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雪古诗6篇 古诗《雪》罗隐

时间:2022-10-05 13:46: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罗隐雪古诗6篇 古诗《雪》罗隐,供大家参阅。

罗隐雪古诗6篇 古诗《雪》罗隐

罗隐雪古诗1

  雪,雪罗隐,雪的意思,雪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罗隐??朝代:唐??体裁:五绝??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1]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罗隐雪古诗2

  罗隐《蜂》古诗赏析

《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这首诗有几个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欲夺故予,反跌有力;叙述反诘,唱叹有情;寓意遥深,可以两解。

《蜂》原文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蜂》翻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峰,无限花开的风光,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蜂》注释

  山尖:山峰

  占:占其所有

  尽:都

  甜:醇香的蜂蜜

《蜂》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

  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有蜜蜂的出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罗隐雪古诗3

  罗隐的古诗

  罗隐是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1、《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2、《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3、《雪》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

  巢居只恐高柯折,旅客愁闻去路遥。

  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4、《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5、《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6、《柳》

  一簇青烟锁玉楼,半垂阑畔半垂沟。

  明年更有新条在,绕乱春风卒未休。

  7、《鹦鹉》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8、《西施》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9、《七夕》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10、《宫词》

  巧画蛾眉独出群,当时人道便承恩。

  经年不见君王面,落日黄昏空掩门。

  11、《黄河》

  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

  12、《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13、《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14、《竹》

  篱外清阴接药阑,晓风交戛碧琅玕。

  子猷死后知音少,粉节霜筠谩岁寒。

  15、《燕》

  不必嫌漂露,何妨养羽毛。

  汉妃金屋远,卢女杏梁高。

  野迥双飞急,烟晴对语劳。

  犹胜黄雀在,栖息是蓬蒿。

  16、《遣兴》

  青云路不通,归计奈长蒙。

  老恐医方误,穷忧酒醆空。

  何堪罹乱后,更入是非中。

  长短遭讥笑,回头避钓翁。

  17、《蝉》

  天地工夫一不遗,与君声调借君緌。

  风栖露饱今如此,应忘当年滓浊时。

  18、《咏史》

  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徐陵笔砚珊瑚架,赵胜宾朋玳瑁簪。

  未必片言资国计,只应邪说动人心。

  九原郝泚何由起,虚误西蕃八尺金。

  19、《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20、《巫山高》

  下压重泉上千仞,香云结梦西风紧。

  纵有精灵得往来,狖轭鼯轩亦颠陨。

  岚光双双雷隐隐,愁为衣裳恨为鬓。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珠零冷露丹堕枫,细腰长脸愁满宫。

  人生对面犹异同,况在千岩万壑中。

罗隐雪古诗4

  雪原文

  作者: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雪赏析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罗隐雪古诗5

  雪,雪罗隐,雪的意思,雪赏析 -诗词大全

  作者:罗隐??朝代:唐 细玉罗纹下碧霄,杜门颜巷落偏饶。巢居只恐高柯折,

  旅客愁闻去路遥。撅冻野蔬和粉重,扫庭松叶带酥烧。

  寒窗呵笔寻诗句,一片飞来纸上销。

罗隐雪古诗6

  罗隐《雪》唐诗鉴赏

《雪》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雪》为题 ,但其立意不在吟咏雪景, 而是借题发挥,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怒和不满,流露出诗人对广大贫苦人民的深刻同情。

  雪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释】

⑴尽:全。道:讲,说。丰年瑞:瑞雪兆丰年。

⑵若何:如何,怎么样。

⑶宜:应该。

【白话译文】

  都说瑞雪兆丰年,丰年情况将如何?

  长安城里有穷人,我说瑞雪不宜多。

【赏析】

  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 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像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好像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诗人的形象却非常鲜明,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罗隐雪古诗6篇 古诗《雪》罗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