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老子的区别3篇 老子与孔子的不同

时间:2022-10-05 17:09:49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孔子与老子的区别3篇 老子与孔子的不同,以供参考。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3篇 老子与孔子的不同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1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二历史必修III(岳麓版)第一章第一课。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处处呈现其永恒的价值与生命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课程标准】

  一、知识目标: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

  二、能力目标: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主张;联系现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国的影响;

  教学难点:为什么孔子和老子后来都被神化

【教法与学法】

  高二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思想活跃,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根据本课的特点,学生可能对单纯的思想史不感兴趣,所以教学中我采取“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感受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图示、音像等传递输出,即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自己走进历史,并利用小组合作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图片反映了什么状况?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使学生认识到孔子被后人神化尊为圣人,世界各地都有孔子学院

  孔子与老子

  孔子的学说 安排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出示孔子故乡曲阜的照片 有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友人要来山东曲埠的孔庙参观,假如派你去帮助他了解孔子,你将向他介绍有关孔子哪些事情呢?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很容易想到要介绍孔子的生平、孔子的思想主张,这样既掌握了知识,又增强了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

  显示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的内容表格(教师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来讲解)安排学生填写表格有关内容 学生回忆和阅读教材,思考、归纳 学生能基本回答孔子的思想主张,大致理解“仁”“礼”的思想内涵,记忆孔子的一些名言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情景 提出问题 引导探究 创新感悟

  孔子与老子

  孔子思想的影响(课件展示图片)孔子离开鲁国,带着一批学生周游列国,希望找个机会实行他的政治主张。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为什么他的主张却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 在老师的帮助下,能理解孔子思想的局限性;培养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指导学生看书 阅读教材第5页“阅读与思考”,分析为什么孔子学说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 的正宗? 学生看书,找出相关内容;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老子的思想及影响(课件播放视频资料)

  老子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老子的”道”是指什么?

  2.老子思想学说的核心是什么?(课件展示:表格填空)

  3.现实生活中哪些观念能找到老子思想的影子?

  结合影片和课本的内容,回答问题

  从哲学和政治两个方面把握老子的思想核心。

  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素朴、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都能在现实生活找到影子

  小结 课件显示本节课的知识架构 学习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你更喜欢谁的思想呢? 学生积极发言 对孔子和老子的思想进行比较

【巩固练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D)

(1)“仁”(2)“礼”(3)“为政以德”(4)“有教无类”

  A、(1)(2)(3)(4)B、(2)(3)(4)C、(1)(3)(4)D、(1)(2)

  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B)

  A、“仁”和“礼” B、“仁”和“德治”

  C、“克己复礼” D、“忠恕”之道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万物的本原 B、抽象的概念

  C、具体的物质 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

  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B)

  A、新兴地主的要求 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

  C、手工业者的要求 D、富裕商人的要求

【本课特色】

  营造情景 激发兴趣

  优化导学 注重探究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2

  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教案

【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

【课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习的是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孔子的思想的各个方面,以及孔子思想的重要地位;第二部分介绍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地位。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老子创立的道家思想奠定了中国哲学的基础。本课的第一部分是本单元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和历史地位,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重要意义;通过阅读图片、文字史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的能力;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对孔子和老子思想进行评价。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学案,掌握基础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难点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孔子的仁爱思想,体会道家的哲学思想,认识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孔子和老子思想,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

【学情分析】

  通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岳麓版教材的体例,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也已具备,这些为我们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了条件。对于孔子和老子这两位思想家,学生有所了解,但还没有深刻的体会。通过探究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作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两位思想家的主张,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具体做法是:通过预习学案,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探究题目,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引导,深刻体会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孔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结合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电影《孔子》片段,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南怀瑾在《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一文中有这样的话“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而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中国文化的左膀右臂”的创始人——孔子与老子。

【新课学习】

  一、孔子及其思想

(一)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

  看图学史:展示图片(孔子图像、孔子周游列国图等),了解孔子的生平和历史地位。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鲁国人,其祖先是宋国贵族,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曾修《诗》、《书》,1

  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师问:如果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当读什么书?

  生答:《论语》,这部书保存了孔子的主要思想。

(二)孔子的思想

  1. 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仁”在《论语》中出现过109次,“礼”出现过75次。)幻灯展示与“仁”和“礼”有关的材料,提出问题,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问题:阅读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仁”的本质和基本内涵是什么,如何实现?(仁,指仁爱,关爱别人。要想做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孔子的仁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它不仅有强调对外的行善、治人,而且有向内自省和修炼的意义。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论语.颜渊》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颜渊》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

  问题:阅读材料,结合课本知识,孔子的“礼”的含义,实现“礼”的手段?(礼是指周礼,是西周时期的等级名分制度;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矫正社会秩序,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仁”和“礼”是有什么内在关系?(“礼”是实现“仁”的手段)

  孔子关于“礼”的主张值得肯定吗?(孔子希望回到西周时的社会等级秩序,维持贵贱有序,体现了其思想的保守的一面;但是,这一主张也有很大的积极性,因为它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身份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社会义务,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2.为政以德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论语》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为政以德”的含义。(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3.鬼神观:重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论语·雍也》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

——《礼记·表记》

  问题:阅读材料分析孔子的天命观。(重视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体现了孔子务实的人生态度)

  4、孔子的教育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因材施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教学方法)

  材料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态度)

  材料三: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当仁不让于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题:概括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哪一方面的主张?(学习方法)

  问题:根据我们所了解的知识概括孔子的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扩大教育范围;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整理六经,继承传统文化。)

(三)孔子的地位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孔子周游列国图

  材料二: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史记》

  材料三:春秋时期形势图及铁器图

  问题:结合材料及课本知识回答,孔子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地位及原因(孔子的思想在诸国争霸和社会变革的年代未受太多重视)

  材料一: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衎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文帝杨坚称孔子为“先师尼父”

  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李世民尊孔子为“先圣”

  元朝 大德十一年(1307年)元成宗 大成至圣文宣王

  明朝 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 至圣先师

  清朝 顺治十四年(1657年)清世祖 至圣先师

  中华民国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政府 大成至圣先师

  材料二:孔子学院标示图

  截止2009年,孔子课堂设在28国共272个,其中,亚洲10国27个,非洲4国4个,欧洲7国34个,美洲6国205个,大洋洲1国2个。

——来自百度百科

  问题:从西汉以后,孔子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汉代大一统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孔子的地位也日益上升,成为“圣人”)

  世界各地孔子学院的兴办说明了什么问题?(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影响扩大)过渡:幻灯片提供一段材料

“细读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会发现一个秘密。每一个朝代,在其鼎盛的时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秘诀,简言之,就是‘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自汉、唐开始,接下来宋、元、明、清的创建时期,都是如此。内在真正实际的领导思想,是黄(黄帝)、老(老子)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家思想。而在外面所标榜的,即在宣传教育上所表示的,则是孔孟的思想、儒家的文化。”

——林语堂《左手孔子 右手老子》

  儒道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是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理论来源;在第一框我们主要学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作为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是怎样的呢?

  二、老子及其思想

(一)老子其人

  幻灯片展示材料:

  孔子问道图,清源山老君岩图,《道德经》书影

  结合图片和课本知识简介老子及其著作(老子原名李耳,字伯阳,又称老聃,楚国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 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世界文化名人。《道德经》又称《老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老子思想的著作。)

(二)老子的思想

  幻灯片展示材料,提出问题:

  材料一:《老子》摘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治大国若烹小鲜。

  材料二:1987年美国总统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老子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引起了强烈反响,《老子》一书畅销美国,一时“纽约纸贵”。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课本知识概括老子的思想(“道”的哲学概念;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结合必修二所学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经济状况和80年代里根的执政措施,想一想里根为什么会引用老子的治国主张?(1980年,里根当选,当时的背景是,因为二战后运用凯恩斯主义指导经济,70年代出现了经济“滞胀”,主张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抬头。里根执政,实行“三个少”的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放松政府对企业的管制,减少税收,减少福利开支,政治无为的思想使美国经济迅速好转。)

【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和他们的主张,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思想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名、兵等家各执一词,自成一派。可以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时代,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的中国思想家们共同铸造了东方人的思想核心。

  上网阅读评论孔子和老子的文章,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教学反思】

  1.新课标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重视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教师提供材料,设计问题,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本课的主要思路; 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何让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是

  本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整个社会思索的问题。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3

  第1课孔子与老子

  一、思想家孔子

  1、孔子的救世药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他以“仁、礼”思想积极救世,力图维护统治秩序。

  2、“仁”的思想:

①含义:“爱人”,即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核心思想)。

②方法:“恕”是低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是高要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③要求:对统治阶级来讲,“爱人”就要“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严刑,实行仁政,体贴民情,爱惜民力。对普通人来讲,要加强道德修养做君子。

  3、“礼”的思想:

①含义:周礼,是西周建立的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核心的等级名

  分制度。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社会规则。

②实践方法:一是“正名”:按照周礼把已经混乱的社会秩序矫正过来,贵贱有序。二是“克己复礼”:每个人都要克制自己,恢复周礼。

③仁与礼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仁是道德修养,礼是社会规范;仁是内在自觉和自律,礼是外在约束和他律。两者结合的方法是遵循“中庸”之道。

  4、“中庸”的思想:

“中庸”是“执其两端而用乎中”,既不过分,也不走极端,不偏不倚,恰到好处。中庸既是为人处事的方法论,也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5、天命思想:

  孔子重视现实人生,把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放到首位,主张理性,反对迷信,对鬼神“敬而远之”,这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非宗教、非迷信的文化传统。

  6、孔子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变法改革,致力耕战,孔子恢复周礼、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二、教育家孔子

  1、教育思想:

①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②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④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举一反

  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

  2、孔子的教育地位:

①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教育家,被后世称为“第一位老师”、“万世师表”;②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扩大教育范围,使学术下移;③总结出一套很好的教学方法;④整理六经,保存了典籍,传播了文化。

  三、孔子的历史地位

  1、孔子思想在当时未受到重视,但经历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在传统文化上成为主流。孔子本人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2、儒家思想有利于调整人际关系,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对我国的政治、伦理、文化和民族性格产生深远影响;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老子(课标未做要求,一般了解)

  1、“道”的思想:“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既是自然的规律,又是世界的本原。在天命论盛行的春秋时期,这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2、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世界是运动和变化的,事物都会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比如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前和后、生和死、贵和贱等等。

  3、政治思想:①“无为而治”、“无事取天下”、“治大国如烹小

  鲜”等,主张人们要尊重规律,顺其自然;②面对春秋乱世消极避世,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贯穿东方的大智慧。

  4、老子的历史地位:①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②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对中国的哲学、论理学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孔子与老子思想的主要区别

  1、孔子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甚至“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的是一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执着精神;而老子是“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避世思想,是一种看破规律、尊重规律的超脱精神;

  2、孔子的思想主要研究社会人际关系,对“天道”避而不谈;而老子思想则研究“天道”,用“道”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和演变;对现实社会则恰恰消极避之。

孔子与老子的区别3篇 老子与孔子的不同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