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3篇,供大家参阅。
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1
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把“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基层党员干部,通过建立“九项制度”健全关怀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从而达到从思想上扶志、生活上扶困、发展上扶技、教育上扶学。
一是建立信息台账制度。各级党组织要对本地本单位的困难党员、老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建立信息台账。台账内容包括帮扶对象的家庭住址、家庭结构、年收入情况、致困原因、思想动态、急需何种帮助等内容。要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更新台账信息,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审查。新增困难党员及时纳入关怀帮扶范围,不符合帮扶条件或已经解困的要及时调整。
二是建立专项基金制度。采取“党费补助、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资助”的办法,建立多渠道、经常性的党内关爱帮扶资金筹措机制,筹集关怀帮扶困难党员专项基金,实行专人负责、专户管理、专款专用,规范操作程序,接受党员和有关方面监督。
三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每年“七一”和春节前,各级党组织都要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党员、老党员活动,做到“五
必访”,即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亡故时必访、家庭受灾时必访、长期外出前必访、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让党员真正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四是建立定额补助制度。对未享受离退休待遇的老党员,落实生活补贴制度。对其他年老体弱,基本生活难以保障的老党员,实行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不少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五是建立特困救助制度。对因重大疾病、重大灾害、突发事件、子女上学等原因导致生活特别困难的党员,经本人申请、组织审核、公开公示等程序,确定为特困对象的,及时给予特困救助。
六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扎实开展党内结对帮扶活动。以“部门帮村党员帮户”、“党员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户”、“党员一帮一”等为抓手,积极为困难党员排忧解难。
七是建立社会扶助制度。实行党内互助与社会扶助相结合,把关怀帮扶困难党员工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对年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困难党员,要及时纳入低保的范围。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在落实再就业、社会救济、大病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子女就学资助等政策方面,要统筹考虑困难党员。
建立健全关怀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按照“谁主管、谁帮扶、强化联系、加强协调”的基本要求,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以人为本、分类帮扶、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由党员本人提出申请,经支部大会初审,录入困难党员数据库,确定关怀帮扶对象。此项工作已被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
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2
为认真贯彻胡锦涛关于完善在工会领导下的维权机制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建立和完善帮扶困难职工长效机制,更好的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根据全总工保字(2005)11号和豫工劳(2005)3号文件要求,文秘部落市总工会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就我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长效机制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市市、县区两级总工会共建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两个,其中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15日,按照全总的标准建立,并通过了省总的合格验收。xx县总工会建立的是困难职工培训中心,侧重于对困难职工的再就业培训。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设立了困难救助、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法律援助、信访接待、健康咨询、农民工权益维护等窗口,对困难职工实行“七位一体”的直面式服务,专设了职工热线电话“”,加大对参加工会组织的职工和农民工的帮扶力度。至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共接待职工人次,实施帮扶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漯河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帮扶中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工作定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包括职工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帮扶困难职工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锦涛同志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帮扶中心作为服务困难职工的窗口、维护困难职工合法权益的阵地、实施送温暖工程的载体,多年来为广大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好事,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难、就医难、子女上学难、生活难、住房难、诉讼难等实际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是工会组织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帮助、扶持困难职工的新举措,为困难职工脱贫解困提供了及时、方便、快捷、有效的全方位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仅靠工会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要快捷地解决每一位求助的困难职工问题,不要说中心,就是举全会的人力和财力,恐怕也难以满足职工的需求。因此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工作定位于“拾遗补缺、救急济难、快捷服务”,拾遗补缺就是既要补政府社会保障的遗和缺,也要补基层单位的遗和缺。解决困难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困难职工解愁,才是帮扶中心应该做、也必须做好的工作。
三、帮扶中心工作情况
xx市总工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充分履行维护职能,以建立“五项机制”为抓手,以解决“六难”问题为主题,加大对城镇下岗困难职工的扶贫帮困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
1、建立就业救助机制,解决职工就业难问题。再就业是困难职工脱困解贫的根本,因此我们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一是小额借款帮助再就业。我们通过对职工个人和困难群体进行小额借款扶持,变输血为造血,帮助和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两年来,帮扶中心累计借出资金126万元,累计帮助下岗职工850人。二是建立基地深化再就业。我们通过创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广泛开发再就业岗位,吸纳下岗职工重新就业。帮扶中心共建立了8个“下岗职工再就业基地”,集中帮助650人重新上岗。三是开展培训服务再就业。帮扶中心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网络优势,建立职业培训基地,制定培训计划,面对下岗、失业职工,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进再就业,仅2004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80人次。四是开展活动促进再就业。帮扶中心共开展大型用工洽谈会2次,另外4次深入到下岗职工多的困难企业,开展以“送岗位到企业”为主题的专项用工洽谈会,共提供用工岗位2547个,492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2、建立就学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
一是每年“六一”期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庆六一,帮扶困难职工子女上学活动”,对不满14周岁的困难职工子女进行救助。2004年共有469名困难学生得到了救助,救助金额元。二是成立了“扶贫助学互助会”,每年对应届和往届特困大学生进行救助。截至目前亩,共救助特困大学生81名,救助金额万元。去年又协调市移动公司捐款5万元设立了“移动助学金”,为5名考入重点院校困难职工子女每人提供4000元的经济资助,直至完成学业。三是我们协调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问题的意见》,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中小学生,给予学杂费70%的减免。全市对困难中小学生学杂费的减免人数为1272人,减免金额为万元。
3、建立医疗救助机制,解决困难职工就医难问题。
一是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在市、县区两级总工会的协调下,建立“特困职工就医优惠医院”12家,为困难职工提供医疗救助。至目前,共为6188名困难职工减免医疗费万元。二是开展义诊活动。我们每年举行一次义诊活动,为困难职工实施医疗帮扶,已形成制度。仅在2004年开展的“健康春风”义诊活动中,为511名困难职工进行了免费身体检查,义诊金额达11万多。三是协调成立了“特困职工购药定点优惠药店”。凡是持有市总工会发放的《特困职工证》的职工,购药可享受5%的价格优惠。四是困难救助。对于患大病的困难职工,符合要求的,给与相应的现金补贴。至目前,已救助126人,救助金额万元。五是健康咨询。在帮扶中心内设立了健康咨询窗口,加强日常医疗救助。
需要上万元,对于他们本身来说绝对是负担不起的。但是为了子女的未来,东拼西凑借来了学费,家里也就一贫如洗。
4、因单亲收入低所致。
在单亲家庭中,一个人收入有限,不但要承担子女的抚养费,还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生活上更是雪上加霜,难上加难。
5、患大病所致。
众所周知,现在医院的医疗费用十分昂贵,不用说下岗职工,就是有稳定收入的职工也难以承受。患伤风感冒之类,到医院也需要数百元治疗费,如果是大并重病,其治疗费用对于下岗职工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可望而不可及。
对于来访的职工尤其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倾心竭力地进行帮扶救助,最大限度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如富利达公司职工王爱云夫妇下岗多年,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加之女儿考上大学,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况后,帮扶中心给与其2000元小额借款,扶持她做起了生肉加工生意;每年向她女儿发放助学金1000元,帮助完成学业;逢年过节,帮扶中心还要对她进行走访慰问,给与生活上的关心和照顾。如今,在王爱云的努力下,生意红红火火,完全脱离了贫困,女儿毕业后也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每当她提起工会,总是激动得泪流满面:要不是工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工会的恩情。吕毛是冶金厂特困职工,因无钱买房,常年在沙河上的一条小船上居祝双节期间,帮扶中心救助他400元钱,帮他度过了一个温馨的春节;节后,我们又积极与房管局联系,协调他享受了财政差额贴补的廉价租房政策。现在吕毛逢人便说:帮扶中心帮了我的大忙,工会真是我们职工的娘家人埃
两年来,帮扶中心急为困难职工所急、想为困难职工所想、帮为困难职工所帮,切实解决了与困难职工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以实际行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职工群众的绿色联系通道。困难职工在感激工会的同时,更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八、存在问题
1、资金筹集难。资金是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开展工作的物质基础,也是建立工会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石。但是现在帮扶中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持久经济支撑,没有稳定的金来源渠道,制约了工会帮扶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2、与社会保障体系缺乏有效沟通和衔接。困难职工帮扶中心作为工会帮扶工作的平台,基本上是工会自己单独运作和管理,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不够,与社会其他组织开展的救助活动联系更少,没有将社会其它救助资源有效利用。
3、帮扶力量有限。作为社会团体,无论是在经济上、政策上、信息上都无法与政府职能部门相比,帮扶的力度不够,对困难职工不能从根本上给与扶贫救助。
八、建议
1、最大限度的争取党和政府的支持。帮扶中心的所有工作,是协助党委政府解决问题,排忧解难,政府理应支持。当然,要使领导认识上取得一致,工会要做大量的工作。要大力宣传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以来自企业和职工群众实际的第一手材料来证明帮扶中心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以工作实绩不断取得党和政府的认可。
2、形成帮扶中心内外协调的工作机制。目前,困难职工问题涉及的人数多、范围广、工作领域宽、政策性强、原因复杂、解决起来难度较大,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齐抓共管。要不断拓宽与政府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困难职工问题的渠道,建立定期联系、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的制度,积极争取有关方面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信息支持。同时帮扶中心与工会各部门之间,也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合力,共同帮扶困难职工。
3、建立稳定的资金筹措机制。要通过政府拨款、工会经费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争取政府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支持,通过多种形式筹集社会资金,努力拓宽资金和物资筹措渠道。工会要加大对帮扶中心的资金投入力度,拿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帮扶中心。
4、建立帮扶中心工作长效机制。一要健全制度。帮扶中心要建立信访接待、职业介绍和培训、法律援助、生活救助等项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制,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办事效率。二要配备一支政治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帮扶工作队伍,将一批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群众工作经验、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的人员,充实到帮扶工作队伍中来。三要加强对帮扶中心的组织领导,工会主要领导人要亲自抓、负总责。定期研究帮扶中心工作,对职工群众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意见,在人、财、物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3
团结社区2011年贫困党员帮扶机制
团结社区高度重视慰问帮扶困难党员工作,通过建立和落实慰问帮扶三项制度开展“党内互助”,建立帮扶困难党员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内和谐。
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定期上报制度。按照镇党委要求对社区生活困难党员的有关情况进行普遍摸底调查,把人均年收入城镇党员低于最低生活水平、60岁以上的老党员列为帮扶对象,贫困党员台帐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困难党员情况,确保慰问帮扶对象不漏一家,不少一人。
二是建立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社区党员干部同困难党员实行“1帮1”、“几帮1”结对帮扶制度,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困难党员进行帮扶。要求每季度至少与困难党员联系一次,做到“三必访”,即:生病时必访,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时必访,春节前必访。
三是建立定期走访慰问制度。每年的“七〃一”期间和春节前夕党支部都组织人员对党龄较长、生活较困难的老党员、下岗特困党员、入党较早的高龄、孤老、长期重病卧床及生活有特殊困难老党员等采取入户、上门走访慰问等形式给他们送温暖、贺新年、办实事,与老党员座谈,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努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时,针对家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困难党员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采取不定期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
特吾里克镇团结社区
2011年3月2日
帮扶困难劳模长效机制建设的调研报告3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