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校训伴我成长作文3篇(校训引领我成长 作文),供大家赏析。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1
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小学五年级,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又经历了多少刻苦铭心的教诲,又有多少悲伤和快乐的时光?这连我都大惑不解,但我清楚地知道,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瞬间都离不开校训协同、进取四个字。
我与协同同行。协同就是与同学们一起互帮互助完成一个个目标。这可让我明白了不少,就在这次春季运动会接力赛上,同学们齐心协力为了第一而努力,我看见同学们的眼睛里都带着必胜的决心,可同学们尽管十分努力,可我们之间的配合却不默契,掉了好几次棒,当然,在接力赛中掉了棒怎么可能会有什么好成绩?比赛完后,同学们都只是一味地去责怪谁谁的不好,但我觉得协同是最重要,要与队友们默契地配合才能取得好成绩,即使没有取得好成绩也不会去怪任何人了。协同的如此重要啊!
我与进取相伴。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要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在工作(学习)上才能无往不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知道学无止境。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位八十开外的老爷爷。他满头的白发,像一根根银丝;他满脸的皱纹像蜘蛛丝一样深深地印在了上面。他满脸笑容地告诉我:“小姑娘,我跟你说我知道学习是十分的累,可是找到了巧妙的方法就会感觉学习就像在玩一样。我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十分快乐的事情,我也坚信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无往不利,因此我都不愿意放弃学习,学习也不愿意放弃我。”老爷爷的这番话在我的脑海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
在人生的道路上,协同、进取伴我成长,让我品味到了成长的味道,同样也照亮我前程的星光,没有了它们,我就等于失去了一张唯有的,指向光明的“地图”。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与协同同行,与进取相伴。”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2
在我们蔷薇小学有六字校训,那就是“尚德、善思、励志”。其中,“尚德”,意为崇尚道德,作为一种文化思想,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在蕴涵和精神特质。它是建立在个性化的心理修为上的一种文化品质。德者,仁也。仁者,爱也。而仁爱又以谦让和与人和谐相处为基础。“德”有三层重要含义:一是礼让、谦逊之德,有此之德,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求得与他人的和谐;二是友善、关怀之德,即以人文情怀、良善之心关怀他人,在学校内营建一种互爱互助的和谐氛围;三是开拓、创新之德,即建构一种对事业、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未来发展的责任感,发挥个人的才智,不断开拓,不断创新,为社会争做贡献,在更高的社会进步的层面上追求新的和谐。它还包含着一种共同参与、互动合作、互惠互利的精神。“尚德”精神,有利于沟通不同的人、群体、集团乃至民族之间的关系,增进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念人们之间彼此认识、彼此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相互欣赏,使不同生命经历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同一社会时空下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我想,“尚德”放在首位,是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自己的行为与准则去引导学生教导学生也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孩子。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办事认真,勤俭温良,关心人、体贴人的特点,要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不论从事什么职业、不论担任什么职务、负责什么工作,都要珍惜它、热爱它。要踏实干事,埋头苦干,不好高骛远,不贪图虚名。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力求有所建树,有所成就。拥有事业的男性才会拥有精彩的人生。要做一位尚德、善思、励志的'人。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3
崇德尚美,和谐发展,这是我们学校的校训。
崇德,就是要讲文明。,要懂礼貌。美,对比自己小的要让他[她]。和谐发展,要和同学好好相处,才能有一个美好的校园!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除了勤奋,你认为还有别的办法吗?勤奋对于以前的我来说简直就是一个艰巨的任务,真的太难了。因为在平常的生活中,有这许多对于我来说很好玩的东西,正不断地在呼唤着我,吸引着我,往往使我失去了自控能力,不由自主地就去玩。但在以后的三年里,我将提高控制力,绝不会玩物丧志。”这是我会很害怕,各种各样的后果仿佛都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紧张的手冒冷汗,心也随着“怦怦”直跳,就在我想跟老师撒谎的时候,脑海中总会有一个响亮而清脆的声音不断回响在我的耳畔“做人要诚实,不然今后吃亏的可是自己!”然后我就会被他所折服,跟老师说出了实情,老师见我诚实,就原谅了我,反而亲切的对我说“下次可不要再马虎了哦!”我心中的绊脚石眼终于落下了。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校训,会伴随我三年
校训,伴我成长。同样,好习惯,伴我成长。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相信……
崇德尚美,和谐发展……
其实,我也想问你,你的校训是什么?有什么意思?这,就是我们的校训,这是我们赵各庄中心小学的校训,伴我成长的校训。
虽然只是很简单的几个字,甚至几句话,有时候,会给学生很大的目标,去努力,这就是校训的意义。
我会去努力。
我愿意为此去努力。
那么,你们会为此努力么。
校训伴我成长作文3篇(校训引领我成长 作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