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测量3篇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供大家品鉴。
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测量1
我们的民族小学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
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金色的草地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四、回顾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
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
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那“我”和弟弟是不是一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
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分(第3、4自然段)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
为什么是金色的→不再随意揪→金色的草地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
三、思考交流
指导学生再读课文
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
四、课后延伸
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第三课时
一、课始三分钟:
1、小组内说颜色在生活中的特殊作用。
2、集体交流。
二、课堂补白,积累运用。
风的颜色
风有颜色/有着变幻多端的颜色,/它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把世界装扮成美丽的画册。/春天的风是绿色的,/染绿嫩草/染绿树叶/染绿山岗和原野。/夏天的风是蓝色的,/浅蓝的林带,/深蓝的湖泽,/蓝风送走太阳的炎热。/秋天的风是金色的,/金风迎来收获的季节,收获遍地的金子。/收获满意喜悦。/冬天的风是白色的,/白风扬起鹅毛大雪,/美丽的白天鹅啊。/多么可爱多么纯洁。/风有颜色,有着变化多端的颜色,/要是没有风,/就没有这五彩缤纷的世界。
三、小组讨论
1、风真有那么多颜色吗?
2、要是没有风的话??
四、文海冲浪
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仿写一首诗歌。
板书设计:
金色的草地
新发现: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新发现前:我和弟弟揪它们做游戏
新发现后:我们不再揪它,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花。
爬天都峰
学习目标
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教学挂图。
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扣题导入
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给大家听?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
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
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a.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
b.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c.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通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
石级:石头台阶。
仰望:抬头望。
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
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
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
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课文大意。
指导写字,掌握笔顺
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
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
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a.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b.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a.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
b.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c.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
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
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
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
槐乡的孩子
教学要求
⒈品味重点词句,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⒉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
⒊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2.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课件;槐花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山山洼洼噼噼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
甜丝丝香喷喷白茫茫绿油油美滋滋清凌凌
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槐林飘香
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
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
二、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如“酿”读niàng,不要读成liàng;“塑料”的“塑”读sù,不要读成suò。)
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
(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
(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
(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
热情好客 勤劳淳朴 风土人情 令人兴奋 让人陶醉 潇洒豪放 吃苦耐劳 自力更生
孕育 勤劳 善良 自强 自立 馥郁 如雪的颜色 多姿的形态 飘溢的香味 笔笔融情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⒈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⒉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槐乡的美景,感受了槐乡孩子的幸福快乐。这节课,我们一齐来体会作者优美质朴的语言。
二、品读佳词妙句,领悟作者用词的准确。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以下是要求学生重点领悟的:
⑴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一缕缕炊烟、香香的花粉。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⑵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辮儿。”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槐花的润泽精美以及槐花的俏皮和充满灵气。那美丽的样子,真使人见人爱。“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槐乡人培育了槐树,槐树庇护着槐乡的儿女,如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儿女。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⑶侧面烘托的描写。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鸡儿热的耷拉着翅膀,像塌了架的草垛;狗儿热的吐出舌头,躲在树荫下直喘粗气;蝉儿热的不知如何是好,到处扯着嗓子乱叫。”这几句对动物的描写,道尽了八月的炎热,更衬托出槐乡孩子勤劳勇敢、吃苦耐劳的品格。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四、布置作业:摘抄好词佳句。
五、听读文章《纸船印象》
语文园地一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进行口语交际;完成习作教学;学习多音字;积累古诗词;学习新生字;展示作品
2、过程与方法: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流利语言,学会写作。
(2)在发现、研究中学习多音字、新生字。
(3)在背诵中积累。
(4)在展示中扩大见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读、写、背中训练语言能力。
重难点、关键:
1、进行口语交际。
2、完成习作。
3、背诵古诗。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展示课余生活的照片
二、交流看相片的感受。
三、分小组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1、交流自己做了什么事
2、交流自己有什么收获。
3、交流有什么感受。
4、讲讲今后的打算。
四、请讲得好的同学上台讲述自己的课余生活。
1、生讲,师略记条理。
2、予以讲解、梳理。
五、评比。
1、每组选出一个上台。
2、评比谁讲得好。
六、作业:回家讲给妈妈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带上各自与课余生活有关的器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几个同学课余生活的用品:书、画画、乐器??
2、让学生自由讲自己的课余生活。
二、引导写作
1、请几个同学上台讲述。
2、老师点评。
三、写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
2、背诵古诗。
3、从生字中学生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认读生字、区别、组词、掌握多音字
二、古诗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议议诗意:一个小孩坐在河边学钓鱼,他倾斜着身子坐在草丛中,绿草半掩着他的身体。过路人向他问路,他一句话也不回答,只是摆手示意不让问路人靠近,唯恐发出响声把要上钩的鱼儿吓跑了。
三、学习新生字。
四、作业:背诵古诗
语文园地一?习作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学生习作兴趣,调好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教学建议:
1、由于学生是第一次作文,因此我建议教师要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习作的信心。
2、习作时,教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习作设计
一、想一想
同学们,在口语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好吗?
二、说一说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1)读一读习作要求,同组讨论习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教师巡视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三、写一写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习作的快乐。灰雀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欢蹦乱跳、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
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具准备: 课件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齐读。说一说自己对灰雀的了解。(也可从文中找有关句子说)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引导学生交流对列宁的了解。
四、指名接读课文,要读准确下列字词,并用“——”标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郊外
散步
昂望
胸脯
一定
肯定
惹人喜爱
或者
坚定
面包渣 白桦树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
五、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多媒体演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2.教师说: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人喜爱。你看它们可爱吗?
3.自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灰雀的语句并填空。的灰雀来理解。)
4.朗读第一自然段。
过渡:多媒体演示“胸脯深红的灰雀不见了”。
二、学习课文第二至十自然段。
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一想说不敢说一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
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a.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丁。天气严寒,它怕冷。”
(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
b.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 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4)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三、学习课文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
1.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2.分组读书、讨论思考题。
3.小组代表发言。
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五、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内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外()步 胸()
()孩
一()
()者()是面包()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
()地说
()地歌唱
()/
()/
三、填空,再想想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1.灰雀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2.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四、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符号。
1.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
2.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五、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给文中带点词换上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2.写出文中的数量词:
3.从哪些地方看出列宁非常喜欢这三只灰雀?
4.你喜欢哪些动物呢?为什么?
我喜欢,因为它很()。小摄影师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认识三种对话的形式及标点符号的用法。
2、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4、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
收集了解关于高尔基生平故事、资料。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提出问题,初步展开讨论。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质疑。
一、介绍人物,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课前同学们自己已经读过了课文,查阅了有关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高尔基?
2、学生之间交流收集的有关高尔基的资料。
3、老师小结:高尔基是世界著名的文学家,他写了很多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就出自高尔基的笔下,全世界人民都很敬爱他。今天学习的课文讲的是关于他非常爱孩子的事。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开火车读词语。
3、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提醒学生课文共15段,小摄影师给高尔基写信的那部分内容属于第1自然段。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5、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
6、画出不懂的问题,留待下节课交流解决。
三、合作识字
1.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字形。
2.交流识记方法:利用熟字记生字(交—胶)、形声字构字(辆—形旁“车”—声旁“两”)。并且说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老一辈革命家对青少年一代的关怀、爱护,学习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句子,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高尔基热爱儿童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纸团墙报鞠躬打量吩咐摆弄胶卷秘书杂志社转告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回忆上节课归纳的问题。
三、带着问题读书,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
(尽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果学生提不出来,则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读文想问题
a、投影出示“突然”一词,说说你对该词的理解。
b、请在原文中找出例句,体会“突然”一词的用法,想一想它有什么作用。
c、围绕两个“突然”质疑。如:突然发生了什么事?事情怎么突然发生的?
2.画句找答案
a、小男孩为什么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小男孩为什么能进来?用“——”画出有关句子。
b、高尔基是怎样听从小男孩吩咐的?用“”画出有关句子。
c、小男孩坐在地上哭了,高尔基是怎样说的?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d、小男孩跑了,高尔基喊些什么?用“△”画出高尔基说的话。
3.读句知内容
从课文的许多地方可以看出高尔基喜欢小男孩,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
四、角色演读,体会感情
1.以小组为单位,组长为导演,安排组员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第1—11自然段的内容。
提醒:以课文内容为剧本,找出描写动作、神态的重点词语,边做动作边朗读。
2.教师分组巡视、指导朗读、表演。
3.挑选一组学生上台表演,根据表演情况,相机指导理解几处重点语句。
a、点评学生表演的动作。相机理解“鞠躬”、“打量”、“摆弄相机”、“赶紧站”等词语。
b、从小男孩“咧嘴笑了”到“大哭起来”,说说你表演时体会到小男孩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热爱之情。
c、抓住高尔基的反应,尤其是“吩咐”二字,展开讨论,体会到他对下一代的宽厚慈爱和关怀。
d、引读第10自然段,注意高尔基的神态动作,指导读好句子:“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让学生反复朗读好这句话,从中感受到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4.练习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不同语气。
五、巧设疑问,升华感情
1.提问:小男孩会回来吗?
2.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联系全文,在课文中找出自己的依据。
3.高尔基希望孩子来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抓住“不过”、“一定”等词表示的前后态度上的转变,再次深切感受他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六、拓展活动
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板书
小摄影师
关怀、爱护
高尔基-------小摄影师
有礼貌
奇怪的大石头
学习目标
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著、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3.生字、新词卡片。
第一课时
一、投放多媒体,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3.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著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an)惊
三、解决一些术语词
1.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2.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3.突兀:高耸。
4.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5.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6.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四、默读课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藏”字17画,第六笔为“┖”。“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四人小组讨论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把仍不能弄懂的记录下来 1.全班反馈,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2.老师引导解决读懂文章必须弄懂的问题.
(一).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1.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3.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
二、分角色读3-8自然段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
(三).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四、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五、作业设计
小练笔:我的小发现 我不能失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语文园地二
学习目标
1.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2.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3.自主发现引用人物的对话的三种不同形式。4.读读背背,收集积累名人名言。5.读成语故事,了解故事内容。学习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讲名人故事 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第二课时
习作?指导 交代任务
学了这组课文,我们结识了好几位名人,他们或关爱自然,或平易近人,或善于思考,或诚实守信,一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们大家也有许多熟悉的人,在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我们就来学着写一写。选材构思
1.你最熟悉的人有哪些?哪一个留给你较好的印象?概括介绍一下,口头填写下表。人物 该人物给自己的印象
李四光 遇事爱思考,善于提出问题
宋庆龄 诚实守信,答应别人的事坚决做到
2.该人怎么会留给你这样的印象的?他身上有什么值得写的事?
引导学生围绕给自己留下较好印象的人展开回忆,提示要介绍“值得写的事”──值得宣传介绍的、值得他人学习的事。
3.我们就来把这件事写下来。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把以下几个要点考虑一下,把事情想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
事情发生的地点
事情中的主要人物
事情的起因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
动笔起草
1.下面就请大家动笔打草稿,把自己熟悉的人身上值得写的事写下来,注意着重写清楚该人在这件事中的举动、表现。2.学生动笔写草稿,教师巡视。修改誊写
1.大家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2.师生共同评议。
3.针对已发现的问题修改自己的习作。4.誊写习作。提示格式及书写字迹要求。
5.写完后找机会把自己写的文章读给描写的那个人听,请他评评写得怎样。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读文猜人
1.教师挑选几篇以同学为介绍对象的优秀习作,请作者隐去习作中同学名字,向大家朗读,全班同学猜一猜写的是谁。对被同学猜出了,且公认为描写准确的小作者加以表彰。
2.议一议,为什么该同学没说出名字而我们也能猜出习作写的是谁? 3.请作者介绍为什么能把同学介绍得如此准确、生动?
引导学生明确,要了解一个人平时要多关注他,做个有心人;写作时要用心回忆。再读欣赏
1.请以其他人物为写作对象的优秀习作作者朗读习作。大家听后议议评评。
2.教师朗读其他同学习作中的一些精彩句段。第四课时 日积月累 我的发现
1.轻轻读读本题中的三个句子,相互比较,这些句子有何异同。2.出示抄有本题内容的小黑板或实物投影仪显示,学生交流发现。a.指名读句子。
b.学生交流发现,教师引导总结。这三句句子都是写人物说的话的,句子中加引号的部分都是引用人物说的原话。在引用人物原话时,通常要交代说话者是谁,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语气等,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可以有所不同,可以放在引用的人物话语的前边,可以放在后边,也可以放在中间。1.齐读句子、体会。
2.到学过的课文中再找找相应的例子,并说明属于哪一类形式。读读背背
1.我们读了不少的名人故事,了解了名人崇高的品格,生动的事迹,而名人们说过的一些话也闪耀着思想的光芒,多积累一些名人名言,时常回味一下,可以使自己获得启迪,从中汲取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些。
2.请各人轻声读书上提供的名人名言,把其中的生字拼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3.指名朗读交流。教师相机正音指导。
4.想想这些名言的意思,并且试着放声读出感情。5.指名再读,师生评价。6.齐读巩固。
7.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名人名言,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成语故事
1.我们汉语中有很多成语都是从历史故事演变来的,一个成语背后包含着一个故事,了解这样的一些故事会使你获得知识,获得教益。今天就来学一个成语故事──《闻鸡起舞》。2.各自轻声读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借助注音认真拼读,把故事读通顺。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正音正句。4.各自再读。
5.同桌间试讲。把故事讲给同桌听,相互学习、指正。
6.了解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一看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就会想到听到鸡叫就起床练武习艺的祖逖、刘琨。以后说话写作,你想表示珍惜时间、发奋努力这个意思时,就可以用上“闻鸡起舞”这个成语。
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测量2
全 册 备 课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情况分析
1、任教班级学风、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分析。从上学年考试成绩分析,学生的基础的知识、概念掌握还算牢固,口算及乘法口诀掌握还好。但粗心大意的还比较多,灵活性不够,应用能力较差。但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但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态度较端正;也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等,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2、学困生情况分析。
有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今后首先还是加强学习习惯培养,如学前的自习、课后的复习等。在书写上还要继续提高要求,只有让学生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认真思考。
其次,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四、教学措施:
本班学生,两年来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1、深钻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备好课,上好课,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
2、改进课堂教学,运用激活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及时反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训练,并注意他们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
6、加强集体教研,掌握上下两个年级的知识衔接,深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教学。
7、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要有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进行。
8、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
9、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的课件,案例,教学实录等媒体资源结合教材,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加强引导。
第一单元 测量
【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恰当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4、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单元教学重点】
1、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实际长度,1吨实际质量。
2、会用毫米、分米为单位量物体长度 【单元教学难点】
1、对1千米长度和1吨质量形成正确表象。
2、估计时恰当选择长度和质量单位。 【单元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已了解一些测量的知识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创设生
动有趣的情境,组织学生测量硬币的厚度、课本、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认知特点是对具体形象事物认识清、感受深,因此教学中,要多安排学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1吨建立正确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估测能力
估测在生活中用处很广,教师应结合本单元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对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先估测后测量,使之形成习惯,提高估测能力
【单元课时安排】
七课时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易混淆,故教学时应讲 5
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的长短,使学生能正确、深刻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硬币、学生尺、电话卡、曲别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吴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李老师的身高是1米60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课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
自己量一量
生:数学书的长是21厘米,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
师:数学书的宽比15厘米多,比16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数学课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认识毫米
(1)师:实际上,毫米就藏在你们的尺子上,请同学们拿出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一些小格)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学习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师:你们猜一猜是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呢?还是毫米大呢? 生:厘米这个长度单位大,因为我发现1厘米里有许多表示毫米的短线
师:同学们讲的都有道理,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再向全班汇报
生1:我从刻度0数到刻度1,他们中间有10小格,所以1厘米=10毫米。
生2:我也认为1厘米=10毫米,因为我从刻度1数到刻度2,发现他们之间也是10小格。
课件演示:在刻度尺上数出1厘米之间有10毫米的过程。
小结:1厘米=10毫米
3感受毫米
(1)找尺子上的1毫米
师:你们真了不起,通过观察发现了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你们能在尺子上找出1毫米吗?
生1:我发现了1小格之间的长度是1毫米
生2:我发现了两条短线之间的距离是1毫米
(2)找身边的1毫米
师:你们已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四人小组合作找身边的1毫米)
生1:我的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2: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3:我发现20页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真不错,如果用手来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会吗?
师生共同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
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就是1毫米
4认识几毫米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毫米的长度,那3毫米有多长呢?
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演示尺子上3小格之间的距离就是3毫米
师:你能找到5毫米的长度吗?
生:从0数5小格就是5毫米
生:尺子上刻度1到刻度2之间比毫米刻度线较长的那一条线之间的长度就是5毫米
师:6毫米呢?8毫米呢?
三、巩固与练习
1量一量:量一根10毫米的纸条剪下来;量5分硬币的厚度是()毫米;量数学书的厚度是()毫米
2电脑显示:在括号里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或用投影、卡片出示均可)
钢笔长14()楼房高20()粉笔长75()
电脑键盘长约5()图钉长10()教室宽6()
蜡笔长6()跳绳长2()
课桌高7()小明的身高是140()
3做书第69页第1、2题
4请学生带上直尺和卷尺自由测量教室里各种物体的长度述要求:
①测量时可以与你的好朋友一起进行,并作好记录
②爱护公物,注意清洁卫生
③当音乐响起就开始去测量,当音乐停止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个同学汇报测量的结果
四、布置作业
1量出数学作业本的长约是多少分米,厚是多少毫米? 2在作业本上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长的线段 教学反思:
教师口 请几
第二课时 千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理由】
学生已经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产中经常用到的比较大的计量单位千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教学难点】
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
电脑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
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教学例4
出示例题:
①3千米=()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④试一试:8千米=()米()米=5千米
4000米=()千米 9000米=()米
6千米=()米()米=7千米
4350米=()千米()米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720米=()千米
(3)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4)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20()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⑤一根旗杆高8()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11—13页例
6、例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质量的估测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卡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观看投影:《恐龙》
2谈话:这是什么动物?你熟悉他们吗?你能跟大家简单介绍一种你熟悉的恐龙吗?
3显示恐龙资料
4师:这只恐龙的体重是多少?(1吨)
5师:①对1吨你想了解什么(1吨有多少千克)
②对1吨你还想了解些什么?(1吨是不是很轻?师:也就是1吨有多重1吨是不是1000千克? 师:也就是吨与千克的关系)
6整理本课目标:
①吨有什么作用;②哪些物体重1吨;③吨和千克的关系
二、感受体验——吨
(一)了解1吨的物体有多重
师:吨非常想和同学们交朋友,你们呢?那就听听吨的自我介绍吧谁听的认真,吨就会把他的相片送给谁
1听听“吨”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好,我是“吨”,平时你们常用千克来计量物体的重量,在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时我就派上大用场了,比如大象的体重是4吨、一卡车的稻谷约3吨等要说1吨有多
重,三言两语说不清,就让我来展示一下吧(出示:50千克的一袋大米,接着出示20袋大米)
小朋友,你对我了解些了吗?如果还不够的话,没关系,认真听课,对我还会加深印象的
师:听了“吨”的自我介绍,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小结:计量较重的或大件物品的质量用吨做单位1吨=1000千克
2体验“吨”
师:原来1吨=1000千克,1吨有多重,你想感受一下吗?
请1个同学搬50千克的大米,说说你的感受换一个同学来试试请4个同学来帮忙如果1吨的大米全班同学要几次搬完?
(二)吨和千克的换算
1让学生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吨=()千克6000千克=()吨
2练习:
7吨=()千克
9000千克=()吨
1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600千克=()千克
三、反馈练习
1把合适的体重与对应的动物连起来
熊猫 狗 大象 鲸鱼
50吨 80千克 6千克 4吨
2在一辆载重2吨的货车上,装6台重300千克的机器,超载了吗?
3用两辆载重2吨的货车运这些机器,怎样装车能一次运走?
四、拓展认识
1首先来看吨与千克
电脑出示两幅卡车图:
小卡车的载重量约是1000千克大卡车的载重量约是5吨
师:这两句话你能换个说法使他意思不变?什么是载重量?小卡车和大卡车最多能装多少吨货
物?大卡车的载重量是小卡车的几倍?
两幅恐龙图:犹他猛龙重1吨,原角龙重300千克
师:谁重?
两幅动物图:大象体重4吨,鲸鱼的体重是大象的32倍
师:你能提个数学的问题考考同桌吗?
2接着来看吨在日记里:
看,吨、千克和克一块跑到小朋友的日记里了,你能看看所用的单位名称合适吗?请你改正后再读一读
我的早晨
2005年9月2日晴
今天早上6:30,我就起了床,很快的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一个50千克的鸡蛋,喝了一杯大约250克的牛奶,就背起2克重的书包匆匆忙忙上学去,走着走着,突然听到有人叫我 的名字,我一看,发现原来是我们班体重只有20吨的瘦个子李林于是我和他边走边聊,正准备过马路时,不巧一辆载满60千克水泥的大货车开过来了,我们只好收住脚步,让车先行等我们跑到教室,其他同学早就在读书了 3最后看吨的趣事:
师:听,什么声音?原来质量王国因为来了吨,他们之间的关系糊涂了,你有办法用形象的方法来整理一下学过的质量单位吗?
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生整理,交流、展示
五、课后总结
六、作业
到生活中寻找吨,整理后写成一篇数学日记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万以内的数的认识和万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法(和在一百以内)的口算,会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估算,本单元就是三位数加减的延伸,并把加减法运算结合起来,突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使验算更加多样化
【单元整体目标】
1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会加减法的验算
2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经验,经历迁移、类推的过程,理解计算原理和验算原理
3通过情景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估算意识和提高估算能力,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和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计算
【单元教学建议】
1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运用已有的经验,迁移类推,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
2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情况创设情境
3加强训练,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减少错误,提高正确率
4注意加强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课时分配】
1加法3课时
2减法3课时
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5—16页例1,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正确的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
2培养学生迁移的思想,能充分利用旧知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万以内连续进位的加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15页挂图或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特别喜欢动物,如:鸳鸯、鸵鸟、孔雀等等??,它 19
们特别美丽、可爱,你们呢?你们喜欢什么动物?
(师生交流,学生畅谈)
教学过程说明:以谈话自然导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进行保护动物的教育
师:同学们看(电脑出示或教师出示主体图片),这些动物漂亮吗?(漂亮)这些动物是我国的特级保护动物,你知道咱们国家动物有多少种吗?多少种已经快离我们而去了吗?请看:(课件出 示第15页统计表)
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师: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想问的吗?
(可能有些同学不懂什么是哺乳类两栖类,还可能不懂什么是濒危等,老师要解释)数学是枯燥的,但生活是丰富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保护小动物的观念,激起保护动物的欲望
生(有的提问题,有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有那么多种可爱的动物都快要灭绝了,好可怜,我们得保护它们
生:??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要保护它们应从小做起,更重要是学好知识,才知道如何保护它们!
【学习新知】
请看(出示第15页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
师: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边问边板书)鸟类有几种?
生:(答),师板书,爬行类有多少?
生(答),师板书(用表格形式表示出来)
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答)
学生提出这两种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后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生:(列出算式)98+25
学生试作,师巡视
集体反馈
师:从哪一位算起:相加满十怎么办?进位的数怎么办?
个位:8加5得13,在个位上写3,向十位进1
十位:9加2得11,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得12,这时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
百位:因为十位满了一个十,所以向百位进1,此时百位就写1
三、巩固、反馈
(1)完成第16页做一做(2)完成第17页1—3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19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五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情境进行估算,培养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万以内的计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加法的计算法则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过《蓝猫淘气三千问》吗?你最喜欢谁?(学生交流)
师:蓝猫得知我们同学学习了很多知识,今天它来到我们教室想考考同学们,大家有信心吗?(有)(课件出示)
59
+47 +32 +85
—— —— ——
(全班做,指名演板,结合情况进行评议)
教学过程说明: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蓝猫”这个让孩子们心动的形象出现,更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师:同学们,看来你们前面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课件显示画面,配有画外音)蓝猫:同学们,你们前面表现的真棒!我在电脑中搜索到“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大家看(点击,显示第18页例2统计表)
师:谁能就题中给我们的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了解决,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了估算的方法
生:(列出算式)376+284 师: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估算,现在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376+284的和大约是多少?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376接近380,284接近280,380+280=660,所以376+284的和大约是660
生(2):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
师:(小结),在进行三位数加法估算时,一般可以把加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口算的方法估计出和的范围,这种方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师:蓝猫想知道一个精确数,你们说怎么办?
生: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讨论,最后平台展示,请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说说计算的过程,同时教师板书)
以学生已有知识为起点,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此环节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小组交流,最后平台展示,不但使学生有了独立思考的空间,而且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进一步解决了本课的重点
生(1):把相同数位对齐,个位上6+4=10,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7+8+1=16,写6向百位进1,百位上3+2+1=6
生(2):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4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蓝猫为奖励大家用电脑为我们送来了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那你仔细听,认真看,最后说一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电脑随录音逐一动态显示画面或教师直接讲下面的故事)
附录音内容:
有一天,数字姐姐369来到草地上,看到美丽的大自然,不由得坐下欣赏起来,这时数字妹妹278也来到这里,被这景色吸引住了,她想坐下来和姐姐一起欣赏,可是究竟坐哪儿呢?姐姐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提醒她说:“我的3是百位,6是十位,9是个位”妹妹高兴地说:“噢,我知道了,我们应相同数位对齐坐”突然,9和8说话了,“我们坐不下了,我们相加满十了,要向前一位进1”6和7也说,“我们相加也满十了,也要向前一位进1”她们的前一位友好地收下了各自的新朋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把数学知识编成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
师:你从蓝猫的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再发言
汇报)
生1:我知道了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2:我学到笔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生3:我还学到了在计算时,别忘记加上进位的1
自主练习、体验成功
(1)师:蓝猫夸同学们棒极了,学到了这么多知识,(电脑显示)咦,蓝猫还为我们准备了智
慧果,想要吗?(想)你答对里面的题,果子一定属于你(课件说明,有4个智慧果,点击哪个,哪个打开,学生做题,做后奖励智慧果)
此环节得用游戏形式出现,再一次激起学习欲望,学生为能得到“智慧果”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a你来当医生(第20页7题)
师:我们以后在做题的时候可要细心呀
b飞机安全着陆(任选一题做)
师:这里有三架飞机,你来当飞行员,只要能正确进行笔算,你驾驶的飞机就能安全着陆(飞机上写着下面各题)
638+93= 532+407= 986+114=
c第19页第3题
d金星后面藏着谁?
(2)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得高兴吗?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进位加法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练习五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巩固万以内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90+560 68+35 7×8+4
37+26 280+500 45+19
150+60 620+80 3×9+5
注意:口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二、计算
263 354 748
+605 +76 +252
——— ——— ———
三、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5题
提问:你想怎样?(提醒学生先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相同得数的两个算式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五、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的第7题
135 +69 ——— 825
427 162 +543 +959 ——— ——— 960 1011
①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时,数位要对齐
②两个数相加,哪个数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也就是说:
个位上的7加3等10,满十了,要在个位上写0,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2加4等于6,要加上个位上进上的1
③错误的原因:两个数相加,哪一位上的两个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这一道题个位上的2加9等于11,个位上写1,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6加5等于11,要再加上个位进上来的1,是12,这时要在十位上写2,向百位进1,百位上的1加9等于10,要再加上十位进上来的1,是11,这时要在百位上写1,向千位进1,而这道题十位和百位都没有加上进位进上来的1
六、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你想怎样做?请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把讨论 的方案告诉给大家
教师:完成这一道题时,要采用估算的方法
563≈≈≈500
646≈≈≈400
85≈≈≈≈100
然后再估一估,哪两个数相加等于1000
(要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多动脑筋,多思考)
七、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五的第9题
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星期天的早晨,小君要去哪几个地方?让学生分工合作,小君有几种走法可供选择?(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一一列举出来)再回答走哪条路最近?
八、计算
419 368 3430 462
+506 +679 1691 +2079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讲评,并说一说,两个数相加应该怎样算?
九、练习
一艘客船有乘客278人,到了一个港口上来56人这时船上有乘客多少人?
新华书店运来一批《十万个为什么》,卖了247本,还剩103本,运来了多少本?
这两道题均可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教师再讲评
十、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课题2减法 第一课时连续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2—23页例1,做一做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知识经验下,继续学习连续退位减法
(2)联系生活情境进行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片、卡片、实物投影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温故知新
1直接讲出得数
2笔算练习
+
说出笔算时应注意些什么?
此环节运用了知识迁移规律,既是对旧知的回顾又是为新知的铺垫,从而顺畅地进入正题
二、联系生活,顺利切题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怎样安排假期生活的呢?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切入,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教学的开展
2同学们在假期中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情今天小精灵聪聪将带大家一起到美丽的云南去走一走、看一看,小精灵为我们安排了三个景点供大家游览(出示情景图)他是怎样安排观
光路线的呢?你们能看懂吗?同桌两人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教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情景图中,丽江风景图是“玉龙雪山”,大理的标志性景点是“三塔”,昆明的标志性景点是“石林”渗透人文地理知识)
学生的知识性学习与能力的提高,都最终服务于生活,这里,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能看懂路线图的标识,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请小组代表讲图意
识图能力的培养不是易事,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图意,需要直观与抽象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如何解决两地间的距离问题 生1:我们了解到昆明到大理要走348千米;
生2:我们知道昆明到丽江要走517千米;
生3:这幅路线图是从昆明到大理再到丽江的;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心,都从图中了解到了部分信息如果按同学们讲的从昆明出发,到大理要走多远呢?(边说边画线段图)
再到丽江呢,还要走多远呢?
图上没有告诉大家,那517千米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呢?
生:对,请看线段图:估计意识的建立与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是课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在学生参与估算时,尊重学生的选择,对于学生不同的合理估计都给予肯定,允许学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算法多样化的较好体现
生1: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50,大理到丽江大约150千米;
生2:我把517看作500,348看作300,大理到丽江大约200千米;
生3:我把517看作520,348看作350,大理到丽江大约170千米;
??
师:同学们都用了自己的方法来估算大理到丽江大约有多远,那准确的结果是多少呢?能用坚式计算出准确结果吗?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
6学生讲解
由于学生已有相关的知识作铺垫,老师就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去尝试感悟,让学生把由衷而发的感受讲给同学们听,在学生交流中产生共鸣,效果更佳在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当被减数连续两次不够减,要连续两次由前一位退1,又加又减,计算上思维过程较为复杂,应酌情突出重点加以引导,加强联系,建立清晰的表象
生1:我在计算时,先是个位上的数不够减,我从十位退1再减,接着十位上的数也不够减,我就从百位退1再减;
生2:我发现原先学习的只一次退位,这次计算要2次退位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的新发现,像这样需要连续从前一位退1再减的题,我们称为连续退位减法,这也是今天大家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谁再来解释一下什么是连续退位
减法,计算时应注意些什么?(学生答略)
师:这道题计算结果是多少呢”同估算结果比较一下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再减,十位也不够减,从百位退1和十
位上的数(要少看1)加起来再减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设置多种情景,自始至终都使学生处于旅游当中,使学生仿佛参与游戏活动中,使其乐于向往,不知疲倦,在解决诸多问题中,使学生思维得以释放,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师:我们已经搞清路线,可以乘车出发,途中小精灵给同学们又提出了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答好吗?
1云南的昆明有很多新鲜的水果,咱们跟着小精灵一起到宋庄果园看一看吧!出示第23页“做一做”的图突出开放性的思考,开放性的交流,开放性的结果
同桌互相提出数学问题,互相进行计算解答
知识的延伸,益于学生多角度地,全面地看待和分析问题,在此对学生努力学习,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态度给予及时肯定和赞扬,从而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3汇报交流
生1:苹果比桃树多多少棵?
生2:=247(棵)口答(略)
生3:桃树和梨树共多少棵?
生4:169+358=527(棵)口答(略)
??
类似找两三组,其他同学当评委,判断对错
四、拓展思维,课中(课后)练习
1小明家,小红家和学校在同一条路上
小红家到学校有312米,小明家到学校只有155米,小明家到小红家有多远?
(学生试着计算,教师要引导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法解题)
五、总结:
今天我们围绕连续退位减法的学习解决了许多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老师为大家精彩的表现表示祝贺.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4页例
2、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计算时,鼓励学生用多种算法,渗透一些减法的简便算法 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2计算
316 4987
-217-2998
——— —————
学生独立练习,说一说每个数位退位过程
二、新课
1教学例2 507-348
可先让学生试做,老师和同学一起讨论,通过竖式分析
个位:7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十位上是0,应从百位退1,当作10个十,再从十位上退1给个位,当作10个一,这时十位就剩9个十十位退的一个10与个位的7相加得17,17-8=9,在个位上写9
十位:从百位上退1后,十位上是10,又退给个位1个十,十位上是9,94=5,十位上写5
百位:百位是5,退给十位十个十后,剩下4,43=1在百位上写1,最后结果是159
2教学例3 500-185=
(1)竖式计算
(2)可以把185看成100和85,=400,=315
(3)185接近200,比200少15,=300,300+15=315(4)你还有其他好方法吗?
大家觉得哪种方法好,就用哪种方法来做
3练习
700 800 2000
-207-496-478
————————————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上25页1—3题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自编计算题,解答后互相批改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连续退位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26页练习六的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计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二、计算
135+893 437+959 382+7861432-658 841-554 910-34
5三、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练习六第2题
(1)出示第2,让学生弄清题意
(2)提问:读题后你知道了什么?
(3)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2完成练习六第3题
(1)出示第三题情境画面,让学生观察弄清情境
(2)让学生列式解答
(3)组织学生班内交流
3完成练习六第4、5、6题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课题3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27页例1,例2,做一做及练习七中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和验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加减法的验算,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3通过加减法的验算,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难点】
加减法的验算运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具准备】
教科书第27页的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根据137+254=391,请你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3根据=261,请你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 提问:通过复习题的练习,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教师:任何一道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说明加减法是有一定联系的
二、教授新课
1教学例题1
(1)出示教科书第21页的主题图的第一幅
提问: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如果要求“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想一想该怎样列式?学生独立列式;让学生说清楚列式的根据
列式:135+48=183(元)
教师: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183元这一道题到底算得对不对呢?我们除了掌握计算法则认真计算外,还要学会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好习惯,以便能及时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及时纠正,那这一道题该怎样验算呢?请同学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
(2)学生讨论后,汇报讨论的结果
①可以把加数135和48交换一下位置,看得数是不是还是183,48+135=183
②可以把得数183减去其中一个加数
=48或=135
(3)注意:在进行计算时,不要直接把被验算的结果抄上,而要认真地加一遍,真正起到验算的目的
(4)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一讲“你是怎样验算的?”
2教学例题2
(1)出示教科书第27页主题图的第二幅
教师:妈妈付了200元钱,那阿姨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呢?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列式:=17(元)
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让学生把减的过程口述一遍)
教师道:那怎么能知道阿姨找得对不对呢?(要进行验算)
讨论一下,有几种验算的方法?
(2)验算的方法
①把付出200元钱减去找回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183元
200-17=183(元)
②把应付的钱183元,加上找回来的17元,看一看结果是不是妈妈付出的200元钱
183+17=200(元)
(3)练习(完成教科书28页的做一做)
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讲一讲“你是怎样验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练习七的第1题
学生完成后,讲评时要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练习七的第2题
讲评时,要学生指出“问题出在哪里?应该怎样订正”
3完成教科书第29页的练习七的第3题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四、布置作业(略)
教学反思: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方法,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加法的验算培养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计算并验算
348 398
+714 +856
—————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时,提问:
①两数相加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继续加)
②两数相减应该怎样算?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个位算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要向前一位退1,当10,加上原数位上的数再减)
③验算时可采用什么方法验算?
加法:可采用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采用和减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减法:可采用被减数减差等于减数的方法,也可采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2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
①用自己的话,编一道应用题
②独立分析应用题,然后列式解答
③讲评时,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各种不同的提问题的方式
4完成教科书第33页练习八的第2题
①题目告诉我们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有9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②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求出这个问题?要求下午孵出多少只小鸡?(上午孵出33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18只)
该怎样列式?337+118=455(只)
③要求这一天共孵出多少只小鸡?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上午孵出多少只和下午孵出多少只?) 337+455=792(只)
④要求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我们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可以直接求出这个问题?(一共有多少个蛋,已孵出多少只小鸡?)
该怎样列式?=108(只)
小结:解答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能根据问题找出所需的条件,再进行认真解答
布置作业(教师自行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四边形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索和应用,对实物长度的估量分三段编排第一段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第二段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
段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了大量与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遵循儿童学习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加强空间观念的内容
【单元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注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3了解教材编写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单元整体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联系
【单元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单元教学难点】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单元课时分配】
1四边形1课时
2平行四边形2课时
3周长和估计4课时
课题一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他们的角是直角
2通过围一围,找一找,涂一涂,剪一剪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四边形”
【教学难点】
四边形所具备的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不规则形状的纸、剪刀、三角板、直尺、钉板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
1围四边形
师:你想像中的四边形应该是什么样的?
指名回答,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师:根据你的想象,动手来把四边形做出来好吗?
1、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出自己喜欢的四边形,师巡视参与活动
2、讨论四边形特征反馈,学生展示介绍自己围出的四边形
(如果学生围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师:看着这么多的四边形,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结合图形得出: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二、寻找四边形
1在主题图中找
师:在校园里,你发现了四边形的踪迹了吗?你能找到多少个?
2在众多图形中找
师:出示例1,图中有很多图形混杂在四边形中间,请你把四边形涂上相同的颜色
3举例
师:说一说,在哪儿还能看到四边形
三、动手实践
1剪四边形
师:要求学生动手剪一些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动手(师巡视参与)
反馈,有选择地学生上台展示,师适当加以评论
2分类
师:4人一组,将桌上的四边形分类(请组长将四边形分类) 师巡视,听取学生的想法反馈,要求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四、延伸拓展
1师:用钉子板围一个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我们以前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特殊在哪儿呢?小组里说一说
提示:用三角板和直尺比一比它们的角,量一量它们的边,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汇报,得出结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直角,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2师:围出或画(剪)一个对边相等,但却不是长方形的四边形
3师:把一个四边形,剪去一个角后,它会变成什么形状?请你动手试一试
五、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六、巩固练习
1第36页做一做第1题
2第36页做一做第2题
教学反思:
课题二平行四边形 第一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7—3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认识平形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2进一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合作、探索的能力
3培养学生“做中学”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其特点和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特点和特征
【教具、学具准备】
每人一个用吸管做的长方形框架,一张平行四边形卡纸
一个钉子板和一个橡皮筋
每人4根长短不一的吸管、图钉、剪刀
【教学过程】
一、动手探索,多角度认识平行四边形
1看:观察桌上长方形框架有哪些特征:(对边相等,有4个直角)
2拉:拉动长方形框架,发生了什么变化?
3说:看一看,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4合作:
现在让同学们拿出桌面上的平行四边形卡纸,小组合作探索,汇报结果以及使用的探索方法
师:平行四边形框架可以拉动、变形,我们就说平行四边形具有“容易变形”的特征,运用这一特征,工程师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一些方便
二、动手实践,多方位理解平行四边形
1做:每个同学用4根长短不同的吸管和图钉剪一剪,做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
2折:用一张纸折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多余部分剪掉
3围:用钉子板围一个平行四边形
4画: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5改:把其它图形改成平行四边形
三、独立思考:多层面巩固平行四边形
1找:出示8个图形,你最喜欢什么图形,请把它找出来
2数:有()个平行四边形
3猜:一个平行四边形,一边长5厘米,一条短边长3厘米,你能猜出另外两边分别是几厘米
一个四边形,对边相等,没有直角,猜猜它是什么图形?
四、寻找平行四边形
今天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平行四边形呢
五、巩固练习
1第39页练习九第1题
2第39页练习九第2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剪画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
第39页练习九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剪画平行四边形,巩固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特点
2培养动手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剪一个平行四形
1准备一张长方形纸,请学生利用长方形的纸动手剪一个平行四边形
2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剪法,只要符合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就可以
讲评时,要学生说出你为什么这样剪?
3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二、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
提问:要画一个平行四边形,你想怎样画?
学生利用方格纸上的长方形来画
提示:要使两组对边平行,可利用方格纸的长方形的边来画
三、用钉板出示第39页第3题
提问:这两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
你想怎样改,他们才能成为平行四边形,自己动手试一试然后在书上画一画
小结:把不平行的对边改平行了,或者把不相等的一组对边改相等了
四、完成第40页第4题
1分组活动:探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角的特征
2填表
3填完表格,你想对大家说什么?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也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五、第40页第5题
1说出七巧板中图形的名称
2用七巧板拼出平行四边形
3用七巧板拼出你喜欢的图形
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测量3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36.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萨迪【波斯】
三年级数学第五册第一单元
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38分)
1.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 千米
4.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千米=()米
4000千克=(60毫米=()厘米
80厘米=(50分米=()米
2000克=(6米=()厘米
7分米=(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吨)分米)千克)毫米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大象约重4()
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
小明的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
日记本的厚4()
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
飞机每小时飞行800()
小玲家离学校1750()
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10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
3、黑板长4米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
三、在○里填上“>”“<”或“=”(12分)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吨
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
3吨+4吨○7000千克
四、选择题
(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00()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7、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8、一个南瓜重3()
a、千克
b、克
c、吨
9、一张床长()米
a、2
b、3
c、4
10、一本书大约重150()
a、克
b、千克
c、吨
五、应用题(20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C、千克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1)图书馆买来的5本一样的书
每本厚8毫米,一共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2)绕足球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跑5圈有多少千米?
(3)水果店运进一车苹果和梨,苹果有900千克,梨有2100千克,这车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4)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王华比门矮多少厘米?
新亚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第三单元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共24)
1、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有()条边,有()个直角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长方形的()相等,正方形的()都相等
3、平行四边形有()条边,()个角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4分米,它的边长是()分米
5、长方形的周长等于()
6、正方形的周长等于()
7、把一根长12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米,边长是()米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共10分)
1、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它一定是正方形()
2、已知长方形两条边就可求出它的周长()
3、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的形状大小一定都一样()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4、长方形的长比宽长()
5、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三、填表(共12分)
1、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5厘米 4厘米
8分米 4分米
边长(厘米)周长(厘米)3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2、正方形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四、数一数(共10分)
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五、画图(共8分)
(1)画一个同样的平行四边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有(有(有(精致阅读)个正方形)个长方形)个平行四边形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2)画一个对称的平行四边形
..............................................................................................................................................................................................................................................................................................六、操作题(共8分)
1、用三角板画一个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再算出它的周长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应用题(共28分)
1、有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4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有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9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3、两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李大伯利用一面墙,用竹篱笆围成一块长方形菜地(如图),这块菜地长30米,宽20米,求竹篱笆的长度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八、智力冲浪(10分)
1、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后(如图),周长比原来两个正方形周长的和减少40厘米,原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新亚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五册 第四五单元测试卷
学校
年级
姓名
成绩
一、在()里填上适当的数(27分)1、26÷4=()......()
64÷7=()......()
85÷9=()......()
31÷4=()......()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计算的结果,要比
小
3、一个数除以5,如果有余数,余数可能有
个,其中最大的余数是4、19根小棒可以摆
个独立的小正方形,还剩
根
5、分针从12走到4,经过了()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6、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 7、2时=()分
2时20分=()分
75分=()时()分
1时40分=()分
360分=()时
120分=()时 8、9时差20分,就是()时()分
9、时针刚走过5,分针从12走到4,这时是()时()分
二、在正确的算式下面打“√”(4分)
1、有余数的算式:
36÷6
51÷7
64÷8
28÷9
()
()
()
()
三、()里最大能填几?(9分)
()×2<15
4×()<17
()×3<20
6×()<39
65>7×()
26>7×()
37>()×7
9×()<60
5×()<44
四、判断题(7分)1、40除以8,商4,余8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
2、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4、分针走一圈正好是12分钟()
5、秒针走一圈正好是60秒()
6、分针从6走到7,经过了1分钟()
7、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
五、连线题(9分)1、37÷6
7余4
46÷8
6余4
39÷5
6余1
46÷7
5余6
2、上午上学时间
12时20分
看电影用了
1小时30分
中午开始午睡
7时30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上午在校时间
40分
上1节课需要
4小时
九、计算下列各题(18分
第1题6分,第2题12分)1、5分×6=
13时+5时=
20时÷5=
4时×7=
20时-13时=
6时×3=
2、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27÷9
60÷7
58÷8
8)63
十、应用题(共26分)
a)汽车修配厂有25个汽车轮胎,每辆汽车装4个,这些车轮
胎能够装几辆车?还剩几个?(4分)
b)学校举行100米跑比赛,小兵用了17秒,小强比小兵快2秒,小强用了多少秒?(4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c)小青到学校要走15分钟,他每天早晨要在8:35到校,他至少应在几时几分从家出发?(4分)
d)小冬用1元9角钱去买练习本,练习本每本5角,他可以买几本练习本,还剩多少本?(4分)
e)三(A)班38名同学去公园划船
(1)、如果都坐大船,共需要租几只船?(3分)
每只小船坐6人
每只大船坐8人
(2)、如果都坐小船,共需要租几只船?(3分)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如果让全班同学都上船,而船上没有空位,那需要租大船、小船各几只?(4分)
十一、智力冲浪(10分)
1、有一种时钟,在一点钟时敲一下,到两点钟时敲二下,到三点钟时敲三下......另外每半点钟时还要敲一下,请问这种钟,从12点20分到下午4点50分一共敲了多少下?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36.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萨迪【波斯】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人教版第五册小学数学第一单元测量3篇 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