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个人读书笔记10篇,以供参阅。
个人读书笔记1
超凡入圣是天赋人权
孙悟空大闹龙宫和阴曹地府,被告到天庭,玉皇问谁去捉拿,太白金星出来说了一番道理:“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孙悟空虽然是一个石猴,可也是“天地育成之体,日月孕就之身”,他顶天履地,服露餐霞,现在既然已经修成了仙道,有降龙伏虎之能,那他同我们还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说,不能因为出身低贱、来路不明就瞧不起他,而是要不拘一格承认他,给予平等的身份和尊重。
说得多好,我们谁都不兴瞧不起自己呀,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遑论人,连鸟兽都包含在内),数数自己身上的窟窿眼儿,只要能数够九个的,都天赋有成仙的权利!
太白金星以及玉皇这边是道教的神仙,他讲修仙之道,当属道教的道,可他这个道,每一个稍稍读过旧书的人都是如此熟悉。人人都可以经过努力修行,实现超凡入圣,这样平等、这样有为的道理,在儒释道这传统文化的三大源流里是家家都讲的,它体现着中国文化奋发有为的真精神(张岱年曾将“奋发有为”归为中国文化基本精神,除此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
在道教,如太白金星说的是“上圣三界中,凡有九窍者,皆可修仙。”
在佛门,禅宗强调的是人人都有慧根,人人皆有佛性。
在儒家,孟子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
我们当以此相互砥砺,只要矢志向上,都可以超凡入圣,退一步,且不说成仙成佛或者人间圣贤,至少各自在各自的`领域,都可有所建树。
丑人的优势
悟空跟唐僧西行后,常因相貌丑陋吓了人,而猴子不愧“熟嘴儿”,说出话来,为丑人争气:
“似那俊刮些儿的,叫做中看不中吃。像我老孙虽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我们丑自丑,却都有用。”
一个人,因为丑,不会没来由地得到许多垂青,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只有靠自己脚踏实地的努力,一点点去拼搏,一点点证明自己。在现实的磨练中,甚至遭遇了不少额外的不公和挫折后,丑人获得了种种能力。老天在容貌上亏了他的,在内在的修养和处世的技能技巧方面补偿了他。
那些“俊刮些儿的”为什么往往“中看不中吃”呢?
明代理学家姚舜牧《药言》云:“人常咬得菜根,即百事可做。骄养太过的,好看不中用。”答案是“娇养太过”。他们因为好看而受到“娇养”,有更多的人罩着,因此有一些历练他们便没有尝过,在本领上就比尝过的人亏了一块。老天在容貌上给他加了分,在别的方面又悄悄给他减了分。
所以,有过皆珍贵,生命堪玩味。貌美,貌丑,都只是人生的一面,谁也别妄自菲薄,谁也甭瞧不起谁。
好汉不哭
黄风岭三藏遭虎先锋掳去,八戒眼中滴泪,悟空不愧齐天大圣,气魄就是大,一语道破哭的无益——
行者抬着头跳道:“莫哭!莫哭!一哭就挫了锐气。横竖只在此山,我们寻寻去来。”面对困厄正确态度当是如此,可为一鉴!人活一口气,越是困难当前,越不可挫了锐气。
认真做的事要做到极致
“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一窍通,百窍通。”此皆悟空得道后说的话,带几分春风得意的狂气,真叫人羡慕呀。学本事就应修到他这般境界——翻“筋斗云”而非“爬云”,七十二般地煞变,而非三十六般天罡变,出神入化、得心应手而非半生不熟、时灵时不灵。遥想日后悟空与悟能神通的差别,可知二人在学道时必有知难而进与拈轻怕重之分,所从之师父也必有高下愚钝之别。
妖怪有理
黄风岭老妖知道猴王厉害,虎先锋拿了唐僧反遭到训斥:“我教你去巡山,只该拿些山牛、野彘、野鹿、胡羊,怎么拿那唐僧来,却惹他那徒弟来此吵闹,怎生区处?”等到虎精被杀,老妖懊恼“这厮(指孙行者)却也无知!我倒不曾吃他师父,他转杀我家先锋,可恨!可恨!”遂凛然应战。这样一来,倒叫我想起了贾平凹的散文里写父亲的教诲“没有事时莫惹事,有了事就不要怕了。”别的妖怪是精心准备要吃唐僧肉,而这个老妖是本来无心,只因行者的莽撞才彻底翻脸的,因此有了几分可爱相。这便是《西游记》的高人之处了,一路魑魅魍魉万万千,但性格各有不同,妖魔身上都有人性,恶中也有可爱处,不拘一格,决不雷同,这正是名著魅力的保障。
个人读书笔记2
这个周末,老公参加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去了,留我一人在家。洗衣、拖地、练瑜伽、喝茶、还读完了这本《一个人的好天气》。是不是很应景?
小说不长,文笔清新。没有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只有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像女主知寿这样懵懂迷茫的女孩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时间与生活的'磨砺下,她们大多会或快或慢地成长起来。很喜欢作者笔下的小老太太吟子,她包容,豁达,对知寿的种种她看穿了却不说穿,耐心地等着她成长。这是一个经历了世事磨难的睿智老人。
经历了春夏秋冬四个篇章,作为读者我没有看到主人公知寿一个人的好天气,只看到了她对生活的懒散,对感情的懈怠,还有令人不齿的癖好。她没有朋友,和相依为命的妈妈也感情疏离,她孤独,她寂寞,两段恋情都无疾而终。
但是,在和小老太太吟子相处的这一年里,她在不知不觉中慢慢转变着。正当她们相处越来越融洽之时,知寿获得了全职工作,正式踏入社会,独立生活。一个人的好天气,应该是一种对未来生活的祝福和期盼吧。
有一点不太理解,作者为什么要让成长起来独立生活的知寿去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这和她在单亲家庭长大应该不无关系吧?还是因为阳光灿烂的背后总还有阴暗的角落?知寿的这段恋情能走多久?她一个人的好天气能拥有多久?
个人读书笔记3
《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是一本关于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的著作,读完之后,我深深地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不只是“育人”,从发展的角度讲,教师如何“育已”才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可以说,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下,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教育创造,因此,只有教师,真正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教师,树立起发展意识,才能将课程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迫切呼唤着教师的角色转换,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审视自己,重新界定自己的职能,使自己逐步从“传道、授业、解惑”的权威向与新课程同步成熟的“平等对话者的位置”作根本位移。
一、由课程知识体系的传授转换为教育意义上的对话者。
目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由原来的单纯的被动式的接受转变为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学习。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发生了变化。虽然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不可能被淘汰,但更需要的是教师应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尊重学生对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式的选择,自觉放弃传统意义上把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认识。教师就应充分考虑“人本意识”,以人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开动思维,在胆猜想,大胆怀疑,去探求科学的真知。
二、由教科书的被动执行者转换为新课程的创造者。
由于过去的课程编制的特点,教师只能是消极、被动地忠实执行教科书的内容,对教科书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的可能性极小。而今,在新课程的'引导下,教师的创新精神将沿着新课程的成长而得到充分释放,从而升华为与学生共建课程的主体,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三、由课程成绩的评价者转换为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
过去的教学评价,比较注重其区别和选拔功能,教师扮演着课程评价者的角色,学生始终处在一种被评价和被测试的消极位置。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从“关注人”的发展着眼,重视课程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从而促进教师由评价角色转向课程学习和发展的激励者。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驾驭课程评价的艺术。
总之,今天的教育是为了孩子的明天,托起孩子的明天需要新的课程理念指引,也需要我们教师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教师角色的转换,在新课程的改革大潮中更新观念,加强反思,实现由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的转化。
(1).把教师看成是知识的搬运工;
(2).把教师的工作看成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3).把教师职业当做寻找“更好”职业之前的跳板
之一,“享受型”的教师――吃苦也是享受
(1).把学生的成长当成教师最大的快乐;
(2).对平凡的工作充满热爱;
(3).在付出和给予中获得内心满足
之二,“发展型”的教师――创造的幸福
(1).把教师看成是教育活动的反思者和研究者;
(2).以终身自我教育作为教师生涯的推动力;
(3).视教师职业为不仅给予也在收获的有意义的活动
个人读书笔记4
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刻画了一个“硬汉子”形象,在艰难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视死如归。
在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我能感受到内心的热血在澎湃,疯狂的节奏在跳动。最让我触动的是这样的资料:
老人在第八十四天晚做了一个梦,梦见自我少年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醒后他就去叫醒孩子,分道捕鱼。
天还没亮,但老人已经把鱼饵放入海中,准备捕一条大鱼。当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钓丝的时候,水面异常,他心想成功了。老人已几十年的经验判定,这是一条巨大的马林鱼,他以熟练的技术与几十年来的实战经验,与这条大鱼搏斗了两天两夜。他的手流血了,但仍在坚持;想起年轻时与黑人扳手腕的经历,自我年轻时是怎样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他的心在跳动,当与再次跳出时,老人高高举起鱼叉深深地扎进鱼身,他胜利了。可是鲨鱼却寻着血腥味,来抢夺老人的战利品,老人以最终一点余力与它们搏斗,刀断了,就用棍子,可惜杀了两头却又来了一群,老人最终倒下了。
老人说:“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不错,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应对外界巨大的压力和厄运时,勇往直前,坚强不屈的奋斗,甚至的视死如归。这样就算失败了,但坚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仍有胜利者的风度,这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即使应对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能够得到精神上的胜利,我曾用自我的生命去奋斗过,我无怨也无悔,胜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没有失败!
在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当被巨大的挫折接连不断的打击时;当那蜂拥而来的灾难来临时;当你那饱受摧残的心已无力抵抗时,你能够来学习一下这位老人,一位硬汉的人生,一种奋斗的人生观。
请把困难当作你的敌人,把奋斗作为你的武器,应对敌人时,要敢于拿起自我的武器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
人生如梦,没落的还酹江月;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个人读书笔记5
87天,627英里,一个退休老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决定出发,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随即克服大量难以想象的困难徒步穿越英格兰,以其执着和勇气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用实际行动塑造了一段传奇。然而,当我们跟随《一个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乔伊斯的笔触,抛开纷杂与浮华,一步步揭开明亮的光环下所隐藏的真相时,却渐渐发现故事的主人公哈罗德不仅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个,甚至,按当下的流行说法,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loser,木讷寡言的他不过是凭着一份最单纯的初衷,以最为质朴的方式在回报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与歉疚。
人生如同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每个岔口的不同选择都指向千差万别的结果。《一个人的朝圣》的主人公是一个年过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罗德弗莱,他的一生没有任何闪光点,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既无升迁,连最后的告别仪式都没有,和妻子疏离,退休后更是循规蹈矩,每天重复一样的生活,走的最远的.路就是门口到车里。这样的一个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关于信仰的话的刺激,开启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内心的旅程。
其实,追究他出发的动机,你会觉得,哈罗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闭自己的感情,他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都压抑在自己的心底。母亲的出走,父亲酗酒,儿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离,他的木讷和收拢,让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败。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识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选择。封闭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后,轰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个朋友,但单薄的文字无法表述他内心的澎湃,于是在这个时候——也许是加油站女孩随意说出的安慰之词,也许是突如其来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垒,哈罗德决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坚定的信念换来奎妮一丝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仅是用脚迈过的距离,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灵和回忆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许是当身体放归大自然时,心灵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记忆,更容易从逝去的岁月中寻回隐匿的自我,那些蛰伏的思绪渐渐奔涌,那颗早已日渐麻木的心也开始悸动。也许是因为扩大的视角、开放的交流容易让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学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只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而放弃其他一切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质,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东西要学会理解并渐渐放弃。也正是因为自己对过去的痛苦和遗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后的时候,哈罗德还是很痛苦,他一开始笃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会活下去。可实际上并非这样,奎妮即将死去的事实摆在那里,他意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没有他,一切都是照旧,尽管他努力过,依然无法改变结局,他的这次旅程似乎也没了意义。不过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渐渐释然,因为一切确实有所不同了。如果说旅程改变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结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终于能自然的接受命运给予的一切,不再纠结于内心的痛苦,甚至让负罪感毁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学会了珍视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纳,去爱,更要去放下。
个人读书笔记6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乖巧懂事的孩子总能当上小老师,而对于那些调皮的孩子总是处于“冷落”状态。如果当一位“顽皮”的孩子向你提出请求当小老师时,作为老师,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呢?
在一次餐后活动,孩子们都拿着书本坐在旁边的空座位上安静阅读。这时,我看到教室里还有两三个孩子还在加紧地吃午餐。于是我想请一位小老师来帮我管理一下纪律。以前我都会请雨嘉或是沛沛帮忙管理,而这次坐在我身边的星星突然说道:“老师,我想当小老师。”他边说着边用恳求地目光看着我。这次,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他从未有过的期待。于是我笑着对他说:“好啊,今天就让你来当小老师吧。可是你要记住,小老师可不能再调皮,得坐好小椅子哦。”说完,我就把手中的书本都交给了星星,然后转身走向其他的'孩子。
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我时不时地观察着星星的表现,发现这次他的态度非常认真。不仅能安静地看书,还会管理其他小朋友,只见他走到正在大声说话的涵涵身边,对她一本正经地说:“你不要再讲话了,看书。”说完,就重新回到了座位上。看着他当小老师那有模有样的神情,我开心地笑了,等我安排好另外几个幼儿,打扫好班级卫生,我还特地在小朋友们面前表扬了星星。在午睡前,星星开心地跑过来和我商量说:“老师,你下次再让我当小老师好吗?”我毫不犹豫地点点头:“今天你的表现真棒,下次再让你当。”刚说完,星星听了开心地一蹦三尺高。
我们知道,在小班下学期,孩子们开始表现出强烈独立行动的愿望,开始初步形成意识。他们常常会请求为自己表现的机会。在这次事件中,刚开始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还是按照原本的思想,总会觉得给听话的孩子当老师是最好的。但有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策略,给调皮的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去学当老师,不仅能让他们克制自己的行为,自觉形成遵守规则意识。还能满足他们的小心愿。
作为老师,我们就应该努力创造各种机会均等,让孩子们表现自我,发展自我,让他们有一个快乐美好的童年。
个人读书笔记7
真正使我坚持下来的原动力,应该是关于蛮荒时代人类祖先如何挣扎求生的一些模糊记忆。
大约320万年前,南猿演化成了第一个具有人类特征的猿。某些科学家认为他们弥补了人类演化史上“缺失的一环”。
南猿与人类相近的特征并非那只有人类1/3大的大脑,也不是他们毛绒绒的皮肤,他们只是做了一件别的猿类都没有做的事,直立行走。从字面意义上讲,他们迈出了人类的第一步。
南猿随后进化为两种已知的人类,尼安德特人是其中一种。如果在3万年前你也许认为他们更应该存活下来,因为他们更强壮,体格更魁梧,可能还更善于狩猎。
但尼安德特人却不懂迁徙的道理。他们整年都呆在同一座山谷里,在不深的山洞里躲避严冬的'侵袭。冰河时代来临,他们只有坐以待毙,我想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是好的行者。
另外一个分支是我们的共同祖先,他们在冬天迁往南方。于是我们得以存在,并统治今天的世界。我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告诉我这是完全正确的。行走是我最基本、最自然的生存本能。我渴望行走。行走使我活着。
个人读书笔记8
哈罗德为探望病危的朋友独自行走87天,行程627英里的旅途经历。选择行走是为了给友人坚持活下去的希望和挑战。
这一路的行走,激起了他对自身和儿子成长过程中缺陷的新认识,以及对多年生活的理解和对現实的接纳。他回忆起很多人和事:他的父母,妻子、儿子……神奇的旅途变成了一个人的.朝圣。他最终实现的是:心灵的自我救赎。他曾一次次的在心底对渐行渐运的妻子诉说内心的愧疚。“我欠你一个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亲手埋葬了我的儿子,这不是一个父亲该做的事情……”.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就是如此:“无趣,一无所长,循规蹈矩地读书,坐一辈子办公室、结婚、退休,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生活就是这样平常寡淡,既使偶然会有“失落时的自我否定;无助时的哭泣;骨子里的不甘平庸…”这些情绪大多也会像水中的泡沫即显便灭。
多少曾经信势旦旦确定过的目标,却在实施过程中离自己渐远渐变;多少曾经积累的信念总是那么的不堪一击溃不成军……因为我们总是在怀疑或忘记出发的意义,总是在行走时忘记了来时的路。
哈罗德行走的路程有无数艰难,也有过豁然开朗。他麻木过,困惑过、动摇过也感动过。他的行动激励了别人,也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式。“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显得暗淡无光。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圣地”。
哈罗德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面镜子。不是吗?我们每一个人都习惯两眼盯着外部的人和事,甚至热衷于评头论足,说三道四,似乎错误都是别人的,却不曾轻易发现并承认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因为我们不敢直面自己,不敢直视内心深处那个渺小,懦弱、自私以及卑微的自己。
这一路是赎罪,也是对个人和生活的探索。这一段也教会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和挚爱的人。
“或许我们曾经放弃过,曾经失败过,不管过去怎样,我们只要一直开始就好了,所有的开始都会变成坚持”。
认识我们生来平凡,也都不凡。坚守信念,一个永远朝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
个人读书笔记9
音乐游戏时间,我正和孩子做“拉圆圈”的游戏。孩子们拉着圆圈,围着我快乐的游戏。可是我发现只有依晗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着我和小朋友游戏。
依晗胆子比较小,做事比较慢,总是默默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得出来她也想参加我们的游戏,但是又不敢参与进去。尽管我不停的鼓励她游戏,她还是不愿意。怎么办呢?我想再多等她一会,看看她的表现。我边和小朋友游戏边关注着她。当我唱到“看谁最先蹲下”时故意走到她身边和她亲近亲近、和她抱一抱、对她笑一笑。孩子们也模仿我的动作,相互拥抱。依晗被我们的气氛感染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游戏,在我的邀请下,她终于迈出了第一步和我们一起游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抱一抱、笑一笑是让他们接纳别人最好的方式。何况有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内向,适应也有快有慢,就如依晗。而且新年后,和老师的交往才短短的几周。活动时她不愿意参加,自然情有可原,所以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强求她,应该给孩子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然后用自然亲密的动作打动她,让她参与游戏,让她迈出勇敢的第一步。
看着她的进步,我也感到无比的欣慰,也庆幸自己没有因为武断而伤害孩子。
个人读书笔记10
87天,627英里,没有精良的装备,60岁的老人就这样徒步穿越了大半个英格兰。
这长途跋涉的87天,不仅仅是一个对身患癌症的奎妮的承诺,我想这更是哈罗德重拾生活之旅。作为一个“被抛弃的儿子”,“不合格的父亲”和一个“失败的丈夫”,每天的生活除了为活着而生活以外,哈罗德在心里想着一辈子就这样完了。这条朝圣的.道路上,哈罗德学会了接纳自己,“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刚启程的哈罗德是木纳而拘谨的,不管任何事,他首先想到的都是别人的看法,当遇到越来越多的陌生人,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后,哈罗德学会了打开自己的心灵,回到了年轻时的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感情的追求。
“原来只要知道寻找的是什么,就往往能从身边随手拈来。”有时候人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根本不知道,其实你那梦寐以求的东西就在你的身边,比如说爱情,亲情,友情,只不过有人没看到与它们要么错失了,要么遗弃了。“没有爱的生活不是生活”就像哈罗德与莫琳,年轻时的一见钟情,热烈的爱着对方,后来儿子的出生与死亡,让原本深爱着彼此的两个人从此有了深深的隔阂。87天的旅程,距离和点点滴滴的回忆又让他们找回了彼此。
现实生活何尝不是这样,自己是一个怎样的自己,也许很多时候看到的都不是真实的内心深处的那一面,当对生活变得麻木了,对一切事物觉得理所当然了,我想活着的确是为了活着,一生也只是为了活着走下去了。我只知道当用心拥抱生活的时候,心会开始悸动的。
刚着手看这本书时,初觉平淡无奇,越看到后面越觉得引人入胜,当哈罗德开始他的朝圣时,自己的心灵之旅也开始了。
个人读书笔记10篇相关文章:
★ 史记读书笔记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