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3篇(小石潭记的读书笔记),供大家参阅。
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1
柳宗元的孤独,是千万孤独。
千年前,一位老翁坐于纷飞大雪之中,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草木皆枯,天寒地冻,江面孤舟上的他,大雪落满了蓑笠,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屈而又孤寂的身影。
不知他是钓鱼、钓雪、还是钓那冰冷刺骨的孤独。
柳宗元被贬于荒凉之地,精神受到极大的打击,身心都遭受着孤独的侵蚀。他仍倔强地立于世间。
但他遇到了小石潭。
他探山访水,流连于竹林的幽深,我似乎也与他一同欣赏着自然胜境。
清脆的水声隐隐约约在身边响起,欣喜悄悄地暂时地压住了内心的悲凉,我随着他,一睹小潭真容。一股清爽的气息拂面而来,清澈冰凉的潭水倒映在我的眼中,整块的石头铺在潭底,坻、屿、堪、岩交错分布,露出水面,看得正入迷,一尾小鱼从眼中闪过,那是一抹多么明亮色彩啊!数百条鱼就那么静静地停在水底,忽然间又迅速游开,让人眼前一惊。
向小谭西南方向望去,蜿蜒的溪水流淌着、蔓延着。溪岸似犬牙般交错不齐。像他坎坷不平的人生一般,溪水也被迫变得曲折,两岸巨大的坚硬的岩石几乎要阻断它前进的方向,但它缓慢的坚毅的淌了过去,承载着痛苦与孤独延续着,无人知晓它的终点究竟在何处。
他叹了口气,坐于潭边,周围安静寥落,这身影与独钓寒江雪的老翁一模一样,待久了,我竟也觉得心情悲伤起来,顿时觉得草木藤蔓冷冷清清,冰冷的潭水散发出的寒气深入骨髓。怕是只有细细咀嚼这孤独才能与他产共鸣。凄凉幽深击破了他的外壳,直逼他的内心,恐怕他自己都十分惊讶,自己早已麻木于青山绿水的心境竟又被孤独占据……
那身影与独钓寒江雪的老翁一模一样,只是脆弱了些,多愁善感了些。
如今回首,他仍立于大雪之中。陪伴着他的,是千万孤独。
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2
也许是受到“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影响,他从小就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时正处于唐朝晚期,皇帝忘了隋还好朝的教训,开始欺压百姓,奢侈无度。他正巧生于唐朝首都——长安,家族历代为官,家境颇为荫厚,然而他并未沉醉在富二代的光环里。他从小目睹朝廷腐败,更是天生好学,在同龄人还在仕途上披荆斩棘、蹒跚前进时,他却早已平步轻云,一步登天,还受到王叔文等皇帝重用的大臣所看好。
在这个瞭望众生的人生高峰上,他却没有止步,安乐享受现在生活。不久他就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改革。没人能真正明白他的用心,也许他是为国贡献一己之力,也许他是为私谋利,企图留名青史。但最终,他在人生高峰时一脚踏空,跌入万丈深渊,但在这万丈深渊里,造就了他古诗的绝顶成就。
正值壮年的他,表现出异乎常人的孤寂,没有钟子期与伯牙那样能形影不离的知己,他一切的苦,无从诉说,便只能对高山发泄,对流水痛诉。
一日,他同几位好友来到了一处无名美景的地方,他立马就被吸引住了,但美到极致,就变得高冷,甚至有些凄寒。他将这美景化为了自己,融入了诗词中。他让“潭中鱼空游无所依”,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重笔写入石潭之美,就是为了在最后一刻,爆发出自己的苦闷孤寂。石潭亦“我”,“我”亦石潭。同他一起前往石潭的人有五人,而真正前往的,只有他一人,这是一次他心灵与自然的交融。
这就是写下“千万孤独”藏头诗《江雪》的柳宗元。
如今,有许许多多不被认可的人,他们中的一些也许有着绝高的智商,有着能拯救人世的情怀,却被冠以“疯子”的称号,只能孤芳自赏。但有一些人却不与命运低头,他们尽管顶着柳宗元般的孤寂,却负重前行。如革命战士鲁迅先生,中国神话人物马云“爸爸”。
我认为,只有在人生最困苦之时,勇往直前,冲破浓雾,才有可能看得见希望。所以,只有将这种绝境求生的欲望嵌在柳宗元的性格里,少一些孤独,少一些愤闷,这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柳宗元,而不只是“凄神寒骨”的柳宗元。
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3
幽幽篁竹,泠泠水声,青葱的树与翠绿的藤蔓随风飘拂,清澈凉爽的小潭略起涟漪,潭中的鱼儿好像在空气中游动……这是柳宗元描绘的美丽小石潭,而此刻的作者仿佛何等惬意,然而读到最后,却品出了几许悲凉伤痛,原来,这是一片带伤的美丽。
柳宗元本是世家子弟,少年干将。二十一岁那年第一次参加考试便考中进士,而韩愈却考了四次才中进士,其才可见非凡。初入政途的柳宗元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地想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现实却是政变失败被贬永州——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虽为司马,实际却是被监视的“罪犯”,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只得寄宿寺庙。现实与理想的巨大差距让柳宗元如坠冰窟,胸中愁苦难平,唯有投身山水之美寻求安慰。
于是那天他“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便欣然“伐竹取道”,遇见美丽的小石潭。那清冽的潭水,那奇特的潭石,那潭中的鱼儿,给他带去了片刻的欣喜。然而好景不长,当他向西南而望时,视觉中曲折幽邃、或明或暗的水流和如犬牙般交差相错的河岸,正如明争暗斗、残酷腐败的官场政治,这一转念立刻把他拉回现实,久谪远荒的凄凉悲苦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便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为由离开。美丽的'小石潭也蒙上了一层忧伤,怎会读懂这位欣然而来的客人为什么又携着悲苦匆匆而去。
初识柳宗元《江雪》,只觉幽静寒冷,意境广阔。虽为诗,却读出一幅黑白山水画。那苍茫的山、那广阔的湖是否知晓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孤傲?原来,这也是一片带伤的美丽。
诚然,柳宗元既没有陶渊明“心远地自偏”的超脱,也没有苏轼“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豁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柳宗元下定“虽万受摒弃,不更乎其内”的决心,投一身才华与满腔悲愤转战文学领域,发奋撰文著书。《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大多在永州完成。
纵观柳宗元作品,凄苦之情挥之不去。然而带泪的笑脸总是最动人的、带伤的美丽总是最难忘的。笼罩愁苦的美景,从柳宗元的内心付诸笔端、又渗透我们的内心,于是在文学史上,又多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3篇(小石潭记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读小石潭记读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