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边读书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 “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2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导入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一些神话故事。当学生读完课题后,我要求他们对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其实我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提出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这一问题,好让我继续下面的环节。但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大,提出了很多我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这个人名字叫盘古,还有的问盘古到底有多高等等。当时我只想着我下面的环节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盘古怎样开天地的段落,对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就逃避了,只是应付性的说了句,你很爱动脑筋。心里想着怎么还没学生提出我想要的那个问题呢?下面有人在听课啊,我的时间要来不及了。当一听到有学生问到“盘古是怎么开天地的”我马上一振,终于有人提出来了,我立刻表扬了他,说问题提得很有价值,并引用了古人的话“学贵有疑,疑则进也。”并趁机告诉学生解疑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从这开始我的下一个环节。学生很快就在课文中找出了描写盘古开天地的段落,然后我就趁机引导他们朗读,这一节课就按着我的思路很顺利的继续下去了。
课后听了主任的意见后才猛然醒悟,学生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啊,这节课的主要任务不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吗?我怎么能只顾着我自己预先设定的教学环节而忽视了我的学生呢?我当时如果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不要只局限于课文而是从课外去寻找答案那该多好啊。孩子是灵活的孩子,是你不能预先设定的内容,教师上课时应心里不仅仅只想着自己的教案,而要及时抓住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读,课堂内读,课堂外更应该读,让他们读得多,懂得多,写得自然也就多起来。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3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传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教学重点是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生动,发展语言,培养想象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教学难点是要让学生读文感受,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回忆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领悟课文主题。
2、在课堂上"读"贯穿始终,读得充分,读得扎实,读得多样。如第二节的"抡斧猛劈"通过学生自己的动作感受来加以读的感悟;天地分开后发生的变化,也是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加以体会,特别是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的变化,我首先示范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通过师生对读,生生合作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祖国文字的魅力及盘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发想象,感受神话魅力。在教学"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变化"这节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发挥想象,同学间启发合作,想象盘古身体的其它部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仿造文中的优美词组也写下了很多优美的词句,同时达到了当堂课讲,练,写结合的目的,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本节课的作业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去完成哪些内容,而是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课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实学生所说的如:想再读一些神话故事,想把故事讲给家人听,想继续搜集有关神话故事的资料等,这些正是老师要安排的作业,而学生却自主地要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以上几点是本节课的一些亮点,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可以再紧凑些,也可以通过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得再充分些,老师的讲解少一些,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本节课拖堂两分钟,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以改进的地方,争取在不断的改进,完善中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得更为合理。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4
上星期五主任告诉我,校长下个星期要听我课,当时我懵了,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虽然我上了一年的课,来到了松山湖中心小学已经有两个月了,也学习了不少,但想到第一次要在新的环境中给领导上课,心里难免有几分的焦虑。我赶紧翻开三年级的语文书,琢磨琢磨我该上那一节课呢?老师们现在已经上完了第四单元的课文了,那我必须按照教学进度,得去讲第五单元的课文。就《孔子拜师》吧,我马上和小琳姐商量起来,因为我心里想着,上年我在莞城的制度化学研中,我学习了不少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那么这节课我以朗读为主线来展开教学吧。在这时候小琳姐差异第望着我,说:“你真的决定上《孔子拜师》啊?上《赵州桥》吧!这一课简单,况且说明文好讲!我思考了半刻,不,我还是不想上说明文。我在座位上又仔细地琢磨着这个单元的编排,分析了一下三年级学生的状况,我把第五单元的课文整体地浏览了一遍,后来我终于决定了《盘古开天地》一课。当我值日回来的时候,小琳姐问我:“决定上那一课没?”我说:“就定了《盘古开天地》,我这个星期把教案整理出来,星期一就试教!”星期五我走得特别晚,我把课文看了一遍又一遍,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上一节好课,除了钻研教材就是钻研教材"这个几个星期我看了崔峦老师对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的阅读教学观摩的点评,他在会议上强调了了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方向,指出了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当时我受益匪浅,我也开始思考,我们的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到底什么叫语文?在语文课上到底让学生学些什么?如何提高我们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叶圣陶先生说:“语文,就是口头语文和书面语文."口头语言就是听和说,书面语言就是读和写。新课程把语文的性质定位在它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课程。吉春亚老师指出语文的实质就是言语形式与言语能力。言语形式就是要辨清每一篇课文的表达特点,比如说明文和童话,他们的言语形式就是有很大的差异,那么在教学上我们应该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言语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课应该要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应该要经历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第八届语文阅读观摩刚刚过去,我们的教育者又不禁地思考,阅读教学的方向已经把握了,可是在我们当前的课程中,发现年段目标不明的现象。这不禁地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三年级阶段,应该定位在词句篇的教学,初步学习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初步能概括主要内容等。那么中年级的字词教学是逐渐放轻,但不是说放手。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尤为重要。
《盘古开天地》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但学生往往注重感悟故事本身的神奇,忽视对语言表达的关注。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想,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在读中积累语言,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欣赏提升。
星期五晚上,我根据文章的文路,编路,课后练习的要求,年段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味、想象,读懂课文内容,在读写中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积累好词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星期一早上,我在三年级三班进行了第一次试教,感觉学生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年级组的老师给了我多意见,当时回到办公室彩虹姐、小琳姐和我讨论起一些细节的问题,我们主要围绕课文的第四段的教学,因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要重点研读的,那么如何让学生读好这段文字显得尤为重要,我当时的设计就是先引导学生读了句子,进行拓展,能展开想象,想象画面,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接着让学生学会了方法自主说说。然而学生似乎没有理解我的一起,感觉学生说不好。在出示画面配乐读的这个片段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总结他们给我的意见就是:读的形式多样,先单个读,范读,接着齐读等。就省略想象画面的部分,因为学生说不出画面来,最后要加上背诵的环节。晚上我一直在修改自己设计,在思考如何指导学生在有效的朗读中积淀语言。
星期二下午我去了三五班试教,很不容易请了苏老师给我指导,苏老师给了我一些宝贵的意见:如何让一节课听出起伏,就是把哪一段作为倾斜点。回来以后,我觉得没有第一次上得那么好,又因为第四段的问题,我该怎么办呢?我如何取舍课文呢?我觉得每一段的文字都写的很好,我都想引着学生去读,然而时间有限,学生的注意力有限,我必须取舍。中午回到寝室,袁锐又鼓励了我,给了我很多指导,我收益不少。她提到了一些细节问题:别带着书本上课,多点与学生交流。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致,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表扬学生。评价的语言要变化多样,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等等。我都把老师们的意见记在心里,虽然改来改去,但是我充满了干劲,我觉得学习的感觉真好。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时候感到了如此的快乐的!
星期三早上,我重新打印了一份自己修改好了的教案,开始预设各种问题了。星期三下午我一个下午呆在办公室,我看了很多别人的教学实录,我开始思考自己如何指导到学生读好第四段,让整个流程显得有效果,学生从中感受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语言。下午三点的时候,我阔然开朗,我突然间迸发了新的思路。我把第四段的设计的顺序变了一下,我就在一句句指导朗读上去下功夫,先指明学生一句句读,读不好的时候,我进行指导。教师描述画面范读,再让学生学着读,齐读。先让学生收获了方法,读好第一句。学生的信心好了,请一些读的好的同学起来读,进行有效的评价,学生的信心越来越强,脑海里有了画面了,有了感受了,越来越想读了,越读越好。在指导朗读的第一环节,形式多样:个别读,合作读,男生读,齐读,赛读。经过一步步预设,一步步指导,学生学会了朗读,脑海里有了想象,积累了语言,这时候我出示画面,引起了视觉的冲击,效果得到了强化。在师生合作读当中,把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记忆下来了,学生开始读朗读有了兴趣。趁着这个时候,我让学生练习背诵,在同桌的合作中,学生很轻松第把语言文字记下来了。
重点学习第四段,感悟盘古盘古的献身精神。
盘古倒下后,他把身体都奉献给了人类,用他的身体化作了万物。板书-化作万
1.重点指导个别朗读
谁愿意起来读第一句,我们认真听,倾听是一种美德。
谁来读第一句。指导读的不好的:白云悠悠,飘读得更轻一点。(再次读,慢点,师读身体部分,你读后面部分。(生齐读本句)
往下,谁读第二句。(指名女生读)指名读,雷声太温柔了,谁再来读一读?全体男孩子读!
谁接着往下读第三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辽阔的大地一望无际,读长一点,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起!(生齐读本句)
接下去一句,谁读。
他的血液---------生: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是“奔流不息”的江河啊!不要把他读成“潺潺流动”的小溪。谁读这句话?你读。师:你仿佛看到江河水滔滔向前,一起读!(学生齐读本句)
下面两句请一个女生,一个男生读,带上感受赛读。
2.师生合作读。同学们,多么神奇的画面啊!让我们共同合作,分享这神奇的文字,再现这神奇的画面吧!老师读盘古身体的一部分;你们读盘古身体变化的部分,注意读出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3.你们同桌也练习一下吧,一个读前面一句,一个读后面一句。看尝试着背一背。
4.现在我们把盘古创造的美丽的宇宙记忆下来吧!(一起背诵)
今天充满了期待,因为校长要来听课。办公室的老师给了我很多支持,在上课铃声打响的片刻,小琳姐握住我的手,不断给我鼓励,此时我感到无比的温暖。今天老师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听课的老师说我进步很大。今天小琳姐偷偷地告诉我:“校长说你还上的不错!”虽然校长很忙,听了一会儿就走了,但我十分高兴。下午时候,我乐了很久。我该感谢办公室的老师们,我要感谢我的王老师,我要感谢我的室友兼老师-袁锐,他们的无私指导,让我进步,今天我躺在袁锐的床上,袁锐对我说:“你的进步让我有点想象不到,改正得很快!”我当时很激动第说:“是啊,袁锐,你别那么快走吧,你是我老师,你看很多东西是你精心指导我出来的!”袁锐说:“真的?”我说:“是啊!”此时我看到了袁锐的脸上露出了几分成就感,特别高兴。是啊,是很普通的一课,我实实在在地去设计,去修改,去请教,去倾听,我实实在在地进步了。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5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为了上这篇课文,我曾经反复思考:怎么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了解老舍先生对济南的深厚感情,真正体会老舍先生的文章之美。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合作探究。整节课按照六步教学法“导入新课—明确任务—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延伸——梳理总结”的思路,先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整体感知,再是重点朗读品味赏析,最后是集体朗读深入体验。在反复朗读中学生既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景色之美,也领略了老舍作品的语言之美。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个性得到了发挥。
整堂课下来,感觉教学环节设计地还算流畅,教学目标也基本落实。但是在解决本文的难点——品味语言这点上,做的还不够到位,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没有做好示范性的教学,学生品味和教师引导的时候显得有点散乱。对此我有了以下思考:
1、重朗读。朗读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语文课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进入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中学习,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本色美。
2、重方法。在引导学生品味的时候,应做好示范型教学,并学会从哪些角度对句子进行品味,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6
《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的教学,使我受益良多。
备课过程中,它使我明白备课不单单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应该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我认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为止,盘古开天地已经成功了。但是反复读教材,思考教材之后,我发现,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盘古开天地不仅是说他劈开或者分开天地,还应该包括创造宇宙万物。那么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分开——天地成形——变成宇宙万物。考虑到是第一课时,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第三自然段,着重的通过朗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体会盘古的伟大。把这段话的重中之重"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与"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随着越长越高"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反复体味,说话与朗读相结合,进入师生与文本共鸣的佳境。
其次,抓重点词语,提高朗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结合图片进行理解,既理解了词语,又为后来的盘古开天地做了垫设。后面两段的教学,抓住了几个动词"抡,劈,顶,蹬"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7
适时的教学反思能够让教师快速成长,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开天辟地》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一
这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篇神话题材的文章,讲的是巨人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劈地而勇于奉献的精神。故事想象力丰富,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
朱娟老师对这节课的教学预设是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创设深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朗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那高大的英雄形象和勇于创造、勇于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1、抓住文本重点,感悟人物形象
在教学盘古顶天蹬地这一段时,书上用“不知过了多少年”描写出盘古始终坚持着顶天蹬地。于是朱娟老师采取层层递近的接读方式,引领学生一次次地深入感受,在这一次次的描述和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此时,就无须太多的分析和讲解,朗读就是有如此大的魅力和韵味,它能让我们拉进与人物的距离,与之同喜、同忧!此时的学生很自然地就能体验到盘古开天地的勇敢、坚强和悲壮感,对盘古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
2、指导学生大胆想象,提高学生语言素养。
在教学第二自然段中,朱娟老师提取了其中的近义和反义词的语言的知识点,让学生比较,体会文本语言的准确性和用词的丰富性。另外,第四段有个拓展说话的环节,配乐朗读之后,朱娟老师马上问学生:这样的变化仅仅只有这些么?学生说:不是的。于是老师又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这个时候学生就自然地关注到省略号上,于是老师趁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盘古被省略的其他部位的变化还有哪些?因为有了前面偏正短语的积累,学生们能比较容易地根据句式进行说话,拓展文本内容!
这样的想象说话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让语言材料运转起来,从中理解了内容,增长了智慧,吸收了文本的语言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因此,我们抓住了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模仿课文句式展开想象,并且在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动脑、动口,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
关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我以为,言为心声,任何一篇文章都饱含丰富的情感,字字句句总关情,因此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就涵盖着人文熏陶。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朗读的层层推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步步深入,盘古的形象自然就在学生心目中逐渐清晰、高大、丰满起来,于是在课堂上,朱娟老师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以及对盘古说的话,学生对盘古发自内心的诉说,虽然语言不是最美,但情感却是最真。
《开天辟地》教学反思二
《开天辟地》讲述的是古代的一个神话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本来是混沌一团的,后来大神盘古凭借他的神力把天地分开。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生出世间万物。课文中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如何开天辟地,感受盘古的雄伟高大、力大无穷、意志坚定;他如何化生万物,体会巨人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时,我是根据故事的发展情节逐段讲述的。导入课题时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当我们眼望蔚蓝的天空和广阔的大地时,心中一定会想“这天地是怎么来的?人类的祖先是怎么来的?”,其实古代的人也曾想过这些问题,于是编出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故事。关于人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神话叫“女娲造人”。传说在女娲造人之前,这个世界没有山,没有水,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鸟兽虫鱼,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又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想探究宇宙是怎样形成的,这对于求知欲特别旺盛,好奇心特别强的小学生来说,必然会充满新奇。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设计一个考一考,用上“混沌一团,开天辟地,化生万物”这三个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能力,其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他们语言的概括能力。
逐段学习课文时,我采用“启发思考—自主阅读—交流体会—适当点拨—理解想象”的方法教学。教学第二段的时候,设计这样的问题:盘古是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后的情况怎样?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交流读后的体会,在此基础上作适当的点拨。如:“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可以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难,“巨石崩裂”可以感受盘古的力大无穷,“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感受盘古意志坚定,矢志不移。“微笑地倒下”感受盘古面对死亡,坦然无畏,对自己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无比乐观的精神,让盘古高大巍峨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
教学第三段时,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了解盘古的身躯化成万物的经过。引导学生把世间事物美好的特点,跟盘古美好的心灵联系在一起,体会盘古把一切都无私地献给人类的崇高的思想境界。然后设计一个想象说话:发挥想象力,说说盘古还创造了宇宙中哪些事物?
这节课我觉得有几个不足的地方:1、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2、通过一节课的教学,盘古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不够丰满,盘古能开天辟地,化生万物,学生认为都是因为他有无与伦比的神力,而忽视他的意志坚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3、最后安排的想象说话没有指导到位。应先指
导想象的方法,让同学透彻理解书上最后一段的写法,有相似特点的两种事物方可变换,在此基础上在让学生想,也许效果会好些。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上升、下降、气息、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
生字词语的认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的关于谁的神话故事?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认读生字。然后,同座互读互查。
2、识记生字。学生交流,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读“创造、黑暗、辽阔、奔流不息、茂盛”等词语。
3、要求会写的生字的指导。(“降”字的右下部分容易写错,要引导学生观察仔细;“创”字的左边是“仓”,不是“仑”。另外,“辽”“液”等字要指导学生写端正,写匀称;“阔”“滋”的笔画较多,要指导学生写字时摆好各部分的位置。)
4、找出多音字,组词识记。
5、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价正音。
6、自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7、默读课文,划分段落,同学交流,集体订正。
三、朗读提升
自由练读,把自己最愿意读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家庭作业
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谁能用讲故事的`语气来为我们的课文开个头?指名练读第一段。
二、研读感悟
1、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美丽的宇宙的?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2、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3、你还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找出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轻”“重”,“清”“浊”,“上升”“下降”,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写出了天与地的不同。
通过朗读,进一步体验盘古开天地的艰难。
4、读一读第四段,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再读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5、你还想到了什么情景?能仿照书中的句式说一说吗?
6、自由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整个身体创造宇宙的情形。
7、展示台。选择自己最爱读的句子,把它记在脑海里,注意像“隆隆的雷声”、“茂盛的花草树木”等这样的词语。
8、学生再次有感情地齐读中心句“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三、复述故事
1、先让学生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再将每段主要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2、在自己练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并评议复述中出现的情况,如顺序混乱,语言表达不清楚等问题。
四、小节全文
读了课文,你收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苏醒——分开——倒下
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字词有:混沌、血液。反复再现,学生才达到了全部读准。第二课时中学生的朗读很充分,而且每一次朗读都有进步,这是一大收获。在动画激情下,学生的感受很多,通过朗读充分表现了出来。仿说不错,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课文,再加上自己的联想来表述。但是复述的指导不足,虽然学生能说上,总觉得不够完美。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四附反思,盘古开天地,希望对你有帮助!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9
《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公开课)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充满天真和幻想,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较强的自我表现力,并且已初具自学能力。对字词的教学可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帮助识记。阅读教学时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可以加强语感,深入感悟、体验。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感染而产生共鸣,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以助想象、理解。另外,在课外阅读中,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接触了不少神话故事,因此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从而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宇宙、黑暗、混沌、下降、抡起、猛劈、蹬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一些神话故事。2、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介绍神话
师: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神话故事”以它特有的魅力传播中外,延续古今,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请看:你知道这些图片讲的是什么神话故事吗?
嫦娥奔月 后羿射日 夸父追日
祖国的神话故事多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
1、齐读课题,揭题,释题:盘古开天地,说说“开”的意思(板书:开辟)。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预设:盘古为什么要开天地?盘古怎样开天地?等)
二、由题生疑,走进神话
1、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进入课文,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们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读好了,老师这儿有几个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能把它读正确吗?
A、开火车读,正音:“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念第4声。
B、齐读。
C、你觉得哪个词特别难懂呢?理解:混沌。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模糊一团的状态
师: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查工具书,还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让我们把这个词语送回到句子中去理解,齐读:“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
这到底是怎样的情景呢?这样的世界有声音吗?能看见什么?这样的情景送给它一个成语,那就是:昏天暗地(板书)
3、同学们都预习过课文了,请你用屏幕上的一个或几个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并用直线画出来。)。指名说。
A、师:专家说:会读书的人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你很会读书。
同学们,专家还说:读书更高的境界是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你觉得这个句子中哪个是关键词啊?交流:创造
B、观察:“创”是什么旁?想想:为什么要用立刀旁?(盘古创造天地需要刀斧)
同学们,“创造”需要工具,需要力量,需要行动。我们这就拿起笔认认真真把这个词写一遍。其实,很多字你只要明白了它的意思,就能更容易记住它的书写。
三、探究解疑,品味神韵
1、同学们,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你知道这里的“神”是什么意思吗?――神奇,对啊,神话就是神奇的故事,它充满了幻想的色彩,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读这样的文章,咱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画画,把一段又一段的课文画成一幅又一幅的画面。那么盘古是怎样开始他的创造之路的?请一生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出示),让我们跟随着她的朗读,来到远古时代,想象:此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A、(1)出示第2段。指名说。
B、可以把“抡起”换成“拿起”,把“猛劈”换成“猛砍”吗?(还是“抡”、“劈”用的力气大。)
师评:是呀,盘古用了巨大的力量!让我们一起当一回盘古抡起斧头猛劈吧!齐读
(2)只听一声巨响,宇宙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你瞧――
出示句子: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A、(自由读)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个句子有什么特别吗?
B、让我们把他们请出来吧![反义词显红]
师:谁来读这几组反义词,读出天地形成时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指名读反义词
师:让我们把这种截然不同的感觉送回到句子中,一起用朗读去感受一下吧!齐读
C、读着读着,还发现了什么?
我们发现这里还有一组近义词,缓缓――慢慢。
其实在前面的一句话中也有一个词语跟“慢慢”意思相近,它是――渐渐
D、透过这三个词你们看出了什么?(预:艰难)让我们通过朗读表现这份艰难。
(女生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小结:盘古这一抡,抡出了他积蓄了十万八千年的力量;、一劈,劈出了千古未闻的惊人巨响;一开,开出了混沌世界中的朗朗乾坤。
(齐读第2自然段)
此时此刻,你们的朗读让老师的脑海里出现了一个成语,那就是:开天辟地(板书)我们一起把这前所未有的创举写下来。
2、过渡:天和地就这样渐渐分开了,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快速地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盘古动作的句子。
⑴(回答后出示句子填空)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用一个词来介绍盘古此时的动作,你会想到什么词?(板书:顶天立地)
⑵师:是呀,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语是一种很高的学习本领哦!盘古就这样艰难地立在天地之间,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现在你们就是盘古,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一起来做做顶天立地的动作!齐立。
师:对,这才叫顶天蹬地!这是件大事,稍有分心,天地将再次闭合,世界将永无宁日。
(出示句子)师引读:就这样,几百年过去了,生接读――;几千年过去了,生接读――;几万年过去了,生接读――;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盘古仍然――。
⑶师:请坐,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生:累)
师:是啊,我们才坚持了这么一会儿就已经很累了,知道盘古顶天立地了多久吗?
难怪书上说不知――生:“不知过了多少年!”
3、师:是啊,凭着这份坚持,这份信念,盘古使得――(师生接读)天每天升高一丈,……
(1)盘古的身体竟然会随着天的升高而升高,你感到怎样?来,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这份神奇。(齐读第3段)此刻,老师相信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的心中。
(2)同学们,讲故事在我们的文字出现以前就开始流传了,靠的嘴巴讲,耳朵听,老师相信你们也喜欢讲故事。不看课文,请你讲讲盘古顶天立地那神奇的一幕怎么样?自己在位子上先看着第3段练一练吧,加上动作会更棒!(指名讲故事)
四、总结延伸,复述神话: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的身体又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课件出示小任务:回家后,请同学们把书本上的这三个段落用自己的话讲给家人或小伙伴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那就是你的――创造。下课!
板书设计 18 盘古开天地
昏天暗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教后反思:这节课都是按照教案照本宣科,就想着怎样上完完成任务。比如,当学生说到开天地的开始创造的意思时,其实也是可以的,但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还是说开辟更准确。原先设计的朗读内容、说的内容更多一些,后来觉得时间不够,就去掉了几个环节,又怕时间会不够,所以有些地方就教在表面。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可能不是很充分,最后复述时也只叫了一个学生。三年级在字词教学方面还是得注重书写,这节课花在学生书写方面的时间还欠缺。最后正如赵校长所说的,教得简单一点好。神话就在于她的神奇,在教学中可以从“神奇”入手,并以一个段落为例子,教给他们方法,再让学生寻找神奇的所在,从而实现阅读方法的迁移。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0
教材分析:
《盘古开天地》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非常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生动。课文的脉络清楚,分三个部分,把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本单元的学习,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理解生词的方法,读懂句子、读懂自然段,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与习惯,落实年级段的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能自学字词,读通课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涉猎过如《大禹治水》、《精卫填海》以及中外有关创世纪的神话故事,则比较容易读懂这篇课文;神话传说故事也是很吸引学生的,因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可以被激发的。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读准“混沌、肌肤、四肢、滋润、血液、逐渐、缓缓、一丈、辽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教学流程: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识字教学→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人类悠远的历史长河里,流传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2.你知道什么是神话吗?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4.谁来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教学
1.请大家打开书第71页,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读完后请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相信这些词语你们也一定能读正确。猛烈、缓缓、逐渐、祖宗、宇宙、上升、气息、奔流不息、茂盛、混沌、抡起、劈开、浑浊、蹬地
4.再来看看这些词语:黑暗、下降、一丈、四肢、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自己读一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5.指导写字。
三、初读课文
1.把这些字词送入到课文中,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2.想一想,围绕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提什么问题?
3.请大家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创造宇宙?
4. “混沌”是什么意思?
5.谁能读一读,读出这混沌的样子。我们一起读一读。
6.那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这段话的意思?(昏天黑地)
7.在盘古没有睡醒之前,这里昏天黑地,有一天,盘古醒了,改变了这个世界,让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到底是怎样创造这个美丽的宇宙的?创造后,宇宙是什么样子的?我们下节课再来继续学习。
板书
神话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1
在上课时,让每个学生回报自己所看的故事片,学生边说,我边板书《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雌雄剑》《舜和象的故事》……学生边说,我也抽学生把有关常见的故事内容讲一讲,鉴于此种激情我板书课题《盘古开天地》。引导学生查查资料,自读课文,弄清盘古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给予人类的贡献是什么时候。学生带着问题,很快走进文本。有好几个孩子边读课文边勾画生字词,还将文中的反义词也作上记号。我就这样等候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
10分钟出头了,我突然让学生关上语文书,回答我的问题。我的问题很简单,盘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化,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他为人类做了哪些事?全班学生举手了,有的说“盘古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有的说:“盘古是位勇于献身的人!”还有的说:“盘古是个好神仙。用整个身体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我出示课文插图,指着盘古的肢体将变化后的对应物:
气息——风云肌肤——大地
声音——雷声血液——江河
双眼——太阳月亮汗毛——花草树木
四肢——东西南北汗水——雨露
接着出示小黑板:本文中“的”字短语。如、四季的风飘动的云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滋润万物的雨露……
由于本课想象力非常丰富,处处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比如“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有很多孩子说出了自己的想象。比如、有的孩子说,他的手指变成了小丘。他的胡子变成了禾苗……反正学生想象的我都给予鼓励,让学生从课文的神奇,丰富、美好的想象中受到感染。因为学生已经熟读了课文,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出示复核的顺序“盘古醒后——天地分开——盘古倒下后”。
本课除了读懂课文,弄清寓意,掌握基础用句子含意,最重要的是隐藏文中的写法。“怎样带领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是本人在本课中要落实的语文知识——阅读中悟写法。本文的写作特点上是用充满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比如、第4自然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想象出了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变成万物的过程,在写作中抓住了相似的地方,只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种想象既合理又充满神奇。比如、气息变成风云、声音化作雷声、双眼是太阳和月亮……。
那么,引导学生在平时写作时,怎么能让我们的文章也插上想象的翅膀,变得生动形象,吸引读者呢?(在这个环节,我安排了学生习作训练“我来讲盘古的故事”)并出示了一定的思维引路,因为毕竟是三年级,老师必要的引路也较为重要。(盘古是————。他出生在—————————————————。有一天,盘古醒来。———————————————————,盘古想:——————————————————,奇迹出现了(可以用文中的内容,可以用自己想象的,注意对应物的相似点。)世界在盘古倒下的瞬间变得更加美丽,盘古用他的生命创造了宇宙。
学生完成很好,很有兴趣,我在讲评,抽读学生习作训练时,用动作演示孩子们都插上自己想象的翅膀,像鸟儿一样高空展翅,寻觅生活,热爱生活,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写作就会流畅。还要大胆联想。最重要的是要善于设问,勇于探索,大千世界,抓住推理,激活自己的创新思维。还要学会创作,在遐想的基础上不要离主题,尽量发挥无妨。比如、写“雪”像什么?好大的雪啊!……)。
本文在用词上较为巧妙。如、课文第2自然段(让学生勾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点拨、本段的反义词运用恰当,这样写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使人对事物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本课连写作及课内要求的作业均在教学安排的范围内完成,效果还是不错的。
我在反思:朗读到位是本课的重点,在读中体会人物的开创精神。《孔子拜师》中的孔子名言,对学生能主动学习埋下了动力。课前预设将直接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是有直接作用的,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2
在学区组织的“同研一节课”活动中,我执教了三年级《盘古开天地》一课,在与大家同研的过程中,我觉得受益匪浅,主要体会有以下两点:
1、课前一定要备学生。
第一次教学设计完成后,我到三年级二班上了一节课,结果一塌糊涂,令我手足无措,讲课的自信心及热情荡然无存。在评课时,徐主任给我很大鼓励,她告诉我,课型设计没问题,符合新的课程理念。现在,课上不下去,学生不能接受,我们应该从其他方面找找原因,是不是与教师表达不明确,学生不理解意图有关呢?静下心来,我仔细想一想,是啊,我现在教的学生已经跟了我四年了,我们早已形成默契,他们对老师的教学风格以了然于胸,有时即使一个眼神他们也能从中洞察老师的想法,长期以来,就造成了课堂上即使我不用把要求说得很明确,学生也能明白,课也能顺利地上下来。而现在我要给我们彼此都感到陌生的三年级的孩子上课,况且他们刚刚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处于小学阶段关键的转型期,尤其是语文方面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教师的授课风格都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而本次我授课的内容又偏后,孩子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接受呢?课的设计思路是对的,但在具体的问题设计上如何能与孩子的接受能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这是关键。
例如:一开始,我就问学生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问题设计难度对刚上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偏难。一下子就把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压了下去,后来,我将这个问题改为:读了故事后,你都知道了什么?虽然这个问题很普通,但却如一把钥匙般,一下子打开了学生学习的思路,学生海阔天空地谈自己的读书收获,很精彩,也符合现在倡导的个性化阅读的思路。后来,我将自己对学生说的每句话都与孩子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修改,把每个要求,不图快,不怕麻烦地说具体、细致,那么,再讲这一节课的时候就收到了完全不同的效果,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过程进行得很顺利。备学生同样是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这一点,让我感触很深,当课进行不下去的时候,不要轻易抱怨学生,而是要反思自己备课过程中哪些环节没备到。
2、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
在评课的时候,夏老师给的鼓励让我充满自信,提的意见也让我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夏老师提到了一点就是:课堂的每一个设计都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带来更多的机会,即使是朗读设计,也要考虑到面向全体。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写得非常优美、动人,在我进行范读之后,很多学生应该也有了读的愿望,而我这时没有让全体学生都放声尽情地朗诵一下,而是指定学生朗诵,一下子又压制了绝大部分学生的热情,仅仅是满足了少数人的情感体验。由此我想到,在指导学生朗诵时,我往往想到的是各种形式、各种花样,而忽略了设计要达到了各种目标。这使我明白,不管什么形式的设计,什么内容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
与大家同研一节课让我收获不少,但一堂课下来也留下不少遗憾:课堂举手回答问题的挺多,但气氛却不够活跃、轻松;课进行得比较顺利,但比较平淡,不是高潮迭起,引人入胜。
本次活动将作为我挑战自己的一个新的起点,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3
《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课文通过盘古开天辟地,顶天立地,体现了巨人盘古的不畏艰难的献身精神。课文处处充满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让学生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
1、教学效果(思效)。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教学,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读中抓“抡”“猛”等词语体会盘古的动作,边读书边加上自己的动作,让学生感受这些词语用得巧妙之处。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 “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让学生体会反义词的妙用,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以品味,体会作者用词之妙,同时对描写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认知。
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这部分有所质疑,因为课文插图中是盘古手托着天,所以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究竟是盘古“头顶着天”还是“手托着天”?是故事描写有误还是课文插图不够精准?其实,学生讨论不出结果也无所谓,只是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盘古开天地的艰难而已。
2、教学收获(思得)。
(1)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遵循主线展开教学。以“传说中的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为主线,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献身的伟大精神,从而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2)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尤其是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以及盘古身体发生变化这两部分,不需要教师过多的分析和讲解,而是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受,谈出自己的体会。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盘古抡起斧子开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跃然眼前。
(3)小练笔的设计恰到好处。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都变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种东西,盘古身体的这一部分和它所变成的东西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声音变成雷声,眼睛变成太阳月亮……从而让学生体会,想象不是凭空乱想,而是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时候布置学生练笔——除了课文中描写的,想象一下盘古的其他部分会变成什么?学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处(思失)。
复述课文是四年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的语文技能。在开始备课的时候我是设定了这项任务的,自己也以为很容易达成,结果发现我太高估学生了,他们只是用非常简单的语言概括了故事内容,缺少复述的趣味。这样说明学生并没有掌握复述课文的诀窍,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处,包括一些关键词句,学生并没有运用到自己的复述当中。
4、改进措施(思改)。
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合理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创设情境让学生有问题可思考,有时间可思考,有机会去思考。不管何种类型的课文,老师都应该少一点灌输,多一点启发;少一点讲授,多一点学生的思考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 篇14
《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开课时我以许多学生们经常听到的神话故事为引入,学生们一起举了十余个神话故事,当提到人们把盘古当成人类的老祖宗时,学生感到特别有趣,于是,课堂上学生十分积极地读书,学习兴趣比较高涨。
一、备课过程中,它使我明白备课不单单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更应该个性化的解读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首先,刚接触到教材的时候,我认为到第三自然段天地成形为止,盘古开天地已经成功了。但是反复读教材,思考教材之后,我发现,不能按照字面的意思理解,盘古开天地不仅是说他劈开或者分开天地,还应该包括创造宇宙万物。那么就可以把盘古开天地的过程分为三部分,即天地分开——天地成形——变成宇宙万物。因此我把教学重点设定为第三自然段,着重的通过朗读体会盘古开天的不易,体会盘古的伟大。把这段话的重中之重“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与课文插图巧妙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换位思考,让学生体味盘古的伟大,了不起,说话与朗读相结合,进入师生与文本共鸣的佳境。
二、想象学习第四段:
第四自然段句式整齐,就像列队的士兵。因此我先让学生找出天地发生的巨大,然后师生合作读排比句。把红色送给女同学,绿色送给男同学,黄色部分留给我自己。通过合作朗读,和学生一起分享这段美妙的文字。其间,结合着学生的朗读,指导他们读出感情,读出文字所表达的意境。
接着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盘古的身体上还有什么?分别会变成什么呢?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作家。
学生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他们仿佛触摸到了盘古的肌肤,听到了他的呼吸,任想象自由驰骋,最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句式将“他的(),变成了()的.()”补充完整。同时创设情景,让学生仰望天地,观察万物,用()是盘古的()反写刚才的句子。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学生对盘古的伟大体会得更深刻。
四、在遗憾中成长
这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学生朗读时,虽然我用了许多的方法,比如范读,男女赛读,抽读,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够到位,尤其是个人读,没有掌握朗读的技巧,因此读不出感觉,读不到老师希望的水平。今后应加大学生朗读的指导,让他们敢读书、会读书。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收获了这许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必将磨砺自己,促使自己不断进步。
盘古开天地教学个人反思(精彩14篇)相关文章:
★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个人工作计划3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