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克罗地亚风俗礼仪3篇 各个国家的风俗礼仪,以供参考。
克罗地亚风俗礼仪1
克罗地亚每年2月的狂欢节大游行,颇具传统特色。节日那天,人们身着条纹上衣和白色裤子,披上羊皮,头戴面具走上大街。游行者载歌载舞,互相碰撞,腰间挂的铃铛叮叮当当,响成一片。响声越密集,人们越高兴。
游行结束时,人们会焚烧被抹黑的稻草人,象征赶走了严冬和黑暗。
克罗地亚风俗礼仪 1、克罗地亚人的姓名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但也有把姓放在前面,名字放在后面的。妇女婚后改用夫姓。克罗地亚人在公共场所一般称呼对方为先生、夫人和小姐。关系较密切的同事、朋友直接称呼名字,要好的朋友和同学间称呼爱称或绰号。 2、克罗地亚人民十分好客,热情豪放,能歌善舞。在歌唱民谣时,人们使用风笛、喇叭等各种乐器。民族舞蹈起源很早,在11世纪到14世纪时非常盛行。舞蹈也因地区的不同而呈多样化,但以科罗舞最为流行。这种舞蹈由男女围成一个圆圈,再由一对一对的男女轮流进入圈内跳舞。也有将男女分开,各自组成圆圈,展开舞蹈竞赛。沿海达尔马提亚的科罗舞,节奏较急促,并伴有诗歌朗诵。 3、在社交场合与客人相见时,一般情况下,克罗地亚人都惯以握手为礼。他们与至亲好友见面时,大多都习惯施传统的拥抱礼。他们在夫妻之间、情人之间,或长辈对晚辈女人之间,也有施吻手礼的传统习惯。 礼节 克罗地亚人的姓名排列是:名在前,姓在后。其姓多是父名加后缀“奇”,即字母C。“奇”表示是某人之子(女)。女子婚前随父姓,婚后从夫姓。 正式场合应称姓和名,简化称呼时,可只称姓加尊称。社交场合称呼先生、女士、夫人和小姐。关系亲密者,彼此直呼其名、爱称或绰号。与客人见面,凡介绍过的人,要一一握手,并报出自己的姓名。亲朋好友见面,习惯拥、吻。与女士见面,握手或吻手。 服饰 克罗地亚人的日常服装,与欧洲其他国家无异,而其传统服装颇具特色,常用亚麻布、毛料以及绸缎缝制。男子传统服装标配:衬衣、长裤、短外套、坎肩、披肩、斗篷、镶有金属饰品的腰带、软皮鞋或皮靴等。女子的传统服装更复杂一些:衬衣、短上衣、坎肩、腰带、各色围裙、宽大的褶裙、斗蓬等,服装上花边、刺绣、细窄花纹必不可少。 西服领带,由克罗地亚人首创。17世纪中叶,法国军队里有一个克罗地亚人兵团,打胜仗后凯旋回到巴黎,只见威严、步伐整齐的军人们,颈上都扎了一条彩色围巾,以表达胜利的欢庆心情。崇尚时髦的巴黎人,对此极感兴趣,争相模仿,后来又经过不断改进,形成今天的西服领带。 饮食 克罗地亚人受意大利等外来影响,又结合本地实际,创造出多种特色菜。他们的菜式以肉类食品为主,如烤羊肉、烤乳猪、斯拉沃尼亚粗香肠、达尔马提亚熏火腿、帕戈羊羔和羊奶酪、kulen(胡椒味的腊肠)等。大陆地区受欢迎的菜,还有mlinci(浸过火鸡汁的烤面团)、奶酪咸糕等。另外,靠海吃海,海鲜类的菜有达尔马西亚式炖鱼、海鲜汤、海鲜沙拉以及经过仔细烹调的各种口味的鱼、虾、蟹等。 姜饼是克罗地亚的一种传统美食,原料通常是蜂蜜、红糖及生姜等。制作方法是,将原料放在模具里成型,然后烘烤、干燥、用食用颜料着色,配以各种图案、文字装饰。在为婚礼准备的姜饼上,通常要写上新婚夫妇的姓名和结婚日期。 克罗地亚生产的红、白葡萄酒,不乏世界名牌,如特然(teran)、墨尔乐(merlot)、玛瓦吉雅(malvazija)、波斯普(posip)等,颇受顾客青睐。克罗地亚人的习惯是,海鲜必搭配白葡萄酒,烤肉必搭配红葡萄酒。这是西餐约定俗成的规矩。 体育 克罗地亚虽然国家不大,人口不多,但人们体魄强健,是世界上有名的体育强国。不久前在莫斯科举办的世界杯上,克罗地亚足球队荣获亚军。此外,他们的篮球水平也很高,根据国际篮联的最新排名,现在排名世界第8位。 克罗地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同社会、学校及家庭重视体育有关,孩子从小就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把健身、运动看得与读书一样重要,其中足球、篮球、手球、水球和网球运动,开展得相当普及。 婚俗 克罗地亚男女青年习惯自主择偶。只要两情相悦,可租房同居,不一定马上结婚。双方父母可以提供建议,但不会干涉子女的选择。婚前同居,二人共同承担生活费用。过一段时间,甚至生子后,再决定是否结婚。如果结不了婚,所生子女的生活费用,两人共同承担。 若双方父母有能力,也可能帮助子女购房,但这并不是义务,子女也不会把这种资助当成是理所当然的。 办理结婚手续,是去政府有关部门登记注册,完成法定程序。举办婚礼,有的选择在教堂,也有的只举办婚庆酒席。酒席一般由父母或者好友主持,请乐队伴奏,宾朋载歌载舞。宾客们送上的“礼金”,一般是略高于餐费。 克罗地亚风俗礼仪3篇 各个国家的风俗礼仪相关文章:克罗地亚风俗礼仪2
克罗地亚风俗礼仪3
相关热词搜索:克罗地亚礼仪 克罗地亚文化礼仪 克罗地亚礼仪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