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1
他的双臂缺如也,我第一次碰到他时,为他的空洞虚垂的衣袖而惊讶,同时,我惊讶还有他的书法。那字完全如惊龙逸骏,飘然于空。在十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意外让他失去了双臂,他在乡下的一个简易变压器旁淘气,他攀爬,结果一道蓝色的闪光过后,他被击出数米,双臂黑焦,冒着刺鼻的青烟,他的命虽然捡回来了,但双臂却失去了。从此,他只能以脚代手,完成许多人难以想象的高难动作,像刷牙和穿针,包括写字。失去双臂的第二年,他从学校退学了,从此跟着做老师的父亲一起练书法。他父亲是一名中学美术老师,书法独步,有欧体刘之美称,他的字酷似欧阳询。他失去了双臂,父亲自然像心头压上了一块沉重的石头。老刘的妻子早逝,要不,这孩子也不会到变压器旁去淘玩。现在,一切都铸成现实了,他只好默认这残酷的现实,他得教儿子一门手艺。书法,儿子想学书法,这出乎他的意料,原先他双手健全的时候,他想教儿子学书,儿子死活不肯,现在儿子自己想学书法,咋学呀?没手没胳膊的,拿什么握笔?起先,他用嘴咬笔,结果写出来的字不甚理想,后来,儿子自己提出以脚为手,握笔写字。脚能够刷牙穿针,自然是已经巧到手的境界。脚书的字果然大有起色,先楷体后隶书,然后是行草。他的字在一点点进入境界,美妙的字是以大代价换来的,坐在一张特殊的凳子上一写就是半天,臀部生疼到麻木,他几乎无法站立起来,站立需要他父亲的帮助,后来,慢慢就适应了。他的字有一种常人无法理解的倔犟感,笔力特别有劲,一钩一画,完全是认真和从容的,蘸墨浓酣之余,他想到拜更有名的书法名家。他父亲带着他和他的字来到省城,寻找各书画院的旧交故友,省书画院的一位著名书法家看了他的字,认定这是个好苗子,就要他当场写几个字。他坐在一张普通的靠背椅上,将笔系于右足前趾端,点墨,落笔,如走龙蛇,字瞬间成就,飘逸如风里的芦苇,俊逸如神骏出野。那位书法名家惊叹,倘若此子双手健全,当为天下惊。他父亲摇头说,倘若他双手健全,他可能一个字也不会练不会写。
寻常人喜欢一件事情,不容易;执著一件事情,更是不易,要想精于某艺,非有十年二十年乃至一生的精力和投入不会有所成就。达芬奇画蛋,画了整整三年,将一枚普通的鸡蛋画得出神入化,他的画技精准而美妙,线条如神来之笔,靠的是基本功。一个失去双臂的残疾人,他的内心肯定比常人更加复杂、脆弱或者坚强,像他,为了练脚掌的稳定和力度转掣,将一块砖吊在脚趾上,努力保持平稳的状态,心里暗暗循着字迹来用力移动脚掌,握笔的两趾后来达到的灵活和方便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手指。这就是成功的秘密。他的书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停顿了一段时间,现在,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坐禅,字有筋骨了,有气势了,就应该朝着让字活起来的目标前行。字以草为活,草书需要更大的功力支撑,需要谛悟。他说到当年的憨山大师苦练书法的事情,说憨山僧入定后得摩耶罗禅(禅的一种极高境界),有了通凡圣的能力,自己能够看到过去和未来。他说,他需要书法来圆满自己的法性。书字是一门功课,后来他因为私修庙宇获罪,被流放岭南。书法的修炼便因此而中断一段时间,直到后来朝廷特别宽恕了他,允许他重返牢山海印寺,才得以继续著书和修法。憨山的禅并不是静禅,是动禅,是外禅,行动即禅法,所以,他的书法也就是草书为主,动静之间气态万千,如千佛竞凑,万法来仪。启功先生极力推崇他和另一个高僧破山海明的书法:憨山清后破山明,五百年来见几曾。笔法晋唐元莫二,当机文董不如僧。书法如修佛法,佛法讲的是觉悟,静能生慧,静处生禅,于是他就学着憨山大师一样行为禅,春至,在江河溪畔,目触春水之泛溢生姿,春水明而百草生,春水的灵动就是书法内在的气场,是一个内敛的动态。夏天水恣意狂泄,那就是书中的大起落和连笔法,一气呵成。喧奔突,笔意之间,有一种动能,如水贮高处而突遇豁口,必然狂奔而泻下,那是一种自然的势能。书要有意念,用之留有余力。而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具备了这样的书法条件。所以,他的书法精进势在必然了。
数年后,我在省书画院碰到他,他已经是省书画院的骨干书画家了。他已经皈依了佛门,但不入寺,在家修行,称居士。所以,他一身素袍,待人接物,已经是静心敛气,眼神里已经没有了烟火气。自号其斋为蕉叶庐,他说,昔怀素大师以蕉叶为纸,书写不止,至于秃笔成山,号笔茔。他需要那种精力和毅力,书者的最高境界是不需笔不需纸,笔在心中,纸在身外,青山白云,碧树流水,皆为纸卷,心灵之笔勤写不辍,字才会有心灵气象,字如其人其形,精气所到,笔下如有神助。昔憨山僧在海门寺会天下众大德时,曾经说过:佛无色相,法皆空茫,何处求法,自在内心。内心即法即佛,禅宗说的顿悟就是这样的道理,书法到一定层次,就是向内心求艺求能力了。倘若心如止水,何艺不能精进?佛在内心,书艺也在内心。他赠我一幅字,两片写意蕉叶上,一行字如春雨淋漉,曲折蜿蜒,不能辨其踪迹由来,我由此感叹,书能如此,人生何难!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2
陈燕,女,汉族,1973年生,视力残疾,一级钢琴调律师,XX市人。现北京新乐钢琴调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系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调律分会会员。幼年患先天性白内障双目失明。22岁毕业于北京盲校钢琴调律班。2002年10月创建北京钢琴调律网,2004年出版《陈燕:耳边的世界——中国第一位女盲人调律师的自传》,同年12月被XX卫视和新浪网评为《感动2004》十大真情人物。
盲人钢琴调律师陈燕的故事有点传奇,但都是真的。3个月大的时候,因为先天性残疾,陈燕被父母遗弃,是姥姥收养她并抚养成人。
陈燕自小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学过很多乐器。自打学调琴开始,她每天总是十三四个小时泡在钢琴边,仔细摸,用心记。学调律还必须会修琴,一个盲人手拿锤子钉钉子、刨子刨木头,受伤总是难免的,学习调律那段时间,她手上就没有一块好肉。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3
“门窗关好、小心火烛……”,沙哑的声音伴随着清脆的铃声,总是在那固定的时间段里响彻在巷头黑夜里,居民们一听见这熟悉贴心的话语,都下意识地去看一看煤气阀门或摸一摸门窗的插销。这个“更夫”是一位智障老人,三百六十五个夜晚,从不间歇,哪怕是暴雨如注的天气里,即使感冒发烧,他都会撑着去完成这“份内事”。
眼前的,六十出头,五短身材,额头皱纹很深,眼睛不小,目光却是有点呆滞。说起话来也有点口齿不清,“做点好事,做点善事……”
据社区工作人员介绍,住在号;年轻时,因为智力障碍,作为残疾人常受到别人的欺辱,一直靠姐姐和邻居接济过活。为了让他能自食其力,原居住地的爱河桥居委会主任动足了脑筋,四处碰壁后,最终,得到一家市政公司的收留。他十分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干活很卖力,和同事也相处融洽。退休后,有一份一千多元的工资,生活不用愁,他不会烧饭,由姐姐帮他送来饭菜。知恩图报的`他,总想着“为邻里做点事,为社区尽点力”。于是,他主动加入了社区义网务志愿者队伍的行列。早上,准时来到社区,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报纸杂志,一份份地发到工作人员的案头;发完后,踮起脚来,再将阅报栏上的报纸更新。碰上社区有会议、搞活动,就住近旁的他,不用招呼,主动地去“要活”,去附近的老虎灶泡水,步履有点蹒跚,却是一丝不苟;“泡水”成了他的“固定差使”。晚上,他就戴上红袖章,走巷巡街,摇铃“看更”。平常,还帮着贴贴通知、海报。他将社区当成了另外一个家,常来常往;社区,也非常尊敬这个朴实的老人,将他当成社区的一份子。
“嘀呤呤……”,铃声在雨夜里回荡着,为每一个已进入甜美梦乡的人们送去了声声祝福,远近的人们也都认识了这们一位可爱可亲的老人,感人的事迹在社区流传。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4
小刘,男,现年56岁,临城县东镇村人,肢体残疾。原临泉水泵厂正式职工,在工作期间因一次事故造成右臂部分缺失,20xx年企业改制,成为一名失业工人。自强不息的他,经过15年的不懈奋斗,成为一名拥有60多人的服装厂厂长,其中安置残疾人8名,在奋斗中奉献着人生的智慧。作为残疾人代表,参加了20xx年邢台市第六届残疾人代表大会,先后被评为“临城县残疾人创业典型”、“邢台市残疾人创业标兵”。
失业后的彷徨
小刘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在水泵厂任业务科科长,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次的事故使他的右臂造成残缺,为他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方便,吃饭要学着用左手,曾经开车技术熟练的他,连普通的自行车都骑不了,他沮丧过,一度陷入了痛苦和迷茫之中,屋漏偏遭连夜雨,偏偏正在这时,20xx年企业改制,他失业了,成为一名下岗工人。没有工作对他的创伤是心理上的,加上身体上的,他受着命运双重的考验。七尺男儿——家中的顶梁柱要坍塌了。
他躺在床上三天三夜不吃不喝闷头大睡,把家人吓坏了,母亲的呼唤他不理睬,妻子把饭放到床头他不知觉,他在考虑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右臂残缺了,他还有大脑还有双腿还有左手,企业改制是国家的形势所迫,失业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家中的妻儿老小都期盼他的照顾,人生在世,要有志向,对家庭对社会要有责任心,他越想越激动,心态的转变使他变了一个人,从此,他踏上艰辛的创业之路。
创业的执着
他只身一人来到石家庄了解市场行情,他只想走出当前的困境,挣钱就行,了解过餐饮业,小吃店,服装店,在石家庄住了三天,就要回家的时候,大哥刘立民邀请他吃饭,问他的打算,他说想开一家服装店,卖服装。大哥赞成他的创业精神,同时开导他说:“卖服装不如做服装”,立国一脸愕然,大哥说:“办个服装厂,专做学生校服”。“可是我不会裁缝啊?!”“学啊!”“卖服装谁都会,竞争压力大,做服装虽然起步难,但今后生活的竞争就是技术的竞争,有了技术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到你这个岁数,还想二次创业?”立国觉得大哥的话有道理,于是在大哥的帮助下,在石家庄学习了三个月的服装裁剪,这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于一个有恒心有毅力的人来说,身体的残缺是不可抵挡的困难。
三个月学成之后,他到了家乡,由于没有资金新建厂房,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东拼西凑了10万元,把自己的老房子进行了整修,购置了20台缝纫机,安置工人12名,东镇服装厂开业了!他做人低调,诚实,做活精细,价格合理,很快他的。服装“穿遍”县城各个学校,从此,本县学生校服不用再跑到外地去定制了。
一干就是十多年,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服装厂的事业上来,青春的激情再次燃烧,缝纫机全部换成电动的,工作效率成倍提高,各种各样的图标都能制作,厂房进行了扩建,石家庄,山西、河南等地中小学也慕名而来,签订了长期合作意向。
美好的未来
他的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也激励着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实现梦想。20xx年县政协组织全县政协委员对立国服装厂进行了视察,他的创业精神得到政协委员的普遍赞赏。
上帝为他关闭一扇门总会为他开启一扇窗,如今,他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大,在牙更建立了分厂,他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安置工人60名,为8残疾人安置了适合的岗位。他说:“我是一名残疾人,知道残疾人创业的艰辛,我要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之路,为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他的创业精神影响和感动着周边的每一个人,他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信心和希望!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5
xxx,双目失明,黑龙江省自强模范。12岁那年,一场意外导致xxx双目失明。在经历了短暂的痛苦与彷徨后,xxx为自己定下了目标:学习按摩技术,自立自强。几经辗转,他联系到了安达市的一所盲人按摩学校。为了节省费用,xxx独自一人踏上了求学路。登上火车后,由于没有座位,长时间的站立让他的双腿肿胀麻木。走出车站,xxx背着行李,用盲杖探寻着陌生的街道,撞上路牌、摔进沟里、擦伤眉眼、扭伤脚踝……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挡他求学的脚步。
在两年的学习生活中,xxx勤学好问,掌握了扎实的按摩技巧。两年后,他去往山东的残疾人大学继续学习中医。由于表现优异,1998年,他代表学校到香港中文大学做学术交流。强烈的求知欲让xxx在按摩的道路上不断前行,随后他辗转国内多地进行学习,并考取了按摩医师中级证书,在颈、腰椎疾病推拿按摩方面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治疗手法。
学有所成的xxx没有急于开店,而是先在大庆的一家按摩机构工作了两年,积累临床经验。xxx的盲人医疗按摩所在七台河桃山区正式开业,并打出了“盲人大学生为您服务”的宣传标语。xxx不但热心帮助顾客按摩,还把自己掌握的保健知识分享给顾客。就这样,xxx的按摩所逐渐被大家认可,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他又有了新的想法。
由于在工作中遇到了很多疑难杂症,xxx开始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随后他再次踏上了求学路,多次去往北京、大连、长春和哈尔滨等地进修学习。通过不断的实践,他在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肩周炎、关节炎及相应的外科病症上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按摩所还拓展了多功能颈腰椎牵引、理疗、中药熏蒸、针灸和浮针等业务。随着中俄友好交流活动的增多,多位俄罗斯友人慕名来到xxx的按摩所,xxx借机向外国友人介绍了中华传统医学和中华文化。创业20多年来,他每年都为患者进行各类诊疗按摩上千次。
在xxx的创业路上,离不开“娘家人”残联的大力帮扶。xxx至今都无法忘记残联全体工作人员为他操办婚礼的场景。懂得感恩的xxx决定将这份爱传递下去,他凭借着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自强自立、自主创业。他招募了2名视力残疾人到按摩所工作,悉心传授按摩技艺,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技能。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勇敢地面对生活。
多年来,先后有近30名残疾人来到xxx的按摩所工作、学习。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生活富足,xxx靠自己的双手活出了精彩人生,点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残疾人励志事迹 篇6
陈州命运多舛,6岁父母离异,8岁流浪四方,13岁从火车上摔下失去双腿,18岁学会唱歌,他以木盒为腿,从四处乞讨到流浪卖唱,他用歌声行走中国,走过全国700多个城市,娶妻生子,过上幸福小康生活,从无腿乞丐成长为中国激励大师。
他的童年较同龄人相比极其不幸,刚满5岁时,父母就因感情不合而分 居,1991年,年仅8岁的他被法院判给了爸爸,没多久,爸爸把他托付给了50多岁的爷爷后,远离家门。由于爷爷、奶奶经济困难,陈州从小就没上过学,11岁时,就靠着爷爷教的一点快板和家乡戏开始外出“闯天下”了,佳木斯、北京、沈阳等地到处留下了他那幼小的足迹。
1996年五月中旬,陈州流浪到潍坊市昌乐县爬乘一辆火车时,不小心摔了下来,等他醒来时,他已经躺在医院里,火车碾断后高度截肢,从臀部往下仅保留了10厘米。一年后,在家倍感孤单的陈州趁爷爷不备,用一块厚厚的轮胎皮绑在屁股下面,用两手撑地一点一点向前挪动,再次离开了家门,一个月后,流落到浙江嘉兴的陈州,遇到了一个街头卖唱的无腿残疾人
“就是这个朋友,教会了我唱歌,后来,我就用美妙的歌声引来了身边美丽的凤凰。”提及老婆和一对儿女,天生乐观的陈州更显得兴奋和开心。
陈州: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二庙乡瓦子埠村人,六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失去了父爱母爱,陈州的童年是不幸的,13岁的时候,跟随爷爷去卖艺,有一次坐反了火车从车上跳下,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双腿。经过一段时间的迷茫,陈州最终选择了坚强面对。虽然没有了双腿,但他有健全的意志和心理,他决心依靠自己的能力来养活自己。从此在外流浪,在流浪卖艺的这些年里,陈州当过乞丐,卖过 报纸,擦过皮鞋,修过电视。
陈州亲手制作的两个普通的木盒子,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重,一个轻,一个三斤半,一个四斤半,成了平时走路时穿的鞋子,成了他的强有力的双腿,重的右手拿,这样保持行进中的平衡。陈州就是穿着这双“鞋子”走南闯北,认识了让他走上“流浪歌手”道路的“师傅”。到目前为止,街头演唱达3000多场。
陈州靠自己的坚强意志多次登山。到目前为止,陈州登了中国大大小小90多座山,正是靠着登山磨练出来的意志,陈州有这么大的勇气去坚持自己的梦想!
残疾人励志事迹精品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