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时间:2024-06-04 10:39: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供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补充与拓展,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各年级各个班各选择性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

  4、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全程指导各班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的整合。

  四、具体工作: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

  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二是中午休息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开放阅览室,供学生博览群书和查找资料;

  三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学校电脑房放学后向学生开放;

  四是继续加强对“红领巾电视台”管理,开展好对学校各类事件的报道宣传等实践活动。

  (2)开发社区资源

  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

  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挂钩,定期带领学生参加学习、活动;

  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与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使用,内容有分有合,灵活掌握。

  另外,指导老师要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充足的时间资源和丰富的校外资源指导学生以活动小组的形式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期间也可发挥校外辅导员和家长的指导作用,以保证活动的质量和学生的安全。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选择其中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主题一:小小种植家(菌类、蔬菜、花卉、农作物等与环境)

  主题二:家庭小医生(感冒、中暑、牙疼、红眼病、狗咬等的起因、症状、治疗、预防)

  主题三:环保小卫士(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整治环境的举措与建议)

  主题四:小小发明家(废纸的利用、巧用易拉罐、酒瓶的妙用、碎木块的利用等)

  主题五:电器的利与弊(电视机、电脑、电冰箱、微波炉、复印机等的利与弊)

  4、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四大领域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的各指定领域的关系,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融合为一个整体。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基本要求:

  第一,把握综合实践活动各指定领域共同的价值追求。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性质上,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都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都超越具体的体系化的书本知识。在价值追求上,都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丰富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现实体验和经验为终极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种功利的技术和书本知识为终极目的。

  第二,把握各指定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各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延伸。

  在实施具体的活动主题与活动项目的过程中,不应仅仅局限在完成某一领域的具体任务上,而应注重各领域任务和内容的相互渗透和延伸。如学生开展关于绿化与环保问题的研究性学习,学生了解了绿化的分布情况、种类、好处、破坏情况等,得出了加强绿化、保护绿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议,教师可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做些环境保护法律的社会宣传活动,开展力所能及的环境治理的义务劳动,这样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结合起来,使得三类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

  5、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班主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其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的主题、项目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着重对活动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6、丰富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活动的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每一项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活动设计、资料搜集、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测量、服务、制作、社会宣传、演示、表演、总结、交流、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促进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之间的整合。

  7、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评价应注意多样性和可选择性,可自评、生评和师评相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采用书面考试的方法,可采用作品(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小论文等)评价、展示与交流、成果汇报活动、技能比赛等多种方法进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2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刚刚走进校门,他们对学校所有的感觉都是新鲜的,更希望学校生活能带给他们更有趣、更有意义的事情。这个年龄的孩子玩心还是很重,对待学习没有一定的认识,只是年龄到了该上学了,并没有觉得应该多学点知识,所以实践课一方面要带领孩子走进有趣的活动中,另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形成正确的规范和习惯。

  二、指导思想

  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目标

  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进而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为:

  1、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

  2、培养学生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乐于合作的情感和善于合作的技能。

  4、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

  5、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6、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四、基本要求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的一种变革,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和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而在于让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一种积极的学习体验,受到新的方法的熏陶,从而改变长期以来习惯的偏重知识接受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2、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由于研究性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大多来自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许多问题自身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这些问题的解决自然要求学生调动多方面的知识,并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于问题解决过程中。

  3、注重过程。淡化知识目标,强调对过程的参与、理解与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大特色。从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两方面来看,注重学习者对过程的参与和在过程中的表现,都应是研究性学习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对研究性学习而言,学生的广泛参与就是目的,在过程中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就是成功。

  4、强调开放。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过程、评价诸环节都呈现出很强的开放性,为师生自主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活动留下了必要的空间。

  5、重视师生互动。研究性学习要求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将预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不再作为被动的接受者接受教师发出的指令。在开放的情境中,师生将共同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和实施主体,依赖自己的智慧和创意,在交互过程中共同构建课程的内容,设计实施的方案,完成课程的评价。

  五、教学重点、难点

  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具有自己的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形态,它与其他课程领域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为了增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本学期,教学重点是:

  1、与读书活动整合

  2、与语文教材的实践活动结合

  3、走进校园文化

  六、具体教学计划

  时间安排(教学时间共16周,第周2节课,共计32节)

  1、 (第一二周) 4课时

  2、 (第三周) 2课时

  3、 (第四周) 2课时

  4、 (第五周) 2课时

  5、 (第六七周) 4课时

  6、 (第八九周) 4课时

  7、 (第十十一周) 4课时

  8、 (第十二周) 2课时

  9、 (第十三周) 2课时

  10、 (第十四周) 2课时

  11、 (第十五周) 2课时

  12、 (第十六周) 2课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3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对学习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更新的信息,向往更丰富的知识世界。两年的集体生活,养成了他们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情感品质。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知道要做到诚实守信。遇事有了初步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们的情感还不够持久、稳定。 三年级的学生还具备了一定的活动经验和能力。在劳动、科技课上,学生形成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

  同时,三年级的学生开始主动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能够多体验生活,具备了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的。

  二、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结合本校的特色,加强学科间的整合,积极构建活动的评价体系。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三、活动目标

  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四、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4、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五、教学措施:

  1、亲近与探索自然

  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2、体验与融入社会

  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发展服务社会的能力。

  3、认识与完善自我

  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六、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手中的教科书,并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如结合语文的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生活语文实践的教学活动,结合英语学科开展英语表演等活动,结合数学学科开展生活中的数学调查研究,结合科学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信息技术课开展如何收集资料的研究。各种研究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开展带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1)赏识活动: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赏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赏识自己、赏识别人、赏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赏识别人,让孩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2)学会关心: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通过设计系列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3)主题教育:通过每月一个主题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九月份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十月份是我为家乡喝彩,十一月份是争做规范生,十二月份是争做守法小公民。

  4)体验教育:让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如参加社区活动,我的第一桶金,实践小能手的评比等等。通过该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的焦点

  问题。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如由中秋节、重阳节引申开来的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系列活动。结合学校的常规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秋游)进行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结合国旗下的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 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邀请县内各界人士前来学校讲座,如缅怀先烈,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情教育、消防教育等。

  七、活动评价:

  1、方案卡与评价表展示

  2、举行一次现场展示会,评选“先进小组”

  3、项目作业展示

  4、手工制作资料收集展示

  5、撰写总结论文反思心得并交流

  八、第一学期月份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传统节日:教师节、中秋节

  十月份:

  1、学会关心活动

  2、传统节日:国庆节、重阳节

  十一月份:

  结合语文学科特点,开展综合性学习

  十二月份:

  1、争做合法小公民

  2、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整理(各类案例,论文及学生活动体验文章)

  3、编辑校优秀案例集,论文集,学生习作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4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年,也是十四五筹划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系列文件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围绕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开展教学研究,聚焦基层、聚焦课堂,认真谋划、精心设计,不断探索与实践,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和《大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创新综合实践教研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 工作目标

  主动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以我县教与学行为方式转变为根本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以课堂为主阵地,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三、 重点工作

  1.锤炼队伍。通过目标牵引、问题牵动、任务驱动、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等措施,进一步打造 “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长海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团队,切实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深化研究。继续开展“122 ”主题化系列化教研活动,即每学期1次集中、2次网络、2次片际,以“聚焦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设计与评价”为主题,深化课程建设,引领全县学科教师关注如何基于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工作创新。结合“思维导图”能力训练和培训活动,在学科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努力实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创新和实践成果创新。

  四、工作内容

  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坚持德育为先,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引导教师加强研究,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既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养学生认同自己的国家、认同自己的文化。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引导教师围绕学科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增强育人实效,从而培树典型,汇集优秀学科德育案例。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

  教研工作制度常态化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教研活动,关注教师在课堂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要素;关注教师在课堂中对核心概念的把握和应用;关注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真实情境;关注课堂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 切实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两个关键问题,从而保证课程改革良性发展,进而培养典型,汇集优秀的学科教研案例。根据市院统一部署,本学期组织县域内的学科评优(隔年一次,今年是县优评选,只有被选为县优才能够晋级评选市级优质课),希望所有学科教师能把握机会,给自己压担子,主动承担教学任务。

  4.下校调研与菜单服务。

  围绕年度工作目标,采取集中与分散的形式,分层分类地深入各校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学科教师工作常态与专业发展需求,做好各校不同的菜单服务。

  五、近期工作

  新学期工作已经开启,我们在期待疫情早日结束的同时,也务必在近期做好防范与应对,尤其要按照根据《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3号)等文件精神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部署,全面做好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延期开学期间的教学准备工作,结合《大连市教育局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生学习安排的通知》和《大连市中小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有关工作要求,采取居家办公的方式,积极参加学科网络教研活动,加强学习和自我修炼,为学生到校做好充分的准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5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有关要求和本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指导纲要征求意见稿为指导,结合本年级实际,认真开展综合时间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积极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促使我校课程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二、学段目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在老师和家长及课外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践活动能力,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能通过自主合作确定活动主题、活动方式、组织活动的具体开展,最后形成活动的具体成果,在展示学校风采的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孩子搜集相关的图片资料制作展牌,展示学校的内涵,通过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赞美学校。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动具体安排

  主题活动:

  1、可怕的白色污染

  2、水是生命之源

  3、其他自选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6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计划规定的中小学必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实施不是既定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的落实,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体过程,从而是一个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得到了一致认可,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学校和教师,也开发出大量的经典案例。然而,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乃至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存在差异,师资配备明显不足,兼职教师居多,造成该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均衡。因此,研究并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及其特征,对于该课程的常态化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操作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在于“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开放式的综合应用实践活动中,通过切身的身心体验,从而达到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其主要精神就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

  什么是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体验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的活动过程。它常常从整体的角度去理解对象的意义与价值,及其与自身的关系。通常而言,体验的意义是内隐的。因而可以说,体验是自主的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中,为了获取客观事物与自身意义关联与价值关涉而历经接受、批判、反思和建构这一过程的主观内省活动。一般来说,体验具有建立在客观基础之上的主观性特征。

  一、“实践体验”模式以及师生活动流程图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在的基本理念(学生的主体性,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知识的整合性,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多样性),在大量课例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实践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模式,并拟定了该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图,图示如下:

  二、“实践体验”模式基本操作结构及师生活动流程说明

  “实践体验”模式的基本操作结构包括五个阶段:确定主题阶段、设计准备阶段、自主活动阶段、交流评价阶段、拓展延伸阶段。

  在这五个阶段中,学生活动的流程是:提出问题、筛选问题——制定计划、提出假设——具体行动、过程展开——展示成果、形成结论——应用实践、生成问题。教师的指导活动有:营造情境、引发问题——提供背景、指导计划——提出建议、参与活动——提炼方法、测查评价——创造条件、拓展提升。

  第一个阶段是确定主题。其中,学生选择和提出活动的主题或课题的过程,就是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对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从实际中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发展价值。在确定主题阶段,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地选择、提出和确定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教师要善于营造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提出相关问题,并对学生提出的活动主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加以完善。

  第二个阶段是设计准备。教师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提供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活动的范围,诱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学习从多个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制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形成最基本的目标和思路,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与研究活动。

  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的规划和组织能力的过程。因而,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或研究方案。只有学生自主制定活动方案,他们才能更加明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一般包括:

  ①活动的主题或课题;

  ②活动的内容;

  ③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④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

  ⑤活动的具体过程;

  ⑥任务和分工;

  ⑦保证条件。

  在学生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第三个阶段是自主活动,也叫做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实践活动,也就是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境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各种困难,小学生兴趣激发快、变化也快的特点容易使他们的探究活动不能持久,需要得到教师的及时关心、指导和督促。

  第四个阶段是交流评价。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活动项目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常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必须以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

  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的思考,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

  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学生活动全过程的多元评价,不仅仅只局限在交流评价阶段,评价的内容与形式,应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目标的达成。

  第五个阶段是拓展延伸。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场所,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中,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应用中,学生的认识得到拓展和提升,同时又有可能生成更多新的问题,有待于我们开展新的研究活动。

  当然,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问题,不仅仅体现在活动的拓展延伸阶段,他应该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一个活动环节之中,在活动的任何一个阶段,学生都有可能在研究既定主题的同时,生成一些新的问题来开展研究,甚至有的同学还会放弃原有的研究主体,去研究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的问题,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要保护学生的这种善于思考、敢于尝试的积极性,并且指导学生重新调整自己的研究活动方案,引导他们按照新的方案开展自己的活动。

  三、“实践体验”模式的实施建议

  1.此模式适用于小学3~6年级不同形式和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主题活动、课题研究、作品制作、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实践活动的亲身体验,既要体验成功的喜悦,也要反思失败的教训。

  3.此模式中表述了一个完整活动过程的五个阶段,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灵活处理,活动时间可以是短期、中期和长期;活动空间可以是室内、室外或室内外结合;活动过程可以是完整的五个阶段,也可以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重点经历某些阶段。

  4.教师要深刻理解师生活动流程图,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把握好组织与引导的时机和尺度,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活动氛围,确保活动得以深度开展。

  5.要强调主体,关注生成。既要关注学生亲历活动过程后的收获与体验,还要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因此,活动流程和教学结构不能机械照办,学生活动流程可能因生成新的问题而发生改变,教学结构也就有可能因此而进行调整,可以是顺序的调整,也可以循环反复,还可以从活动的某一个阶段回到上一个阶段或前几个阶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南”的有关要求,本学期我校将继续正常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要求各年级、各班按对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以认真的态度、务实的措施规划来切实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要求每位任课教师要大胆实践、积极探索、积累经验,在实施过程中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自主”,更好地推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二、目标要求: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习惯,不怕困难勇于合作的精神,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对自然对家乡的热爱和公民的意识。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索,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践实证的方法。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继续重视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征求意见稿),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的论述及其它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和经验文章,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课程意识。强化校本培训,增强培训和学习的实效性。使全体教师、特别是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教师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特色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和操作要点。

  2.抓好课程实施

  (1)各教师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及本学期实施计划,明确本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或“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作为课程实施以及学校管理和检查课程实施情况的依据。

  (2)努力组织好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

  本学期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继续按长短线结合的方式推进,其中长线主题活动各年级要求完成两个,由各班自主选择,可以为“江海文化”的“人文篇”(如张謇精神、海门山歌等)或特产篇(如三星绣品、三星葡萄、三和猕猴桃、海门山羊等),也可以围绕“节日文化”(如清明、端午、立夏等),还可以抓住上海世博会召开的契机开展相关研究。同时要注意学科、活动的整合,结合“每月一事”中相关主题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视野统筹兼顾,有效开展活动。每次大主题单元活动,都要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注意丰富阅读内容,增加与社会互动和研究的成分,同时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整理资料包。对需要学生上网收集资料的,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协助,按要求认真辅导学生上网收集资料,提高学生网上收集资料的能力。

  四、评价体系:

  1.重视评价的过程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学习方式等表现,及时评价将促进学生学力的发展,保证活动的顺利展开。

  2.倡导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可采用自评、伙伴评、教师评、家长等不同形式;其次是评价对象多样:可以是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可以是模型、展版、研究日记、设计说明,还可以是主题演讲、口头汇报……;手段上可以是开展辩论会、成果展览会、表彰先进、公布评价成果等。

  五、工作安排:

  (一)准备阶段(2月份)

  1.各年级进行初步选题。

  2.根据年级组的选题统筹安排,制定学校综合活动计划。

  (二)实施阶段(3—6月上旬)

  1.各年级根据学校计划制订年级组和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设计好活动方案。(3月上旬)

  2.各年级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并收集好过程性资料。

  (三)总结阶段(XX年6月中下旬)

  1.各班级完成综合实践活动资料包的整理

  严格按照教研室规定整理资料包:①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和一学期年级计划②每次主题活动方案③每次主题活动年级里简单的实施方案④四到六年级每次主题活动要有班级实施小计划⑤学生活动手册(要求原生态,可挑选一部分有意思的,不少于10本)⑥活动照片⑦师生围绕活动写下的文章(约10篇)⑧相关佐证资料,如活动照片、手工作品等⑨每次主题活动总结。

  2.根据教研室要求,每个活动都要撰写过程性案例反思,并上交。过程性案例反思包括五个版块:活动主题—活动方案描述—活动过程写实性描述—活动效果介绍—活动反思。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8

  1.学生课题组组长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负责团结全组同学并带领大家积极投入每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完成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2.一般由学生民主推举产生;以身作则,尊重组员,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要有研究成本意识,做好协调工作,处理同学之间出现的矛盾和分歧,对小组课题研究计划的实施和组员的管理负有责任。

  3.在教师的指导下,带领全组制订课题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开展课题研究,完成结题报告和小组总结,参加年级统一组织的开题评审、成果展示、答辩、考核等活动。

  4.负责课题小组成员的分工,根据组内成员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有效地进行人员配置,明确本组人员各自的责任,要求大家认真履行,对不能完成任务的组员及时进行批评、督促。

  5.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讨论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商量解决的办法,反思前面的工作,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

  6.做实验和到校外活动,要按规定获得老师的批准,提醒组员注意活动中的安全。

  7.认真按时填写活动量表,详细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组成员的考勤工作;每周向教师汇报课题实施情况,反映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听取老师的意见。

  8.经常组织小组成员向其他课题组学习取经,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9.组织小组成员掌握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客观公正地开展自评和互评,填写评价量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9

  一、指导思想:

  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有关要求,结合学校科技特色,地方特色,校本特色;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塑造“学校文化”为主线,以探究“校本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为目标,贯彻新课程理念,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组织各种研究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学校办学特色,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常识。

  3、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过程目标: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求证的方法。

  5、人格目标: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教育为载体,以劳动与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为主要活动形式,以非指定领域为拓展”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本模式。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班级要制订好班级的活动计划,鼓励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活动,记好“成长记录袋”,注意活动过程中资料的积累,期末整理好资料上交教导处。

  4、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要虚心请教各学科的教师,教导处会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所有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地方特色资源结合起来,也要与学校课题的研究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具体工作安排:

  1、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

  (1)开发学校资源。一是学校的图书室进一步增添藏书量,并发挥好现有图书的功能,提高图书的流通率,让图书进入班级,建设好班级图书角;二是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教会学生围绕主题在网上搜寻资料。三是继续完善以科技、艺体教育为特色的各类专用教室和宣传阵地,四是继承好学校传统活动,办好艺术节、体育节,同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活动,建设好心理咨询室。

  (2)开发社区资源。一是探究新坝现有的自然状况,定期带领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社区,如治安农业观光区,野生苦瓜茶厂;二是与社区的某些企业挂钩,了解社区经济发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采访、调查;三是积极参加社区社会活动;四是继承和发扬社区文化特色,利用社区教育条件建立稳定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五是聘请关心学校教育而又有特长的社会各界人士和家长担任我校的校外辅导员,定期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2、安排好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在实践过程中,要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大指定领域融合在一起实施,使之彼此渗透,形成整合。

  3、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制定好实施计划。

  综合实践活动长短线活动安排,一学期拟定一个长线活动,一个短线活动即可。另外的时间用于非指定领域中的团队活动及学校传统活动的教学上。在长线和短线活动的设计上,应以“研究性学习”的大方向为原则,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学生感兴趣的有地域特征,学校特色的,要以身边的小问题加以开展。各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确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以保证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现结合我校科技特色教育及社区文化特色,提供如下备选课题,各班可参考其中一个长线活动的课题,制定好相应的活动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课外阅读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它无时无刻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品质。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课内阅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要求,他们需要到更广阔的领域汲取营养,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

  二、班级实际情况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的业余生活基本上以看电视为主,不爱好读书,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也不提倡孩子读课外书,给学生所买的书本基本上以“小学生作文”或试题精选等为主,学生的阅读视野受到限制。同时,学校评估也是考试分数为主要导向,学生的阅读时间也不能保障。基于以上条件,特制定以下班内读书计划:

  三、时间安排:

  晨读时间7点40—8点20,每周上好阅读课,每天晚上背一首古诗,保持30分钟以上的分散读书时间。

  四、活动方式:

  1、做好图书推荐工作。依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一批好书。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有条件的家庭自己购买等,确保读书活动的顺利进行。

  2、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读书指导。教给学生读书方法,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自己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在班里成立“隐形图书角”。发动孩子们从家里拿来课外书和同学们一起分享,选出认真负责的图书管理员对所有图书进行登记然后在班内借阅,使学生都能沉浸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

  4、布置学生每天读不少于半小时的课外书。尊重孩子的独特感受的前提下,指导孩子们在阅读中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名人名言或写下自己的感受。每月最后一周的阅读课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5、背诗大王:本学期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根据学生的背诵情况评选,并授予称号。

  6、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充分保证阅读时间。除了阅读课外,每天把读书当成作业中的一项,按照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读书讨论会、赛诗会、优秀作文展、手抄报展览等。

  7、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讲明阅读的重要性,希望家长能够利用闲暇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交流体会,锻炼孩子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增长见识,陶冶情操。

  8、定期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读书情况,并及时反馈。表现积极的孩子授予“读书小博士”的称号。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研究性活动,也是一种通过实践让学生产生情感体验、能力方法和知识经验的活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有关学科活动(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创新教育、法制教育、时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开发社区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注重学生体验的获得,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目标要求:

  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运用其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究知识,亲身体验实践活动中的苦与乐,激发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学生探索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活动内容:

  选择和组织以学生为核心,主要围绕三条线索开展活动:

  ①学生与自然的关系

  ②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

  ③学生与自我的关系。范围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四、实施要点:

  1、学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动。

  (1)说说自己在家庭与班级中角色。

  (2)简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3)经常保持个人整洁,保持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并能维护学校的秩序与整洁卫生。

  (4)经常参加洗衣、做饭、洗碗、整理打扫房间等家务劳动。

  (5)懂得一般生活礼仪及平常相关表现。

  (6)了解自己与家庭、社区环境的关系,并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2、社区服务实践活动。

  (1)体会参加社区服务的意义,撰写心得体会。

  (2)了解自己所在社区邻里的情况,开展适宜的邻里交往与邻里服务及社区服务。

  (3)熟悉各种社会资源及支援系统,并帮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认识相关社会行政机构及其功能,了解社会资源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

  3、户外休闲与探索活动。

  (1)观察户外生活中自然现象的变化。

  (2)计划适合学生的户外休闲活动,并逐步学习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际关系与沟通活动。

  (1)述说自己与家庭人沟通的方式,体验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说出自己与他人相处的经验、体会。

  (3)参加各种团体活动,了解自己所属团体的特色,乐于表达自我并愿意与人沟通,养成互相关心与遵守纪律的习惯。

  5、环境教育活动。

  (1)观察家庭与学校周边的环境,了解环境保护与自己的关系。

  (2)探讨环境的改变与破坏可能带来的危害,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五、具体安排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进度表

  (xx—xx学年第一学期)

  周次

  教学内容

  一走进技术世界

  二家政钉纽扣

  三家政缝沙包

  四家政缝鞋套

  五家政缝鞋套

  六家政针线拓展

  七主题研究活动

  八主题研究活动

  九主题研究活动

  十技术初步泥塑工艺欣赏

  十一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二技术初步我喜爱的蔬果

  十三技术初步捏泥碗

  十四技术初步泥笔筒

  十五主题研究活动

  十六主题研究活动

  十七技术初步相框

  十八技术初步储蓄罐

  十九技术初步组合笔筒

  二十拓展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11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相关文章:

社会实践活动计划12篇 烟台青鸟计划社会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范文7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

一年级综合实践教案12篇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6篇(综合实践活动心得体会100字)

小学生社会实践总结12篇 社会实践活动总结稿

小学综合教研组工作计划6篇(数学教研组计划工作计划)

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12篇(母校行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四年级实践的教学计划10篇(四年级实践教学计划上)

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总结10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生社会实践报告11篇(高中社会实践报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