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8篇(教育活动方案包括哪些),以供借鉴。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1
教育云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迁移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
教育云包括“云计算辅助教学”( Cloud computing Aisted Instructions,CCAI)和云计算辅助教育(Clouds computing Based Education,CCBE)多种形式。
云计算辅助教学是指学校和教师利用“云计算”支持的教育“云服务”,构建个性化教学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的有效教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和群体智慧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也就是充分利用云计算所带来的云服务为我们的教学提供资源共享,存储空间无限的便利条件。
云计算辅助教育或者称为“基于云计算的教育”,是指在教育的各个领域中,利用云计算提供的服务来辅助教育教学活动。云计算辅助教育是一个新兴的学科概念,属于计算机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它关注未来云计算时代的教育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和,主要探索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规律,与主流学习理论的支持和融合,相应的教育教学资源和过程的设计与管理等。
云计算叩开学校大门
从Google apps到Windows live,云计算(Cloud computing)越来越被人们熟悉,它正在成为一个流行的词语。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预言“90%计算任务都能够通过?云计算?技术完成”。最近美国SIMtone公司与北卡罗来纳州的格雷汉姆小学合作开始了学校云计算计划,推出的“通用云计算服务”将为学校600名师生带来虚拟电脑桌面。同样是北卡罗来纳州,州立大学与IBM合作推出为大学和中小学服务的名叫“虚拟计算实验室”云计算平台,包括在线使用教育材料、应用软件、计算和储存。随着技术的成熟,云计算正叩开学校大门,为教育提供服务。
什么是云计算
关于云计算,有大约20种专业定义。然而后面的说法却让我们更容易认识它。施密特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云计算”就仿佛银行的自动取款机(ATM),我们出门再也不用随身携带大量现钞,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取用。Google的工程师谷雪梅则认为,PC时代好比每个人要用电,都得自己购买发电机;而“云计算”时代,每个人不必拥有发电机,直接从大型发电厂买电就好。
“云计算”其实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简单描述是:原本在一台本地个人电脑或独立的远程服务器中完成的复杂数据处理(比如运行软件),现在由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来协同完成;而这个过程被作为一种服务通过互联网传递到我们的桌面;来自全球的任何一个用户只需一部简单的接入设备即可通过互联网在本地获取这种服务,实现低配置设备享受高性能计算服务。
云计算如何进入教育
云计算固有的特点使其比其它新技术更容易进入学校。
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这一特点决定了云计算将会在学校大受欢迎。云计算能把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学校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电脑设备。如果使用云计算服务,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来完成,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在SIMtone公司为学校提供的“通用云计算服务”项目中,学校可选择使用公司提供的桌面型瘦客户端和基于华硕Eee架构的笔记本电脑SNAPbook——这类设备没有操作系统和内部数据处理过程,价格也非常低廉;用户在客户端开启使用各种软件带来的大量计算负荷,以及硬件维护工作则交给云服务提供商。学校师生也可以使用原有的旧电脑,或采用性能一般的低价笔记本电脑以及智能手机接入云服务,享受云计算提供的虚拟桌面带来的乐趣。可见使用这样的云计算服务,学校能极大的节约计算机硬件购买和维护成本。
云计算为学校提供经济的应用软件定制服务。软件即服务(SAAS)是云服务的一种类型,Google Apps和Zoho Office就是这种服务。学校接入这类云计算服务后,无需再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商业软件授权,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如office系列,云服务已经提供,收费低廉,有的甚至是免费。作为客户端的本地电脑只需运行图形界面的linux操作系统和firefox浏览器即可享受云服务,不用担心应用软件是否是最新版本,这也极大的减少了学校为维护和升级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投入的费用。而linux和firefox都是开源软件,可以获取免费使用的许可。一个典型的案例是Google的云计算服务Google apps,它为个人用户免费提供了字处理、电子表格、PPT演示文档制作、网页制作以及电子邮件等应用软件。在一些学校,使用Google apps比在电脑中布置开源的应用软件来得更方便和简单。因此这对开源应用软件也是一个挑战。
云计算能为学校提供可靠和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在病毒猖獗的互联网时代,数据存储的安全可靠越显重要。而信息安全的问题在专业人员欠缺的学校特别突出。学校使用云计算服务,数据储存在云端。因此无需担心病毒的入侵和硬件的损坏导致数据丢失。
云计算让数据共享更便捷。在SIMtone公司的教育云计算项目中,普通旧电脑通过浏览器访问“WebSNAP”入口接入其“通用云计算服务”平台,而较新的电脑(能运行WinXp或以上)则通过终端虚拟机软件“SoftSNAP”接入云服务。该云服务传递给每位教师和学生一个虚拟的个人电脑桌面。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家中,也不管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或是手机,接入云端后,都会获取到同一个虚拟桌面,就像使用同一台电脑的系统。因此你可以在任何地方继续你的工作,也可以在多种设备见共享你的数据。同时启用云计算服务提供的共享机制还能轻松把文档与其他人协作共享。比如使用Google apps,你可以把未完成的写作带回家,也可以与伙伴一起协同完成教学设计文本和演示文档,并同其他教师分享。
采用开源云计算项目,布置校园网中的云计算服务。目前有很多云计算项目是开源的,比如:你想构建类似与Google apps的云平台,可以采用AppDrop或10gen开源云计算项目;如果构建类似Amazon(亚马逊)的云服务,则应选则的开源项目是Eucalyptus。最近,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也宣布其与IBM合作的虚拟计算实验室(VCL)云服务平台代码会免费提供给开源社区。也有一些企业采用开源云计算项目搭建云服务平台,比如目前Google、Yahoo、Amazon、Facebook等提供的云服务都用到了开源项目Hadoop。许多学校都有大量接近淘汰的旧电脑,这类电脑有些只是硬件配置问题无法升级到新的操作系统或安装新的应用软件而被淘汰,硬件本身还支持继续正常。这类电脑除了可以作为客户端接入云计算服务继续使用外,还可以选择使用开源云计算项目在大量的这类电脑上布置学校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当然前提是开源云计算项目的安装设置在未来需要变得更容易。另外在大量使用电脑的大学校园,许多办公室电脑和学生个人经常开着机而无人使用,闲置出巨大的计算资源。因此有专家提出使用开源云计算项目把这些电脑纳入云计算服务中,为高校一些需要大量计算的科研项目服务。
无处不在的计算
据2007年一项调查数据显示:美国只有78%的家庭拥有电脑,75%的家庭连接上互联网,而拥有手机的公民高达82%。可见手机的普及程度高于个人电脑。随着手机性能的增强,以及3G时代的到来,通过手机接入云计算服务成为可能。届时,教育界期盼多年的1:1计算将随着手机的普及而实现,并且计算将无处不在。
内容导读:单从个性化桌面功能上看,云教育平台就非常有新意,点击左上角的设置功能栏,桌面的壁纸,颜色和窗口边角弧度,阴影等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喜好来设置。
最贴心的是,所有操作都以窗口形式打开,在打开多个窗口时,可以一键自动排列窗口、最小化窗口和关闭窗口,让我感觉像是在操作电脑而不是浏览网页。
不难想象,一个新事物的诞生必有其过人之处,云教育的网站生成系统,提供了很多精美的模板,可以根据不同的用户类型快速生成学校网站、班级网站、个人网站,而独特的页面设置和接口设置,又可以让自己亲手设置出独一无二的网站来。同时,应用中心的所有应用,都可以通过接口输出内容到网站上,使网站内容更加丰富。
应用中心里含有丰富的教育应用程序,全面的教学辅助工具和社交系统等,不同身份的用户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想要的应用。
超大的个人存储空间,模拟了普通电脑的操作,非常的简单快捷,平时常用的快捷键,复制、粘贴、删除等一应俱全,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个网络硬盘了。
规模庞大的图书馆,提供近百万册图书在线免费阅读。
资源库囊括了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的教案,课件,习题等,大量的休闲益智类游戏在娱乐的同时收获知识。
不过,这些并不足以展现出云教育的独特性,更重要的是,云教育融合了现今流行的社交系统,拥有相册、博客、社团、投票等功能,只是这个社交系统里的人全是实名制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彰显出了教育领域的专业性。
还有更多应用不再一一例举,可以看出,云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教育信息化平台,让教育部门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他教育工作者,这些不同身份的人群,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根据权限去完成不同的工作。无论是应用规划还是权限控制,云教育都做到了这一点。打破了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边界,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一体,亦是教育信息化系统开发体制的一重大突破。
目前,我国信息化教育虽然进行的比较快速,但是教育应用系统投入不足,利用率低等问题逐渐暴露,造成了有“路”无“车”的现象,我国教育信息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资源开发和利用,提高应用水平,缩短城乡间教育水平的差距等。怀着为我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的信念,云教育积极的展开了该项目的研发,结合“云计算”与“教育理念”,用顶尖的技术为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开发出最好的教育应用程序。
一些资深教育专家指出,云教育的诞生,给整个教育信息化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理念,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在教育上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云教育平台上,教育信息化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名称,而是化为一系列具体的行为目标和可操作的步骤。
就全世界来说,云教育是最早投入应用的教育专用云计算平台。云教育的专利已经正式公布,这意味着,我国的信息化行业不再只有跟风和抄袭,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发展。
同时,为了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这个伟大的事业中来,云教育开发了教育应用引擎,让云教育成为一个开放平台,基于云教育提供的API,全世界的开发人员都可以将他们开发的教育应用程序接入到平台上,供用户选择使用。目前已有海词词典、pixlr图片编辑、google翻译等应用率先接入。
未来,云教育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2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什么是教育?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讨。迄今为止,各个领域代表人物对教育的见解各有千秋,他们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出发,去看待何为教育这个问题,让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去理解教育的真正含义。
雅斯贝尔斯作为德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从哲学的角度,为我们深度剖析了什么是教育,并通过他对教育的见解,让我们认识到何为教育,怎样更好的接受教育,传承教育。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的独特见解是从“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上出发的。他指出,在人的存在和生成中,教育环境不可或缺。因为这种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然而现行教育本身却越来越缺乏爱心,人们只是机械的去从事教育工作,只重视教育的结果,忽视了爱的理解。
雅斯贝尔斯所理解的教育本质,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它是精神上的,而非物质的。缺乏爱的理解的教育方式,是没有灵魂的,空洞的,没有实际意义的。这样的教育与其在精神上的本质相悖,不能达到教育触及灵魂的目的,没有存在的意义。
在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的前提下,教育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经院式教育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师徒式教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这两种教育要么固守陈规,要么缺少公平,并不能够达到教育的目的。而苏格拉底式教育使得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教学双方均可以自由的思索,没有固定的教学方式,只有通过无止境的追问来使得自己对真理进行了解。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并加强了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
雅斯贝尔斯对苏格拉底式教育极为的推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平等关系,让各自都占据主动地位,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以反讽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进而激发他们内部潜在的力量,让学生在自己努力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达到教育的精神目的,使其整体精神得到成长。
他推崇苏格拉底式教育最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的虔诚。他相信真理会在正确的发问中显现出来,自知无知就不会无知,相反会产生决定生命意义的知识。雅斯贝尔斯和苏格拉底一致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教育原初的本质是精神上的、富有内涵的,是理想的陶冶。现代教育的现状却违背了其本质,学生只为求得成绩和他人的看中,去学习一些有用的东西。这样肤浅的、片面的教育,根本无法实现教育帮助人自我超越的目的。
为了找寻教育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将教育回归到本真状态。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的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获取知识的一部分;虽然教育与知识的关系密不可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来丰富内涵、启迪人心的,绝不是把人当作麻木的机器一样进行训练,造成恶性循环。其次,我们需要遵循教育的原则。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只需要让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再次,我们需要了解历史对教育的影响,历史让我们熟悉自己的过去,熟悉民族和人类的生活,由此来理解人类的所作所为。但同时,对历史的理解和评价会因人而异,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历史,而且要反省历史。这样才能看得清楚本质,实现通过教育超越现象世界、超越生存自我、超越精神自我的目标。
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要有一个政治思想的空间,让各种世界观发表其意见,担负起他对公众事务的个人责任,因此,教育的内容必须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教育要求一种必须可以实践的思想方式。它的本然意义是要建立一个持久坚固、可以让“自由”随意表达的国家体制。基于此,教育是需要自由的,它以从自由中不断获得的东西为内容。但达到人的完全自立和绝对自由是不可能的,所以教育同时需要存在于权威之下。要让自由与专断相区别,只有经由权威而获得。教育还需要陶冶,对真理意识的培植需要通过人后天习得的陶冶过程,而思维的陶冶和理性的陶冶过程让我们更好的接受教育。陶冶功能在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上表征出两种相异的陶冶理想。精神科学的陶冶价值在于参与人类的历史,了解人的可能性之广度,而自然科学的陶冶价值则在于精确而实际的理解训练。
教育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不成功的教育管理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一直要影响几十年。但因为教育价值的实现存在着滞后效应,国家对教育的投资一直不能够与军队投资相提并论。军队投资是能够迅速的提升国力,但它只是物质上的提升。从长远的角度来治理发展国家,只能着手于教育的建设。教育决定了未来的人的存在,教育的衰落就意味着人类未来的衰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必须对当下教育进行整治改革。
大学作为特殊的学校,由一群具有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年轻人组成学生。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大学生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并带着批判精神从事学习,因而拥有学习的自由;而大学教师则是以传播科学真理为己任,因此他们具有教学的自由。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学生和教师来实践,至于大学组织的各种形式则是次要的。
这是雅斯贝尔斯理想的大学,对比我们现在的大学现状,会发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是极大的。现在的大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是一批批盲目应付考试,追求“高绩点”的“考霸”,而那些敢于冒险、在学术上散漫的具有冒险精神的人则被我们的大学所淘汰。现在的大学生,只有在别人的引导下,在别人为他订下学习计划的前提下,才能迈出自己大学生活的步伐,并要求在努力之后就有成功的保证,这样的学习根本不能称其为大学学习。再看大学的学生组织模式,学生会的建立,强制性的规定了学生所从事的工作内容,让学生在固有的平台上大量的耗费时间和精力。试想,这样年复一年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吗?
大学的改革刻不容缓。我们必须要明确大学的任务,第
一、研究、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第
二、教育与培养;第
三、生命的精神交往;第
四、学术。这每一项任务都是大学理想生命整体的一部分。只有找准了目标,我们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大学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大学的精神生活,培养他们的内涵的自由。大学的教育的群体应该是独立自主、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他们已经成熟,能够把自己的生活掌握在手中。大学培养的不是领导者,学生通过大学学习应该有更明显的个性特征。如果学校一味执着于制定和控制学生的学习,毫无疑问,大学教育只能走向灭亡。
大学教育要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教学计划和教学程序的制定是必须的。这是帮助学生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并没有限制学生的自由。好的计划和程序能够在让学生在享受自由的同时将他们团结起来,产生“一加一大于”的效应。这个时候的学生不仅仅是参与者,他们能够在冒险的同时为自己选择的行动负责,甚至为团队做出牺牲。
大学教学的原则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要实现大学教育的价值,必须要遵循这个原则。大学教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师课堂授课要有难度,需要学生去钻研,也要让其感觉到其中的吸引力,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大学教育虽然只是教育中的一部分,但其对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只有在心里摆正大学教育的位置,认清自己接受教育的目的,我们才能够成为“精神贵族”,而不是“精神附庸”。
苏翊垚 地理师范2班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3
什么是赏识教育
什么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视下,在著名教育专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动家欧阳维健及当代教育家杨瑞清等一批仁人智士直接参与和帮助下,周弘老师全身心致力于赏识教育的理论科研和普及推广。
赏识教育的基本理念 :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家长怎样对待孩子,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农民希望庄稼快快成长的心情和家长希望孩子早日成才的心情完全一样,但做法却截然不同: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未埋怨庄稼,相反总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孩子学习不行时,家长却更多的是抱怨和指责,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赏识教育的本质 :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赏识教育的奥秘:
是让家长和孩子觉醒,让孩子的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每一位孩子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成为教育家、使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孩子生命和谐、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家长日日赞叹的教育!
赏识教育的方法:
赏识教育归纳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的操作原则和简单易学的三字经操作方法,从而对教育规律把握达到了理论化、系统化、操作性、特色性的高度。赏识教育的特色:
赏识教育从诞生来源方面看,是生命的体验;从教育角度看,是思想的继承;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态的回归;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是心灵的解放;从思维方式看,是观念的更新;从表达方式看,是语言的突破。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家庭素质教育好理念,赏识教育的推广有益于保护孩子成长的天赋,激发孩子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孩子,是让天下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思想和方法。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4
什么是教育叙事
一、教育叙事
(一)什么是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叙”就是叙述,“事”就是故事。教育叙事其实是一种叙事化的教育反思。
那么写教育叙事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叙事它所追求的是什么呢:教育叙事应定位在教育现实中所发生的各种真相。通过教育叙事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总之,写教育叙事就是为了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身,让我们在教育生活中领悟教育的力量,使自己的教育实践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也是教育叙事研究确切的追求。
那么怎样写好教育叙事呢:写好教育叙事不仅需要深入了解某一种教育现象,还要有足够的理论作支撑。只有这样,在叙事的过程中,才知道如何组织事件。才知道事件组织起来后能够表达什么样的理论主题。写好教育叙事还与我们教师是否有明确的追求有关。如果有了明确的追求,又有不断反思的精神,总是在不断地追问自己到底做了些什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过什么样的良知与信念,有过什么样的痛苦与喜悦,这样一旦想要认真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生活,那么无疑就能够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如果只是为了完成什么任务,或为了其他名利,是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教育叙事。(关于这一点待一会儿我将做具体阐述)
二、教育叙事的分类:
1、叙议式
所谓“叙议式”文本,就是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叙,就是叙述教育教学中的事情和故事,议,就是针对所叙的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叙”和“议”交叉进行,在“夹叙夹议”的阐述中层层深入,把所要论述的主题讲清楚。叙议式文本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写作的最基本的写作形式。(这里是近几年我在刊物上发表过的大部分有关教育叙事的小作文,就从中找几篇来谈一谈)例如《沉默,也是一种错》,这篇文章以叙述事件开始,共叙述了两个事件:一是我的学生李萌萌过火的玩笑激怒了老师,他接下来的表现是“他不知怎么道歉才好,又不愿同学看出他害怕,索性装出镇静,用沉默“死撑””而老师认为他的沉默与镇静”是最严重的对抗;二是在心理健康讲座。在辅导老师播放的视频报道中,有一位八年级的女学生选择了跳楼结束生命的事实引出人们对她轻生的探讨。随后根据这两件事发出议论:看来,我们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真正地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可是,要想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于是,我们希望孩子们不要再沉默下去??这样,我们就会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更多了解,从而知道在哪里入手去帮助他们。反之,如果孩子选择了沉默,别人就无法了解他,没有了解就不会理解,没有理解就会产生隔阂。久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层层地封闭出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空间,并挂上“没人理解我”、“我们无法沟通”类的牌子,然后躲在里边暗自悲苦,当这种隔离太深太久达到一定极限时,孩子们那还不完善的神经之弦就会崩断,难免会做出让人意料不到的极端行为。从而得出孩子应敞开心扉与老师交流,而老师则应更多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状况。这说是一篇典型的叙议式的教育叙事。
2、反思式
所谓“反思式”文本,就是在叙述教育教学过程后反思自己的做法,这是教育教学叙事的另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作者正是在反思中提高了认识,读者也正是在反思中受到启发。例如《是谁制造了谎言》,文章以张明和李小萌的迟到作为起因,在询问迟到原因时诚实的同学遭到了批评,而说谎的同学蒙混过关,由此引起我的反思,这就是在教孩子撒谎。然后由此及彼联系更多的教育现象分析孩子为什么喜欢撒谎,得出结论:其实,每个人在小的时候都是会说真话的,可当遭遇一次又一次真话所带来的挫折之后,他们便学会了撒谎。想到这里,我一次次告诫自己,在与孩子们相处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细心,千万不能在“美丽”的谎言中飘然迷失了自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呵护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3、陈述式
所谓“陈述式”文本,就是用叙述的笔法,客观地描写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虽然其中含有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反思,但总的来说不过多地加以评论,让读者自己从客观陈述的事实中作出判断,得出结论。例如《老师,你好——》中,一位叫梅子的很优秀的同学!可是她辍学了。是因为老师的误解?是因为成绩的下滑?还是因为父亲的猝然离去?这期间,有着太多的无奈与辛酸。文章没有一句议论,可就在叙事过程中,引发读者对现今诸多社会问题、教育问题的思考。
4、比较式
所谓“比较式”文本,就是将两种或几种教育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期得到启发或是非。“比较”有自己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的纵向比较,也有将自己的教育教学与别人的教育教学的横向比较,目的都是为了在比较中提高自己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例如《第三次失窃之后》一文,对于失窃问题的处理就列举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我们过分在乎犯错学生的感受,导致最终处理问题畏首畏尾;一是认清问题的严重后果,果断实施批评教育,哪怕伤害到了孩子。这两种措施哪一种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只能由事实说话。文章采用对比的方式陈述事实,又用对比方式呈现结果。一目了然。
(五)写教育叙事的要求
1、“教育叙事”必须基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对真实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做某种技术性调整或修补,但不能虚构。
2、每个“教育叙事”必须蕴涵一个或几个教学事件,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某一个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或发生的某一种意外的”教学冲突”。简而言之就是教育教学中我们所遇到的“麻烦”。
3、由于它是对具体的教学事件的叙述,因此要有一定的情节性和可读性。叙述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突出戏剧性冲突,有人物的语言、内心活动,要揭示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不是记流水账。叙述要具体、生动,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不应该是对活动的笼统描述,也不是抽象化、概括化说明,应具体。它不同于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或“教案”),也不同于教学之后的“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没有人物的内心活动。
4、每个“教育叙事”所叙述的教学事件必须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蕴含一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例如《花开的声音》一文,为了班级荣誉,一个诚实、努力上进的孩子受到了老师无端的批评,受到同学们的冷眼相待,一切真相都在老师离开时突然揭开,此时一种理念就突现出来:孩子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5、“教育叙事”的写作方式以“叙述”为主,夹述夹议。这种”叙述”可以是上课的教师本人在反思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撰写的”教学事件”。要尽可能地”描写”教师自己在教学事件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常常用“我想??”、“我当时想??”、”事后想起来??”、“我估计??”、“我猜想??”、“以后如果遇到类似的事件,我会??”等等句子。此类心理描写实际上是将教师的个人教育理念、个人教育思想渗透在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上,体现了教师在“反思”某个具体的教育事件时显露出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个人教育思想。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5
什么是快乐教育?
围绕快乐教育的争论主要有两点,第一,“快乐教育”是否等同于素质教育;第二,这种娱乐化的教学方式是否对学生吸收知识有促进作用。更多实施中的“快乐教育”只表现在老师课堂上用PPT教学,以及强调老师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对孩子的教育应当循循善诱而不是强制执行等,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理论进行指导。
在最早推行快乐教育的英国,快乐教育被称为“havefun”,教育者强调快乐不是教师示范出来的,而是学生心理本身所具有的情感,被愉悦的教学环境所“唤醒”。强调一种“享受学习”的过程。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史宾塞已经在他半自传半札记的《史宾塞快乐教育》中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某些具体手段和方法。他的其中一个观点是,家庭,而不是学校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们要先把孩子的情绪调到快乐、自信和专注,再开始学。”以下是他提出的八项具体方法:
一、家庭共同相聚的时间是神圣的。
二、家庭成员互相了解可以使孩子获得心灵的力量。问问自己,你有几次坐下来和家人谈你的理想、目标呢?你有几次向孩子询问:你担心什么?你害怕什么?
三、适当让孩子为家庭分忧。
四、珍视全家一起用晚餐的时间。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候,每个星期也应有至少一两个晚上和孩子轻松地用餐,这时不要数落孩子的不是。
五、定期和孩子完成一件事。例如,种植植物、把散乱的照片整理成家庭照相簿。
六、建立固定的家庭传统和仪式。生日聚会、春天去远足、秋天登高。
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
八、在孩子睡觉前告诉他一些家里的往事。
什么是快乐教育法
快乐教育最早的倡导者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他认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快乐的。快乐教育其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会学生做人,使每个学生的童年幸福、快乐,德智体美都得到全面发展。
快乐教育就是教人们通过改善心态来 获取快乐、体会快乐、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快乐教育与成功教育
任何教育方法的终极目标都是使人获得成功,也只有成功才能让人感受到快乐。因此,
帮助学生成功就是帮助学生获取快乐,帮助成功是开展快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快乐教育与赏识教育
赏识让人快乐、开心,赏识让人乐观、自信,赏识让人不断发展超越,快乐教育离不开赏识。在不断地赏识赞扬中,学生极容易获得成就感,心情愉快,从而能积极 主动的进行学习。
快乐教育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喊得最响亮的口号,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没有快乐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让受教育者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面临许多的困难,解决这些问题最基本的手段就应让学生快乐的学习,主动探究,在快乐中提高创新能力,开发自身潜能。快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素质教育就是快乐教育。
教育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事情,因为它传承文明、塑造人类、缔造世界。无论是老师还是 学生,都应该是快乐的、幸福的。
快乐教育包含的内容
一、用兴趣引导孩子快乐学习
\\\"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
\\\"引导是教育和培养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每一种兴趣对孩子的求知来说都是有价值的。
世界上没有笨的孩子,只有方法不恰当的父母或老师。
利用兴趣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孩子学习。
二、引导孩子的好胜心
健康的\\\"好胜\\\"和\\\"竞争\\\"的心理可以促进孩子全面健康的发展,使孩子变得更优秀。 适当地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可以增强孩子前进的动力,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
孩子的好胜心及参与竞争的意识是通过培养和锻炼获得的,所以教育者应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一些合理的竞争环境。
正确引导孩子的好胜心需注意:
--好胜的对象应该超越自我(横比、纵比)
--好胜应该对事不对人
--敢于面对失败
三、好奇心让孩子自愿学习
对任何事物都保持一种强烈的好奇心的人,兴趣往往十分广泛,创造力也特别强。 好奇心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
真正的趣味学习在于制造悬念,由浅入深。
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是成功引导孩子的关键所在。
四、培养孩子的快乐性格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
--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
--密切同孩子之间的感情。
--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 会和权利。
--保持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和谐。
--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五、快乐教育的禁区
--粗暴尖刻的言语。
--过分 地批评孩子。
--冷漠和麻木(抚摸、拥抱,不忽视、不体罚和心罚)。
--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的心灵 世界是要靠自尊来支撑的)。
--把自己的遗憾交给孩子完成。
--要求孩子十全十美(少一些苛刻,多一些宽容和等待;孩子只有在主动、积极、愉悦的心境下才能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六、参与孩子的活动
通过参与孩子的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赞扬和鼓励孩子,以增强他的耐心和耐力。
把任务分解成几个小任务,把目标分解成阶段性目标,降低难度,减缓坡度,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信心和勇气。
给孩子做出榜样并予以鼓励。
七、与孩子共同游戏
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是儿童表现生活、表达情感的开端。
游戏,重要的不是玩什么,而是怎么玩,玩的时候有些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
彻底、真实而由衷的自由,这就是游戏。
玩游戏是孩子锻炼大脑最好的方法之一。
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和发展。
孩子玩各种游戏时,需要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六种智力要素的积极参与。
八、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倾听孩子讲话是交流的基本要求。
聆听是表示关怀的一种方式,可以形成良好的关系,并建立友谊。
学会倾听是了解孩子最有效的途径。
九、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
如果孩子是积极的,他看到的就是乐观、进步、向上的一面,他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及周围的一切就都是成功向上的;如果孩子是消极的,他看到的就是悲观、失望、灰暗的 一面,他的生活自然也就快乐不起来。
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健康和营养。
培养孩子积极心态的方法:
--用美好的感觉、信心与目标去影响孩子;
--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生活环境;
--寻找孩子身上最好的东西;
--让孩子明白事物的两面性 (积极的、消极的);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孩子,赏识他的长处;
--对孩子的缺点,要积极看待,帮助他改 正,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当孩子心情不好时,帮助他用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十、激发
孩子的自信心
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鼓励是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一种信心:对我感兴趣的事我有能力做出贡献;我可能对周围的事物及我本人的生活产生影响;我可以对我感兴趣的事做出积极主动的 反应。
鼓励可以很简单,如赞扬孩子几句,给孩子一个拥抱,使他们感到一些安慰。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6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感恩的思想贯穿于人生的始终,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羊羔跪乳、义鸦反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随意割舍,点击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俯首皆是。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也是一个人健康性格的表现。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的成长;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一片孤独和黑暗。每一个幸福的人,都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水中放进一块小小的明巩,就能沉淀所有的渣滓;如果在我们的心中培植感恩的心,就能沉淀许多浮躁与不安,消融许多不满与不幸。感恩惜福四个简单的字,为我们带来了阳光与爱。
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有不少贫困大学生依靠社会资助和国家助学贷款完成了大学学业,但其中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对国家的助学贷款不予偿还;有些大学生对学校催交学费和贷款表示不满甚至因此憎恨母校;有些大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学成后却毁约不回单位工作;有些企业为到本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垫付了所欠学费,然而工作
一、两年后,学生跳槽时却义无返顾,甚至不还企业为自己垫付的学费。这些现象充分说明感恩教育对增强大学生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的重要作用。
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懂得知恩图报。通过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学生不但自觉感恩报恩,而且唾弃现实生活中那些“知恩不报”或“恩将仇报”的行为,这无形中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大学生对父母的养育应怀有感恩之心;大学生对师长的教诲应有感恩之意;大学生对社会的救助应存有感恩之情。
大学生对父母感恩、对生活感恩,对一切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感恩,进而增强大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父母负责和对社会负责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大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然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对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大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涉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亏欠”,却不想自己给予了他人和社会什么。一些大学生为了虚荣心,不愿谈及受过国家和他人的资助。大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心、常留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不但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的和谐。生活在社会大家庭里的大学生们,受到许许多多恩泽,有国家的培养,大自然的给予,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亲友的关爱,他人的服务,陷入困境时好心人的救助等等。大学生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少些抱怨、仇恨和对抗,多些宽厚、友善和快乐;才会对生活寄以希望,对别人施以爱心,对工作怀以敬意,对社会予以回报;才能在社会中与人和谐相处。怀感恩之心,行报恩之举,应当成为每个大学生的行为准则。我们应该通过感恩教育,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让这个世界充满友爱,以期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三大和谐,进而升华我们的人格魅力,辉煌我们的民族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每个人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和品质操守。在社会转型时期,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也在冲击着象牙塔内的大学生们,他们敏感地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懂得感恩,甚至连一句“谢谢”也很吝啬。 大一新生不会用“谢谢”
王嘉是温州大学大二的学生,今年新生报名时,他志愿参加新生接待服务,帮助十几名新生报名排队,提行李,做向导,却只收到五句“谢谢”,而且都是新生家长说的。王嘉的热情遭到了冷遇,虽然他参加志愿者服务不是为图那句“谢谢”,但很多新生和家长的态度让他感到有些吃惊。
王嘉告诉记者,他帮助苍南一新生排队报名,又带他去学生宿舍,帮他提一大包的行李,他因为放行李时动作重了点,砸到了那新生的脚后跟,那新生回头竟是一个白眼,他父亲竟还责问王嘉说:“你一个大学生这点包都提不动。”那轻蔑的神情让王嘉非常心寒。
在200份问卷调查中,有51%的同学认为周围的人缺乏感恩意识,不懂得言谢。现实中的普遍情况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大学生,在与同学交往中因缺乏必要的尊重和沟通,不懂得感恩和自私自利的人逐渐被同学边缘化。 不会做家务何孝之有 “百善孝为先”,感恩教育首倡感恩父母。调查显示大学生的孝心不尽如人意,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有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生日。当问及平时在家有否做家务活、会干几项家务活时,有11%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一个连自己父母生日都不知道、从来没帮父母做过家务的青年人,可以看出孝心的缺失。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专业的胡杰俊自幼因一场车祸不幸失去右手,他曾一度很自卑,连续两次中考失利,是父母一直在背后不断地鼓励和支持,才使他继续发奋读书,第三次顺利通过中考。那以后,他变得更加勇敢和坚强,也变得更加懂事。
今年年初,胡杰俊被学校评为“感动温职”十大人物。他告诉记者,自己最想感恩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父母在金华开一饮食小店,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地劳作,非常辛苦,他每个月都要回家看望一次,帮妈妈洗洗碗,烧壶开水,收拾收拾房间,尽自己所能地承担一些家务,以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对父母心存感恩的胡杰俊显得比其他同学更成熟更稳重,他知道父母供他读书非常不容易,因此他倍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一有闲暇就去图书馆看书,还经常跑到其他年级的课堂旁听。记者遇到他时,他因为下午没课,跑到低一年级的课堂听课。 感恩意识普遍存误区
近期,电影明星成龙向媒体透露,他在父亲节那天收到儿子房祖民的电话,结果他把儿子给痛骂了一顿,告诫他以后平日里多打电话,父亲节不要打电话。现在许多大学生也像房祖民一样,只有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才想起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候,平时很少给家打电话。这次问卷调查显示,有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46%的同学平均每月仅给家里打一次电话。 记者采访这些同学时,一位同学告诉记者,只要心里想着父母,打不打电话都一样。还有同学称,父亲节打电话才是最好的表达感恩的时机,平时父亲也根本不需要。此外,当问及你觉得作为子女怎样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时?大多数同学选择“读好书就是对父母最大孝敬”,少数人才选择“生活上关心父母才是最大孝敬”。
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当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积极探索感恩教育的有效方法,建立高校感恩教育的长效机制,来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一)感恩教育的内容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弘扬时代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感恩传统。 “谁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晖”、“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等诗句集中反映了古人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 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感恩文化, 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 感恩的内容包罗万象,要感恩的对象很多,不仅对恩人要有感恩之心,报恩之行,还要对父母、对老师、对朋友、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对生命、都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体会感恩是一种做人的责任,是一种生活和工作的态度。 对于大学阶段的感恩教育,重点要让大学生体会自身的生命价值和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感恩生命的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生命的体悟,使他们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既关心自己的生命,也关心他人的生命;既爱自己,也爱别人;从而实现人格的提升。 要让学生体会国家、社会、之恩,要懂得回报社会之恩, 是社会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和自由发展的广阔舞台;回报国家之恩,是国家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安定祥和的秩序,是国家培养了大学生。 要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深刻体会当代大学生身上所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勇于创新,进取,为报效祖国、贡献社会做好准备。
(二)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避免走形式走过场。 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 高校开展感恩教育不要仅停留在课堂上,应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来进行,以生活为导向,从生活方面的问题入手,顺应道德形成的知、情、意、行发展的客观规律,多形式、多层次地开展感恩教育。 要教育学生从日常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着力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引导他们加强实践。 感恩教育不仅是开一次主题班会或送一份祝福,也不仅是开展一次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要感恩,在不是感恩节的日子里也一样要感恩。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让学生从心里接受教育,而不是感觉感恩教育是在走形式走过场。 因此感恩教育必须重实践、重体验,学生的感恩教育日常化。 要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悟人为什么要懂得感恩,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让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高校应努力构建一种感恩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学校里养成学会感恩的习惯,并且把好的品行带到家庭里,带到社会中。
(三)感恩教育需要分阶段、分重点地开展。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与中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大学生受年龄、知识、心里素质、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对感恩教育有各自的理解,接受度也因人而异,因此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更要讲究方法,不能用教育小孩子的方法来教育大学生。 有些教育方式放在小学生身上有用,但放在大学生身上就不合适了。 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要有步骤,有重点,层层递进。 在大一感恩教育的重点可以围绕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开展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懂得体谅父母,感激恩人。 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如何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让学生体会父母对子女的殷切希望,明白自己在大学里好好学习,努力成才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大
二、大三可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融入集体,融入社会,体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离不开集体,离不开社会,学会珍惜友谊,学会宽容,学会和谐地与人相处。 大四可以开展爱心奉献社会的活动,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尤其要在实习、见习环节中将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作为教育的重点,让学生体会回报社会要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通过实习,让学生逐渐完成由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
总之,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及自尊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大学作为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应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他们感恩的行为,而这也是未来的社会道德普遍提高的保证。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7
《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在阅读《什么是教育》一书时,会发现,作者总在向我们提问,一如这本书的名字。最开始就是一个非常直截了当的问题“什么是教育”。
接下来的阅读中我们也面对更多的来自于作者的问题,这些问题十分犀利和直接。例如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理想是什么,大学的本质又是什么,大学应该拥有怎么样的理想??作者在引发思考的同时,也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雅斯贝尔斯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这种“提问”伴随着“方法”的形式非常直截了当,是一种互动的、全新的体验。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这本书中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即生成,教育的使命在于成为“全人”。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关注人与人之间灵魂的交流和生命的体悟,强调“人”的主体性的价值,生命信仰和精神陶冶在教育中有重大作用,书中揭示了教育对生命本原追问和超越的本真意义。
雅斯贝尔斯认为在“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的前提下可以将教育划分为“经院式教育”、“师徒式教育”、“苏格拉底式教育”这三种基本类型。可能在现实中,这三类教育可能并非孤立地存在,更多时候是相互交织,或者是以某一种类型作为主导。
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将教材课本中的内容进行转述,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在这样的教育中,教师就是传声筒。如果因病或各种其他因素不能进行课程,再另找一个人代替,不会影响任何正常的教学。在这种类型的教育中,教师不是不可替代性的。而作为教师本身,也缺乏了自己独特的教育魅力,没有属于自己的概念输出。对学生来说,作为急于求知的“秧苗”,任何人拿“知识”之瓢浇灌都是一样的。唯一重要的是学习知识,而不管是哪一个在教,哪一个在学。“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学生只要装满教师所认为应该完成的学习进度中的知识就可以了。“经院式的教育的根深蒂固的基础就是理性传统”。
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以教师为先,以教师为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就像有不少学生不听家长的话,而嘴上却一直挂着“我们老师说??”,由此可见“教师的权威具有神奇的力量”。这种“推崇”在我看来可能带有一些盲目性的个人崇拜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作为主导的教师确实本身具有令人折服的真才实学,且能够带领学生、主导学生迈进广博知识的海洋,我认为某些方面也是可取的。
苏格拉底式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师生的平等是人格的平等,也是获取知识探求真理姿态的平等。师生在对真理的寻求过程中,结成同盟。我们常说的“学习共同体”大概就属于这种教育。真正的教育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苏格拉底运用催产术,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求。教师不是知识之源泉,而是导之引之,把学生带到寻求知识的路途上。教育最大的任务就是促成学生的向学之心,唤起学生对美善事物的欲求。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考,包括反讽(刺激学生感到离真理甚远)、催产术(通过问答逐渐使真理显明),以及探索发掘真理,而非传递真理”。我想苏格拉底的这三种教育方式其实应该是一体的,都是引导人的认识由似是而非转变到似非而是,很多时候最终并未追寻到真理,却给人留下了进一步思考的空间。换句话说,苏格拉底与人的对话是开放性的,他极力避免灌输,而着意于引导人发觉有路等待我们去走,我们也有能力走得更远。
苏格拉底认为“每个人天生有发展的机会”,所以他总是将别人和自己置于“人格平等的地位”。在和手工艺匠、政治家、艺术家、智者与艺妓的讨论中,在和他们的对话中,使真理逐渐明晰显现。这即是教学中“对话”一词的由来。苏格拉底不仅是将对话作为他的生活方式,而且也由此作为了一种教育方法。他主张“教育不是知者随便带动无知者,而是使师生共同寻求真理”。也就是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同处于平等的地位,师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一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绝不可以高高在上,教师和学生在对话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二是教师必须具备和学生对话的准备,既有对知识和真理的准备,也有在对话中提出一连串的问题的策略的准备;三是教师要对话的过程中,担负着引领和促进作用,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并及时指出寻找答案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看似一筹莫展的“思”的痛苦中,产生自己独立的判断力。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做的就是提升自己,有资格和学生对话,有资格引领学生与环境书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因为对话是一种资格,更是一种能力。平等的对话,更是如此。
在阅读《什么是教育》时,我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要时常向自己提问,与自己对话。我们需要成为一个怎样的教师,学生更需求一个怎样的教师。作者为我们拓宽了思路,但更多的,还是在今后课堂的实践中,不断摸索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道路。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8
什么是教育叙事
什 么 是 教 育 叙 事
表面上看,教育叙事研究不过是教学的研究,但任何有效的教学研究总会牵涉到学生或教师的生活。或者说,真实的教学研究往往是教学与生活的研究。由此,教育叙事研究大致可以分为教学叙事和生活叙事。又由于教学叙事与生活叙事总是叙事者叙述 “个人生活史”中的一系列片段,因此真实的教学叙事或生活叙事往往具有某种自传的性质,因此叙事研究也可以用自传叙事的方式,叙述自己受教育经历以及教育经历中发生的教学事件或者生活事件。
一、教学叙事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因此也可以称之为教学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借助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也可以将这个过程解释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教育叙事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教师讲教育故事实质是以公开发表作为研究的突破口。而公开发表又不同于一般所谓的发表文章。它要求教师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在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然后将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这里的发表,实质上是一种叙述,叙述之后形成的文章是一种教育记叙文而不是教育论文。这种教育记叙文比传统的教育论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并由此而体现它的研究价值。教师写教育记叙文,或者说教师做叙事研究,并不排斥教师写教育论文,但教师最好在积累了大量的教育故事之后,再去讲教育道理。
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叙述教育故事时,有时又会出现写教育论文那样的感觉,感到无话可说。我们与教师一起讨论之后,发现叙说的关键,是叙说之前的行动。所以,我们提出一条补充的策略(观点):“教师写作的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这样说的反题是:“教师写作不只是为了公开发表。”
写教育故事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写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的反思总是以某种教学理念的眼光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以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可见,教师写教育故事实际上是转化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突破口,是变革课堂教学的突破口。
如果教师不改变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写作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和教学行为,教师的叙述将发生困难。不少教师之所以感到无话可说,原因在于写作之前没有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能够叙说的与感到值得一叙的,不过是在改变了自己的教学活动之后产生的记录冲动与反思冲动。教师的日常生活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所寻求的对教育实践的改进主要是对教学生活的改进,因此教师的叙事报告主要是教师亲自叙述课堂教学生活中发生的教学事件。可以将这种对教学事件的叙述称为教学叙事。教学叙事类似以往在人们所谈论的教学案例,但教学叙事不仅强调所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情节是案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强调叙述者是教师本人而不是外来者。另外,作为叙事的行动研究,教师所叙述的教学事件除了偶发事件之外,更多地属于教师本人有意识地改变,是对改变之后所发生的事件的叙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方式实质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不改变教学,教师将无话可说”。
二、生活叙事
除了参与课堂教学,教师还大量时间居留于课堂教学之外。所以,教师的叙事除了教学叙事,还包括教师本人对课堂教学之外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叙述,涉及教师管理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一起构成生活叙事。
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或称之为班级管理个案)。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
在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几所中小学合作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讲述了一系列关于学校生活的故事。南阳里小学林竹君老师讲述了关于学校“扣分教育”的故事,星海中学的陈家燕校长讲述了“太阳”与“北风”的故事。我们曾与南阳里小学的蔡中华校长讨论有关学校教师生活和学校管理的问题,然后借用教学叙事中“用钢笔录象”的做法,将讨论的过程整理成《学校管理中的规范空间与自由空间》的对话录。沙头中学的佟雪梅老师甚至提出“这类生活叙事比教学叙事更具有可读性,因为这些生活叙事与教学相关,又没有学科的界限,适合于所有学科的老师阅读”。
三、自传叙事
以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来表达自己的信仰,至少在孔子那里已经成为一个习惯。孔子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吾尝”二字,已接近自传叙事。荀子仿效孔子:“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这句话几乎为孔子话语的翻版。荀子不仅翻录了孔子“思不如学”的观点,也翻录了孔子“吾尝??”的自传叙事的形式。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自传与胡适的努力相关。胡适曾热心倡导写自传,他自己也在不同时期写过自传,为后人留下《四十自述》《口述自传》等名篇。胡适在他《四十自述》的“自序”中说:“我在这十几年中,因为深深的感觉中国最缺乏传记的文学,所以到处劝我的老辈朋友写他们的自传。”照他的说法,“我们赤裸裸的叙述我们少年时代的琐碎生活,为的是希望社会上做过一番事业的人也会赤裸裸的记载他们的生活,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当教师讲述他们自己的教育故事时,这种谈论教育的方式有些像叙述自己的自传。我们把它叫做教育自传。有时我们便建议教师撰写简单的教育自传。
阅读了教师的教育自传之后,我们发现平时那些“不知道从何说起”的教师,在教育自传里挺善于说话了。
最初建议教师讲述教育自传时,我们只是想了解教师现在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和过去的教育经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实际上是将教师的自传当作理解教师的一种历史材料,这是社会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在教师提供的教育自传中,的确发现了某种相关性。但教育自传除了便于研究教师、理解教师之外,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让教师以这种说话的方式学会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从而获得某种自我意识。
何以教育自传能够引起教师的自我反思?其中的秘密就在于当教师撰写教育自传时,教师只需要回忆、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而不必再勉强自己谈论教育道理、教育理论。令人惊异的是,当教师在讨论会上要用教育概念来谈论教育理论时,教师显得几乎没有什么理论水平;当教师不直接谈论教育理论,只反思教育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时,教师的教育理论常常蕴涵其中,而且这些教育理论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它已经转化为教师的教育信念。
在教育叙事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直鼓励教师讲述自己认同的教育 理 论 , 鼓 励 教 师以 “ 我 认 为??”或“我不认为??”等方式提出自己所认同的教育理论。当教师以这种方式提出自己所认同的教育理论时,教育理论在这里已经转换为教师的教育信念。而说出自己的教育信念,这正是我们建议教师撰写教育自传的初衷。
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8篇(教育活动方案包括哪些)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什么是教育活动方案(共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