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3篇(写家乡的节日风俗的作文)

时间:2022-07-16 08:54:2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3篇(写家乡的节日风俗的作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3篇(写家乡的节日风俗的作文)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1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里总会有很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风俗,比如2月2日的“龙抬头理发”,清明节亲,端午节粽子,8月15日月饼,腊八粥。最难忘的是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014年2月6日,是今年的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将在五指县举办一年一度的民俗表演。吃过早饭,爷爷领着我来到县城的人民广场,真的是人山人海,无处可去。爷爷抱住我,看到里面的文艺表演,东北秧歌、旱船、高跷、舞狮、舞龙等民间表演。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出生年。因此,我最喜欢的是舞龙表演。金色巨龙在十几名青年的手中上下飞舞,顿时云雾缭绕,将巨龙淹没在海中,舒展着身躯。突然转过身来,我傻眼了,周围的观众不时鼓掌。

  回到家,太阳已经落山了,奶奶已经给我们包好了饺子,吃完饺子我们就喝茶花,据说这是为了让爷爷奶奶吃喝,早点上路回家,祝福子孙后代来年丰收、平安、健康。

  天越来越黑了,我和爷爷爸爸要去墓地为死去的仙人上坟,把他们的灵魂送回墓地。到了那里,我爷爷负责纸,我父亲负责烧香,我负责放一个一支小蜡烛被点燃,然后插入坟墓前的地面,为他们“送灯”,照亮他们回家的路。然后,父亲在墓前燃放鞭炮,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回家的路上,到处都是灯火通明的彩灯,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红灯笼,灯笼里的蜡烛在闪烁,像调皮的孩子在眨眼。街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三人一组,五人一组,大家一起热身,聊着天,聊着新年的打算,聊着去哪儿上班,想着发财致富。

  回到家,奶奶已经做好了元宵节。我们都说不饿,可奶奶说,元宵节怎么能不吃元宵呢?吃完元宵,即使过了新年,我的身体也会像过年的元宵一样白白胖胖,很快就长大了。无奈之下,只好吃了几颗元宵填饱肚子。

  吃完元宵,爸爸带着我和弟弟到院子里放烟花。我和爸爸负责燃放烟花,弟弟在看。随着烟花的点燃,美丽的烟花在夜空中绽放,散发出万千光芒。有的像黄色的菊花,在天空吐出美丽的花蕊;有些像从夜空中倾泻而下的银河瀑布;别人就像奥运五环,在天空中闪耀。最有趣的就是那闪烁的雷声。导火索点燃后,如同炸雷一般轰然炸开。随着汤姆的一声巨响,又一道银色的消化液升腾而出,小弟连忙放下,盖住了它。耳朵的手和我一起欢呼。

  俗话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亮。”今年元宵虽然没有下雪,可月亮却像一个躲在云里的害羞少女,一时露出真的,一会他就躲进了云里。躺在床上,望着天上的明月星星,不禁想:多么难忘的一天啊!多么有趣的元宵节啊!这一天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我开始期待明年元宵节的早日到来!

  家乡端午节习俗600字作文

  家乡风俗春节作文

  实用的家乡习俗作文7篇

【热门】家乡的习俗作文四篇

【精品】家乡的习俗作文四篇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2

  清明节雨下得很大,路上的行人都想死。牧童问餐厅在哪里,指了指兴化村。 ”

  杜牧的《清明》总让人想起清明时节的庄严气氛和孤独感。

  四月的清明时节,春暖花开,植被恢复,按照古老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时,人们总是上山祭祖扫墓。这时候,人们会带着酒、食物、水果、纸币和元宝到墓地,然后进行一系列祭祀先人的工作。在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我的家乡在一个偏远的农村地区。每逢清明节,村里每户扫墓的时间由家事负责人定,不一定在清明节那天。也许。受封建迷信和世俗主义的影响,有些人还会找当地算命先生选日子,希望未来能有好运与平安。这也是村里风俗的严格形式,表现出对祖先的尊重。

  选择好日子后,家里的女人会负责去市场购买祭祀所需的物品,也会在家做饭做一些酒、肉、饭菜和糕点;然后他们会把所有的东西都分类到草篮里,扛着一根杆子上山去墓地。男人们负责提着锄头、铲子等劳动工具提前清理山体。

  村里的墓葬很旧,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有的坟墓甚至裂开了,还有黑乎乎的泥土和一些坑坑洼洼的地方。通常当他们到达墓地时,人们开始忙碌起来。在墓碑前的一小块空地上,使用了草席。购买小碗米饭、葡萄酒、肉类、水果和糕点。只能倒出一半的酒。祭祀用品一般由女性负责整理,男性负责在祭品上贴上“福”字的红贴。把它贴在坟墓和墓碑的每一面,并在周围的树枝上挂上彩纸。祭祀非常隆重。一切准备妥当后,会取出纸币、元宝等祭品,放入祭祀用的香炉中。点燃燃烧,整座山都笼罩着浓浓的白烟。之后,大人小孩依次祭拜祖先三九次,最后放鞭炮。祭祀仪式在鞭炮声中结束。

  结束后,人们会找个凉爽的地方坐下休息,开始吃水果、糕点、聊天,聊一些家这里的过往,心中的情感,还有彼此的真心。邻居们还会互相赠送一些自制的甜点,晚餐时吃的、酒的、肉的都吃完了。

  我喜欢家乡的清明节。这时候,我总会想起上一代的先人,想起爷爷给我讲的那些古老的故事,想起那段苦涩的家史。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总有一种特殊的心情,一种陌生的感觉,就像杜牧那句“清明下雨,行人欲死”的细雨,人们的思念,绵长而绵长。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祭祀是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原始形式。这是一个非常严格的习俗。时至今日,清明节的习俗依然盛行。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3

  全国最热闹的节日要数春节了!每当这个时候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要“门迎百福,户纳千祥”,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可是家乡也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如:廿二十五的“二十五日头”;廿二十八的做红团;正月初二的“探亡日”;还有正月初五的“做大岁”。但其中最令人难忘的要数“做大岁”了。

  看到这,你肯定要发问了——为什么仙游过节时要“做大岁”呢?那还得从戚继光抗倭说起。明代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犯福建,占领兴化,建立据点,四处烧杀掠抢。兴化府城在农历十一月二十九的半夜时分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据长达两个月之久。兴化城内被焚毁殆尽,死亡3万余人。倭贼灭绝人性的暴行震惊海内外。次年正月廿五日,由于城内死尸腥臭不可居,倭寇只得暂退平海。兴化城的陷落惊动朝廷,这是自有倭患以来被攻陷的第一个府城。

  嘉靖皇帝罢免了福建总兵游震得,从浙东调回戚继光为福建副总兵官,配合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广东总兵刘显会同剿倭。戚继光多次来莆田抗倭,拯救百姓于水火。期间共占领倭营60多座,歼灭敌兵4000多人。兴化城得以光复。这时,逃亡山区的老百姓,才纷纷于二月初二返回家里。大家一方面掩埋亲友的尸体,另一方面收拾破碎家园。这时,年节已过,人们只得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于二月初五重新过年团圆。为了纪念这个惨痛的教训和缅怀抗倭英雄戚继光的英勇事迹,大家便把正月初五(莆田是初四)定为“做大岁”。

  家乡的“做大岁”跟除夕夜一样隆重。街上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鞭炮声连绵不断,好似一片片五彩缤纷的雪片,烟花焰火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把节日夜空装点成美丽的大花园。家家户户,其乐融融,亲戚朋友都团聚一堂,酒酣耳乐后,谈天说地,共享这难得的节日。最开心的是小孩子,玩爆竹;放烟花……满街都是他们的身影,满街都是他们的欢声笑语。这不正是应了一句话“千门万户笑过年,满天烟花引凤凰”吗?这就是令我难忘的家乡习俗——“做大岁”,它不仅具有浓厚的家乡特色,还有十分悠久的历史。

  可随着时间的漂移,家乡“做大岁”等许多习俗却逐渐被人淡忘了。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多加重视,继续发扬这些独特的节日习俗,让这些习俗成为家乡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3篇(写家乡的节日风俗的作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家乡的节日习俗作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