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3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策略)

时间:2023-10-15 12:2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3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策略),欢迎参阅。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3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策略)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1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故事梗概,能够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2、按小说的情节结构划分层次。

  3、理解作者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学习重点】

  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合作探究】

  (一)人物赏析

  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思考人物的个性特征。

  1、于勒是怎样的一个人?

  2、菲利普夫妇一家为什么盼望于勒回来?

  3、小说的结局是菲利普夫妇一家人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4、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有哪些变化(在课文中标注出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5、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特征?

  6、课文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它的中心词是“叔叔于勒”,那么小说的主人公是于勒,对吗?

  7、什么人物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最重要呢?是“我”吗?那么,文章的`主人公是谁呢?

  (二)写法探究

  1、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

  2、本文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试举例加以说明。

  3、本文情节曲折,构思巧妙,有些情节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试举例谈谈。

  (三)主题研讨

  这篇小说揭示了怎样的主题思想?

  (四)认识亲情

  说说你心目中的亲情或者是对生活中某种关于亲情的现象的看法。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2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初中语文课本所录选的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名家名篇。学习本课应完成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认识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没有人间亲情、友情,只有金钱的现实;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1)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小说表现的主题思想。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

  难点:悬念的铺排,构思的巧妙。

  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对学习小说大都有较浓厚的兴趣,他们很关注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看过小说之后印象较深的就是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对于小说中的字、词、句,大部分学生不会感觉有难度。这有利于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学法指导

  ⒈、理解——品味——感悟

  说明:学生学习本文,首先应该熟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逐步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其次是品味课文,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在分析人物性格时,要抓住一个“变”字,通过变化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的能力。在分析悬念铺排时,要扣住一个“巧”字,以达到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感悟课文,欣赏作品,感受作品中的形象,感受文学艺术的美。

  ⒉、采用自主讨论式的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获得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的概括出生活的本质。他的短篇小说侧重描写人情世态,构思布局巧妙,故事情节曲折起伏,善于用精练笔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今天我们要学的《我的叔叔于勒》也是这样的一篇小说。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速读课文,积累词语:

  示例:拮据栈桥褴褛狼狈不堪

  (2)理解

  再读课文,然后概述故事情节。(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快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味

  (1)学生讨论:本篇小说情节富于变化,跌宕曲折,引人入胜,关键是设置了悬念,构思也很巧妙。请找出小说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

  提示:他们一家为什么要每星期天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散步?于勒是个什么样的人?于勒曾是他们的灾星,现在为何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为什么?

  (设题目的:以此理解本文的结构特点——巧妙,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为此设计如下问题供学生讨论,之后笔答,以此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用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

  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

  (设题目的:理解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②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或《菲利普夫妇》等等?为什么?

  (设题目的: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我”、菲利普夫妇、于勒在文章中的作用。)

  ③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他们的结局怎样?这是由个人性格造成的,还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在那样的环境中怎样才能实现发财梦?

  (设题目的:以此达到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和归纳。)

  方法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质疑,并逐步明确。

  (四)感悟

  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堂迁移训练

  假如菲利普夫妇在游轮上巧遇的是个发了大财的于勒,他们的言行会是怎样的?请设想一下。用150个左右的字完成。

  (六)推荐作业

  1、写一篇作文,反映当今社会的人际关系,题目自拟。

  2、阅读莫泊桑的其它作品,并体会其作品的特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二语文说课稿我的叔叔于勒范文,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3

  设计思想:

  考虑到本文是外国文学作品,设计时首先重在多让学生自我感悟,包括多读,多讨论,多谈体会,多质疑问难。其次对文本要能创造性阅读,从主题、人物性格分析到写作方法、语言特色的认识,都力求有自己的看法,并能找到认识的根据,包括文本中的文字根据和文本以外的理论根据。再次,进行文学作品写作实践,从多方面吸取作品的营养。本课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课文,了解人物关系。教师可用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读书。

  1、“我”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故事涉及到哪些人?他们之间原本是什么关系?

  读后明确:

  1、“我”是故事的叙述者,也是作品中的人物若瑟夫,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是从“我”的角度道出的。

  2、故事涉及到“我”的父母亲菲利普夫妇,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于勒,“我”的两个姐姐,“我”未来的二姐夫,船长等人物。

  二、范读课文(录音范读或教师范读),了解基本情节。可以设计如下引导提问:

  1、故事中的人物各做了哪些事?

  2、怎样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读后明确:

  1、菲利普夫妇: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于勒:年轻时浪荡,中年时做生意很得意,老年时破产失意。“我”付给于勒牡蛎钱并送他10个铜子的小费。

  2、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菲利普一家拮据的生活和他们盼望于勒归来的心情。这是故事的开端。第二部分(第5—19自然段):插叙于勒到美洲去的原因和到美洲后的简况,交代一家人到哲尔赛岛游玩的缘由。这是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第20—47自然段):写在海轮上巧遇于勒的经过。这是故事的高潮。第四部分(第48、49自然段):交代归来时改乘其他渡轮以避开于勒。这是故事的结局。

  三、复述课文,理清三条记叙线索。

  复述时要求限制时间和字数,真正达到锻炼能力的目的。

  三条线索图示如下:(有条件的学校可用多媒体展示)

  第二、三课时

  一、继续分析课文。

  1、启发学生:上图就像一个大磨盘,磨盘的轴心是什么?跟着轴心转动的又是什么?

  明确:磨盘的轴心是于勒,跟着转动的是菲利普夫妇。

  2、追问:这个磨盘是怎样转动的呢?

  教学形式:讨论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继续追问:这个磨盘能转起来,归根到底是由什么东西在驱使?这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钱是驱使这个磨盘转动起来的'最为根本的东西。这说明在一部分小资产阶级的眼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变成了一种纯粹的金钱关系。

  4、创新设计:将上面的图适当改造一下,使能更清楚地揭示文章主题。

  5、添加追问:由此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什么样的人?

  讨论明确:爱慕虚荣,自私虚伪,势利贪婪,冷酷无情,但又不免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

  6、逆向发问: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菲利普夫妇变来变去的同时,“我”一直没变,始终把于勒看成是自己的亲叔叔,作者这么安排有何用意?

  讨论明确:一方面让“我”充当故事的叙述者,使行文显得真切自然,同时“我”又是故事中的角色,“我”的善良、纯真正好反衬了父母亲的自私冷酷,使文章更具讽刺意味;另一方面在“我”的身上寄托着作者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

  二、质疑问难。让学生就感兴趣的、不理解的内容互相提问,师生共同解答。如果下面的问题学生没有提及,教师组织同学们一起讨论。

  菲利普夫妇盼于勒做了哪些美梦?

  他们给自己建了这些空中楼阁说明了他们哪些心理活动,哪些思想?

  环境描写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见“教材分析”部分。

  三、分角色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在此基础上,讨论文学语言丰富而深刻的表现力,从而走近文学大师。

  四、作文训练(任选一题)。

  1、将本文改写成剧本。

  2、将“遇于勒”的情节改写成我们一家人遇到了已成为百万富翁的于勒。

  给文章叙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案例3篇(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我的叔叔于勒》初三语文教案3篇(九年级上册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朗读)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3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

我的叔叔于勒续写800字作文(5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7篇 读《我的叔叔于勒》有感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10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一等奖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最新10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书笔记10篇 我的叔叔于勒读书笔记好词好句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最新13篇】

九年级语文《我的叔叔于勒》教案11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我的叔叔于勒》公开课课件

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优秀作文3篇(《我的叔叔于勒》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