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北京一游有感3篇(日记北京一游),以供参考。
北京一游有感1
北京,这2113个曾经离我很遥远的城市5261让我在短短的8天时间里爱上了它
北京4102,这个从来没1653有在我的梦想簿里留下痕迹的城市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很深的烙印。
这一切都源于北京是个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它的文化,它的传统,它的特殊的政治地位,它的地理环境,一切的一切都造就了这个独特的城市,更因为奥运让这个城市更加美丽大方
当登上北京飞回上海的飞机上时我已经开始留恋这座美丽的城市
当我翻看着这8天里记录着我们的点点滴滴的照片时所有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
北京的美丽不是用照片可以记录的
它给人的感觉一定要亲自踏上它的土地静静地去感受一下
当我站在圆明园的西洋圆遗址前,眼前的残垣断壁真的让人触目惊心
纵然我们早已熟知这些历史,这些画面
可是当它真实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耳边的讲解机里描绘着当年盛时的辉煌,
看着一片狼籍的废墟,想象着八国联军的暴行,我真的觉得心痛
当我站在八达岭长城北长城段的顶峰
回望一眼一路所走过的足迹,不得不感叹长城的壮美和奇迹啊
一路的艰辛对于我们已经很吃力了
真的难以想象当年多少平民百姓的生命才换来如今的长城啊
在为百姓们的生命而叹息时也不得不为长城的修筑所叹服啊
当我徜徉在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上
当我坐在扮戏楼前听着一段“春江花月夜”
当我乘着船在昆明湖上欣赏一片好风光
当我登上佛香阁一览颐和园的全景
这所有的片刻足以让我沉醉
沉醉在这美丽无比的山水之间
不禁感叹能工巧匠的独巨匠心啊
当我踏着神道走向天坛的皇穹宇
天坛神圣威严的感觉顷刻间弥漫着左右
想象着当时祭祀大典时的场景
心中不自觉的也开始紧张起来
天坛中无论是回音壁还是天音石的运用都是巧妙地结合了声学的特点
纵然皇室们利用了这一点来宣扬他们的神论
但是不得不感叹的还是这一设计的精妙之处啊
当夜晚时分漫步于故宫外的护城河边
仰望着灯光掩映下的角楼
如此高耸的城墙始终拒人以千里之外
这个皇室们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一如它的城墙隔绝了宫里和宫外的生活
当我踏上金水桥,这眼前的一切不禁让人窒息
因为皇恩浩大这几个字在故宫里体现的是最为淋漓尽致的
如果你喜欢听故事的话
那故宫的每个角落里,每个建筑里,每个不起眼的装置里都可以让你恍然大悟
原来这看似很普通的院落,看似被你遗忘的角落都有着这么多故事
本来想踏着夕阳感受皇城的沧桑
只可惜越下越大的雨取代了美丽的夕阳
奥运会的举办为这座历经沧桑的城市注入了鲜活的血液
鸟巢,水立方,这些标志性的体育场馆已经让世界铭记了北京
而路边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摊位,保留下的奥运公交专线
整洁有序的道路交通,热情的北京市民让我更加感受到了这样一个充满了奥运气息的城市
北京
老字号就是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一个老字号
而这个城市里充满了更多的老字号
众多的老字号店铺,建筑,这些都足以让你感受北京
其实出去旅游重要的不是到此一游
而是你感受到了它的美,它的特色,它的文化了么
带着一颗会感受的心去北京吧
它会给你的人生画卷里添上点睛之笔
北京-I Love You
北京一游有感2
在北京适合一日游的景点有很多,我个人推荐你去长城。
慕田峪长城,游客较少,风景一点也不比八达岭逊色。
慕田峪长城历史悠久,距北京城73公里,是北京著名长城景点之一,乃明朝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其构筑风格独特,正关台三座敌楼并矗一台,为长城之罕见。其垛口为呈锯齿状。射洞筑在垛口的下方,顶部呈弧状的方形孔,险要之处修有炮台,还建有“支城”。
慕田峪长城曾被世界权威旅行杂志评选“中国排名第一的长城”,享“秀美之最慕田峪的美誉。
在长城脚下,抬头望去,那高高的台阶蜿蜒无尽,仿佛是一条通向蓝天的云梯,又好像似一条青龙横候卧在绵延的山峰上。
最令人陶醉的是,长城上的那一抹夕阳,虽然登长城很累,但能感受到如此壮丽的景色,也是值了
北京一游有感3
去北京,我想我很期待老北京吧。物以稀为贵,现代化的东西在现在不会少见。和护士姐姐一起在故宫外面等待开门时候,我遇见一位长满络腮胡子、穿着搭扣,袒露着胸的老爷爷,他推着年岁很久的自行车来到故宫门口,叼着烟斗,喝着浓茶,歇脚。我很感兴趣,走上前与老爷爷说话,问老爷爷有关故宫的事情。老爷爷很平静地告诉我,他说故宫以前还有拍电影的,《少年天子》就在这儿拍的。现在不给拍了。我说是的,现在在横店取景吧。我问起老北京的茶馆,四合院和胡同。老爷爷说,茶馆和四合院现在都看不到了,拆的拆,建的建。要看胡同,典型的在南锣鼓巷。末了他说,北京该学外国的,应该内部古建筑保护,在外部现代化建设。老爷爷似乎是平静地述说这些话,但是可以感受到他作为一个老北京人,看着老北京一天天的似乎在消失,内心之中的震颤还有无奈。我说我是个外来人,但是当我走进北京,似乎感觉这不再是老北京了。我此行在寻找老北京,我希望可以再看看它。或许我看到的是它最后的样子吧。可以想见一个在北京生活了六十多年的人对于北京今昔变化的感慨,对老北京的追忆。游过很多地方,但是在我眼中,第一,有老北京味道的在南锣鼓巷的北京老物件博物馆。下了地铁,当地人指路时候告诉我,去南锣鼓巷你看到的只是杂巷,真正的四合院看不到了。我问为什么。她说都是要人居住,是那些人的后代。私人住宅不会开放。一路上我看到两边琳琅满目的商品,我没有想到会在这样的闹市见到那些老物件。除了泥人张,毛猴,翻花等手工艺品及其传承人,我没有想到地下还有老北京的记忆。那些胡同声音那些生产工具那些生活用品,很多我都叫不上名儿。看到那些东西好像回到了那个年代一样。我问旁边的小伙,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他说是馆长收藏的。我说我想见见他,这里面有很多东西我不认识。我想请教他。他说馆长出去了,我很遗憾,便问道馆长多大年纪。五十多岁。我看了好一会。还有万庆典当,纪晓岚家灭火的东西等,对枕等。一会儿一位身穿红色北京味儿,戴着黄包车夫帽子的伯伯过来了。我看他的样子,便试探地问道是不是馆长。他说姑娘你是哪儿的。听到我说安徽,他顺手拿起旁边的口琴,说我给你吹一曲。我听出来是安庆黄梅戏《夫妻观灯》。不热爱民俗的人绝对没有这么热情,这么有兴致的。与他一起交流。他很高兴,给我们表演了他的爷爷-皇帝的贴身侍卫心辰大师教给他的轻功。还为我们表演了“买-糖-葫-芦-嘞”的老北京的吆喝。听到这声吆喝,真的很感动。我一个外来人就已经这样感动了,很难想象北京人心里怎样的感受呢?他们在这吆喝声中度过了童年。然而现在呢,这声音已经是少有的了。糖葫芦也不再是童年记忆中的那个了。很难想象以后的北京孩子在哪里去听这声吆喝了。不得不感慨。我问了馆长几个问题。馆长耐心解答并且热情地告诉我他的手机号,说你以后来这里联系他,就叫我阿龙吧。百度“老物件阿龙”第一个就有。很亲切。但是,或许一切东西一旦与利益挂钩,都会有矛盾吧。阿龙伯伯说,他在北京还有八家这样的博物馆。事实上我看到的博物馆占地不到25平方米。他希望国家重视非遗保护,给他一块地,把他所有的收藏收录进一家非遗保护博物馆,供大家来看看。然而政府一直没有行动。他甚至说,以后把这些东西全部捐给美国,让中国人去美国博物馆还花钱看去。我听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寻找老北京记忆,还要去外国。这是哪跟哪啊。我和同行的北林朋友一起劝说他坚持现在的收藏,因为我们很珍惜。希望国家目光长远,重视往事的记忆,他与国家非遗负责人沟通顺畅。阿龙伯伯是个热爱民俗的人,一直在为民俗努力。我想他为什么有宁愿捐给美国博物馆全部老物件也不愿意放在国内官方上,一定有原因的。这个原因,值得思考。之后他让我等着回聊。我因为要赶去北海,就先走了。北海尤其在傍晚有点老北京味儿。这是和后海,什沙海浓重的商业化相比而来的结论。很多人悠闲地散步休息。在一个藤萝架下,一群人坐在长廊下,听着一对中年夫妇演奏音乐。男的带着墨镜,吉他弹唱还吹着口琴。女的装扮洋气,戴着一顶洋帽,妆容精致,穿着一身无袖阔腿装,高跟鞋,拉着手风琴很有范儿。他两很默契地演奏。我挤进人群坐了下来。大家都如痴如醉地听着。此时此刻时光似乎都静止了。你尽管可以想象黄昏时刻,夕阳余晖下一对中年夫妇的默契演奏。旁边的老爷爷告诉我,这是一曲60年代的经典曲子。他们很爱音乐,每晚都来演奏,其中那个伯伯上过星光大道。或许这就是傍晚的老北京的一部分吧。散步,喝茶,下棋,听曲。我也问了一些北京四合院的事情。之后我上了白塔,看到一个男孩拄着拐杖上台阶,就问了一声“请问需要我帮忙吗”。没想到就这一句话,认识了明凯和他一行的六位马来伙伴。他们从小开始就马来语,英语和汉语三语教学,中文说得都很好。他们很友好,邀请我一起合影,明凯加了我好友说给我发照片,还跟我解释“香蕉人”的含义。去颐和园时候,在仁泰殿,我听到旁边导游解释说殿前龙凤铜像的不同。与颐和园的性质相关。龙代表皇帝,由于没有实权,所以它的爪子是空的,叫“乞讨龙”。凤代表慈禧,掌握实权,所以它抬首挺胸。需要一提的是,光绪皇帝当年被软禁在颐和园中的玉澜堂。就在颐和园的仁泰殿旁。颐和园里,很多老人有地书,唱戏,跳舞,打太极。感觉这也是老北京的一部分吧。或许,老北京一直都在,只不过被北京这种现代化的雾霾所掩盖,甚至部分淹没了。颐和园很大,占地4350亩,四分之三是昆明湖。撇去颐和园的性质不看,我以为佛香阁是颐和园精华部分。它最高,台阶很陡,在它之上,可以看到整个颐和园。去的时候由于正在进行高精度3D扫描,没能看到千手观音,但是可以走进佛香阁。今年八月一号开始,佛香阁改成封闭式参观了。就是说不可以像现在走进去看了,只能像观看故宫那样,在大门前围栏前看而不能走进去。可能在几年前故宫还是可以走进去观看感受的。这其实很遗憾的,但是涉及文物保护等问题,也是不得已之举吧。佛香阁是乾隆为拉拢西藏喇嘛而建,藏传佛教性质。乾隆自己也皈依了藏传佛教。
北京一游有感3篇(日记北京一游)相关文章:
★ 北京市房屋租赁合同范本11篇 北京市个人房屋租赁合同范本
★ 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的心得7篇(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愿景)
★ 北京公共安全第一课心得体会观后感14篇 安全首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