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周期调研报告共6篇,以供参考。
周期调研报告共1
《简单的周期》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本第30至3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的周期现象,认识简单周期的排列规律,能根据简单周期用合理的方法确某个位置的物体或图形,并学会用除法解决。
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交流规律的过程,能说明并了解发现简单周期的方法,体会通过观察、画图、圈圈等方法可以发现数学规律。
3.让学生感受生活现象中的数学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周期的特点,并应用周期规律确定某个位置上的物体。 难点:理解用除法解决周期排列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学具,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分类比较,感知规律
国庆节公园、街道到处张灯结彩,彩旗招展。增添了节日 的喜庆气氛。(出示教材场景图)师:这是其中的一个美丽场景, 我们一起看这一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些什么?(盆花、彩 灯、彩旗) ,说一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彩灯、彩旗、盆花的 排列都是有规律的,都是几个一组。 )
1.由近及远,首先我们看盆花(点击出示盆花小图) 初步提问:在图中,我们能看到几盆花?如果继续照这样 摆下去,从左起第 9 盆花是什么颜色的?第 10 盆花是什么颜色 的?动画出示五组物体。
2.引导:请大家认真观察这五组物体的排列是不是有什么特点,再根据它们的排列特点给这几组物体分类。
小组讨论:你把这几组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怎样想的?
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把这几组物体分成两类,启发学生说说盆花、彩灯和彩旗这三组排列的共同特点。
适时板书:规律:几个一组
二、探索操作,发现规律 1.探索规律解决盆花问题。
引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研究这三组有规律的物体,看看他们的具体排列有什么不同。先看盆花。
课件出示盆花主题图,学生观察,指明学生具体说说盆花的排列特点,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动画演示圈一圈。
提出问题:按盆花的排列规律,第19盆花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探索,互相交流,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中的不同策略。 预设:
(1)画一画,用不同颜色或不同符号按规律依次画到第19盆,确定是蓝花。 指明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
(2)计算,19÷3=6(组)……1(盆),第19盆花是蓝花。 让学生说明除法计算的理由以及算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理由。 2.应用规律解决彩灯问题。 课件出示彩灯主题图。
指明学生到黑板上动手圈一圈,说明彩灯的排列规律。
提出问题:按彩灯的排列规律,第20盏是什么颜色?第23盏呢?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汇报交流,重点说说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板书:20÷4=5(组)
紫色
23÷4=5(组)……3(盆)
绿色
明确:余数是几,就是下一组的第几盆,它和每一组的那一盆颜色是相同的。 3.自主放手解决彩旗问题 课件出示彩旗主题图。
引导:彩旗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请大家自己找一找彩旗的排列规律,算一算第26面和第28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交流时,先让学生说说彩旗的排列规律,再解释每个算式的具体含义。
4.揭示规律
引导:刚才我们研究了盆花、彩灯和彩旗这三种物体的排列,发现他们都有一定的规律,到底是什么规律呢?
课件出示概念:在一列事物中每几个一组,每组里顺序相同,一组一组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
谈话: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一组事物就是一个周期,像盆花里第一组是第一个周期,第二组是第二个周期,接着是第三个周期……至少要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我们今天研究的就是简单的周期。
板书课题:简单的周期 三.联系实际,感受规律 1.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引导:都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知道了什么是周期现象,那请同学们想一想,找一找,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这样的周期现象?
学生回忆,汇报。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图片,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周期现象。
小结: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规律呢,也是这样的,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善于用我们的双眼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规律的现象。
四.自主设计,体会规律
引导:认识了周期现象及其排列规律,接下来我们来动手实践一下,请同学们用△、□和○三种图形设计一个按周期规律排列的图形序列。
课件出示要求。
学生自主设计,指明学生板演。
指明学生汇报自己的设计,说说每个排列的周期有几个图形。
五、回顾总结,感受升华。
1.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引导:本节课快要结束了,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或者还有什么问题?说出来我们大家共同交流。
2.拓展:找出记忆这组数列的方法。 体会名言: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规律!
周期调研报告共2
现金周期
什么是现金循环周期
现金循环周期是企业在经营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
现金循环周期决定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绩优企业在现金周期上具有比一般企业少40-65天。按照法罗斯(Farris)教授提出的现金周期模型,在分析了 DELL和杰西潘尼的现金周期和美国主要产业现金周期的过程,他得出结论认为,现金周期缩短是企业效益提升的一个关键指标
现金循环周期的计算公式
现金循环周期=存货转换期间+应收帐款转换期间-应付帐款递延期间=生产经营周期-应付帐款平均付款期 现金循环周期的作用分析
现金循环周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所需营运资金的数额。一般来说,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长,应付账款周转期越短,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大;相反,存货周转期和应收账款周转期越短,应付账款周转期越长,营运资金数额就越小。此外,营运资金周转的数额还受到偿债风险、收益要求和成本约束等因素的制约
流动资金既供营运周转之用,应有一循环周期。周期之长短,关系资金成本及运用效率。假定生产个人电脑之微观公司,预测市场需求为100部,以下步骤决定其未来可产生的现金流量,并显示其生产决策对公司流动资金地位之影响:
一、公司订购生产100部电脑所需之零组件,因电脑同业采购原料,零件习惯上均行信用赊购方式,因而此项交易仅发生应付帐款,对现金流量尚无立即影响
二、组装零件成为电脑成品,须雇用若干劳工,产品完成时,工资并未全部支付, 因而一部分发生应付工资
三、电脑成品以信用销售方式售出,因而发生应收帐款,并无立即现金流入
四、在生产过程中某一时点,在收回应收帐款之前,公司必须支付应付帐款及应付工资,因而发生「净现金流出」。此项现金流出须向银行借款融通
五、当公司收回应收帐款时,流动资金之现金流程循环(cash flow cycle)已告完成。 此时公司有能力偿还借款。此项借款之目的在协助生产之进行及营运周转。电脑公司进行产销活动,把零组件及人工转换为现金之过程,称曰现金转换循环(cash conversion cycle),此一模型中应用若干术语,分别解释如下:
存货转换期间:系指把原物料或零组件制造为产品,并将产品售出所需之时间
销货/存货=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愈多,代表该企业推销商品的能力及经营绩效效愈佳,因此存货转换期间不宜太长
应收帐款转换期间:系指应收帐款收回现金所需时间。又称曰销货悬帐天数(days sales outstanding, DSO)假定应收帐款$销货$,则DSO的计算方法为:
销货/应收帐款=应收帐款周转率,应收帐款周转率愈高表示企业收帐的速度及效率愈佳。 DSO为54天,其意义为销货发生之应收帐款转换为现金,需54天之久
存货转换期间与应收帐款转换期间合称为营业循环周期
应付帐款递延期间:系指自购进原料或雇用人工至支付价款及工资所递延之平均天数。一般公司支付购料价款及工资之递延期间,通常为30天
现金循环周期包括上述三个期间。其长度等于自公司购买(生产所需资源)原材料及人工支付现金之日起,至销售产品收回价款之日止所经过之天数。可以衡量公司之现金冻结在流动资产上之时间长短
现金循环周期可用下列公式计出:
存货转换期间+应收帐款转换期间-应付帐款递延期间=现金循环周期
用天数表示则为:72天+54天-30天=96天
从另一角度看,则为:
现金回收递延天数-现金支出递延天数=净递延天数
(72天+54天)-(30天)=96天
公司管理当局及财务管理人员对现金循环周期应有正确认识。因为周转期之长短关系资金冻结时间之长短,影响资金成本及运用效益。财务管理人员应研究缩短周期的可能途径,以提高资金运用效率及营运收益
因此,缩短存货周转期和应收帐款周转期,延长应付帐款付款期是缩短现金循环周期的基本途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压缩收款流程、优化贷款支付过程如利用现金浮余量,支付帐户集中、展期付款、设立零余额帐户,远距离付款等方法,在合理的范围内尽量延长贷款支付的时间,加速现金流的周转,相应的提高了现金的利用效果,从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
周期调研报告共3
场地卓越周期和特征周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它们的区别在于:
1)研究途径不同.卓越周期是通过场地地震动记录的分析得到,而特征周期是通过场地地面运动反应谱的分析得到.
2)研究意义或用途不尽相同.除了可用于土层动力反应分析的研究外,场地卓越周期还可以防止特殊的地震效应发生,避免拟建建筑物自振周期与场地脉动卓越周期一致或接近,在地震发生时,地基与建筑物产生共振或类共振;对某一特定场址,特征周期可以根据实测强震记录计算,并综合场地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该场址的设计特征周期用于抗震设计.
3)两者在取值上的差异.从取值大小上考虑,场地特征周期一般大于卓越周期;从取值特点上考虑,某一特定场地可以存在2个或多个地震动卓越周期[ ,而其特征周期只有1个,是反应谱的下降段的起始周期;此外,两者的取值不具有可比性,前者研究的是地面运动的频度较大的 周期,后者研究的是在场地运动各频率激励的综合作用下结构的反应中满足某一特征关系的周期,因此,卓越周期大的场地,并不意味着其特征周期~定大,反之,也并不意味着特征周期就小.
4)场地卓越周期更多的是场地地震动特性的客观反映,即它是地震动记录上客观的存在1个或多个特别卓越的周期;而特征周期更多的体现了人们的主观性,即在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地震灾害的可接受程度的基础上,对其规定相应的计算公式,并根据此公式在反应谱上确定特征周期,供抗震设计使用.
卓越周期是指随机振动过程中出现概率最多的周期,常用以描述地震动或场地特性。地震波在土层中传播,由于土层的过滤特性与选择放大作用(过滤与放大通过不同性质界面的多次反射来实现),周期与场地土固有周期接近的地震波得到增强(通过共振作用放大),此周期称为场地(地震动)卓越周期。
设计特征周期也可称为设计反应谱特征周期,是指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规范通过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反映,场地越软,震级、震中距越大,值越大。
地震动卓越周期反映的是场地土动力特性,与场地覆土厚度、土层剪切波速及岩土阻抗比(土地震效应的三要素)有关,前两者影响频谱,后者影响幅值。一般来讲震级、震中距越大,高频分量被长距离传播路径所过滤,低频(长周期)分量越显著;软土地基上卓越周期显著,而硬土地基上则包含多种频率成分,卓越周期不显著(可以包含若干个)。
设计特征周期针对的是设计反应谱,因此数落一下设计反应谱的来历很有必要。为了迎合结构设计,将不同的地震动记录的反应谱曲线加以统计平均(均值反应谱),再利用数学上的平滑拟合,基于安全或经济因素的修正,便得到设计反应谱。设计反应谱并不针对某个特定地震波,而是据大量地震动的综合认识预估结构地震作用的一种规定。即设计反应谱不是真正的反应谱,是经验物理领域的概念,设计特征周期的物理意义不很明确。从反应谱的分段区间来看,设计特征周期可以认为是速度与位移控制段的分界周期。
地震动卓越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存在必然联系吗?答案是否定的,顶多也就是特定地区的统计关系。地震动卓越周期是地震动特性的客观反映,研究的是地震动出现频度较大的周期,而设计特征周期是根据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并考虑安全经济因素人为规定的,研究的是在多频率地震动作用下结构反应中满足某一特征的周期。即二者研究的是两个东西。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地震动卓越周期接近时,结构可能发生共振,破坏较严重。一般结构的自振周期大于设计特征周期,即随着周期的增大地震作用会减小,这牵扯到房子做刚还是柔。
卓越周期对结构抗震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规范中主要体现在:根据覆盖层厚度、岩石剪切波速或土等效剪切波速划分场地类别,根据震级与震中距划分地震分组,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考虑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地震系数与震级有关(实际上与地震烈度有关,地震烈度与震级存在联系),动力系数与场地类别有关。
周期调研报告共4
探伤作业
时速300km/h及以上客运专线采用探伤车为主、探伤仪为辅的方式对正线钢轨进行周期性探伤。
一、探伤周期 1.钢轨探伤
客运专线正线线路每年大机探伤检查不少于7遍,人工探伤每年6-7月份安排检查1遍,到发线探伤每季度1遍,其它站线每年检查1遍。(见附件1)
2.焊缝探伤
正线、到发线厂焊焊缝每5年探伤检查1遍,现场闪光焊焊缝每年探伤检查1遍,铝热焊焊缝每半年检查1遍。对正线钢轨现场焊焊缝平直度应使用钢轨平直度测量仪每年至少检查1遍,对低塌达到轻伤的焊接接头每季度至少检查1遍。
3.道岔探伤
正线道岔探伤每月检查1遍,到发线道岔每季度检查1遍,其他站线道岔每年检查1遍。
二、钢轨外观及表面伤损检查
1.采用巡检设备与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对钢轨外观进行检查。人工巡视检查每年2遍。发现钢轨擦伤、鱼鳞裂纹、磨耗、锈蚀及其他伤损时,应进行复核。
2.对磨耗达到轻伤的钢轨、道岔及调节器应使用钢轨轮廓(磨耗)测量仪每季度检查1遍。
3.对剥离裂纹、表面裂纹和擦伤每季度检查1遍,必要
时进行涡流和磁粉探伤。涡流探伤主要用于曲线区段钢轨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特别是表面斜裂纹检查。磁粉探伤主要用于焊后焊接接头及道岔表面及近表面缺陷检查。道岔磁粉探伤主要部位是尖轨全长的轨顶面、轨腰外侧面及轨底上表面:心轨的轨顶面以及高锰钢铸造翼轨的轨顶面和轨腰外侧面。
时速小于或等于160km/h的有砟线路依据运输条件和轨道结构确定探伤周期。
一、探伤周期
1.钢轨探伤:常规探伤周期按附件1标准执行。 2.探伤分级重点地段加探管理:分级重点地点加探周期按附表2标准执行。
3.焊缝探伤(全断面)
厂焊接头探伤每年1遍;现场焊(闪光焊、铝热焊等)接头探伤每年2遍。
4.道岔探伤
⑴每年入冬前,应加强对正线道岔基本轨探测。 ⑵尖轨探伤时应注意仪器探测与手工检查相结合,仪器探测区域为轨面宽度大于50mm的部位。
⑶高锰钢整铸辙叉应采用手工检查,钢轨组合辙叉应采用仪器探测与手工检查相结合。
周期调研报告共5
教材分析:本节课把常见的、固有的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后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等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在初步认识周期现象,能够发现排列规律的基础上,解决具有周期规律的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周期的特征。周期性问题的教育价值在于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通过眼前预料以后,通过部分把握整体,通过有限想像无限。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探究规律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周期规律现象,只是他们还不能完整清晰的表述其其规律,借助具体的现象的观察,能够对部分推断出整体情况。在有规律的分组中,学生能够与已有的有余数除法计算的经验联系起来。教师只要调动学生的学习需求,启发学生理解周期的结构特点,创造充分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寻求解决周期问题的策略。并能体会除法计算的优越性。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3、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体会规律的美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发现规律,遵循规律,利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点:
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 游戏:猜星期几
师:今天是12月8日,星期四,同学们在本月中任意说个日期,让老师猜一猜是星期几。学生举例,老师回答。
问:你知道老师为什么猜的这么准吗? 预设:生:不知道。老师背出来的?
师:你想学习老师的这个本领吗。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也能学到这个本领。
二、探索新知
(一)探索周期性问题的规律
1、感知周期排列规律
师:快过元旦了,小胖他们在布置教室,挂气球。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1)投影出示挂气球情境图片
问:接下去该挂什么颜色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交流反馈:
预设: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生:(每组的排列顺序都相同,都是按粉、粉、绿、黄、黄的顺序,每5个一组,依次重复排列的)(板书:一组重复出现)
(3)揭示课题: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这一组就叫做一个周期,有几组就是几个周期。板书课题:周期问题
(4)练一练:下面的排列几个为一个周期?(课件出示)
……
……
……
2、理解周期秩序相同 媒体出示气球图
问:你能想象第8组的第一个是什么颜色?第34组的第1个是什么颜色,第125组第1个呢?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
(二)根据周期定位置,找颜色
1、媒体出示: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 (1)小组讨论,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 (2)汇报:预设 ①画一画
教师:几个是一组?有这样的几组?还剩几个?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几个?第2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②数一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 ③ 算一算(重点讲)
列出算式:23÷5=4(组)??3(个)
问:23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除以5?4表示什么?剩下的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4表示4个周期,3表示不完整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2、练一练:下面排列第86个是什么图形或数字?
……
……
……
3、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图形的位置或颜色,首先要弄清几个为一周期,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是哪一个。
(三)根据周期算个数
1、议一议: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绿色的气球?
2、交流媒体反馈:板书4×1+1=5(个)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1=5)个绿色。
3、练一练
师:挂满23个气球,要准备几个黄色的? 预设:
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0=8(个) 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8(个)。
4、小结:要求某一颜色的总数是多少个,一定要看周期乘每一周期里有几个,再加上余下里有几个。
三、巩固新知
(1)从左往右数,第101张是哪种卡片?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
为一个周期。) 算一算:第101张卡在哪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101÷6=16??5。说明第101个是在第17个周期的第5个。所以是
。) (2) 这101张卡片里一共有
卡片几张?
想:一个周期里面有3个
,所以:16×3+2=50(个)。
四、课后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分享给大家。
五、拓展延伸
师:你现在知道课前王老师把日期猜的又快有准了吗?原来周期问题在生活中师很多见的?还有哪些周期现象?
1、1月1日星期日1月29日星期几?1月18日星期几???
2、今年六月一日是星期 ,明年六月一日是星期几?
板书:
周期问题
以5个一组依次重复出现
23÷5=4(组)??3(个)
4×1+1=4(个)
4×2+0=8(个) 教案设计说明:
“找规律”是新教材编入的内容,安排的是周期问题。表现为一种周而复始的结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周期问题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周期现象,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周期问题。我在设计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新课标的新理念,新思想,教学设计注重以学定教,尊重学生的自我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以致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教学策略。
一、设置悬念,激趣设疑引发学习需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游戏:猜星期几”为本课的学习开起了学生兴趣的大门,激发学生的猜疑和想要学习新本领的心理需求。学生带着想要学习老师一样一猜就准的好奇心,热情的投入学习。
二、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线,探索新知。
以小胖装饰教室主题图引入新课,通过观察,感知气球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猜测接下去的颜色是什么?首先给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因为主题图的规律并不难,学生易于发现,所以在这里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通过发现具体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的自由表达,思维碰撞,完全可以对周期的结构特点有深刻的认识。通过感知周期的规律,理解周期的秩序相同两个环节的学习,沟通了周期与有余数除法的联系。正因为学生有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作为个体的每一个孩子都进行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发现,并且敢于提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从而使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根据周期定位置,找颜色。根据周期算个数。是本节课解决难点的关键环节。首先,本环节教学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以 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练一练等环节的学习,体会画图、排列、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注意了加强合作交往,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吸取别人意见,与人合作的精神。其次,在已有学习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议一议,集体反馈交流,再次配合利用多媒体手段,考虑周期数和不完整周期中的个数,理解乘加的方法计算某一图形或颜色的总个数。
三、首尾呼应,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课前的教师猜星期几,课尾学生猜星期几,学生学到了新本领并能及时的利用本领解决问题。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同时,体验到周期问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为生活所服务。
周期调研报告共6
§1 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1课时) 江门市杜阮华侨中学 杨清孟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周期现象在现实中广泛存在;(2)感受周期现象对实际工作的意义;(3)理解周期函数的概念;(4)能熟练地判断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周期;(5)能利用周期函数定义进行简单运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单摆运动、时钟的圆周运动、潮汐、波浪、四季变化等,让学生感知周期现象;从数学的角度分析这种现象,就可以得到周期函数的定义;根据周期性的定义,再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周期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受周期现象的存在,会判断是否为周期现象。 难点: 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简单的应用。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指导于生活。在大千世界有很多的现象,通过具体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感知周期现象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周期性的定义,再应用于实践。
教学用具:实物、图片、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海南岛非常幸福,可以经常看到大海,陶冶我们的情操。众所周知,海水会发生潮汐现象,大约在每一昼夜的时间里,潮水会涨落两次,这种现象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周期现象。再比如,[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钟表上的时针、分针和秒针每经过一周就会重复,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所以,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是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板书课题) 【探究新知】
1.我们已经知道,潮汐、钟表都是一种周期现象,请同学们观察钱塘江潮的图片(投影图片), 注意波浪是怎样变化的?可见,波浪每隔一段时间会重复出现,这也是一种周期现象。请你举出生活中存在周期现象的例子。(单摆运动、四季变化等)
(板书:
一、我们生活中的周期现象) 2.那么我们怎样从数学的角度研究周期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本P3——P4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①如何理解“散点图”?
②图1-1中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 ③如何理解图1-1中的“H/m”和“t/h”? ④对于周期函数的定义,你的理解是怎样? 以上问题都由学生来回答,教师加以点拨并总结:周期函数定义的理解要掌握三个条件,即存在不为0的常数T;x必须是定义域内的任意值;f(x+T)=f(x)。
(板书:
二、周期函数的概念) 3.[展示投影]练习: (1) 已知函数f(x)满足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均存在非零常数T,使得f(x+T)=f(x)。
求f(x+2T) ,f(x+3T)
1 略解:f(x+2T)=f[(x+T)+T]=f(x+T)=f(x) f(x+3T)=f[(x+2T)+T]=f(x+2T)=f(x) 本题小结,由学生完成,总结出“周期函数的周期有无数个”,教师指出一般情况下,为避免引起混淆,特指最小正周期。
(2)已知函数f(x)是R上的周期为5的周期函数,且f(1)=2005,求f(11) 略解:f(11)=f(6+5)=f(6)=f(1+5)=f(1)=2005 (3)已知奇函数f(x)是R上的函数,且f(1)=2,f(x+3)=f(x),求f(8) 略解:f(8)=f(2+2×3)=f(2)=f(-1+3)=f(-1)=-f(1)=-2 【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请同学们先自主学习课本P4倒数第五行——P5倒数第四行,然后各个学习小组之间展开合作交流。
2.例题讲评
例1.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地球到太阳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吗?如果是,这个函数
y=f(t)是不是周期函数?
例2.图1-4(见课本)是钟摆的示意图,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y=g(t)。根据钟摆的知识,容易说明g(t+T)=g(t),其中T为钟摆摆动一周(往返一次)所需的时间,函数y=g(t)是周期函数。若以钟摆偏离铅垂线MN的角θ的度数为变量,根据物理知识,摆心A到铅垂线MN的距离y也是θ的周期函数。
例3.图1-5(见课本)是水车的示意图,水车上A点到水面的距离y是时间t的函数。假设水车5min转一圈,那么y的值每经过5min就会重复出现,因此,该函数是周期函数。
3.小组课堂作业
(1) 课本P6的思考与交流 (2) (回答)今天是星期三那么7k(k∈Z)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7k(k∈Z)天前的那一天是星期几?100天后的那一天是星期几?
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
(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哪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有那些?
(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3)你在这节课中的表现怎样?你的体会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1.作业:习题第1,2,3题.
2.多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周期现象的例子,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
七、课后反思
周期调研报告共6篇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周期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