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材料3篇,供大家赏析。
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材料1
“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不赊账。”“到郑学玲的公司打工工资高。”每当听到这些话时,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但同时,也有些许酸楚——我经历了多次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走到今天可不易啊!
顺河镇王滩、谢圩两村紧邻淠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天然的“菜园地”,非常适合种植辣椒。2001年,王滩村被裕安区政府定为“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还为王滩辣椒注册了商标,王滩辣椒随之在全省都有了名气。开始时,种植辣椒的农户并不多,收获的辣椒被当地小商贩运到六安、合肥等邻近城市销售一空,价格也相当高,农户和商贩都赚了。这时,我也加入了销售辣椒的行列。此前,我和爱人是靠拉着架子车卖大馍养家的,虽赚不了大钱,但每天的收入还不错。由于我爱人不识字、没文化,辣椒的买、卖只能靠我一人负责。虽然累得够呛,可也为家庭带来了是收益。 价格高、销路好,刺激了农户种植辣椒的积极性。2001年,王滩、谢圩两村辣椒种植面积不足百亩,到2003年,猛增到1200亩,产量从当初的约70吨,猛增到1000多吨。一下子有这么多辣椒让农户和商贩们措手不及。周边城市的辣椒市场已经饱和,农户的辣椒滞销了。连续一周,两村的
农户没卖出去一车辣椒,这让他们欲哭无泪。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道让农户的投入就这样打水漂了?我是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是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是这块土地赐予了我财富,现在我能为她做点什么吗?我大胆地决定:联合其他收购商,大量收购辣椒,运往外省。开始,没有一个人同意。他们认为运往外省路途遥远,辣椒不易保存,怕颠簸,还不知销量如何。更有甚者,说:“一个女人家,会做什么生意”。我是个不服输的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老百姓惨遭损失?后来在我的再三劝说下,他们才勉强同意尝试一趟。经过商讨,我高价收了一车辣椒去了上海。这一趟,给了我当头一棒。辣椒运到上海后,我租了两间民房,刚卸下货,雨就哗哗的下了起来。过了整整一天,没卖出一斤辣椒。我纳闷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我不了解行情:上海人是不吃辣椒的。我看着满屋已腐烂的辣椒,哭笑不得。仅这一趟,血本无归,赔了整整一万五千元,这在03年可是个不小的数目。回来后,我泄气了。但当看到农户满地的辣椒时,我不忍心让他们绝望,于是,收购,继续收购。连续二十天,农户们终于卖光了辣椒,可我却亏了15万元。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为此,我赢得了农户们的信任,也赢得了外省的销售市场。在此后几年的销售中,我想农户所想,急农户所急,农户提高了收入,我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的销售大户。
淠河两岸,拥有面积巨大的沙土地,虽不肥沃,却是种植花生的好地方。这特有的资源为生长在这块土地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收益。从2004年起,我充分利用辣椒的销售市场,做起了花生的销售。为了有稳定的资源,我采取了“订单”模式,以保护价收购农户手中的花生,让种植户无后顾之忧。他们说:“将花生卖给郑学玲,价格高,还从不赊账,真是我们的保护神,我们的财神”。听了这话,我觉得我有责任这么做,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花生不比辣椒,它易储存。当销路不畅时,我将花生储存起来,进行精选加工再择机销售。这几年,外出务工的浪潮汹涌,年轻人都外出了,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小孩子上学了,老人们干什么呢?精选花生,他们就有了用武之地。我的用工广告一出,他们就蜂拥而至。年轻小的50多岁,大的70多岁,七八十人,好不热闹。他们在谈笑中挣取了生活费、零花钱,他们不再向子女伸手要钱了,也不用再看不孝子女的脸色了,也不再去打牌赌钱了,他们的脸上时时洋溢着笑容。虽然我的成本提高了,却能为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出份力,做点贡献,不亦乐乎!
通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也经历了不平常的创业历程,虽然历经艰辛,但也得到了较丰厚的回报,既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也使我在商业上站稳了脚跟,谁说女子不如男?
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材料2
作为村里的妇女主任,38年来,尽职尽责,无私奉献。谁家有事,她总是热心帮忙;哪家闹矛盾,她总是耐心做工作。每逢过年过节,她都组织妇女们扭秧歌、跳交际舞,活跃村民的文化生活。她的孝敬老人、呵护子女、和谐邻里、服务百姓的`动人事迹,在云唐村、县,乃至临汾市早已有口皆碑。
她是一个善良、坚持、勤劳、持久的女人。她曾是三届县人大代表,五届乡人大代表,她的模范事迹先后刊登在《山西农民报》、《山西妇女报》、《临汾日报》等报纸上,以她的事迹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党员媳妇》荣获全国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一等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她本人获得了省、市文明和谐家庭,市、县“三八”红旗手、模范媳妇、致富能手等荣誉称号。
不仅仅富有爱心,富有孝心,她更富有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她孝顺老人、爱护孩子,更爱村民,她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了一个坚强女人的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她的事迹将会影响越来越多的人。
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材料3
“巾帼英雄”——吴嫂
吴嫂,女,1962年3月出生,天河区人,1981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调入公司,高级技工,自1992年开始一直从事公交车驾驶,现在公交十三路开车。20年来,她用奉献诠释着人生的真谛,把汗水洒在车厢。她所在的车组是公司“青年文明号”车组,她连年被评为公司先进,2019年被区妇联评为“巾帼英雄”,
一、爱岗敬业,技能超群
同事们把吴嫂比喻成一块煤炭,它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别人。这确实是对吴嫂的生动概括。20年来,她总是把工作和乘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乘客、车厢的事再小也是大,自家的事再大也是小。不管老父和小女儿是生病还是遇到其他任何家庭生活困难,她没请过一天假,没有因家中的困难缺过一个班,晚过一次点,总是满勤满趟尽职尽责,加班加点不计报酬。
整天穿梭于车海人流中,公交驾驶员是一个平凡而辛苦的岗位,早披星星,晚戴月亮,夏顶烈日,冬冒寒霜。尤其夏天,驾驶位置上的温度平均都在40多摄氏度,司机就像从烤箱里出来一样,一天干下来浑身瘫软。虽然工作环境艰苦,且总是在单一的线路上重复着紧张的工作,但是吴嫂没有选择退却,她以出色的工作收获快乐,以服务和帮助乘客去感受快乐。
吴嫂勤于学习,善于钻研,利用各种机会为自己“加油充电”,不断提高文化水平和业务技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努力学习驾驶、维修、乘务心理学等多种业务书籍和法律法规知识。为了保证行车安全、节能降耗,她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驾驶本领、修理技术和节能决窍。常常像男同志一样,在车下爬进爬出,弄得一身油污一身泥。她坚持在修理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动手排除车辆油电路故障。
吴嫂从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做起,做节油模范。平时,她会做好车辆在发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工作,对车辆进行油路、气路、电路、冷却水、轮胎气压的检查,发现车辆有故障马上到车间进行维修,确保车辆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每次一上车,她首先调整好情绪,把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轻踩油门,平稳起步。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在行车中做到不踩多一脚油门,不踩错一脚刹车。经过红绿灯时,她都会根据信号灯的转换规律,判断红绿灯切换的时间,控制好车速和时间将被动转为主动,驾车平稳通过,避免急刹车造成燃油浪费。
吴嫂在迎来送往的公共汽车上度过了20个春秋。从称为一名公交司机那一天起,她就把这平凡的岗位当作事业的舞台,在十米车厢实践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她永远记得给自己定下的人生目标:岗位尽职责,工作创一流,做乘客满意的公交驾驶员。
二、安全驾驶,铸就平安
吴嫂常说:“安全是一个驾驶员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她始终坚持"安全生产、预防在先"的原则,养成了爱车、护车,遵守交通规则,安全行车的良好习惯。她每天都提前20分钟上班,搞好车厢卫生,仔细检查车况,尤其是影响安全的机件(如:灯光、转向、制动等),做好出车前的例行保养,保证车辆有一个洁净明亮的环境和良好的运行状况,决不开"病"车上线路运行,也从不将毛病遗留给接班司机。
行车途中,她给自己约法三章:不开赌气车、不开英雄车、不病车上路;集中精力,谨慎驾驶,不抢点、不压点、不违章,始终坚持安全操作。
为了使车辆运行保持在最佳的状态,吴嫂做到“眼勤、手勤、嘴勤”。
“三勤”:即眼勤多观察、手勤多记录、嘴勤多沟通,充当好“医生”和“美容师”的双重角色。由于多年的职业磨炼,她的车上备有工具箱和行车日志。车子的故障往往都是一些小毛病导致而成。因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习惯性地观察检修车况,紧紧螺丝、调试刹车,可是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那个工具箱。有时车子在线路上出现故障需要工具时也能及时提供给修理工,既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行车日志,就是记录着每天车子的情况,什么时候保养、换油、检修等,掌握每天的行车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同时行车日志也给车队提供信息,更好地便于管理。遇车辆保养或机件维护她都随车同行,将车辆运行中的一些动态情况和现象及时反馈给修理师傅,让修理师傅能更快更好地修车。20年来,她所驾驶的汽车从未发生机损故障或行车责任事故。
吴嫂经常挤出时间,手把手教练新驾驶员如何安全行车、规范操作,满腔热情地向同事们传授安全知识、驾驶经验,为公司安全生产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们要向她多多学习,以她为榜样。
先进妇女典型事迹材料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