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1
第一,明确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完成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的学习。在基础知识方面,要继续加强对字词句的理解,继续学习分析和揣摩语言的方法,学会通过分析揣摩语言理解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内容;另外要掌握各种修辞方法及其作用,还要掌握重要的作家作品,对于要求背诵的文章也要下一定的功夫。在阅读方面,我们要学习有关议论文方面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一般的议论性文章,掌握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巩固记叙文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本学期老师们会在写作上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中考的需要。
第二,梳理旧知识体系。利用好这个学期的时间,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是做好第二学期冲刺中考的最好途径,俗话说的“未雨绸缪”,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应该做哪些知识的梳理呢?
梳理基础知识:词语:从年级的内容开始,将一些重点课文的字词摘抄下来,按照字的音形义的内容进行整理。要注意多音字、形似字的差别,注意词语的意思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识记;
修辞方法:主要是理解各种修辞方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文学常识:可以采用列表的方法,将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进行整理,然后记忆;
句子:主要是指能够利用学过的语法知识去理解句子的内容,这种复习,可以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句子衔接、修改病句的练习,可以把以前做过的练习进行整理,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形成一种理解句子的能力。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2
我的故乡,在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那是一座在当地颇有气派的且有百年历史的四合院。
在 西厢房的旁边长着一棵梨树,可能是土质的原因,它的树干总是那样的细,给人一种挺拔的感觉,树冠虽然高出屋檐上方,却也不算茂盛,据老人们讲:它的树龄也应在百年以上。
我没有查阅过梨树的相关知识,但从已逝去多年祖母的年龄推断,是该有百岁以上啦。所以每次回家看到它,就情不自禁想起我可亲可敬的祖母, 就仿佛回到啦孩提时代。
那时由于父母工作的原因,常常把我放在故乡陪伴着祖父祖母。六七十年代,正是国家困难时期,物质十分的匮乏,山上虽然长着许多的果子却都被上面统调走啦,我们唯一能吃到的水果就是院子里梨树上的梨。
所以每当梨树开花的时候,我们家的大人小孩就时刻在关注它的成长,奶奶从这时起就开始担负起啦呵护的责任。因为子孙们都是她的亲骨肉,为了公平和谐,她老人家每天都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的数数,直到有一天,梨子都泛黄了的时候,她把全家叫到一起:拿起钩子,让伯母们在树下撑起单子,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勾下来,然后均分。由于我的弟,妹少往往可以比伯父家的多分几个,道也没有太大的异议。所以,我总在其他堂兄弟姐妹的羡慕中享受着梨子的美味。
到了上学的年龄,我离开了故乡,我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可奶奶总是把我的那一份放得严严实实的,待我放假回到故乡,翻箱倒柜拿出来给我。那时,由于年龄太小,不完全懂得奶奶对我的爱。奶奶是在她八十三岁那年走的,那年我二十岁,她走后我就再也没有吃过故乡的梨啦。
如今我已过不惑之年什么水果都不在稀罕,可是故乡的梨树却是总也忘不掉,每当春暖花开时节,我都争取回去看看:我的故乡,我的老屋,还有那棵沧桑的老梨树。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3
人世间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是万贯家财;也许有人会说是聪明智慧;但我现在可以发自内心的告诉你,它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天资聪敏,而它就是我们的生命啊!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一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保尔的名言,更是我观看了电视上那一幅幅可怕的车祸画面仍然不时地闪烁在我的眼前。变形了的各种车辆;受伤后躺在地上的身躯;满地狼藉的碎片和鲜血!我仿佛又听到了那紧急的刹车声、骤起的撞击声、刺耳的救护车鸣叫声……有时是花甲的老人,有时是壮年的成人,也有时是花季的少年,他们本该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本该可以和家人其乐融融,本该可以自由的成长。可就是那不小心的一刹那,让他们肢体伤残、精神痛苦、甚至失去生命!
生命是珍贵的,也是公平的,你对它负责,它就可以给你幸福。很多的交通事故是违反交通法规酿成的惨剧。只要我们人人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很多的交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只要我们有一颗对自己的生命负责的心,我们是可以远离交通伤害的。在我国一年中,有几十万的中小学生因意外事故而死亡,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啊!这一切都是因为疏忽大意,缺少安全第一的意识,缺少交通安全的知识,只为争取几秒钟的时间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生命是那么宝贵,我们岂能草率对待呢?
在父母的眼里,我们是掌上明珠;在老师的眼里,我们是翱翔的雏鹰;在社会的眼里,我们是未来的栋梁。同学们,珍爱自己的生命吧!用实际行动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吧!“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在匆忙回家的途中,在快乐玩耍的时候,千万别忘了“安全”二字!因为生命才是我们最大的财富!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4
天色刚刚破晓,东方泛起了鱼肚白,晨曦冲破了夜的最后一道垂幕,洋洋洒洒地披散而下。这般的美景我怎么舍得错过,急急地穿上鞋子,踏上这江南的一方秀土。
未散的雾霭软软地浮在空中,微风轻轻一拂,便热情地奔来,亲吻着我的额头、脸颊,不一会儿,发梢便挂上了细细的水珠。远远望去,山峦隐在了这乳白色的雾气之中,只剩下含在了雾气中的山的黛眉,雾气缱绻地缠绕着,让人忍不住想要一窥这山的真容。
“微云一抹遥峰,冷溶溶,恰与个人清晓画眉同。”纳兰容若的这几句词,将这泼墨写意般的景色,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迈着步伐缓缓地走着,鞋底踏着青石板发出的声音,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水中那般在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满身的疲倦似是随着那清风散去,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这般惬意宁静,真想一直待在这儿,多好。
不小心踩到堤岸掉落的柳枝,“咔嚓”一声,树上一阵窸窣,似是鸟儿被惊醒了,我暗暗自恼,不禁更轻地走着。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5
杨柳美,却过不得冬;梨花美,却零落于秋;羌笛美,却只奏忧伤;冰雪美,却予人寒冷……而语文的美,却一如甘露润心田。我要用我的眼细看语文的神经——欣赏身旁语文动人心魄牵之美。“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短小的七言词,铿锵的书法,宣纸装裱挂于墙。下笔轻柔,笔道有力,气势磅礴,使我深深的震撼。闭上眼,耳边响起战斗的号角,喊杀声不断,铁马冰河。羌笛声起,饮酒消愁,醉卧沙场,心中豪情荡荡。这是可望不可即的气势,无法企及的美丽。语文的美,只在一首小诗中,滴水见阳光。
我要用我的笔触碰语文的.神经——欣赏汉字方方正正香艳玉骨的美。横平竖直的,是汉字。只有语文,美丽的汉字,才方正有力。笔墨纸砚,挥洒下民族气节;草书楷体,记录下华夏文化……我想,只有汉字,才足以卷下千年幸酸,百年浩劫,万年时光;只有书法,才足以代表艺术的造诣。这种美,没有语文的千年积淀,怎会有大气磅礴的气势?语文的美,只在汉语文字中,写一卷兰亭序。我要用我的手抚摸语文的神经——读懂古诗铿锵有力荡气回肠的美。谁能用字母编出平平仄仄?谁能用单词编出韵律婉转?想必只有汉语,美丽的诗词,足以做到。面对古诗,我想化作一片云,一片“举头望明月”的乡愁的云,一片“醉里挑灯看剑”的壮志的云,一片“千里共婵娟”的豁达的云。比花朵更柔美,是田园闲居;比江河更豪美,是沙场壮志;比秋叶更凄美,是秋思乡愁。语文的美,只在诗词韵律中,弹一首琵琶曲。我要用我的心靠近语文的神经——探测中华历史辉煌兴盛衰败的美。
岁月的溪水边,记下悲欢离合,爱恨情仇。小是醉生梦死,个人抱负;大是王朝更替,兴盛衰亡……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历史,怕是只有语文说得清。以史为鉴知兴替,只有在岁月沧桑中积累下的,才是美丽。心灵的旗帜霎时被语文的风吹起,流露出历史长河的味道。有苦有涩,波涛澎湃,心起波澜。汉字,诗歌,词曲,历史,耐人寻味又沁人心脾。语文的美,只在历史长河中,品万千岁月魂。语文在我身边,我在语文身边。欣赏汉字的美,欣赏书法的美,欣赏诗词歌赋的美,欣赏历史岁月的美,我的灵魂之鸟在飞翔。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6
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
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
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
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
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 篇7
新年一到,农村的家家户户都会蒸馒头、蒸团子,而我最喜欢吃外婆做的青团了,好像只有有了外婆的青团,才像过年的样子,。
青团可不是一般的团子,而是用多种植物的汁液均匀的.揉在米粉团儿里,这可是个费力活儿,团子吃起来劲不劲道,好不好吃,全在这一部,看外婆累的满头大汗,我也去帮忙了。下面一个步骤就是加馅儿心了,这是我们自家做的豆沙,比外面的要好多了。我学着外婆的样子从米粉团中揪出一小块,用双手搓成一个圆溜溜的球,再用大拇指压在圆球中心,放在手掌上不停地转动,做成一个小碗的形状,再用勺子舀了一小勺豆沙进去,接着再把小碗的口子慢慢收拢。一个可爱的、小巧玲珑团子就做好了,一个个青团活像一个个胖乎乎的小娃娃;又似一只只温顺的小猫;如同一块块光滑的翠玉,好像每一个青团都有一个自己的模样,各不相同。
做好了的团子被外婆小心翼翼地放进蒸笼里,而且每个青团下都垫着一片叶子,我好奇地问外婆:“这是什么叶子啊?它垫在下面又有什么用呢?”但是,外婆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说蒸好后再说。
经过了约摸半个小时的“煎熬”,青团终于蒸好了。我也顾不得刚才提的问题了,迫不及待地打开蒸笼,顿时,一股香气扑面而来,我咬了一口,米粉团很劲道,不黏牙;豆沙馅儿心细软香甜,伴着一股特殊而又熟悉的香气,吃完了5个团子。经过一番细细品味后,我这才想起了我刚才提的那一个问题,便问外婆,她答道:“这个粽叶,垫在团子底下既可以让团子不粘蒸笼,又可以是团子有粽叶的清香,不是两全其美吗?”“哦——怪不得我闻到我熟悉的粽子的香味。”我恍然大悟。
乡韵悠悠,年味浓浓,过年真热闹!
中考语文作文复习指导(汇编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