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船借箭》续写 篇1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有一天,周瑜命令诸葛亮十天造完十万枝箭。诸葛亮略微沉思了一下,说:“曹操的水军眼看就要攻过来了,要等十天,恐怕晚了吧。”周瑜问:“那么你几天能造完?”诸葛亮说:“给我三天的时间我就能完成。”读到这里我想:诸葛亮三天是来不及造十万枝箭的,会不会是在吹牛。于是,我带着好奇的心情接着往下看。诸葛亮叫鲁肃借他二十只船,每只船两边扎上一千多个草人。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趁着大雾天把船靠近曹操的水寨,假意向曹操挑战。曹操因为大雾不敢轻易出兵,派弓箭手向船队放箭,一会儿,足足有十二三万枝箭射在草人上,诸葛亮调转船头,回去把这十万枝箭交给了周瑜,顺利完成了任务。
读了这个故事,我想: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啊!他平时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别人以为做不到的事情,他却能想出好办法。他不仅聪明,而且知识丰富。我要向他学习,平时要多读书,多积累知识,碰到问题要多思考多动脑,碰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通过努力,我也越变越聪明!
《草船借箭》续写 篇2
《草船借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很是嫉妒,就想故意挤兑诸葛亮,他说想要他在10天内让诸葛亮交出20万只箭,这本是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诸葛亮胸有成竹,满口答应下来。并说只需3天足矣,并且立下军立状,以安周瑜之心。诸葛亮其实早已明白第三天必定起大雾。所以早已想好草船借箭之计,果然第三天起了大雾,诸葛亮问周瑜借来几十艘船只和百余兵丁,锣鼓齐备,并且在船上遍扎草人,开到曹营面前擂鼓呐喊,明知曹兵在大雾天定不会出战,只会射箭退敌。果不其然,曹操并不出战,直命曹兵乱箭拒敌,在曹兵乱箭之下,几十万只箭全扎在草人之上,遍布船只俩边,诸葛亮估计箭支早已20万足够有余,高高兴兴地回营了。
读到那里,一股股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然而生。我虽然十分敬佩诸葛亮的才智,但我更敬佩他豁达大度的品质。他明明明白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我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那么宽宏很多。可惜,在现实生活中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宽阔的人却不多。就拿我们班团体来说吧,有的同学学习成绩十分好,教师经常夸奖,父母经常在别人面前炫耀,所以其他同学就心怀嫉妒,他们不但不努力去学习,还在背地里说长道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搞得同学之间不能和睦相处。有时候同学之间发生一些矛盾,这都是很正常的,可就有些同学去斤斤计较,得理不饶人,非要弄个我是你非不可。
我们难道就不能像诸葛亮一样吗?我们难道就不能够心胸开阔,豁达大度吗?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多一份欢乐,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是多么完美,我们的.世界又会是多么完美呀!所以,机智只能决定一时的命运,但从容、大度却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草船借箭》续写 篇3
“草船借箭”是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吴蜀联军没箭了,想造很多的箭,诸葛亮说自我能在3天内造出十万支箭,并要人准备了草船20只。到了第三天,诸葛亮把船开到曹营水寨,敲军鼓。因为那时有大雾,曹操怕有埋伏,就射箭,箭射到草船的草人上,就这样,诸葛亮“借”到十万支箭。
这个故事给我两个启示:一是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能在三天之前就预知天将下大雾。最终成功使用计谋,“借”到曹军十万支箭,这与他年轻时认真学习、勤奋苦读有关。如果诸葛亮不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他是不会在三天后能“借”到箭的。从中,我觉得我们此刻正在学校读书,更要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将来也能像诸葛亮一样,自由发挥自我的才能。
二是诸葛亮解决问题不按传统的老方法思考。如果他在接到造箭的任务后,找很多工匠,日夜赶造,那他就不会在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而诸葛亮开动脑筋,采用另一种奇特方法—“借”,最终在三天之内成功获得十万支箭。不仅仅任务完成了,并且完成得相当漂亮和完美,这一点又告诉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必须要多思考,尽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异常是又省时又省力的好方法,不要仅仅限在老方法、老办法中,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们永远就没有提高了。
《草船借箭》续写 篇4
我最喜欢读《三国演义》,《三国演义》中各实力人物团结、笼络和使用人才,以及战场上的随机应变、斗智斗勇,让我陶醉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他那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做事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令我佩服之极。
就《草船借箭》来说吧,周瑜设计要把诸葛亮除掉,让诸葛亮建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需三天。”当众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请鲁肃借给他二十只船,每每船配备三十名军士,每只船上扎束一千来个草人,分布两边。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悄悄把鲁肃请到船中,要和他一起前去取箭。诸葛亮指挥军士将二十只船用长绳子连在一起,向北岸进发。这一夜江上雾气很浓,对面都看不见人。曹操不敢轻举妄动,只命令向江心放箭。等雾快要散时,诸葛亮命令船往回驶。命军士齐喊:“谢丞相箭!”曹军报知曹操,曹操后悔莫及。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算好天气,会有大雾及什么时候散去;算好受箭方法,将稻草人插在船两侧;算好鲁肃,善良,顾全大局,必然会帮他;算好周瑜嫉妒,要害他,但又无可奈何;算好曹操多疑,必定上当中计。而这些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他精通兵法,学识渊博。他不仅排兵布阵神奇,还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我也要像诸葛亮学习,要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做事先预测估计一下这事谁会干什么,依据接过去想做这件事的方法,在持之以恒的.做好。
有关《草船借箭》的一首诗这样说:一日浓雾满长江,远近难分水渺茫。骤雨飞蝗来战舰,孔明今日伏周郎。机智、聪明的诸葛亮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草船借箭》续写 篇5
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满载而归,正巧,在江边遇上了前来搬箭的周瑜。
诸葛亮见了周瑜,面不改色地说:“你好,周瑜老兄,箭都在这儿了,你清点一下吧!”周瑜听了,冷笑一声:“哼,你怎么可能在三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来人”,“在!”“给我清点一下一共有多少支箭!”“是!”十分钟后,一名军官报告周瑜:“报告都督,每条船上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一共有十万多支!”“啊,这怎么可能?!诸葛亮,你别使诈,小心我斩了你的头!”周瑜气急败坏地说道。这时,在一旁的鲁肃对周瑜说:“都督息怒,都督息怒,让我来给您讲一下诸葛先生借箭的过程:`诸葛先生向我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一共一千多个草把子。就在今天四更时刻,诸葛先生秘密地将我请到了船里,说是一起去取箭。没想到,船驶向了曹操营地,曹操生性多疑,只放箭来射我们。我们一边擂鼓,一边呐喊,箭全射在了草把子上。之后,我们又掉转船头,换一排草把子射箭。几个时辰过去了,天已经放亮,我们又驶了回来,曹操本想追我们,可是一路顺风顺水,没有追上。'诸葛先生实在是太聪明了!”鲁肃赞不绝口。“你!你!你!鲁肃,你居然背判我!唉,算了,也罢,要怪就怪这诸葛亮太聪明了。”周瑜气得面色铁青。“周大都督,现在可以相信我的话了吧?诸葛亮脸色悠然,扇着鹅毛扇说。“好了,今天的事到此为止,解散!”
诸葛亮聪明绝顶,机智果断!
《草船借箭》续写 篇6
自从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后,曹操便发誓一定要诛灭蜀国,卧薪尝胆。周瑜也越发想除掉诸葛亮,他不容忍世界上比他更聪明的人!诸葛亮知道自己处境危险,腹背受敌,前有曹操,后有周瑜,寸步难行。于是便与鲁肃商量,让鲁肃帮忙监视周瑜。果不奇然,一周后,鲁肃那里就有了消息:周瑜四日之后会让诸葛亮去攻打曹军旱寨,周瑜以此为借口,在途中埋伏大军,待诸葛亮来到时偷袭,将其杀害。
诸葛亮不但不慌不忙,还保持着几分沉稳。鲁肃可咽不下这一口气,自己的好朋友即将受到他人的威胁,“孔明啊,孔明!你马上要被周瑜所陷害,还这么沉着,你不怕吗?”鲁肃说道。“怕,但我自有点子,不但可以灭了曹操的大军,还可以让周瑜不再陷害我的法子,但不知行不行得通!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实力!”诸葛亮又扇了扇他的鹅毛大扇说。“啥!还不一定成功?”鲁肃拍了拍桌子,一脸困惑。“我自有分寸,吉人自有天相,死不了。你要是担心我,到时候你就帮我个忙。”诸葛亮笑了又笑说。“好,我帮你!”鲁肃干净利落地说……
到了第三天,一位衣冠楚楚的“使臣”走入曹营,身旁带着几位“蜀兵”请求蜀国与魏国和好,并上交当时草船借箭“送”来的十万支箭。可曹操早有准备,认为这肯定是故意求和再一举歼灭的计俩,当场将“蜀兵”杀害。留个“使臣”回去通风报信。“好你个孔明,上次借了我十万支箭,这次我要你百倍奉还!正好想和你算一下账,讨伐蜀国。”曹操生气地说着。
第四日,曹操率领五万大军向蜀国前进。谁知曹操通往蜀国的必经之路正是周瑜埋伏的地方。此时可又是雾霾,周瑜一看见有人来,便认为是诸葛亮,大喊:“兄弟们!给我杀!”结果不到一刻钟的时间,曹操的大军也身负重伤,死的死,伤的伤。总计不到两万人!马也受到了惊吓四处乱窜。讨伐蜀国的计划又再一次失败,只好回去养精蓄锐,等来年再战,周瑜也狼狈的骑着马返回了蜀国。
论计谋,要说诸葛亮:机智聪明;论忠诚,要说诸葛亮:忠肝义胆;论人品,要说诸葛亮:慷慨仁慈。诸葛亮的一生都在为皇室恢复和军事所作出贡献。人也何尝不是这样呢?在年轻时就要建功立业,老了才不有所遗憾。只能用这一句名言警句提醒:“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草船借箭》续写 篇7
自从上次被孔明草船借箭之后,曹操气的火冒三丈,发下重誓一定要把箭讨回来。
于是,曹操召集众谋士商量:“好一个孔明!诡计多端,几只破船和稻草人就骗走我军十万利箭,我不甘心。今日特请诸位来出谋献策,夺回利箭十万。”谋士蒋干想了想说:“丞相,我有一计。可让孔明乖乖地把箭还回来。”“哦!是何妙计,不妨说说。”曹操惊喜万分。“我们大可以先大声造势,声言近日准备大举进攻东吴。然后用孔明之计讨箭。”听了蒋干的计策,众谋士于曹操连连称妙。“好,此事由你全权负责,办好了重赏。”蒋干得令后,第二天就做出了准备大举进攻东吴的架势。
再说东吴,周瑜先是一惊,转而有喜上眉梢,想:“孔明呀!孔明!上次你饶幸获胜,这次可不一定。于是,他派人叫来孔明,让孔明看了战书,可孔明却捧腹大笑。周瑜问道:“不知先生有何妙计?”孔明答道:“此事交给我吧!只需五百名弓箭手,就可把曹兵打得有来无回。”周瑜质疑地说:“军情紧急,不可玩笑。”“我愿立下军令状,军中无戏言,打不败了曹兵,我愿提头来见。”
交战的一天到了,又是一个大雾天。曹操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分乘五十条战舰直奔南岸,按照上次草船借箭的阵势让士兵呐喊,杀气震天。孔明一看这阵势,立刻让士兵向曹操的船放箭。此时,曹操正和蒋干在船上观战饮酒:“都说孔明料事如神,这回不也中计了,都是蒋干的功劳啊!哈!哈!哈!哈……”笑声未落,一支利箭从他头顶上穿过:“这……这是什么?”“火……火……箭”蒋干吞吞吐吐地答道。此时,曹操的船烧起来了,连曹营也难逃一劫。曹兵伤的伤,死的死,又一次大败而归。
周瑜得知孔明还箭后气的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啊!”说完口吐鲜血,晕了过去。
《草船借箭》续写 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了解周瑜和鲁肃的人物性格。
2、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草船借箭。
2、齐读课题。
3、质疑:谁借箭?为什么借箭?怎样借箭的?借到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师范读,生倾听,完成思考:这一课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2、据此提纲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段:一(l、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3、同学们在预习时解决了一些问题,现在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第一段
1、大家的问题提得很好。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暂时先停下来,看看在讲课的过程中能不能解决。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2、这一段哪个词最重要?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3、注意这一段讲谁在“妒忌”?妒忌谁?妒忌什么?
4、齐读第一自然段,注意“挺”字的读法和语气 。
5、这句话我们能不能换个说法?
6、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对,周瑜这样做就是心胸狭窄的表现。
7、现在我们来学习下一自然段。默读并思考: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周瑜为什么很高兴?
8、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思考一个小问题:周瑜委托了诸葛亮一个什么样的任务?
9、解释词语:赶造、委托。
10、诸葛亮答应了吗?怎么答应的?读课文原话。周瑜说:“十天造的好吗?”诸葛亮又说了什么?周瑜认为诸葛亮三天造出十万支箭是笑话,诸葛亮对周瑜又说了什么?什么是“军令状”?“甘受惩罚”是什么意思?
11、周瑜听后很高兴,他为什么这么高兴?
12、对,因为他“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下面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谁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我们说了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而陷害他,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大段,看看诸葛亮是怎样做的。
2、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周瑜共说了几句话?
3、第一句是什么?实际上他逼没逼?从哪看出来的?
4、齐读第二句话,为什么不给他准备齐全?
5、我们在往下读,鲁肃去了以后,诸葛亮请鲁肃帮助干什么?注意读书回答。
6、诸葛亮要这些东西干什么?什么是自有妙用?
7、鲁肃只知道“自有妙用”,但具体干什么用他知道吗?为什么不让鲁肃知道?
8、我们再仔细读这句话:“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从这里看,诸葛亮知不知道周瑜要干什么?周瑜知不知道诸葛亮要干什么?
9、好,鲁肃回去告诉周瑜了吗?周瑜听后怎么样?“疑惑”是什么意思?疑惑什么?
10、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周瑜不知道诸葛亮如何造箭,但诸葛亮对周瑜是怎么样?
11、从这里我们能看出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的原因”和“借箭前的准备”两部分内容,那诸葛亮到底借到箭了没有?我们下节课继续分析。
《草船借箭》续写 篇9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学会11个生字,理解19个词语的意思。
3、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胆略。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教学重点: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段,认识诸葛亮神机妙算。
教学关键:教师善于激发学生提问题,凭借课文(文字、插图),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三、教学设计
教时 第一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课题把握课文的重点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草船借箭》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师生一起梳理问题)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 带着问题读课文,激发兴趣,提高读书的效率。 通过知道什么,还想象知道什么,把学生带进课文内容中。
(二)
抓“借箭”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在生字旁书写一遍)、初步理解字义。
2、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作者安排的材料补充完整。
(1)
(2)诸葛亮置备了草船,趁着大雾向曹操“借箭”。
(3) 出示小黑板
出示投影
落实基础知识
理清文章思路
(三)
课后小结
------------------------------------------------------------
教时 第二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2、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诸葛亮借箭的主要原因
课前准备 录音 投影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
导读第2段,突破重点段
1、回忆课文内容及思路。
2、默读课文第3段,说说最感兴趣的内容。
3、分析诸葛亮在大雾掩护下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过程,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有感而发
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重点内容。
(二)
导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第一段,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划出对话进行研读:理解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就要交战”(与造箭期限有关)
“用什么兵器最好”(引入圈套)
“这是公事”(要挟对方)
“军营里......”(借军令进逼,暗示要立军令状) 主动探究
体会语言的内涵,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
指导朗读 1、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指名读,同学评议。
3、分角色朗读对话。 朗读
欣赏
评价
促进
在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四)
课后小结
------------------------------------------------------------
教时 第三教时 时间 课业内容 2、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听写词语。
2、品评朗读,总结全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录音
环节 教学过程 方法与手段 完成目标(或)设计意图
(一)
巩固
字词
1、听写词语:
奉命 撤退 崎岖 山涧 居高临下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2、反馈:
小黑板出示词语,同桌互批,全班小结。 报词语、词语意思、同(近)义词、反义词……
通过这个环节来巩固字词。
(二)
学习首尾两段
1、对比着读读首尾两段,有什么发现。
2、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挺有才干——神机妙算
心里很妒忌——我真不如他 对比法
提示学生进一步理解“神机妙算”
(三)
品评
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总结:《草船借箭》中的“借”能用“骗”来取代吗?为什么?
3、你还可以用别的顺序安排课文的内容吗?与课文的安排比,哪一种更合适。
自由读、
分组读、
领读、
指名读、
齐读
学习如何更好地安排材料
课堂
板书 草船借箭
邀请鲁肃 同去取箭
船近曹营 擂鼓呐喊
曹操惊疑 万箭齐发
草船借箭 满载而归
课后
小结
《草船借箭》续写 篇10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第十课)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 认知目标: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借
助网络等信息手段,初步了解有关三国的知识(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心中国的历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
二、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乙方一方,称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课文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背景下发生的。孙权手下的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陷害他,就设了一个计谋,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只用了三天就借到了十万支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确智慧非凡。
文章的教学重点是体会在整个事件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都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弄清草船借箭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讲读课文,因为它有很深厚的历史背景,所含概的知识面特别广,所涉及的人和事也很多,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课文内的知识,而应跳出书本,采集各方面的信息来丰富学习内容。
三、 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小学生具有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上网浏览的能力和一定的文字处理能力。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超文本结构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探索式学习,这种学习模式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从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造性。让学生在积极动手、动脑、动口中自己阅读、思考、质疑达到获知、探索问题之目的。
四、 教学策略及教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以探求问题来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思考质疑,运用多媒体引导创新。原来基于归纳或演绎的讲解式教学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综合运用的全新形式。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
操作过程是:辅以视听,创设氛围——网络支持,把握人物——动画演示,突破难关——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我采用这种多种信息技术整合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上的学生既能主动获取知识,又能主动探索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他们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 教学媒体
整个这节课贯穿着网络的链接和搜索,以“蒙泰瑶光”编著软件和“powerpoint”为交互主线。其中“蒙泰瑶光”作为教师授课的引导工具,本节课中,我分别在导入新课,突破重、难点,课后练习和拓展联系中运用它。“powerpoint”是我用于引导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时,提供参考网址时使用。
六、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导入新课(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穿越时光的隧道,去探寻1700多年前那场智慧与胆略的经典之作《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
(二)进行新课(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1、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同时质疑。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选派代表运用各种手段交流(语言表达、电脑展示、 学生表演、图片讲解等)汇报
教师补充说明,帮助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及广度。
汇报内容:A、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B、中哪些事例表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1)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2) 知己知彼。
(3) 熟通兵法。(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4) 有预见性。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因神机妙算而成竹在胸的一段话读一读。
4、师生总结
(三)巩固练习(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1、电脑配图出示一个小故事《死诸葛吓走活仲达》,让学生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个故事中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据你所知,还有哪些三国故事也体现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四)课堂延伸(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和事件,学生边浏览边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剪切编辑,溶入自己的想法,整理成一篇小文章,相互交流。
七、练习设计
阅读分析:
死诸葛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病危期间,先向姜维传给他自己的兵书,又交代了军事安排。他吩咐杨仪,我死后不能发丧,做一个假诸葛亮木像放在车上,一切事务照常进行。
杨仪、姜维和费一按照诸葛亮的嘱托,暂时扣压丞相病故的消息,有次序地撤退人马。
诸葛亮的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龛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
司马懿催动大军追赶蜀兵,以为诸葛亮已死了。但是半途他犹豫了,会不会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这时夏侯霸带着探子来报,五丈原蜀营已空无一人。司马懿听说后,半信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他唯恐蜀军撤走,赶紧带领人马向前追杀而去。忽然间蜀军掉头杀了回来,一面大帅旗上写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这可吓坏了司马懿,以为又中了诸葛亮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魏军兵将丢盔弃甲,自相践踏。魏军一直逃跑了五十多里地。两个魏将赶了来,叫司马懿不要惊谎。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与夏侯霸、夏侯惠向魏营走去。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遇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他这才后悔不迭。司马懿十分感叹:“我不能料到诸葛亮的死啊!”
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司马懿再次引兵追赶蜀军,但已晚了。他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确实是一代奇才。司马懿无可奈何,只得带领队伍回营了。
此时,蜀营将士放声痛哭,为丞相诸葛亮举哀。
回答问题:
在这个故事中,又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八、教学过程流程图
辅以视听,创设氛围
网络支持,把握人物
动画演示,突破难关
图文呈现,巩固强化
网上冲浪,拓展视野
《草船借箭》续写 篇11
1、学生自学:自由读“神机妙算”这一部分内容,用浪线划出最能体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再用心体会诸葛亮神在哪儿,妙在哪儿。
2、学生交流汇报,朗读体会诸葛亮“知天时”。师: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诸葛亮神机妙算?
生:三天后江上出现了大雾,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师:把你找的句子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体现雾的大。
生:(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这雾大吗?小雾!(众笑)
(生第二次读)
师:雾大吗?中雾!(众笑)
(生第三次读)
师:还不够大,你们听王老师读。(教师范读)来,像王老师这样读一读!
(生自由感情朗读)
师:你们的表情告诉我,雾很大,很浓。注意,这是一场大雾,一场浓雾!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齐读)师:这场大雾,鲁肃看到了,诸葛亮也看到了。鲁肃心里会怎么样?
生:害怕。
师:你来当鲁肃读读这句话,读出让人害怕的语气。
生a:(读)“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
师:你不是鲁肃!(众笑)谁能读得比他更让人害怕?
(生b读得很有感情)
师: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是什么心情?
生:高兴!
师:你就是诸葛亮,请你带着高兴的心情读一读。
生:“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读得很好)
师:是呀!这场大雾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让人高兴啊!(众笑)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本句)
反思:
1、独辟蹊径,从不同角度,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
为让学生体会诸葛亮“知天时”,我抓住“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这一句精心设计读的训练,以读代讲。短短一句话,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语气去读,分别读出了雾的大、鲁肃的害怕和诸葛亮的高兴。我还十分注重读的训练方式,通过学生试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练读、品读,不仅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文中人物性格的把握,还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朗读技巧,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领悟到:对短短一句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说一篇文章了。文学有其多义性、丰富性,我们读书就应该有自己的见解。
2、评价学生朗读,风趣幽默,别具一格。
当学生对文句的理解不深,朗读不到位,心里正着急时,我给予幽默、个性化的评价,巧妙地创设了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化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同时也渗透了朗读的指导。
《草船借箭》续写 篇12
周瑜因为嫉妒诸葛亮,所以叫他在十天之内赶造十万支箭,但诸葛亮说他只要三天就能造完,并立下了军令状。
诸葛亮叫鲁肃借他船、军士和草把子。
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叫上鲁肃,往曹军水寨而去,把船连接起来擂鼓呐喊。雾很大,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楚。曹操叫朝他们射箭,诸葛亮叫人把船掉个头。
天亮了,雾还没有散。但每条船两旁的草把子都已经插满了箭。诸葛亮叫军士喊道:“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上当了,可是船已经驶出二十多里了。
周瑜听了鲁肃说借箭的经过,感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续写精彩12篇相关文章:
★ 续写的作文300字3篇 续写作文300字李晓明过生日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