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苏轼描写水的诗句3篇 古诗名句描写水,供大家品鉴。
苏轼描写水的诗句1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苏轼经典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够代表他风格的作品。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两个人好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够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够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苏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之一。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苏轼描写水的诗句2
西湖是中国大陆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如诗如画如西湖令人向往古诗古代诗人也相对赞美,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苏轼描写西湖的诗句,以供大家参考阅读!
1、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2、惟有西湖波底月。——宋苏轼 《木兰花令 次欧公西湖韵》
3、泛西湖是断肠声。——宋苏轼 《定**·千古风流阮步兵》
4、共藉西湖草。——宋苏轼 《卜算子·蜀客到江南》
5、西湖自有蛾眉。——宋苏轼 《乌夜啼·莫怪归心甚速》
6、曾湿西湖雨。——宋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7、西湖知有几同年。——宋苏轼 《浣溪沙》
8、欲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9、不如西湖饮美酒。——宋苏轼 《自普照游二庵》
10、西湖弄水犹应早。——宋苏轼 《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寄鲁元翰》
11、得向西湖两过春。——宋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12、西湖天下景。——宋苏轼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13、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14、别后西湖付与谁。——宋苏轼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
15、梦到西湖上。——宋苏轼 《杭州故人信至齐安》
16、西湖处士骨应槁。——宋苏轼 《和秦太虚梅花》
17、步绕西湖看不足。——宋苏轼 《书林逋诗后》
18、蜀人画作西湖图。——宋苏轼 《送宋朝散知彭州迎侍二亲》
19、早晚西湖映华发。——宋苏轼 《次韵黄鲁直寄题郭明父府推颍州西斋二首》
20、还来一醉西湖雨。——宋苏轼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
21、莫忘西湖把酒时。——宋苏轼 《座上复借韵送岢岚军通判叶朝奉》
22、西湖亦何有。——宋苏轼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
23、春尽西湖水映空。——宋苏轼 《次韵林子中王彦祖唱酬》
24、西湖真西子。——宋苏轼 《次韵刘景文登介亭》
25、(一题作小饮西湖。——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6、醉饮西湖晚。——宋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呈赵景贶陈履常》
27、要饮西湖雪。——宋苏轼 《赵景贶以诗求东斋榜铭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
28、西湖虽小亦西子。——宋苏轼 《再次韵赵德麟新开西湖》
29、见和西湖月下听琴谡谡松下风。——宋苏轼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颍叔王仲至诗四首》
30、东颍西湖迹已陈。——宋苏轼 《沐浴启圣僧舍与赵德麟邂逅》
31、欲卜西湖邻。——宋苏轼 《送襄阳従事李友谅归钱塘》
32、西湖不欲往。——宋苏轼 《丙子重九二首》
33、西湖醉卧春水船。——宋苏轼 《上韩持国》
34、匡庐南岭并西湖。——宋苏轼 《赠昙秀》
35、满林烟月到西湖。——宋苏轼 《惠州近城数小山类蜀道春与进士许毅野步会意》
36、待我西湖借君去。——宋苏轼 《和参寥见寄?一作:奉和参寥离彭门至淮上见》
37、西湖三载与君同。——宋苏轼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38、未抵西湖泛野航。——宋苏轼 《莲》
39、若把西湖比西子。——宋苏轼 《饮湖上初晴後雨二首》
40、春入西湖到处花。——宋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苏轼描写水的诗句3
苏轼眼中的海棠花会有怎样的美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苏轼描写海棠花的诗句,欢迎参考阅读!
海棠
宋代: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注释
⑴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泛:摇动。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⑵空蒙:一作“霏霏”。
⑶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⑷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赏析
此诗开头两句,并不拘限于正面描写。首句“东风袅袅”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之句。着一“泛”字,活写出春意的暖融,这为海棠的盛开造势。次句侧写海棠,“香雾空蒙”写海棠阵阵幽香在氤氲的雾气中弥漫开来,沁人心脾。“月转廊”,月亮已转过回廊那边去了,照不到这海棠花;暗示夜已深,人无寐,从中还可读出一层隐喻:处江湖之僻远,不遇君王恩宠。这两句把读者带入一个空濛迷幻的境界,十分艳丽,然而略显幽寂。
后两句,苏轼由花及人,生发奇想,深切巧妙地表达了爱花惜花之情。“只恐夜深花睡去”,这一句写得痴绝,是全诗的关键句。此句转折一笔,写赏花者的心态。当月华再也照不到海棠的芳容时,苏轼顿生满心怜意:海棠如此芳华灿烂,不忍心让她独自栖身于昏昧幽暗之中。一个“恐”写出了苏轼不堪孤独寂寞的煎熬而生出的担忧、惊怯之情,也暗藏了苏轼欲与花共度良宵的执著。一个“只”字极化了爱花人的痴情,此刻他满心里只有这花儿璀璨的笑靥,苏轼余的种种不快都可暂且一笔勾销了:这是一种“忘我”、“无我”的超然境界。
末句更进一层,将爱花的感情提升到一个极点。“故”照应上文的“只恐”二字,含有特意而为的意思,表现了苏轼对海棠的情有独钟。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待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此句运用唐玄宗以杨贵妃醉貌为“海棠睡未足”的典故,转而以花喻人,点化入咏,浑然无迹。
“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于是苏轼用高烧的红烛,为她驱除这长夜的黑暗。此处隐约可见苏轼的侠义与厚道。“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烧”“照”两字表面上都写苏轼对花的喜爱与呵护,苏轼实也不禁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他想在“玩物”(赏花)中获得对痛苦的超脱,哪怕这只是片刻的超脱也好。虽然花儿盛开了,就向衰败迈进了一步,尽管高蹈的精神之花毕竟远离了现实的土壤,但他想过这种我行我素、自得苏轼乐的生活的积极心态,没有谁可以阻挠。
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苏轼虽已过不惑之年,但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苏轼的达观、潇洒的胸襟。
创作背景
这首绝句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时苏轼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苏轼描写水的诗句3篇 古诗名句描写水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