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1
论文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眼前显性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很多教学活动仍然陷在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的功利圈中。很多时候,语文课堂还可以给予我们更多美的享受,我们要跳出功利圈,回归语文的本真,以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关键词: 新课标 ; 语文之美 ; 功利
现行制度下,学生和老师都要面对一道难关,那便是高考。为了高考成绩这一功利性极强的单一目标,学生废寝忘食,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师绞尽脑汁,为伊消得人憔悴。
然而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深度的厌倦。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找不到心灵的共鸣与人文的美感。当《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都无法让学生喜爱的时候,当学生在课堂上只记录答题技巧的时候,我们的功利心,已经毁掉了语文的美感,将其变成了一门知识性学科。“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格魅力,学生再也无从理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学生再也无从触动。美,脱离了语文课堂,仅剩了可怜的功利目的。
“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以语言为要素、以语文为本位的课堂。”应绽放人文光彩,迸发智慧火花,蕴蓄精神滋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跳出功利圈,享受语美之美。
一、声音之美
朗读是一种把文字形式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造性活动。这种创造性的活动综合运用了多种感官,它由眼睛的视觉开始,到达脑部思考,再传至口腔,成为有声语言,再传至耳朵,最后再回归脑部思考。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朗读的效果更佳,它有利于传达感情,促进思考,获得熏陶。在很多公开课上,都能听到学生们字正腔圆的朗读,他们的声音或忧伤或激昂,声情并茂。
可是在常态课上,我们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只看到埋头苦读的身影,看到笔尖舞动,写着各种对或错的文字。我们用默读代替朗读,用当堂训练题代替诵读体会。语文课堂成了学习基础知识,提高应试能力的乏味课堂,我们有多久没有听到朗朗的读书声了?
书声琅琅在语文课堂上不可或缺。有的老师在组织学习《再别康桥》时,没有充分的让学生读文本就去分析诗歌内容,学生对这种程式化的分析并不感兴趣,缺乏见地,课堂气氛沉闷,而有的老师先组织学生充分朗读再来学习,学生发言则积极有效。若再辅以配乐,学生在柔和优美的音乐中,感情充沛地诵读,更有助于理解诗歌内容,语文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二、文学之美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文学展现社会生活,叩问心灵,是重要的精神滋养。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组织中,很多学校、老师教授诗歌、文言文、现代文只讲授技巧方法,而缺少文学之美的欣赏。为了一纸成绩,他们把一篇篇内涵丰富、发人深思的,或蕴含哲理,或优美生动的文章肢解为字音、字形、遣词造句、段意主旨、写作手法;把情感认知、文学鉴赏分解为一道一道的巩固强化习题,为每一类型的题总结出答题技巧;甚至有人提出要“把语文教成数学”
据统计,在现行的苏教版、人教版等各种版本中,文学性的篇目都占到60%以上,可见编者多么重视语文教学的文学性。《再别康桥》的诗意优美,《拿来主义》的深刻犀利,《登高》的沉郁顿挫,《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豪迈与失意,《劝学》的善辩与哲理……这一切倘若淹没在无边的题海中该多么遗憾!
三、人情之美
什么是人情之美?人情之美就是通过文学作品来发掘人的生命中已然存在的真善美,表现人之本性、人之常情,展示本真之美、自由之美。“如果我们没有‘情’,我们便没有人生的出发点。情是生命的灵魂,星辰的光辉,音乐和诗歌的韵律,花草的欢欣,飞禽的羽毛,女人的艳色,学问的生命。”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为了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讲解答案的来源,却没有真正的让学生去体会文章中的人情之美,人性之美,在急功近利中失却了心灵的共鸣。
语文与我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纯真温馨的人情之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沈从文的《边城》就是很好的一例。它将自然美与人情美紧紧融为一体,“那点正直、朴素的人情美” 堪称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其文章篇幅长,与高考联系密切的东西少就弃之不学。文学作品中最触动心灵的地方、最有分量的东西,其实就是一份至纯至暖的人情美。我们应该拿出时间,让学生却体会《雨霖铃》中的悲伤离别情,《十八岁》中的拳拳父母情,领会《陈情表》中深挚的祖孙情,感受《满江红》中的壮志报国情……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弥漫于世俗生活中的人情之美。
四、人文之美
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部分,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其集中体现是,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这种美必会帮助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其树立远大理想。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对此重视不足,敷衍了事。我们很少拿时间真正让学生去体会文本的精神内涵,更没有拿出时间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让学生用心领悟。我们用太过功利的眼光看待人文之美,只有在寥寥可数的公开课上才会设计这样的步骤。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才是语文教学的回归,却将之称为“表演”。
很多时候,语文教育追求先行成果却忽视隐性成果的获得,忽视“培养人”的本质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大人文教育,让学生的内心蓄满人文之美的感召和启迪。学《沁园春。长沙》,就要让学生领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豪迈自信;学《指南录后序》,就让学生钦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坚贞不屈;学《梦游天姥吟留别》,就让学生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高洁傲岸;学苏轼《定风波》,就让学生懂得“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洒脱……
很多教师担心注重了语文之美,会导致成绩的下滑,损害师生的利益。然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责任感。”当很多老师在语文课堂上教育学生埋头苦读的时候,反而使学生消退了热爱之情,产生了逆反心理,长此以往,只能得不偿失。其实,享受语文之美,并不会降低成绩,反而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生的成长。
语文课存在的“美”,绝不是浮华的东西,绝不是表演,语文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优势和责任。面对高考成绩的诱惑,面对喧嚣的众说纷纭,我们要拿出自己勇气和智慧,勇于享受语文之美,勇于坚持语文本色,使之独具魅力,张扬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超;理想中的语文课堂;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xx年10月。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湖南文艺出版社;20xx年1月。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2
一、生成性教学视角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1.教学氛围更加动情、活跃、开放。
生成性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间、空间、思维都可以看作是动态和变化的,教学环境或曰教学氛围是语文教学的保障,它能够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起到强烈的催化作用。因此教学氛围要更加动情、活跃和开放,允许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不拘泥于文字和固定、标准化的思考模式;提高教学环境的活跃度,能够让大家各抒己见,互相交流,实现教学的动态性。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适时地变化教学的地点,调整教学的时间和结构,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和改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成性教学。
2.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化。
生成性教学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方式上要体现出更加灵活化、多样化的模式,不能再仅仅地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而是要师生站在同样平等的立场上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展现教学的人性化思想。比如要实现课文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结合,通过视觉性的教学效果来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不断地激发他们的热情。可以带领学生去游玩,不断地启发他们的学习智慧,提高他们的感悟能力,实现新型化教学的需要。语文的教学就是不断开启学生心灵成长之门的关键,实现生成性的教学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关键。
3.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具有延伸性。
小学语文的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教学过程,具有具体性、多元性、互动性等优势,其关键意义就在于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本身的高附加性,以此来不断地延伸教学内容,能够给予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内容之外的更多东西。而这些东西却是无形的,它能够在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地渗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成性教学是动态的教学,根据具体的教学形势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就会让所教授的课程更加有价值和意义,督促学生来吸收,直接地丰富了他们的语文储备,提高语文素质。
二、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
1.积极引导学生,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要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成的有效性,首先就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朗读诗歌是提高学生感悟能力的重要方式,比如六年级上册第六组综合性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诵并记忆相关的诗歌。《诗经》是经典、优美的诗歌,美丽的意境能够吸引学生深入地投入进去。《春夜喜雨》、《西江月》、《天净沙·秋思》,以及现代诗歌《太阳的话》、《白桦》等,不需要刻意地教会学生理解这些诗的含义,而是要积极地引导他们,增强他们的感悟能力,让他们自己来认识和体会,这就是语文生成性教学最有效的实现形式。语文感悟能力的提高毕竟是一个较慢的过程,需要逐步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2.尊重和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
语文是一门相对来说灵活度很高的学科,如果一味地强调标准化的教学方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穷人》这篇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的对话描写,那么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来进行练习对话,这个过程学生就会充分地揣摩主人公的心理,这对于他们学习语文是很有帮助的。课文《草原》是一篇很美的散文,里面独具特色的语言和独特的风土人情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蒙古情怀,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画,这个过程就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教学更加灵活。
3.将语文教学内容延伸,增加思考空间。
要想进一步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将语文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衔接,不断地增加教学的附加内容,增加思考空间。《冬阳·童年·骆驼队》是一篇很好的记叙文,记叙的是作者童年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学完这篇课文以后,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适当加以延伸,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历,选择童年时代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写成回忆性的记叙文。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借鉴这种写作方式,把不同的意象结合起来,加以整合和运用。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重要的方法,也是生成性教学的必然形式。这个过程能够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小学语文的教学对于学生情感的熏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生成的有效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一生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教学氛围更加动情、灵活、开放,同时提高教学内容的延展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开启他们的智慧和感悟能力,同时更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挥,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不断地加深对于语文的理解,提高个人的创造力和觉解力,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3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初步了解细节描写的这种写作方法的特点以及作用。
2、能运用细节描写写作文片断。
过程与方法:
由浅入深,练习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细节描写。学生训练、
感悟为主体,教师讲析、点拨为主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指引学生用细心的态度作文,在文章中感受细节的妙处。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在平凡与简单的生活中发现美好。
教学重点:
初识细节描并且能运用细节描写进行作文片断的习练。
教学难点:
细节描写恰当有效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学生看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图片:冻得通红的脸、布满冻疮的手紧握着铅笔、破旧的单薄的线衣、专注的眼神)
评一评:谁说得最好?为什么?(抓住了细节)
师:生活中我们往往关注那些显而易见的大事,那些微乎其微的小事却是我们容易忽视的,其实在这些不被我们关注的细节中蕴藏着无限的美丽。由于这种生活态度的影响同学们在写作文中也常常忽视作文中的细枝末节,而这些恰恰是决定作文是否有神韵,是真挚细腻的要素,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细节描写。
二、理解内涵
(学生回顾: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中。
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景物描写:环境(动物、静物)
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
三、探究细节描写的方法之一
1、对比阅读:说一说哪段文字更感人?为什么?
片段A: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下着雨,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冒着风雨,爸爸尽力照顾着我,我知道,这就是父爱。
片段B: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爸爸来学校接我。一路上,风呼呼的刮着,冰冷的雨点击打在我的脸上,像刀子割了一样生疼;凛冽的寒风直往领子里钻,冷得我直打哆嗦。爸爸见了,一手用力的撑着雨伞,一手紧紧地握着我冰冷的手,还不时把我的头搂进他温暖的胸怀,“儿子,把腰杆挺直一点?再看看路灯,呵呵,暖和多了吧!”看着被灯光包裹的爸爸的脸,我感到格外的温暖。爸爸,有您在我身边,我暖和多了!
总结: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1)细致观察感悟;
(2)精心锤炼词语;
(3)巧妙运用修辞。
四、讨论:如何写好细节
1、找同学到讲台上给大家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2、找几个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刚才看到的,再让其他同学帮忙将句子表达完整。
师小结:如何写好细节(预设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其他同学的反应)
五、小试牛刀
扩些句子:他看着重拾进篮子的梨,对我充满了感激。
提示点:(1)“这个人”是个什么身份、年龄的人?
(2)“这样一个人”得到帮助时会有什么反应?
(3)“这个人”表示感激时是什么模样的?
(4)“这样的人”一般以什么方式表达感激?
(5)一个乐于助人的人,会怎样面对别人的感激之情?六、实战演练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
昨天测验英语,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七、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节描写,知道了细节描写的作用,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文的时候不要忽视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当然更不要忽视生活中平凡而细小的事情。作文因为细节而充满神韵,生活因细心而异常美丽。让我们时时刻刻拥有一双细心发现美丽的眼睛!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4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及分类
2、学会在写作中安排细节描写把作文写得真实 、生动 。
(二)过程与方法
1、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揣摩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
2、感悟细节 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
(三)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热爱生活 。
教学重点:揣摩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学习在作文中安排恰当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评析、点拨、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课前播放歌曲《最浪漫的事》,引入。 幻灯展示:留心生活, 关注细节 ,相信 自己。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 由此可见细节的 重要性。在 我们的写作中,如果能恰当安排好细节描写,就可以让自己 的作文增光添彩 ,今天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细节描写 。
请同学们朗读下面几段文字 说说你喜欢哪几段?说说喜欢的理由?(大屏幕显示)
问: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指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细节描写的分类(见课件)
二、揣摩细节描写之妙
1、世界男子110米跨栏比赛就要开始了,紧张的蹲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们就像一张张拉满弓的箭,随着“砰”的一声枪响,刘翔这只离弦之箭向前飞奔着,只见他挥动着有力的双臂抬腿越过一个个栏杆,身轻如燕,姿态优美,很快便把对手甩在身后,闪电般的冲过了终点------
2、北方一个学校的一间教室的门。中午,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睡觉,有的同学在教室里写作业,为了不让夹带沙尘的风吹进教室,不得不把门插上。但是,还有的同学要进教室,敲门声不断,搅的教室里面的同学觉也睡不实、作业也写不好。一来二去班级里就因为门发生了风波,后来,干脆就不插门了,任凭风吹得满屋尘土。第二天,门的问题解决了,因为有人在门框上钉了一块黑胶皮,它增大了门和门框之间的摩擦力,不用再插门,门也不会轻易地被风吹开了。作者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道:“一块方寸大小的黑胶皮牢牢地巴在了门框上,它填补了门与门框之间的间隙……好多同学在开门的时候都把惊喜的眼光投向了这黑色的、普普通通的、用三个小钉钉住的胶皮。
这样就更加突出了黑胶皮的作用,也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和文章里的同学一起,去感谢做这件好事的人。
3、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 “大”字 挤得我 余地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4、一到夏天 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 在床中间摆成 “大”字 挤得我 余地翻身 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 又 烤得那么热推她呢 不动;叫她呢 也不闻 。
思考:作者安排夏天睡觉细节 意图何在?
作者对“阿长”的厌恶 “挤”字表明与前文“她生得黄胖而矮”相照应此段文字又与课文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相吻合
教师讲解: 其貌不扬的人 作者由最初对她的种种 “憎恶”、“讨厌”阿长为 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 最后产生了由衷的敬意和怀念细节让人物鲜活起来 让人过目不忘
三、牛刀小试:你自己再列举一段人物细节描写的例子,并读给大家听。
1.就某一位任课老师从教室门外走进课堂到正式上课这一过程所表现出的一系列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2.根据你平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昨天语文测验古诗词,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鼓足勇气,但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我来总结:
1、如何让细节描写具体、生动起来?
细致观察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
巧妙运用修辞
2、运用细节描写应注意 ?
要符合生活
新颖要有代表性
有选择的为中心服务
由此可见描写运用的好能 画龙点睛的作用 深化文章主题 生动、形象 让文章富有 力 给读者留下印象
四、写作练笔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妈妈、家里的猫咪、故乡的小河等。
2、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记事要完整、具体,要有真情实感。
3、文章至少要有一处人物细节描写,拿红笔用曲线勾画出来。
4、不少于600字。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5
一、提高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意义
1、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在高职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教师不会照本宣科,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会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是语文教学同其他的教学不同的地方。所以语文教学在生命教育渗透上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间,通过语文教学可以提升人的生存能力。不论是语文教学还是其他的教学,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人获得在社会上生存的能力,提升人在社会中的生存条件,改善人的生存方式。语文教学可以很好地提升人的生存力,不仅可以让人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还可以让人享受生活,享受生命。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智的成熟,高职的学生应该懂得人生的奋斗目标和奋斗途径,不仅仅是提升成绩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提升生存能力,提升对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
2、提高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生命教育最直接的目标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生命的珍视程度明显提升。在高职语文教学当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改变,很多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并不像上代人那么深刻,抗压能力和抗打击能力明显下降,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产生轻生的念头,或者说对别人的生命不在乎,视生命为儿戏,这也是现在校园暴力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过语文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一种做法,更是对他人生命尊重的一种做法,通过生命教育,提升对生命的珍视程度,在减少校园暴力时间发生上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渗透的策略
1、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
提升语文教师的生命教育能力是非常基础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这就要求教师提升一下几种素养。首先是提升等待的素养,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很耐心的教导学生,按照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多点理解和信任。其次是分享的素养,所谓分享的素养,就是教师能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分享给学生,同时愿意把自己的其他资源和学生共享,同时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全力相助,这也可以给学生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给学生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最后是宽容,宽容是对生命珍视最重要的态度,这不仅是针对他人的错误,也是针对他人的差异,同样也是对自己的错误和个性都持有宽容的态度,要做到宽容,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哲学水平,但是宽容并不是忍让或者迁就纵容,要有自己的原则和态度,对于原则上的错误绝对不能容忍。
2、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语文的阅读教学,教师需要把握一个理念,就是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让学生做到“阅读第一”,并不是为了做题进行阅读。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阅读确实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但是这是要生命教育的理念相违背的。阅读的过程实际上是体会他人的生命理念,丰富人生体验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尽量的减少阅读的功利性,同时增加阅读的质量,教师应当寻找具有深刻意义的文章供学生进行阅读,同时进行合理的引导,不仅是引导学生的阅读,也要阅读学生的倾听,因为阅读也是同作者进行交流的一种的方式,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这就是通过阅读教学进行生命教育渗透的一种的方式。
3、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
写作也是语文教学中的必要教学点,通过写作,也可以让学生反思生命,反思人生,传达出学生的活力,所以也可以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通过写作教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口头作文练习,语言是每个人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通过口头作文的练习,教师可以进行积极地引导,通过引导,学生可以对人性的理解进一步加深,能够在交流和表达中进行良好的人性互动学习。第二,随笔,学生有的时候会忽然对人生的理解产生灵感,将这些重要的灵感记录下来,可以很好的教育学生时时刻刻注意自己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积累对人生真谛的认识,通过随笔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第三,写作,写作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对作文命题的理解,同时将对命题的理解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在不断地对命题的理解过程中就能更好地加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对生命的珍视程度。
三、结语
高职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比较长久性的工程,并不是改变一届学生,甚至一个时代的学生,而是需要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通过语文教师的不断地探索,生命教育会对更多的人产生影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积极向上的影响。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6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十分重要的科目,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知识,为培养其文学素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篇幅,学生学习丰富的寓言故事、儿歌等语文内容,能够有利于其对语文知识的全面理解,因而儿童文学深受人们的重视。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意识到儿童文学与语教学之间的联系,语文教师通过合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本文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分析,从而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借鉴。
关键词:儿童文学;小学语文;教学;作用
语文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所以通过语文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其个性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对儿童文学予以高度重视,在语文教学时,教师应该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然后让学生学习丰富的儿童文学,进而有助于其更深入地理解语文知识。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突显儿童文学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儿童文学内涵
所谓儿童文学指的是专门为儿童所创作的,为儿童提供阅读的作品。儿童文学的种类有很多,包含寓言故事、科幻故事和童话、诗歌等,诸多的创作方式,都使得儿童文学具有通俗易懂的特点,与小学语文其他教育文章相比,其具有趣味性,所以儿童文学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儿童去学习。在儿童文学创作过程中,应该将儿童作为主体,向其提供优质的服务,儿童学习儿童文学能够陶冶其情操,为日后语文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总之,儿童文学具有独特的内涵,对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联系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补充,对于我国现代儿童文学而言,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教育人员加大了对儿童文学的研究,将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行深入讨论,进而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自从产生儿童文学开始,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通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对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语文课程标准》的提出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材通过多次改编,并推出了一系列儿童文学创作,目前,在新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占据较大的比例,所以表明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空前发展。同时,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息息相关。总之,儿童文学的产生,能够积极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学习到丰富的语文知识。
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的重要资源
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的重要资源。儿童文学是教师开展课外活动的主要材料,学生通过参与实践,能够培养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所以儿童文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由于儿童文学的题材和内容比较广泛,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外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儿童诗歌、散文等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更有利于开展故事会和表演等活动。同时,学生在进行课外习作练习时,可以将儿童文学作为范本,所以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例如,在“陶罐与铁罐”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理,通过讲述寓言故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教师先向学生朗诵该文章,学生仔细分析故事,可以了解到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比较骄傲,对陶罐持有鄙视的态度,然后将二者埋在土里后,陶罐出土却成为了文物,而铁罐变成了泥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理解该寓言故事,其实每个人都会有长处和短处,而我们一定要看到对方的长处,并正视自己的短处,只有这样才能互相尊重,并和睦相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儿童文学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同时,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能够使其学会做人的道理,并学习到一定儿童文学知识[3]。总之,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儿童文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儿童文学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当前,在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条件下,提高思想能力已经成为培养儿童的核心,所以小学在语文教学期间,不仅应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而且还要将提高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对于儿童文学而言,其内容和题材都相对广泛,儿童文学中所描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相关矛盾冲突等都能够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此外,儿童文学能够满足儿童心理特征需求,因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从而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利条件。比如,在讲解“小小竹排画中游”期间,学生通过诵读“小竹排,顺水流,鸟儿唱,鱼儿游。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这首诗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到该诗歌讲述的是一个小男孩在江南水乡撑着小竹排,观察江南秀丽的风景,并感受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4]。同时,鸟儿欢唱,鱼儿游动,从而表达了小男孩愉悦的心情。此外,借助于对两岸禾苗和树木的描写,呈现对大自然赞美的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期间,儿童文学对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结束语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对语文教学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学生通过学习儿童文学,有利于其文学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需要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结合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展开语文教学,从而为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金松霖。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J].课外语文(下),20xx(12):21-21.
[2]李艳玲。论述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科技展望,20xx(22):69-69.
[3]王艳。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xx(10):227-227.
[4]王艳秋。探讨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J].读与写(上,下旬),20xx(23):72-73.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7
在我国当前的语文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来自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有些是归属于教学目标的问题:定位不明确,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相背离,把语文课堂错当思想品德课;有些是归属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脱离,学生对于学习语文知识缺乏兴趣;有些则归属于教学方法方面:教法不讲究探究,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一、教学目标的开放性
我国目前的课程标准,主要强调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实现不仅包括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语文字词句篇以及听说读写的能力,还包括使学生们通过学习语文知识,在将来更好地生活,使自己更好地发展下去。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向学生的生活开放,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在课堂上积累语文经验,把这些具体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将语文的教学内容局限在书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语文教材中文章和文章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没有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一直采用传统的课文,它们的时代背景、语言环境以及价值观已经不能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链接,这些文章虽然具有很强的文学史价值,但是其文学价值和语言上的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已经不那么明显了。如果教师一直将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限制在课本范围内,就会使小学语文教学走入死胡同。可以将学生的阅读面扩大,将更好的、源自生活的文本添加到学生的阅读中,教师要将那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文本种类推荐给学生。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语文活动,使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熟练运用自己的语文能力,语文活动可以强调语文的综合性,在实际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
三、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在上课的主要方式就是对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对于学生阅读的要求不具有针对性,主要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单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课文的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认识作者的过程。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该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对文章进行批判性的阅读。因为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生活经历、审美体验以及个性和兴趣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的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的方式进行改变,使其具有开放性,要为每个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都留出充分的空间,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对于课文的看法。
四、教学评估的开放性
我国当前的语文测试以标准化测试为主,这种方式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让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应该采用更加具有弹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客观评价。语文的教学存在着模糊性,对于同一篇文章可能就会引发出很多不同的理解,对于同一篇作文可能就会产生很多的评价。所以,在对学生展开基本的字词的考察之余,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应该用比较标准的答案对学生进行约束,应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发挥空间。除此之外,也不应该把教师的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应该将教师的评价和学生的评价进行结合。教师应该深知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不是给学生一个定性的评判,而是让他们在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和其他学生存在的差距,从而能在老师的具体帮助下,提高自己语文的综合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所产生的理解差异给予重视,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的特点有很好的掌握,使每个学生都可以感受到学习语文知识的价值,提高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自觉主动地参加到学习语文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积极开展各种各样的语言活动,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生在课程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质,这样也会在另一个程度上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要时常鼓励学生多阅读,多读一些有意义的书籍,让学生在实际的阅读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整体能力,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能力和交际能力,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强大魅力,将更多的人文色彩充分地展现出来。
五、结束语
我们发现,要完成开放式的语文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主体发展进行探索,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进行创新,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束缚。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8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探讨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是语文整体教学中夯实基础的部分,对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果整体课堂环境是压抑低沉的,那么学生身处其中,很难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整体课堂氛围是活跃的、积极的,那么学生们也一定会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变得积极主动。所以,如何打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比如说,在课前,老师要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拉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老师要多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当学生乐于回答问题,当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回答错误以及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去批评学生,可以换一种方式,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好好表现,或者是给学生一个眼神示意,一句话进行提醒,走到学生面前敲敲桌子,也可以是让学生站起来朗读一段课文作为提醒,这样的方式,都能够在达到提醒学生改正的基础上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在下课之后,老师不要立刻离开教室,要看看学生们有什么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多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有利于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展开,以及高效课堂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总是以老师为主,讲完所有的课堂内容,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忽略了给学生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学生语文课前不预习,过分依赖课堂、依赖老师的坏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试着学会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比如说,上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设置问题,并且不要自己讲解答案,要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上台展示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激发和鼓励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当前很多老师乐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吸引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的操作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激励他们进步。这些方法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在一起玩游戏等。这说明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集体活动学习。因此,根据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学习。在分组时,老师作为组织者和裁判,一定要均衡每个小组的实力,通过给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裁判。比如说,老师为了考察学生的默写情况,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生词,然后时间结束后进行统一考察,综合成绩较高的小组获胜。这样,在同一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承担小组的一份任务,都会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有责任心的学生还会组织小组内部的互相提问默写。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中积极性比较差的学生,处于小组之中,集体荣誉感会督促他们积极学习,其他组员也会互相帮助和监督,共同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另外,不同小组之间,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获得胜利,因此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力,竞争意识能够更好地督促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全力以赴,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贡献力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用于语文学习问题的讨论等,在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时,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讨论瓶颈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以便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不仅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xx(15).
[2]廖启群,刘朝群。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xx(12).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但这些全新的理念绝不能停留在教师的口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中得以落实,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指导下的新课堂。
一、发挥主动性,发展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正如杜威所言: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船,学生们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实现自己的角色转换,使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投入者,从而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氛围。学生在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中进行心灵的碰撞,实现情感的交融,在自主与互动中想己之所想,言己之所言,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基础上迸发出创造的火花,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创造,共同发展。
二、寻求开放性,体现综合性。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处于一种闭关锁国的状态。一切围绕课本转,跟着教师走,拘泥于狭小的教室里。《新课程标准》恰恰打破了多年来束缚我们课堂教学的瓶颈,明确提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我们要树立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观念,实现教学观念的开放,采取开放性的教学形式,走出去(参观、调查、访问等),请进来(请英模作报告、请名人作介绍等)努力寻求一条与各学科间相连的通道,架起一座迈出课堂,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与社会、与家庭的接触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三、注重过程性,培养探究性。
新型课堂应是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发展和学习方法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方法,在过程中领悟、体验,在过程中提高、发展。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结果重要,过程更重要,新课标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恰恰体现出学生的发展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中间,学生经历了由不知到知的探索、思考过程,不仅获取了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掌握了学习、探究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新型课堂中,我们要在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能力。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新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让学生的心灵得以放飞,情感得到宣泄,知识得到更新,能力得到提高的艺术殿堂。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10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第一学段的写字要求,突出一个“好”字。要求学生一出手就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同时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怎样才能做到“好”呢?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的写字部分的编排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数量少:全册汉字要求认的是400个,而要求写的字仅100个。学生每课的习字量只有3-4个汉字,且都是按字形规律编排的笔画简单的独体字。教材科学的编排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下面就谈几点关于写字教学方面的体会:
一、观察联想,活化字形,感知字形美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指导观察时,如果引导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加以联想,活化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就会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汉字由抽象的笔画组成。如何让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字形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写字感兴趣呢?除了故事、儿歌以外,比喻是个好方法。“撇”像扫把,“捺”像剑。“点”像小雨点。“横”像小扁担……比如“伞”,同学们看像什么呢?有的说像大蘑菇,有的说像大树……想象生动的比喻,再加上形象的电脑画面的显示,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而且让学生对抽象的汉字字形顿生兴趣,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例如:教学“人”,“人”字很简单,一撇一捺,写起来却十分不易。由于不知道运笔方法,学生写出来的“人”字,就像两根支撑起来的小棍子。我引导学生观察电脑画面上的笔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看看这“撇”像什么,“捺”像什么,有了生动的视觉感受,有了如此形象的比喻,“人”这个字在孩子的心中已经不再抽象了,而变得生动可感起来。比喻,充分激起学生写字的热情,学生按捺不住,自己尝试着写了起来。
二、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
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要尽量要求。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教师都要笔笔指导到位。教师的范写很重要。示范是写字教学的先导。在指导学生整体认知之后,教师要在黑板上画好的田字格中示范,向学生展示写字的全过程。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述: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第一笔在田字格的哪个部位落笔,每一笔画的名称、运笔方法以及笔顺等,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此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较运笔方法:教学“一”,我让学生观察老师正确的运笔之后,我要求学生进行临摹,将学生的不正确的书写和范字比较,在比较中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教学竖,我让学生比较“悬针竖”和“垂露竖”的写法的不同,并加以示范。
比较间架结构:教师除了指导汉字的笔画,还应该着重指导汉字的间架结构。例如:教学“皮”,在观察“皮”后,我让学生临摹,学生写出来的“皮”字,五花八门。有的把下面的“又”字写得太短,有的把“又”写的太窄,有的又写得太宽……这时我将他们这些字在黑板上“公开亮相”,和书上的范字进行比较,并逐一帮助他们找到“病因”,指出“治病良方”。欣赏着自己的“杰作”,孩子们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造型美。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11
低年级课堂中,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学生一片“棒!棒!你真棒!”老师是“很好!”“好极了!”“真聪明。”等。更有甚者,对于学生重复别人的答案,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都给予了认同。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由于过于个性,老师害怕课堂出现不平静因素,以一句“不错”一带而过。此外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老师现在就采用所谓延迟评价或模糊评价的方法,于是出现了在课堂上少评价甚至不评价的现象。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不准确或者出现偏差,老师不置可否;有的学生出现了错误,老师视而不见。
怎样能够发挥评价的诊断、发展功能呢?此种现状急待改变!
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具体到课堂教学的细节中,既有针对学习内容的评价,也有针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评价。在课堂评价中,要注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受,以激励为主,敏锐地捕捉其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通过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细微之处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伴心诚意切、实事求是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课堂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 发展。
一、评价贵在真诚
卢梭说过:“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我们的课文是以文字为载体,承载着人的情与意,可以说是作者“血管深处奔涌出来的生命情思,从骨髓宣泄出来的生之灵泉。”因此,语文课呼唤教师评价发自内心,投入真情。真诚的评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有时也许是一个期待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有力的大拇指,即使“无声”,也会带来“胜有声“的效果。只有这样的课堂评价才是发自肺腑,才能动人心魄,远离虚伪与做作,唤起学生的倾情投入。
“——教学《海底世界》时,教师让学生读课文中写海底小动物“窃窃私语”的文字,一个学生用非常平直、响亮的声音大声朗读,教师微笑着悄悄地说:“噢,你那么读,小动物们会被吓跑的。你再读一次,把它们都引回来吧。”
“——你在读这段的时候,“风”字和“呵”字不高兴了,因为你把它们的名字读错了,赶快纠正过来吧。”
“——你的说法不太确切,你若能换个说法,相信你一定能表达出来,愿意再试一试吗?”
在教学实际中,只要运用这种方法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学生们都能乐意地改正,认真思考,重新组织,把正确答案说出来。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只要老师对学生怀着一种积极的希望之情,就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情感,每个学生都会比原来做得更好。
二、评价重在激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取积极性的评价,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吝啬赏识与赞许,如及时送上“你的表达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不仅自己认真学习,还能提醒同桌同学,真是了不起!“多好的问题,不仅会读,而且会思考,进步真大!”……鼓励性的评价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
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请同学读课文,部分同学抑扬顿挫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而又声情并茂,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位教师满面微笑,热情洋溢地评价:
“——读得真不错!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
“——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
“——这个句子你读得多好呀!请你再读一遍,让大家仔细听听!”
“——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老师甘拜下风!”
“——多动听的声音啊,老师觉得,你长大肯定能当一个播音员!”
“——新文章你能读得这么流利,真是武功高强啊,可以收徒弟了!”
教师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鼓励的言辞、友善的微笑,营造了一个充满关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品尝到被人尊重的喜悦,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三、评价需要客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在鼓励赞赏的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主动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
如当某个学生朗读课文后,有的老师总喜欢这样评价:“读得不错,很好!”那么到底好在哪儿呢?学生就不清楚了。如果我们这样评价:“读得正确、响亮又流利,很好!如果能在速度上放慢一些,注意停顿,掌握好语气就更好了。”这样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评价,不仅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正确估计,还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找出努力的方向,由此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四、评价力求互动
评价不是一种形式,而是一种方法。只要你是一个对学生充满爱的`教师,那么你不单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合理、准确的评价,同时还会教会学生如何评价。
1.教给评价方法
课堂上,我教给学生“听、想、评、听”四步评价方法。“听”是指听清楚对方的发言,这是做好评价的前提。“想”是根据别人发言内容进行思考,组织好评价的语言。“评”也就是以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最后的“听”是虚心地倾听别人的反馈意见。这样,学生评价的内容就更具体充实,更具有针对性。
2.把握评价原则
要使学生评价更有序,更有效,必须让他们在评价中遵循一些原则。尊重他人原则:在合作评价时,一定要尊重别人。在评价前,一定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根据他人的观点,结合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进行思考,并选择适当的语言,对别人进行鼓励,或诚恳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
我通常要求学生这样说:“我觉得刚才某某同学哪儿读得比较好……我还有几点建议……”这样评价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评价,既是一个促进别人的过程,又是一个取长补短的学习过程、提升过程。
例如: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指定某几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等几位学生读完全文,就引导学生评价:听了刚才几位小朋友读课文,你想说什么?于是,小手林立,有的说:“我觉得某某小朋友读得非常有感情,真好,我要向你学习。”有的说:“某某小朋友,你读得正确又通顺,如果声音再响亮一点,那就更好了!”有的说:“某某小朋友读得很有味道,但漏了一个字,请你再读一遍,把课文读正确好吗?”于是那位小朋友便欣然接受,认真地重读了刚才的句子,从而赢得了全班肯定的评价。
总之,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发挥教师和学生不同评价主体的互动作用,使评价向着人性化、科学化发展,则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五、评价讲究语言
有一句话这样说:“教师充满魅力的课堂评价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让我们关注课堂评价,在课堂中,针对动态生成性资源──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学习方式、乃至错误的回答等,巧妙而恰当地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全身心地学习,使教与学达到更高的境界。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的确,“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本更是师生想像力任意挥洒,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教师评价语言应不拘一格,不能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我们可以在口头语言的评价上机智多变,最好能广泛搜集,加强积累,使评价语言定期更换、常用常新、层出不穷,时时给学生以因时因情因景因文因人而异的新鲜评语,最好能让学生学而不厌,听而不倦,用自己内在的魅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教学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 篇12
一、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过于强调灌输教学,学生参与愿望不强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要求,但是在当前部分地区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仍然固守陈旧的教学模式,以满堂灌输的方式组织语文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讲得唾沫漫天,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由于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了被动听讲的边缘化角色,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仅如此,在这种单向灌输的模式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
(二)信息教学手段运用受限,教学形象程度不高
在一些高中语文教师的眼中,信息化教学手段只是花架子,没有多大用处,因而在教学活动中较少使用,即使偶尔使用也只是陈品课件的昙花一现,对其使用时机、频率、内容等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导致其成为了教学活动的装饰品。也有的教师自身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匮乏,索性在教学活动中弃之不用,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走上讲台,这样的教学手段无法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和丰富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效的提高。
(三)学生学习技巧相对匮乏,学习效率提升不快
掌握较多的语文学习技巧,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果不得要领,缺乏技巧,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许多学生在长期的学习中,已经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直接的灌输,而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在学习中技巧性较低,这样的状况也制约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忽视学生积极情感培养,内在动力明显不足
积极的情感是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学习的重要动力,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略了这一方面,没有将情感因素充分融入到语文学习中,忽视了学生内心的感受,没有抓住有利契机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内心情感动力不足。这样会使学生逐步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甚至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不利于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加剧了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
二、有效突破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困境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四方面不利因素,广大语文教师应当痛定思痛,认真分析教学活动中的每一点不足,并进行逐一的纠正与拓展,逐步走出教学困境,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一)优化语文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参与愿望
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不再满足单向接受教师的灌输,他们的思维需要活跃起来。教师应当引导他们积极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使其成为学习的主角,并以其为中心组织和开展整个教学活动。首先,凡是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研究的内容,应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大包大揽,通过这样的方式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进度与效果,在适当的时机给予重难点的点拨,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困局,实现学习活动的快速推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当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例如在复习教学环节,教师反复强调相关知识点,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按照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的方式,安排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进行讲解,则活跃课堂的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另外,凡是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不同观点的地方,教师都要抓住这些契机,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发掘、交流、辩论,最终明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总而言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将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尊重学生的参与欲望,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与改革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融入其中,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二)引入信息教学手段,增强教学形象效应
近年来,随着各地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多媒体已经成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必备工具。对于这一手段,广大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多媒体手段的作用,尤其是要认识到其影音展示功能不仅对于补充课堂教学容量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营造氛围、活跃气氛方面效果非同一般。广大教师不仅要正确地认识这一手段的作用,还要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使其作用发挥至最大。
(三)给予学习技巧指点,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即使是高中生,仍然有许多学生在学习技巧方面较为匮乏,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及课后辅导中,一定要强化对学生的学习技巧的指点。这样的指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要强化对学生预习活动的指点,让学生掌握过硬的预习技巧。其次是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技巧。另外,教师还要指点学生在如何有效巩固记忆方面提高技巧,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在脑海中联系成框架,牵一发而动全身,前后连贯,运用自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四)注重培养积极情感,增强语文学习动力
对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意义重大。教师一方面要善于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及时送上表扬和鼓励,让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在积极情感的引导下对语文学习倾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极为有利的。另一方面,教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既要对学生存在的消极情感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要对学生给予鼓励,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制定进一步的目标,提高成绩。
综上所述,造成当前高中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作为语文教师,应当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快速提升。
语文教学论文细节描写12篇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下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2篇(初一语文教学论文)
★ 汉语拼音教学建议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15篇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