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重阳节的日记8篇,欢迎参阅。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1
又到了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天上、屋顶上……到处是秋天的身影,大地都披上了一层厚而蓬松的金沙,金灿灿的,亮晶晶的。我看了看日历,原来今天是九月初九,九九是重阳节呀,是长辈们的节日,我怎么会忘了呢?
早上,我从储蓄罐里拿出一点钱,去小卖部里买了一些水果、饼干等,就跟老师一起去敬老院。
到了敬老院,几十位老爷爷老奶奶出来欢迎我们。走在前面的是一位满头银发的老爷爷,后面还有几位老奶奶,他们一见我们到来都乐坏了,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一边向我们招招手一边说:“欢迎你们的到来!”
我们走进了敬老院,把袋子里的礼物拿出来,分给每一位老人。当老人们从同学手中接过水果,饼干等慰问品时,脸上露出欣喜的笑容。然后,我们又为老人们表演了一些精彩的节目:有小品《我爱我家》;有美妙动听的独唱;有姿态优美的舞蹈;有逗人发笑的相声;旋律优美的器乐合奏……老人们一边美滋滋地品尝着我们带来的水果糕点,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我们表演的节目。瞧!他们的样子,都乐得脸上像开了花。
表演完节目,接下来我们帮老人们打扫卫生了。
我们拿出自己带的抹布等工具开始行动了。大家扫的扫,擦的擦,不一会,屋子里就窗明几净、一尘不染。
时候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一路上我总是在想:今年的重阳节过得真有意义!“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要忘了曾为我们的今天付出很多的老人们。让我们把爱的阳光,撒进老人的心底,让老人心中的鲜花不凋谢,让老人心中永远溢满爱的源泉。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2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3
今天是重阳节,重阳节也是“老人节”。重阳节本该登高望远,但今年的重阳,却是阴云密布,抬眼便可看到太平洋彼岸飘过来的乌云。以前自己从未有“老”的感觉,这几天却突然感觉到“老”得不行,比父亲还要老。离群寡居,形影相顾,虽有故纸堆可钻,但连呼吸都有了横秋的老气。更要命的是,闭门隐居却隐出了毛病,国庆期间,突感心口发痛,不时卧床难起。这种不适之感曾经有过,是在母亲永远地离开我们的'那天。这几天如此频繁,破血压计显示出来的破数字让人容易产生破联想。田老板说会不会是你爹有事?经大难而不死的我,此时同时成为测定父母亲生死存亡的“血压计”了。
一天如厕,无意中看到一句“域外箴言”:“成功者,就是那种能用别人扔向他的石头来铺设路基的人。”看后,不禁大声骂起自己!其实,我很清楚自己如此的身体状况,完全是因大怒所积、大躁所致,面对厄运,少了通达。案子一拖再拖,似乎让人扼住了你的命门。扼就扼吧,自信天生我材谁也扼不死不就完了?很巧,一把翻开《中国思想宝库》一书,便是梁启超先生的一段话:“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种种烦恼,皆为我练心之助;种种危险,皆为我练胆之助;随处皆我之学校也。我正患无就学之地,而时时有此天造地设之学堂以饷之,不亦幸乎!”梁先生与西方智者所言如同出一辙,可见,智者的境界总是相同的。
其实,隐士般的生活还有一大好处:有了自由读书和超脱思考的时间。许多书平时没时间读它,也没有时间重新思量人生,总结经验教训。不患无就学之地了,不亦幸乎?不亦乐乎?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4
20xx年 X月X日 晴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以前我对这个节日并不了解,但是这次,我了解到很多重阳节的习俗和故事,真的是有收获的一天。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下面我就来介绍一种“登高”习俗。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有人丧命,这些百姓受尽了折难。它也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恒景自己病倒了愈后,他辞别了妻儿,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害。他四处访师寻道,最终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终于找到了那个神奇法力的仙长,从此恒景刻苦练出了非凡的武艺。一天仙长把恒景叫来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恒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突然闻到香和酒气,便戛然止步,这时恒景手持宝剑几个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重阳节便被做为老人节。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5
重阳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重阳节在秋季,是秋高气爽的季节。每到重阳节,我国都有登高赏秋,敬老的传统。故而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我国唐朝的大诗人王维,曾作过一首关于重阳节的诗,名叫《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描绘了在重阳节这个传统节日作者对亲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阳节,我和爸爸妈妈为了感悟中华传统节日———重阳节,我们来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们沿着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胜收的景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人都在沿着山麓攀爬,我们登上山顶,看见了许多老人在香山顶峰上庆祝自己的节日———老人节。他们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庆祝。在他们中间坐着一个老爷爷和几个老奶奶,老爷爷坐在凳子上用手风琴拉着《欢乐颂》,曲调欢快、优美,令人陶醉;旁边的老奶奶则用小镲和小鼓等乐器为老爷爷伴奏,乐曲在这个小乐队的演奏下显得非常动听。周围许多老人围者这个小乐队尽情地跳呀、唱呀,使人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一般。
游览完香山,我和爸爸妈妈就出发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们深深的祝福送给了老人。按照每年的习俗,今年重阳节村委会又给爷爷奶奶发放了慰问品,这体现出全社会对老人的关心和关爱,敬老、爱老之风传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阳节“又见花糕处处忙”的景象也已不见。但时逢佳节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邻居在庭院吃着花糕,喝着清茶说笑聊天的温馨,思念童年一起欢笑玩耍的小伙伴。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6
20xx年 X月X日 晴
明天就是重阳节了,预祝天下的老人健康幸福快乐,长命百岁!都说家有一老赛过一宝,现在才明白其中道理,家里的老人让你想想就感觉温馨也生出对家的无限依恋,每当夜幕降临,畅游车河时,万家灯火中总有一盏灯是属于你为你而留,心中顿有暖流缓缓淌过……
这个重阳节快到了,想起我的奶奶和姨婆还有爷爷,希望他们在天堂里快乐安康!经常会想起他们,很少会梦到他们,相信他们在那里一定是快乐安好的在我还是个毛毛头时,奶奶把我接回来,和姨婆一起把我带大,我的童年考试吧无虑,她们对我宠爱有加,特别是姨婆对我偏心偏得来是地球人都知道最遗憾的是她们一天我的福也没享到,在我还没开始工作赚钱她们就都走了,虽然这些年我总是尽我所能为她们做佛事,总弥补不了心中的缺憾……到现在还记得姨婆看到我就说阿囡啊……放学后每天偷偷给我买奶油小方还叮嘱不能告诉表妹……过年奶奶为了劝说我去表姐家作客需要先答应我的条件---买连环画外带拷扁橄榄,我才同意去的……奶奶做的五彩圆子,青团,松糕……在我的记忆中那是空前绝后的美味随她一起走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抓紧时间,多陪陪家中的老人,陪他们多聊聊,哪怕多一个电话,以后都会少一个遗憾……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7
今天是重阳节,本来打算今天下午和同学一起去爬白云山的,白云山是广州最的景点之一,对白云山比较好奇,很久就想去探个究竟。重阳节是一个许多人喜欢登高的日子,这次去爬山的同学比较多,因此登山的气氛也浓厚了很多。这样的速度和效率实在不忍心花费这么多时间一直等下去,加之有位同学又打电话来说去白云山的事,等了一会之后便又匆匆回到了宿舍。银行到宿舍的距离不算近,回到宿舍发现去爬山的同学都已经出发了。宿舍还有两个舍友,一个在上网,另一个已经躺在床上休息去了。考虑了一番,还是决定干脆就不去了,以前有几次说去白云山都没有成行,这次也是一样,打水漂了。
上网上了一会,3点多也有些困了,关了电脑到床上休息了一下。起来后又跑去图书馆,把上次借的几本书还上了,明天就要到期了,所以趁着今天下午有些时间把书给还了。上次借了作家梁晓声写的一本自选集,才看了百来页,整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时期我国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作者以其亲身经历写了*中在学校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我想通过书中的真实描述,对于想了解那段历史的人会有莫大的帮助。今天本来想续借这一本书的,哪知负责借书的老师说文学类的书籍都不允许续借,便怅然离开还书处去藏书柜借其他的书来看。
借书回来,打开电脑,看了一下博客,看了看今天发生的一些新闻,时间很快接近7点了。夜晚操场依旧很多人,锻炼的锻炼,借着操场的美好夜色谈情说爱也不少,整个运动场人生鼎沸,好不热闹。跑了四圈,在运动场花费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精神抖擞地回到了宿舍。
一天的生活在忙碌而又充实中过去了,明天又是值得期待的一天,健康快乐依旧是明天的生活目标。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8
重阳这一天,艳阳高照,我们约好去登山。
挺扫兴的是,一大早太阳就这么灼灼逼人,烈日当空,虽然时值深秋,却宛若盛夏,前一天满满的兴致减了大半了,因为重阳节之故,又这么一大帮人组织起来登山,所以还是努力让自己坚持到山顶。
一路上,无心领略沿途风景与前几次有无变化,只顾着随上山的人流不断向上攀登,到得好汉坡的公路上已是10:20,我们在路边坐下休息,这时,有身着运动装的参赛者,从山下陆续跑来,看他们的样子已很累了,这应该是跑在最后边的几位了,有挥着旗的负责人跟在他们后边减着:加油、不求名次只求坚持到底。
休息过后,继续,走至好汉坡,临时设的露天舞台旁围有很多人,一手持话筒的主持人站在台中,询问台下哪位是年纪的长者,要请上台来做采访。最后,请到一位老爷爷登台做访。我远远听着,有些好玩,便走过去,站到前排,看个究竟去。
那位爷爷说,他今年七十九,一年要登七次梧桐山。
主持人问爷爷,为什么独自一人登山。
爷爷答,同儿子孙子一起来的,他们还在下边还没上来,爷爷要比他们早20分钟登上山。
听到这,台下哗然,掌起四起。
爷爷接着说,他每次登上梧桐山后,都要作诗一首,今天也作了七绝两首,要念给我们听听。
听到这,我来了兴致,给爷爷热烈鼓掌。有趣,有趣。
爷爷的两首诗第一首只念了一遍,第二首主持人又念了一次,我只记了个大概,如下:
一笑(谐音,是否是这两字不得而知,我猜这前两字应该是爷爷的名讳)老叟七十九
……(这句忘了)
满头白发心不老,
七登梧桐意兴高。
后续未及听完,同伴要继续登顶了,因为怕正午的阳光更强,那时爬山更热。所以,虽然有点留恋,还是走了。·
关于重阳节的日记8篇相关文章:
★ 小学生的日记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