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冬青作文300字5篇 冬青树的作文300字左右,供大家赏析。
冬青作文300字1
我们学校里有一排冬青树,一年四季都那么有精神。
冬青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它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前端稍尖,叶子边缘略呈锯齿状,并且排列得整整齐齐。春天,刚抽出来的新叶,大小形状就和瓜子差不多,一片片树叶在阳光下绿得发亮,仿佛在墨绿的叶子上打了一层薄薄的蜡,摸上去滑溜溜的,树叶的背光面是翡绿色,淡淡的,有点儿毛茸茸的。
最值得一提的,也是人们平时最不注意的,那就是冬青树的花。这极小的花,呈淡紫色,是那么纯洁那么娇美。
冬青树虽不能与婀娜多姿的杨柳并提,也不能和高大挺拔的梧桐树相比,但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能四季常绿。它的幼枝也同样如此,只要一钻进泥土,无论严寒酷暑,它便会一年年地茁壮成长,常青不衰。
所以,我爱四季常绿的冬青树。你看,我们校园里的几排冬青树多精神呀!
冬青作文300字2
班级的后窗台上摆放着一盆冬青,它是我们班的贝儿从家里带来的。
记得它刚来我们班的时候,枝干如一根铅笔粗细,几个叶片不是很大,更谈不上茂盛了。但是,它那嫩绿的颜色,稚嫩的小芽,还是让我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每天一下课,总会有同学跑过去看它,给它浇浇水,松松土。看着它一天天长大,我们感到生活充满了乐趣。快放暑假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它突然像病了一样,开始发了蔫,同学们心里很急,可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转眼,暑假过去了,冬青已经被我们淡忘了。直到有一天的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像变戏法一样,从后面搬来一盆花。啊!是冬青——那盆已经被我们遗忘了的冬青。它长大了,枝干已经和大拇指一样粗了,叶边呈锯齿形,叶面墨绿,周围还有一圈淡淡的红色,叶子一片压在一片上面,就像一朵美丽的.花。
听老师说,一假期没有人给它浇水,没想到它反倒更茁壮了。我们惊呆了,为冬青那顽强的生命力。
评语: 冬青顽强的生命力真让人敬佩。小作者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感。
冬青作文300字3
有人喜欢美丽的玫瑰花;有人喜欢白莹莹的杏花;还有人喜欢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可是,我喜欢又高又大的冬青树。
冬青树一年四季都很茂密,小区里的楼下全是冬青树,长的特别高大,一年四季也是绿的。每到春天来的时候,一片片的迎春花先开了,紧接着就是杏花,还有樱花……在花海中,冬青树是那么的默默无闻。
春天,冬青树发出了嫩嫩的芽,远远的看上去,黄黄的泛着油,很是可爱;夏天,它长得太快了,工人们经常拿剪子去修剪,把它剪得平平的,像理发了一样;秋天,冬青树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长的更高了;冬天,整个小区里唯一的绿色只剩下了冬青树。
在光秃秃的园子里,唯一的绿色是那么的好看,那么讨喜让大家的心情一下子就好起来。
冬青树一年四季默默无闻,让我想起来我们经常见到的环卫工人。他们和冬青树一样,一年四季雨里雪里,都坚守在岗位上,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让我们的街道时时刻刻整洁光亮。
这些冬青树和环卫工人高大的身影,永远印在了我的心里。
冬青作文300字4
冬天来了,雪花从天上飘飘洒洒的落下来,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美丽极了。
雪花落到了冬青树上。冬青想伸出手和雪花友好地握握手,交个朋友,:“你好啊,雪花!”雪花没有理会冬青。
冬青问:“你怎么不说话啊?”雪花生气地说:“我才不会跟你这种又矮又青的东西说话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你看我又洁白又漂亮。人们喜欢踩在我的身上,在我的怀里打滚,我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说着,雪花和孩子们玩了起来。冬青这时感到很失落,很孤单。冬青想:“我每天都站在这里,即使有人从我身边走过,也不理睬我,可是雪一下,人们的脸上就会立刻流露出惊喜。
但是过了几天雪花慢慢地融化了,在雪融化前,雪说:“啊,太阳要把握晒化了,我只能明年再来了!”而冬青树依然在那里挺立着,静静地担任着美化环境的角色。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缺点,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冬青作文300字5
咳,我是一棵树,名字叫冬青。啊咳!啊咳咳咳......
啊?你说什么?哦,问我为什么这么矮小,灰头土脸,叶子也有些黄了?请各位慢慢听我说。
唉,说来我还是年轻一族呢!怎么说呢!本来我也是青翠欲滴,健康挺拔的,但自从年前将我移植到高架路下开始,我的人生从此就改变了。
温暖的阳光不再照耀我,我很少能整天沐浴在阳光下了。露水呢,别提了,我喝的是自来水,还饱一顿饥一顿的。每天呼吸的空气,不再是山里那有些甜味的清新空气,而是各种各样的汽车、助动车排出的废气。啊咳!又来了一辆车,呛死我了!
每天,我的身边,还有那些不自觉的人们,为了少走那么几步路,硬从绿化带里穿行,从我们兄弟间硬挤过去,那,我们就会缺胳膊少腿了。哎呦!我的手!别挤我!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我不象别处的兄弟们那样健康了吧!人们给予我的一切,他们字个儿也在享用呀!
救救我吧!
冬青作文300字5篇 冬青树的作文300字左右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