生活,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用品。只要对它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创造。大发明是创造,小发明也是创造。注意观察,大胆想象,勤于动手,坚持不懈,我们也能创造。让我们一起大声说:“我也能创造!”(师生一齐)3.争做“小小发明家”
教师:生活中常常有一些不顺手、不方便、不满意的事,只要对它们进行一些小小的改进,就能大大方便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1)我的生活小发明
讲述故事:高楼安全擦窗机
现在,人们住的大楼越来越高,玻璃窗也越来越高档。这就给玻璃窗的清洁工作带来了麻烦。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高楼安全擦窗机。
这种擦窗机由两大系统组成:一是指挥系统,二是清洁系统。其中清洁系统又由两个部分构成:在窗内工作的自动识别器和在窗外工作的喷洒器。识别器大约有巴掌大,两者依靠磁铁相互吸引,共同配合,在指挥系统的帮助下完成清洁工作。识别器由一根3米长的塑料导管和指挥系统连在一起,把搜集到的窗玻璃污染程度及时传回去。指挥系统是擦窗机的心脏,它把收到的污染程度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决定清洁剂的用量,然后把指令发给喷洒器。喷洒器得到命令后,喷洒清洁剂并开始擦拭。工作的时候,识别器自动搜集污染信息并传给指挥系统。一旦污染物被擦掉,指挥系统就命令喷洒器喷水冲洗。玻璃被洗净后,识别器又将信息传回去,指挥系统发出指令,擦窗机自动停止工作。
我把我想发明这种擦窗机的想法告诉了同学,他们都说好。有人还说:“你的想法太好了!得赶快发明出来,别让人家抢了专利权。”校长知道后,鼓励我继续研究,还派科技辅导员帮助我。从此,我开始潜心研究。我相信,要不了多久,我的发明一定会走进你的生活中。
教师:发明擦窗机的灵感来源于生活的需要,所以有较高的使用价值。记住,你想要发明的东西也应该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益处。
(2)根据下面的提示,把自己的小发明讲给同学听,并征求意见。
A你想发明什么?
B你的小发明有什么用途?有哪些特点? c它能给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带来哪些好处? 3.把你想像中的小发明画下来或写下来。
四、课后践行,引导生活
教师:未来在你的心中,发明在你的手中。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最多的劳动是家务劳动,你能从家务劳动中发现创造的机会吗?展开想像的翅膀,把你的新点子记录下来。
设计教学9
《对手也是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
2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间的关系,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积极与同学交往,不封闭自我。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并学会合作。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竞争与合作间的关系,知道现代社会有竞争,更需要合作。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激情创境:
教师板书“对手”,提问:说说你对“对手”一词的理解认识。
师述:有的同学认为对手与我们是竞争者,有些同学认为国与国间的对手还是敌人,我说对手有时也是朋友。
板题:对手也是朋友
二、探究交流
(一)故事感言
自学
1、“鳗鱼的启示”
(1)、学生阅读“鳗鱼的启示”。
(2)、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3)、展示
(4)、教师点拨:刘翔这一次夺金牌正是他把世界一流的高手作为竞争对手,作为竞争的朋友,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可见,竞争才能进步,对手也是朋友。
2、走近刘翔
(1)冠军刘翔。在 2004 年的悉尼奥运会上,我国选手刘翔在 110 米的跨栏比赛中,以 12 秒 91 的优秀成绩夺得了冠军。(附图一)
(2)刘翔和他的对手。内容:刘翔的这块奥运金牌是亚洲在奥运会上第一枚短距离田径赛金牌,这也是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成色最足的一块。然而,若不是刘翔在其它的比赛中看到了其他选手的成绩远远超过他的话,他也不会去竞争。那么即使对手约翰逊不参加比赛,他也不会取得冠军。而赛后记者采访了刘翔,问刘翔他的竞争对手约翰逊怎样?刘翔认为约翰逊是个很好的运动员,是我的好朋友,也是令我非常尊敬的前辈,很遗憾,我们没有同场竞技,我为他感到惋惜。我们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附图二)
(3)说感言。
(4)课件出示,引导填空并齐读:
有了对手,才会有危机感,才会有竞争意识。有了对手,你便不得不奋发图强、锐意进取。生活中离不开竞争。
(5)教师点拨:刘翔这一次夺金牌正是他把世界一流的高手作为竞争对手,作为竞争的朋友,才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可见,竞争才能进步,对手也是朋友。
(二)合作与竞争
1、阅读教科书第8页“我”的一段话,在教科书空白处写一写:我与竞争。要求写清竞争中自我的心理,竞争的作用等。
2、仔细观察活动:合作与竞争(教材第9页的活动)
3、小组讨论交流:
(1)、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方面存在竞争?这些竞争有什么作用?(2)、有人认为,合作比竞争更重要。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4、展示
5、教师点拨:在我们的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竞争可以促进发展;合作,更有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
(三)谢谢你 我的朋友
1、自学课本10页-11页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你生活学习中,有这样的对手吗?他在哪些方面给你激励和鞭策?
3、展示
4、教师点拨: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朋友时,我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多了一个朋友:当对手成为我们的敌人时,我们损失的不仅仅是少了一个朋友。
三、精讲点拨
辩论活动
1、由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
同学们都知道乌龟与兔子赛跑的故事,结果是乌龟赢了,那么兔子不服气,又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次兔子全力以赴,当然赢了乌龟。于是,在各赢一场的情况下,他们进行了第三场比赛,结果在这次比赛的途中,遇到了一条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场比赛的结果会是怎样呢?
2、学生展开辩论。
3、教师点拨:教师点拨:同学们的争论很有价值,乌龟很可能赢,但有的组的见解是如果龟兔合作,他们会同时到达。这就是合作的重要性。
四、体验感悟:
情景表演
下面,我要测测大家的合作意识,班上谁最会唱歌?有对手吗?请与对手合作唱一首歌,唱什么歌,以什么形式唱,请两人商量好。
(1)、对手合作唱一首歌。(2)、学生评价。
(3)、教师点拨:是呀,我们在生活中要感谢对手。是他在一直激励我们进步。
五、收获成果:
1、生谈收获
2、师总结: 生活是个万花筒。生活中离不开竞争,竞争促进发展;生活中离不开合作,合作利于取长补短,形成合力,使发展更健康、更协调。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真正学会与对手合作的技巧,让我们的生活万紫千红,永放光彩。
六、课下举行“和对手交朋友”的活动。
形式是: 和对手握手或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对手也是朋友
竞 争 发 展
健 康 和 谐
合 作 取长补短
设计教学10
挫折面前也从容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
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分析挫折的能力;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
3、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客观地分析挫折和逆境,认识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磨炼意志、增长智慧,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人意志消沉;帮助学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2、教学难点: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运用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相信同学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烦恼,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一位同学的烦恼说起,这是老师收到一位同学的求助信,课件
老师你好!:
我是一名七年级的中学生,进来我一直被烦恼困扰着;数学课上,错题改了几遍仍做不对──郁闷、无助;校篮球队选拔落选,还因个子矮被同学嘲笑──失望、伤心;经常受到老师的点名批评──灰心,我的生活怎么会这样?唉??我现在对学习越来越没兴趣,上课开始注意力不集中并且自暴自弃,我该怎么办?
苦恼的小梅 请老师帮忙,你能告诉老师小梅为什么烦恼?她应该用什么办法克服这些烦恼呢吗? 学生发言
小梅应该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挫折,又该如何战胜这些挫折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今天的新课《挫折面前也从容》
(二):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首先我们来拜访一位小伙子,让我们随着他的故事去品味一下挫折的独特魅力,课件《无臂大学生王争的故事》品味挫折:宁波有一个同学——王争,因小时候发生意外而失去双臂,但他乐观开朗,积极挑战挫折,并始终坚持一个信念:我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了自理,他学会了用脚吃饭、洗脸;他英语成绩非常好,但他翻书、放磁带、开录音机都是用嘴咬着铅笔进行的;为了掌握电脑知识,他还练习用脚操作电脑;更令人惊叹的是他还能用嘴写出漂亮的毛笔字-------经过无数次用嘴写字,用脚做事,生活已能完全自理,高考文科考了600分,并且凭自己强烈的求学愿望,敲开了浙江大学的门,现在还是在校大学生。
请同学们用嘴咬笔体验一下王争的所受到的挫折,学生体验,发言
我们已经习惯于用手做事情,现在突然有这样的改变,使我们大家都很不习惯,觉得很困难很不灵活!在这样挫折困难条件下,王争却能奋起,与挫折抗争,课件挫折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那么如果你是王争,这样的挫折可能会对你的人生有何影响呢? 学生回答
你能谈谈挫折对人的影响吗? 学生回答
同样的挫折,对不同人有不同的影响,关键是看你看用什么态度来对待挫折,是否有坚强的意志去挑战挫折,一般来说,艰难的环境,挫折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这是挫折对人的消极影响,但王铮在挫折面前却越挫越勇,把挫折变成了他前进的阶梯,磨练了意志,增长了才干,这体现了挫折对人的积极影响,如果把挫折比作一把剑,它就是双刃的,说到这儿,老师想起了小梅的那封信,点击课件超链接“请你帮一帮”,小梅的烦恼是来自挫折的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呢?(消极影响)
具体表现在哪儿呢? 学生回答 面对挫折,我们的小梅是这样做的,有一个人也遭受了很多的挫折,你知道他是谁吗?我们来看看他的人生经历,课件《猜猜他是谁》
这是一个人的一生的简历: 5岁时他父亲去世,没有留下任何财产.14岁时,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过了几个月,媳妇变卖了所有的家产,逃回娘家.他曾经通过函授学习法律,可不久就放弃了.后来,他也卖过保险,卖过轮胎,还开过一家油站,可都失败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馆的洗瓶师,可因为政府修路,拆了那家餐馆,他又失业了 61岁时,他竟选参议员,但最后落败 时光飞逝,眼看一辈子就过去了而他仍然一无所获.65岁那年邮递员送来了他的第一份社会保险支票,他用105美元创办了自己的第一份崭新的事业.88岁时,他的事业终于大获全胜,他的快餐店如今已遍布世界每个大城市。他就是,哈兰·山德士,肯德基快餐的创始人,那么他的挫折记录对你有何启示?
当我们在品味肯德基的美味食品时,更要记住他的创始人的创业经历带给我们的这些精神财富: 课件1:山德士的一系列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他正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才最终走向了成功
2:我们作为中学生,人生才刚刚起步,更不能因为或大或小的挫折而放弃努力,只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在挫折中奋进,战胜挫折,就会成功走向成功!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表现不俗的强者,你发现了吗?点击课件“英雄榜”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说说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历尽艰辛,战胜挫折而取得成功的人(提示:可以是名人,也可以是你身边的人)
评价: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学生发言 从成功者和明星的身上我们可以再次品味到:挫折是有积极作用的,智慧就是人们在战胜一次又一次挫折后获得的最宝贵的礼物。真正出类拔萃的人,大多数都是那些克服挫折的消极影响,点课件,历尽艰辛,勇于战胜挫折的人,就象玉石要经过千万次的打磨才能成为上等的玉,这就是所谓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点击课件。
第二环节:同学们,人生难免有挫折,要战胜挫折,这就需要我们“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遇到下列情形你会怎么做呢?当考试成绩不理想时------------?
当我们与别人相处不融洽时------------?
当我们遭遇地震灾害时------------?
当一道数学题做不出来时------------?
被妈妈误会,我向她解释可她不听------------?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我们大家肯定也有自己战胜挫折的方法,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吧,点击课件“战胜挫折,我有办法”,请说说你最难忘的一次挫折是什么?你是如何战胜挫折的?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智慧贡献出来!要求1:小组内交流,积极发言,推荐一人执笔记下你们组的“抗挫折有效办法”
2:推荐代表发言,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把方法写到黑板上
战胜挫折的方法并非高深莫测,只要我们认真总结,努力探索,我们就能找到战胜困难的有效方法,总结同学们的发言战胜挫折的方法主要有,点课件,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快乐需要分享,挫折也需要分担,让我们分担一下小梅的面临的挫折,帮她想办法来战胜挫折吧,点击课件我们来 “送温暖,解心结“,超链接“请你帮一帮”
学生出点子
好,相信小梅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一定会重新振作,从容面对挫折的。我们帮助了小梅,可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烦恼啊,我们来制定一份 “应对挫折计划” 点击课件
学生活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帮助了小梅,还学到了应对挫折的态度和方法,你会了吗? 点击课件“试一试,你会很棒的”
结束:人生的路途,遥远漫长,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让《真心英雄》与我们共勉,并让我们在这首令人振奋的歌中结束今天的新课!
三:教学设计 1:通过情景材料的设置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进行师生合作探究。首先以“一封求助信”导入新课,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体验挫折”及对无臂大学生王争的探究品味到挫折具有两面性,回顾“一封求助信”使学生认识挫折消极影响的表现,接着通过哈兰山德士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山德士的一系列挫折磨砺了他的意志,他正是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才最终走向了成功,英雄榜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品味挫折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理解和认识.(两条线索,求助信,体验挫折,品味挫折,直面挫折,升华挫折)
2:通过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办,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办法和“战胜挫折我有办法”,让学生讲自身经历说方法,加深理解生活的挫折是可以战胜的,没有逾越不过的坎坷,让学生敢于直面挫折,再以送温暖解心结回到“一封求助信”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接着用制定应对挫折计划书来树立正确的挫折观,磨砺坚强的意志,在生活中养成勇于克服挫折的优良品质,达到初步形成自我应对挫折的能力的目标,完成本节课的升华。最后播放《真心英雄》结束本课,以此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遇到挫折一定不要灰心,要有勇气从头再来!请相信:“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设计教学11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积累相应的文言实词、虚词。
了解古人关于人类社会的最终构想,了解“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重点难点】
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比《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和本文理想社会的异同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无论哪种社会都存在着黑暗、存在着不公,存在着许多的弊端。从古至今许多的圣人先贤都期望着有那么一个完美的、和谐的社会,能让天下安定,百姓幸福。于是他们就留下了许多篇章,来描绘他们想象中的理想社会。早在单元之初,我们就学习了陶渊明笔下的桃园式理想社会,而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一下礼记中的理想社会是怎样的?(板书——大道之行也)
关于《礼记》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四书五经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二、诵读课文并翻译
1、检查注音、解词等预习情况。
选贤与能(jǔ)
讲信修睦(mù)
男有分,女有归(fèn)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矜、寡、孤、独、废疾者(guān)
2、读一读:
? 学生齐读,读出感情。? 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货/恶其弃于地也
是故/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翻译全文:
? 分组合作合作翻译,随机提问翻译。? 重点字词补充名:动词,出名
实词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归,女子出嫁。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泛指大门。
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重点虚词
故:因此,所以。
(故人不独亲其亲)
皆:全、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而:连词,就。
(是故谋闭而不兴)通假字
“与”通“举”,推举,选拔。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古今异义
孤独
古义:“孤独”为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今义:“孤独”为一个词,是独自一个人,孤单的意思。
2.乱
古义:指造反。
(盗窃乱贼而不作)
今义:秩序差,不条理。一词多义
亲 动词,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这里指父母。
(人不独亲其亲)
闭 阻塞
(是故谋闭而不兴)
关
(故外户而不闭)
独 老而无子的人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单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为 是
(天下为公)
为了
(不必为己)词类活用
名词作意动词
(1)以……为亲。
(故人不独亲其亲)
(2)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
形容词作名词
(1)老:老年人;壮:中年人;幼:儿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贤:品德高尚的人;能:能干的人。
(选贤与能)
名词作状语
外:从外面。
(故外户而不闭)
三、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四、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如何理解本文的题目?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道之行也”,意思是大道施行的时候。也,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大道之行”高度概括地阐述了儒家思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请解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老年人能安度晚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儿童能健康成长。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人们不仅仅奉养自己的父母,不仅仅抚育自己的子女。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子女的心意扩大到他人身上,使社会亲如一家。
4、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本文是从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第一,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分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结语,作者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结方式,就是拿现实社会跟这个理想的“大同”社会作比较,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黑暗现象,如搞阴谋、盗取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里,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个结论高度概括了作者心目中的“大同”社会,非常鼓舞人心。
6、“大同”社会跟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相似的地方?
二者中都没有等级森严的阶级制度,人人平等,自由关爱,民风淳朴,人们生活非常幸福。比如,《桃花源记》中提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和“大同”社会中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都比较类似。这两篇作品都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设计教学12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 《礼记》)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与(jǔ)
矜(guān)
分(fèn)
恶(wù)
(2)关注句子停顿。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是故/谋/闭而不兴
三、理解文意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1)解释加点的字。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女子出嫁。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
是谓大同——这。(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指导朗读。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你认为哪一个是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明确:天下为公:一个“公”字点出了其他所有做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第二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后当作一顿,要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人”统领以下两句,“使老有所终??”中,“使”统领以下四句,其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这两句话是怎样体现大同社会“天下为公”的特征的? 明确: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做出合适的安排。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这主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因为只有树公心、去私心,才能达到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境界。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谋闭而不兴”中“闭”读降调。“而不闭”一语后停顿可稍长。末句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4.指名朗读。要求读出理解、读出层次,直至背诵。
四、合作探究
1.《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源”与本文“大同”社会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思考,你认为我们现在的社会哪些地方达到了“大同”社会的要求?我们还应该作哪些努力?
五、齐背课文 六,课堂检测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2.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讲信修睦 B.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C.货恶其弃于地也 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解释加粗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2)不独亲其亲:________(3)男有分:________________(4)是谓大同:________ 4.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________》。《礼记》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___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全书,共________篇。
参考答案
ǔ mù guān fèn wù 3.(1)通“举”,推荐,选举。(2)以??为亲(3)职分,指职业,职守。(4)这
4.(1)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共有的,选出有贤德、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营造和睦气氛。(2)(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礼记·礼运 西汉戴圣 49
板书设计
大同社会
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有分,女有归
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物尽其用,人尽其力
货——不必藏于己
力——不必为己
设计教学13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
弥勒市第五中学 尤素香
一、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文言词汇。
2、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并背诵。
3、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树立乐于奉献、诚实守信、与人和睦相处等观念。(难点)
二、导入新课
《桃花源记》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三、朗读——熟悉课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研读——感知课文
1、掌握文言实词,疏通文意
2、细读课文,探究讨论
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 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具体阐述: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人人得到关爱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货尽其用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尽其力
3、再读课文,划分层次,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层 :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社会纲领)第二层:分说——“大同”社会基本特征(1))人人都能得到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全文总结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故外户而不 闭,是谓大同。(理想的社会)
总之: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太平盛世
五、比较——拓展阅读
1、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1)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阡陌交通,鸡犬相闻(2)讲信修睦----------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3)男有分,女有归------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2、探讨:“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相同点:人人平等、社会安定、团结和睦、民风淳朴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理念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六、链接——走向课外
1、“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社会,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过、奋斗过? 孔子:大同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陶渊明:世外桃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康有为的大同梦
民族、民生、民权——孙中山
2、我国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提出了惠民政策.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惠民政策: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3、我们当今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如果不是,我们该如何努力?
七、当堂背诵课文
八、配套练习
设计教学14
城区中学组1号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
假如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构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究竟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先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学生朗读)
(教师点评朗读,如有必要可板书重点读音和朗读错误的读音。)
2、通过提问把握课文大意。
本文是用哪两个字来表示理想社会?(“大同”)“大道”与“大同”有什么关系?(“大道行”才能达到“大同”社会)“大道”既行,就能“大同”。那么“大同”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社会面貌?请划出有关文字回答。(“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
(在回答的时候,有些句子可能有些学生不理解,可以请发言的同学来解释。)
3、老师小结:这段文字从很多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形态,也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安居乐业、人人平等、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社会画卷。这是多么吸引人的理想啊!难怪千百年来,从孔子孟子到陶渊明,从洪秀全康有为到孙中山,无数仁人志士视之为最高理想。接下来我们来研究下这个理想的实质是什么?
三、深入研究课文,领会课文实质。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课文中有关语句来回答问题: 选举什么样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什么的人际关系: 怎样对待弱势群体:
具有什么样的物质财富观念: 具有什么样的劳动观念:
2、学生回答问题。
3、以上这些方面涉及到一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作者对此作了大胆的设想。作为两千多年前的人,能够有这样的设想确实叫人敬佩。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作者的这些设想仅仅停留于提纲式的粗线条的勾勒,没有具体的操作方法。时代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研究这些设想的可行性,也不可能找到去实践这些设想的方法。我们今天去阅读这些文字,大家想过什么方法可以实践这些设想吗?请大家大胆想象,说出你的设想,说不定明天的社会学家就出现在你们中间。
同学谈设想,老师注意倾听。
设计教学14篇(设计课程教学)相关文章:
★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5篇(《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