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产科管理制度5篇 产科相关制度,供大家参考。
产科管理制度1
一、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明确。
二、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换产房的工作衣、帽、口罩、鞋;手术中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人内。三、产房应有定期清洁卫生制度,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三次,地面湿式清扫三次;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三次,每次30分钟以上;自然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月定期做空气、物表等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作好登记。
四、产妇进入分娩室必须更换衣、帽、鞋,做到橡胶垫、臀垫一人一用一消毒,用后立即用消毒液浸泡,刷洗晾干后再到供应室灭菌后再用。无菌产包一经打开超过l小时未用者必须重新更换。
五、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六、器械清洗室应具有洗涤池。
七、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以及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送消毒供应室统一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八、各类物品如体温表、毛刷、洗手桶等,均按常规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持物筒、持物镊、敷料缸、器械盘等冲洗用品,每周进行二次压力蒸汽灭菌;消毒液按规定时间进行更换。
九、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垃圾,必须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规定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产科管理制度2
一、《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使用由产房派专人负责,从妇幼保健站领取后,应做好编号、数量等方面的登记工作,若有填写错误应作废上交。
二、非本院出生婴儿不出具《出生医学证明》。
三、不得出具与婴儿及其父母不相符的《出生医学证明》。
四、办理《出生医学证明》必须审查婴儿父母监护人的有效证件。
五、不出具伪造、涂改和非法印刷的'《出生医学证明》。
六、医务科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定期栏、查、监督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情况,对违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产科管理制度3
一、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工作。
二、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三、掌握孕产妇的病情变化,孕产妇发生病危、死亡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四、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五、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六、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医疗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七、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技术,开展孕产期保健期服务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八、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学习区师工作。
产科管理制度4
一、医院必须把产科质量放在首位,把产科质量管理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中。
二、医院要建立健全产科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产科质量管理组织,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产科质量管理工作。
三、院、科二级产科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产科质量管理方案。
四、产科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制订产科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
五、医院要加强对全体人员的产科质量管理教育,组织其参加各项医疗管理活动。
六、产科质量管理工作应有文字记录,定期向院长汇报。
七、产科质量检查结果与评优、奖惩及职称评聘相结合。
产科管理制度5
一、产科重症监护室为高危孕产妇的抢救、监护及治疗专用,应随时做好应急抢救的准备。
二、产科重症监护室设专业管理,一切抢救器械、物品、药品、氧气湿化瓶均需固定放置,保持设备完好,标记清楚,以备再用。不准随意挪用或外借。
三、抢救孕产妇时,抢救人员要严格执行各种抢救程序,做到准确、及时、配合默契、抢救得力。
四、每次抢救工作结束后,由科主任主持,做好现场抢救技术评估和初步总结,即时补记抢救记录。
五、保持房间整洁干净,严格执行消毒灭菌制度,做好房间终末消毒。
产科管理制度5篇 产科相关制度相关文章:
★ 妇产科主治医师个人工作总结4篇(妇产科主治医生年度工作总结)
★ 妇产科护士来年工作计划4篇(妇产科护理年度工作计划及年度总结)
★ 产科护士个人年终工作总结8篇(产科护士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