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篇(怎样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时间:2022-10-10 14:06:26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篇(怎样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供大家赏析。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篇(怎样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1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

  为了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通过在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现实中,实践中找到落实的情况,假期我根据老师布置的调查范围于1月20号到25号对新疆的阜康市的城关镇,进行了调查,对各村采取入户调查,向相关人员讨论的方式进行了调查。

  各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综合情况

“三级联创”基本情况

  28个行政村,面积万亩,全区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40个村党(总)支部中,25个村党(总)支部达到“五个好支部”标准,其中3个村党(总)支部获市先进“五个好支部”称号,占总数的21。党员886人。

  村“两委”班子情况。村“两委”班子成员共有110人,其中男性84人,占76;女性26人,占24。年龄结构为:35岁以下21人,36-45岁38人,46-55岁46人,56岁以上5人。文化结构为:初中36人,高中(中专)64人,大专学历的10人。按照村级班子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团结干事以及群众的评价情况,对20个村分成三个类别:放心班子14个,占70;基本放心班子6个,占30,不放心班子没有。

  后备干部队伍情况。全区共有村级后备干部24人,其中男性16人,女性8人,分别占总数的67、33。35岁以下19人,占80;36-45岁的5人,占20。高中文化的18人,占75;大专文化6人,占25。

  农村党员队伍基本情况

  农村党员886人。,目前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呈“倒挂”状态。党员队伍呈现年龄老化、低文化的状态。

  阜康城关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一个目标,抓住两个根本,突出三个关键,达到四个要求。即:围绕创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为目标。抓住党的先进性建设,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突出班子建设,突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达到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作用突出,工作得到促进,人民群众满意的要求。注重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实现机制不断健全、问题逐步解决、经验系统总结、工作均衡发展,多干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城关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1、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安排部署,我镇于2009年9月开始全面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教育,大力营造科学实践的氛围,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学习活动于2010年2月基本完成。

  2、抓好党员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继续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结合建国60周年活动,总结宣传建国以来阜康市党的建设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

  3、深入开展“天山先锋”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宣传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典型。健全完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针对农村、机关、学校等层面的不同特点,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党员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机关效能建设先锋和育人兴校先锋。结合庆祝建党八十八周年,表彰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二、提高执政能力,稳步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1、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思路是:以新农村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加强村班子建设为关键,以争创基层建设示范乡镇、村活动为载体,抓好支部先锋工程、党员干部素质工程、科技富民工程、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工程,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信任和拥护的坚强战斗堡垒。

  2、加强基层党委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基层党(工)委自身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不断强化基层党委班子自身建设。落实好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民主集中制建设,增进团结,凝聚合力。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3、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优化党组织设置,抓好“四个延伸”,即党组织向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延伸、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延伸、向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向农民工队伍延伸。系统总结推广“支部+协会”、“支部+合作社”等成功做法和经验,切实提高农村党组织适应市场、领导发展的能力。抓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稳步加大在优秀村派生中选拔乡村干部的力度。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级后备干部。坚持标准,重视加强对非党村委会成员的组织培养力度。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抓好党建带团建、带妇建工作,不断提升村级配套组织建设水平。镇党委要召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2次。

  4、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要保证基层党组织书记不能有空缺,村党组织书记、党员培训不能少于7天,积极推广村党支部书记定职定责目标,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退后有所养的“一定三有”做法。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村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制度。突出解决一些基层干部在维护稳定,特别是在宗教事务管理等工作中“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问题。在农村全面推行“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的落实,保证一年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入户工作时间。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工作,比例力争达到80%以上,健全完善书记、主任“一肩挑”村的有效监督管理机制。

  5、切实抓好后进组织整顿。把能不能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增收致富,能不能及时发现并报告异常线索、主动化解矛盾排除隐患,作为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软弱涣散的重要标准。组织专门力量,定期开展摸底排查。对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要制定整顿方案,明确整顿目标、措施、期限和责任人。

  6、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认真落实《中共阜康市委员会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深入开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专项调研,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并抓好落实。尤其对年经营收入在2万元以下的村,要按照“一村多策”的办法,逐个进行论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选好发展项目、明确发展目标。要采取资金扶持、项目扶持、技术扶持、信息扶持等方式,3年内彻底解决村集体无收入和经济薄弱的问题。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工作要纳入综合目标进行考核。不断完善“村财乡管村用市监督”机制,积极稳妥地化解村级债务,坚决杜绝产生新的债务。

  7、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管理使用。认真落实好《阜康市村级办公用房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管理办法。进一步抓好危旧狭小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新建、改扩建工作。搞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用品及取暖等设备、设施的配置工作,确保党群活动经常化。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办公议事、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综合作用。

  三、积极稳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1、认真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抓好中央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及《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工作条例(试行)》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结合实际提出贯彻意见,规范和完善党委(党组)工作制度、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加大对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指导力度。

  2、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积极探索落实党员主体地位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党务公开工作,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工作制度和监督保障机制。及时收集整理各类党务信息,整合公开栏、党建网站等平台,推进党务工作深入开展。

  3、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按照区州市党委要求,不断探索完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好党代会年会、党代表视察调研、党代表议案、党代表联系群众、党代表学习培训和考核、党内情况通报和情况反映等一系列工作和管理制度,实现党代表发挥作用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保持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

  1、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认真落实《关于建立健全市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意见》及下级党组织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抓基层党建工作等制度。落实好《阜康市2008年—2010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规划》、《党建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党建工作例会制度》、《抓基层党建报告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

  2、建立健全党员经常性教育和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完善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活动,组织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学习。以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形象为重点,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工程”,落实分层培训、分级负责责任制,对农村党员开展分层教育,对机关党员开展集中教育,对流动党员开展属地教育。扎实做好基层党员、干部轮训工作。继续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等活动,不断拓展党员联系群众的途径,使广大党员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

  3、建立健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按照构建以城带乡、城乡互促、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要求,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制,找准城乡党组织建设的结合点,全面推广村警联建、村企联建、村信联建等成功做法,积极探索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的有效途径,推动全镇党建工作均衡发展。健全完善领导联系乡村、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后备干部到村挂职锻炼、镇农牧业技术骨干结对帮带党员种养殖大户等制度,坚持搞好“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月,切实加大对农村工作的帮扶力度。

  4、建立健全党内关怀、激励、帮扶机制。采取党员互助、党组织扶助等办法,加大对党员的关爱、帮扶力度。总结推广党员扶贫基金、爱心超市、特困党员救助中心、党员政治生日等成功做法,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建立困难党员台帐,健全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制度,筹集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广泛开展结对帮扶困难党员活动。严格审核把关并落实好 “三老”人员待遇,扩大村干部养老保险试点。

  5、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全面落实自治区《关于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做好流动党员信息采集和管理服务的通知》,建立健全流动党员管理台帐和信息库。推行流动党员联络员制度,推广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签订双向共管协议做法,探索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党组织与党员、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双向联系,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跟踪管理)工作模式,建立“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形成城乡一体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表彰奖励优秀流动党员。

  6、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和日常管理机制。坚持发展党员计划、总结、通报工作制度,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全面推行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票决制。借鉴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组织党员开展党性分析,扎实做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面推行党员“双线”管理,即上线争优,底线跟踪。科学设置“上线争优”与“底线跟踪”的内容,并将“党员承诺制”与“设岗定责”、“结对帮扶”等各类主题实践活动与“双线”管理相挂钩,切实抓好考核管理,促进工作取得实效。

  7、建立健全规范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机制。认真做好中组部《关于中国共产党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规定》(中组发〔2008〕3号)的传达、学习、宣传工作,按照新的收缴标准做好党费的收缴、管理工作,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工作,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严禁出现党费流失现象。

  8、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完善联动机制,增强创建动力,切实抓好基层组织示范乡镇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党建“示范工程”,总结挖掘成功做法和经验,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1、开展“三级联创”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加强领导、合力推进为重点,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以构建“五型”班子为重点,全力推进基层领导班子建设。

  2、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3.党员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经验

  以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实行发展党员工作重心前移,在全区着力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强化统筹规划,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好每个发展党员“三年规划”和“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且,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失察失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级党组织制定发展党员长期规划和实施计划,基层单位每年均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与入党人员比例一般要达到5:1,对发展党员工作不力的党组织负责人实行专项督查限期整改。

  以提高党员素质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学习机制。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员建设,要求每位党员每年都要重点阅读1—2本理论著作,同时,完善中心学习组学习制度,区委、各部门、各乡、办事处均成立中心学习组,定期组织领导干部进行学习,并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员经常性学习。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领导干部政治理论测试机制,进行学习考核,规定每年开展一次党员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知识测试。

  以增强理想信念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教育机制。以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形势教育为重点,充分利用党领导下各方面取得的成果、新业绩教育党员。同时,充分发挥优秀党员的示范作用,不断培育优秀党员典型。区委坚持每两年从机关、学校、企业、乡镇、社区、农村等不同领域评选出并表彰100名左右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要求各系统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向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学习的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实施党员帮扶工作为重点,建立长效的党员联系群众机制。实行党员帮扶制度,要求有帮扶能力的党员,每人帮扶一户以上的贫困户或一名以上的后进党员,使党员在帮扶、带动中接受教育,提高觉悟和素质。建立了党建扶贫制度,要求扶贫单位与帮扶点签订《党建扶贫目标协议书》,建立党建扶贫目标责任制。还完善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每位区处级领导各联系一个乡、一个规模企业、一个困难企业、一个社区、一个党建联系点和一个扶贫联系点,每月至少到联系点两次,科级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一户以上困难企业职工或农村贫困户;要求乡领导干部联系一个村、一户困难户,基层站所包村;坚持不脱贫不脱钩。

  全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中发现,城关镇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村级党组织成员思想解放不够,对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不适应。从调查的情况看,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村党支部书记占90以上,他们自身虽具有很多优势,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带来的一些新思想、新观念接受较慢,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敢闯敢试意识,“老守田园、求稳怕乱”思想严重,不敢创新,不会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税费改革和“一免两补”后,由管理到服务的职能转变较慢,显得力不从心或明显的不适应。

  2、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带动能力不强,致富本领差。统计表明,在全区20个村级党组织农村党员中,按照市场规律手段,带头致富的不足62,带领农民致富的不足10,其余的在领导农村工作和带领农民致富中,往往是老办法,客观上导致增收渠道不宽。在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从事规模经营、产业化生产方面,办法不多,步子不大,效果不明显。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责任意识不强,只满足于自己发财致富,对带领群众致富缺乏信心和责任感,个别党员自身致富能力差,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3、村级党组织成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成为引导农村新思维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的一大难题。全区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53岁左右,50岁以上的占60;原始学历偏低,具有初中以下学历的占45,工作中的惰性和被动性以及思想的封闭性,影响了党员干部积极性的发挥,消磨了年轻干部的进取心和工作锐气。一些有为的年轻人外出打工,个别村剩下一些年老体弱和无作为的党员,其先锋模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可见一斑。

  4、村级财力下降,债务矛盾突出,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从调查的村情况看,税费改革后至今,村级合法收入锐减,可支配财力明显弱化,尤其是国家明令暂停收缴农民拖欠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欠缴税费户形成了理所当然的“欠”,使一些老实的农民产生了“老实人吃亏”的感觉,给一些照章纳税户起了反面作用,尤其是农村40%的农户有能力缴纳而故意逃避义务,形成了村级60%的债务,而现行政策、法律又缺乏有效地处罚和制裁手段,乡、村、农户及第四者之间历史遗留的债务链一时难以解开,债务矛盾十分突出。从调查的村情况看,村村有债务,最多的村达130多万元,最少的也在20多万元以上,农村基层干部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办事的可信度下降,威信降低,控制力下降。个别村为偿还债务变卖集体资产,出现了一些“空壳”村、无村办公室村,党建工作投入不足。个别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趋于表面化。

  5、村级党组织成员工资收入减少,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不高。税费改革前,农村“老三位”每年工资收入元左右,税改后,为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规定“老三位”年工资收入为4500元,其它误工补工人员年工资不超过3000元,前后收入的对比,加之今年种地效益的增加,使村干部有干工作不如多包点儿地实惠的想法,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6、因村级财力紧张,村级老干部补助费没有解决渠道,兑付难度加大。调查中,村干部们普遍反映农村干部补助费兑现难问题。1999年,市委组织部为解决农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下发了20号文件,规定农村党支部书记连续工作10年以上,累计工作15年以上,离任后,享受现任支部书记工资额60的待遇(上述说法是调查中反映的,主要精神以文件为准)。从调查的情况看,只有2个村兑现了农村老干部补助费,但兑现额度不够,其它4个村因财力所限没有兑现,老干部反映强

  7、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身份确认难,活动组织难。有的流动下岗职工党员认为我是不是党员与你们有什么关系;有的认为现在工作都没有了,还什么党员不党员的;还有的虽然承认自己是党员,已与单位多年没有了联系,也不过组织生活,成了“挂名党员”;组织从原单位移出后,一直在手里没落,成了“口袋党员”。有些军转党员年龄小,党性知识淡薄,手续转过来后,不明白组织程序,将档案放在手里,不及时与组织联系。流动下岗职工党员个别流动党员只顾个人做生意、找工作,对参加组织活动热情不高。辖区内有些下岗党员因关系不在辖区党委,不接受办党委管理,但也不参加原单位组织生活。处于无组织、无活动状态。

  8、村级班子后继乏人问题突出。由于当前村干部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偏低,庸才干不了、能人不愿干,特别是随着企业改制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优秀干部提拔、挂职的情况也没有了,政治前途渺茫,村干部的吸引力降低。很多村干部由村里家族大、威望高的老党员担任,有些老干部又不注重接班人的培养,村干部后继乏人问题明显暴露出来。全乡在册的共24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每个村不足2人,有个村没有合适的后备干部。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保证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是新时期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大课题。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南华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随着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一)农村党员队伍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新发展党员和女党员少,外出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

  从南华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农村党员的状况看,党员队伍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多数党员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新发展党员和女党员少,党员结构仍存在失衡状况。此外,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外出转移加快,农村大部分青年人特别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经商,而外出务工集中地党组织建设薄弱,难以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同时,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还不到位,尤其是对外出的党员难以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有的不按期交纳党费,很少参加组织生活,不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严重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直接造成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不稳定和后继乏人。

(二)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淡化,思想观念陈旧,农村基层干部总体素质不高 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形势的变化,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与这些要求相比较,一些农村基层干部的业务素质、领导能力和思想作风等出现了与之不相适应的状况。一是业务素质不相适应。突出地表现在党员队伍文化层次偏低,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不高,会经营、善管理、有市场经济意识、懂实用科技的干部相对缺乏。二是领导能力有待提高。集中地表现在总揽全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有的基层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有的基层干部固步自封,思路不清、目标不明,部分党员的思想观念陈旧,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态根深蒂固。三是思想作风不相适应。表现在有的农村基层干部民主观念不强,政策法制观念淡薄,部分农村党员党性淡化,带头奉献和吃苦的自觉性不强,群众观念比较淡薄。有的干部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按政策办事,依法行政水平低。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经济基础较差,为民办事能力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形象受到损害

  集体经济是党在农村的物质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物质保障。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农村基层组织经济基础较差,集体经济收入结构单一,多数村的集体收入来源有限,有的村根本无集体收入来源,存在财务亏损和负债运行等问题,农村基层工作无钱办事的矛盾较为突出。能够带动全村工业、第三产业发展的项目较少,虽然有些农村基层组织近几年通过内引外联上了一些项目,办了一些企业,但由于受市场、人才、资金、信息及自然条件的制约,这些企业发展乏力,对村财贡献有限。集体经济薄弱,使村级各项开支无法正常支出,导致一些应该办、必须办、拖不得的投入不足,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组织缺少凝聚力,党员没有号召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局面,客观上影响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事实上降低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望,损害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

(四)相当数量的农村党员自己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相对较弱,发展路子不宽,党的先进性受到影响

  随着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发展,农民迫切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他们寻找就业、致富门路,但由于基层党组织成员素质偏低、能力偏弱、思路不新,在群众中没有号召力、影响力,个别党员觉悟上还不及普通群众,更谈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有相当部分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未完全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抓经济工作的手段不多、力度不大,缺少切合本地实际的发展思路和对策;相当数量的农村党员自己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还相对较弱,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有效项目和措施,党的先进性受到直接影响着。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主要原因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与新形势不相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综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观上认识片面,客观上放松党建工作

  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部分党员长期存在轻视党建工作的现象。少数农村党员干部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片面理解为党建工作是软任务,经济工作才是硬指标。认为当前只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就行了。因此,没有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党的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担心抓党建工作会分散抓经济工作的精力,容易形成顾此失彼和本末倒置的思想。这种片面的认识必然会导致在思想上淡化党建工作,在行动上放松党建工作。

(二)价值取向多样化,农村青年入党积极性不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也随之多样化,人们价值取向也出现多样化。在多样化的价值观和形形色色的人生哲学、社会思潮面前,一些党员的价值选择出现困惑、异化,产生误区,理想信念发生动摇,党员意识淡化。一些农村青年只想外出务工,一门心思挣钱,政治上不求进步,思想上消极落后,对党组织毫无感情可言,根本没有入党意识,更谈不上入党积极性的问题。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班子建设不到位

  部分村存在体制不明、机制不全的问题。如决策议事机制不健全,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机制运行不规范,职责不清楚,有制度无落实;激励约束不健全,奖罚不明,有奖无罚;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有效监督;保障机制不健全,村级党员干部离职后缺乏有效保障,有的村“两委”不团结、关系不协调,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相互争权,越权办事,无心为群众办实事;有的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按时、内容少,群众意见大,阻碍干部干事。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一些村的班子建设停滞不前,难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四)工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滞后,党组织对党员管理不到位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新要求。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束手无策,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在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上,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不够科学。当前,农村党组织主要是按居住地和行政区域设置的,而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党员的活动方式、就业方式、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活动范围主要在产业链上、商品交易场合或企业里,这就造成了一些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与党员的日常工作、生产生活脱钩,加大了农村党组织对党员管理的难度,也不易于发展新党员。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和发展出现了新的难题。一方面,社会结构的分化和社会形态的转型,使党的基层组织出现弱化趋势;而另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对新时期党建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要性却在不断地增强。因此要采取措施,不断增强党的基层组织影响力,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号召力。

(一)坚定“围绕发展抓党建”的工作思路,确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出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的效益观

  要树立“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使抓党的建设与促进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要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坚持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重,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破除那种基层组织建设是软任务、难出政绩的定势思维,确立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也出凝聚力、战斗力和生产力的效益观,最大限度地把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促进发展上来。用促进发展的实绩来检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效果,着力防止和克服“脱离发展抓党建、忽视党建抓发展”的片面性倾向。

(二)抓好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管理工作

  1、抓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农村发展新党员工作的着眼点必须放在解决年龄老化、文化不高、整体素质偏低等问题上,始终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军队复员人员、农业企业老板、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致力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尽可能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班子,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强化村干部能力建设。以党校培训和远程教育等方式,不断提高村干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要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围绕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强化实用技术培训,使村干部由单纯事务型、管理型的干部转变成业务型、技术型的多面手。在宏观上,要使村干部成为驾驭市场经济的能手,利用村干部掌握的市场经济知识,指导农村经济工作的开展,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强势经济,增加集体积累。在微观上,要使村干部成为直接服务农民群众的行家,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执行政策法规的带头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走向富裕。

  3、改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多元化、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农村改革综合化、农业生产现代化要求,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和工作方式。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在理顺条块关系、协调人权事权财权的前提下,创新和调整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要认真总结和推广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行业协会、流动党员相对集中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环节上的经验,推动基层党组织向“两新”组织延伸。

  4、建立和完善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按照“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前途,离任有保障”的思路,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待遇。一是逐步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切实增加村干部的工作报酬。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的力度,把政治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优秀村干部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建立相关退有所养的制度,坚持离任村干部补贴制度,切实解决村级干部的后顾之忧。要按照“以岗定酬、量化考评”的原则,对村干部实行“结构”制工资考评管理,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三)创新组织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活动的针对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当前形势下,农村新经济组织不断产生,农业人口大量流动,各种企业组织大量融入,给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作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要从现实出发,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解决新问题,创新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安排好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1、组织活动的内容要增强针对性。新形势下党员最大的愿望是发家致富,最大的困扰是缺少致富本领,最大的任务是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广大党员致富、帮富能力作为活动的重要内容,做到组织活动与工作生产相结合。

  2、组织活动的形式要体现时代性。随着党员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对参与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愿望不断增强,这就要求必须把理论灌输与党性教育结合起来,把单向灌输与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常规教育与电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学与做结合起来,把推行民主科学管理与组织活动结合起来,运用网络手段,建立网上支部、网上党校,开辟网上课堂,及时对党员进行宣传教育,辅之以定期交流研讨和严格的考核等措施,提高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3、组织活动的目的要讲求实效性。要充分考虑农村党员的差异性,根据党员所处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的不同开展活动。以党小组活动为主,在保证活动质量的前提下,按照“三定三不定”的原则,即定标准、定内容、定活动次数,不定时间、地点和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既能节约时间、人力和物力,又能保证活动的时效性。还可根据党员队伍中的先进、后进等不同层次以及新老党员等不同情况分类活动,努力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四)搭建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农村党组织建设要多开展一些有利于促进和服务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学习实践活动,这样既可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党建工作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又可以对农村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产生有力的促进作用。如在乡镇建立为民服务中心,在村建立为民服务站,组建党员为民服务工作队等,无论对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都产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南华县红土坡镇通过创新党建活动载体,改革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开展“三爱三富三和谐”主题学习实践活动。在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以爱镇富镇建和谐镇、爱村富村建和谐村、爱家富家建和谐家为内容的“三爱三富三和谐”学习实践活动。即:要求把“爱镇富镇建和谐镇”作为红土坡人的最大光荣,认真进行“我是红土坡人,我该为红土坡做什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化对边远山区、基础薄弱、发展不足这一镇情的再认识,正确引导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镇富我荣、镇穷我耻”的爱镇富镇思想。要求把“爱村富村建和谐村”作为每个村民的最大义务,认真进行“我在村里应该发挥什么作用”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化对村情的再认识,正确引导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村富我荣、村穷我耻”的爱村富村思想,让村民个个热爱家乡、人人建设家乡。要求把“爱家富家建和谐家”作为家庭成员的最大责任,认真进行“怎么做,我家生活才会更好”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深化对家情的再认识,正确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家有我、我要家”的爱家富家思想。通过开展“三爱三富三和谐”学习实践活动,在全镇努力营造聚精会神干工作、一心一意抓生产的良好环境。通过创新基层党建的活动载体,有利于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进一步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和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

  提高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需要,也是加强社会稳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党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执行政策的重要桥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先决条件。就目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党在农村的领导地位而言,加强基

  层党组织建设更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针对我镇的实际情况,结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认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农村主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基层党组织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切实加强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学习,提高执政的理论水平,深化对执政意义的认识,增强“执政为民”的主动性和紧迫感,紧紧围绕“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把执政能力建设体现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典型,切实承担起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动群众的职责。

  二、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形成农村基层党组织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以“双培双带”工程入手,全面创建“五个好”乡镇党委、“五个好”村党支部。一是大力创新选用机制。将那些政治强、懂经济、有闯劲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将一些对党有感情、脑子灵、懂经济的致富能人充实到村级干部队伍中,切实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班子。二是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利用民主生活会和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班,结合“双扶双百”工程,加大对农村干部的系统培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能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的能力,处理复杂矛盾、问题的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责任制。镇、村两级领导干部明确自身责任,增强联创意识,努力形成上下联动、相互促进、整体提高的工作格局,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已达到“五个好”的村,高标准严要求,提出新目标,再上新台阶,建成示范和样板;对中间状态的村,针对薄弱环节帮助扶持,促其达到“五个好”目标,跨入先进行列;对相对落后的村,加大整顿力度,促其转化提高,及早达到“五个好”目标。

  三、全面提高农村基层党员队伍素质,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一是建立党员长期受教育的学习机制。建立农村党员学习档案,忙时分散学,闲时集中学。做到学习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二是建立保持党员队伍纯洁的管理机制。首先,把好党员“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注重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各层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员队伍中来,强化党的基础。其次,把好教育培养关。把发展党员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头脑,使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第三,顺畅“出口”关。严格按照党纪党规规范党员行为,及时严格处置不合格党员。三是建立焕发党员队伍活力的激励机制。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培训力度,努力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让农村党员在经济上有优越感。创新选优评先制度,把票决制、公示制引入党员选优评先过程,对优秀党员和党支部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广大党员争先创优的持续动力,让党员感到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已体现,永葆先进。照顾好农村老党员和贫困党员,为他们提供多种形式的服务和帮助,让党员在生活中有荣誉感。四是建立党员的动态管理机制。重点建立外出党员登记制度和联络制度,每个外出党员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缴纳党费。外出时间不长,没有固定经营项目的党员,按时回来参加支部组织生活。

  四、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向群众,能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一是围绕发展农村经济,让群众得到党组织带来的真正实惠。农村经济要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立足实际,集中力量抓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与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共建,领办、引办、创办农产品产加销龙头企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更多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积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盘活村级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引进发展项目,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二要立足转变作风,让党组织和群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

  群众对党的感情和要求都集中在基层党组织的身上,党组织成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感情,影响着群众对党的政策的理解和配合,实质上也就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的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两个务必”学习教育,真正从思想上解决好“为群众”和“靠群众”的问题,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与民争利,不搞形式主义。凡是向群众承

  诺了事情,要努力落实,不能失信于群众。感情上心系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作风上求真务实,通过具体的工作,使群众领会到基层党组织为民办事的诚心和为民谋利的热情。三要结合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农村要办的事情很多,基层党组织需要逐一去落实,但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群众最关注的事情上,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能够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无法解决的向群众做好解疑释惑工作,并积极创造条件,尽早加以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解决了,群众就会没有后顾之忧。群众很讲感情,也很讲实惠,党组织解决了他们的难题,他们就会反过来支持党组织的工作,群众对党组织越信任、支持,党组织的执政能力也就越强。基层党组织只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干群众之所需,才能真正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真正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也就从根本上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3篇(怎样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关文章: