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课题实施方案范文5篇(课题方案实施情况),供大家参阅。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1
一、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而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加强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逆向思维则更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法则,在新课改中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众所周知,正向思维有时会制约思维空间的拓展,甚至会导致问题无法解决,此时需要我们改变思维方向,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去探求解决问题。
其特点表现在:善于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进行探索,当某一思路出现阻碍时,能够迅速地转移到另一种思路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当学生经过努力从正向理解了某个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后,若能适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新的知识领域。当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尤其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挖掘学生智慧的潜力,较快地促进学生运用迁移规律去获得知识。
3、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4、在发现的试探中,学到科学的认识方法和策略,深刻地理解知识,提高认知水平。
5、加强学生用分析法和倒推法解题的能力的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逆向思维蕴育着创造思维的萌芽,它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思维品质,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必备的一种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认识逆向思维的作用,结合教材内容,把教学中的相关逆向思维训练的问题落实到位,才能使学生的的逆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2、在数学的概念教学,计算过程教学,和应用题教学中都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明确训练内容。
3、备课时,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制定逆向思维策略。
4、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注意逆向思维训练策略的落实。
5、做好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转换。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以实践研究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然后在反思中改进,以此实现研究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xx年11月——20xx年2月)
1、实际调查,发现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不足。
2、学习相关理论,增强科研能力,调查收集课题研究的有关材料。
3、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理论,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
2、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逆向思维素材。
3、精心设计、组织教学。
4、积极实践,努力寻求提高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xx年6月——20xx年7月)
1、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并前后对比分析。
2、对研究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归类、汇总,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2
我校在开展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以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深切感受到有不少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应付家长、应付老师,缺乏“自主性”;在学习方法上也是被动接受老师教给的现成知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意识不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下;在学习效果上事倍功半,向苦教苦学要质量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被动,丧失了其应有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能力的缺乏和课堂教学的低效,严重的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此我们认为初中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的研究具有以下意义:
1、有助于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意识地体现学习指导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活动的空间和机会。
2、有助于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3、有助于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4、有助于提高课堂调控技能。因为课堂调控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有效的课堂调控能增加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和谐的声音,营造出激情高涨的氛围,最终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知识的生成学习。
研究方向和角度: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指导包括以下三重涵义:
一、学习指导要有目的性: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由浅入深,由初步认识到理解教材,并在其过程中完成知识与技能的初步转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指导要有效果:指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
三、学习指导要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这里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掌握,还有思维水平的发展和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学习为目的,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自我生成;尊重学生的个性与自由、价值与尊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的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相互交流、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习的兴趣。
20xx年3月-20xx年4月
1、申报课题,收集选取课题相关知识资料。
2、围绕课题,制定课题实施进度计划。
3、围绕课题选材撰写相关论文上报市级参评。
20xx年5月-20xx年8月
1、通过专家指导培训,个人认真学习相关理论,明确方向,提高认识.
2、开通新浪博客,与专家联系,撰写、上传开题报告。
3、课前对本班学生上学期末全县统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4、写阶段小结,教学反思,制作一节教学课件。
20xx年9月-20xx年10月
1、每人上1-2节公开课,制作一节教学课件,写一篇教学随笔。
2、召开课题组成员半期小节会,写出中期研究报告并上传。
20xx年11月-20xx年xx月
1、课后对本班学生本学期末全县统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
2、撰写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各一份。
3、收齐文本资料、光盘等资料。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3
一、课题来源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把优秀、健康、积极向上、正面反映生活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进行筛选、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幼儿能理解、接受的教育内容,用适当的方法和途径使幼儿幼小的心灵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盈,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民间剪纸艺术的种子,激发他们热爱民间剪纸艺术的情感,使优秀的民间剪纸艺术能够在下一代的中国人中继承和发扬光大。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总结出的剪纸活动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1)、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民间剪纸艺术教育。
2)、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共育合体。
3)、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开发和生成民间剪纸艺术特色的主题活动。
二、本课题的重大意义
本课题旨在为幼儿创设一个发掘幼儿生活情趣,培养幼儿动眼、动脑、动手的能力,以及参加活动保持专心、细心、耐心的良好习惯与注意能力,训练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充分发挥幼儿参与剪纸活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通过剪纸机活动,使幼儿掌握剪、贴的技能,增强幼儿双手的灵巧性,促进幼儿手指灵活协调性的发展。
启迪幼儿从剪纸活动中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知识,启发幼儿自主探索大自然、大千世界,对剪纸活动产生兴趣,学习与他人协作活动,自由表现自我、发现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习用剪纸艺术去表现幼儿自己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幼儿园生活乃至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
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社会历史文化学说为突破口,运用格式塔心理学派“异质同构”教育观点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思想,以精心筛选出的优秀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正面反映生活的、具有民族特点的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对幼儿进行系统的民间剪纸艺术教育。
民间剪纸艺术蕴涵着大量的社会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因此,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
四、课题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通过实验证明激发幼儿对剪纸的兴趣以及培养剪纸幼儿剪纸的技能技巧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唯一的途径,多样化的探索就能出新,在发展原有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产生一些新的激发幼儿剪纸活动兴趣、培养幼儿剪纸技能技巧的方法与途径,总结出新的经验及新的教育理念。
二)、应用价值
1、在富有开拓精神的领导指导下,形成自由的、宽松的、富有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的集体和独具特色的幼儿园育人环境、管理艺术、办园风格,从而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效益和竞争实力。
2、根据幼儿剪纸活动总目标,选择一些幼儿喜欢的贴近幼儿生活各类事物(包括动物、植物、人物、交通工具以及人们的劳动、游戏活动等)为内容,并激发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家庭生活中、社会生活中对剪纸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手段构建幼儿剪纸活动的模式,为幼儿创设一个思考、尝试、表现自我、表达美好愿望的探索空间,为幼儿提供自由选择、认识各种新事物、表现成功的教学环境。
通过幼儿园剪纸活动研究的实验可检测幼儿剪纸能力的变异。
3、帮助教师形成多元化的教育观、知识结构和独特的个性品质,提高教师的教育艺术和教学技巧,形成有创意的教学风格,从而提高教师工作能力和艺术欣赏、创造能力,并制作cai课件、挂图、幻灯片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现代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4、在课题实验的实践活动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促进家园互动,总结出亲子关系促进幼儿剪纸能力发展的实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目的
1、探索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开发民间剪纸艺术主题资源,充实和完善我园的园本课程。
2、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幼儿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幼儿创造潜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
3、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素质。
研究多途径的剪纸活动组织形式,提高幼儿对剪纸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性,加强家园之间的配合,促进我园剪纸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我们将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引入到幼儿园这块教育园地中,借用现代人的思想情感、物质条件和新的艺术手段,给古老的民间剪纸艺术赋予新的生命,让它以另一种怡情悦性的形式吸引幼儿,形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完美园本特色。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在以民间剪纸艺术为特色的园本课程的构建中,教师能运用创新的方法设计和组织各种形式的民间剪纸艺术活动,研究适宜于孩子了解和学习的内容、方法、途径、策略等,以民间美术为切入口,拓展到课程建设中去,做到在实践中学习,边学习实践边研究探索,真正成为园本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实施者。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幼儿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社会化进程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3、探索民间剪纸艺术对幼儿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4、创设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园环境,包括园部大环境的创设,民间剪纸艺术工作室的建立与完善,园小舞台的充分利用,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动态环境,实现环境均衡化、活动化、多元化、立体化,让孩子在环境中学习。
5、社区环境资源、家庭有效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建构社区、家庭、幼儿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提高家长对民间剪纸艺术的认识,指导家长参与实验的实施,成为实验实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赏者、响应者、参与者。
七、课题研究的对象
本园3———6岁在园幼儿60人(实验班30人,对照班30 人)
八、课题的研究方法
幼儿园剪纸艺术主题教育的开发研究与幼儿园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因此,我们将以新《纲要》为指导精神,努力更新教师教育观念和建立新的教育行为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争取实现三个转变:
(1)从教到建构的转变,
(2)从强化到兴趣的转变,
(3)从服从到自主(或强制到合作)的转变。
以课题研究为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园本师资培训:通过听、读、看、写、画、谈、说、思、学(听专家报告和专题讲座,读理论杂志和新《纲要》指导思想,看图片、录像及观摩活动,写教育笔记、论文、教学方案,画宣传栏、主题墙,读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前景,说民间剪纸艺术教育在当前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学积极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使我园教师能自觉地投入到民间剪纸艺术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中,并以此作为自我发展的舞台。
本课题综合采用操作法、比较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并结合生动有趣的民间剪纸艺术主题教育的教学方法。
九、研究的周期和阶段划分
课题研究的实施周期: 20xx年 2月 —20xx年 2月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3月至7月)
1、学习理论,搜集资料。
2、进行研究方案设计、修订及论证。
3、确立研究人员及分工:
组长: 汪 洵、卢 玲(不含主持人)
组员:白红林、王艳茹、李丽华、杨树燕、陈芳琳、李冬梅、司 秀、赵 莎
4、前期师资培训,不断更新和补充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水平。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2月)
1、建立自己的子课题方案,在搜集、整理和分类的基础上对民间艺术主题活动进行设计、改编、创新和应用。
2、根据各研究阶段的目标修改内容、形式及有关材料,做好阶段性小结。
3、用边研究边思考,边提炼边总结的方法,逐步形成一些阶段性成果,并定期汇报。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xx月)
1、按要求完成各项成果,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申请课题鉴定。
2、在回顾、归纳、提炼、总结的基础上写出研究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十、成果预计
1、形成剪纸活动系列活动计划、小、中、大班剪纸内容模块。
2、幼儿园开展剪纸活动的有效途径。
3、试验课、优质论文、活动的声相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顾问小组(略)
2、课题研究小组 (略)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4
引子:
教育科研在学校发展中起着先导作用,这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学校教育科研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课题多,精品少;论文多,成果少;人员多,人才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到一线教师,也可以归纳出许多种,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六认真”就已经让我们教师累得筋疲力尽,很少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另一个原因便是我们缺乏这方面的有效培训,特别是年轻教师,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还比较陌生,有的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课题方案都不知如何撰写。
为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今天,想围绕最基础的“如何撰写小课题方案”这个话题,与大家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内容
(一)完整的课题方案就包括哪些方面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的步骤
7.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
8.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9.经费预算与设备条件要求
其它还可以写入研究的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等。
(二)小课题方案可以简单一些
1.课题的表述(课题名称)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3.课题提出背景
4.研究目标
5.研究方法
6.研究步骤
7.成果形式
二、撰写注意点
1.课题名称(课题的表述)
研究课题必须有一个名称表述其所研究的问题。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了整个课题的形象和质量。
一个好的课题名,要符合准确、规范、简洁、醒目的要求。
准确,就是课题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
表述准确的课题举例:“提高数学课堂听课效率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十分明确——数学课堂的听课效率”。
表述不准确的课题举例:“情境教学——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大课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领域;“课堂”是一个场所,不能用“优化”与其组成动宾结构的词(应该是“优化课堂教学”);如果是“优化课堂教学”,是什么学科的课堂教学?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规范、科学,特别是结论式的句型不能用。如“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是一篇经验总结或论文的题目还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则不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准备进行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宜改为“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表述不规范举例:“语言训练融入课堂教学”(在后面加上“的研究”三字即可);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优化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改为“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注重学生动手操作,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改为“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动手操作的研究”);
“优化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改为“音乐课堂教学丰富学生审美体验的研究”)。
简洁,就是名称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小学中年级课堂教学”连标点共26个字,不够简洁,宜改为:“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醒目,就是课题研究的切入口适宜、新颖,使人一看就对课题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游戏走进低年级语文课堂的研究”、“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2.课题涵义(课题的界定)(研究对象与范围)
教育研究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进行研究时必须先对之明确界定,以避免不同人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而带来的混乱。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要对课题名称中所涉及的重要概念、名词下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数学基本计算中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本课题旨在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中年级数学中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慢、计算正确率低的原因,与此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教学
不少老师不懂得对关键的概念进行界定,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绝大部分教师对课题涵义的叙述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即“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
3.课题提出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为课题方案,首先应对课题研究的背景和要达到的研究目的进行阐述,回答“为什么要进行研究”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计算能力是学习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为数学中有些概念的引入需要通过计算来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也要通过计算来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中涉及公式的推导与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重要问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往往不太重视计算能力的提高,重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基本技能的训练,造成了学生计算能力的低下。
4.研究的目标
研究目标与研究目的是不同的。研究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研究”,而研究目标阐述的是通过这样的研究,要达成哪些预期的效果。
如“参与式合作备课的研究”课题的研究目标:
(1)有效落实课改理念。
(2)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有效凝聚集体智慧。
(5)有效促进研究氛围。
(6)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再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学生目标
a、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自觉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学会自主分配时间,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整体计算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C、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和学习成绩。
(2)教师目标
a、面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善于发现,勤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有解决新困惑的勇气和本领。
b、努力寻求能够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有效培养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教学和教学模式,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方法
很多老师研究目标指向不明,没有讲清想通过研究达到怎样预期的效果,学生或老师哪方面有怎样的发展、提高,有的干脆等同于“课题提出的背景”的叙述。21个方案中,9个方案的研究目标不明确。
5.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是指教育研究方法,它回答如何研究的问题。教育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有一些研究可能采用单一的研究方法,有的研究则可能采用多种方法。
6.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一般情况下,步骤基本上包括方案准备阶段,方案实施阶段,专家论证评价、总结验收和结题三个阶段。
如:“提高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1)前期准备阶段:
调查了解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对数学课的兴趣爱好的程度。上网查阅有关资料。针对问题确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
(2)具体实施阶段:
A.对研究对象进行前测,通过摸底测试等途径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基础,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并备好每一课,在数学中落实好计算的训练。
B.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分层次进行作业布置。既要关注能力相对好的学生更要关心能力相对低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C.在班里开展各类竞赛活动,探索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3)研讨总结阶段:
对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材料进行一次全面的整理。对研究对象进行后测,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7.成果形式
成果形式指最后的研究结果以什么形式出现。教育研究成果的主要形式有两类,一类是文本形式的,如研究报告、论文、专著、个案集、研究日志、教学课例等。另一类是非文本形式的,如音像制品、教具、学具等。研究成果究竟用哪种形式来呈现,必须考虑成果的内容。
可以有研究论文和报告,专著和教材,教具和教学仪器,教学软件(包括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研究周期较长的课题,还应该分别有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成果可以
按学期列出。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就是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初中数学学困生心理问题表现、成因及转化教育的个案研究”
课题实施方案
武穴市实验中学
导读:所谓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而学习成绩低下,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学习困难的学生。在目前的农村中学,这类学生所占的比例很大,研究这类学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的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提出
1、黄冈市是个农业大市和教育强市,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我市的基础教育在全省、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初中阶段,各地、各学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数学“学困生”,他们在心理问题所反映的问题和在学业水平上反映的差距和困难日益突出。
2、本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调查他们的心理表现、探索他们形成的原因、研究转化他们的一般方法,积累转化的一般经验。不仅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我市实施素质教育增加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大举措。同时也是督促我市广大教师在教育改革、教育创新的实践中,克服重智商、轻情商的失衡倾向,走出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误区,不断吸取一切有效的教育实践的合理内核,寻找现代的、自身特有的,比较完善或最具育人效果的教育方式。使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研究成为我市广大教师最普遍、最可行的、科学而有效的教育实践。
3、实行义务教育后,我国初中教育对象已由选拔择优扩大为全部小学毕业生,不仅使学生数量增加,更主要的是学生之间差异的扩大,特别是在数学学科上的差距。而我们学校学困生比例更大,有时高达60%。从近几年的中考来看,我市每年的数学中考成绩中,都出现了15%左右的学生处于低分,我们学校更是出现20%以上的学生数学成绩处于低分。如何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彻底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数学教师而言,解决好数学学困生的问题是十分关键的。
4、我们学校的最大特点就是要能为学生提供差异性教育。这种特点就决定了我校生源的对象:一是父母在本地上班,但工作非常繁忙的;二是父母在外务工,一年回不了一次家的;三是父母以做生意、包工程为生,一年四季也很难抽点时间跟子女在一起的。根据问卷调查,这三类学生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0%。而这三种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庭经济条件好,但缺少家庭管教和约束,自控力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基础薄弱。
所以,本课题的开展,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资源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强化教师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有利于我市初中新课程改革的稳健实施;有利于我市初中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利于我市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熟知学困生的心理特征、深入剖析学困生的成因、转化学困生是我市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5
一、课题名称:幼儿园游戏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目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题”,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墨子曾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这就特别强调环境的作用,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并深获幼儿教师的喜爱。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依靠自身的能力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能力按规则自行选择各区域的活动,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自由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生动性,促进儿童在不同的水平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自主性发展培养,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践平台。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可以说幼儿是在与材料的“对话”中获得发展,材料是幼儿进行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学习的工具,是幼儿的第一本书。不同的材料会与幼儿进行不同的“对话”,体现其不同的教育价值。
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指导是一项创新工作,教师如果要让幼儿在活动中成长,就必须随时关注孩子,在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后,去创设更好、更贴近孩子的区域活动和教育内容,并为孩子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指导,让孩子在不断探索、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实践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新《纲要》对幼儿教师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教师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必须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领导,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育不是“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教育不应是“灌输”,而是“分享”。每个幼儿按照他自己的“大纲”走下去,成人要做的,就是发现每个孩子的大纲规律,为幼儿创造环境,尊重幼儿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帮助其成长。本课题的开展将引导教师进一步理解新《纲要》精神,在丰富多彩的区域实践活动中,获得更科学的研究儿童、观察儿童的技巧,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同时,开展此项课题研究,顺应了我园园本发展的需要,能真正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发挥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使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进度等适合每一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水平。
三、研究任务:
1.各年龄班区域设置及材料投放的研究。
2.如何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
3.研究幼儿园区域材料投放的形式和组织策略,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价值、功能。
四、研究内容:
1.如何通过投放材料使活动区发挥更大的教育效率。
2.研究投放材料的种类、来源。
五、研究思路:
1.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区域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在我们看来,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及活动后的评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然而,在这其中活动区材料的投放与丰富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直接影响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是否满足幼儿的种种需求,是否给幼儿带来真正的收获。 此外,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强调教育环境,注重幼儿这一教育主体,侧重开放的教育要求”的活动,它是集体教育活动的补充和调整,是实施个别教育,促进幼儿个性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研究、利用的教育途径之一。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让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投放活动材料,提高区域活动的教育实效性。
2.区域活动——是指教师在尊重幼儿个别差异的前提上,根据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适合的环境,让幼儿能在此环境下主动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发展。在此活动中教师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准备者,其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还在于提供支持性的学习环境。活动时由幼儿自己设定目标、规则、方法,独立、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区角活动是区域活动和角色游戏的整合,不仅能让幼儿独立、自主的探索、求知、并掌握方法,而且可在满足幼儿善于模仿的特性的同时学会交往。
3.材料投放——材料投放要有计划、有目的;材料投放是区域活动的物质支柱,是幼儿活动的工具,是区域活动开展的关键,材料投放的是否得当,对幼儿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最近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对材料的投入要有计划、有目的,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的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
六、课题研究措施:
区域活动通俗地说是幼儿活动的小区域空间,它是通过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和交往的场所。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教师的主导作用变得隐性,而
创设环境和材料提供则是开展的关键之关键。因此,以区域活动为切入点对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鼓励幼儿与材料交互作用,分析总结激发幼儿探究材料的性质、特点,进一步丰富区域活动,探索构建具有特色的有效使用“环境”的教育课程,为以后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据。
1.在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阶段发展的目标相一致。
2.在区域活动中注重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要兼顾个别差异,避免一刀切。
3.在区域活动中投放的材料丰富且功能多样性。
4.在区域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及时调整补充材料。
5.区域活动材料的分类:如将材料分成成品材料、自然材料、废旧材料。
6.区域活动材料的收集、制作。如通过家长和幼儿收集、教师引导收集、制作
七、研究成果形式:
1.阶段性研究成果以论文和教育个案的形式体现。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一篇终期成果报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将开展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一系列研讨、观摩活动和论文交流会,以此丰富课题的研究过程。
八、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xx、09—20xx、10):
(1)完成课题申报工作。
(2)课题组成员培训,并收集相关的理论资料及实践资料进行学习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
(20xx、10——20xx、05):
(1)组织教师开展各班区域活动内容及材料投放情况的调查。
(2)进行初步的研究探索,各班(大、中、小)区域活动设置及投放材料的活动,做好活动观察记录。
(3)开展一系列区域活动评比活动,班级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在区域活动设置中的经验。
(4)分析课题进展情况, 举行相关的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
3.总结汇报
(20xx、05——20xx、07):
(1)教师根据自己在开展区域活动中的经验及反思,及时总结小结,形成理论,并能互相交流讨论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等。
(2)收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
九、课题组人员分工:
郭红利:负责课题的设计、实施、撰写研究报告。
甘冰绒:负责课题的实施、协调和资料收集。
詹 丽:负责中班组课题的研究实践和定期的总结。
许 莹:负责大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刘玉霞:负责小班组课题研究实践,提供各种档案资料。
二〇XX年九月十六日
课题实施方案范文5篇(课题方案实施情况)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