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童年的读书笔记12篇,供大家参考。
童年的读书笔记1
童年讲述的是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贷,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之后,生病而死,十一岁的作者被外公残忍地赶出家门,从此还是一个孩子的他,只得在社会上自谋生路……
感想与感受: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据我了解,《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中的第一部。它向我们艺术地展示了阿廖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步入初中的我回忆起童年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才知道什么是童年,什么是幸福童年,什么叫做珍惜童年。也许你正在为妈妈没有带你去买你想要的东西而抱怨着,可如果你想象一下高尔基的童年,那么你将会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去主动帮助妈妈工作!这本书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
高尔基虽然小时候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竟然还能成为一位如此杰出的人,真是了不起!他发表过的文章数也数不清。高尔基从来不放弃可贵的光阴,他在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三六年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克里母.萨姆金的一生》,但直到他临终都没有完成。这部小说作品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反映了各个阶级和社会集团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高尔基于一九三六年六月十八日在哥尔克病逝。读了《童年》,我深深感受到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那种腐败,当时人民生活的痛苦。相比之下,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多么美好!我认为,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好环境中浪费时间实在是天大的错误。记得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珍惜时间是成功的秘诀”。我们现在有如此好的环境,是多么难得呀!所以我们不是更应该去努力吗?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
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段落选抄:此时此刻,我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纯洁的、飘忽不定的思绪,但这种思绪是细腻的,像蛛网一样透明,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们往往是突然爆发,马上就像陨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忧伤。这有时会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这时你的生灵在沸腾,在融化,渐渐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形状,于是你的心灵的面孔就这样产生了。
童年的读书笔记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童年是一生中最难忘、最快乐的时光,但高尔基的童年却与众不同。高尔基的《童年》主要写了他在童年时可怜的悲惨遭遇,从而体现当时社会的黑暗。
读了这本书,我也有诸多感叹:对高尔基的怜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呼吁。主人公主角阿廖沙痛苦的童年生活打动着我: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外祖父家,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
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的亲戚,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朴实、深爱着主角阿廖沙的“小茨冈”,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主角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的压死了……
主角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凶暴;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斗殴……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主角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主角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主角阿廖沙也还认识很多其他的人:搬进新房子后的几个房客、隔壁的三少爷,等等。主角阿廖沙从家人的一些“奇怪”的举动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我和主角阿廖沙相比,我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许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痛苦吧。当然,除此之外,我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我们的童年和主角阿廖沙的有着天壤之别。想到这儿,我觉得我是多么幸福呀!我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这让大人么操心就足够了。但拥有着这些,我并不知足。我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现在想想,我是多么地天真啊!的确,我不用像主角阿廖沙那样只十一岁就到独自闯荡。但读过《童年》之后,我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应该不再浪费,我应该学会珍惜。
自从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奢侈,不会再浪费;我要开始多为长辈着想,体谅他们的幸苦;我更应该开始满足自己的幸福生活。
童年的读书笔记3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记忆里,童年是美妙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值得回忆的……
但是高尔基笔下的童年却迥然不同,恐怖、悲惨、阴暗的气氛始终弥漫在他的童年里,我每每读起这些文字,脑海里总是浮现起那个可怜的小男孩的身影。高尔基三岁丧父,失去了如高山般厚重的父爱,年幼的他跟着母亲来到外祖父的小染坊,从那时起,黑暗就降临到他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在高尔基幼小的心灵里,那段时光好似是一座暗房,没有一丝光亮。
命运好像总是在捉弄高尔基。无话不谈的朋友小茨冈,被他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好事情”木匠被外祖父赶走了;继父也并没有给予他父亲的关爱,反而常常殴打他;就连疼爱他的外祖母和母亲也相继离世,生活中的光明一点一点地离他而去。
高尔基的《童年》读来十分压抑,充斥着太多太多暴躁、乖戾、贪婪、自私,唯独善良、和蔼的外祖母带来了一抹阳光。她深爱着每一个孩子,即便如米哈伊尔和雅科夫这样的坏蛋,她也不愿严厉地惩罚他们。一个如此善良的人,怎么会喜欢看见家里发生战争呢?
回顾高尔基的《童年》,似乎只有几段短暂的友谊和一些学习经历值得回忆,在欢乐中,在悲伤中,在爱与恨的交织中,他的童年就这样匆匆而过。在阅读中,我发现他的爱,寻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们现在丰衣足食,是父母的“心肝宝贝”,高尔基那悲惨的童年对我来说完全无法想象,这可能是天堂和地狱的距离。所以当我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后,深深地感到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定要珍惜当下,活出精彩!
童年的读书笔记4
在寒假中,我读了《童年》这一本书。
《童年》是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阿列克谢在父亲去世后,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童年。在阿列克谢的眼里,他的童年是冷酷的,无情的;成人的世界是那样的丑陋。母亲在父亲遗体旁生下的小弟弟夭折了。在外祖父的家里,舅舅们整天为了家产而争吵斗殴。外祖父毒打儿童……
而在这个家里,阿列克谢始终受到外祖母的疼爱,受到外祖母讲故事的感染。外祖母的形象在阿列克谢悲惨的童年中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带给了阿列克谢一生的爱。
我想,在如今这个社会里,还有多少孩子的童年像阿列克谢一样。那样的悲惨,那样的冷酷?大多数孩子的童年都是充满阳光的。与阿列克谢相比,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的童年。
童年的读书笔记5
一个本来不喜欢读小说的我,总是有头无尾,从未完整读过一篇长篇小说,可是,自从妈妈给我买了《童年》,我就被这本书深深吸引了。
可怕的外祖父,坚强善良的外祖母,争家产的两个舅舅,无助的母亲,本应无忧无虑的童年,却充满欺凌。第一章中,阿廖沙的父亲就去世了,而就在这时,阿廖沙的母亲生了一个男孩。“我们”乘着船,住进了外祖父家。外祖父家充满仇恨,两个舅舅强烈争夺家产,外祖父也不甘示弱,不给他们。在外祖父家打工的茨冈和阿廖沙成为了朋友。因为外祖父经常打“我”,所以茨冈就把能少挨揍的方法教给了我,从此,他们俩“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可是,他在一次抬十字架时,十字架夺去了他年轻旺盛的生命。在外祖父家,外祖母是阿廖沙唯一最亲近的人,外祖母每天给“我”讲故事,每天陪我、和我睡。
现在,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我流过泪,与他同苦;我欢笑过,与他同乐。
记得一次,妈妈也打过我,我气得关上门,躺在床上,轻轻地抽泣。后来,妈妈用钥匙打开了门,妈妈后悔地说:“恬洋,对不起,我当时不应该打你,但是,你也不应该做出令妈妈伤心的事呀!”我瞥了她一眼,心想:打了人,说声对不起就好了吗?后来,我觉得每个人都有做错的事,就原谅了她。
高尔基,我想对您说:“您不仅是伟大的作家,而且是生活中的强者,我一定向您学习!”
童年的读书笔记6
读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觉得这本书真的让我了解了很多,个性是书中讲到我们成人对儿童缺乏明白,在与儿童打交道的过程中,成人会慢慢变得自私自利,或者以自我为中心,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与孩子有关的一切,这样最终结果只能使他们之间误会越积越多。儿童并不是什么也不懂,有时候成人就应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待事情,多欣赏儿童,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多做自我反省。
书里还提到:我们无论多么热爱自己的孩子,从他一出生,我们就本能的开始对他提防,凭着一种本能的守财欲,我们赶紧保护拥有的每一件东西,即使是毫无价值的破烂。从孩子一出生起,成人的心理就被这样一种思想支配,管住这个孩子,不能让他惹麻烦,看住他。在成人的眼里,孩子热衷于一些琐碎的、毫无用处的事物,他们为此感到不可理喻,他们认为孩子的自由探索行为是很幼稚的,这个过程是很缓慢的,他们企图将一切事情代劳。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探索是可喜、搞笑的,他们从中得到了满足感。比如,孩子会要求自己拧瓶盖、吃饭、穿鞋等,他们会完全沉迷在这些在大人看来是再简单但是的工作中,在一遍遍的尝试、重复中探索、发现、兴奋着、愉悦着,但成人们看不下去了,最后一切事务全部由父母代劳。
儿童成长的步伐需要成人的等待,书中举例:带孩子出去散步的时候,当孩子停下来的时候,大人也就应停下脚步等待孩子,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大人往往会正因自己不愿等待,不断的催着孩子往前走。有时候对儿童的尊重,我们人还是动物做的好,像小象跟着象群走,走累了,停下来时,大象也会停下来等待。看到那里我想到了以前看到带着蜗牛去散步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是让我们知道,尊重儿童成长步伐。
我觉得成人真的就应承认自己的错误,对儿童的成长我们真的不能再干预太多,有时候成人的“冷眼旁观”,对于儿童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取。
看这本书,解开了心中有些疑惑,更愿意去站在儿童的角度去看待事情,感觉让自己的理论知识也增加了不少,看来多看书真的还是有这个必要的。
童年的读书笔记7
童年,是每个人自己都值得回忆,值得珍惜的一段短暂而又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是我最珍贵的收藏,然而大师高尔基的童年呢,真可谓“窒息的天地,苦难的童年”,童年应该是他的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感受颇深。首先,与高尔基的童年相比较之下,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遭遇,我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在家里,父母宠爱着,关心着,保护着。在学校,有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们的陪伴,真正可以说是无忧无虑,
而高尔基呢?与我们恰恰相反。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就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高尔基,成就了高尔基。在如此邪恶和污秽的社会中,他那颗光明和博爱的心没有动摇,没有被污染,反而变得越加开阔:光明。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吧!这本书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正直自信。
这本书告诉我们,要把握未来!每个人的心充斥着暴力,麻木不仁,他们放纵自己,麻醉自己,去努力忘掉穷困,病痛的折磨,那种灰暗的日子,真的很难熬过,大家记得书中那句话吗?漫漫日月,忧伤是它的节日,火灾是它在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我想这就是对《童年》中生活的最好诠释!
此时此刻,我就会产生一些特别纯洁的:飘忽不定的思绪,但这种思绪是细腻的,像蛛网一样透明,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它们往往是突然爆发,马上就像陨星似的迅速消逝了,在你心中留下莫名的忧伤。这有时会使你得到安慰,又令你惶恐不安。这时你的生灵在沸腾,在融化,渐渐形成一种终生不变的形状,于是你的心灵的面孔就这样产生了。
童年的读书笔记8
我在这个暑假里,读了高尔基一生的三大名著,想必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是哪三本了吧。当我读完这三本书的时候,尤其是《童年》这本书时,我陷入了沉思。
《童年》这本书一开始讲的是高尔基的父亲被霍乱传染身亡后,高尔基跟随外婆和母亲一起来到外公的染坊。在那里,高尔基读懂了“人心险恶”这四个字。高尔基的外公因为缺钱,所以为人暴力,专横,而且高尔基也遭受过他的折磨。高尔基的两个舅舅——雅科夫和米哈伊尔也视财如命。在这种黑暗之中,有两道光照亮了高尔基的心灵:崇拜圣母,会讲故事的外婆和大爱无私的母亲。外婆教会了高尔基阅读,母亲则教会了高尔基用心去爱这个世界。是应为有这两道光,高尔基才没有放弃自己的人生,才有后来辉煌的成果和荣耀!
当外公毒打高尔基的时候,简直不把高尔基当他的外孙,而是当作自己手下可以任意使唤的工人,想打就打。在一旁,高尔基的母亲和外婆,还有高尔基最好的朋友“小茨冈”一直紧紧护着高尔基,不让高尔基遭受外公的毒打。特别是“小茨冈”他用他那瘦小的手臂,死死的挡住高尔基外公一波又一波的毒打,即使手上布满了伤痕。高尔基的母亲用手抱住高尔基,就算自己的头被尖锐的木块划破了,也不在乎。读到这里,我既感动又愤怒。让我感动的是“小茨冈”的友情和外婆及母亲的亲情。它们可以不顾自己的安危去守护朋友和自己的子孙。让我愤怒的是外公的残暴。他只顾自己满足惩罚犯了错的高尔基的快感,不为他人的痛苦和担心而考虑。
当时那个动荡的社会里,生存下来是有多难啊!《童年》的结尾写道十岁的高尔基走向了“人间”,就是那个冷漠,无耻,但是也有生命之光世界!当我看到高尔基十岁这个年龄时故事,我快要喊出声来了!我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虽然也会一些本领。但十一岁的我,问问自己,我能像高尔基那样有勇气的步入社会吗?在这个高科技时代,重要的不是体力,而是脑力。但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我能独自生活吗?有些人觉得这个问题太远大了。但关键是我们有些同学,现在连关灯独自睡觉都不敢!十一岁,快上五年级了,想想这个时间,我们在学校的守护下,父母的呵护下,还能走多远!是时候敲一下警钟了!不能再过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
把高尔基的童年和我们的童年对比一下,发现这真是天与地的差别呀!高尔基的童年缺衣少食,还经常挨打。我们的童年幸福快乐,国家强大,政策开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努力学习,将来能报效祖国,这不是应该的吗?
童年的读书笔记9
《童年的秘密》有一段是这么说的:“人们对儿童心灵上的创伤仍然知之甚少,但是他的伤痕大多数是由成人无意识地烙上去的”这些创伤,几乎全部都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儿童的心理所造成的,我们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用错了方法。这造成了相反的后果,好心办坏事的例子,太多了。而《童年的秘密》里蒙台梭利或者指出常识性做法的谬误,或者提出了一些我们未曾想到过的地方,因此这本书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非常值得一看。
这本书里的好的观点是在太多,我现在就讲几个对我感触比较深的.片段吧。
敏感期,这是蒙台梭利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一点,我们知道,蜜蜂的幼虫都要经过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所有的雌幼虫都可能成为蜂皇。但这个蜂群只选择一只雌幼虫作为蜂皇。工蜂为她准备一种称为“蜜蜂食料”的特殊食品。被喂了这种极美的食物之后,这个被选中的雌幼虫就成为这个蜜蜂群体的蜂皇。如果工蜂挑选她时,她已经年岁较大,就不可能成为一只蜂皇,因为她已经不再会有贪婪的食欲,她的身体不可能再发展成一只蜂皇。这些例子可以使我们意识到儿童发展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儿童内含着生机勃勃的冲动力,由此使他产生惊人的举动。不能跟随这些冲动力,意味着他们软弱和无活力。
然而当敏感期儿童的需要未得到满足时,这是就会有一种外部表现,成人称之为“发脾气”。然而这真的是儿童的一种无理取闹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们成人不知道不了解儿童这种反应背后的原因,便把它加上了“瞎想”、“任性”“发脾气”的名称。我们把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任性。我们也注意到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很多任性的行为只是人们过去错误地对待儿童并由此恶化而导致不正常的结果。跟敏感期的内部冲突有关的各种瞎想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
因此,我们必须寻找儿童每种任性背后的原因,这完全是因为这些原因就是我们尚未知道的东西。一旦找到这些原因,就能使我们深入到儿童心灵的神秘幽深处,并为我们理解儿童及跟儿童和谐相处提供了基础。
一直以来在成人的脑海中,保护自己的财产使其免遭侵犯,这几乎是成人的法则。所以,我们经常会阻止孩子不让他们做很多事情,怕打坏东西总是让孩子按照我们的节奏来生活。同时,对成人来说,有一条自然法则,即“最大效益法则”,这诱使他们运用最直接的手段,在尽可能少的时间内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当孩子想自己倒杯水喝的时候,他往往不能自己来完成,成人怕儿童打翻热水,打翻杯子,于是,成人自己来代替孩子来快速地完成这些。他们可能会斥责儿童因为他们心疼那个被打碎的杯子,可是,如果是一位客人来他家做客不小打碎了这个杯子,成人马上会对客人说:“没事,没事,一个杯子值不了几个钱的”在这里,儿童的身份地位显然被看轻了,没有得到重视,同样是人就是因为我年纪小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差别吗。
请把儿童当做人看,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儿童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在社会在生活的意义上,要做到儿童与成人的平等。
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这本书让我也意识到自己对待儿童那些错误的态度。书本上的每一句话我都觉得富有哲理,意味深长,但是,今天,在现在的这个社会,不会像蒙台梭利那个时期那样忽视儿童,而是有点溺爱儿童,但爱的方式还是不适用于儿童,用哪种方式才能真正了解儿童,才能使儿童更好地发展,还是我们要思考的话题。
童年的读书笔记10
童年是一去不复返的,每个人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
高尔基早年丧父,从小就遭到了两个舅舅的打骂,不管是犯大错还是犯小错,都会被两个舅舅打一顿,就连两个舅舅吵架也要连累她,成为他们的出气筒,高尔基每次都是被打得皮开肉裂。
两个舅舅为了吵分家的架,还带上了高尔基,刚吵完就开始打他,打一次还不够,还要打上好几次,让高尔基生不如。高尔基大小就生活在“人间地狱”当中,每一天都被打的很惨,并且每一天都吃不饱和不足很是可怜,可是他一向有一种要活下去的信念。
高尔基在三年级时母亲也走了,只留下她一个人,这在他的心中留下了不可擦去的阴影。
我觉得如果我和高尔基交换处境,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而不是像他那样坚强地活下来。高尔基这种顽强的精神和努力活下去的信念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如果高尔基生活在此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估计也不会成为大作家,写出那么多著作了吧!
我们此刻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了,比起高尔基,我觉得我们应当感到欢乐才对,而不是嫌七嫌八。
读完《童年》,我若有所思,一个拥有悲惨童年,几乎快被打残的人居然能够成为大作家,作为生活十全十美的小孩,我们应当去努力,去奋斗,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童年的读书笔记11
我在寒假里读了《童年》这本书,它的作者大家都不陌生,是享誉世界的高尔基。这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中的第一部,讲述了围绕主人公阿廖沙展开的一系列故事。
在描写父亲时,作者用了这么一段话来形容——“他穿着白衣,身子显得特别长。光着脚的脚趾古怪地交叉着;往常爱抚我的双手安详地搁在胸口,手指也是弯曲的……和善的面容上脸色一片晦暗,两排难看地龇着的牙齿使我觉得怪可怕的”这段话中的“古怪地”、“显得”、“怪可怕的”等形容让我感受到阿廖沙的童真、好奇,阿廖沙那时是多么小,根本不知道死亡意味着什么。之后,他的母亲瓦尔瓦拉和外婆带他一起来到了外公家,阿廖沙在那个家里受了许多的委屈,发现了许多新事物,认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他能干慈祥的外婆讲给他许多动听的故事。给高尔基带来极大鼓舞,高尔基在书中描写道:“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从外祖父家打架时场面的描写(两个舅舅忽地一声站起来…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叫声像公鸡打鸣似的响……外祖母痛苦得面孔都变样儿了,说:“全都分给他们吧,你也好落得耳根子清静,分吧!”“住嘴,都是你惯的!”外祖父叫喊着,两眼直发光……别看他个子小,叫起来却直震耳朵)中作者把吵架时那种眼红脖子粗、激烈的争吵、大声地喊叫写得惟妙惟肖,使我有身临其境之感。《童年》中阿廖沙的各种遭遇也让我感悟到那个时代的黑暗和混乱,阿廖沙在乐观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的支持下,阿廖沙变得坚强,这使我感动。
《童年》这本书让我如痴如醉,很多细节都十分精彩。
童年的读书笔记12
1、水面上灰雾茫茫,远方偶尔现出黑色的土地来,马上就又消失于浓雾之中了。 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在颤抖,只有母亲,双手枕于脑后,靠着船站着,一动不动。
2、姥姥坐在我身边,皱着眉头梳头,她不停地自言自语地念叨着。 她的头发特别多,密实地盖住了双肩、胸脯、膝盖,一直耷拉到地上。
3、她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她牙齿雪白,面孔虽然有点黑,可依旧显得年青。 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
4、她永远沉默着,好像有一层看不透的雾笼罩着她,她那一双和姥姥一样的灰色的大眼睛,好像永远在从遥远的地方冷漠地观察着人世。
5、我们肩并肩坐在窗户前,眺望西天的晚霞,看黑色的乌鸦在乌斯可尼耶教堂的金顶上盘旋。 乌鸦们飞来飞去,一会儿遮住了暗红的天光,一会儿又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剩下一片空旷的天空。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6、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7、他突然尖叫一声,往地上一蹲,像一只金色的燕子在大雨来临之前飞来窜去,衬衫抖动着,好像在燃烧,发出灿烂的光辉。
8、每一句话,每一件事,人们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都深深吸引着我,一种甜蜜的忧愁之情充满了我的心头。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9、菩提树永远是枝繁叶茂的,没有冬天也没有秋天,天堂的花儿永调落,为了使上帝的信徒们高兴。 “上帝的身边飞舞着成群结队的天使,像蜜蜂,又像雪花儿!
10、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过的压抑感,心顶压了下来,墙壁在推我!而身体里好像也不东西在向外撑,要撑破肋骨和胸膛!
11、秋天的傍晚,五彩缤纷的草木瑟瑟地在凉风中抖动;明净的天空中,有寒鸦驰过。 寂静充斥了整个空间,郁郁的心中也无声地凉了下来,人也变得有气无力。只剩下思想在飘荡。 飘荡的思绪裹着忧伤的衣裳,在无垠的天际行走,翻山越岭,越海跨江……我倚着他温暖的身子,透过苹果树的黑树枝仰望泛着红光的天空,注视着在空中飞翔的朱顶雀。
童年的读书笔记12篇相关文章:
★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9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