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实验报告6篇(承重实验报告)

时间:2024-01-16 09:12: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实验报告6篇(承重实验报告),供大家参阅。

关于实验报告6篇(承重实验报告)

关于实验报告1

  实验名称:如何成功,如何成才。

  实验目的:人活世上,都渴望成功,都渴望成才。如何成功,如何成才?成才有哪些必须的条件?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一实验来研究证明。

  实验用品:大试管两支,"懒惰"溶液1瓶,"知识"颗粒若干,"刻苦+运用"颗粒若干。

  实验步骤:

  1、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加入等量的"知识"溶液。

  2、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倒入等量的"懒惰"颗粒、"刻苦+运用"颗粒。观察并记录其颜色、反应、现象。

  实验现象:

  1、加入"知识"溶液和"懒惰"颗粒的试管反应极快,溶液由无色透明变成灰色,并生成一种奇臭难闻的黑色晶体。

  2、加入"知识"溶液和"刻苦+运用"颗粒的试管反应较慢,溶液由无色透明逐渐变成金黄色,并散发出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特殊气味;同时,生成了一种叫做"成功"、"成才"的晶体。

  实验方程式:知识+懒惰=一无所获;知识+刻苦+运用=成功、成才。

  实验小结:由此可见,懒惰是不能获得成功的,也不能成才的。要想成功,乃至成才,就必须刻苦学习,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成才所需的时间并非一朝一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只有经过无数的成功与失败,方能成才。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多得是:张继没有落榜的失意,就不会有《枫桥夜泊》流传千古;赖东进没有当乞丐的辛酸,就不会有"乞丐团仔"的事业辉煌;曹雪芹没有家庭破败的磨难,就不会有千古名著《红楼梦》;同样,蒲松龄没有科场的落魄,也就不会成就不朽之作《聊斋志异》。成功之路荆棘载途,没有坚持到底的信念,就不能成才。只有战胜挫折,从哪儿摔倒就从哪儿爬起来,成功之门才会永远为你敞开。

  实验时间:11月28日

关于实验报告2

  一、做实验

  1.材料工具

  (1)常见的种子(如:绿豆 黄豆)40粒。

  (2)有盖的罐头4个,小勺1个,餐巾纸8张,4张分别标有1、2、3、4的标签,胶水,清水。

  2.方法步骤

  (1)在第一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2)在第二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然后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上少量水,使餐巾纸湿润,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3)在第三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倒入较多的清水,使种子淹没在水中,然后拧紧瓶盖。置于室温环境。

  (4)在第四个罐头里,放入两张餐巾纸,用小勺放入10粒绿豆,洒入少量清水,使餐巾纸润湿,拧紧瓶盖。置于低温环境里。

  通过观察,我发现1、3、4号罐中种子未发芽,而2号罐中种子发芽了。

  二、研究

  1.为什么同样优质,同样品种的种子有的发芽,有的没有呢?

  当一粒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随后,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然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1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虽有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但无水分,所以它不可能发芽。

  2号种子既拥有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水分,还有水分,所以它发芽了。

  3号种子未发芽是因为它被完全浸泡在水中,而水中没有氧气,所以它也不可能发芽。

  4号种子也因缺适宜的温度未发芽。

  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三、讨论结果

  通过此次实验,我发现了种子的萌芽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仔细地观察,我还看到发芽后的植物上有一些细细的,白白的根毛,其实他们能提高吸水率。

  实验给我带来了许多乐趣,也让我从中学到了许多知识。生物学实在是太奇妙了。

关于实验报告3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乒乓球和木块却被牢牢地钉在了水底,不能不令学生叹服。接着步骤(3)又魔术般地使浮力再现,更令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掌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连接方式。

  二、实验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步 骤: 1.组成串联电路

  A.按图1-1的电路图,先用铅笔将图1-2中的电路元件,按电路图中的顺序连成实物 电路图(要求元件位置不动,并且导线不能交叉)。

  B.按图1-1的电路图接好电路,闭合和断开开关,观察开关是同时控制两个灯泡,还 是只控制其中一个灯光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把开关改接在L1和L2之间,重做实验B;再改接到L2和电池负极之间,再重做实验B. 观察开关的控制作用是否改变了,并分别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电路图 电路图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组成并联电路

  A.画出由两盏电灯L1和L2组成的并联电路图,要求开关S接在干路上,开关S1和S2分 别接在两个支路上,并按电路图用铅笔连接1-3

  的实物电路图.

  电路图

  B.按电路图在实物上连接并联电路,然后进行下述实验和观察:

  a. 闭合S1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观察开关S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闭合S和S2,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1,观察开关S1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闭合S和S1,再闭合或断开干路开关S2,观察开关S2控制哪个灯泡.

  观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

  1.在串联电路里开关控制____________用电器;如果开关的位置改变了,它的控制作 用_________.

  2.在并联电路干路里的开关控制__________________用电器;支路中的开关只能控制 _______________用电器.

关于实验报告4

  一、 实验内容概述

  用友ERP 软件II企业典型业务(圆珠笔)实验课程,主要是针对企业典型业务,包括生产、供应链、财务、销售、人力等业务进行的模拟企业经营实验。在这个实验课程中,不同专业的学生重新组合,运用本专业知识,与其他专业的一起合作,对整个公司的生产运营进行决策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还要用ERP软件建立本公司帐套,并将各个模块的实验数据输入企业帐套中。

  用友ERP软件主要包括了生产、人力资源、财务和供应链四大功能模块。每个模块由企业不同的部门与之对应。ERP软件的功能虽然模块化划分,但是每个模块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存在。

  本报告将针对本人所负责的人力资源模块和销售模块进行实验报告陈述。人力资源模块主要包括公司组织架构、部门档案、人员档案、岗位档案、职工类别、薪酬管理方面的内容。销售模块主要是销售订单、销售预订单、销售报价、发货、销售发票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人力模块是我专业要求掌握的ERP内容,因而做起来难度较小,而销售模块因为不是我专业要求内容,在ERP实验II之前从未接触过,因而感觉很困难。但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还有与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和协作沟通,最后还是能按时按量完成课程实验。

  二、 实验过程

  (一) 实验目的

  1、 通过ERP软件II企业典型业务(圆珠笔)处理实验,对ERP软件I专业模块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对相关模块软件操作的熟悉程度。

  2、 通过ERP软件II企业典型业务(圆珠笔)处理实验,了解不同专业学习的ERP软件的不同模块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对用友U8-ERP软件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

  (二) 实验内容

  1、 授予用户权限

  2、 ERP软件II人力资源模块的实验内容

  (1) 设置部门档案

  (2) 设置岗位档案

  (3) 设置员工类别

  (4) 设置人员档案

  (5) 设置职工薪酬

  3、 ERP软件II销售模块的实验内容

  1) 填写销售报价单

  2) 填写销售订单

  3) 填写销售预订单

  4) 填写销售发货单

  5) 填写销售专用发票

  6) 填写销售出库单

  (三) 实验步骤

  1、 授予用户权限

  (1) 修改“XXX”权限,在“权限”中选中“权限”,选中帐套“467BB”,在左侧列表选中“XXX”,单击“修改”,在右侧窗口选择人力资源和销售部分需要的权限

  2、 ERP软件II人力资源模块的实验内容

  (1) 设置部门档案

  A. 在“基础设置”选项卡中,执行“基础档案”-“机构人员”=“部门档案”命令

  B. 点击“增加”输入公司部门信息并保存

  (2) 设置人员类别

  A. 在“基础设置”选项卡中,执行“基础档案”-“机构人员”-“人员类别”命令

  B. 单击“增加”在“在职人员”下,根据实验资料分别输入“生产员工”、“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其他人员”并保存

  (3) 增加职务

  A. 在“基础设置”选项卡中,执行“基础档案”-“机构人员”-“职务档案”命令

  B. 单击“增加”,分别输入“总经理”、“部门经理”、“部门业务主管”、“一般管理人员”并保存

关于实验报告5

  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掌握旋光仪的正确使用方法; 2、了解反应的反应物浓度与旋光度之间的关系; 3、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三、实验原理

  蔗糖在水中水解成葡萄糖的反应为:

  C12H22O11+H20→ C6H12O6+C6H12O6

  蔗糖 葡萄糖果糖

  为使水解反应加速,反应常以H3O+为催化剂,故在酸性介质中进行水解反应中。在水大量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达终点时,虽有部分水分子参加反应,但与溶质浓度相比认为它的浓度没有改变,故此反应可视为一级反应,其动力学方程式为:

  lnC=-kt+lnC0(1)

  式中:C0为反应开始时蔗糖的浓度;C为t时间时的蔗糖的浓度。 当C=0.5C0时,t可用t1/2表示,即为反应的半衰期。

  t1/2=ln2/k

  上式说明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只决定于反应速率常数k,而与起始无关,这是一级反应的一个特点。

  本实验利用该反应不同物质蔗比旋光度不同,通过跟踪体系旋光度变化来指示lnC与t的关系。在蔗糖水解反应中设β1、β2、β3分别为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旋光度与浓度的比例常数

  C12H22O11(蔗糖)+H20→ C6H12O6 (葡萄糖)+C6H12O6 (果糖)

  t=0C0β1 0 0 α= C0β1

  t=t Cβ1 ( C -C0)β2 ( C -C0)β3αt=Cβ1+( C -C0)β2+ ( C -C0)β3

  t=∞0β2C0 β2C0 α∞=β2C0+β2C0 由以上三式得:

  ln(αt-α∞)=-kt+ln(α0-α∞)

  由上式可以看出,以ln(αt-α∞) 对t 作图可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即可求得反应速度常数k 。 四、实验数据及处理:

  1. 蔗糖浓度:0.3817 mol/L HCl浓度:2mol/L 2. 完成下表:=-1.913

  表1 蔗糖转化反应旋光度的测定结果

  五、作lnt~ t图,求出反应速率常数k及半衰期t1/2 求算过程:

  由计算机作图可得斜率=-0.02 既测得反应速率常数k=0.02

  t1/2 =ln2/k=34.66min 六、讨论思考:

  1.在测量蔗糖转化速率常数的,选用长的旋光管好?还是短的旋光管好?答:选用较长的旋光管好。根据公式〔α〕=α×10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情况下,L越长,α越大,则α的相对测量误差越小。

  2.如何根据蔗糖、葡萄糖和果糟的比旋光度计算α0和α∞答:α0=〔α蔗糖〕Dt℃L[蔗糖]0/100

  α∞=〔α葡萄糖〕Dt℃L[葡萄糖]∞/100+〔α果糖〕Dt℃L[果糖]∞/100

  式中:[α蔗糖]Dt℃,[α葡萄糖]Dt℃,[α果糖]Dt℃分别表示用钠黄光作光源在t℃时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比旋光度,L(用dm表示)为

  旋光管的长度,[蔗糖]0为反应液中蔗糖的初始浓度,[葡萄糖]∞和[果糖]∞表示葡萄糖和果糖在反应完成时的浓度。

  设t=20℃ L=2 dm [蔗糖]0=10g/100mL 则: α0=66.6×2×10/100=13.32°

  α∞=骸2×10/100×(52.2-91.9)=-3.94°

  3.在旋光度的测量中,为什么要对零点进行校正可否用蒸馏水来进行 校正在本实验中若不进行校正,对结果是否有影响

  答:若需要精确测量α的绝对值,则需要对仪器零点进行校正,因为仪器本身有一系统误差;水本身没有旋光性,故可用来校正仪器零

  点。本实验测定k不需要对α进行零点校正,因为αt,α∞是在同一台仪器上测量,而结果是以ln(αt-α∞)对t作图求得的。

  4.记录反应开始的时间晚了一些,是否影响k值的测定为什么答:不会影响;因为蔗糖转化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本实验是 以ln(αt-α∞)对t作图求k,不需要α0的数值。

  5.如何判断某一旋光物质是左旋还是右旋

  答:根据公式[α]t℃D=α×100/Lc,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α与浓度成正比。配制若干不同浓度的溶液,测定其旋光度。即可判断。

  6.配制蔗糖溶液时称量不够准确或实验所用蔗糖不纯对实验有什么影响答:此反应对蔗糖为一级反应,利用实验数据求k时不需要知道蔗糖的初始浓度。所以配溶液时可用粗天平称量。若蔗糖中的不纯物对 反应本身无影影响,则对实验结果也无影响。

关于实验报告6

  五一黄金周跑了一趟北戴河,去了趟盘山,又到昌平长陵北面延庆山区玩了玩,总共跑了1281公里,加油 126.57升(共加两次93号油 第一次73.9升跑747公里,第二次52.67升跑534公里)平均油耗百公里9.9升。

  电动增压刚开始调到20xx转或100公里时速时打开,后又调到1800转 90公里时速时打开。

  安装后的主要感觉,马力有所增加,扭力增大了,油耗没有增大还是保持100公里10升以下。

  我平时开车过了60多公里就挂5挡,保持80公里均速。高速行驶也就保持110公里以下,声音也好听。这次由于做实验主要实验在打开电动增压时的效果。当我在5挡时保持80~90公里时速,遇到上坡或需要加速超车时往往要减挡增大扭力加速。

  这次实验打开电动增压时,车子好像有了一股闷劲,不用减挡稍一加油就挺过去了,低中速扭力增大了。在山区行驶时感觉也是这样。平常3~4挡爬坡时感到扭力不够时赶紧换挡,这次实验脚下稍一加油发动机似乎闷劲十足,不慌不忙就上去了。由于控制电动增压开关连动在油门上,油门开启到一定成度就打开了。急加速时它也会根椐需要及时起动增压,效果不错。

  我本人还比较满意。平时用车时它不启动也不影响正常进气。由于增压装置改装在车头前进气量大.空气凉爽.密度大.所以效果不错。当然涉水时就不行了,喜欢涉水的同志可改装涉水器喉管。

关于实验报告6篇(承重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科学实验报告11篇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4篇

会计实验报告范文3篇 会计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及内容

化学实验报告3篇

生物实验报告9篇

化学实验报告6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3篇 初二物理实验方法

化学实验报告7篇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5篇

小学生实验报告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