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故乡高中作文3篇 写故乡的作文高中作文,供大家参阅。
故乡高中作文1
故乡是江南一个偏安的小城,虽然离开很多年,但有一幅画面就像被烙刻过一样——那条静谧的穿城而过的河上,支支呀呀摇晃在河面上的散发着桐油味的小木桥,柔软的夕阳下,悠悠然然走过的小城人,这是我成年以前就定格在脑海中的画面,只有在故乡的小城见过,而从不曾在任何地方见过。
我从不喜欢在人前高谈阔论故乡,但在我自己的世界里,任何与故乡有关的记忆都清晰可见,因为那里有值得我永远怀念的童真和青春年华。
恐怕很少有人像我年方四岁就曾酩酊大醉过,是那种醉得不省人事的醉。
儿时,物质比较匮乏,零食只有在过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有那么几样单调的品种,任何能入口的东西都会被我们当时的孩子视为美味佳肴。跟现在的孩子比,好吃的实在是太少,但比他们幸福的是,我们能尝到原汁原味、天然健康的东西,并且能体验到得到好吃的东西的兴奋和幸福感。
故乡,民风豪爽,连嗓门都大,虽地处南方却有些北方的气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好酒,尤好米酒,无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米酒。每年秋季新米上市,家家户户就开始酿制米酒,洗好米,装进一个大瓷缸子里(就是传说中司马光砸的那种大缸),在中间掏个洞,在米上撒上一些“饼药”,实际上就是发酵剂,用塑料薄膜封好,盖上盖子,再把旧棉被盖在上面保温,让大米在大缸里发酵,几天以后就会有清新的酒香透过盖子和厚厚的棉被飘出来,在屋子里悠然地飘荡,钻进大人也钻进我们小屁孩的鼻子里,接着大人们揭开盖子,浓香四溢,硬硬的大米已经发酵成绵软洁白的酒糟,恨不得立刻舀一大勺塞进嘴里。
这个时候的酒糟非常甜,大人一般会舀出一些给我们尝尝。掏开的洞中已经蓄满了一旺清澈的酒水,通常都很甜。这时候的酒浓度并不高,吃一些基本上不容易醉。盖上盖子和棉被继续再捂几天,再打开时,酒糟和酒水就变得有些冲头了,酒的浓度明显高了,酒水明显的多了。这个时候,把酒糟捞出来,酒水灌进酒坛子里,酒糟沥得越干酒水就会越多。
发酵过度的酒糟已经没有甜味,浓度比之前的高,家里会留下一些烧菜用,大部分都会给猪吃。而酒水浓度也比之前的要高很多,就变成了我们所说的“老酒”了,“老酒”和白酒相比比较甜,入口很顺,以至于没有喝过这种“老酒”的人初次喝时,总会因为它的甘甜而忽略了它的酒劲,痛快豪饮以至于酩酊大醉。“老酒”接触空气很容易变酸,是一定要把酒坛子密封起来的,到春节客人来的时候,时间正正好,家家户户都有口感上佳的米酒来款待拜年的客人。因此,就连刚会爬的孩子多少都尝过故乡这种甘甜的“老酒”。
我就是少有的在儿童时就因贪恋“老酒”的甘甜而酩酊大醉的人之一,这也成了我一生最难以忘怀的童年经历。
四岁那年,我还没有正儿八经喝过酒。那年春节期间,白天大人们都外出忙生计,我和大哥在家,大哥大约是高中毕业后尚未分工,在家无事,不知是他自己想喝酒没人陪,还是他故意想灌醉我,他告诉我说酒很甜,很好喝。我想着刚刚酿制的酒糟确实很甜,以为大哥要我喝的就是和那一样的`很甜的酒,所以毫不犹豫就尝了,确实有甜味,比有怪味的脾气好喝多了。
于是,我们就一人一杯,严格说是一人一缸子,八十年代的杯子流行的还是漆上字的白色搪瓷缸子,现在基本上是当成工艺品在卖了,一杯的容量比现在最大的一次性纸杯还要大。也没有下酒菜,可不知不觉我就喝完了一杯,第二杯喝到一半,肚子涨的受不了,起身去方便,站起来已经头重脚轻,走路摇摇晃晃了,但我并不知道那是醉了。摇摇晃晃到了厕所门口,很诧异地看到了两个门把手,还自言自语:怎么有两个?伸手去拉其中一个,没拉着,再去拉另一个,门开了。方便完回到酒桌边,还问大哥:什么时候又多装了一个门把手?装了干嘛用?大哥听了则笑得前仰后合。我们继续喝酒,喝到什么时候,喝了多少……我完全不记得了,直到我醒来,已经是深夜,父母在我身边,他们见我醒来,松了口气说:“总算醒来了”,告诉我说我已经纹丝不动睡了一天一夜,他们吓得半死。
我问他们我头晕的要命,动一动就想吐是怎么回事,他们告诉我这是喝醉了。我饿了,想吃东西,可他们喂我喝粥,我一吃就恶心,很想吐,却怎么都吐不出来,心里火浇火燎的,头痛欲裂,他们只能让我躺下去继续睡觉,一睡又是一天,直到第三天晚上才醒,勉强能吃些东西,后来慢慢开始缓过劲来。醒来后便天天听到父母骂大哥,大哥却没事人一样嘻嘻哈哈,觉得很有趣。他告诉我说我喝了两搪瓷缸子酒,但在我的记忆里,那次我只喝了一缸子多一点,因为从我跟大哥说完门把手的问题后到我醒来之间的事我通通不记得了。
从此以后,我见酒就恶心,一直到高中毕业,期间滴酒未沾,连当时小屁孩们极其稀罕的汽水都不喝,直到高考结束拿到录取通知书四处吃饭喝酒才开戒。也因为这次酩酊大醉体会过酒醉的难受,至今喝酒都非常理智,总会在将醉未醉时强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再喝,不能醉,当然也没有百分之百控制住。
这是很难得也很有趣的一个记忆,小时候的很多事都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件事却伴随着故乡的酒香和烧心烧肺的痛苦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成年了,家里人经常会在我回家的时候提起我当年那段糗事,孩子还是单纯的,会为了贪吃而分不清该不该,才会上这样的当,而成年了,再也不会上这样的当了,即使在应酬的场合,人家再怎么言辞怂恿,也不会上这样的当了,当然这样一来也少了很多的乐趣。
人生值得回味的事会很多,现在每当想起我四岁就酩酊大醉也会忍不住笑了。
故乡高中作文2
踏花归来马蹄香,谁不忆故乡?
阳春三月的一个晌午,我行走在美丽的枫株湖畔,拍摄了一地金黄的花海。我连续几年在阳春三月美丽时刻都会从第二故乡横峰赶到故乡枫株湖畔这个金黄色的油菜花海里行走和拍摄油菜花,每年的拍摄都不一样,每年的感觉都不尽相同。
记得我们小时候,故乡的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漫步在故乡的枫株湖畔,微风拂来,花香扑鼻,到处都弥漫着浪漫的气息;行走在田野间,吹着柔和的风,一路似锦繁花相伴相随,让自己慢下来,静静的去享受这惬意的生活吧!春分那天一大早,我们一家人便从横峰驱车出发,一路上我一直望着窗外,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蓝的令人沉迷心醉,白的让人没有杂念,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世外田园,车上一直放着那首叶一茜的歌《风吹麦浪》“远处蔚蓝天空下,涌动着金色的麦浪,就在那里曾是......”和当时的意境非常契合,我享受的闭上了眼睛,静静的享受着这份远离城市纷嚣的宁静。我们一家人驱车四百里赶到一个叫做木樨湾的村庄,那里有一家张记土菜馆,我们吃了一顿丰盛的午餐,那里的蔬菜都是当地人自己种的,是真正的有机蔬菜。在这里的每一道菜,都保持着它原本的味道,就是那种大自然赋予它们的味道。
吃过午饭,我们在木樨湾村子里走了走,村子不大,也就三十来户人家吧,也许是因为少有现代的东西干扰它们,村庄保持着它特有的传统民俗风格,村子的路边晒了好多棕树叶,听当地的一位大姐说是晒干了等着来年端午节拉到城里去卖的。村子里大多是妇女、儿童和老人,年轻的男人都外出打拼了,那些小孩子看到陌生的人了都充满了好奇,但当我们看向他们时,他们却羞涩的跑开了。一个装备齐全的樵夫拖着一根刚砍下的竹子渐渐的走进了我们,这个熟悉的身影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记忆中爷爷就是这样的一身装束。每天早出晚归的,那时候,人们靠着无穷山珍和几亩薄田也可以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农忙时节,父老乡亲们常常吆着牛在犁地插秧,播种着生活的希望,收获着丰收的喜悦。农闲时节,淳朴的人们三五成群的'围坐在农舍的屋檐下,远眺着雾气弥漫的山峦,层林尽染的山坡,一边围着火盆,一边谈论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在竹林里追逐、嬉戏、捉迷藏,农家小院里炊烟袅袅升起,忙里忙外的大人们拖着长音呼唤着贪玩的孩子们......如今重新踏上这片故土,儿时生活的地方我已找不到了,但是这朴实的乡风却能唤起我久远的记忆,故乡它就像一位慈祥宽厚的母亲,从容安详的目送着每个远行的孩子。但每一个从家乡走出去的游子,都对故乡有着深深地依恋,不管走向何方,故乡的悠悠岁月却永远是游子们心中挥之不去的记忆。
今年,我拍摄着满地的油菜花,也吟咏着赞叹油菜花的古诗句。拍摄累了,我就坐在油菜花海里小息片刻,脑海里的古诗句就不断地往外来。我坐着吟咏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我坐着吟咏《七绝·看油菜花有感》的句子:“岁岁花黄岁岁尘,招蜂引蝶为真身。一朝待得风传讯,分色沾香多少人。”我脑海里吟诗,看见田坎上走来了一个年轻漂亮的乡村女子,她款款的脚步,轻盈的神态,她低声哼唱着一首歌儿:“郎在门外喊一声,姐在房内侧耳听,前门走来后门转,手拿花线掉了针……”她抬头突然看见了我就停住不唱了,她脸儿红扑扑地闪进了一片金黄的花海里。时间是季节的时针,我顺着这个时针走路,从横峰回到故乡枫株湖畔的春天,看见满山满坡的春色,看见春天滔滔的信江,看见春天枫株湖畔百花盛开的时候。我站在油菜花地坎上,欣赏着一片一片的金黄,拍摄着一张又一张油菜花的图片,陶醉在阳春三月的枫株湖畔美景里,更陶醉在赞叹油菜花的古诗句里。
阳春三月,既美丽又非常的妖艳,故乡枫株湖畔一地的金黄、一地的春色、一地的铺金。我行走在一片片金黄色的花海里,观赏着花海里的一座座楼房,这些楼房具有江南建筑的风格,又有江南民居的特色,这一座座楼房置身在金黄色的花海里就像油画里的风景一般。有两个儿童站在一座楼房的门口玩耍,看见我这个陌生人赶紧躲进了屋内,有一只很小的狮子狗浑身纯白色,它汪汪叫着扑了过来。我望着它可爱的憨态,它在我不远处停下了,我故意一跺脚它飞也似的跑进了一扇门里。我继续顺着满地金黄的油菜花海行走,拍摄着故乡枫株湖畔的一地金黄。
诗意的春天,诗意的江南,诗意的枫株湖,诗意的花开。我随手拍摄了好多张花开的图片,顺着春天飘香的花园走了几圈,下午又离开了枫株湖这里,回到了第二故乡上班去了。
故乡高中作文3
说不想念故乡是假的。故乡里的人和事、家和树、熊和琴,再稀疏平常不过的事物,也因为涂上了时光的印记,留下了岁月的烙印,而变得分外珍贵。现在想来,门前小院里的桂树又要开花了吧?一朵朵,一簇簇,攀上枝头,与绿叶争辉,向阳光讨宠,待十月里香飘十里,又是一阵路人欣赞,只是再没有主人的抬眸凝望了。枝叶间的蜘蛛网结了一张又一张,树下的蚂蚁还在拖着落叶或哪只昆虫的尸体缓缓向前。等十一月的凄风冷雨一来,“一场秋雨一场寒”,树下尽是桂花的尸体了!奈何,再也不会有人细细扫去,做给树下土地的厚礼了!只等风呼呼地吹过,吹得满院都是。一地的鎏金,一地流着泪静候死亡的花儿!二楼的客厅里,久未奏响的钢琴,还在等着哪双轻捷柔软的手指打开琴盖,以一曲《那天的河川》作序,以一支节奏欢快的《summer》续弦,《少女的祈祷》、《童年的回忆》、《夜的.钢琴曲5》、《离骚》、《童年》、《雨的印记》也还在等着被主人的巧手复弹。即使那双手,已不再灵活、敏捷,也还是期翼着,再与这熟悉的黑白琴键相会。只为诉一曲离别的苦!稍许凌乱的卧室里,那头泰迪熊还在床头静候,那般木然,却又是那般痴傻。不知他是否也曾在寂静无声的黑夜里流着泪,就像我当初抱着他号啕大哭一样,一滴接一滴的泪水打湿了他的衣襟,亦打湿了他胸前的绒毛,却毫不在意。
只愿这痛苦,能被这柔软的身体所承受,柔软的棉花身,包容了不知几夜的痛彻心扉!对了,还有那走起路来已不再像从前一样飞快、手有时莫名地发抖、眼睛已有些浑浊,头发已有些花白的奶奶。她是否也在窗前,像个孩子似的东张西望,只为那一声梦呓般的呼唤——奶奶?然后迟迟地转过头,缓缓地走到门前,打开门,问一句“回来了?”还记得小时候,看到奶奶黑发里闪出的白发,很是惊讶。奶奶怎么会老呢?那时,她才五十几岁。如今,也已过了花甲之年。奶奶怎么会老呢?是啊,怎么会呢?奶奶不是应该一辈子青丝如旧,一辈子容光焕发的吗?可是,时光在她身上留下的印记却又是那么明显!多出的皱纹、白发,暴起的青筋,渐聋的耳朵…无一不在提醒我们:奶奶老了!奶奶真的老了!“真的老了吗?”我停下笔,抬起头,收住簌簌掉落的眼泪,轻声问出了口。
内心响起的,却是那声沉重的回答——奶奶老了!它像一头重重落下的铁锤,沉沉地敲在我的心上,传来无以言说的疼痛,奶奶老了!还记得三年级时想到哪一天我们都会老去、死去,便不由得放声痛哭。如果这老死是必然的宿命,那么…能不能…让我和我的亲人、朋友,以及生命中许许多多重要的人儿,在同一天入土为安?在同一天告别世界?而不是匆匆别离,在泪流满面的同时,又深知我们在时间面前的无能为力!记忆里的人儿终要一个一个地走远,但不要紧的,还会有新的人一个一个走来,填补你那苍凉的记忆;然后,再一个一个地离去,就像曾经那些消失在你生命中的人一样!最后的最后,唯有时间与你白头偕老,唯有孤独与你相伴终生!但这些,都不是我们眼下最要紧的事吧。我敌不过时间,所以我只能尽力抓住每一分每一秒与你相处的时光;只盼将来你走后,我不会留有遗憾。来年春天,一朵一朵的茶花又要探出墙头,只是小院里再美的花,我也无法再看到了。只能在记忆里一遍一遍地重温她一吐芬芳的场景,只是不知道那茶花树下,是否还有个老奶奶,在为她心爱的孙女笑容满面地插上那一朵最鲜艳的茶花,等她笑盈盈地转过脸来,给老奶奶一个大大的笑脸?
后记:这篇文章,本来只是随手写下来怀念一些故乡的人和事,却不想越写越长,牵扯到的人也和物也越来越多,最终成就了这一篇长文。写到“奶奶老了”时,不知怎么的眼眶就红了,抽出一张面巾纸擦掉眼泪继续写下去;可写完后再读,却还是在读到这一行文字时,无语凝噎,只得再次收住即将夺眶而出的眼泪。遗憾的是我奶奶并不识几个大字,这篇文章,她怕是读不到了,只盼寒假回家时,能再听她絮絮叨叨地讲一些我和我大堂妹小时候的趣事,能再听到我小堂妹咿咿呀呀地叫我“姐姐”,能再和小时候的玩伴躺在一张床上闲聊不曾相伴的时光……
如果可以,我真希望我能等到我家院里的茶花出墙,可惜了…我只能看到别人家的茶花一朵一朵压枝低,我家的茶花花期素来晚于别人家的茶花一些时日,待别人家的茶花已经悉数谢尽,我家的茶花才刚吐出一枝又一枝的花苞呢!也许很多时候人生就是这样的吧,错过了一场又一场的花期,但仍不失期待地盼着来年的再次相遇,哪怕…走到最后也只能收获一树绿叶落花的遗憾。
故乡高中作文3篇 写故乡的作文高中作文相关文章:
★ 二十年后回故乡小学生作文7篇(小学生作文二十年后回故乡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