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改写作文7篇 古诗所见改写作文

时间:2022-10-04 12:40: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所见改写作文7篇 古诗所见改写作文,以供参考。

所见改写作文7篇 古诗所见改写作文

所见改写作文1

  在一个烈日当空、赤日炎炎的夏天,天上万里无云,云彩好像都被太阳烧化了,消失得无影无踪。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的。柳树姑娘热得低下了头,知了也在树上叫着热。

  一个身穿红衣蓝裤,戴着一顶草帽,大概六七岁的小孩子骑在一头老黄牛的背上,高声地唱着歌。黄牛缓缓的走在在林间小道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着,振动了树林中的每一处角落。他唱着唱着,突然就不唱了,他让老黄牛停止了行走。大概是想捉住那只正在柳树上叫着的知了吧,只见他蹑手蹑脚地走向了知了,猛扑一下,知了似乎发现了正在向它靠近的危险,从这棵树飞到了另一棵树了,让牧童扑了个空,他再扑了一次,手还没碰到知了,知了就又飞到另一棵树上了。牧童十分不甘心,心想:今天我非要捉住这只知了不可。他飞快地跑回家中,找了一个网袋,又拿了一根竹竿,做了一个套知了的网。他来到了停知了的'那棵树前,屏住了呼吸、轻手轻脚地靠近了知了,猛地用网一套,就套住了那只知了,知了在网中垂死挣扎着,也不济于事。

  太阳临近了头顶,牧童骑在老黄牛的背上,嘴里哼着小曲,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所见改写作文2

  一天下午,天气十分炎热,天空连一丝云彩都没有。我穿着一件红衣服,戴着斗笠,光着脚丫,高高兴兴地去放牛。我优哉游哉地骑在老黄牛背上,唱着歌儿,不紧不慢地往前走着,来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林子里。

  太阳光透过树冠洒在地上,形成了一个个光斑。一颗颗柳树摇摆着绿油油的长发,好像在跟着我的歌声翩翩起舞,又好像在为我鼓掌,真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呀!

  “知了,知了,知了……”忽然,一只不知天高地厚的知了打断了我的歌声。只见它趴在树干上,屁股翘得老高,大声地狂叫着,叫人好不心烦,连老黄牛也烦躁地甩起了尾巴。我想:今天我一定要抓到你!于是我跨下牛背,向着树干扑了过去。这只知了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早有防备,“呼”地一下飞了起来,停在了一根柳枝上。我恼羞成怒 ,轻轻地走了过去,突然,我加快了脚步,一个弓箭步窜了出去,双手一合,满以为这次胜券在握,得意洋洋地摊开双手,竟然空空如也!原来,这只知了使出了“金蝉脱壳”之法,逃走了。瞧!它在天空中盘旋着,还扭着金色的大脑袋,朝我吐舌头呢!

  我气得吹胡子瞪眼,还想与它大战三百回合。忽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哈哈大笑着从树后走了出来,对我说:“小朋友,你刚才的样子可太有趣了,我已经把你写进诗里啦!”

  说完,他大声吟诵起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作文3

  在一个炎热的夏天,许多人们称着芭蕉扇坐在一起谈笑风生,狗儿们在树下吐着舌头喘气,小知了们在树上“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好像在说:“热死了,热死了”。

  有一个牧童骑着黄牛走在邻街小岛上,嘴里唱着嘹亮的歌,歌声在树林里回荡。他走到一棵柳树旁,看见一只知了正在树上休息,想:如果我能抓到它就好了。

  他突然闭了口下了牛,把黄牛身上的绳子套在了树枝上,自己蹑手蹑脚地靠近柳树,突然往柳树上一抓,牧童以为他抓到了,摊开手心一看,别说知了了,就连根羽毛都没有。原来知了在那一瞬间飞走了,可幸运的是,知了只是换了个休息地点而已,停在了一棵里柳树不远处的一棵树上。牧童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把两只手捂在了一起轻轻的走向那棵树,确定了位子后,快速地往树上一抓然后马上把手合拢,就这样,知了轻而易举的被牧童给抓住了。就在这时,他脑海中浮现出一句话,不能够伤害生灵。于是,牧童把知了给放了,望着知了离去的背影,牧童笑了。

  名师点评: 《所见》是清代袁枚的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主要描述了“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这个牧童有没有捉到蝉呢?诗人给读者留下了一个悬念。

  作者正是从这个悬念出发,发挥想象,改写了这首小诗。可以说作者还是有创建的,牧童第一次没捕到;吸取教训后,第二次终于捕到了。但他不忍心伤害生灵,又把蝉给放了。情节一波三折,激发了读者的兴趣。

  文题应改为“改写《所见》”、“称着芭蕉扇”应改为“拿着芭蕉扇”、“可幸运的是,”如果改为“还好”更符合语境。继续努力哟!

所见改写作文4

  一个骄阳似火的正午,我正在阴凉的树荫下散步。

  忽然,远处传来一阵阵清脆嘹亮的歌声。我举头望去,只见一个头顶荷叶,身披红衫,穿着蓝裤,光着脚丫的牧童侧坐在牛背上放声歌唱。那头四肢粗壮的黄牛缓缓地走来了。

  突然,牧童的歌声戛然而止。我正疑惑,他怎么不唱了呢?只见他侧耳倾听着什么。腾地,他一个鲤鱼打挺跃下牛背,蹑手蹑脚地朝一棵柳树走去。我恍然大悟,原来,牧童是想捕捉一只鸣叫的知了。

  牧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向蝉扑去,可蝉一泡尿,早跑了。他仍不服气,又向另外的一只蝉发起了“攻击”,经过四五次回合, “奸诈狡猾”的蝉终于被牧童给捉住了。可就在牧童喜滋滋地张开手时,蝉“嗞”的一声飞走了,恼的牧童连连跺脚。

  还好,有只蝉正如痴如醉地趴在一棵白杨树的枝条上。牧童吸收教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鸣蝉,蝉被死死地抓住了。

  牧童欣喜若狂,抓着蝉跨上牛背走远了。

  我看后,诗兴大发,不禁低声吟诵起来: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所见改写作文5

  在一个赤日炎炎,像个蒸笼似的夏天,一个穿着红背心,头上扎着几根辫子样子七八岁的牧童,正赶着一只强壮的黄牛,慢悠悠地走向一条小河边吃草。

  他在黄牛背上唱着牧歌,震动了森林的每一处角落,他的歌声在森林上空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他唱起牧歌“青青河边草,牛儿忘不了,要想吃边草,必须过河了……

  忽然,牧童停住了唱歌,坐在黄牛背上一动不动,原来,牧童看见了一只蝉想去把那只蝉抓回去,这时牧童慢慢把黄牛赶到河边吃草,他慢慢走过去,仔细一看,这只蝉的个头很大,牧童想:‘如果把这只蝉抓回去,和我的小伙伴比一下特别是那个住在我隔壁家的王二,称自己什么”常胜将军“这次回去一定给他好看。可是这是蝉飞到了一棵很大的树上。牧童怎么够也抓不着,于是牧童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黄牛赶到树下,他慢慢爬上黄牛的背上踮起脚尖。突然,猛地一捂,终于抓到了那只蝉。

  他连忙做了一个简单的小笼子,把那只蝉放在笼子咯,等黄牛吃完草,赶着黄牛唱着刚才没唱完的歌,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所见改写作文6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忽然闭口立,意欲捕鸣蝉。

  欢快的歌声穿林而来,歌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近。

  弯曲的小路上,一只黄牛慢悠悠地走来,脖上的铜铃声声清脆悦耳。

  牛背上坐着一个牧童。他身穿红衫黑裤,打湿的布鞋上沾满泥土。回家路上,他放声唱着: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明亮的歌声和着青草的香味在傍晚的林中飘荡。

  突然,一个更加嘹亮的声音响起。那直直的声音就来自旁边的杨树上。那是夏蝉在歌唱,好像与牧童一唱一和,又像与牧童一比歌喉。

  牧童抬头左看右看。一只夏蝉附在杨树干上。它只顾唱着歌儿,好像都没有看见小牧童。小小的它声音可真不小。它头顶上的触须真神气。它薄薄的翅膀真透明,还带着黑色的细纹。

  牧童出神地看着可爱的蝉儿,聆听着小小歌者的歌儿,一时都忘唱自己的歌了。

  好久,牧童才回过神来。他紧闭嘴巴,让老黄牛悄悄走近杨树,然后悄悄地站到牛背上,屏着呼吸,伸手去捂鸣蝉,谁知蝉儿突然停止歌唱,翅膀一展就飞走了。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牧童的歌声又在林中响起。不知何处,那蝉儿又放声唱和,明亮的歌声与嘹亮的蝉声在树林上空久久回荡......

所见改写作文7

在一个夏天傍晚,诗人袁枚在书房里闷的慌,于是他走出书房,到林子里稳定心绪,只见林子中,竹子高大挺拔,青翠欲滴、枝繁叶茂,林旁的莲花池里有许多莲花,有的还是小小的花苞,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完全开放了。突然,林子远处传来一阵清脆动听的歌声,袁枚随着歌声走进一看,哦!原来是一个头戴斗笠,上穿红衣,下穿蓝裤的小男孩,正骑在黄牛的背上唱歌,双脚来回摇晃着,多么自在!那只黄牛很健壮,粗壮有力的尾巴一摇一摆的,好像在为牧童打拍子呢!正当袁枚沉浸在牧童歌声里的时候,突然,牧童的歌声戛然而止,袁枚一惊,哦!原来是牧童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蝉。只见牧童轻轻地拍拍牛背,并用手指向蝉所在的方向,黄牛好像明白了小主人的意思,就慢慢地走向蝉所在的柳树下,但是蝉好像并不害怕他们的存在,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继续“知了,知了”地唱着。这时,牧童纵身一跃,从牛背上跳了下来,蹑手蹑脚地靠近树干,眼睛死死地盯住蝉儿,悄悄地爬上柳树,他屏住呼吸,生怕被蝉儿发觉,而飞走了。牧童毫不迟疑,用手猛地一捂,顿时,蝉儿那响亮的歌声停在牧童的手中。牧童小心地把手放松,留出一条缝,只见蝉儿左突右撞,拼命挣扎,却怎么也逃不出牧童的手掌。牧童用手一合,哈哈大笑说:“叫你和我比唱歌,我这就把你带回家,我们再慢慢比。”说完,牧童跨上牛背回家了。

  袁枚把这一切都看在眼底,不知不觉地笑了起来。说:“有意思,真是太有意思了。”回到家,袁枚诗兴大发,就写下了自己在林子的所见所闻,并创作了一首诗——《所见》

所见改写作文7篇 古诗所见改写作文相关文章:

所见改写作文6篇 《所见》改写作文

所见改写作文4篇(古诗所见改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