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给陶渊明的一封信7篇,以供参阅。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1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我们都知道您是伟大的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具有“田园诗人”之称。虽然您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我们惊叹,您在我们心中播下了人世间有“世外桃源”的想法,让我向往您想象的生活,在自己的“仙境”中生活。
您知道吗?在我这个充满憧憬的时代,每个人都对未来有一份美好的向往,但是每一个人对向往的方法是不一样的,人没有了对未来的向往,身体就如同一幅行尸走肉:没有知觉,没有血液,没有了人类所可以做的一切,在学过您的《桃花源记》之后,我心中一直有对“世外桃源”的美好憧憬,想去感受一下“人间天堂”的感觉。
您知道吗?我喜欢您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正应了“田园”这一词,您利用“田园”的`美丽来衬托您的美好生活,您写的诗也是那么的优美,把田园的风情与乡村独有的特点写了出来,正是因为这一点,我才会喜欢您的性格与写诗特点。
我记得有一次在上您的作品——《桃花源记》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在品析您的片段时,语气是那样的深沉,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于此。在一片寂静的山谷里,有一群与世隔绝的人,他们不闻世事,只为过着自己的生活。这一切都写出了您对那种神仙般的生活,其实我也挺向往那种生活的,没有人打扰,没有那些所谓的官职来侵犯,我只为与世隔绝忘了一切。
如果是那样的话,全世界的人都没有了忧愁,只有快乐,我尊敬您、喜欢您,喜欢您的作品!我对您的尊敬胜过了一切,希望您的作品有更多人喜爱。
此致
敬礼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2
陶渊明先生
你好
《桃花源记》让我认识了你,让我知道了你内心的所向往;《归园田居》让我了解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及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说明他是一位清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诗人。
陶渊明带给我的都是积极的影响,给我的感觉总是那么的正直和清高,他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故事,应该人人皆有耳闻,这也充分地体现了他自身所有的美好品质。
然而,我又觉得他的一生是那么的不如人愿,因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于是便有了“遂见用小邑”,做官并非是他自己的心愿,但是,由于这些外界因素的所驱使,他是别无选择。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如果让我们去做自己所不想做的事,那种心情该是多么的难过。
陶渊明在归隐田居后写了许多以山水田园为题的题材的诗作,他应该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田园诗人,他写的每一首诗或词,语言都让人感到很质朴、简练。
陶渊明,他的一生不知该用怎样的词去描述,或悲或喜吧,这只有他本人所能领悟到的,但是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是留给后人的一批又一批的财富——文学。
他的成功和喜悦让我们一同陪他分享;他的失败和悲伤让我们一同陪他承担;至于他的一生中的遗憾,就让后人来弥补他吧!
“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想:陶渊明也在其中吧!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3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4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
当我今天沉静下心来,又一次品读《桃花源记》后,忽然眼前浮现出一幅图画,片片桃花林一眼望去无边无际,层层叠叠的粉红,给人以梦幻的遐想,下面是象征生命的嫩绿,是田地。一阵风吹过,落下片片桃花瓣,淡淡的芳香迎面袭来,沁人心脾…
初次认识您,是在《爱莲说》中的“晋陶渊明独爱菊,自里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从那时起,您就走入我心里,一位隐士,不求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分守己,渴望和平与安宁,不愧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我也同样喜欢菊,却没您那样的觉悟和平静的心。您若一汪深潭,望不到底,掷去一枚石子也无波无浪。
生活在现在的中学生的我们压力都好大,要拼成绩,写作业,放假了突然松懈下来,溃不成军,而上学时什么也听不进去,老师的话行云流水左耳进右耳冒。如此恶性循环,相信后果只会是学习不好,作业不好,身体不好。生活没有任何质量而言。最初我的想法也很简单梦幻:心中有同样美好的“圣地”:大海多蓝多随意,浪花不知疲倦的拍打沙滩,似乎是在揭示着事情都会随波而去。蓝天多惬意,一碧如洗,洗涤着我的灵魂。山峦多神秘,高高低低,郁郁葱葱。这些幻想多美好,可幻想毕竟是幻想,可望而不可即。毕竟生活在这样一个努力的年代,我还必须学会接受,学会随遇而安,但这并不代表安于现状,还是要挣扎,证明自己。忽然感觉品到了您创作《桃花源记》的无奈,有些释怀。
如若我们生活在一个年代就好了,或许我们会成为不加任何利益的,纯粹的“灵魂老友”。我们心中都有“仙境”和“圣地”,我们也都在不停步的追寻,我相信,这样的地方一定有的,只是暂时未找到罢了。
待一日我如你般随遇而安,保持平常心态,平淡自然,超凡脱俗,纯真美好,如你般强大,我想大概可以读懂你的灵魂,便可以彻底领略您心中那片净土,那份久违的美好。
此致,
敬礼!
20xx年2月15日
您的学生王竹宁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5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您好!
我是您的一位读者,来自21世纪。近期,我读了您的《桃花源记》,您营造了一个世人心驰神往的世外桃源,那平坦开阔的土地、炊烟袅袅的房屋、宁静的小径、勤劳的人民,好一派田园风光!
我想,作为一名诗人,您是与众不同的,您的那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吸引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进入您的诗词歌赋,从此,田园诗派如雨后春笋般生长,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人们通过您的诗歌,进入了人间仙境,流连忘返,您拥有画家那敏锐的观察力,把乡间那怡然的氛围融入字里行间,您是大自然的使者,向人们描绘春暖花开,树影婆娑,泉水叮咚。
在我印象中,您的文字透露着对隐居生活的向往、热爱,我很敬佩您辞官的豁达,放弃荣华富贵,甘当田间的一位隐士,“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样的淡泊是世人无法比拟的。东晋末年,硝烟四起,民不聊生,我理解您对朝廷的不满,也理解您“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原则与不屈。您毅然离开,可曾想过百姓还在水深火热之中,苟政猛于虎,试问,一个堂堂男子汉怎能“躲成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天下事”呢?您选择归隐是因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但这只是消极地逃避罢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为何不选择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广阔胸襟呢?虽然不一定上战场冲锋陷阵,但您可以用手中的笔与权贵斗争,把百姓民生上书给天子,您内心也有过纠结与矛盾,但您还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躲进了田园,只留给后世世外桃源的梦境与理想。
您是一代文豪,大笔一挥,写下流传千古的名篇,您是不慕繁华的五柳先生,离开朝廷在乡间度过余生。您心中一定有遗憾,不能看见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我坚信,后人从您的为人与作品还是学到了许多,您将是中国文坛一尊不朽的丰碑!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6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我是一所中学的学生,在初二的第二学期我读了您的经典之作–《桃花源记》。阅读之后,我深有感触。
在您笔下,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好一个风景优美,生机勃勃,生活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啊!可是当时现实社会的黑暗,战争不断,剥削人民,使人民苦不堪言。
现在的我们的生活和桃花源记比起来真的是太像了,我们各家各户都过着“小康”生活,都显得“怡然自乐”。
您当时的社会一定很痛苦吧!您弃官隐居避世,过上了与世隔绝的隐居生活,留下一句“不为五斗米折腰”,那时您的内心一定很痛苦吧!远大的理想无法实现,而最后不得不选择隐居,避开了腐败的官场,逃离了黑暗的社会,来到了故乡的田园之中,开始了新的生活。
您老不用担心,您所描述的“桃花源”,并没有被世人埋没,而是开启了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自食其力、和平融洽的社会,而这一切都是您在桃花源中所希望和梦想的美好生活。
陶渊明老先生,您大可不必担心,现在我们这些后辈就是您的精神寄托,您的“桃花源”世界永远不会灰飞烟灭。如果有一天我可以与您见面,将是无比欣喜,感受您的气息,从而感染我,陶醉我。
祝您:身体健康
万事如意
姚承佑
20xx年3月16日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7
尊敬的陶渊明先生:
您好!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近日在《中学文言》这一本书上看到您的经典之作----《桃花源记》。品读之后,深有感触。于是,便萌发了想与您聊一聊的念头。
在你的笔下,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尼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好一派生机勃勃,风景优美,生活安定祥和的繁荣景象呀!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桃花源里相比起来,也毫不逊色,依然是一派“怡然自乐”的繁荣景象。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旧中国相比较,条件十分优越,人们的生活不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也大为提升,大力提倡低碳生活,大力作环保。在您的作品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当然了,我们现在也正如您描述的那样;土地平整,绿水清山,掀、欣欣向荣,充满了田园之趣。
在桃花源里,桃花源人:“设酒杀鸡作食,”二分好客。我们现在的人们也十分好客,但不是杀鸡摆酒,而是吃绿色食品。
我们现在的中国,比您的那个时代要好的许多,没有战争,不像桃花源人是为了“避秦时乱”而到桃花源里。我信与在的生活和平安定,欣欣向荣。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十分幸福,但在一此国家:如利比亚、依拉克、巴基斯坦等国家,他们的生活十分的不安定。随时都会发生战争,炸毁了学校,炸死了许多儿童、老人……死的都是无辜的贫民。在那一些国家,他们希望和平,反对战争,保卫和平。
即然我们的生活这么美好,我们就应该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
祝愿身体健康,万事顺心!
一位普通的中学生:×××
给陶渊明的一封信7篇相关文章:
★ 桃花源里的陶渊明现代文阅读答案3篇 拓展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
★ 陶渊明《桃花源记》读后感范文3篇 《桃花源记》读后感作文
★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翻译和创作背景3篇 归园田居 陶渊明种豆南山下
★ 2022中国古代人物故事五年级读后感对陶渊明的感想3篇(陶渊明事迹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