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抗日战争纪事3篇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一共几集

时间:2022-10-08 11:04:3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濮阳抗日战争纪事3篇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一共几集,供大家赏析。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3篇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一共几集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1

  成长纪事前置性研究

  1爸爸和奶奶的童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2我和爸爸奶奶的童年有什么不同?

  3在家里做小皇帝好不好?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2

  乡村,一个熟悉却又陌生的地方。我们都来自乡村,但不约而同的,也都纷纷离开了乡村。刚到城市时,我们觉得乡村终究还是我们的归宿,但时间长了,乡村,在我们心里,竟简化成了来去匆匆的农家乐。我们曾经真的很了解乡村,我们曾经以为自己还了解乡村,而现在,我们必须承认已看不懂乡村,看不懂这里的人,看不懂这里的事,看不懂这里的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乡村的风景依然美丽如画,只不过这画里少了些许生机与活力。——题记

  初来乍到

  早上六点,和蚊子作了一夜“斗争”的我终于不再坚持,愤而起床。倒不是我甘于向蚊子认输,不过是迫于窗外鸡鸣、鸭叫以及马蹄声的轮番助阵,不得已才作出的选择。我的头很昏沉,穿拖鞋时差点踩翻床边装蚊香的碗——里面的蚊香只燃烧了一小截,怪不得蚊子会如此嚣张。我叹了一口气,摇摇晃晃走到窗边,看着外面陌生但清新的世界,突然想起,我是不是该抢先一步,去上厕所。

  之所以要“抢”,是因为我们五个人住的这套房仅有一个厕所,而本人,又是一个一进厕所差不多要半场篮球赛才会出来的人,所以,你能理解的。我对上厕所这事,始终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恨不能给厕所门上安一把锁——好在我们五个人有着良好的默契和谦让精神,才在这狭小的空间内保持了难得的和谐与效率。

  早上七点,我们出门了。走在小镇唯一的街道上,我们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与格格不入。我们的目标是食堂,到了之后才发现,我们有点过于积极,除了食堂的厨师外,这里空无一人。但,一所食堂的灵魂不就是厨师吗?不用排队的我们,开始对早餐内容仔细审视起来,不仅有稀饭馒头,还有米粉。本来,我只打算吃碗稀饭下咸菜就了事,但让人意外的是,米粉的臊子居然是我们自己放,这就好比发工资的时候,领多少钱都自己去取一样。于是我不顾已经吃撑的胃的反对,义无反顾又煮了一碗米粉,然后屁颠屁颠跑去放臊子,结果,居然被前面几个混蛋给捞光了。

  然后就是上班。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没有读者会对上班的内容抱有太大的兴趣,不管是我的工作,还是你们自己的,所以于此就不赘述。大约十一点的时候,工作忙完了,无所事事的我们在办公室里大眼瞪小眼了几分钟后,决定回宿舍。让人遗憾的是,在宿舍里,我们依然只能大眼瞪小眼。实在难以忍受的佶哥掏出手机,开始了科研攻关。几分钟后,宿舍里响起了佶哥激动人心的声音:我破解了这里的WIFI密码。于是,很壮观的场面出现了:我们五个人同时拿出手机来蹭网上。直到吃午饭。

  可能是担心菜不够,食堂的厨师不辞辛劳地把菜分成了N等份,每人端一份。此举虽然避免了大伙因抢菜而引发“血案”,但却改变不了菜不够的事实。我们那桌,几乎人人都把菜吃了个精光,不够的就打米汤喝。残酷的现实提醒我们,早饭吃饱很重要。

  饭后回到宿舍,大家继续蹭网上。不一会儿,所有人都精力不济,纷纷睡着。大约两点半左右,我们又先后起床,上班太早,于是大家开始纵论国际大事以及乡镇小事,直叹基层工作的不容易。快到三点时,我们再度来到办公室,继续我们未尽的工作,直到吃晚饭。

  虽然我不想承认,但这一天的主题确实是吃。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局面,我们决定饭前举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最终我队在20分钟的比赛里,一球未进,只好放弃这个不擅长的活动,去干我们擅长的事情——吃饭。

  饭后,我们走出围墙,在体力所及的范围内散了一会儿步,直到夜色彻底降临才慢慢往回走。我们凭借坚强的毅力,用冷水洗了澡洗了衣服。虽然此后五个人都各做各的事,但我们却有一个相同的想法,就是期望明天快点到来,因为明天,我们将奔赴向往已久的水库。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3

  大学生村官纪事:青春在黄土地上闪光

  当她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农村这片广袤的田野,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迈进时,她的青春,自此就充满了土地的芳香、群山的葱绿。

  一、抓住机遇,选择“村官”道路

  2008年5月,还在学校上学的她,偶然看到了招生就业处张贴的甘肃省选聘优秀大学生到村任职招聘信息,回家后,她将招聘信息递给父母,想征求家人的意见,但没想到母亲坚决不同意让她报名,父亲也不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说让她自己再考虑考虑。她明白,自己是家中的独女,父母视她若掌上明珠,从小到大生长在城市,对农村环境一点也不熟悉,怎能忍心让她去从没去过的农村工作?他们希望女儿毕业后报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距离报名的截止日期越来越近,她理解父母的苦心,但她还是反复的对父母解释、沟通,告诉他们,她选择的人生道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是前途非常广阔并且充满希望。她的坚毅和执着终于赢得了父母的大力支持。2008年7月,她以优异的成绩被录用为甘肃省第一批大学生村官,被党组织安排到秦州区中梁乡三湾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二、坚定信念,理清发展思路

  学生气未脱,社会阅历不足,农村生活未经历的她,带着满腔热情走向了她的工作岗位,成为了中梁乡第一个大学生村官。上任后,村里人都听说来了个新村官,还是大学生,大家都纷纷议论,有人说:“这大学生村官能干啥?城里来的娃娃可吃不了我们乡下的苦,过不了几天就不来喽!”也有人说:“你懂个啥,人家南方的大学生村官可受欢迎咧,大学生思想开放,观念新颖,有知识,会上网,给我们能带来好多致富信息。”岳康博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让大家认可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一年多以来的基层工作让岳康博学到了很多,经历了磨练,经历了坎坷,从刚工作时的那种新鲜和盲目感到现在对农村工作思路渐渐清晰和明朗,农村工作对她来说变成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这种情感促使她保持旺盛的激情和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她做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三湾村村民以种植苹果为主,种植方式多是一家一户,不仅产量低,形不成产业,而且苹果栽植技术落后,卖不上好价钱。要致富就要彻底抛弃旧的种植方法。岳康博认定这个理后,便和村支书王全录商量,王书记认同她的想法,但他深知做群众工作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些村民思想落后,他们还是喜欢旧有的种植方法。治穷先治愚!岳康博意识到,一定要改变村民落后的思想观念,以丰富的文化生活为经济发展凝神聚气。

  三、精心谋划,转变致富观念

  在村支书王全录的帮助下,岳康博利用村委会办公室,建立了一间“农业技术培训课堂”,邀请了市果业局林果专家来村上给村民们进行技术培训,同时利用村上的农家书屋为群众提供学习知识的平台,除了文化局配备的图书之外,村委会自筹资金到书店购买了实用的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充实到农家书屋里。培训班和农家书屋开放以来,许多群众都来听讲座,汲取丰富的知识。但是有些村民来了一两次以后再也不见了踪影,这让岳康博很纳闷,后来从王全录书记那里得知,一些村民不识字,培训班老师的专业术语较多,他们听不懂,农家书屋的书他们更不会去看了。岳康博这才恍然大悟,于是她拿出自己的工资,购买了一套果树修剪、套袋技术的教学光盘让大家观看,这既解决了培训专家专业术语难理解,又解决了部分文盲群众得不到新技术的问题。有一天,村民师军发现自家5亩多果树上的虫子越来越多,不知该怎么办。于是,岳康博拿出光盘,陪同师军一起学习,并帮师军做好记录。看完后,她和师军按照片子里教的配药比例,调制出了杀虫剂,不几天将虫子杀死了。之后,师军按照光盘教学的内容,结合果业专家讲授的技术对自己的果园进行科学化精细管理,这一年,师军5亩果园收入达到4万多元。2008年底,他还被中梁乡政府评为“十佳种植能手”。

  从此,村民们都说:“别看我们这新来的女村官秀秀气气的,做起事来还有些想法。”

  四、创新模式,增加村民收入

  通过学习培训,村民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村民们积极配合村支部的规划,并主动对产量低,品种旧的果树改换成了“俄矮”、“阿斯”、“天旺”等新品种。目前,三湾村共建成果园2000余亩,三湾村一跃成为中梁乡的果业种植大村。2009年底,经果岳康博的精心规划,三湾村新建果园3000亩,这为三湾村群众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湾村仅苹果种植一项,村民年人均收入就达3000多元,几乎是2005年的2倍多。

  岳康博看着成片的果园已成规模,她想,村民们一年来辛辛苦苦地种植苹果,一定要让这些苹果卖得出,卖得好。她上网看到,目前全国各地的农村都有特色产业,并依托产业建立起专业合作社,保障农产品的产销结合。她立即到工商局去咨询怎样才能建立一个专业合作社。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调查,岳康博动员了全村12户村民自筹资金,建立了“中梁红鼎果业专业合作社”,师军也积极加入合作社,并且担任合作社董事长。合作社成立后,岳康博帮助社员们制订了详细的合作社章程、制度、合同、会员职责、权利、义务等,使合作社的运作更有条理。2009年8月,她与合作社董事长师军、经理何美全成功注册了“红鼎”商标。2009年9月,在市果业局王喜林局长的帮助下,岳康博带着三湾的“红鼎”牌苹果参加了“2009年中国苹果年会暨麦积区花牛苹果节”,合作社董事长师军还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苹果种植能手”的荣誉称号。带着荣誉归来的三湾村“红鼎”苹果一下子成了畅销货,2009年10月,合作社所有的苹果被浙江、广州、上海、福建、湖南等地的客商订购一空。岳康博看着大家丰收的喜悦,终于体会到了选择村官这条路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五、积极组织,改善村容村貌

  在中梁乡,岳康博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2009年10月,村支书王全录和她商量,趁天气还没有冷,把三湾村的巷道进行硬化,方便村民出行。于是,岳康博立即写报告,乡政府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给三湾村巷道硬化工程下拨水泥20吨,她召开广播会,动员每家每户抽出1名劳动力,在半个月内完成三湾村巷道硬化工程。广播会后,全村共抽出100多人,参与到硬化巷道的劳动中。岳康博感动地说:“叔叔大婶,感谢你们这么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一定和大家努力把我们三湾村变成一个漂亮富裕的新农村。”村民们说:“应该感谢的人是小岳你啊,这修路是行善积德的好事,更何况这路是修给我们自己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来参加劳动呢?”

  如今,巷道硬化工程已全部完工,平整一新的三条主巷道全长三公里蜿蜒在村里,犹如三条威武的银龙。从此,三湾村的村民们再也不因“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问题而苦恼了。

  青山有情,郁郁葱葱的苹果园已经开始给她丰厚的回报;长路有爱,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已成为她工作的动力之源。“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岳康博,一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以土地承载梦想,用知识改变命运,凭责任成就精彩,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新时代大学生村官的精神风貌和人生画卷。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3篇 濮阳抗日战争纪事一共几集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