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11篇

时间:2024-03-23 09:5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非暴力沟通11篇,以供借鉴。

非暴力沟通11篇

非暴力沟通1

  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一身轻松,没有压力,那时候好像有些事情还是可以合作,直到上了小学,我是各种心累,考试不行回来伸手挨板子,我累孩子也累,以前我一直认为她必须按照我给她的要求来,不可以也不允许做不到,然而到现在也没能达到我的要求。现在通过读书我学会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面对面和她沟通,学会静下心来慢慢倾听,尽量减少逼迫。

  我们小时候是农村里放养的孩子,我的学习成绩父母很少过问,而有的父母从小就比较重视。从小父母陪伴的孩子和放养的孩子区别明显较大,他们现在过着和我们不一样的人生,精神层次就更不一样。长大之后我还是觉得比较遗憾的,有种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觉。现在我更喜欢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感觉,她成长我学习。孩子不是天生爱学习,我们父母需要关爱陪伴和正确的引导,让她打好基础,展望未来。

  现在我最看重的是家人身体健康,一家人和睦相处,家和万事兴。养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人类的繁衍一直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养儿防老是我们的传统思想,生孩子也就是我们必做的一件事情,一个家庭有了孩子才算完美,我们生下之后要更好的养育她,我们做父母的都是给她提供好的生活,更好的教育,都是尽可能的满足和付出。父母的爱都是无私的。和孩子互动的用意是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我们家长也能从中了解孩子的一举一动,更好的帮她解决问题,也可以提高亲子关系,让孩子和我们更亲密。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每天短短的互动有助于了解孩子的成长历程。以前我总是烦她嫌弃她啰嗦,不怎么搭理她,觉得她渐渐和我疏远了,我立马改正和她套近乎,和她多互动,互动之后和我的`关系进步了很多。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我要加倍努力付出,为自己加油!

  倾听孩子说的每句话也是理解。我认为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被理解还需要倾听,而父母恰恰就是她倾诉的对象。现在我们家长由于工作忙,家务忙,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比较烦,总会让她去一边玩去。其实孩子也是想让我们多关注她,孩子现在不理解的事情比较多,所以话题没完没了。如果她是遇到了难题或者是和同学之间有了矛盾,向我们诉说,我们应该倾听孩子的诉说,并正确的帮她疏导和解决问题。

  之前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事,首先把她骂一顿。现在觉得自己都在威胁她。因为她的天真无邪我吓她的都当真了,我反思。在这里向她说对不起,下次教育孩子不能这样了,要鼓励和引导。现在的我给孩子爱抚和拥抱较多,给她安全感,且经常和她多沟通,多讲解,好好鼓励她好好吃饭或安心做作业。之前她和我说什么意见我不予采纳,我认为我下达的命令她必须服从,现在想想这孩子心理得多委屈,遇上这么个妈。现在我学会多和孩子沟通,多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妈妈要求你的是因为妈妈爱你,妈妈希望你上进。

  现在我们都是每个家庭一个孩子的多,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把孩子逼得太紧。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走,孩子能走的路都给她铺好了,父母对孩子太严格。我认为我们应该和孩子之间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动。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希望她健康快乐的成长,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在成长和学习,只是每个人学习的内容不一样而已。我个人在结婚生孩子以后也在不断学习,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学生一枚,自己的改变挺大的,以前的我不爱学习到现在能和孩子侃侃而谈,也可以为一道题目讨论半天。这也是一种成长吧!文中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特别喜欢。现实生活中我会让孩子知道,遇到困难没什么大不了,不能哭,我们要想办法解决,因为办法它比困难多的多。

  大家都知道长劲鹿站得高看得远,而豺狗我把它比作“井底之蛙”。看了这篇文章,对比了一下,书中的长劲鹿语言和豺狗语言,发现生活中我们往往倾向于豺狗语言居多,我们应该用“长劲鹿”的思维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尚小,我们需要培养她认识和看待事物,有时候她对事物的了解不是很全面,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家长来和她好好沟通,让我们“丰富”的社会经验来满足她内心真实的需要,带一些有建议的忠告。

  昨天和孩子手拉手散步一起聊天,吕睿问我妈妈你现在大部分时间对我好温柔奥,但是有时候还是有点“暴力”。我问她你是喜欢“温柔的妈妈”还是喜欢“暴力的妈妈”。她说喜欢温柔的妈妈。以前总认为自己的方式是对的,因为我都是为她好为她着想,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需要。换一个温柔方式对待孩子,我认为孩子也听话多了,没有那种被迫学习的态度。孩子是需要我们父母轻声细语的呵护,她和同学之间的有趣的事情回来和我们分享,我们需要倾听,让她知道我们是很爱她。自从倾听她和我讲的每句话之后,现在的我很少和孩子有大吼大叫,有问题好好沟通讲解,态度很好马上认错并和我说一次不会了。

  现在和孩子相处的方式很满足,以前没考虑孩子的感受,对她打骂让她对我恐惧,现在老公说你成长了很多,还是要多读书。之前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散步都是主动牵着她爸爸手,我之前很失落,为什么孩子和我不亲。现在想想我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我改正,我反省,我成长。现在她都是牵着我的手,搂着我的腰,说话都是很幸福的看着我。我还需要努力!加油!

非暴力沟通2

  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本书,感觉自己对于本书的理解还有有许多有待加深的地方。

  这里就简单地写下自己看完本书之后的一些心得体会吧。非暴力沟通鼓励我们以充满爱的方式去和他人沟通,加强联系。这其中离不开非暴力沟通的四个基本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这其中有几个部分对我个人来说,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是在沟通的时候要更多地关注自己以及他人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不经意间所带来的语言的暴力:二是注重倾听的力量。很多时候,在和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判断等,但是也许他人需要的仅仅只是得到充分的倾听,得到来自别人的理解和认可;三是要更多地关注自身。当我们表现不够完美时,我们往往会陷入自责和内疚当中而忽略了对自己的爱。另外,如果我们只是出于内疚、羞愧的心理去做一些事情,效果通常比不上我们发自心底的出于对自己的爱,出于让自己变得更好的目的去做的事情。转变对自己评价的方式,让生命之花绽放。

  最后,非暴力沟通自己想要做到完全地理解以及日常工作生活的融会贯通,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正如本书结尾所说的,值得做的事情哪怕做的不好也是值得的。

非暴力沟通3

  最近在读一本有关于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非常实用的。尤其是我们生活当中的,如何对亲近之人之间改善关系,如何化解彼此之间的冷暴力。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两个方面来看,对外对其他的观察要客观,评论一个人的时候一定要有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事件,不要因为一个事而全面的否定一个人。而且对于他人的话语行为等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情绪变化。所有的感受根源都是需求未得到满足,更应该关注的是底层的'需求,还有就是对自己的请求要用明确的表述,让别人知道。书中有大量案例,很有实操价值!

  任何问题的发生都源于缺乏沟通或者说是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1963年提出,在他幼年时,他家周围的公园中一起暴力事件引发了种族冲突,导致40多人遇害。冲突结束后,可人们心里埋下了愤怒、仇恨、埋怨种子,他在放学后被别的种族孩子摔倒在地上,拳打脚踢。于是,这段经历引发了他探求和平解决冲突方法的兴趣。

  语言是一种魔力,对同一件事情的表述,语调和顺序的转变,让说的人和听的人得到的情感信息都是不一样的。通过语言清楚客观的表达事实,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的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真是表达自己感受,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部分人会把自己的评判当做自己的感受,感受是喜怒哀乐,例如受伤、害怕、愤怒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例如你不爱我了,这不是感受这是你对待这件事的评判,一旦诚实地表达自己后,提出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达到我们的期望,这样对方比较容易接受你的建议。即作者建议在说话时的四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在这本书中讲了一个“非暴力沟通”一位母亲对处在青春期的儿子:“--,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袜子(观察),我不太高兴(表达感受),因为我看重整洁(需要),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明确地请求),听完妈妈这段话,孩子感觉自己受到尊重,理解妈妈的感受,从而按照妈妈的意愿采取行动;而如果这位妈妈直接对儿子说“--,你怎么又把袜子扔到咖啡桌下,弄的我又要来收拾,你就不能改改你这坏毛病吗”这种对话只能是发泄不满,引起新的矛盾,从而导致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倾听也是非暴力沟通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书中谈到,全意全意地体会他人的信息,而不要分析,分析妨碍了倾听。如果我们注意的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有时,我们认为自己受到了指责,实际上,那些话是他人表达需要和请求的方式。如果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自己的人格受到了伤害。反之,如果一心分析自己或对方的过错,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被贬低了。别人生气时,要倾听,不要说“但是”。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当然非暴力沟通最基础的就是爱自己和尊重他人,不随意评判他人,温柔而坚定的表述自己的需求,倾听共情他人言语,不含个人主观的发泄负面情绪。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在我们百转千回的亲密关系之中,非暴力沟通的存在可以说是一股清流也像一道水,不去和石头相碰,而是去感触坚硬的存在,去感知天地间的缘由、沿岸与归宿。

非暴力沟通4

  尊重和合作,我总是习惯性命令小褚,当她达不到我心里的期望时,我会觉得这孩子没出息,不合作,我觉得我自己是书中的“控制型育儿方式”,看完这一章节,我觉得自己是否该放下自己的脾气,多跟小褚沟通,不是命令而是合作,多关心她真正的需要,和她一起成长。自我的需要也很重要,我们不能装伟大,“我为了你放弃了自己,放弃了一切”,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有压力,自己也会暴躁易怒,学会尊重孩子,更要学会尊重自己,愿自己做个精神世界丰富的人,和小褚一起成长。

  这半年来因为自己的事已经很久没有和小褚深入聊天了,哪怕只是抱抱她,除了机械式地送她上学,上课,都自认为她长大了,可以独立了。看着身旁熟睡的孩子,思绪万千……不知道自己错过了这半年小褚的哪些成长的因素。

  贴标签,攀比,挑剔,我经常这样苛责小褚,“你真笨”,这是我老说她的,后来我发现当她和她妹妹在一起的时候,因为我的强化,她竟然真的觉得自己笨了,做事畏手畏脚的。我觉得我需要改变,从内心深处了解她真正的需要,和她好好交流沟通,趁她还小,多陪陪她,哪怕只是和她手拉手一起散个步……

  觉得自己应该每天花点时间明确自己的育儿目标,是替小褚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是让她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把我认为对的东西不经沟通地强加给她,还是学会沟通,用行动去引导她健康成长?

  书中练习一中“我希望和孩子保持什么样的关系?”——我的回答是“朋友,愿意和我交心的朋友。”怎么能让她愿意呢?沟通,行动,鼓励孩子学会自己做选择,也许未必正确,但至少得有信心对自己做出选择。

  孩子需要倾听和理解,要看到行为背后的需要,有点羞愧。在小褚的成长过程中,我一直比较苛责,和家里亲戚的孩子在一起,发生矛盾,无论对错,我都是训她,因为觉得她是自己的孩子,现在想想“她会不会以后及时是对的也不敢和他人争辩”。互相倾听与理解,是我在和我母亲的相处过程中缺失的,她总是强加她的想法给我,而不知道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在和小褚的相处中,只要不触及我的原则,我更希望我们是朋友,她可以把她最真实的感受与我分享,真正的需要告知于我。

  我们可能一直看重孩子身体上的安全感,别磕着碰着,别受伤,别生病,而忽略了孩子情感上的安全感。上个周末休息在家,把她学习的桌子上搞得全是玩具,没有收拾,我看见了,一头恼火,让她收拾,她嘀咕了一下,我一下就火了,把她桌上的玩具找个垃圾袋全扔了,她一下哭了,读后感.我也没管她,自己到客厅坐着了。等我情绪稳定下来了我就到房间看她,看她把垃圾袋里玩具都拿出来收拾好了,一个人战战兢兢得坐在书桌前,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失控了,我的粗暴让她害怕,让她对这世界没有安全感。看了这第三把钥匙,我要学会换到孩子角度去看问题,“也许她只是玩忘记收拾了呢?”“也许我好好和她沟通,她就会收拾干净呢?”我要努力创建一个安稳和谐的环境,让她身心放松,好好享受她这个年龄应该享受的。

  第四把钥匙,有时确实这样,孩子对我生活的引领甚至超出了我对她的,她会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抱抱我,给我写封信,给我不停地说话,有时我会觉得自己很幸福,有时我会觉得她很烦。我觉得我的孩子是个强有力的给予者,热情(我常打击她爱管闲事),我觉得理所当然的一些东西,看了这,我觉得我很惭愧,给予是相互的,我应该在坦然接受孩子的给予的同时反省自己,从中有所学习。

  第五把钥匙,使用尊重的语言,小褚长这么大,我用过最恶毒的语言刺激过她,讲完我就后悔,我是疯了吗?从那之后我就很注意,在我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就会保持沉默,或者冷静下来内心问问自己真正需要表达的是什么?希望达到的.目的是什么。“长颈鹿语言”我觉得是很必须的,和任何人沟通都这样,我不能强加我的主观判断在里面,我只陈述事实,然后再联结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这样的沟通才平等有效。

  第六把钥匙,在成长中学习,孩子的成长是如此之快,我们确实无法什么事都做好应付的准备,和孩子一起,沟通商量进而做出决定,这是一种互相尊重,更是共同成长。我们要学会做一些选择,不能惧怕,这样不行,别沮丧,至少它是一次经历,会为你的成功总结经验的。

  第七把钥匙,让你的家成为“无错区”,需要每个家庭成员换位思考,善意思考,互相照顾彼此的需要,学会表扬与赞美,而不是批评与指责,学会沟通合作,让家庭关系更和谐,让家真的成为孩子和家人心之向往的地方。

  觉得认识师傅认识晚了,也许早半年看这本书,我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会和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一直就是“豺狗语言”,用自己的选择来对待亲人,自认为的为所有人好,远离了彼此内心的联结,心与心的交流。这样做,自己累,也失去了很多,心里有很多感受,但却词穷……

  故事分享,分享的是故事,折射得不也是我们,如何和孩子共成长,让家庭更和睦,我想我得花很长时间去学习,去实践。看完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的几个词“纯粹”,“联结”,“倾听”,“控制”。纯粹得爱亲人,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学会联结,学会沟通,倾听别人,倾听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记住“暂停键”,记住长颈鹿语言,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改变自己,让孩子和自己更近。

非暴力沟通5

  说到暴力这个词,相信每个人都能理解,也同样觉得这个词和自己无关,由于缺乏认知,我们通常认识不到自身的暴力。在我们眼中打人、杀人、武力才算是暴力行为,但如果我说“冷暴力”这个词,你还觉得陌生么,你有没有跟身边的任何一个人冷战过?有没有在生气时口不择言?如果有,我相信你能理解这句话:情绪和语言也可以很暴力,并且伤人于无形。

  这就是本书的主题:非暴力沟通。

  我们通过话语表达情绪,大多时候说话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而非暴力沟通主张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以达到沟通的最佳结果。

  它是有迹可循的,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分别是:

  ①留意发生的事情。

  ②表达感受。

  ③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④提出具体的请求。

  假如我有个作息不规律的室友,我睡觉了她还在玩游戏,她打扰了我休息,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说就是:你玩游戏的声音很大声,我有些烦躁,因为现在已经×点了,我明天还要早起上班,你能不能明天再继续?

  这种方法更注重人的感受和需要,它的沟通过程是:

  ①我对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观察是什么。

  ②我的感受如何。

  ③哪些需要导致了那样的感受。

  ④为了改善现状,我的请求是什么。

  我相信比不经大脑的说“你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结果一定更令人满意

  但很多人甚至都没有意识到“非暴力沟通”的存在,而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作者将这种沟通方式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我们常做的行为有:

  道德评判。

  简而言之,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就是不道德或是邪恶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都是在评判人。

  “你太懒了!你太自私了!你太笨了!”这些都属于道德评判,它擅长将人分类,好人或坏人、正常人或不正常的人、聪明或愚蠢等。

  这样很难让沟通得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甚至还会召来仇恨。就算被批评的人做出让步,接受批评,也不会是心甘情愿的,而且长久来看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

  进行比较。

  丹·格林伯格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的生活》中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都说人比人气死人,人无完人,身处比较之中,总有被比下去的时候。而一旦陷入比较的坑里,我们的.关注点就变成了“我没有什么”,而不是“我已经拥有了什么”。其实已经拥有的东西,反而最珍贵。

  回避责任。

  为什么我们要每天准时上班?为什么要按老板要求完成工作?相信大多数人会回答:有些事不得不做。但事实上,这绝对是一种逃避责任的行为。现在仔细想一想,我们准时上班、满足老板的要求是为了什么?

  难道不是为了保住工作?为了升职加薪?所以归根结底,这是我们为了达到目的而履行的责任。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因为自己想要,从自身出发,能避免很大程度上的庸人自扰。

  强人所难。

  这是强者常使用的手段。比如父母、老师、老板,许多人认为这些人的职责就是改变他人,让他们循规蹈矩。他们的常用台词是:如果你不这样做,我就怎么样。

  但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变成了逃避惩罚,而不是追求美好生活,一旦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敷衍了事。 回想一下小学做暑假作业时,是不是极尽敷衍之事?

  非暴力沟通归根结底是关注自身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再考虑为了达到这种需要,我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6

  我曾经看到有人发微博说:如果一个陌生人莫名向你发脾气辱骂你,先不要生气。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没准他经历了糟糕的一天呢:早上迟到被经理骂,上厕所踩到屎,买彩票从来不中,出门被车撞,喝凉水都塞牙。当即被他这种绕着弯骂人的方式征服。所以在我看到本书篇首所摘的日记实例,简直是想喷血的节奏。原文如下:

  我不会轻易害怕。那不是我勇敢,而是我知道,他们也是人,我必须用心理解他们的行为。今天早上,那个性情粗暴的年轻盖世太保冲我吼叫,我没有生气,而是关心他。我想问:你的童年很不开心吗?女友抛弃你了吗?他看起来愁眉苦脸、躁动不安、阴沉而又虚弱。我当时就想帮助他。他那么痛苦,一旦为所欲为,是多么危险!

  艾提海勒申:日记一则

  明显是跟我说话风格迥异的书,全书有种让我回到了阅读《遇见未知的自己》时的不快感,不知道那么大的字还写几段空几行,为嘛还要配上一些小学孩子非主流的涂鸦,我好心疼我的购书费,这可是我自己花钱买的'书呀!不过阅读一本书要有空杯思想,强忍着吐槽,再来看非暴力沟通的技巧,他有实用的沟通模式:

  1.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2.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指责

  (1)观察

  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听到的)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这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区分观察和评论,若将其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例如,我们用非暴力沟通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感受,我们可以建立感受的词汇表,以便使我们更清楚的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他人的言行或许与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责备自己;责备他人;体味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体味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提出请求时,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比如,不要用我想要自由,而换用我想每个星期都能出去两次而不受盘问就更明确一些。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要区分请求与命令,请求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受到批评或责罚,那则是命令。想要通过别人的内疚而达到的请求也是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是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非暴力沟通7

  这本书读完了很长时间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都没有时间来写这个读书笔记。等到我开始整理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很多内容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我读过的书,大多数是这个情况。

  很久以前,我立过一个flag,我说每读完一本书一定做一个读书笔记。现在,我很庆幸我立的这个flag,因为我发现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其实又将书读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而且,这个过程所花的时间并不多。

  我对心理学类的书比较感兴趣,因此,这本《非暴力沟通》也不例外。

  书的作者,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了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也就是此书),也因此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作出了突出的成就。

  虽然这本书叫《非暴力沟通》,但是,这本书讲的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更是一套实现幸福人生的生活哲学。

  如书中所讲,作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人,也许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和“暴力”扯上关系。但是留意一下现实中的谈话方式,我们发现,有一些话确实会伤人。言语上的'指责、嘲讽、否定、说教等,这些无心或有意的语言暴力,让人与人变得冷漠、隔膜和敌视。

  这本书的核心,希望是通过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加强人与人的联系,既充分表达自己,又能够去理解他人,实现人与人的和平相处。书中所讲的运用非暴力沟通的例子,都有很好的效果。我并不怀疑,只是我感觉做到那样并不容易。Anyway, just do it!

非暴力沟通8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我们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清除地说出观察结果。非暴力沟通并不要求我们保持完全的客观而不作任何评论。它只是强调区分观察和评论的重要性。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人们将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观察?评论?从没思考过这两者的区别。更没想过若将二者混为一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我们大部分人的习惯对话是从评论开始的,“你不怎么愿意配合我的工作”、“你总是很忙,都没陪过我”、“我看到你很不爱干净”、“你太粗心大意了”等等。你看,我所列举的这些是不是我们日常中开口即来的话?我们习惯于这样的表达方式,看到令自己满意的或不满的事,都会直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而这些往往是带有评论性的语言。

  看了本章内容,开始反思自我。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用某些负面或正面的词语给人贴标签了。而这些标签,往往错失了我们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机会。这让我想起了一则泰国短片《妈妈!先别急的骂孩子》,广告中的妈妈去接孩子放学,见到自己的孩子浑身脏兮兮的。

  视频中的大部分妈妈首先的反应是表现了自己的不愉快,而清楚了事情的缘由后,才发现孩子弄得脏兮兮是因为帮助了别人,这才发现自己孩子身上有着非常宝贵的善心。

非暴力沟通9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听过让自己不舒服的耳语,也经历过让自己内心痛苦的沟通过程。在我看来,不一定是当面的谩骂以及嘲讽才算得上暴力,虽然那些难听的话语只是一瞬间的冲击,那些隐性的暴力语言,却给心灵带来长久的伤害。

  我想这些所谓的“暴力”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怎样的种子如果说我们阅读了很多关于暴力的书籍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辞,在交流过程中能感受到自己带给对方的舒适以及礼貌的话,但不妨回过头想想,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多少孩子因为老师或者家长在他年幼时对他的否定和批评而将他那颗面对世界好奇的心灵扼杀在摇篮里。

  很多时候成长只是一瞬间的事。在家庭成长中,我很感激他们,尽管我们曾经用多么令对方痛心的方式去证明我们对对方的爱,但是我从这个过程中学会了理解与表达爱。在阅读完书中前两个章节时,我发现要不使用暴力,也要掌握一些方法的。例如:“你真的懂我吗?”“你不懂我”其实“懂”这个字眼,是需要双方的努力,若只有一方的努力,那么所做的都是无用功。

  在东方父母的教育中,大多都是他律他制。父母制定了这个规则,孩子就要符合他们的规律,这叫做让孩子从小围着父母的意志转。很多时候,父母与孩子有隔阂,问题大多都是来源于父母本身。他们往往会觉得:“你是我的孩子,你什么事都要听我的,因为我是过来人,不会害你的。”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常常用命令的语气让我们去达到他们心里的那个预期。书中写到,一位母亲对正值青春期的儿子说:“你应该将电视机旁边的脏袜子洗了”若他把那句用命令的语气换成“我希望或者你愿意将电视机旁边的袜子洗了”这样会出乎意料的达到你所期待的有效沟通的结果。

  书中提到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刚开始以为这本书是讲说话的技巧,读完才意识到,沟通的本质不是在于如何去说,而是语言背后的思维,如何去想,如何去体会自己和对方的感受。简单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换位思考。

非暴力沟通10

  “叮咚”,拿起手机,我扫了眼微信,是好友丽丽发了张聊天截图给我,第一反应是她和男友又吵架了,打开图片仔细一看,果然猜中,火药味还挺重,来回好几个回合,但是谁都不示弱,说的话一句比一句狠,让人气的要爆炸。

  “什么情况?”

  “我要跟他分手!”

  “……大姐,又要分手?这次又为啥?”丽丽和男友已经相爱相杀三年了,每次吵架都要闹分手。

  “你看看我发你的聊天截图,他对我说话越来越不耐烦了,句句伤我的心,呜呜……”

  我再次打开截图,认真看了好几遍,那些话语让我想到两个字-“暴力”,这些话就像一颗颗子弹,直击对方的要害,让人伤心欲绝,爱意全无,比肉体暴力更让人难以忍受。

  当下好友情绪激动,不知如何安慰,只能静静听她倾诉,情绪稳定之后给了她一个建议,让她和男友和好之后能一起读读《非暴力沟通》,尝试用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和倾听对方。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所著,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让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的使用语言,让我们能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实现更加有效的沟通。

  初心是为了和父母有更多的交流

  起初读这本书,是为了和父母有更好的沟通,因为长大之后,许多观点和父母有了分歧,但是又不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倾听他们,往往只能选择少做交流或者发脾气解决,闹得双方都扫兴收场。但是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很触动我,让我决定好好读读这本书。

  有一次逛街,在一家服装店里,一对父子正在挑选衣服,父亲看上去有六十几岁,儿子有四十几岁,穿衣打扮都很朴素,儿子很孝顺,一直转来转去,帮父亲挑选衣服,还时不时拿着衣服在父亲身上比划比划,兴奋的像个小孩。可是父亲却一脸愁容的看着这些衣服,摆手说不试,说自己不缺衣服,服务员则在一旁劝说,说儿子一片心意,老人家可不要辜负。后来在儿子和服务员的频频劝说下,父亲终于答应试试,儿子眼光不错,穿着挺合身,儿子连连夸好看并问父亲喜欢不,而父亲此时并没有关注衣服,而是一把脱下衣服,忙看价格标签,嘴里还问服务员这衣服贵不贵,这下可惹怒了儿子,儿子一把用手打了父亲拿着标签的手,生气的说,“问你喜不喜欢这衣服,你管他价格干嘛,你儿子我买的起,最烦和你一起买东西,买啥都舍不得,畏畏缩缩!”父亲有些尴尬,服务员忙着安慰大爷,忙说这衣服不贵、今天还有打折活动,但老人家却一脸难过,丝毫没有儿子尽孝的喜悦。

  看到这一场景,我有些伤感,其实儿子有出息了想给父亲买衣服尽尽孝心本是一片好意,而父亲一辈子吃苦过来舍不得破费也是情理之中,但儿子粗暴的沟通方式,实在让父亲有些难堪,也让父亲无法愉快的接受这份孝心。

  后来,我也想到了自己,有时脾气急,没有耐心去和父母解释,一步步让他们明白我为什么这么做,想一出是一出,做什么决定他们都是最后知道的人,如果他们反对或者念叨,我又会觉得他们不理解我,然后双方都痛苦,而这本书给了我解决的办法。

  诚实表达自己,耐心的告知他人我们具体的需求

  今年元旦回家,想着给老妈买件羽绒服,但是老妈向来节俭,估计嫌专卖店的衣服贵,肯定不愿意,但是别的店里的衣服我又担心质量一般,想着如何说服她,另外,也希望给她买件她真心喜欢的,而不是因为价格便宜,避免之前那对父子的尴尬场面。于是买衣服的前一天晚上我就开始做她的思想工作,把我希望买件质量好的、耐穿的衣服,所以打算就带她逛逛品牌店的需求告诉她,她表示理解,但是她有价格过高的担心,于是我解释说元旦这些店一般都有打折活动;而且材料好、耐穿、暖和,价格自然高一些;到时候如果看上,我们看看材料和价格,多逛几家店,挑件性价比高的;最重要的是给机会让我表现表现。老妈听完我的耐心分析,表示明天不会有顾虑,于是第二天我们愉快的完成了购物,母亲感受到了我的心意,而我也心满意足的为她添了新衣。但是如果我不提前和她沟通,一意孤行,第二天可能大家都心不甘情不愿的,老妈抱怨我不当家不知节俭,我抱怨她不明白我的一片孝心,最后大家难免不欢而散,越来越讨厌一起购物。

  因而和家人沟通时,我们需要多一些耐心,并清晰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要只告诉他们我们长大了,就要这么做,你们现在管不了我了,毕竟他们在我们小时候也曾如此耐心的`带我们认识这个世界。

  这一沟通方式有效改善了我和家人的关系,也对我的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

  去年和一个开发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但是这个项目从来没有工作计划表、需求文档,每次需要上线新功能,都是开发前几天告诉我,然后我感觉时间有些来不及,然后开发急匆匆的和我讲解需求,我便整理测试用例、着手测试,争取在规定时间内保证项目上线,基本上这个项目到最后一天还会有问题,都是加班加点完成的。每次接到这个项目的测试任务我都是很头疼的,首先它会打乱我的工作计划,因为除了它,我还有别的测试任务;其次它没有明确的开发、测试节点,没有具体的需求,很容易导致漏测现象。我的心里充满了抱怨,每每我都会开发吐槽,然而他也一肚子委屈,说他也愁,我需要的这些也正是他烦恼的,但是我们谁都没有主动的去表达我们的需要,我们就这样怨声载道的过了大半年。后来,又一次新功能需要上线,居然在上线前一天才告诉我,而且涉及十套模板,内容特别多,那一次加班到很晚,回来路上一阵反思,决定回去写封工作建议给领导和同事,和他们讲述自己对于项目流程的看法和改进意见。当晚英明的领导就给予了理解,第二天就发邮件规范了这个项目的流程,善良的同事们也都积极地给予了支持和帮助,让我的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进行。

  经过了这次,我深深的明白,有时我们需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到底需要什么,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通过抱怨、批评、辱骂、比较、强人所难等沟通方式使我们更难表达自己和体会对方,让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

  关切地倾听他人,聆听他们的请求

  情人节的时候黑土先生送了我一把尤克里里,圆我音乐之梦。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照着视频津津有味的学习起来,先学习持琴、调音和认识乐谱,不料照着视频学完,调第一根弦时,调音器上明明显示的是“A”,但是听声音就是不对,就在我开始纳闷的时候,黑土一把拿走我的琴,开始百度帮我找问题。我当时有些不开心,因为晚上特地早早洗漱好,抽出一两个小时学琴,在识谱时,我没拨两下,他就抢过琴去,笑嘻嘻的练起来,然后我又抢过来,没弹两下,他嘲笑我有破音,说我弹的不如他好听,当时心里一万匹马在奔腾,心想买琴是你自己想学吧。音调的不对,我想应该是视频哪里看漏了,于是又翻出视频认真的看了一遍,确定调的方法是对的,于是让黑土看下视频找找原因,他此时仍在边看百度边调着琴,然后突然很有根据的指着调音器说,“快看,你的模式调错了,应该是尤克里里模式!”,听罢,我气不打一处来,跳起来和他说,视频上说这个模式调更准确,老师特地嘱咐用这个模式的,于是把手机视频摔给他,他脸色有些无奈,捡起丢在面前的手机看起来。我意识到自己有些想发火,于是起身准备去洗澡,先冷静冷静。洗完澡回来,他还在认认真真的调音,不理睬我,我心想他咋还不来哄我,就在那里倒腾那把破琴,以后和琴过去吧,越想越气。

  突然想到上午看非暴力沟通时,正讲到人为什么会生气、如何表达愤怒的内容,抓紧掏出手机打开那部分内容,越读心里越平静,我不在心里指责他的不是,开始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刚才我很沮丧,因为我学琴的权利被剥夺了,我希望自己来找问题,还有些委屈,因为我调的模式是对的,却被黑土指责,我希望他能看过视频再说。因为找到了生气的缘由,立马释怀了,然后想照着书上的方法尝试着和黑土先生沟通一下,这时黑土刚好把琴拿给我,告诉我调好了,我语气平和的回应,问他什么原因,他认真解释了,并且说刚才他看了视频,他错怪我了,我调的模式是对的,是别的原因。我问他知不知道我刚才生气了,他委屈的说知道,但是感觉莫名其妙,说他其实对这琴没什么兴趣,刚开始只是想陪我一起练,后来调音有问题,就一心想着帮我调好,没有别的意思。

  他解释完,我有些惭愧,现在我才能平静的体会他的感受、倾听他的请求,如果一开始我把想独立学习的需求主动告知他,他也能倾听我,知道他给的帮助不一定是我想要的,也就不会闹得不愉快了。

  当然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插曲,但是从小事中我们应该学会生气时首先不要急于责备自己、指责他人或者生闷气,想办法停下来呼吸,什么都别做,静心留意我们的指责,我们此刻心情如何?我们自身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才会导致我们现在心情?然后向对方表达我们的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当然,我们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去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与他们建立联系,进而更好的帮助他们,实现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有情绪时请冷静三分钟,运用非暴力沟通

  刚看完这本书时,我还不能熟练的运用非暴力沟通,但是当我生气或者手足无措时,我会立即打开这本书,或者在脑子里回想,然后学着运用。

  运用多次后,我渐渐发现它主张我们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情绪本身,无非就是给我们一个出口,让我们把注意力从情绪转换到尚未满足的需求上来,当我们在思考的三分钟里,情绪也就基本能稳定下来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就能更客观的看待令我们烦恼的事情了,从而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所以宝宝们,有小情绪时请冷静三分钟,非暴力沟通会帮到你,加油!

非暴力沟通11

  “改变沟通方式是自我转变的重要开端。”

  一次“互相吐槽大会“上,好友们指出我的缺点:在表达上有时会忽略她们的感受,过于直接理性。

  我其实也有察觉到,自己在亲昵熟悉的人面前,说话容易不带斟酌,更加只追求结果而不顾及感受。但以前并不觉得恃“亲近”而骄有什么问题,以为互相了解脾性就不会心存芥蒂。

  但看了《非暴力沟通》后,才真正意识到沟通实在是一件需要省察的练习,对所爱的人尤其应该注意沟通方式。因为人们习惯把自己内心的`小孩暴露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如果得不到回应和爱,那么ta可能就会收回对你的信任,关上心门。

  “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超越自己心智和情感的局限,用更加柔情的目光,去看待自己、他人及其它生命,从而体验更和谐的关系。”

  当我开始控制自己的语言情绪,学会表达感受和需求、肯定和赞美,发现既表达自己,又让他人感到被关爱,真是一件自由又快乐的事情。

非暴力沟通11篇相关文章:

销售沟通技巧11篇

亲子沟通的方法3篇(高情商亲子沟通)

优护患沟通心得体会4篇 护患沟通交流心得体会

学习沟通与管理心得体会3篇 沟通管理的总结和心得体会

管理沟通的个人心得14篇 管理沟通技巧心得体会

沟通管理心得体会12篇(管理沟通心得体会1500)

沟通的心得12篇

职场沟通心得12篇 尚旭东讲的职场高效沟通技巧心得

沟通技巧心得12篇

客户沟通心得5篇(客户服务沟通技巧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