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员工培训计划范文6篇 员工培训计划内容,以供参考。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1
一、培训目标
1、新招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上岗的实现率达到100%以上;
2、企业全员接受安全培训达标率100%;
3、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4、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5、广场工作人员安全培训率达到100%;
6、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率达到90%以上,复培复审完成率100%。
二、培训内容
1、基本知识:安全生产的概念、方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2、专业知识:各项应急预案,对应特种作业人员专业知识、安全达标规范等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三、培训计划
1.一月: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依据
春节期间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
防盗、抢事件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2.二月: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加油站消防安全制度。对象:加油站员工
安全管理员工作标准。对象:管理人员
3.四月:消防安全学习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4.五月: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逃生
消防设施种类及使用情况
对象:服务区全体员工
5.七月:食品安全知识及应急预案。对象:餐厅、超市员工
防洪抢险应急预案服务区。对象:全体员工
6.八月: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权利与义务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2
市场竞争中,人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国内商业银行或已股改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都拥有一支规模庞大的员工队伍,如何盘活存量的人才储备,尽快提高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改善人才的结构,是确立国内银行在竞争中制胜地位的紧迫需求。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一、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分析
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现实竞争力指标(包括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资产质量和安全性、资产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管理能力、国际化业务能力);潜在竞争力指标(包括人力资源、科技能力、金融创新能力、服务竞争力、公司治理及内控机制)。现实竞争能力是指银行在当前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而潜在竞争力则代表了实现这一现实竞争力的进程。
我们从以下几个关键指标来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
(一)盈利能力之比较
在"分业经营"的管理模式下,国内银行经营同质化致使行业内存在同层面的低水平竞争状况。目前,国内银行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资产扩张效率与资产盈利能力即存贷利差收入,占总体盈利水平的90%以上;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是国内商业银行的薄弱环节,依然未摆脱种类少、收入占比低、盈利能力差的状况,其总体盈利水平在10%以下。
20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银行业信贷业务日渐萎缩,为此,ZF和美联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使商业银行实现业务多元化。例如,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具有人、财、物优势的大银行,全面"转产",开发以金融衍生品交易为主的附营业务。正是这些政策的陆续出台,给美国银行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在90年代后半期至本世纪初,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经营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从1980年20.3%、1993年的35%上升到20xx年的41.9%。到20xx年,美国商业银行业更是取得了1205.78亿美元这一创历史记录的纯利,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2%,当年非利息收入在银行整个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接近50%。需要强调的是,大银行从附营业务获取的利润,其实远不止占总收入的50%!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产生的利润,已成为大约100家全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
作为未来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中间业务创利水平代表银行创造高附加值金融产品的能力,而其收入水平将更能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利能力的薄弱最主要的原因固然有政策因素,但归根结底是缺少熟悉中间业务的人才。
(二)银行对中高端客户私人业务服务能力之比较
近年来,美国银行把以往用于公司客户的一些服务手段,用来对中产阶级以上的"高端客户"提供私人理财服务。为这些"高端客户"提供理财服务的,除了银行自身或外聘的投资专家,还可能会有税务专家,或公正机构的公证人。他们共同的任务就是为每一位客户量身制定一些经营计划与投资计划,把他们当作小型机构(或者说是小型公司客户)来对待,使他们的金融资产能规避风险,并得到保全和升值。
国内商业银行在近两年才开始尝试建立个人客户经理队伍,服务中高端个人客户的战略转型刚刚起步,处于一个销售银行产品给客户的营销员阶段,根本谈不上替客户理财和规划;个人客户经理队伍与国外商业银行在经验、知识结构、了解和熟悉国际规范、国际准则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
(三)传统银行借网络走出新路径之对比
十年前,美国一家名叫"安全第一(SecurityFirst)"的网上银行呱呱落地。它的出世,成为美国整个银行业全面转型的先声。以网络技术为手段,这家银行为客户提供全天候24小时服务,业务涉及信息传递、数据查询和交易支付等各项传统银行业务。借助网络手段,网上银行无需修建遍布各地的营业网点、雇用大量柜面操作人员、支付昂贵的办公费用,所以其经营成本只占营业收入的15%,仅为传统银行的1/4。比尔.盖茨预言:"随着网上银行的出现,传统银行将是在21世纪灭绝的一群恐龙。"为了幸免于难,近几年来各国传统银行纷纷拿出巨资开办自己的网上银行。美国人由于此前已长期使用信用卡,电脑普及率和因特网走在世界前面,因而很容易接受网上银行业务。目前,美国传统银行原来手工办理的存贷款业务几乎都转到网上银行。而花旗、汇丰等银行不仅提供个人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而且对于公司客户,他们可以提供完善的现金流管理平台、财务顾问系统,运用知识进行营销。
国内商业银行也看到了网上银行的发展趋势,招行、建行、工行等紧跟潮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但用国际水平衡量差距仍是很大,症结之一是银行技术人才队伍数量、质量的不适应。
综上所述,不管是现实竞争力指标还是潜在竞争力指标,国内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归根结底是体现在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上。
二、国内外商业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现状对比
这种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的差距,有多种原因。缩短这种差距的有效途径是强化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久前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的宣布成立,无疑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要逐渐地推进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认证体系的建立,银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要逐渐走上秩序化、专业化、正规化的轨道,花大力气培养和造就一大批自己的一流专业人才,切实提高整体素质,从而达到提高服务水平、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金融服务需求的目的。
下面,试分析国内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差距。
(一)以花旗、大通为例,看国外银行员工培训计划体系的建设、运作
花旗认为"对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不仅是适应日益变化的金融发展与日剧激烈的金融竞争的需要,而且对降低劳动产出比率也十分重要"。他们把培训定位于"既有基于技能的培训、又有与顾客相关的培训,还有员工自我发展的培训"。每年平均每人培训达5天以上,培训的费用支出更是相当之高,在20世纪90年代,仅用于波兰分行120人的电子银行业务一项培训费每年就达40万美元。
花旗把对员工培训计划作为一项长期战略,从中发现人才,发展企业。花旗在使用平衡计分卡管理绩效之外,还开发了能力测评体系以测量员工的能力(把该岗位的能力胜任模型和测评后每位员工的实际能力水平相对照,以决定该员工的培训和提升晋级等问题)。此外,花旗时刻怀有人才的"危机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因人才流动而形成的"人才陷阱",对人才进行"备份",有效应对高尖人才的断层和流动。
大通曼哈顿银行重视培训、重视人才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在对教育费用的重金投入上,平均每年对教育经费的支付就达5000万美元。大通总裁曾说过:企业的实力是一定要让人才队伍超前于事业发展,才能更快地适应国际金融市场并得以发展。
大通设置专门培训机构和专职人员,大通的.职员培训部门是由83个有经验的培训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任务:
1、为领导提供员工教育的有关信息,如本年度培养的具体人员、培训的基本项目、培训的结果;
2、负责领导与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定期组织员工与领导会面,把员工的想法和愿望反馈给领导;
3、根据领导或董事会的要求,组织员工撰写个人年度培训计划;
4、认真执行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各种培训工作。如他们的职工教育技能培训可分月进行,趣味性的培训每周二次,尤为重视学员的心理素质培训,让学员所设的各种各样的困境中,训练战胜并超越自我的能力,等等。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3
一、锦盛新员工培训程序
第一是企业文化学习
资料有:《员工须知》、“六个一流”、静怡经理在江苏经贸学院的报告、《锦盛人》报纸、《锦石博览》杂志、公司概况、岗位知识、公司运行流程、部门职能等
第二是业务学习
认识板材、行吊知识、销售基本知识、精品车间加工知识、家装安装施工知识
第三是体验学习
帮厨、打扫卫生、清洗工具设备、销售体验、车间实习、与一线工人同吃、参加考勤
第四是考评
认识板材知识考核、学习企业文化考核、体验学习考核。考核形式有:个人讲演、写学习体会文章、写实习报告、互评、专家评定。
二、新员工培训资料
1、就职前培训(静怡经理负责)致新员工欢迎词,公司让本部门其他员工明白新员工的到来;准备好新员工学习场所、办公用品,准备好给新员工培训的培训资料;指定许竹坪为新员工培训负责人。
2、到职后第二、三天:公司组织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新员工培训大会,第三天到部门报到,部门经理代表全体部门员工欢迎新员工到来,介绍新员工认识本部门员工,介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特点等。
3、第四天参观企业。由培训负责人介绍公司结构与功能、各部门内的特殊规定;新员工工作描述、职责要求;讨论新员工的第一项工作任务等。
4、到职后第五天
一周内,部门经理与新员工进行非正式谈话,重申工作职责,谈论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回答新员工的提问。对新员工一周的表现做出评估,并确定一些短期的绩效目标,设定下次绩效考核的时间。
到职后第30天
部门经理与新员工面谈,讨论试用期一个月来的表现,填写评价表。
到职后第60天
静怡经理与部门经理一齐讨论新员工表现,是否适宜此刻岗位,填写试用期考核表,并与新员工就试用期考核表现谈话,告之新员工公司绩效考核要求与体系。
三、培训教师安排
静怡主讲——“平台与舞台”、“三个认同”
王经理主讲——公司历史与愿景、绩效考核、公司组织架构、公司政策与福利、公司相关程序
许竹坪主讲——公司文化(报纸、杂志、网站、亲子团活动)
王登楼主讲——以人为本(清洁工在锦盛的地位与荣誉、自我亲身感受)
顾艳萍主讲——大理石家装市场
杨静主讲——来到锦盛,是如何度过第一个三八妇女节的
方贤忠主讲——自我如何见证锦盛发展的、XX年老工人的体会与感受
四、新员工培训反馈与考核
每一天培训后要有反馈,大家讨论,写学习心得体会。
许竹坪要对新学员进行讲评。
要设计岗位培训反馈表(到职后一周内)
新员工试用期内表现评估表(到职后30天);新员工试用期绩效考核表(到职后60天)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4
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有效性,使培训工作更为切实地发挥作用,提高员工的实际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根据GMP要求和xxxx年培训计划,结合xxxx培训重点――历次GMP检查及自检提出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我们对xxxx年度的公司内部培训作如下安排:
一、 活动宗旨
员工是智力型公司最主要的资产,员工能力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将员工能力培训活动制度化、长期化,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尽快培养一支专业水平的团队,是策划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的迫切需求。
二、 活动原则
员工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也不是哪一个人单独能够完成的,因为光有教员没有听众不行,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所以要想“知识分享,共同成长”真正取得成效,并能够长期贯彻落实下去,而不是一过性的行为,要解决的有三个问题:如何发挥少数人的带头作用;如何激发大家的学习热情;如何保证参与者的延续性,使活动能够长期制度化。以下是我的思考:
三、 活动内容
1、根据员工不同水平及专业能力需求,制订课程计划以及学习方向,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确定自己能做什么,然后要往什么方向发展、通过学习能达到什么程度、重点需要学习什么内容,每个人都要回答这个问题。
2、根据员工能力不同,有的人课多,有的人课少,要发挥少数人的带头作用,对于上课多的要给予一定的补助。不然,公司就要通过强制保证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上课任务,否则到时候有的人到自己上课就推三阻四(这样的人是有的),光听不讲,占用别人的劳动成果,其他人也会觉得心里不平衡,影响热情。公司不是人民公社,纯粹付出的事情谁也不愿做,时间一长,就流于形式。
3、很多时候老师的热情来自于学生,要让每个听课的都有所得,活动才能够长期继续下去,否则业余时间大家听歌逛街睡觉,干甚么不好?听课要有收获,首先必须保证课程的质量,因此对于每次课程必须有一个评价及奖励标准,讲得好的有激励,讲得不好的必须重讲或者是扣分,这样才能保证每个授课人都全力以赴充分准备将课讲好、讲精彩,而不是为了完成公司任务凑个数,最终还是差强人意。
4、要保证参与者的延续性,必须保证整个活动有组织、有计划,也就是说必须有人牵头来做这个事,有人负责每次的时间、每次的场地、上课的内容、授课人的联系、人员的通知,不然又是流于形式,这个也很占用时间和精力。牵头人还要负责制订课程计划以及本月的培训主题。比如说四月份是“销售培训月”、五月份是“策划培训月”就要协调安排相应的人来主讲。
5、最后,是课程的内容,个人建议以销售、规划、工程、策划方面的培训为主,首批授课人每人两个课时的任务,一个月内讲完,下一轮可以安排新员工加入,其他人轮换。总之每个月保证上五次课、十个课时、每个专业方向都有一次课,才能保证最好的效果。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5
培训成功与否的秘诀是∶决定培训的基础是什么?如果员工培训计划书的制定,完全是以管理者所认为的职工“应当”感兴趣的东西为基础,那么基本上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参加学习者的态度一定颇为冷淡。相反,如果员工培训计划书是在经常了解培训对象的需要和兴趣基础上制定的,那么一定是个繁荣成功的员工培训计划书。
许多人(包括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往往拿儿童教育的那一套,移用到成人教育上面来。假如对象是儿童,你可以命令他们学这些那些,“否则,有你好看的”!成人却是“有”东西需要“学习”,以便能够生存、就业、幸福等等,儿童基本上是强制学习者,如果他们不去学他们应当学的东西,社会就要惩罚他们。然而,成人却是自愿学习者,这就是说,如果他们不去学习他们应当学的东西,社会不会(至少是不会直接地)惩罚他们。儿童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关键差别也正在这里,这些差别将极大地影响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然而,许多培训 管理者总是忽视这一环节的重要性,他们往往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一种非常典型的情况是∶那些敏感的、有责任心的人力资源 管理者感觉到自己企业的某些弱项,看到了培训的必要性;然后,在没有对培训需要作清晰界定的情况下,就与培训机构商讨员工培训计划书的具体内容,如课程、时间安排等等,并以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为取舍的主要标准。这种过于急躁的做法往往导致培训效果的不理想。
这些管理者往往会很肯定地说∶我当然知道我们单位的需要是什么,否则也不会要求做培训了。若对这种自信加以剖析,就会发现问题出在以下几点上∶
一、对需要内涵的理解
“我们”当然要有“培训的需要”,但从效果上来讲,更重要的是要有“具体培训什么的需要”,亦即“由需要引发的、明确的培训目标”。没有对这些具体内容的深刻分析,所谓的:“需要”就仅仅是笼统的感觉而已。需要必须具体化、明确化、目标化,这是逻辑上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以推测、而不是深入研究来实现需要的具体化
这些管理者在没有对企业内部的不足进行科学研究的情况下就做出判断,选定某些认为要培训的东西。这里容易犯的几个错误是∶
◆本身学识、眼界、经验的限制;
◆对形势的误判;
◆不正确的假设;
◆错误的推理过程等等。
这样做出来的培训项目设计就很难有效地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效果上难免要大打折扣。因此,无论从理论上的要求,还是从纠正实践中的常见错误出发,都要求我们十分重视这一步骤,不能草率对待,更不能省略。
设计年度员工培训计划书
员工培训计划书最基本的内容是∶为什么要培训?谁接受培训?培训些什么?谁实施培训?如何培训?把全年的培训项目完整地计划好后,培训工作便可开始实施。
首先要确定员工培训计划书所要达到的目标。
培训目标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可以结合受训者、管理者等方面的需要:上述两方面的需要总是有差异的,但是培训目标必须妥善地加以揉合,以达到整体的满意效果;
◆管理方面的需要∶利用培训以改善管理、提高销量及利润;
◆受训人员方面的需要∶利用培训来获得以下收益,如较优越的感觉、较多的工资收入、较高的工作技能、较大的工作满足感、较强的自信、晋升机会等等。
其次,用来协调培训所需达成的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
培训目标必须服从于企业目标,这在理论上是勿庸置疑的,但在实践中常常被遗忘。如是这样,越是成功的培训,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越有破坏性。
第三,用来指导培训政策及其程序的发展∶
实施培训活动常常有许多选择,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呢?依照该活动对培训目标的贡献大小来做出决策,才是正确的方法。
第四,用来规定主持培训的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目标是规定主持人员必须完成的任务,来作为他履行职责的导向。仅仅抓好培训方法是不够的,常常会导致与初衷的偏离。
设计具体的培训计划项目,坦白地说,这是企业经理的一个弱项。要科学规划出培训的系统结构、需教授的课程单元、每个单元的任务、必要的材料和道具、完成时间的长短等,会令经理们相当为难。
为避免因个人能力和学识导致的限制,经理有一个很好的和现成的帮手,那就是专业培训机构。一般来说,有声誉的培训机构都能帮助企业进行培训项目的科学设计。这时,经理的工作就转化为对提交设计的审核。这样,通过发挥双方面的优势,使培训项目既有足够的先进性,又能确保为企业的实际情况量身度造。
培训课程的难易、繁简均影响培训的成效,所以无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得不加以注意。要设计出合理而适宜的课程,应做好以下事项:
一、课程的特性要求。
这要从四方面来把握,即
◆完整性:指课程的内容、进行和程序要配合培训目标,使其具有完全性和统一性;
◆动力性:课程不仅是变动的生活经验和活动,而且是动态的经验,而不是静态的知识;是参与的活动,而非强迫替代的学习;
◆联系性:课程的联系性包括纵向的联系性和横向的联系性,前者指相同学科的衔接,后者指不同学科间的配合;
◆平衡性:良好的课程必须注意不可偏重某一领域,以致不能帮助受训者作平衡的发展。
二、课程发展的程序。
课程发展的程序大致可分为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改进和课程评鉴四个部分,它们之间的次序是先有决策,然后再根据决策进行设计,研究讨论后再改进,最后,以合适的标准评鉴课程的效果。
三、课程涵盖的范围。
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造成课程间重叠现象及不易把握重点,过小则无法了解员工培训计划书的整体内容。
四、课程流程的排定。
课程的排定须注意相关课程间的先后次序,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原则,让学员有系统地了解全盘的培训内容。
辅助资料采购计划
当然,培训辅助工具不是绝对必需的,你可以不用任何工具而开展一个培训项目。但是,那是非常不可靠的,很难想象光凭一个讲座就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和学习本质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人事主管应该为员工的不断学习提供条件和便利。
为什么要使用培训辅助工具?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有些人能够通过听一个讲座而学到东西,另一些人能通过阅读进行学习;还有其他人可能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刺激才能理解和掌握。你显然不能对学习者的单一学习能力期望过高。
辅助资料包括软件及音像制品、图书、模型及道具、实验及实习场所等,其中以前两类较为可行,且成本较低。图书是最为常规的培训辅助资料,一万元的经费即可购买500本针对性的书籍,足以形成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培训软件及音像制品则是近期兴起的热潮,它以现代技术手段为载体,运用许多新颖的培训方式,帮助受训者高效实现培训目标,并为自助培训(SST)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极大地缓解了培训主管的压力。以“金典培训宝库”为例,该套SST教程是国内第一套标准的培训软件,专门面向国内各类企业,选题涵盖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软件技术(VCD兼容)实现简单、轻松、高效的培训效果,培训对象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及基层员工,并提供“金典培训网”全程网上服务,不仅有专家组网上答疑,而且可下载包括培训策划案在内的大量资讯,帮助培训经理实现圆满的、人人满意的培训。
按照国内外的经验,辅助资料的经费预算应控制在培训总预算的30%左右,若比例偏低则会明显影响培训的长期成效。
预算控制
对培训的预算,大多以员工数量或全年销售额定出一定的比例。常见的比例为总销售额的2%到3%,以5%为上限。对新公司、新部门,或新进人员较多的公司,预算会相对高一些;而平稳且有经验的公司,可相对低一点。
只有有了预算以后,才能按照实际需要和公司的培训能力,拟定出全年度的员工培训计划书。
上述是预算的总体概念,落实到具体预算方法上,则又有许多操作上的经验和教训。常见的预算法是承袭上年度的经费,再加上一定比例的变动。这种预算法的逻辑假设是∶上年度的每个支出项目均为必要,而且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下一年度里都有延续的必要,只是在其中的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方面有所调整。
按照这样的假设、步骤得出的预算,必然会出现下述不良倾向:
※ 每次开始作预算时,往往会以上年实际支出为基础,再增加一笔金额,巧妙掩饰后,作为新计划提交最高领导审批;
※ 主持审批的领导,明知预算里“水分”,但因不能透彻了解情况,只好不问青红皂白,大砍一刀,随后开始一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 这种“砍一刀”的做法,使有经验的人员有意把预算造得大大超过实际需要,以便“砍一刀”后还能满足需要,而那些老老实实者则叫苦不迭,只好明年跟着“学坏”。这样,不啻是鼓励下级欺骗上级;
※ 终于预算确定了下来,但几乎人人不满意,钱花了不少,效果上平平常常。
这套方法虽由来已久,但人人都意见纷纷,认为必须改革,那么如何改呢?答案就是“零基预算法”(Zero-BaseBudgeting, ZBB)。
零基预算法由美国德州仪器公司的彼得·A·菲尔于1970年提出,首先由乔治亚州政府采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后广为企业界所应用。零基预算法的编制和审 批程序如下所示。
※ 在审查预算前,主持项目的主管人员首先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并将长远目标、近期目标、定量目标和非定期目标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次序搞清楚,建立起一套可考核的目标体系;
※ 在开始审查预算时,将一切活动从零开始。凡是要求在下一年度进行的活动或项目,都必须递交可行性分析报告,以证明自己确有存在的必要,并提交具体的计划,说明各项开支要达到的目标和效益;
※ 确定出哪些是真正必要的之后,根据已定出的目标体系重新排出各项活动的优先次序;
※ 编制预算,资金按重新排出的优先次序分配,尽可能满足排在前面的活动的需要,当资金紧张时,暂时放弃一些项目也是难免的。
零基预算法的优点是明显的,但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需要管理者心中有数∶审查每一个项目是极其繁重的工作,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颇为可观;安排项目优先次序难免相当程度的主观性。
零基预算法的真正意义在于把企业的活动与企业的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目标导向”,从根本上避免了“为培训而培训”的低效行为。
计划的批准与实施
一旦计划得以全面完成,下一个步骤就是报请领导批准。
总的来说,年度员工培训计划书的创建难度并不是很大,只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体系,一个有效而且人人满意的员工培训计划就可顺利完成,并将为今后的圆满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6
在过去几年中,公司已进行的主要培训有:
1、围绕iso9001的实施与贯标认证,公司对全体人员进行了有关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体系的培训,并针对每个岗位的要求进行了技能培训。而且由于iso9001的要求是培训的持续性以保证体系的不断提高与完善,所以公司每年为实施iso9001而进行了较多的培训。
2、新员工进厂培训。每年新分进来的大学生与从外单位调进来的人员,都要进行进厂培训,时间大约为两个星期,内容包括公司文化、公司精神、公司概况、微波炉基本知识、规章制度等,然后是到各个岗位上进行实习培训。
3、公司从1997年初抽调了几十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mba课程培训,这一培训是由人力资源部组织与管理的。
4、配合公司管理中引入电脑的举措,在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普遍的电脑培训。
公司培训存在与面临的问题
1、 公司因政府安排而兼并了w塑料二厂,其800多名职工也就进了公司,公司将其安排到各个部门与车间。由于这些职工过去在塑料总厂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不到四小时,而进入公司后每天要正正规规地工作八小时,这样他们就有些不适应。公司中部分车间管理人员在管理方法上又较简单,造成部分新进入的职工思想波动,同时对原公司职工的思想也产生了冲击。此外公司又在昆明兼并了一家企业,开出了一条生产线,这样在本部之外又有一个生产地点。公司打算对这些新进入公司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以使这些人员完全融入公司的文化之中。
2、 公司的生产工艺设计与规定都很完备,但工艺方面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公司的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工艺已经成熟,对每个职工的操作要求不是太高,关键是工艺的贯彻和工作责任心问题。而在一线工人的调查会上,有的工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忙、很累,有的认为业余文娱活动太少,有的职工认为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此外一线职工中正式共对车间管理人员将他们与临时工一样看待有想法。临时工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技术,主要都是体力好,而正式工有一定的技术,要正式工与临时工一样干体力活他们认为不是很妥。公司希望利用培训与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3、 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经过上次组织结构的重构,每个部门的人员大大精简,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了,各个部门都是一个萝一个坑,离不开。这对于他们进行培训来说是一个难题,即培训与提高没有时间进行。正如公司在1997年初抽调了了几十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mba课程培训,由于他们都是各部门的骨干,导致很多人常常没有时间参加,效果自然不理想。公司在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还面临一些其他困难;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人员的专业都不一样,放在一起培训,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单纯培训又因每个部门的人员较少而造成培训成本太高,这是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所遇到的另一个难题。
4、 销售人员常年在外且分散于全国各地,一部分是由公司其他部门与岗位转过去的,这些人对公司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另一部分人则是进入公司后直接进入销售岗位的。第二部分人中大多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也有的是从别的企业或公司转过来的,他们来了以后,一般就进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就派往全国各地,常年在外,基本上很少回来,缺少对xx本部的深入了解与感受的机会。销售人员工作地点非常分散,一个省常常只有七、八个销售员,每个人要管很大一片地方,很难抽身回来接受公司的培训,但他们在市场上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竞争对手新的竞争举措、经销商的变化、银行改制等等,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但公司又不能将他们拉回来集中培训,使得一些问题反复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如有的问题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出现,有的问题在此地解决了,在此地又出现。另外一些老的销售员在外面时间一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工作习惯,还有些销售员有一些思想问题,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公司没有给他充分的回报,这些因素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不仅影响老的销售员的工作,而且对新分去的销售员也将产生不好的影响。 共3页,当前第2页123
5、 技术人员分为两块,一块在技术研究与开发部,另一块是分布在车间里,是车间的技术员。研究与开发部的技术人员重在研究与开发,而车间技术人员重在解决车间里的技术问题,但两类人员还会相互流动。对他们两类人员的培训该不该有区别呢?此外还有新老技术员培训的差异问题,老的技术人员重很多已经接受过培训,但需要提高,新进来的技术人员则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开始进行培训。过去的培训方法中,有的是请国内的专家来交流,但效果不理想,有的是派人员到外面培训或者到国外学习,但人员又不能太多,使得技术人员下一步的培训困难较大。
6、 公司一线职工有正式工与临时工。临时工的聘请季节性较强,他们大都是农民,流动性较大,培训了很长时间,弄得不好他们走了,前面的培训白干了,所以现在的办法是对他进行很短的进厂培训,然后放到车间由车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上岗实习。往往是公司因此而培训了一批农民工,但他们的稳定性较差,有些已经成为熟练工,流走以后,对公司产生一定的损失。这是下一步培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7、 对成批进来的人员可以一下子集中培训,但对分散的、零星进来的人员却不能对他们进行及时培训,只能等人数凑到一定数量以后再集中进行进厂培训,这会产生有些人进厂以后很长时间对企业都不甚了解的情况。由于过去的培训系统性不强,效果不理想,计划常常因情况变化而变化,没有形成一个培训方面的有效制度,激励与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培训往往有走过场的味道,培训完了就完了,没有看到效果,到底怎样培训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一直是困扰公司的难题。
问题:
1、如何决定公司的培训需求及各层次的名额?
2、各部分人员培训的内容是什么,怎样体现出三年培训的渐进性、层次性与针对性?
3、各部分人员该如何培训?包括在哪儿培训、由谁来培训,培训应该使用什么教材、进度与时间如何安排?
4、如何激励与约束各类人员参与培训,以及如何确保培训的效果?
5、如何评价培训的效果?
6、如何对培训进行管理,并使之形成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与制度?包括对培训教师、培训教材、培训管理主体、培训档案等的管理以及对培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培训过程的管理。
员工培训计划范文6篇 员工培训计划内容相关文章:
★ 公司员工培训心得体会600字3篇(员工培训心得体会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