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落花生》活动方案共5篇(落花生的教学目标与方案),供大家赏析。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1
《落花生》教学课例
教学手记:
今天我讲了许地山的《落花生》,采用的是自学辅导法。
我先给学生布置两道思考题: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你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自读课文,在课文上圈点勾画。读完了有什么想法就举手发言。
大约十分钟后,学生陆续举起了小手,渴望说出自己的读后感。一个学生说:“我和母亲在山坡上种过花生,收过花生,知道花生确实是一种很谦虚的植物,像红薯一样,把果实埋在地里,从不炫耀自己。”
一个女学生说“这篇课文讲许地山一家人种花生,吃花生的事。我也经历过,但是从来没有人给我讲过课文中的那些道理。”我抓住这个话题,提请学生思考:“课文究竞讲了什么道理?”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张扬自己的成功。”
一个学生说:“做人不要做外表好看而没有能力的人。”
一个学生说:“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只讲体面。”
我对同学们的发言进行总结:“大家归纳得很好。说明同学们已经抓住了课文的思想灵魂。古人说文章是用来讲道理的。这篇课文把深刻的道理寓于一个平常而有趣的故事中,所以读者都爱看。这就是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现在请大家思考,这篇课文好在哪里?”一个同学说:“作者从讲故事出发,把道理自然地引申出来。”
一个学生说:“作者写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都很简单,主要是一家人七嘴八舌议论花生。”
我表扬他:“对,课文以谈花生的好处为主。他们怎样谈?”
一个学生说:“孩子们从味道、榨油、价钱三方面谈花生好处,都是外在的,而父亲谈的是花生看不见的好处。”
我概括大家的意见说:“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写得少,谈花生写得多,这在写作文时叫详略安排。对突出文章主题的内容详写,对起铺垫作用的内容则略写。同学们在作文时常见的毛病是平均用力,不分主次。关于做人的道理,是作者从花生中引伸出来的,所以作者希望孩子们像花生一样质朴做人。”
最后我对学生说:“托物言志,是一种很常用的写作方法,有人赞美蜜蜂,有人歌颂梅花,有人礼赞松树,有人歌颂雄鹰。你们喜爱什么?谁说来听听?”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一个学生说:“我最爱黄牛,总是默默无闻地拉犁耕地,吃的只是草。”
一个学生说:“我最喜欢家里的老母鸡,吃的是落地的饭粒,却不停地下蛋,可以做菜,也可以换钱。”
我看到同学们思维如此活跃,很是高兴,进一步刺激说:“谁能说一些既有教育意义又新颖别致的例子?”
同学思考片刻,就有人举手。一个学生说:“课文说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说它们爱炫耀果实。我不同意。我喜欢它们,它们不但有用,而且外表漂亮!”
一个学生说:“其实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又好看又有用。我妈妈不太漂亮,可她爱我、我也喜欢妈妈。”
一个学生说:“花生长得不好看是天生的,改变不了。”
一个学生说:“跳水队员又漂亮又有用,最让人羡慕。奥运会拿冠军,唱国歌升国旗,全世界都知道。”
一个学生跟着说:“对!我长大了不做小草,要做大树。不想做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深受震动,动情地对学生说:“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像花生那样的人生,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在这个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时代里,有人像太阳那样光芒四射,有人像林中的小树那样静立不动,有人像大海那样深沉,有人像山泉那样清明。但有一点则是相同的,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而不是做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同学们静静地听我诉说,会心地点点头。
课后反思:
《落花生》一篇叙事散文,全文围绕“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来写,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我们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明确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种
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这几部分内容后,提出一个问题:这几个部分内容中你最喜欢读哪个部分,为什么?让学生自选内容,学习体会,学生兴趣盎然,精彩纷呈。并在无拘无束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而通过学生的发言,我知道多数学生喜欢读“议花生”这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又是文章的重点、难点之所在。这样,我就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2
一、导入新课
1.指名三位学生上台写下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名字的含义。
2.教师板书作者笔名“落华生”并请学生猜想它的含义。
3.教师把“落华生”改写为“落花生”并介绍作者许地山。
设问:许地山为什么把自己的笔名叫作“落华生”呢?以此导入新课。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
2.同桌互读,相互指正。
3.指名串读,全班交流,说长论短。
三、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联系课后练习1)
(板书:种花生 收花生 尝花生 议花生)
2、根据板书给课文分段
四、学习重点段,明白道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姐姐说味美,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父亲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把三姐妹说的花生的好处用上关联词说上一句话。
2、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
(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由花生的特点进而说明做人的道理。)
(板书:花生 桃子 石榴 苹果)
(1)读一读第一处议论,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学习小组讨论。
(2)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四人小组讨论。
(3)学生交流。
适时理解:A、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B、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C、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D、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
(4)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
(5)父亲向我们将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质是为了什么?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
(父亲强调的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父亲的话我们明白了吗?
出示“我”的话: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了。”
理解“体面”、“讲体面”“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怎样的人?。
(6)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五、提供辩题练口才
1.在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各抒己见,实话实说。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辩论,教师做主持人。
3.在充分辩议的基础上完成练习。
以“我要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二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3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它是哪种植物? “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屋自安家,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投影片)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落花生》。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介绍一些资料)他还有一个名字叫——落华生。知道为什么吗?不急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学完之后我们就知道了。
师:课文都预习过了。有信心把课文读对读顺的,请举手。
(请几个学生读课文,指出音字:空地、播种、种花生,开辟、油榨:第四声。并让学生分段落)
师:看到第一自然段。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读着读着,请你们想想这里为什么用上“居然”这个词,有什么用?“买种,翻地,播种,浇水”之间为什么用的是逗号?
师:收获了,他的家人事先想到还是没想到?
生:没想到。
师:没想到,所以用居然。为什么就没想到呢?别着急回答,看你们能不能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没过几个月就收获了。
师: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
生:要短。
师:还有别的原因吗?看看母亲说的话,你能发现原因吗? 生:因为它本身是荒田。 生:这是我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 师:又是荒地,又是第一次种,没经验,结果种出来了。意外不意外?
生:意外。
师:心情如何?
生:高兴。
师:意外的高兴用个词叫什么?
生:激动。
生:喜出望外。
师:瞧,他说的词多好,喜出望外。那是惊喜啊!就让我们带着收获之后的惊喜来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居然”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也写出了获得收获时大家出乎意料地高兴的心清。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请用“居然”造句
师:那么“买种,翻地,播种,浇水”它们之间为什么用的是逗号呢?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判断,并列词语之间是顿号,这里却用的是逗号。为什么呢?
生:我想可能这些事情是间断的,所以才要用逗号。
师:你的意思是,每件事情都隔了一定的时间。那买种啊,翻地啊,播种啊,这几件事本身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吗?
生:不是。也持续了一定的时间。
师:说得好,这么一猜就有答案了。其实标点符号的使用是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产生的。如果想要表达语气舒缓、时间较长的感觉,就用——(生:逗号)是的。如果你们在写作文时
有这样的需要,并列词语之间也可以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恭喜大家,两关都通过了。
师:这一段话,寥寥数语,就交代了种花生、收花生两件事。接下来请大家打开书,快
速浏览课文,看除了这两件,还围绕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生自由读文寻找答案)
生:还写了尝花生。
师:你们找找看,文中真正写“尝花生”是在哪儿?
生:“今晚我们过一个收获节,请你们的父亲也来尝尝我们的新花生。”
师:这会儿尝了没?(学生摇头)还没呢!真正写尝花生的,看看课文的结尾,就那么一句
话。说花生做的食品都——
生:吃完了。
师:是啊,就那么一句。还写了什么事?
生:还写了议花生。
师:是。其实那天晚上我们是边尝边议,可是经过刚才大家的寻找,发现种花生、收花
生、尝花生都是寥寥几笔,而议花生却用了那么多的笔墨。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
生:因为议花生这件事,让作者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启示。
师: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重点的部分作者写得详细、具体,而次要的部分写得简略。
这是这篇著名散文的第一个特点,你看咱们已经看出来了,就是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咱们
平时写文章也不能平均用力,也得分主次,主要的详写,次要的略写。
师:下面我们就直奔重点,看看那天晚上父亲和我们在一起围绕花生都谈论了些什么。
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3-15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后自由质疑)
师:请同学们看到第三段,为什么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父亲回家那不是应该的
吗?问题在哪?
生:为什么父亲的到来实在很难得?
师:你问得多好,父亲跟孩子一起吃饭是很平常的事,对不对?可是作者却说父亲来了
实在很难得。猜猜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父亲工作太忙了。
师:快速地翻一翻课后的资料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他忙些什么?
生:他的爸爸是一位爱国志士,可能……在和台湾交流。
师:呵呵,那倒不是。因为大家不了解背景,我简单地介绍一下。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之
后,许地山就跟随他的父亲来到了大陆,那个时候许地山的父亲在广东一带做知县,平时为
老百姓的事情奔走忙碌,所以很难跟家人在一起团聚。而那天晚上父亲也来了,所以说——生:实在难得。
师:是的,从“天色不大好”、“难得”,可以体会到父亲对我们的关心和爱。让我们带着
对父亲的敬意来读一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这个可贵指什么?
生:我觉得花生的品格最可贵,父亲就是要我们像花生一样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炫
耀自己。
师:说得好,让我们来齐读一下这一个自然段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
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师:“爱慕”是什么意思,那爱慕之心呢?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也想想:父亲说
花生就说花生吧,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呀?
生: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高高地挂在枝头,炫耀自己,而花生却埋在地里。
师:回答得真好。父亲认为与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板书:藏而不露)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师: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惹人喜爱,而花生却将成熟的果实理进泥土,等待人们来挖掘,来利用。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生: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师:很好,所以我们明白了,父亲其实是拿石榴,苹果与花生进行——
生:对比
师:聪明!对比啊!父亲其实是在拿花生跟桃子、石榴、苹果比。对比的结果就是让我们更加体会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像刚才那位孩子说的:朴实无华、默默奉献。外表不好看的花生却能默默地给人带来好处,真的是更可贵,更让人钦佩。让我们来读读这段话,读出花生的这份可贵。
(本课中父亲用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是仅就果实是否露在外面这一点来比较,突
出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奉献的品格,并不是说那三种水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师:课文读到这里,孩子们,父亲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生:不是。是在讲做人的道理。
师:哪句话明白地告诉我们,在讲做人?
生:“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师:真有眼光。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生:做人外表可以丑陋一些,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
师:她的意思是说,外表丑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做个有用的人。少年许地山也正是这样理解父亲的话的,他说了什么?——(幻灯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生齐读。)我发现齐读的时候我听不出你的理解。谁能带着你的理解来读读这句话?
(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
(一生读)
师:什么是体面?
生:体面就是——
师:其实,穿得好看叫体面。长得帅那也叫体面。体面就是外表光鲜好看。讲体面有没有错?
生:没有。
师:恩,讲体面并没有错,关键是不能——
生:不能只讲体面。
师:是的,不能只讲体面。不能只讲究外表光鲜好看,只顾自己生活的安逸,而要做有用的人。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什么叫有用?(有真才实学。)对谁有用?(别人、社会、国家。)
所以我们要做——
生:有用的人。
师:不要做——
生: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那么在我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请同学们讲讲看。
师:老师也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他留学西洋多年却从不穿西服,不抽烟不喝酒,大部分收入都用来买书;在香港大学任教时,他以系主任的身份每周还上20小时的课;抗日战争时期,他为抗战事业奔走呼号,终因劳累过度而病逝。著名作家郭沫若评价他说,他有献身精神,对于名利竞逐,极其恬淡。他就是本文的作者——许地山。他曾说——(幻灯出示)我要做花生一样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付出,为中华而奉献。
师:现在知道许地山为什么将“落花生”作为自己的笔名了吗?
生:因为他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做有落花生品格的人。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师:这篇文章谈沦的是落花生,讲的却是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
生:借物喻人
师:最后一段,改成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好不好?
(因为这几句话虽然浅显明白,却富有哲理,其中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所以对作者一生的为人处事都产生了影响。)
指名读多音字,区别读音。
空地 空话 天空 落空 空白 抽空
(“空地、空白、抽空”读kòng),(“空话、天空、落空”读kōng)
买种 种类 种田 种地 黄种 种植
(“买种、种类、黄种”读zhǒng,“种田、种地、种植”读zhòng)应该 答应 应有尽有 供应 随机应用 (“应该、应有尽有”读yīng,“答应、供应、随机应变”读yìng。)成熟 熟练熟悉(均读shú) 散开 散装 分散 散漫 散场 散会(“散开、分散、散场、散会”读sàn。“散装、散漫”读sǎn)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4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抄写第10自然段并背诵。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重点语句,分清文章的主次。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生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2.分清文章的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了解花生,简介作者。
师:(出示花生图片)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它的名字。(花生)板书。谁能说说你对花生的了解?生:花生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师:大家知道的真不少,看来你们课前都认真做了调查了解。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花生有关的课文。(板书:在花生前用红笔写落) 请大家把课题齐读两遍。但课题上为什么要加个落字叫落花生呢?指名说。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师看图介绍:花生的花落了,花柄还会继续往长长,往下弯,最后钻进土里,结出果实。花生的特点就是落花入土而生果,所以在植物学上就叫它落花生。
师:谁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生:许地山。(板书)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生:我知道他是著名的作家。他的笔名叫落华生。
师:说得真好。(板书落华生)一看就知道他的笔名从哪变出来的? 师:对,作者的笔名就是从这篇文章变来的,看来他对自己的文章很满意。所以同学们要好好学,这篇文章很有味道。现在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65页,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几部分写?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生:课文分两大部分写。先写种花生,后写过收获节。
师:他说得对不对?对,课文就由种花生和收获节两大部分组成。 (板书:种花生
收获节△)
师:我们经常讲学习课文要抓重点,现在我要教你们抓重点的方法。
第一、看看他写的是详还是略。(板书:看详略)现在你们看课文已分为两
大部分,那哪部分是重点呢?
生:过收获节是重点(用红笔在板书收获节后画△)
师:对,是重点段我们重点学,不是重点段我们简单学,也叫略学。
下面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种花生分为哪几个过程?
生:默读。指名读。指名回答。(买种、翻地、播种、浇水)
师:几个月的事作者用四个词就概括了,多干脆,多简单!所以这个
作家了不起! “居然”什么意思?课文为什么要用“居然”呢?
生:“居然”表示出乎意料。因为大家没有种花生的经验,又是在荒地
上种的,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没过几个月收获了,真是喜出望外。用“居
然”一词强调了大家那种惊喜的心情。
师:我们就带着这种高兴的心情齐读第一段。这是第一段,我们采取
了“略学”的方法,第二段“过收获节”是重点内容,我们就重点学。现
在请你们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既然是过节,它有几个节目?也就
是说他们是怎样过这个节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师:好,现在我们来跟他们一块过收获节,收获节的第一个节目,干什
么?生:吃花生。板书:吃花生
师:一边吃一边干什么?生:谈花生 (板书:谈花生)
师:现在再看,这里“吃花生”用了几个自然段?(两个)而谈花生用
了十二个自然段,根据“看详略”的方法,哪一个是重点?生:“谈花生”
是重点,(在谈花生后画△)那么“吃花生”用哪种方法学?生:略学。
师:谁来读吃花生这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找出值得注意的地方。这一
段需要注意什么?你们说他们对这个收获节重不重视?(重视)从哪可以
看出来?生:他们把父亲也请来了。
师:所以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注意到没有?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师:特意请了父亲,特意找了地方,安排了时间,是够重视了吧?
师:母亲做了好几样食品让大家吃,下面该干什么了?(谈花生)我
找一位同学把下面整个课文读一遍,他一边读,大家一边看看有几个人在
谈话?生读。
师:读得不错。有几个人在谈话?生:四个。你说有哪些人?生:爸
爸、哥哥、姐姐还有我。
师:我说有五个人,母亲参加谈话没有?生:没有。师:再好好看看。
对了,点点头,说明母亲在听人家谈话。听完后表态了没有?(表示同意)
师:四个人开口说话,这四个人分几方面在谈话?谁和谁是一方面?
仔细看一看。
生:爸爸是一方面,哥哥、姐姐和我是一方面。
师:我们三个人算一方面,爸爸一个人算一方面。谈话分成两方面。
(板书:我们谈
父亲谈△
师:这两方面内容谁是重点呢?父亲一问我们一答,谈话都是互相穿插着,
没有单独的一部分一部分的,用“看详略”的方法还好使吗?生:不好使。
师:我还得告诉你们第二种方法(板书:看内容) “看内容”,看父亲说
的话重要,还是我们说的话重要?谁的话重要,谁就是重点。下面我找几
个同学(三男一女)分角色读这部分,只读他们说话的内容,看看能不能
把谈话的气氛读出来。注意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师:谈话完了,你这个当哥哥的说了几句话?(一句)读出来(花生
可以榨油),这句话重要不重要?生:不重要。姐姐这句话重要不重要?生:
不重要。我的第一句重要不重要?生:不重要。师:你再把第二句读一遍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重要不重要?生:重要。但这句是听了父亲的话后的一个“觉悟”,所
以还得看父亲的话。父亲说的话重要不重要?生:重要。那你们说“我们
谈”是重点?还是 “父亲谈”是重点?生:“父亲谈”是重点。(在父亲谈
后画△)
师:从什么上面看出来的?生:内容。师这就叫看内容确定重点。
师:“我们”谈的那几句话除去我的最后一句话是重点以外,其余几句
用不用仔细去研究?生:不用。那我们把脑子集中在 “父亲谈”这个重点
上。你们看看父亲一共说了几次话?用序号标出来。
师:讲了几次?生:五次. 师:我请五位同学读父亲说的话。其他同
学边听边思考哪句话重要?指名读父亲的第一句话(不重要),指名读父
亲的第二句话(不重要),指名读第三次。这段话说这么多,它的中心是
什么内容?生:花生的好处。
师:因为父亲问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大家只能说味美、便宜和能
榨油,没有把关键的说出来,因而父亲在这里介绍花生的好处。父亲是以
称赞的口气还是一般的口气说的?生:称赞。师:也可以说,父亲的这次
谈话是赞花生。(板书:赞花生)你们说这段话重不重要?生:重要。再
指名读第四次。这段话是说什么?生:学花生。师:那么,这段话重不重
要?生:重要。(板书:学花生)再指名读最后一句(不重要)。五次谈
话中两次是重要的。
师:你们把“赞花生”这段仔细默读一下,一边读一边思考:父亲讲的
花生的好处和我们说的有什么不一样?大家一起再读一遍。指名回答。
师:是啊,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容易被人忽视的特点,而这恰恰是花生的可贵之处。 指名读父亲的话。
师:(出示图片)看,看到什么了? 生:粉红的桃子,鲜红的石榴,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花生
师: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生:会说,看,我多漂亮,花生,你看都看不见。你不像我们,鲜红嫩绿的,你要挖起来才看得到。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体会一下,苹果、桃子、石榴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花生说话呢?
生:骄傲,炫耀,看不起。师:你很快就进入角色了,假如现在你就是苹果,你会对花生说什么呢?(注意语气)
师: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果实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出示课件) 生:花生的果实埋在地下,苹果、桃子、石榴把果实高高挂在枝头。 师:对,果实结出的位置不同。还有什么区别吗?
生:苹果、桃子、石榴的果实鲜红嫩绿,而花生它矮矮地长在地上
师:这是从哪一方面来区分的?(外表)正是因为苹果、桃子、石榴外表好看,所以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而花生只有挖起来才知道。这就是它们留给人们的不同印象。
师: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不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故意炫耀自己?为什么?(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师:父亲认为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花生最可贵的一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简单的词来概括吗?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师:你的概括能力真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读父亲的话。父亲给我们讲花生藏而不露,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的品质是为了什么?生:让我们学习花生。出示父亲的第二句话。生齐读。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这次谈话有六个字最重要。找找把它圈起来,六个字讲了两个方面,找到这六个字的同学站起来。现在站着的人一起读这六个字,我看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生:不好看,很有用。
师:对了,非常好。父亲的话是不是说不需要外表美?(父亲强调的
是人要实用,要有内在的美。)外表好看更好,更重要的是什么?(实用)父亲这么说是不是叫我们学花生?(是)
师:好,一个第三次,一个第四次谈话,你们看这两次那一次更详一些?生:赞花生。如果用看详略的方法,那赞花生就是重点了,不是。而这两次谈话,我们都是用看内容的方法从五次谈话里找出来的,如果再用
看内容的方法就不太明确了。我现在向大家介绍第三种抓重点的方法(板书:看目的)。是什么?生齐读。
师:在这里看两个目的。第一,看父亲谈话的目的,第二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目的。现在问你们,父亲谈话只是为了把花生称赞一番呢?还是为了让我们学习花生?
生:学花生。我们用“看目的”的方法很容易就看出来这个是重点。(在学花生后画△)父亲谈话的目的和作者写作的目的都是让我们学花生,因此“学花生”是这两段话的重点。父亲这番苦心,“我们”理解了没有?(理解了)
师:光说理解了不行,得从课文里找根据。
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这是谁说的话?(我)说明我理解了父亲的话没有?
师:还有没有别的根据?生: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师:同不同意父亲的观点?(同意)师:还有没有?
生: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师:从这三点可以看出,父亲的话他们完全理解了。这三点里,哪一点表现得最明确?生: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师:父亲的话是什么内容?他希望我们做什么样的人用课文里的话说 生:“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师:这句话最明确了,这也正是父亲对我们的希望,大家一块来读一读。 这句话深深地表明他理解了,学花生要学什么?(板书;做有用的人)大家看黑板,我们今天学习这一课,实际上就好象剥老玉米一样,剥一层发现一个重点,再剥再发现重点,最后剥到底是“学花生”。最后的玉米粒,我们要吃的东西就是这五个字:做有用的人,这一句最关键。这五个字也正是这篇文章的什么呀?(中心)
师:作者写这篇文章,他不是在向我们介绍花生这种植物,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板书:道理)是借助花生这种植物说的,这种写作方法叫“借物喻理”。(板书)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不少职业和事物也具有花生这种默默无闻可对人类有贡献的精神呢?快拿起你们手中的笔,用简单的一两句话写一写。(老师,清洁工,建筑工人,警察……)(课件)
师:是啊,我们要感谢这些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是他们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作为小学生,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呢?
生:不能只注重外表美,更重要的是心里美。
生:为班级、为家人、为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师:同学们都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希望大家都能像落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师:最后,老师想把许地山先生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要像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板书:
种花生
落花生吃花生
过收获节△我们谈
谈花生△赞花生
父亲谈△
学花生△
借物喻做有用的人
(道 理)(找重点的方法):看详略、看内容、看目的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5
《落花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体会课文详略恰当地写法,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以物喻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落花生》,大家还记不记的课文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思考;一家人是怎样议论花生的好处的?
2、分角色读课文讨论回答思考题。
姐弟们说了花生的那些好处的?自由读第三大段
姐姐说它味美;
哥哥说可以榨油,“我”说便宜,大家都喜欢吃。
爸爸说花生最可贵的是它的果实埋在地里。
3、兄妹们所说的花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父亲指出的却是花生常常被人忽视的一个特点。父亲对花生作了几次议论?几次议论有什么不同?生:两次。第一次把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第二次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师:板书: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4、看父亲的一段话。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可贵之处的?自由读
该抓住哪些关键词语来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谁愿意来读一读?
抽一生读
你认为他读得怎样?
生有感情的朗读。
师:大家说说,父亲把落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当中,体会出落具有什么品质?
我体会到花生默默奉献的精神;
我体会到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我体会到花生不求名利,朴实无华的精神;
5.那么父亲仅仅是讲落花生的吗?他们就是来吃吃花生的吗?
(不是)打开书,看看父亲接下去怎么说的?从落花生又讲到了什么。 生:一生读。
我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
指名答。
我说:“。。。。
父亲从落花生讲到做人的道理,我读懂了父亲的话,所以说:“。。。。 我说的话同学们懂了没有。
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再读我说的话。(齐读)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常常地记在我的心上。(应该是印在我的心上)
记在我的心上不好吗?那不好。
把最后一段读一读。(读出印得很深的感觉)
齐读
再读,想想怎样体现深。(指导朗读)
你从哪儿看出父亲的话陪伴我一生的呢?
6、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像花生一样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的道理。你能举出例子来说说吗?
7、师小结;其实,我们的身边像那位普通的清洁工一样,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有很多,他们就是落花生那样的人。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三、总结升华
小练笔
四、布置作业。
师:你们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看老师留给你们的作业。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一篇读后感;
2.读许地山的其他作品(教师推荐书──《空山灵雨》《春的林野》,网址印在发给学生的资料上);
兴庆区二小盛志敏
《落花生》活动方案共5篇(落花生的教学目标与方案)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落花生》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