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阅》说课【锦集6篇】

时间:2023-07-09 13:33:06 综合范文

  在《检阅》说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有效地审视和评估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热心会员“vsrpq99005”收集的《检阅》说课(共6篇),供大家品鉴。

《检阅》说课

《检阅》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三、说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3)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把自己当做文中人物:博莱克或那些儿童队员们,体验人物的心情,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4)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四、说教学流程:

  我将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我将着重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情境回顾,导入质疑

  1、播放儿童队员参加检阅时的情景的课件,教师配合进行叙说:七月,波兰首都华沙举行了隆重的国庆检阅,在参加检阅的所有队伍中,有一群儿童队员得到了观众的一致称赞。观众是怎样称赞的?

  2、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课文的两个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接着让学生结合自身经验用夸赞的语气读读这两句话。

  3、学生读后,教师紧接着提出疑问和读书要求:这个小伙子是谁?观众为什么会称赞博莱克很棒呢?请同学们赶快读课文,找出能表现博莱克很棒的段落。

(二)走进故事,研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参加检阅时表现的段落,教师出示该段落和相关的图片,问:这段话中的他是指谁?看看图,再读这段话,你们从哪儿看出博莱克很棒?

  2、引导学生结合博莱克自身身体特点逐句逐层次的读悟,首先采用角色对比法:将博莱克与正常儿童对比,与自己以往参加检阅的经历对比,再启发想象:想象他在平时是如何克服困难,坚持训练步伐的。接着进行角色转换:将自己当作博莱克本人,接受老师访问检阅时的心情想法,从中感受博莱克确实了不起,感受他的自尊自强、勇敢自信的个性品质,以次来促进理解"这个小伙子真棒!"这句话。在体会的基础上,采用了师生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的朗读,朗读时,老师进行或肯定或点拨、或激励或提示的评价,以评促读,读中感悟。

(三)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1、教师小结过渡:博莱克以他的自信自强、勇敢坚强赢得了观众们的称赞,其他的儿童队员们为什么得到了观众们的称赞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2至9自然段,看看儿童队员们在一起干什么。

  2、体会队员讨论时为难的心情。

  重点抓住第六段,采取角色转换法,让学生来充当文中的主人公,老师把检阅要不要博莱克参加,把他放在哪个位置这个棘手的问题叫给学生们处理。老师做如下引导,来让学生亲身感受矛盾心理:队员们想到的三个办法,你愿意跟博莱克说哪个?学生如答:都不愿意,就追问为什么都不愿意说?如果学生愿意说其中某种办法,就追问他准备怎么跟他说?在问博莱克:你听到队员们这样说,你心情怎样?你想了什么?以次激起矛盾心理,并同时感受孩子们善良心灵,他们关心爱护残疾人的品质。

  3、学习儿童队长坚定的决定,指导朗读他的话,体会他的善良与公平对待每个人的品质。

  4、指导朗读队员们赞同队长决定的话,感受队员们心情的变化,体会他们同样的善良。

  5、小结: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读完课文,老师这样延伸: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像博莱克这样的残疾人,也有许多像这些儿童队员一样的人们,接着出示各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照片,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身残志不残,万事都不难,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要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对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五、讲板书

  14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儿童队员

  自信自强&nbs p; 尊重

  勇敢坚强 关爱

《检阅》说课 篇2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队员们关注弱势的美好的心灵。

  课前准备:课件、主题学习丛书

【预习达标】

  提示:充分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难处做上记号,多读几遍,争取读正确、流利,重点读一读队员们和观众的话,读出他们各自的语气。

  1.通过认真朗读课文,我能扫清文字障碍

  波兰俱乐部博莱克拄拐队伍洪亮贵宾纠正情不自禁棘手羡慕

  2.在读课文时,我还积累了这些词语:

  在小组内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3.我能区分

  莱具柱宾棘

  来俱拄滨刺

  4.找出文中心理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可能是想的。

  5.找出文中描写国庆节当天情景的句子,读一读,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合作探究】

  提示:反复读,小组合作交流,理顺文章的线索。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一读下面这些句子,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1.“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需要商量,但是大家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一件非常棘手的事。”什么重要的事?又会非常棘手?用课文中的话回答。(分析课文并不难,只要认真读,多读几遍,往往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2.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3.我想对博莱克说:

  我还想对博莱克的队友们说:

【拓展延伸】自信让童年更加美丽

  提示:这些文章,都在为我们揭示一个道理:自信。相信读了这些文章,你也一定找到了自信!把文的好词、给你自信的好句子积累到你的笔记本中吧。

(一)《拾馒头的父亲》

  1.父亲到学校拾馒头,“我”烦恼,并劝说父亲不要再去拾馒头;开家长会时,“我”以“父亲病了”为由劝父亲别参加家长会。都是因为我。父亲照旧到学校拾馒头,参加我的家长会,那是因为父亲认为,后来父亲送“我”到省城读大学,我却心静如水,没有一丝怕被别人嘲笑的忧虑,是因为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2.这篇文章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展示了“我”的内心世界,我能在文中找出来,并读出“我”的真实想法。

  提示: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划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在缺陷中寻觅自信》

  有些文章,文中常常有这么一句话,它能揭示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认为这篇文章中能揭示道理的一句话是。

(三)《打开你的自信罐》

  姑姑给靳小莹寄来了“自信罐”,靳小莹从此找到了自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自信罐,自信就装在里面。我知道我的“自信罐”里装着

(四)《抬起头来更美》《魔法师与屠龙剑》《握住自信》《小泽征尔胜于自信》

  认真读一读这些文章,把自己的想法写到笔记本中。

《检阅》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检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选编的。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2、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关键句“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二、讲教法:

  情景导入法、引导法、探究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

  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从而体会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

  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三、讲学法:

  以人物心理的变化、言行为线索,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在自读、自悟、交流反馈中,逐步实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深入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通过写话,拓展思维,加强语言训练,进一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我国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群众(特别是少年儿童)游行队伍的场面。

  2、出示课题,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用最简练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指名读课文,检查课文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交流:课文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三)走进故事,感悟“这个小伙子真棒!”

  幻灯出示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

  1、自读,齐读。

  2、想象隐藏在背后的镜头。

  讨论: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指导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四)深入文本,感悟“这些小伙子真棒!”

  1、出示2至9小节,读一读,想想自己知道了什么?

  2、体会队员讨论时为难的心情。

  抓住“为难”、“棘手”、“鸦雀无声”、“沉默”等词语,队员心理的想法及五个问号,来体会孩子内心的矛盾。

  3、学习儿童队长坚定的决定,指导朗读他的话。

  4、指导朗读描写博莱克的这段话。

  5、指导朗读人们赞扬儿童队员的话。

  (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走出文本,升华认识。

  1、总结。读完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

  课件出示: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2、任选一个内容,写写你想说的话。

  (1)看着队伍中的博莱克和队员们,我想对他们说:“……”

  (2)波兰华沙电视台的记者采访博莱克,面对镜头,他这样说:“……”

  (3)博莱克回到家里,他激动的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请替他把日记写下来。)

  3、交流小练笔,评价修改。

  (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象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的真情实感在笔尖流淌,读写结合,在写中积淀语言,在写中升华情感。)

  (六)拓展延伸。

  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讲板书

  14 检阅

  这个小伙子真棒! 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博莱克 儿童队员

  自信 尊重

  坚强 关爱

《检阅》说课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会认“俱”“拄”等5个生字。会写“俱”“博”等14个字。正确读写“检阅”“俱乐部”“挑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 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心里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关键词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教学准备:挂图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出示挂图引入课文

  1、课件出示检阅时的图片

  师:这是发生的波兰首都华沙欢庆国庆节的隆重场面。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看看这幅图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有位拄拐儿童和队员们保持一致)周围群众在干什么?(欢呼)他们在欢呼什么?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出他们欢呼的内容,并用“﹋”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

  2、交流汇报。

  3、出示课件:

  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精读悟情。

  (一)这个小伙子真棒!

  1、“这个小伙子”指的谁?(博莱克)

  2、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博莱克的段落,并用“——”画出来。

  (1)学生读课文,用“——”画出来。

  (2)交流,并指名读。(第12自然段)(3)你从这一自然段体会到了什么?(博莱克自信、勇敢)

  (4)请你带着你的这种理解读一读这段话。

  (5)如果你就是检阅台上的博莱克,你此时此刻会是什么样的心情?(紧张、激动、兴奋、心存感激)

  师:博莱克用他的自信与勇敢打动了检阅台上的每一个人和成千上万的观众,他们的视线都集中在这一队,集中在这位小伙子身上,难怪观众们说:“这个小伙子真棒!”

  (二)分析“这些小伙子真棒!”

  1、博莱克能走上检阅台是谁给了他机会?这些小伙子仅仅只包括博莱克吗?还包括谁?

  2、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3、读课文,交流。

  4、分析第7、8、9自然段

  (1)指名读

  (2)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队长善良,理解、尊重博莱克)

  (3)带着你的这种感受读一读。

  (4)队长在说这句话是用什么样的语调说的?(洪亮)什么是洪亮?请你读一读。分小组读。指导朗读。(语调、标点)

  (5)队员同意队长的意见吗?

  (6)你是从哪儿知道的?(不习第8、9自然段)

  师:队员们一开始就和队长的意见一样吗?(不一样)你从哪儿知道的?

  5、学习每3——6自然段

  (1)学习第3自然段

  a 指名读 b 你从这里体会到了什么? c 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a 正在这紧要关头,一名队员说话了

  b 你从他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c 读

  (3)学习第6自然段

  四、激qing总结,引导写话

  1、总结:读了课文,我们每个人肯定都有这样的感受,这次国庆检阅,不仅检阅了孩子们整齐的队伍,更检阅了他们美好的心灵!相信每个人都永远忘不了这次检阅。你们一定有好多话要说吧,你想对谁说就对谁说吧!

《检阅》说课稿 篇5

  《检阅》是第六册第四单元中一篇课文,文章只要讲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文章根据观众的两句赞赏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这个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博莱克在检阅时出色表演的由衷赞叹。

  第二部分是“这些小伙子真棒!”这是观众对儿童队员们这个伟大的决定由衷赞叹,是对整个团队的称赞。

  围绕这两句话,我把文章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除了解决文章的生字新词通读全文以外,让学生通过10——14自然段的深入学习,感受检阅时博莱克的表现,渐而体会博莱克自信、坚强的品质。

  本节课属于第二课时,即文章的第1——9以及15、16自然段。目标是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能够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儿童队员们宽容、善良、团结友爱,以及观众博爱的胸怀。

  首先通过读词对词语进行了一定的巩固,第一个问题的.抛出正是对上一节课的一个总的回顾。

  本课的重点就是围绕“棘手”这个词,放手让学生自由找语句,主要是第3——6自然段,来体会队员们当时为难、矛盾、犹豫的心情。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进行了预设,这样一方面给予了学生很大的学习自由度,也能因势利导,顺着他们的思路进行教学。第6自然段中5个问句应该说是重点也是难点,这是队员们矛盾心情的充分体现,因此我通过两段话的对比,让学生自己寻找不同之处,从而体会到队员们复杂的心情。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来设想,如果让博莱克去参加检阅会怎样?不让他参加又会怎样?站在儿童队员们的立场上再度深入体会他们矛盾的心理,为后来队长所做的伟大的决定做好一个情感的铺设。

  接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队长振奋人心的主意以及解决问题后队员们激动、兴奋的心情。赶快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团队?学生纷纷说是一个团结友爱、宽容的团队。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善良的队员们,才有了博莱克展示自我的一个机会,此时让学生再读检阅时的情形,引出观众的赞叹“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但是我觉得文章并不单单是队员们对博莱克表现出了关怀与宽容,观众们也一样包容了他,我们知道,对于一个残疾的人来说,根本不可能会跟全队保持一致的步伐,因此我在这里也提到了一点:我们应该把掌声也送给可爱的观众们。

  最后是一个小练笔,由读说感悟到写的训练,在学生充满想法的时候,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把想说的话写下来,既是对文本的升华,也是对写作的一次小小练习。

  我还想说的是:这堂课融合了很多老师的经典意见和建议,是大家智慧的结晶,我只是有了一个展示的机会,再次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检阅》说课稿 篇6

  课前的点滴思考:

  《检阅》一文重点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阅读文本时,我仔细研究了课文的人文性,因为只有找准了课文的基点,教学中才能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确定文本的人文性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之一。这篇课文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可以是把握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

  但显然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解读。要升华检阅的价值,预测达到的效果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起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队列队形的检阅,也是一次人性的检阅,更是一次人生的检阅。这似乎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难以理解。研究中我发现了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篇幅上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字。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没有博莱克参加。于是,我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

  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也许博莱克不愿意参加。大家的做法也会让人理解成这是博莱克的同情甚至是怜悯,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那就是:别人强加给我,要我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有同意的权力,也同样有拒绝的权力。到这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就不只局限于给他和正常人平等参与的机会了,还在于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选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这是作为一名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的批判。

  三年级的学生也是无法落实这一步的。经过再三思考,最终我把文本的落脚点放在了对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的体会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目标定位:

  1、能根据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补充课文的留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与理念:

  1、为落实教学目标,首先整堂课有一条明显的知识链。即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因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了整堂课。也可以说这两句话像一根线把课堂的几个环节串连在了一起。教学中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二是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2、注重感悟方式,提高感悟实效。教学策略的选择一切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入充分地感悟博莱克的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想像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二是让学生充分与博莱克、与儿童队员对话,在与文本、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感悟他们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点,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

  因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的事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此时的你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四是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升华。

  3、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曾有教育专家说过:“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本节课我也在努力实践这一句话。整堂课我就是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的,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例无论成败,我想只要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就足以,我们要坚信只有自己努力过并为之而付出过,我们新课程的探索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检阅》说课【锦集6篇】相关文章:

语文《检阅》教案6篇 《检阅》课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