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4篇,以供参考。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1
古往今来,不论是达官贵族还是王侯将相,能世代相传经久不衰的家族,必是有严格的家风家训之家。自古以,老祖宗教导我们“百善孝为先”。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训的永恒主题,家风家训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训,让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给儿女们无穷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所有的父母在自己家里随时随地用言传身教所传递出来的一份信念。如何言传声教呢?孝敬长辈,爷爷奶奶家离我们较远,但逢年过节及爷爷奶奶生日爸爸妈妈总会专程带礼物回家陪他们,最近爷爷身体不适住院,爸爸很忙,是妈妈一个人照顾我们全家老小,每天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还要陪侍爷爷输液、送饭。爷爷奶奶很过意不去,说太辛苦妈妈啦,爸爸工作很忙,但进门就会做家务,很体贴妈妈,但妈妈从不说累,总是笑眯眯的,她是我们家的福星,也是我和弟弟最好的榜样。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还要求我做到起居有节,守时守信,做一个对自己有担当的人;公众场合吃饭要用公筷,在家吃饭要小声交谈,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一粒粮食;零用钱自己保管,平常做家务有奖,但是妈妈要求零用钱不能乱花,要做到勤俭节约从小事做起。不论在哪儿,遇到长辈先问好,遇事请求时,要谦恭有礼。
家训是什么?家训是老祖宗给我们留的规矩,我们能世代传承并发扬光大。黎明即起,庭堂内外打扫整洁;到了黄昏查看门户。一粥一饭,当想着来之不易;凡事先要准备,像没到下雨的时候,要先把房子修补完善,不要「临时抱佛脚」,像到了口渴的时候,才来掘井。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餐具质朴而干净,虽是用泥土做的瓦器,也比金玉制的好;食品节约而精美,虽是园里种的蔬菜,也胜于山珍海味。不要营造华丽的.房屋,不要图买良好的田园。这些道理粗浅易行,但在当下来看确是渐行渐远,我要紧记这些家训,严于律行,世代传承。
家风、家训是家长在立身、处世、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这不仅是一个家族的道德规范,更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2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孕育了无数的优秀传统美德,其中很多传统美德是以“家风”的形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的。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谦恭孝顺、善良礼让、和气为贵这些最美德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言传身教,在现代社会积淀、传承和弘扬,形成一个家庭的价值共识,也形成了全民共识。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说的是孝顺父母是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重要和占据第一位的品德,也是每个家庭都应该首先传承的家风。
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小时候总是在父母怀里撒娇,然后是看着白发增多却是无能为力,总是说要让父母以后更好的过日子。可是到大了,却又很多人忘记了小时候的承诺。都说孩子是父母心头一把刀。儿时的调皮,少年的叛逆,青年的奔波,何时才能让父母省心呢?只有人到中年,自己有了孩子,才能感知父母当年的恩情。而此时的父母已过花甲之年,身体大不如前,还能陪伴我们多少年呢?因此孝顺是最不能等待的事情。
可是,在很多的家庭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吃过饭后,孩子扭头看电视或出去玩,父母却在忙碌着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父母总是先让孩子品尝,孩子却很少请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关照,而父母身体不适,孩子却很少问候。这种现象,使子女不自觉地养成娇惯、任性、懒惰、自私的不良习惯。凡此种种,值得忧虑。
而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广告:一位刚下班的年轻妈妈,忙完了家务,又端水给老人洗脚,老人对她说:“孩子,歇会儿吧!别累坏了身子。”她笑笑说:“妈,不累。”年轻妈妈的言行举止被只有3、4岁的儿子看到了,儿子一声不
响地端来一盆水。年幼的儿子吃力地端着那盆水,摇摇晃晃地向妈妈走来。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溅了孩子一身,可孩子仍是一脸的灿烂。把水放在母亲的脚下,为母亲洗起了脚。
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孝顺的家风需要每一位父母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良好的家风才能代代相传。 其实父母亲要的真的不多,如果不能天天见面,每天只是电话的问候,足矣让他们安睡一晚。周末减少不必要的应酬,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陪老人说说话。外出旅游时尽量带父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有时,我常在想:我希望我的.子女以后如何对我。那现在,我有没有如此对待我的父母?
在这个世界上,最亲近你的人,最包容你的人,最舍得花时间陪你的人,一定是父母。孝与感恩是人最基本的美德,感激父母,善事父母,体现的是人内在的品质。儿女最需做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好好报答养育自己的父母。传承好家风作文一百字
现在,家风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其实,家风是个古老话题,对家庭成员而言,有什么样的家风,就会有什么样的处世态度。孝敬父母,关爱父母,就是一种最重要的家风。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别的东西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某种品德和力量的源泉。就是说,做儿女的,在好的家风熏陶下,会用好的家风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从而成就自己的一生一世。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3
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故曰配天。――《中庸》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家风是一个家族历经岁月的沉淀,世世代代的相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的风气,是一种让后代继承人立身于社会,让后代继承人终身受益的品质。形成优良家风,“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继先人之志,传承先辈之业。这使得优良家风能够经久不衰,这是传承家风的核心内容。子曰:“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要孝顺尊敬父亲,为人父要关爱教育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今,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
老与子,孝也。孝者,能传承文明圣火也。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孝,必以孝为核心。有一本看似不起眼的儿童启蒙读物《弟子规》,是据《论语》等经典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编写而成,其中蕴藏着先哲对我们后人的教诲,是传承家风的宝典,当代社会可以通过这类优秀国学经典来弘扬中华优良家风。
依稀还记得春节时期央视有关家风的调查和访谈,人们都淡褪了对家风的重视和理解甚至是漠视。传统的家风,是以封建小农经济为基础,以儒家文化为核心。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气息,但“孝”的核心地位不能动摇,需在此基础上革故鼎新,培养后人践行八德。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坚持以“孝”为核心,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定将舒天昭晖,磅礴于东方。传承优良家风,昭示于后代,将永世莫忘。我们后继人则任重而道远哉!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4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是随着我国的发展沉淀下来的传统美德。
《管子》有言:“虽有乃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尊老,已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成为了一个“规矩”。每辆公交车上都会有老人的专属座位,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力度也日益加强。而“尊老”这一主旋律也俞发的历久弥新。
两个稚气未脱的'小学生将书包人道公交车的唯一空位上,异口同声地说座位是自己的,一位老奶奶出现,他们都主动让座给老奶奶。这个故事影响了我的整个青春期,它也会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会给老人让座,会给怀有身孕的阿姨让座,会帮村子里子女不在家的老奶奶老爷爷挑水浇菜,尊老很简单,简单到一句爷爷奶奶好,一次让座都是尊老。
纵观古今,放眼全球,没有一个成功的人是不尊老的。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就应该先从尊老开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是李密尊老的方式,尊老不需要做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简单的陪伴也是一种尊老,先要学会尊自己的“老”,才能推己及人,尊别人家的“老”。
九九重阳节刚过去不久,各大敬老院还没有完全走出节日的氛围。去读大学的朋友在重阳节法律一条心情:“爷爷奶奶们高兴就是对自己最大的肯定。”配图的老人们面带笑容,笑容可掬,并且与大学生
们比起了剪刀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尊老、爱老、敬老又被赋予了时代内涵。
谁家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这个世界从来都不会失去老人,尊老也就会越来越重要。从刚开始踏进校门的时候,老师会说见到别人要有礼貌,要问好,看到老人要说爷爷奶奶好,要尊重老人,要帮助老人,尊老的意识是从小就树立起来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一位合格的中国公民,从尊老、敬老、爱老开始,弘扬尊老这一主旋律开始。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征文4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