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思想品德中考试卷、阅卷分析3篇(品德期中考试卷),供大家参阅。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阅卷分析1
九年级思想品德中考试卷分析
第26题: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操作性强,无空白,但均分只有分。学生失分原因有:
1、部分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
2、部分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示例的跟贴,很多学生只想到维护正义,为人正直,关爱社会而不能想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27题1问:
本题也是考查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分分。部分学生失分主要是因为不能从政治的高度看问题,只是从生活的角度看问题。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阅卷分析2
一、试题简析
11、12小题不符合简答题简要回答的特点,要完成这两个试题,不仅需要分析,还需要归纳和概括,答案也比较多,分值也比较大,不适宜放在简答题里。实践探究题虽然设置的条理严密,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探究、解决,直到最后的能力提高,四个问题环环相扣。但在操作层面上讲,15小题没能够考察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而且15(2)(4)的答案都来自教材,无究便可知果。
二、试卷分析
6、8小题出错的原因是,这两个小题的知识点在旧教材中出现过,而在现在使用的鲁教版本教材里,根本没有这两个知识点,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补充知识点的话,学生在这里出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9小题的出错率也比较高,按说用排误法是很容易做出此题的,之所以出错,可能是由于学生对题干部分的理解不到位所至。
三、对教学与拟题的建议
1、要求学生注重对政治概念的熟悉化,和对政治术语的习惯性使用,不要把政治试题做成语文题。这次中考试卷中,许多学生的失分就是因为答案中缺乏政治术语和体现思维角度的关键词。
2、不仅要学会单点学习,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多向思维能力。本次考试的15(4)小题就是对学生归纳能力的一个考察。
3、对卷面的重要性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本次考试的高分试卷,在答题上大都条理、整洁。给老师一个好印象,是取得高分的一个技巧。
1、试题应易于学生理解和领会,不要拿一些晦涩的材料来考学生,这是政治试题,不是语文试题。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是我们考察的重点,重点不在于考察学生的理解力。
2、试题的要求应更明确,如对学生回答的知识点有要求或思考角度有要求的,应在题后注明,不要让学生去猜心思,全面不全面应在学生做题时就应让他心里清楚。
3、对开放性试题的答案,要多提供备选答案,尽量想学生之所想,不要给开放性试题以标准答案,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得分,时间久了,就会禁锢学生的思维。
4、对于答案唯一的客观性试题来讲,出题人要照顾到不同版本教材之间的差异。否则,教材在减负,教学又会加负。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阅卷分析3
2014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纵兆伟
2014年安徽中考考试已经结束了,为了在以后的教学和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特对本次考试作如下分析。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从总体上看,2014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试卷最大的特点就是题型全面创新,真正做到了“基础、创新、灵活”,“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贴近考生生活,立足国情省情,充满乡土气息,注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领价值导向,图文并茂,简洁明快,既彰显人文关怀,又紧扣教材,能够关注热点话题,将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与学科内容完美融合,体现了学科特色。如“广场舞”、“来自星星的你”、“扣好第一扣”、“健全心理”、“掌握规则”、“关注家乡”、“胸怀祖国”等等,既体现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能检测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从整体难易度来看,基本与去年持平,没有难题怪题,题型结构合理,形式新颖,内容鲜活,语言简洁,有利于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改革。
二、试卷的具体分析
2013年安徽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主要由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题型组成。其中,单项选择24分,占本学科分值的30%;非选择题56分,占本学科的70%。
单项选择1——4题是时事政治内容.第1题考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2题考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第3题考查“嫦娥三号”;第4题考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单项选择从第5题开始为基础知识考查,第5考查“中华传统文化”;第6、7考查“安全意识、未成年人保护”;第8题考查“敬父母”第9题考查“诚实守信”;第10题考查“正确行使权利、广场舞”;第11题考查“盲目从众、追星”;第12题考查“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
单项选择题充分体现了联系时政热点,考查基本知识的理念,培养学生关注热点时事、关注国家大事的好习惯,让学生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关注身边的事,真正体现了政治的与时俱进和知识的全面性。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嫦娥三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广场舞、正确行使权利”等。本题大部分学生得分率较高,在20分以上,其中第11、12小题失分较多。我认为出现这个问题,主要是对“盲目从众”概念模糊不清和对“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的理解不准。
非选择题按照学生的成长历程,依次设计问题,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第13题【扣好第一扣——我们提高了觉悟】:通过图片的形式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友善”。本题满分约占百分之十左右,得5-7分的占百分之八十左右。本题学生失分的原因是:第二问“你打算如何响应这一倡导”的范围非常广,回答此问的前提是贴合所选镜头的主题;还有的回答的是大白话,口语化比较严重,没有用学科术语。
第14题【健全心理——我走向了坚强】:考查“怎样对待学习压力和自信自强”。本题属于基础性较强的题目,特别是第一小问,是教材中明显的知识点,提问也直接,本题得分率较高,约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得满分说明学生的对于考查直接知识的题目能够掌握;但第2小问为开放性试题,学生须抓住“自信自强”的主题。
第15题【掌握规则——我学会的选择】: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了三个情境材料引出问题,设问紧扣学生实际,体现了及考察学生知识又教育学生,达到了教行合一的目的。本题的得分率较高,体现了试卷的难易适中,能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失分的原因主要在于回答不出理由部分的基础知识点,如礼貌待人、肖像权、公平交易权、知情权等。
第16题【关注家乡——我亲近了社会】:考查“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怎样成才——做创新型人才、新型城镇化建设——三个代表、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题与往年不同,在提问的方式上比较新颖,以写网络帖子的形式表述问题,而且很规范地展示网络发帖的格式,这样的问法和表述可以帮助考生在紧张的答题中得以轻松,有助于考生稳定地发挥。此题1、2小问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答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怎样做创新型人才。但第3、4小问学生失分严重,大都得分在2分居多,第3小问主要是学生没有抓住材料的信息点对应所体现的教材知识点,说明
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弱;第4小问主要是学生在表述身边的精彩故事时,没有抓住展现”安徽魅力“这一主题。
第17题【胸怀祖国——我们再度起航】:考查“基本国情、取得成就的原因、世界的主题、我国的国际地位形象作用、确立个人理想”。本题得分率较高,尤其是第1、2、4小问,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第4小问和去年相同,再次考查个人理想,但去年从理想实现的角度考查,今年从理想确立的角度考查。其中第3小问学生失分主要是没有抓住材料的信息点对应所体现的教材知识点,说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弱。
三、学生失分的分析
1、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概念混淆,考试时单靠抄书,答不对题。
2、审题能力弱,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语言基本功差。错别字大量出现,语言表达不通,口语化严重,不会使用学科术语
4、有些考生明显没有经过系统训练,专业术语无法正确运用,对热点关注不够。
四、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注重基础知识梳理
2014年的思想品德试卷,全面打击了目前市场上各类形形色色的资料和被学校捧为法宝的题海战,再一次让资料山、题海战无路可走、头破血流。资料山、题海战既增加学生的经济负担又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无用功。思想品德开卷考试,试题加大了能力立意、素质立意的考查力度,减少了识记的题量和分值,这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要求提高,要求学生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知识和能力是辩证统一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和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与发展,忽视基础知识就无所谓能力。因此,在日常学习中必须重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等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重视基础知识,要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不能死记硬背。师生必须立足教材,摒弃题海,精选资料,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要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2、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开卷考试重在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阅读、审题等能力,在日常教学和学习中一定要把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及个人的思想和行动;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捕捉社会生活中重大的时事热点及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事件,根据所学的理论分析说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逐步培养思想品德敏感意识。
3、把握教材精髓
开卷考试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综合素质的考查,不是知识的直接再现。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把握教材精髓,进而转化能力,培养情感,为开卷考试作好准备。抛开书本知识,没有起码的知识积累,缺乏解题必需的工具和手段,就谈不上情感培养、能力转化,就不能取得好成绩。开卷考试并没有翻资料的要求,相反,题题翻书肯定是考不好的,更是时间上做不到的。
4、拓宽教育渠道,拓展学生知识面
做好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必须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知识及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审题的能力。因此,除注重基础知识外,在时政的内容上、思想上多下功夫。对于社会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教师可以抽出专门时间,搜集专题背景知识,通过学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讲解等,将学生对这些重大时政问题的认识引向深入,丰富他们的思想,扩展视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通过社会调查活动,进一步了解社会,积累感性材料,拓展知识面。
5、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新课改和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尤其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只有怎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2014年安徽省中考
思想品德试卷分析
纵兆伟
2014.6
思想品德中考试卷、阅卷分析3篇(品德期中考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